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领域概念教学要突出生命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领域概念教学要突出生命主题

向文全

生命科学领域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与物质科学领域、地球科学领域相较,生命科学领域更具生命教育价值。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作了如下的要求:“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由此可见,引导学生经历具体的生命现象的探究,提高学生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养成科学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化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就是科学教师要通过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要达成的目标。那么,在生命科学领域教学中如何突出生命主题,凸显生命教育价值呢?在实际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一、紧扣概念组织教学

学习科学的过程是一个科学概念形成、变化的过程。紧扣概念引领探究和组织教学,能有效地整合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之间的关系,使生命世界需要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通过科学概念的成功建立来实现。有了概念的支撑,教学活动的脉络设计会更清晰,教学环节的结构性更强。

核心概念是单元教学的心脏,教师要站在生命科学领域的高度备课,依据核心概念,理清各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单元中的基本概念的联系,构架出单元教学的框架,以具体概念为单课教学的中心,设计教学内容,通过每节课的各个具体概念的建立,不断的厚实、延伸,使之形成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网状脉络结构,不断地夯实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知。

案例一:小学科学“微小世界”单元,按人类观察工具的不断发展,视野不断开扩的线索编写,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围绕这一单元的核心概念“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来进行。把单元教学的重点,放在引领学生在短短几节课中,经历人类探究周围世界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上千年过程上。使学生通过运用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观察到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等这些无法用内眼观察到的世界,理解人类伴随着观察工具的发展对物质世界探究的深入过程,通过本单元的观察

活动、学习探究过程,学生从中深切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巨大作用。

二、创设情境调动心向

在进行生命科学领域的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情境教育的作用。情境是联系科学知识与情感体验以及心理反应的“纽带”。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在不自觉中达到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渗透”与“融合”,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心向,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积极探求生命世界的本质,最终将使生命世界的认识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成为相对稳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融入学生的品格之中。

丰富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生命意义的热情。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任务驱动、探究情境、合作学习情境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心向,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以积极的情绪投入到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之中。

案例二:小学科学《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教师将“水田中的食物网”这一活动设计为玩食物链扑克牌,把水田里生活的动植物做成一张张扑克牌,学生用摆扑克牌的形式,演示他们找到的水田中的食物链。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活跃了学习的气氛,也扎实了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和理解。

营造爱生乐教、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朋辈式的师生关系在生命世界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老师和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师生之间形成的真挚的情意以及平等的相处关系,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态度也有着明显的激励作用。

三、亲历探究获取体验

语文课用文章、诗歌与生命对话;音乐课用歌曲表达对生命的热爱;科学课对生命主题的诠释,是通过探究达成的。科学课探究的主旨是“体验”,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学习中,“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生命过程”的环节不可缺少。只有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贴近生命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深刻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只有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才能使学生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发现的欣喜,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生命世界的欲望。

案例三:小学科学《种子的萌发》一课,教师提前一周让孩子们种植黄豆并观察黄豆萌发的过程,使学生在课前对种子的萌发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使他们对

“种子里有什么”产生了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动力十足。通过对比干豆子和吸水后的豆子的不同,解剖黄豆、红豆,猜测种子各部分的作用,学生对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以及种子的构造有了认识。教师用视频为学生揭开了种子萌发成芽的过程,将学生的种植经验有机地联系起来,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了“种子可以发育生长成新的植物,胚芽长成茎和叶,胚根长成根”的概念。从繁殖的角度,更新了孩子们对这些微不足道的豆子的认识,产生“每一颗豆子都是一个生命”的情感。

案例四: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相貌各异的我们》一课,教师首先以班级活动照片引入,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为什么人与人的相貌不一样”问题的提出,学生们经历了“猜测-观察-统计-性状组合设计-性状组合活动-解释问题”探究历程,理解了是不同的性状组合造成了人的相貌各异,最终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产生对生命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收集事实增强同感

“言之有据,行有所依”是科学探究的灵魂。通过探究活动,收集揭示生命现象本质的事实、数据,用事实说话,用证据支撑生命的本质,能增强孩子对其他生命的同感,理解不同生命的存在价值和意义,欣赏不同生命的生活方式等,生命意义的认识更坚实。

生命科学领域涉及的内容丰富,也给学生提供了多样的收集事实和证据的形式。观察与记录蜗牛的外形、解剖油菜花观察花的结构、测量和记录凤仙花的生长变化、模拟和测量苹果树将种子传播到远处、收集和整理微小世界与人类联系的资料……让学生通过亲历探究活动,寻找解开生命之谜的真实答案,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科学能力,更让孩子们领悟到生命世界的精彩。

案例五:小学科学《污水和污水处理》一课,第一个环节“感知污水形成及其危害”现场根据学生提出的各种造成水污染的可能性,直接将一桶干净的水变成了污水,顺势产生探究的问题:“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怎样减少水污染呢?”大量的图片、数据的运用,刺激了学生的视觉与认知,使污染源及其危害的讨论有效开展。通过污水净化模拟实验,学生理解了污水净化的步骤和意义。最后,通过已有经验和现有信息进行思维加工,学生对水污染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知道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它会产生巨大危害,潜水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切实感受污水处理的复杂,增强保护水资源、减少水污染的责任和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