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九讲符码和元语言共73页
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修订本)
读书笔记
读第一次用时近30小时,理解率约百分之九十,但读完大体能记得的太少了。
关键概念 ►特殊符号 ▸绝似符号:与对象外形非常相似的符号,易给接收者造成“实有其事”的误会 ▸同
一符号:镜像,还有闭路电视、监听等“远距镜像”,其图像常被称为“同一符号” ▸自我符号:镜像中的自我,
镜像的对象与意义实为不完全在场,而不完全在场也应当视为一种不在场因为解释者需要解释的是全部情况 ►皮
8.反讽与悖论
9.大局面反讽
1.符码
2.元语言与意义
3.“断无不可解之理”
4.元语言的构成
5.同层次元语言冲突
6.解释漩涡
7.元元语言冲突,“评价漩涡”
第十一章理据性及其
滑动
第十三章标出性
第十二章谎言与虚构
第十四章艺术符号学
第十五章符号叙述学,
广义叙述学
第十六章身份与文本
身份,自我与符号自
我
第十七章当代社会的
所解释的潜力。因此,符号学就是意义学。赵毅衡编写的《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修订本)》分成上下两编:原理
编——扩展了一百年来符号学发展的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方符号学理论,建立一个可用于分析人类意义活动的符
号学体系。推演编——具体讨论了符号在人类文化中扮演的复杂作用,让读者理论与应用兼得。一些易混淆的概
念,在本书中得到条分缕析的清晰贬义。在这基础上,本书形成了突破原有理论的新体系,全面推进了符号学运
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今,任职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终身聘资深讲席。现为四川大学教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感谢观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媒介,传媒,渠道,体裁
2.“媒介即信息”
赵毅衡符号学
2140302026 张飞翔美学浅论“艺术符号学”一、归类艺术的定义赵先生将艺术的定义归为四类:一是功能论。
艺术在我们的文化中执行某种功能,是“教益和愉悦”的工具。
毕加索和蒙克的作品,我们不能否定其为艺术,但显然不符合这个定义。
二是表现论。
艺术是表达情感的。
这个定义不具有排他性,因为任何讲述是毫无感情的。
三是形式论。
最早为“形象思维”,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形象是不同时代诗歌中变化最少的部分。
演变为“有意味的形式”,但没有真正之处艺术的标准。
四是体制-历史论。
丹图提出“艺术世界”理论,艺术世界是社会的“文化-经济”网络,是社会的“职业体系”。
属于艺术世界的人提供“可操作的艺术理论,让参与者用来区分艺术与非艺术”。
艺术世界公认一件作品是艺术,它就是艺术。
显然违反了文化民主潮流。
历史论认为艺术品解释要求一个艺术史语境。
困难在于无法对付“创新”和“异文化”。
五是“开放论”。
艺术的本质就是挑战程式,颠覆现有规范,艺术本质是反定义的。
和“体制论”的互动可以解释文化的规定性和冲破规定性的平衡。
但是这只提供了“艺术不是什么”。
二、符号的分类赵毅衡先生将符号定义为被认为携带着意义的感知。
定义包括两部分:一是“感知”包括物、事、物的缺失(零和空无)、心灵符号,二是这个“感知”必须在接受者那里成为一种被识别被解释的体验。
因此把符号按照物源和意义可以被分为:一是自然物(原先只具有实用性)。
包括:1.1只有使用性的自然物,1.2自然物符号化带上意义。
二是人工物。
包括:2.1为使用而制造(原先只具有实用性),2.2为表意而制造的纯符号(原先只具有意义)。
其中纯符号分为两类:2.2.1实用意义符号(原先只具有实用意义),2.2.2艺术意义符号(原先只具有非实用意义)。
其中1.1、2.1是纯然物,其余则是符号。
用鹅卵石举例:卵石大地基,即自然物的使用性(1.1),清洗发现漂亮雨花石,然后送给友人,即符号的实用意义(1.2),友人将其装帧成为纯符号(2.1),他供在墙上,怀恋他的童年岁月(2.2.1),来访者不知,只看到石头之美,即符号的艺术意义(2.2.2)。
符号、意义与我们的世界——赵毅衡教授访谈
第23卷第4期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 23No 42022年7月JournalofYanshan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Jul.2022ʌ文学ɔ符号㊁意义与我们的世界赵毅衡教授访谈赵毅衡,车宇凡(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㊀[收稿日期]㊀2022⁃06⁃09㊀㊀[作者简介]㊀赵毅衡(1945 ),男,广西桂林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符号学 传媒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集刊‘符号与传媒“(CSSCI)名誉主编;车宇凡(1996 ),男,江苏南京人,现为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文化研究㊂[摘㊀要]㊀赵毅衡先生是中国符号学领军人物之一,自2005年以来开创的 中国符号学西部学派 在符号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㊂回顾过去20年的研究,他提出应明确符号学有别于单纯方法论,从而深入探究符号与意义㊁文化乃至人类整体精神活动之间的深刻联系:文化因符号的衍义能力而繁荣,因元语言的维持力量而存续㊂在理清该联系的基础上,他进一步探讨了符号危机给现代人的身份和自我乃至现代文化带来的剧烈动荡,并指出符号学的理解将有助于现代人缓解这一危机㊂[关键词]㊀符号;意义;文化;身份[中图分类号]G206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DOI]10.15883/j.13⁃1277/c.20220401607引用格式:赵毅衡,车宇凡.符号㊁意义与我们的世界:赵毅衡教授访谈[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16⁃22.㊀㊀赵毅衡,男,1945年5月生于广西桂林,1968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语系,197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著名诗人㊁翻译家卞之琳,1981年获硕士学位,80年代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1988年获博士学位㊂同年,任教于英国伦敦大学,2002年归国并执教于川大,2005年后创建符号学 传媒学研究所,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㊁博士生导师㊁符号学 传媒学研究所名誉所长㊁集刊‘符号与传媒“(CSSCI)名誉主编㊂主要中文著作有:‘远游的诗神: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的影响“(1985)㊁‘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1986)㊁‘文学符号学“(1990)㊁‘当说者被说的时候:比较叙述学导论“(1998)㊁‘礼教下延之后:中国文化批判诸问题“(2001)㊁‘对岸的诱惑:中西文化交流人物“(2003)㊁‘意不尽言:文学的形式文化论“(2009)㊁‘符号学:原理与推演“(2011)㊁‘趣味符号学“(2015)㊁‘哲学符号学:意义世界的形成“(2017)等;主要英文著作有:TheUneasyNarrator:ChineseFictionfromtheTraditionaltotheModern(1995)㊁TowardsaModernZenTheatre(2001)等;主编有 符号学译丛 符号学前沿研究 丛书;主要文学创作有‘沙漠与沙“(1996)㊁‘有个半岛叫欧洲“(2007)等㊂一车宇凡(以下简称 车 ):赵老师您好,久仰大名!为了采访您,我预先读了不少关于您的访谈文章㊂您谈过一些自己早年的求学问道之路,从考入中国社科院开始重启自己的学术人生,在卞之琳先生引导下确定以形式论为自己终身事业,之后求学美国,在加州大学苦读,直到取得比较文学博士学位并随后于伦敦大学任教㊂您孜孜第4期赵毅衡等㊀符号㊁意义与我们的世界17㊀不倦的求学精神令人敬佩,和卞之琳先生承前启后㊁接续中国学术事业的情怀更是令人感动㊂您从2002年以后逐步启动自己的归国计划并开始执教于四川大学,到今年为止刚好是整整二十年,借此机会,想请您集中地分享一下自己来到川大后的事业开拓与学术思考㊂赵毅衡(以下简称 赵 ):谢谢你,我也一直期盼有这种机会和川大同学分享交流我到成都后的工作与思考㊂我从2002年开始计划回国,之后又正式放弃英国国籍,引起一些讨论,有人可惜,也有人过誉㊂其实将工作重心从英国转移回中国,各方考量固然有许多,但根本原因不过是为了学术研究更加便利㊂我早年因为下放劳动耽误不少时间,重回学界时已不年轻,若不集中精力于一门学问,这辈子恐将一事无成㊂我幸得卞之琳先生引导,早早确定研究方向,我在国外负责比较文学MA的教学,这是一种一年即毕业的高强度训练课,所有文学理论㊁学派讲述,都要压缩到这一年中,符号学与叙述学,就只能各讲两个单元,泛泛掠过,不能在自己钟情的领域里尽力耕耘,这让我不太满意㊂可是国内情况不同,中国这些年综合国力日渐增强,教师群体大,专业方向可以精窄㊂四川大学这样的顶尖高校,依托一流学科的建设,条件越来越好,发展越来越快㊂在这里,我有可能获得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大力支持,建设独立的符号学㊂二十年来,川大的 符号学 传媒学研究所 团结了百余名研究者和硕博士,出版著作百余本㊂我们的双语刊物‘符号与传媒“汇聚了文化符号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团队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在2017年正式入选CSSCI期刊目录㊂此外,研究所还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符号学网站 符号学论坛 ,全面地推介符号学㊁叙述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全球学者共享学术成果,共议学术问题㊂我经常鼓励学生们在交流过程中对现有认识发起挑战,尤其欢迎对我的研究进行问难,研究方向要尽可能拓宽,走向多元㊂我们团队现在主要有五个方向,分别是传播符号学㊁马克思主义符号学㊁中国传统符号学㊁艺术符号学㊁哲学符号学㊂光这五个就够忙的,可学生们却还能在更新的领域里开拓研究,例如研究电影㊁游戏,研究中国文化里的 武侠元素 ,乃至研究术数学㊁唯识学等,这些研究即便在国际上也算独树一帜㊂这就是学问的魅力:符号学尚未解决的问题远远多于解决了的问题,可能性大于确定性㊂所以我招学生时从不嫌多,学问的关键在于学人,多一个人就多一种可能性,团队的生命力也就更旺盛㊂今天大家看见的所有成果: 符号学 传媒学研究所 ㊁‘符号与传媒“㊁西部符号学派乃至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学体系,如果失去了国内高教体系和四川大学的支持,失去了我们符号学 梦之队 的通力合作,是不可能形成的㊂二车:的确,如此庞大的工程和丰硕的成果,若非依赖赵老师领导的符号学团队,实在难以想象㊂我最近翻阅自2010年创刊以来的‘符号与传媒“,深感其内容丰富多样,令人赞叹㊂您刚刚总结了包括传播符号学在内的五个主要方向,但实际就目前符号学的发展来看,学者们的思路远未局限于此,比如伦理符号学和认知符号学一直有很多引人注目的成果㊂此外,有人将符号学和一些已经成熟且热度较高的批评方法(比如性别批评)结合在一起,像题为‘人流广告中 女性代入感身份 的符号生成机制“的文章[1],非常前卫大胆,也抓人眼球㊂还有人以微信 小黄脸 表情为中心做中西之间的符号比较[2],这种表情我们每天都用,但很少想到其中能做这样细致缜密的分析㊂但是,在阅读时我也有这样的疑问,视野宽广㊁内容丰富的符号学每每落实到具体研究上,便总要加上五花八门的前缀,从传播到伦理,不一而足㊂这让人在感叹其丰富多样的同时,也不免会怀疑其主体性,既然已经有了传播学,似乎只要将符号学作为一个方法,为其预留出一个 传播学 符号分支 便绰绰有余,何必堂而皇之地为这个附庸专门建设一个传播符号学?赵:这个问题久有争议,归根结底是我们如何看待符号学,乃至如何看待形式论,因为符号学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形式研究㊂中国学界一直有过于重视内容的倾向,内容是特殊性,是深度;形式论着重共相㊁延展㊁各种意义活动的广度规律,是一种必要的补充㊂在我而言,选择后者不过是出于个人偏好和思维方式,绝不是因为形式论高人一等,更不想把它夸大为唯一㊁主流㊁正确的途径㊂所以,符号学要求的不过 容忍 二字,容忍形式研究,承认其能补内容研究之缺;如还能更进一步,18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则不把形式视作作品的外壳,而要看到其本质性存在意义㊂[3]毕竟,一首诗要有一系列的形式特征,才是一首诗㊂这就回到了你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传播符号学和其它众多的 XX符号学 ?我们是否明确符号XX学 与 XX符号学 存在区别?应当承认,在这些五花八门的 应用 研究中,有的成功,有的并不太成功㊂‘符号与传媒“发表过张骋的‘ 符号传播学 与 传播符号学 “[4],讨论得比较清楚㊂如果将符号学视为一种方法,作用是有限的;反之,就是如果在研究对象里看出符号学是一门与世界的本质意义相关联的学问,探究就看得更深入一些㊂如何给符号学下定义,这是我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一书开头就抓住不放的起点㊂西方学界到现在给符号学的定义还是: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说 ㊂这是受索绪尔影响,原话是:符号学是 研究符号作为社会生活一部分的作用的科学 [5]14㊂这实际上没有给符号下定义㊂我提出: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反过来说,没有意义可以不用符号表达,也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符号学实为意义学㊂[6]1⁃2这话有些翻来覆去,乍看像绕口令,可我坚持这一略显繁琐的表达,而不采用索绪尔及后来西方学者的说法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学说 ,这是很有必要的㊂索绪尔定义在西文中是用希腊词根解释拉丁词根,在中文中是同义反复㊂过分僵死的学科限制和概念区分是有害的,语言属于符号,旗帜㊁彩灯也是符号,人也是符号,我站在这里就是一个符号,前几年我还对梦境特别感兴趣,甚至就连静默和空无都可以是符号㊂我曾举过一个例子,你走在路上遇到你老板,你打招呼,他一言不发,脸无表情㊂你这一晚上都要睡不好,担心自己失业㊂[7]符号遍布我们的世界,因为它是意义表达的必然之路,借助它我们可以打通一条前往意义世界的通道㊂我们的世界是人化的世界,是意义化的世界,没有意义人会活不下去㊂所以符号学不只是钻研语言文字,它的终点是关注与我们所有人都相关的大问题㊂车:这番解说让人豁然开朗,此前我看符号学这个名称总觉高深莫测,又听说 符号学是文科的数学 [8],更觉得晦涩难解㊂但实际上,说符号学像数学,是强调它们共有的普适性㊁可操作性㊂正如数学广泛地应用于一切理工科,在文科的世界中, 一切可以从符号学角度来探索 [9]㊂不应该把符号学视为单纯的方法,正如从不会有人把数学贬低到仅是方法的地位,符号学同样,它是一种 人论 ㊂符号与意义的关联您已经说得很清楚,不过这就引出接下来的问题㊂在您复杂㊁庞大的研究体系中, 形式文化论 是贯穿始终的一个关键词,符号是和认知㊁意义乃至文化这些高级精神活动联系在一起的㊂可对大多数人而言,从俏皮可爱的微信表情一下跨越到浩瀚无边的人类文明,这一步无异于攀登蜀道,太过艰难㊂所以,能否请您就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如何建立的再进行一些细致的描绘?赵:要探讨这一联系,不妨仍从索绪尔开始,毕竟他提出的那对 能指/所指 实在太深入人心,索绪尔认为能指是 声音 形象 ,所指是 概念 ㊂[5]66我并不认同所指一定是概念,它完全可以是一个事件,也可能就是一个具体的东西,但这里姑且不论,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在索绪尔二元对立的观念里只有符号的可感知部分(能指)和符号代替的对象(所指)㊂这种看法的历史太源远流长了,影响也太广泛深刻了,从柏拉图的理式与幻影㊁模仿论的自然与艺术到哥本哈根学派的 表达 与 内容 [10],莫不如是㊂这种二元对立最大的问题,是在符号及其对象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丢失了大量信息,极大地低估了符号的表意能力,也从根本上限制了符号学乃至文化分析的发展㊂皮尔斯对符号的看法不然,他提出: 符号所代替的,是对象 ,而 符号引发的思想 是符号的 解释项 ㊂[11]这样,对立的二元,被替换成了 再现体 对象 解释项 三元的无限开放的意义构筑㊂解释项就是一个符号在人心中唤起的一个等同的或更发展的符号,它的提出及其和对象的分开,是当代符号学成形的重要一步㊂人类面对确定的对象,在感知中体会意义的生成,进行意义的表达,但是,所有的意义又必然是新的符号,所以理解与表达的过程理论就成为了一个不可能终结的无限衍义过程㊂人类由此在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建立起人的世界 丰富广大的文化世界㊂第4期赵毅衡等㊀符号㊁意义与我们的世界19㊀车:借助皮尔斯的三分式,您对符号与感知㊁意义和文化之间的复杂联系做了极为清晰的描绘㊂可我有一点疑虑,无限衍义之 无限 听起来似乎有些随意和不受控制,尤其是解释项这个概念,仿佛有让人类的认知滑入相对主义的危险㊂任何一个符号可以唤起很多不同的解释项,那我们对于所有问题恐怕都无法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答案,简单地说就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对这个危险您是怎么看的呢?赵:的确,过犹不及是儒家的传统智慧,我们反对二元对立过分僵化的联系,但如果对符号的解释不确定到了社会无法形成基本认知的程度,那无疑也是灾难㊂因为表达意义是符号的基本用途,如果符号无法再表达相对明白的意义,它就会消亡,所以这个危险确有必要加以注意,我想从两个角度谈谈这个问题㊂第一是符号学的工作范围问题,符号学是关乎意义和价值的学科,但不是关乎价值判断的学科;符号学是分析之学㊁解释之学,而不是评判之学;符号学处理的,是本质上 意义歧出丰富 的社会与人文学科,很难处理意义 强编码 (例如医学)的学科㊂[6]19符号学的工作是把复杂的㊁带有迷惑性的文化现象拆解还原,这个过程有点像侦探小说,难怪西比奥克和艾科都觉得符号学与福尔摩斯精神相通[12]㊂川大华西的口腔医学很厉害,患者来到华西,必然希望能挂到专家门诊,如果被一群实习的学生围住,张三说该拔这一颗,李四说该拔那一颗,患者会立刻跳起来逃跑㊂面对同一个患者的口腔状况,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解释,但是专家的诊断在这个语境下拥有更高的地位㊂其次,任何符号文本都是双轴关系构成的,这概念来自索绪尔的 组合/聚合 ,他的四个核心二元对立至今只有这一对还在符号学中发挥重大作用,后来,雅柯布森把聚合关系称为 选择轴 (ax⁃isofselection),功能是比较与选择;组合关系称为 结合轴 (axisofcombination),功能是邻接黏合㊂比较和连接,是人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方式最基本的两个维度,也是任何文化得以维持并延续的二元㊂[13]任何文本和文化都是多维的㊁立体的,但是或隐或显,双轴组合总是贯穿其中施加影响,它们构筑起一个基本的框架安置人们的理解和表达㊂理论上可以无限分岔的衍义过程,事实上并不能真的一直进行下去㊂双轴组合之下,因其聚合轴(选择轴)宽窄不一,会产生束缚或松或紧的文化,但无论如何,符号意义的演化方向,就是人们追寻真知的方向,不然文化就会走向崩溃㊂三车:我明白了,人类思想方式所具有的无限衍义特征,以及符号不断唤起新解释项的能力,为文化提供了发展更新的根本动力;双轴关系和元语言则将文化安置在一个必然可解的框架内,失去这份约束,文化会被自己压垮㊂我在您近几年的著作和文章里,经常会看到 符号危机 文化危机 这样的表述,又说 二十一世纪是符号的世纪 [6]23,可不可以将这些危机理解为是元语言的领域里出现了变动和混乱?如果可以,那么为什么符号世界的混乱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都隐而不彰,在我们的时代却忽然成为了一个大问题?您觉得有什么方法可以来应对这些危机呢?赵:你的理解基本正确,但提出的问题太庞大了㊂面对符号危机,目前即便是人类中最聪明的分子也暂无具体解决方案,因为直到现在,我们对符号及相关诸概念都尚未做过全面彻底的检视,谈何解决?话虽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符号学束手无策,注定走向悲观主义㊂尽管预测未来尚不可靠,但鉴古知今㊁审视当下尚在我们能力范围内,凭借手头已有的知识和材料,对21世纪席卷全球的符号危机形成一个基本的理解,这是符号学可以完成且应该完成的任务㊂首先,你问为什么符号危机在过去千年的时间里都不成问题,而在我们的时代就忽然凸显㊂这是因为符号危机本质上是现代危机,同理,符号学本质上是一种现代之学㊂所以我时常强调中国学者对待符号学不要固步自封,在这门学问上,我们和西方学者有相同的起点㊂一味满足于东方传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良方,西方传统对于符号学兴起的作用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㊂符号学作为一个学科,是人类感知到了现代压力才产生的,比起注视某一具体的传统,不如检视东西方文明之间如何互补有无㊂所谓 符号危机 ,我们都可以注意到一个现象:相较于过去,现代社会的文化变型急剧加速,社会符号活动空前活跃㊂可以参考丹尼尔㊃贝尔20㊀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和拉塞尔㊃柯克的‘保守主义思想“,在前现代社会,经济总是最激进的,文化是保守的,统治者为了社会的稳定,会尽量强化符号的神圣性,使其变得不可侵犯,所以一般而言,文化会扯经济和政治的后腿,让它们不要跑得太快㊂人们往往谴责这是开倒车,但社会的发展的确需要一个制动机制,一味追求速度会出大问题,在这个层面上,文化的保守作用格外重要㊂[14]遗憾的是,这个作用现在逐渐失落,在社会各个领域,可以看见文化激变的速度常常和经济㊁科技并驾齐驱,甚至有赶超之势㊂‘哈利㊃波特“的作者罗琳前阵子因为性别议题被卷入漩涡,非议声之大,让人们几乎忘记她在该议题上一直属于较前卫的一派㊂这是眼下文化困境的一个缩影,社会语境变革㊁文化议题更新太过迅猛,你必须时刻站在潮头,不然很快就会被谴责为保守过时㊂所以谈到符号学的发展路线时我就提过: 据守模式对符号学不利,当代文化研究的迅猛发展会使任何模式迅速陈旧㊂ [6]15文化制动的作用削弱乃至消除,后果将会如何?有悟性的读者结合前面的讨论自己就能有一个推断:失去约束的符号将不可抑制地走向膨胀泛滥,人们陷入在消费符号的狂欢中无法自拔;飞速发展的文化不容人们做片刻的停留,以表达意义为根本任务的符号将逐渐失落自己的意义;过于宽幅的文化会使人们失去焦点,真切地体会到克尔凯郭尔所说的 焦虑是自由造成的晕眩 [15]克尔凯郭尔㊁鲍德里亚等人对此的论述已经广为人知,我在‘符号学:原理与推演“总结了当代符号危机的四个特征㊂说出来似乎很玄,实际上很简单㊂比起重复这些人所共知的理论,今天我更想把注意力集中于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个时代的人们,这些沉浸在娱乐文化㊁广告轰炸㊁网络媒体㊁大众传播中的人们究竟受到了符号危机怎样的具体影响?谈论这个问题需要引入两个概念,一是 身份 ,一是 自我 ㊂在前现代社会,自我是很固定的,因为它是命中注定之物,不管是神的意志还是血统出身,这些意识形态殊途同归地让人对自我有一个不变的认识,从而稳定在各自的社会位置上㊂现代化的祛魅改变了这一认识,它将以上种种说法归为本质主义,并与之对应地提出建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就是典型的后者,因为它最坚定地反帝反封,把人的本质属性归为社会性㊂后来女性主义极大地受益于马克思主义,巴特勒提出过一个有名的 述行理论 ,把性别都看成可以替换穿戴的衣裳,关键只看在何种场合采用何种身份㊂不变的自我被拆解为可变的身份集合,这是自我主体动摇的第一步,身份可以获得就可以失去,它的变动一定会影响到自我㊂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下来的心理医师弗兰克尔特别研究过身份㊁自我和生命意义㊂集中营里的囚头儿不加区别地使用 狗屁 辱骂那些可能曾是政客㊁医生㊁教师的囚徒,撕毁他们的证书,夺取他们的财产,许多人很快就疯了㊂这是因为解释身份的符号突然幻灭,整个前半生被否定,所以自我也被破坏㊂[16]但现实中的自我并不总是这般脆弱,因为每个成熟社会人的身份必然是复杂多样的,一个男人既可以是父亲,也可以是儿子;一个女人上班的时候是职员,下班之后可以是一个业余摄影师㊂我们在不同的语境下拥有不同的身份,单一身份的变化尚可挽救,所以早期现代社会的自我虽然受到威胁,通常还是稳定的㊂随着后现代的到来,符号危机进入了第二阶段:自我的碎裂㊂限于访谈的容量,我没法事无巨细地说明,但我希望大家能意识到,现代社会的符号危机及其突出征象 自我危机 ,它是和整个社会运动的庞大进程联系在一起的㊂现代化要继续,工业化要发展,它们需要整个社会极其流畅地自由运动,所以人类被大规模地从自己原来的环境和组织中剥离出来㊂西方社会的宗教现在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低;而在中国,我们已经很少再看到旧社会的那种宗族体制,这两年网上对原生家庭讨论得很多,大多是抨击父母对自己的不良影响,连一家三口这种核心家庭的联系都不如从前紧密了;日本现在还有忠于单位的企业文化,这是他们国家的特色,其他的地方大多不然,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辞职跳槽的并不罕见㊂我描述这些现象不是为了感时伤事,号召大家回到过去,而是希望能说明这么一个事实:后现代意义漂浮的社会中,自由的人同时也是原子化的人,面对高速传播的信息和泛滥的文化符号,他们感到焦虑惶惑,因为传统的能够提供稳定身份建构和意义解释的场所大都已被拆除,所以文化社群的选择就变得格外重要,所有人都在迫切地。
赵毅衡符号学讲座第一讲-什么是符号
符号化
符号化是感知被解释出意义的过程
符号化是人类文明的条件,不存在“前符 号文明”。没有意义的世界,不是人类世 界。 对于每一物,符号化什么时候开始?在落 入人的主观观照时。 观照的第一步是范畴化,是命名。 回答巴尔特:有没有“绝对非表意之物”? “绝对任意的无前例制造物”?
符号流程
文本符号学囊括了全部符号学
Robert de Bauderande认为,文本具有文本性 (textuality),而文本性包括以下七个性质: 结构上的合一性(cohesion), 概念上的一贯性(coherence), 发出的意图性(intentionalty), 接收的“可接受性”(acceptability), 解释的情境性(situationality), 文化的文本间性(intertextuality), 文本本身的信息性(informativity)。
思考例证一:沉默如何成为符号?
《晋书· 隐逸》记载陶渊明:“性不解音,而蓄素 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 苏轼《刘陶说》:“渊明非真达,五音六律不害 为达,苟为不然,无琴可也,何独弦乎。” John Cage)著名的“作品” 《4‘33“》:凯基据说 是在表演钢琴独奏,上台静坐在钢琴前四分半钟 不动,当然没有音乐。凯基认为对人的耳朵来说, 没有完全无声这样的事情,无声是可以听到的。
当代文化进入了符号泛滥时代,生产符号 超过生产物质,消费符号超过消费物质;
有符号权为一方(阶层或国家)与缺少符 号权的为一方争夺符号权,成了斗争的主 要内容:社会文化宰制权,文化帝国主义。 另一方面,符号学经过一个世纪三代学者 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一门非常精密的学科, 可以成为社会-人文学科的公分母。 不懂符号学,就弄不懂当代文化。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第12讲:艺术的符号特征
功能论(functionalism)
第一种,有时候被称为工具论,说得是最明白的: 艺术 在我们的文化中执行某种功能。
最说得通的功能是,艺术是提供“美学价值” 的工具。 功能论派在二十世纪最有名的代表是艺术哲学家孟罗.比
历史-体制论Historico-Institutionalism
莱文森认为艺术品分成两种, 一种属于艺术的体 制范畴, 例如歌剧, 美术, 哪怕是劣作, 是否属于 艺术无可争议;
另一类是“边缘例子“(borderline cases), 它们被看成艺术, 是由于它们“郑重地要求用先 有艺术品被看待的相同方式来看待它”。
艺术品格, 是文本与各种隐文本的集合形成的 文化定位。
单个艺术品的解释影响到整个艺术文化, 成为 新的艺术解释的前例, 成为创新与体制的结合 点。
展示: 超文本赋予文本身份
“作为艺术品展示”,是作品成为艺术的关键:
展示不仅仅提出了艺术家的意图,而且画廊,经纪人, 艺术节组织者等社会机制,都参加构建意图: 他们邀 请观者把它当做艺术品来观看,文本本身就被累加上 社会性隐文本。
是艺术。
为什么艺术特别需要开放概念?
开放概念是符号学对任何概念范畴的态度: 让体裁在文化规定性的约束力,与冲破规定性的开创
性之间取得一个协调; 让型文本与文本之间得到一个动态平衡。 其他文本也一样需要把自己的范畴打开,例如档案
(什么样的记录是应该保存的),例如历史(什么样 的时间间隔可以成为历史),例如信仰,游戏,广告 等等,任何范畴都不得不历史性地延展。 但是艺术不得不把概念的开放性放进定义本身之中, 不然就无法定义。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三讲任意性与根据性
图表像似是抽象像似
? 冯原提出中国人有两种形象化方式。
? 一种把桂林山水全看做乌龟,猴子,月亮, 大象,可以称为“象鼻山模式”;
? 另一种在太湖石怪异的形状中看出“瘦, 漏,透,皱的抽象之美”,可以称为”太 湖石模式。
? 冯教授把这个问题称为“视觉感受中的意 识形态”,号召国人更善于用太湖石模式 看景色。
比喻像似
? 像似进一步成为思维相似,拟态像似。比 喻像似,脱出初级像似之外:符号再现了 人与世界的某种关系。
? 筑高台模仿至高无上,由此产生了遍布全 世界“金字塔民族”,而所有权势者,首 先要登上高台:上下位置就像似了权力与 服从关系。
历史像似
? 历史像似源头是比喻。
? 例如脱帽致意,或举手致意,原是中世纪 骑士脱下头盔,或搁开武器,伸出空手表 示无敌意。此后成为仪式,其源头“像似 性”已无踪迹。
? 系统的特点,首先是 “全域性” (wholeness)。这就像交通警察的指挥, 与红绿灯的指挥,符号形式非常不同, “全域”却相当一致,保证全域覆盖就保 证了意义的“同型”对应。
区分
? “区分”是系统关系的主要维系条件:“狗” 之所以为这个意义,不在于他的发音和写 法本身,而是在于这个词字与其他词字不 同。
? 维根斯坦有个进一步说明:“(同意)不 是意见一致,而是生活形式一致”。 “生 活形式”是指语言在生活中的使用方式。
? 任意性之所以能够连接能指与所指,是靠 解释者之间的有关社会生活中如何使用符 号的契约。
系统性
? 任意性原则,会引出一系列后果,其 中最主要的是系统问题。
? 索绪尔预感到“符号学的主要着眼点, 是立足于符号的任意性基础上的整个 系统集团”。这个观点成了整个结构 主义大潮的出发点。
1.符号与符号学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
符号对抗
在社会各阶层的对抗中,在国际范围内的文 化冲突中,对“符号权”的争夺,越来越超 过其他实力宰制权的争夺。 不仅是各民族国家,而且整个人类文明,所 面临的问题,大半是符号问题。 不理解符号,就无法弄清这些问题的实质, 更谈不上采取对策。
四川大学符号学论坛
软实力=符号力量
四川大学符号学论坛
符号学的若干西方称呼
Semiology (Saussure,已经不用) Semiotics (Peirce) Significs (Victoria Welby,从未流行) Sign (来自拉丁语signum) Symbol (来自希腊语: symbolum)西 文兼为符号与象征,中文无此混淆 Semio- (来自希腊语)
四川大学符号学论坛
“符号学” 的中国源头
“符号学”这个中文词,是赵元任在1926 年一篇题为“符号学大纲”的长文中提出来 的,此文刊登于他自己参与创刊的上海《科 学》杂志上。 “符号这东西是很老的了,但拿一切的符号 当一种题目来研究它的种种性质跟用法的原 则,这事情还没有人做过。”
四川大学符号学论坛
四川大学符号学论坛
Kenneth Burke (1897 –1993) Language as Symbolic Action: Essays on Life Literature and Method,1966
四川大学符号学论坛
模式四:巴赫金-洛特曼模式
开拓者是苏俄符号学家巴赫金的“语言中心 马克思主义” ; 六七十年代洛特曼,伊凡诺夫等人为首创立 莫斯科-塔尔图学派。 “符号场”理论,从大处着眼研究文化。 这一派的理论模式主要借鉴自信息论与控制 论,尤其是普利高津的耗散理论,技术色彩 较浓。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四讲:符号表意的分析
能指优势符号
艺术的/仪式的 文化的符号行为,表意方式相 艺术的 仪式的/文化的符号行为, 仪式的 文化的符号行为 能指并不需要指向所指, 反:能指并不需要指向所指,而是独立形成一 种意义价值。 种意义价值。 古代中国人三跪九叩向皇帝表示敬意, 古代中国人三跪九叩向皇帝表示敬意,欧洲人 用鞠躬。能指虽然不同,所指是相同的。 用鞠躬。能指虽然不同,所指是相同的。但是 耶稣会在中国苦心经营二百年,最后撤出, 耶稣会在中国苦心经营二百年,最后撤出,原 因之一是教皇虽然同意教士应当向中国皇帝表 示敬意, 示敬意,却不允许他们用叩头方式表示这种敬 意。
分节“区分” 分节“区分”不重叠
能指分节清晰,互不重叠,而又覆盖全域, 能指分节清晰,互不重叠,而又覆盖全域,表 意才会清晰:写论文章节不清,论述范围重叠, 意才会清晰:写论文章节不清,论述范围重叠, 论述就会陷于混乱。 论述就会陷于混乱。 公孙龙《名实论》讨论分节的“非重叠”要求, 公孙龙《名实论》讨论分节的“非重叠”要求, 非常精彩: 谓彼而彼不唯乎彼,而彼谓不行; 非常精彩:“谓彼而彼不唯乎彼,而彼谓不行; 谓此而此不唯乎此,则此谓不行” 谓此而此不唯乎此,则此谓不行”。“唯乎彼 就是分级清晰不重叠。 此”就是分级清晰不重叠
避讳与口彩
中国古代的避讳,所指相同, 中国古代的避讳,所指相同,能指只是改用一 个写法,不遵守就会有杀身之祸。 个写法,不遵守就会有杀身之祸。太平天国在 江河日下时,避讳制度却严格起来,公布《 江河日下时,避讳制度却严格起来,公布《钦 定敬避字样》 定敬避字样》。 各种命名法,例如地名,国家名的更改, 各种命名法,例如地名,国家名的更改,也是 起团结内部作用。 起团结内部作用。 但是在符号的日常使用中, 但是在符号的日常使用中,能指形式经常用在 幽默,灯谜,缩语,等等。 幽默,灯谜,缩语,等等。1996年广州与北 年广州与北 京同时改电话号码位数为八位,北京统一加6, 京同时改电话号码位数为八位,北京统一加 , 暗指“六六大顺” 广州原拟加5, 暗指“六六大顺”,广州原拟加 ,但是受到 群众反对,因为5谐音 谐音“ 因此全部加8。 群众反对,因为 谐音“无”,因此全部加 。
semiotics-2014-1-符号与符号学
西方对符号学的定义
“符号学就是对符号的争论”。 (Semiotics is the study of signs.) 这话在汉语中很可笑。 在西语中也是用一个希腊词源的词,解释一
个拉丁词源的词,实际上是同义反复。 至今西方符号学家的定义大同小异。
符号学与批判理论
批判理论的四大支柱
学派交融:符号学与其他学派结合
巴赫金的理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符号学”; 拉康的心理分析应用了大量符号学概念; 克里斯蒂娃用符号学争论精神分析,开放了性别争
论的新局面; 博迪厄、博德利亚等,以符号学与马克思主义结合,
对当代资本主义做出锋利的剖析; 利科等人的工作重点是把解释学与形式论结合起来。
Rossi-Landi 马克思主义符号学
全部民族都有这种想法,但是在中国特殊有 吸引力,也有很多人身体力行。
很多人把文科〔及其学者〕分成“国学”和 “西学”,楚河汉界。
“不是跟着说,就是自言语”?
批判理论是现代性压力的产物。 “关门自言语”并不是出路。 认为靠整理十九世纪之前的外乡思想语汇,学
界的任务就太简洁了。 既然十九世纪之前西方也没有批判理论,十九
他指出墨子〔《小取》,《经说》〕,刘勰〔《文 心雕龙》〕,陆机〔《文赋》〕,陆贽〔《翰苑 集》〕等都已经提论及,只是用词稍有不同。
几个动身点
1.符号学不是纯“西学” 2.也不是纯“国粹”
3.符号学的“有用”在于其“无用”
“黄金时代传奇”
以为现代思想只是在重复古贤早就说过的真 理;
以为回到19世纪之前〔王国维之前〕就能 解决任何学理问题;
论争”,显示了严谨的哲学,与解放的理论 态度之间的差异。
精神分析
这一支的进展,始终陷入争议,但是其进展 势头始终不减。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
赵毅衡符号学讲义什么是符号⏹不用符号无法表达任何意义,反过来,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
⏹因此,符号学即是研究意义活动的学说。
⏹符号学研究对象即符号过程(semiosis)包括表意(signification)传达(communication)解释(interpretation)有什么必要学符号学?⏹当代文化进入了符号泛滥时代,生产符号超过生产物质,消费符号超过消费物质;⏹有符号权为一方(阶层或国家)与缺少符号权的为一方争夺符号权,成了斗争的主要内容:社会文化宰制权,文化帝国主义。
⏹另一方面,符号学经过一个世纪三代学者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一门非常精密的学科,可以成为社会-人文学科的公分母。
⏹不懂符号学,就弄不懂当代文化。
四大支柱理论⏹形式论-符号学;⏹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心理分析;⏹现象学-存在主义-阐释学。
⏹构成了二十世纪文学/文化批评的四个基本理论支柱。
⏹近半个世纪,流派迭出,都是以上四个支柱理论的结合,应用与发展。
符号学的若干称呼混乱⏹Semiology (Saussure,此词已经不用)⏹Semiotics (Peirce)⏹Significs (Victoria Welby,此词从未流行)⏹Sign (from Latin: signum)⏹Symbol (from Greek: sumbolikos,西文兼为符号与象征,中文无此混淆)⏹Semio- (from Greek: semeio-tikos)符号学=文化符号学⏹文化是一个社会所有意义活动的总集合.⏹符号学为文化研究的各种课题提供了共通的方法论⏹因此符号学以文化研究为最主要目标。
符号学是否包括语言与叙述?⏹人类使用的符号体系中,语言是超大体系,符号语言学早就形成独立学科,符号学更关注非语言符号;⏹叙述是符号学最典型的研究对象,叙述学已经发展成独立学科,符号学更关注非叙述文本。
⏹这只是分工问题,一个完整的符号学理论应当涵盖语言学与叙述学。
赵毅衡符号学讲座第八讲:符号修辞学(上中)
“非语言”符号修辞格 (Non-Verbal “Figures of Speech”)
一旦把语言放在一边,关于修辞的讨论几乎无法进行 第一:语言表现力过于强大,非语言符号修辞,往往 被认为只是语言修辞格的变形; 第二:关于非语言符号的讨论,不得不用语言来描述, 容易混淆; 第三:符号修辞没有“是”、“像”、“如”之类词, 必须靠解释才能出现; 第四:符号修辞格,容易与符号本身的性质(像似性, 指示性,规约性)相混淆,这里的级差问题相当细腻。 因此,符号修辞,要完全与语言分开,是很困难的事。
符号比喻的治疗作用
在所谓“神话式思维”中,出现“似对似” (Like produces like)的治疗比喻:蛇胆明 目,牛鞭壮阳,红枣补血,鱼泡收子宫,未孵 化的蛋补阴,藕粉美白,桂圆滋阴,白果补阳。 这类心理治疗,不是所有的民族共享的,甚至 不一定是某个民族全民的思维方式,而属于一 定的文化集团
提喻结合转喻
转喻与提喻在符号表意中经常会混合。 电影中的“特长镜头”,例如《赎罪》中有敦刻尔克 海滩足足4分半钟的长镜头:开阔的海滩上火光冲天, 枪炮声震耳,到处弥漫着血腥与死亡…… 这段拍摄有意卖弄技术以表现“全景”,但是无论怎 样的长镜头与全景镜头,都不是整个敦刻尔克海滩的 全部,这个长镜头依然只是战场局势的提喻。 接着(邻接)的镜头,男主人公受伤而死,却是转喻: 在几十万人生死悬于一线的战场,一个人的死亡微不 足道。
第八讲:符号修辞学 Semiotic Rhetoric
符号比喻,概念比喻 符号提喻,转喻 符号比喻的延伸:反喻,潜喻,曲喻 象征 反讽,大局面反讽 四体演进
符号修辞学的必要性
赵毅衡符号学课程:semio-第十一讲:文本身份,符号自我
顺身份
身份接受符号文本的基本条件,接受身份可以 是顺应的。例如: 面对发出符号文本的父亲,长官,法庭,教师, 导演,歌手,广告商,一个人不得不选择是否 采用儿子,下属,犯人,学生,观众,歌众, 潜在购买者的身份来接受。 他对符号文本的接受和解释,必须在这个身份 选择上建立。
Subject之谜
subject并没有 “作主”色彩。语法上译成“主语”, 就已经不尽合适。 西方学者不断讨论“I”与“me”之间的复杂关系,me 依然是”自我”,却不是主语,自我就从主体分裂出 来,像是一个不完整的主体。中文几乎无法传达此种 焦虑。 班维尼斯特与格雷马斯讨论这个问题:所有的“陈述” 都是subject的“行为知识”以及“行为意愿”,所 有的话语,都是“我说”的产物,他们是在说 subject作为主语,不一定是主体。 subject的另一个意义是“臣民”,作为动词,是 “臣服”,“顺从”。而中文中的“主体”含有“统 治地位” 或“主体思想”。中文西文中意思正好相 反。 “上以安主体,下以便万民”《汉书.东方朔传》
William James的身份自我论
任何自我无法逃避采用一种身份,更准确地说,没有 这些身份的赋形作用,自我无从成立。那么自我是否 就是个体的各种身份之集合?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极为通俗:“自我” 就是“我所拥有的一切”:例如身体,能力,房子, 家庭,祖先朋友,荣誉,工作,地产,银行账户。的 确在每一个“拥有”中都出现身份问题。 著名的社群主义(communitarian)政治哲学家查尔 斯.泰勒,在名著《自我的本源》中,也认为身份认 同是构成自我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