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

合集下载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
文言复习专题 词类活用(一)
词类活用
一个词在某个句子中丧失了
它本来属性,起着其他词类的语
法作用。
临 时 功 能
左右欲刃相如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二、名词作状语
三、 使动用法
四、 意动用法
五、 其他
一、名词作动词
一个名词,在某个特定的语言 环境中,如果只能用一个和它直接 有关的动词或动宾词组代替它,意 思才讲得通,那么,这个名词就活 用成动词了。
如:左右欲刃相如
名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很普遍,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 用在副词后面的名词一般作动词 如: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目——以目示意,使眼色
2. 用在能愿动词“欲、能、可”等后面的名词作动词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水——游水,游泳 如: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3. 用在介词结构前面的名词作动词 如: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舍——筑舍定居 雨——下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文言文词类活用辨析

文言文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其规律是:(1)后跟作宾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偏正关系>//名词+代词——之、尔、汝等)。

如“范增数目.项王”,可译为“用眼睛示意”;“驴不胜怒,蹄.之”可译为“用蹄子踢”。

(2)后带补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偏正关系>//名词+介宾结构)。

如“沛公军.<霸上>”,可译为“驻札”;“秦伐韩,军.于阏与”,可解释为“驻扎”。

(3)前有状语的名词(副词或介宾结构或助词+名词——副词“不”、“弗”、“已”、“遂”等)。

如“秦师[遂]东.”,意“向东进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释为“赐福”;“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释为“命名”。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释为“称王”。

(4)前有能愿动词(能、可、愿、应、宜、当、欲……)的名词。

如“非能水.也”,可译为“游泳”。

(5)前有结构助词“所”的名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应译为“捕捞”。

(6)后跟(解释为“的人”的)“者”字的名词。

如“门.者故不入”,解释为“看门”。

(7)同一个名词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词既非叠词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

那么其中一个作动词用。

如“春风风.人”,应译为“吹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要译作“从事”或“干”。

(8)名词与动词之间用连词“而”、“以”、“且”连接,表示动作的。

如“进城梯.而下之”,即“架梯”;“儿涕.而去”,释为“流泪”。

(9)句中无其它任何可以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诸越则桃李冬实.”,应解释为“结果实”。

【解释作动词的名词的方法】(1)替代式,以相应的动词替代。

如:①朝服.衣冠。

(穿戴)②赵王鼓.瑟。

(弹奏)(2)“动+名”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动词。

如:①遂命酒.。

(摆酒)②歌.以赠之。

(写歌)(3)“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后加上相应的动词。

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怀藏)(4)“介+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介词,在这个名词后加上有关的动词。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

文言文之词类活用全部知识点,赶紧收藏啊!☆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规律:(1)名词后带了补语,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游褒禅山记》)②寿毕,请以剑舞。

(《鸿门宴》)上述几例中,“舍”后带了介词结构“于其址”充当补语,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筑舍定居”;“寿”活用为动词“祝寿”。

(2)几个名词连用,不构成并列或偏正关系,其中一个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如:①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陈涉世家》)②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③藉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④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过秦论》)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主谓关系,那么后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王”即分别活用为动词“称王”。

两个名词连用,如果组成的是动宾关系,那么前面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刑、藉、瓮、绳”都与后面的名词组成动宾关系,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杀、登记造册、用破瓮作、用草绳系”的意思。

(3)名词前如有结构助词“所”,则一起组成“所字结构”,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置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②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与妻书》)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例中,“罾、志、虏”本来都是名词,意思是“鱼网”、“志向”、“俘虏”,与“所”一起组成“所字结构”,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是“捕捉”、“立志”、“虏获”。

(4)名词用在“之、其、尔、汝、我”等代词前面,则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汝幸而偶我。

(《与妻书》)②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上述几例中,名词“偶、蹄、名”用在代词“之”的前面,活用为动词,意思分别为“嫁给、用脚踢、命名”。

(5)如果一个名词前面有“敢、未”等状语,这个名词也就可能活用成了动词。

①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捕蛇者说》②未果,寻病终。

文言文词类活用 之名词作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 之名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1.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⑤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如果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如“能、可、欲、肯”或副词等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②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触龙说赵太后》)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⑤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⑥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鸿门宴》)⑦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3.名词后面如果接介词结构,这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四子侍坐》)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5.许多常见的成语中也存在名词作动词的语法现象,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应该注意体会,例如:①草菅..人命:草菅,茅草;把人命当茅草对待,指任意残害人命。

②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天地。

用于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之名词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词类活用是一个重要且富有挑战性的知识点。

其中,名词的活用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理解和掌握名词的活用,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谈谈名词用作动词。

这是名词活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情况。

当一个名词在句子中处于谓语的位置,并且它所表达的动作或行为与主语之间存在主宾关系时,这个名词往往就活用为动词了。

比如说,“沛公军霸上”中的“军”,原本是“军队”的意思,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驻军”。

再比如,“驴不胜怒,蹄之”中的“蹄”,本是“蹄子”,在此处意为“用蹄子踢”。

名词用作动词的情况多种多样。

有时,名词与能愿动词、副词等组合在一起,也会活用为动词。

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水”,与能愿动词“能”结合,意思是“游泳”。

“二月草已芽”里的“芽”,受副词“已”修饰,解释为“发芽”。

其次,名词用作状语也是常见的现象。

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方式、工具、处所、时间等。

例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中的“面”,意为“当面”,是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而相如廷叱之”中的“廷”,指“在朝廷上”,是动作发生的处所。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意思是“用箕畚”,属于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然后,还有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比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使……称王”。

另外,名词的意动用法也值得我们关注。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就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为了更好地掌握名词的活用,我们需要多读多练。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留意那些可能存在活用现象的名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和理解。

同时,通过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比如,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左右欲刃相如”。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一、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一一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名词作状语。

2.名词作动词。

3.名词意动用法。

4.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女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 )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作动词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1. 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④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⑤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⑥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如果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如“能、可、欲、肯”或副词等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②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③赵王之子孙侯.者。

(《触龙说赵太后》)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⑤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⑥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鸿门宴》)⑦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3.名词后面如果接介词结构,这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四子侍坐》)②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如:①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5.许多常见的成语中也存在名词作动词的语法现象,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应该注意体会,例如:①草菅..人命:草菅,茅草;把人命当茅草对待,指任意残害人命。

②经.天纬.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天地。

用于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之名词活用
名词作一般动名词作一般动名词的使动用名词的使动用名词的意动用名词的意动用名词名词名词名词补语补语介词结构介词结构名词名词代词代词名词的前后有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登记
文言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恐怕被曹操抢先。)
6、 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前面的名词往 往活用为动词。
“命名”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2) 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
“起名”
(3) 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 译:养育你们的小孩。
7、名词的前后有“而”连接,名词活用作动词。
6.表对人的态度。这类用法的名词状语所表示的是主 语对宾语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那样”或 “当作……一样”。
①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Nhomakorabea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 度:像对待兄长那样 ②(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例中的名词状语“宾客” 所表示的是主语“邑人” 对宾语“其父”所持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宾客那 样”或“当作宾客一样”。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 鹿 “耻”,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
名 词 活 用 为 动 词 的 规 律
名词作一般动词
名词的使动用法
1、名词+名词 2、 能愿动词+名词 3、 名词+补语(介词 结构) 4、 否定副词+名词 5、 所+名词 6、 名词+代词 7、名词的前后有“而” 连接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名余曰正则兮;(取名,命名)2、字余曰灵均;(取表字)3、纫秋兰以为佩;(联结)4、夫唯捷径以窘步(走偏斜的路;寸步难行)5、路幽昧以险隘(变得凶险而狭隘)6、头上玳瑁光(发光)7、仕宦于台阁。

(任官)8、冬雷震震,(打雷)夏雨雪(降下,落下)9、有仙则名(出名)不能名其一处(说出)莫名其妙10、蹄之(用蹄踢)11、不蔓不枝(生藤蔓,长丫枝)二、名词作状语1、朝搴阰之木兰兮,(在早上)夕揽洲之宿莽;(在晚上)2、孔雀东南飞(朝东南)3、手巾掩口啼,(用手巾)4、卿当日胜贵,(一天天)5、理实如兄言(按道理)6、朝成绣夹裙,(在早上)晚成单罗衫;(在晚上)7、乌鹊南飞(向南)小丘西行(向西)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8、船载以入(用船)9、夙兴夜寐(在早晨,在夜里)10、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一样)11、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一样)12、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归纳:状语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时间、工具、方法、方式、方向等修饰语。

三、使动用法1、足以荣汝身(使……荣耀)2、以此下心意(使……委屈)3、逆以煎我怀(使……受煎熬)4、祁祁伤豳歌,(使……悲伤)5、萋萋感楚吟(使……感伤)6、白日丽飞甍(使……明丽)7、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8、士贰其行(使……不专一)9、二三其德(使……三心二意)四、意动用法1、余既不难夫离别兮,(把……当成难事,形容词意动)2、薄霄愧云浮,(觉得……惭愧,形容词意动)3、渔人甚异之(以……为异,形容词意动)父异焉(觉得……奇怪,形容词意动)4、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意动)5、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看待,名词意动)五、形容词做名词1、纷吾既有此内美兮,(美好品质)2、不抚壮(壮年)而弃秽兮,(恶德)3、三岁食贫(贫穷的生活)六、形容词做动词1、其黄而陨(变黄)2、杂申椒与菌桂兮,(杂聚)3、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远离)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它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改变了其基本的语法功能,而具备了其他词类的特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衣锦还乡。

(衣:穿衣)2. 风正一帆悬。

(风:顺风)二、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是指动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蚕食鲸吞。

(蚕、鲸:蚕一样地吞食)2. 燕雀处堂。

(燕雀:比喻敌人)三、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根深蒂固。

(根:扎根)2. 厚积薄发。

(厚、薄:积累丰富和积累少)四、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大雅:高尚的人)2. 聪明正直。

(聪明:聪明智慧的人)五、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状语的语法功能。

例如:1. 风餐露宿。

(风、露:在风里吃,在露天睡)2. 车载斗量。

(车、斗:用车子装,用斗量)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或形容词在后面接宾语时,不表示动作的直接对象,而是表示动作行为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影响或结果。

例如:1. 栗斯惴惴,生之者甚少。

(生之者甚少:使人活下来的很少)2. 损己利人。

(损己利人:使自己受损失而使别人得到好处)3.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使璧完整地归还赵国)4.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使羊丢失后再修补羊圈)5.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6. 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使汗毛竖起,使骨头发冷)7. 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安静下来)。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名词作一般动词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功能发生临时变化,被用作另一类词语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今天来讲一讲词类活用中的——名词作一般动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名词的主要用途是作句子的主语、宾语和定语。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野、蛇”都是名词,“野(郊外)”是主语,“永州”是“野”的定语,“蛇”是“产”的宾语,这些这是名词的常用法。

在一定的上下文里,名词还可以活用为动词(作谓语)。

如名词的使动、意动用法,都是名词作动词的词类活用,下面来梳理名词作“一般”动词词类活用的十种情况。

一、名词带宾语举例: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分析:这里的“籍”(原意是书籍,名词)用作动词,后面“吏民”是宾语,意思是“官吏和百姓”,整句话意味着为官吏、百姓编造名册。

可以翻译成:登记官吏百姓户口。

二、能愿动词+名词举例: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分析:“王”本来就是“君王、大王”的意思,是名词,前面带能愿动词“欲”(想要)。

“王”用作动词,意思是“称王”,读wàng。

整句话可以翻译成:沛公想要在关中称王。

三、名词带补语举例: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分析:“军”(原意是军队,名词)带补语“霸上”,作动词,意思是“驻军”。

可以翻译成:沛公在霸上驻军。

说明: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上句中“军”意思是驻军,就是述语)的成分,与述语之间存在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上句意思沛公驻军在霸上,“霸上”就是补充说明驻军的目的地。

同时也要说明:这句话还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完整的应该是“沛公军于霸上。

”同时还要说明:这句话也是状语后置。

“于霸上”本应放在“军”前,是沛公于霸上军,现在放在“军”后了。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2、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3、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4、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5、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7、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8、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9、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0、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1、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2、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木兰诗》13、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桃花源记》14、未果,寻病终果:名词用作动词,实现。

《桃花源记》15、流血五步,天下缟素缟素:名词用作动词,穿孝服。

《唐雎不辱使命》1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曹刿论战》17、一鼓作气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

《曹刿论战》18、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名词用作动词,参与。

《曹刿论战》19、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打。

《马说》20、任意东西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往东往西(漂流)。

《与朱元思书》2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

《岳阳楼记》2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2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2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二)名词作状语1、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论语〉十则》2、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论语〉十则》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隆中对》4、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外:名作状,对外。

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词有哪些

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词有哪些

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词有哪些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实词临时改变它原来所属词类的意义和功能,当成另一类词使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文言文知识点之词类活用词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中的域意思是限制。

一狼洞(打洞)其中妇抚儿乳(喂奶)名(取名)之者谁公将鼓(击鼓)之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狼不敢前(上前)愿为市(买)鞍马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②名词作状语。

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装土石),表示运输的工具。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诚良的人。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新的知识)择其善(优点长处)者而从之亲旧(亲戚朋友知其如此)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百废(废弃的事情)具兴④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远意为亲近,疏远。

京中有善(擅长善于)口技者恢弘志士志气(发扬光大)⑤动词活用为名词。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入意为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

猛浪若奔(奔跑的马)屠(屠户)惧,投以骨⑥意动用法。

某些名词、形容词带了宾语,语意含有以为,认为是A:名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是什么例:父利其然也。

利:原为名词,现做意动动词,可译为认为这样是有利的B:形容词的意动,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某种特征、特点。

例:不耻下问(认为是耻辱)一览众山小(认为都是渺小的)固以怪之矣(认为这样很怪异)⑦使动用法A:动词的使动用法。

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使恼怒)B: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 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数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用来担当谓语,陈说事情的状况,或表示具有某个数量的事物。

如:1、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动词)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背离(动词)【形容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作动词1.天雨墙坏(名作动,下雨)2.名:①不能名其一处也(名作动,说出)②名之者谁(名作动,取名字)③有仙则名(名作动,出名,有名气)3.妇抚儿乳(名作动,喂奶)4.一狼洞其中(名作动,打洞)5.狼不敢前(名作动,上前)6.处处志之(名作动,作记号)7.不蔓不枝(名作动,长藤蔓)(名作动,长枝节) 8.任意东西(名作动,向东向西)9.腰白玉之环(名作动,挂在腰间)10.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名作动,煮茶) 11.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12.故自号曰醉翁(名作动,取别号)1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名作动,编次)14.陈胜王(名作动,称王)15.天下缟素(名作动,穿丧服)16.因屏人曰(名作动,命人退避)17.在宋城上而待楚寇(名作动,入侵)18.一鼓作气(名作动,击鼓)19.神弗福也(名作动,赐福,保佑)20.琴瑟友之(名作动,亲近)(二)名词作状语1.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2.北饮大泽(名作状,向北)3.其一犬坐于前(名作状,像狗一样)4.道渴而死(名作状,在道路上)5.石青糁之(名作状,用石青)6.箬篷覆之(名作状,用箬篷)7.手自笔录(名作状,用笔)8.斗折蛇行(名作状,像北斗七星那样,像蛇那样) 9.皆若空游无所依(名作状,在空中)10.犬牙差互(名作状,像狗牙一样)11.山行六七里(名作状,在山中)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作状,用簸箕)1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作状,象鸟张开翅膀) 14.日光下澈(名作状,向下)(三)名词使动用法1.无案牍之劳形(使……劳累)2.如鸣珮环(使……发声)3.凄神寒骨(使……凄凉)4.忿恚尉,令辱之(使……恼怒)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6.钟鼓乐之(使……快乐)7.无丝竹之乱耳(使……扰乱)8.必先苦其心志(使……痛苦)9.动心忍性(使……惊动)(使……坚强)10.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坚固)(四)名词的意动用法1.父利其然也(《伤仲永》)(利,原为名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可译为“认为……有利”)2.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和"锐"是兵器,可见也名词化了。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1)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愚公》)(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平险"的"平"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险"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崤之战》)(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_词类活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满井游记》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及判定依据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及判定依据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及判定依据1.名词活用的类型(1)名词活用作动词①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例如:a.负势竞上。

(上:向上)《与朱元思书》b.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或向西漂流)*方位名词作为一类特殊的名词,所以在这里单列了,从形式上来说,a也属于副词后加名词,而名词动用的例子。

另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方位名词都是作动词用的,需要特定的语境,方位名词后面没有动词了。

比如“横柯上蔽”就不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而是方位名词作状语。

这一项需要特殊记忆。

②副词后面是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a.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杈)《爱莲说》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灵:有灵性)《陋室铭》我们知道,副词在句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所以当碰到副词后加了名词的文言句子,就要考虑名词活用为了动词,因为名词不活用为形容词。

③名词放在“所”字后面,用作动词。

例如:a.寻向所志。

(志:做标记)《桃花源记》“所”字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例如“所闻”“所见”。

所以,当“所”后面加名词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了动词。

④两个名词连用,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a.面山而居。

(面:面对)《愚公移山》当两个名词连用,而这两个名词不是并列关系,所以根据句法结构,必然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只不过是前一个或后一个的问题,这要根据语义关系和语境来判定。

当两个名词连用后面有动词但是被表修饰的“而”隔开时,两个名词之间往往构成动宾关系,即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⑤名词放在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

例如:a.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马说》b.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桃花源记》在汉语语法当中,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当代词前有名词出现,就要考虑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了。

(2)名词的使动用法一个名词后加一个名词宾语,此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又加上它具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 两个名词连用,或名词和代词连用,它们如果不是并列关系或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寡人之于国也》)
②舍.
相如广成传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
之也。

(《游褒禅山记》)
④吾师.
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⑤沛公军.
霸上。

(《鸿门宴》)
⑥籍.
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2.如果名词放在能愿动词如“能、可、欲、肯”或副词等的后面或助词“所”“者的前面,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

(《劝学》)
②范增数目.
项王。

(《鸿门宴》)
③赵王之子孙侯.
者。

(《触龙说赵太后》)
④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⑤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⑥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鸿门宴》)
⑦左右欲刃.
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
3.名词后面如果接介词结构,这个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浴乎沂,风.
乎舞雩,咏而归。

(《四子侍坐》)
②皆白衣冠...
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
4.名词与连词“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

例如:
①顺流而东.也。

(《赤壁赋》)
5.许多常见的成语中也存在名词作动词的语法现象,在学习成语的时候应该注意体会,例
如:
①草菅..
人命:草菅,茅草;把人命当茅草对待,指任意残害人命。

②经.天纬.
地:经、纬:织物的竖线叫“经”,横线叫“纬”,比喻规划天地。

用于形容有治理天下的经世之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