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酮碘化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化学实验丙酮碘化反应动力学C202 2010-03-29
T= P=
一、实验目的
1.根据实验原理由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包括仪器、药品、实验步骤等
2.测定反应常数k、反应级数n、活化能Ea
3.通过实验加深对复杂反应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丙酮碘化反应是一个复杂反应,其反应式为:
实验测定表明,反应速率在酸性溶液中随氢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反应式中包含产物,故本反应是自催化反应,其动力学方程式为:
-dC A/dt=-dC/dt=kC AαC HβCγ
式中C为各物质浓度(mol/L),k为反应速率常数或反应比速,指数为反应级数n。
丙酮碘化反应的反应机理可分为两步:
第一步为丙酮烯醇化反应,其速率常数较小,第二部是烯醇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的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用稳态近似法处理,可以推导证明,当k2C H>>k3C I时,反应机理与实验证明的反应级数相符。
丙酮碘化反应对碘的反应级数是零级,级碘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没有影响,原来的速率方程可写成
-d C/dt=kC AαC Hβ
为了测定α和r,在C A>> C、C H>>C2及反应进程不大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则反应过程中,C A和C H可近似视为常数,积分上式的:
C=- kC AαC Hβt+A’
C以对t作图应为直线。与直线的斜率可求得反应速率常数k及反应级数n。
在某一指定的温度下,进行两次实验,固定氢离子的浓度不变,改变丙酮的浓度,使其为C A=mC A,根据-d C/dt=kC AαC Hβ得:n B=(lg(r i/r j))/lgm
若测得两次反应的反应速率,即求得反应级数p。用同样的方法,改变氢离子的浓度,固定丙酮的浓度不变,也可以得到对氢离子的反应级数r。
若已经证明:p=r=1,q=0,反应速率方程可写为:-dC/dt=kC A C H在大量外加酸存在下及反应进程不大的条件下,反应过程的氢离子可视为不变,因此,反应表现为准一级反应或假一级反应:-dC/dt=k'C A式中k'=k C H,k'为与氢离子浓度有关的准反应比速。
设丙酮及碘的初始浓度为C A0、C0.侧有:C A= C0-(C0- C)由数学推导最终可得:
C= - C A0 k't+ C A0C'+ C0
若在不同的时刻t,测得一系列C,将其对t作图,得一直线,斜率为- C A0 k',即可求得k'的值。在不同的氢离子浓度下,k’值不同。
分光光度法,在550 nm跟踪I2随时间变化率来确定反应速率。
三、仪器及药品
721分光光度计1套丙酮标准液*L-1)
秒表1块HCl标准液*L-1)
碘瓶(50ml)6个I2标准液*L-1)
刻度移液管(20ml)5支
四、实验步骤
1.仪器准备:实验前先打开光度计预热。
2.标准曲线法测定摩尔吸光系数。(每组配一种浓度,共5个浓度,
在一台仪器上测出吸光度,数据共享)
3. 丙酮碘化过程中吸光度的测定:迅速混合,每隔1分钟记录光
度计读数,记录至少15 分钟。记住先加丙酮、碘,最后加盐酸!
注意事项:比色皿的拿法和清洗;测量碘溶液标准曲线由低到高;移液管的使用:不要吹掉最后一滴;标准曲线法测定摩尔吸光系数,(每组配一种浓度,共5个浓度,在一台仪器上测出吸光度,数据共享);锥形瓶上的体积是粗刻度,要以移液管所取的体积为准;溶液数目多,制备溶液时防止加错体积。
五、实验数据处理
摩尔吸光系数的测定
碘瓶编号1234
H2O/ml25252030
HCl溶液/ml5101010
丙酮溶液/ml105105
碘溶液/ml1010105
C(HCl)/mol*L-1
C(丙酮) / mol*L-1
C(I2)/mol*L-1
A(反应开始后测定一次/分)0 1 2 3
V(ml)/25 ml C(I2)/mol*L-1A 2
4
5
6
8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做标准曲线,求出碘溶液摩尔吸光系数。
A=εbc b=3cm ε= A/bc=* mol-1 *cm-1
2.利用丙酮碘化过程中吸光度的测定数据,以A对时间作图,求得四条直线,由各直线斜率分别计算反应速率r1,r2,r3,r4,由公式计算r=-(dA/dt)/ εb计算得:
ε= A/bc=* mol-1 *cm-1
r1=*L-1*min-1,r2= e-5 mol*L-1*min-1
r3=*L-1*min-1,r4= mol*L-1*min-1
3.由n B=(lg(r i/r j))/lgm式计算丙酮,酸和碘的分级数,建立丙酮碘化反应速率方程式;
α=(lg(r3/r2))/lg2= β=(lg(r3/r1))/lg2= γ=(lg(r4/r2))/lg2-1=
r=-dC A/dt=-dC/dt= 分别计算1、2、3、和4号瓶中丙酮和酸的初始浓度,再根据-dC A/dt=-dC/dt= kC AαC HβCγ式计算四种不同初始浓度的反应速率常数,求其平均值
α=≈1 β= ≈1 γ=≈0 r =kC A C
k1= e-4dm3*mol-1*min-1 ,k2=*mol-1*min-1
k3=*mol-1*min-1 ,k4= e-4dm3*mol-1*min-1
k(average)= e-4dm3*mol-1*min-1
六、思考题
1.动力学实验中,正确计算时间是很重要的实验关键。本实验中,将丙酮溶液加入盛有I2和HCl溶液的碘瓶中时,反应即开始,而反应时间却以溶液混合均匀并注入比色皿中才开始计时,这样做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理论上有影响,但实际上几乎没有影响,理论系统误差小于千分之一。而且反应刚开始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反应液是否完全混匀、生成中间体浓度需要多长时间达到稳态近似法处理的条件d[M]/dt= 0 等。
2.本实验对于丙酮溶液和HCl的初始浓度相对于I2的初始浓度有何要求为什么?
丙酮酸催化碘化反应的显著特点是,反应生成H+,而H+的反应级数β=1,反应进度增加H+增加,另一反应级数α=1的丙酮的浓度下降,由a+b值一定在a=b时,a*b有最大值。即理论上碘瓶2、4中的反应一开始速度就是最大的,反应速度随反应进度ξ增大而减小,而碘瓶1、3中的反应是加速的。由上表可知在C A>> C、C H>>C2及反应进程不大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可认为C A、C是不变的,反应速率恒定,I2浓度过高可能发生多元碘化。
3.本实验结果表明碘的浓度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据此推测反应机理。
在碘的浓度不是低到不能发生反应或高到引起其他效应的的情况下,碘的浓度对反应速率影响可以忽略,
酸催化反应机理:
七、实验讨论
1.反应产物对有作用的称为自催化反应。在自催化反应中,反应速率既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又受反应产物浓度的影响。在此反应中酸是反应的催化剂,通常不加酸,因为只要反应一开始,就产生酸HI,此酸就可自动发生催化反应,因此反应还没有开始时,有一个诱导阶段,一但有一点酸产生,反应就很快进行。
自催化作用的特点是:1>反应开始进行得很慢(称诱导期),随着起催化作用的产物的积累反应速度迅速加快,而后因反应物的消耗反应速度下降;2>自催化反应必须加入微量产物才能启动;3>自催化反应必然会有一个最大反应速率出现。
2.反应第一步为丙酮烯醇化反应,其速率常数较小,第二步是烯醇碘化反应,它是一个快速的且能进行到底的反应。烯醇碘化反应是整个反应的驱动力,使得反应可以顺利进行到底,而丙酮的烯醇化反应是决速步骤。
3.丙酮一元碘化后,由于引入的I的-I效应,使羰基氧上电子云密度降低,在质子化形成烯醇比未碘化时要困难一些,在C A>> C及反应不是太快的条件下反应只会生成一元碘代丙酮。若是碱催化反应,一元碘化后,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