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答案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答案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答案「篇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4分)(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4分)答案:14.(1)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2分)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
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分)间接写愁,借景抒情。
如:借“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营造了冷清、凄惨、哀怨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的家愁国恨。
(1分)(2)①妙用叠词,有韵律美,增加了音乐性,增强了抒情性。
(2分)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十四个字,从行动到环境再到内心感受,表达了作者身体和心灵遭受的摧残。
(1分)②语言朴素清新,如“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尽了作者晚年的凄苦悲愁(1分)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答案「篇二」《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阅读题目:(1)这首词的.主旨句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请概括这“愁”具体包含了哪些内容?作者是怎样抒发这愁情的?(4分)答:(2)请赏析本词的语言特色(4分)答:阅读答案:(1)①内容:丧夫之痛,亡国之恨,流离之苦,孀居之悲(情愁,家愁,国愁)(2分)②直接写愁,直接抒情。
《声声慢》分层训练(含答案)
统编版2024-2025学年高一必修上册《声声慢》分层训练一、基础练1.对下列《声声慢》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中的“乍”,相当于“忽然”“突然”。
B.“最难将息”中“将息”的意思是“保养身体”。
C.“满地黄花堆积”中的“黄花”,是指“春天黄色的花”。
D.“这次第”中“次第”的意思是“情形”“光景”2.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作者写“三杯两盏”言酒量之少,“淡”言酒味之淡,而晚风却是“急”的。
借酒挡风御寒,却酒少、风急、愁多,怎不悲戚?B.伤心的时候,飞来了大雁,这就使她更加伤心。
看到了大雁,“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她的天涯沦落之感。
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黑”字是作者的叹息,无奈而又凄迷。
直接抒写寂寞难耐的痛楚,盼时光早逝,衬出了愁苦之深。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秋雨梧桐更添愁绪,这些点滴不是滴在耳里,而是滴在了心里和孤寂的灵魂里。
3.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词的上片写秋天里气候多变、酒难御寒和北雁南飞等,是对开头的阐释与补充。
B.词的下片写菊花“如今有谁堪摘”,表现词人因为郁闷不再为花凋谢感到惋惜。
C.全词艺术地表现了词人晚年的生活状况和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内心世界。
D.这首词之所以如此动人,原因之一是词人的生活遭遇让不同时代的人皆有同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4-5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然后回答试题
1.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然后回答试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第1题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参考答案:这首词通过描写作者晚年国破家亡、漂泊南方、孤苦无依的生活状况,表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哀愁与绝望。
第2题词中九组叠字的运用有何艺术效果?参考答案:这首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使之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切地描绘出词人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字直接描述词人内心的感受:她若有所思、若有所待,而又终无所得,有的只有凄惨和忧愁。
而“点点滴滴”虽然是对“梧桐细雨”的客观描绘,但写的仍然是词人心灵的感受,写尽了词人在黄昏时节的梧桐细雨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天涯沦落之悲。
这九组叠字,不见前人首刨,亦不见后人有成功的模仿,妙手偶得,别开生面,自然生动。
第3题这首词是怎样表达词人感情的?参考答案:这首词以写愁绪贯串始终,运用铺叙的手法,通一过一系列景象与事物的描写刻画,反复渲染,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从而揭示了词人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
词中首先以七组叠字直接表述内心的感受,奠定了全文哀戚清冷:的抒情基调,后写早晨起来后的冷清,即使喝酒也难以消除。
而看见南飞的鸿雁,更是勾起了自己由北方漂泊到南方的伤心往事。
黄花凋零,正是时光飞逝,容光憔悴的写照,独自一人听梧桐细雨,更觉百无聊赖,凄冷倍增。
最后以“愁”字。
收束全篇,将全篇的愁积累到顶峰,难以忍受,又无从宣泄,照应开头,是直接抒情。
2.阅读司马迁《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试题。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
中贵人走广。
广曰:“是必射雕者也。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
《声声慢》同步练习 (解析版)
《声声慢》练习题一、夯实基础(一)填空。
1.李清照,号_________,宋代_________派著名的女词人。
2.李清照的词集名_________。
3.李清照《声声慢》在语言上的特点是善用_________。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
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_________。
【答案】1.易安居士;婉约 2.《漱玉词》3.叠字 4.凄凄惨惨戚戚 5.点点滴滴(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A.《乐章集》 B.《漱玉词》 C.《花间集》 D.《稼轩长短句》【答案】B【解析】《乐章集》是柳永的代表作;《花间集》中国词史上首部词总集;《稼轩长短句》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
2.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A.婉约词 B.豪放词 C.抒情词 D.清旷词【答案】A3.李清照的词被誊为()A.稼轩体 B.半山体 C.易安体 D.台阁体【答案】C【解析】稼轩是辛弃疾的号;半山体是半山体,是王安石晚期所形成的一种诗风;易安体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种词风;台阁体是一种明代官场书体。
4.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 )A.南唐 B.北宋 C.南宋 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答案】D5.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夸张 B.拟人 C.叠字 D.比喻【答案】C【解析】《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渲染气氛,表情达意,使全词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切地描绘出作者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
6.《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答案】B【解析】李清照《声声慢》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象。
由词中的“冷冷清清”、“乍暖还寒”、“雁过”、“满地黄花”等景物可以判断出是深秋。
7.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答案】D【解析】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答案】D【解析】次第:光景,情形9.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1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寻觅觅”采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寻觅”的行为表现空虚怅惘的心态。
词人想抓住点什么作为寄托,但结果却是空虚和冷清。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两句词人直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苦楚,这个“黑”字,概括了作者后半生的坎坷经历、悲惨遭遇。
C.上阕营造了清冷异常的凄楚气氛,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D.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16.词人借由“守着窗儿”调动多种感官表现细腻敏感的情感。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5.A“寻寻觅觅”不是写实,它只是表现一种若有所失的`心理。
但是,这种心理是通过把“寻觅”这种行为虚化来表现的,赋无形于有形,把感情心理表现得格外形象。
现实生活空虚,使她寻找着某种慰藉,内心有所追求,想找一点精神寄托,因而坐立不安,彷徨无主。
16.①“守着窗儿”感受天气“乍暖还寒”,通过触觉写出心绪不宁;②“守着窗儿”看到菊花铺地,通过视觉写出年华消逝的悲愁;③“守着窗儿”看到孤雁,通过视觉写出孤单凄凉;④“守着窗儿”听着雨声,通过听觉写出度日如年的苦闷;⑤“守着窗儿”借酒浇愁,通过味觉写出愁绪之浓。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练习及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目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4、《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答案解析
《声声慢》同步练习+答案解析一、基础检测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答案】 B【解析】由“雁过、满地黄花堆积”可知,是深秋。
故选 B 。
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 / 还寒 / 时候,最难 / 将息B.满地 / 黄花 / 堆积,憔悴 / 损C.守着 / 窗儿,独自 / 怎生 / 得黑D.这次 / 第,怎一个 / 愁字 / 了得【答案】 D【解析】应为:这 / 次第,怎一个 / 愁字 / 了得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故答案选 D 。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答案】 D【解析】次第:光景,情形。
故选 D 。
4.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答案】 B【解析】A 作者柳永; C 作者温庭筠; D 作者辛弃疾。
故选 B 。
5.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 ( )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答案】 A【解析】李清照是婉约词的代表。
故选 A 。
【抒情词,就它的内容来说就是抒情诗,是诗的一种;词人也就是诗人。
但就体制说,词比诗要复杂;清旷词是一种文学风格,以苏轼的词作为代表,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李清照的词被誊为( )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答案】 C【解析】C项,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作品也被称为易安体。
【A项,“稼轩体”指的是辛弃疾的词。
“稼轩体”是辛弃疾词的一种风格,以其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为特点,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B项,“半山体”指的是王安石的词。
“半山体”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词风,他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D项,“漱玉体”不存在,李清照的作品总集为《漱玉词》。
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步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日天寒,词人以酒敌急风而不可得,实则表达欲借酒浇愁,但愁苦难以排遣之意。
B.一声雁鸣,寄怀乡之思,北方飞来的孤雁,此时正可以为词人传递书信,联络亲人。
C.词人描绘急风残菊、梧桐细雨等暮秋景物,渲染出遭受国破家亡劫难后的凄苦愁绪。
D.全词语言朴素清新,不假雕饰,选用宋时日常口语入词,用语自由灵活,语浅情深。
2.宋朝罗大经赞本词“起头连叠七字,以一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请简要赏析开篇三句连用叠字有哪些“出奇”之处。
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添字丑奴儿李清照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注】北人:北宋灭亡,李清照从故乡山东济南被迫流落到江南,故称“北人"。
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对《添字丑奴儿》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以问句“窗前谁种芭蕉树”开头,埋怨芭蕉给自己带来愁绪的折磨,直抒胸臆,表达出痛苦难耐的思国怀乡之情。
B.上阕描述芭蕉树的“形"与“情”。
芭蕉树长在窗前,但却能够“阴满中庭",这就间接地写出了它树干的高大、枝叶的繁茂、树冠的伸展四垂。
9.3《声声慢》同步测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9.3《声声慢》同步测试卷(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同步测试卷一.课内巩固阅读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
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B.从晚唐五代到宋的温庭筠、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诸婉约范畴。
C.婉约词风,其内容主要是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流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D.苏轼,北宋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其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原为按曲歌唱的歌词,叫曲词或曲子词,也称长短句,乐章或诗余等。
词牌不等于题目。
B.词在结构上大多是分段的,段在音乐上叫片或阕,阕是乐曲终止的意思。
词大多是双阕的,也有一阕或多阕的。
C.词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58字以内为小令,59字到90字为中调,90字以上为长调。
慢词指的就是长调。
D.词萌芽于隋唐之际,形成于唐,全盛于宋代。
词史上出现了“花间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流派。
3.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B.“雁过也”的雁未必相识,却说“旧时相识”,是寄托怀乡之意。
C.“满地黄花堆积”是指残败的菊花堆满地上,“憔悴损”则指菊花枯萎凋谢。
D.“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为收尾妙在不说明一个“愁”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4.对下列词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三句写风急引起她的哀愁,借酒御风御寒,借酒浇愁,却愁多风急,忧愁难以消解。
B.“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三句写雁群飞过引起她的伤心,为什么呢?因为这雁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答案附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阅读答案附赏析声声慢【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9.下列中加点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将息:将要休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憔悴损:枯萎凋谢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情形D.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10. 下面是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A.李清照是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工诗、文,更擅长词,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观点。
有词集《乐章集》传世。
B.晏殊是北宋仁宗朝的丞相,其词婉约含蓄,写景言情均属上乘,有词作《珠玉集》。
C.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
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
D.古人论词的风格,分豪放和婉约两派,苏轼以诗为词,辛弃疾以文为词,他们的词写得气魄大而无所拘束,是豪放派的代表;柳永、李清照、周邦彦等的词显得婉约含蓄,属于婉约派。
1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写出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12 “憔悴损”是写花还是写人的?并说说理由。
(3分)13.“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是写景的,同时也是抒情的,试作简。
(3分)14.“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愁包含了哪些内容?(3分)【参考答案】9.A10.A11.有层次地表现词人寻求、失望,因而凄凄惨惨戚戚的心情。
突兀的开头,使词人的愁情第一次迸发出来。
(孤独寂寞,渴望找到一种精神寄托而一无所得的忧郁,凄凉的状况。
)12.“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
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会有人来光顾采摘。
13.黄昏时候,雨打梧桐叶,点点滴滴间,更增愁绪,欲说无语,欲泣无泪。
必修三宋词四首《声声慢》课后练习题答案版
《声声慢》课后练习3.27一、选择题1.下面的对联分别写了那位作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白衣卿相,奉旨填词,道不尽烟柳画桥良辰美景楚楼秦馆,浅斟低唱,吟不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词作有后主遗风。
A.①李清照②柳永③苏轼④辛弃疾B.①李清照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柳永C.①柳永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李清照D.①柳永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李清照【答案】D 本题,抓住对联中能表现诗人情况的词语分析诗哪位诗人。
第①句中的“白衣卿相,奉旨填词”说的是柳永,他是北宋婉约派词人代表。
写过“杨柳岸、晓风残月”、“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被皇帝呵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从此“奉旨填词”,以“白衣卿相”自诩,作品流传极广,有道是“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良辰美景”出自刘勇的《雨淋淋寒蝉凄切》中的“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第②句,“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他们都是“唐宋八家”的代表人物,“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
所以该对联说的是苏轼。
第③句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
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后用“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
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
下联中的“美芹”,指辛弃疾写论文10篇,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
第④句。
写的是李清照。
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
《漱玉集》是她的词集。
《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集子。
“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词作有后主遗风。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声声慢》理解性默写1.请写出李清照《声声慢》中带有“愁”的词句:!2.李清照《声声慢》中“,,”三句,用一连串叠字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为全词定下了一种愁惨而凄厉的基调。
3.李清照《声声慢》中“,”两句,写备尝凄清寂寞,又经历了一系列磨难与打击,百感汇聚于胸,偏又逢上冷暖不定的深秋天气,令人不知如何是好。
表明心灵的创伤难以平复。
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写到:酒气抵挡不住晚风带来的寒意,更遣不散积聚在词人心头的寒意:夫亡国破,文物丧尽,飘荡流离,身遭诬陷,暮年孤单,所有种种,“,、!”5.李清照早年曾寄给赵明诚一首词《一剪梅》,其中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之句。
而在《声声慢》里,现在自己漂流江南,看到北来的大雁,就自然地吟诵“,,”。
词人把悼亡之意、思乡之情与家国之痛融合在一起了。
6.李清照《声声慢》中“,,?”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
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7.《声声慢》中“,!”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
8.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
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
9.古人写“愁”的诗句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却在《声声慢》中不说愁之无尽,而说“,!”,只说自己愁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嘎然而止,实际上愁情已倾泻无遗。
子是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情形,写出自己不能自抑的凄苦。
《声声慢》(寻寻觅觅)练习(解析版)
21 声声慢【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瑞恼销瘦重阳B.凄惨沙厨东篱冷清C.次第憔悴堆积相识D.梧桐黄昏将栖难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及书写词语的能力。
A项,恼-脑,销-消;B项,沙-纱;D项,栖-息。
故选C。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憔悴..损:枯萎凋零。
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D项,“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意思是“这般光景,怎么能用一个‘愁’字了结”,“次第”的意思是“光景,情形”。
故选D。
3.李清照的下列词句中,从词的风格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D.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语言风格的鉴赏评价能力。
A、B、C三项,表达情感婉转含蓄,表现内心愁情,都是婉约风格,而D项恢弘雄放,是豪放风格。
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最难将息..将息:将要停止B.早生华发..华发:花白的头发C.元嘉草草..草草:轻率D.憔悴损.损:这里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A项解释错误,最难将息的意思是最难保养休息。
其中,将息:旧时方言,休养调理之意。
故选A。
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中词语含义能力。
理解诗词中词语含义和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一样,,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
《声声慢》课后练习
声声慢李清照一、翻译诗歌,理解含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9分)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敧[注],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敧(qī):倾斜,斜靠。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来描写,生动地描绘了秋夜景象,自然地引出了秋思。
B.“天淡银河垂地”勾画出秋夜空旷的天宇,“银河”与“月华”都易引起相思之情。
C.“残灯明灭枕头敧”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愁人独对残灯、百无聊赖、倚枕昏睡的情状。
D.末尾三句把愁人的思念之情推向高峰。
虽然全词没有一个“思”字,但句句含“思”情。
2.本词与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默写。
(6分)1.“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
”《登高》中“”写木叶摇落之景,表现出杜甫悲凉的心境;《声声慢》中“”写落花堆积之状,寄托了李清照难解的愁绪。
2.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使人难以调养身体的句子是“,”两句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声凄清的环境。
3.李清照《声声慢》中写凄凉晚年的凄苦心境的句子是“,”,可见词人满心是愁,自觉淡酒压不住怨愁,真可谓“酒入愁肠愁更愁”。
四、微写作(10分)班里有同学在学写文学短评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请你以《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中的任意一首为例,向他们介绍文学短评的写作方法。
《声声慢(寻寻觅觅)》练习(含解析)
9.3《声声慢(寻寻觅觅)》练习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单选题1.下列对《声声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写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片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片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C.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瑞脑销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有暗香盈袖(清淡的香气)B.最难将息(调养,保养) 这次第(光景,状况)C.薄雾浓云愁永昼(漫长的白天) 莫道不销魂(醉酒后轻飘飘的感觉) D.凄凄惨惨戚戚(悲愁、哀伤的样子) 独自怎生得黑(怎样、怎么) 4.下列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稼轩嫁接桅樯王嫱 B.和蔼墓霭烽火锋利C.今霄元宵账目帐饮 D.蓝舟篮球催发摧残二、默写5.李清照《声声慢》中“,,”。
这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
6.古代诗词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点点滴滴”用梧桐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三、问答题7.“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此十四个叠字被历代词家异口同声赞为千古绝调,为什么?四、诗歌鉴赏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诗歌鉴赏题
声声慢诗歌鉴赏题一、基础理解类(5题)- A.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词人反复寻觅,却什么也找不到,周围只有清冷凄惨的氛围。
这几句连用叠词,奠定了全词悲苦的感情基调。
- B.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天气忽冷忽热,词人难以调养身体。
这里的“将息”是休息、调养的意思。
- C.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词人想借酒御寒,可是酒太淡,无法抵挡傍晚急骤的寒风。
这表明词人贫困潦倒,连酒都喝不起浓酒。
- D.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看到大雁飞过,词人伤心不已,因为大雁是从前为她传递书信的旧相识,如今丈夫已逝,书信无人可寄。
- 答案:C。
- 解析:“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中说酒“淡”,不是因为词人贫困潦倒喝不起浓酒,而是借酒难敌风寒来烘托词人内心的孤寂凄凉之感。
- 答案:奠定了全词悲苦哀怨的感情基调。
“寻寻觅觅”写出了词人若有所失的状态,“冷冷清清”描写了环境的孤寂清冷,“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发内心的愁苦凄惨。
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美。
叠字的运用使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同时也更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强调词人的情感状态。
- 答案:- 画面:描绘了庭院里满地凋零堆积的菊花,它们已经枯萎憔悴。
- 情感:词人以菊花自比,曾经美丽盛开的菊花如今憔悴不堪,无人采摘,就像自己容颜老去、孤苦无依,表达了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悲叹,以及孤独寂寞、无人怜惜的愁苦之情。
4.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一句中的“黑”字有何妙处?- 答案:“黑”字在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挨到天黑。
这个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孤独寂寞、度日如年的状态。
她守着窗户,不知道怎样才能熬到天黑,突出了词人内心的愁苦和煎熬。
5. 请解释“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中“梧桐”和“细雨”这两个意象的含义。
- 答案:-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这里的梧桐更增添了词人环境的凄凉感。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词翻译及赏析答案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全词翻译及赏析答案《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词吧,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首词。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
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寻寻觅觅》【注释】(1)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2)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3)乍暖还(xuán)寒:指秋天的天气。
忽然变暖,又转寒冷。
(4)将息:调养休息,保养安宁。
(5)怎敌地:对付,抵挡。
(6)晚来风急:“晚”一本作“晓”。
(7)损:表示程度极高。
(8)怎生:怎样的。
生,语助词。
(9)堪摘:可,可摘。
(10)次第:光景、情境。
(11)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12)晚:一作“晓”。
《声声慢·寻寻觅觅》【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声声慢寻寻觅觅赏析及阅读练习答案
《声声慢》全诗共有七个意象:晚风、淡酒、归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这几个意象交织共同营造了诗歌整体的基调。最具代表性的意象当属,淡酒、归雁、黄花、黄昏。
《声声慢》中写到酒的句子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为何是“淡酒”而不是浓酒?并非酒真的淡,只因风太急而显得酒淡,“风急”明写天气恶劣,实写词人愁重。词人六神无主,茫然若失,竭力寻找却遍找不到。亡国之愁,沦落之苦,丧夫之痛,家国之思全部压在一个孤苦伶仃的年老妇人身上。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退,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浓睡不消残酒”两相对比,这个“淡酒”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D、“怎一个愁字了得”写她无法把愁绪排遣的苦况。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半阕写词人无法排遣愁绪,借酒消愁愁更愁的苦况。
B、上半阕以见“旧时相识”的雁飞过,勾起了对往日的怀念,更增添了伤心的程度。
C、下半阕写黄花堆积,自己无心去采摘,细雨打着梧桐,无心去听,有如朱自清的“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同样的孤寂的心情。
其次是“雁”字,雁会联系到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感叹独自身在异乡的悲凉,作者当时身处南方,看到北雁归来,或许她只是听到了那呼朋引伴的声声雁鸣,不禁想起如今,雁在人亡, 曾经心意相通的夫君早已撒手人寰,无由再寄锦书去,无人再捎锦书来。
《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象征!“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菊花已经凋残,如今再没有人欣赏它,采摘它,孤身一人,形容憔悴,无人可思,无人可念,面对此情此景,抚今追昔,怎不令词人悲从中来?”物是人非事事休”,只能看着菊花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竟成了一地的哀愁,一地的凄凉,一地无可奈何的消亡。菊花的枯槁憔悴,愁损容颜,正是李清照孤苦飘零的凄楚晚境的真实写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声慢》李清照阅读答案引导语: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下文就是有关《声声慢》的原文阅读练习题与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基础题(共16分,第1—4题每小题各3分)1.《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2.下列句中音顿划分有误的一项(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B.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C.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休息,调养B.怎敌他、晚来风急:对抗,抵挡C.如今有谁堪摘:可以,能够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依次产生的情况4.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5.下列这副对联写的是谁?请说说你的理解(4分)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二、课内阅读(共14分)阅读李清照《声声慢》一词,回答第6—9题(共16分)6.开头三句字是怎有层次地表现出词人的内心感受的?(4分)7.“过雁”引发了词人哪两件伤心事?(2分)8.“满地黄花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摘?”这句寄寓了作者怎的感情? (4分)9.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句扩写成一个120字左右的想象片断,要求不改变原词的意境和情感。
(6分)三、课外拓展(28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0—11题(7分)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0.“红藕香残玉簟秋”除了表明秋天已至,还有什么深刻意蕴?(4分)11.“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声声慢》参考答案1.B2.D(应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3.D(次第:光景,情形)4.B(上阕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5.李清照(由“大明湖”“趵突泉”可知写的是李清照的故居在济南,“潄玉词”“金石录”写李清照的作品。
)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从字面上看,是写词人外在的追寻情状和环境的空寂寥落,实则写出了词人内心为战乱远离故乡,漂泊异地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援的失落感和为丈夫去世,形单影只的孤单凄苦情状。
“凄凄惨惨戚戚”则是对词人内心情感的直接抒写。
开头七组字,由外到内,极富层次地写出了词人的内心感受。
7.国家亡和丈夫之死。
8.寄寓作者昔盛今衰的个人身世之感。
想当年,在都城开封,生活富足,夫妻成双,饮酒赏菊赋诗,何等游风雅,而今夫死国亡,思之令人怆然。
9.略(要正确联系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和季节特征作合理想象)10.“红藕香残”,既表明荷花凋谢,又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既表明竹席变凉,又有内心的孤独寂寞。
11. 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表现了相思之情的无法排遣。
声声慢·寻寻觅觅作者: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qīqī)。
乍暖还寒⑴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翻译】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了。
)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冷风寒意。
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
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赏析】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
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
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
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
这时期她的作品再没有当年那种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声声慢·寻寻觅觅》便是这时期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起句便不寻常,一连用七组叠词。
不但在填词方面,即使在诗赋曲也绝无仅有。
但好处不仅在此,这七组叠词还极富音乐美。
宋词是用来演唱的,因此音调和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有如听到一个伤心之极的人在低声倾诉,然而她还未开口已觉得已能使听众感觉到她的忧伤,而等她说完了,那种伤感的情绪还是没有散去。
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心情不好,再加上这种乍暖还寒天气,词人连觉也睡不着了。
如果能沉沉睡去,那么还能在短暂的时间内逃离痛苦,可是越想入眠就越难以入眠,于是词人就很自然想起亡夫来。
披衣起床,喝一点酒暖暖身子再说吧。
可是寒冷是由于孤独引起的,而饮酒与品茶一样,独自一人只会觉得分外凄凉。
端着一杯淡酒,而在这天暗云低,冷风正劲的时节,却突然听到孤雁的一声悲鸣,那种哀怨的声音直划破天际,也再次划破了词人未愈的伤口,头白鸳鸯失伴飞,唉,雁儿,你叫得这样凄凉幽怨,难道你也像我一样,老年失偶了吗?也像我一样,余生要独自一人面对万里层山,千山暮雪吗?胡思乱想之下,泪光迷蒙之中,蓦然觉得那只孤雁正是以前为自己传递情书的那一只。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而秋娘与萧郎已死生相隔,人鬼殊途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这一奇思妙想包含着多少无法诉说的哀愁啊!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
以往丈夫在世时的日子多么美好,诗词唱和,古籍,可现在呢?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受这无边无际的孤独的煎熬了。
故物依然,人面全非。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
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
手托香腮,珠泪盈眶。
怕黄昏,捱白昼。
对着这阴沉的天,一个人要怎样才能熬到黄昏的来临呢?漫长使孤独变得更加可怕。
独自一人,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
好不容易等到了黄昏,却又下起雨来。
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无边丝雨细如愁,下得人心更烦了。
再看到屋外那两棵梧桐,虽然在风雨中却互相扶持,互相依靠,两相对比,自己一个人要凄凉多了。
急风骤雨,孤雁残菊梧桐,眼前的一切,使词人的哀怨重重叠叠,直至无以复加,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表达出来。
于是词人再也不用什么对比,什么渲染,什么比赋兴了,直截了当地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堪咀嚼。
相形之下,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稍觉失色。
一江春水虽然无穷无尽,但毕竟还可形容得出。
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自然稍胜一筹。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
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
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
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
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
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
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
”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
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
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
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
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
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
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
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
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词意近之。
”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
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