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相传递函数PTFr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知识点总结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知识点总结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系统中信号传递、处理、转换等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科。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数学模型,它对于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自动控制原理中关于传递函数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传递函数的定义传递函数是用来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输出关系的数学函数。

对于连续时间系统,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G(s) = Y(s) / X(s)其中,G(s)为传递函数,Y(s)为系统的输出信号,X(s)为系统的输入信号,s为复变量。

对于离散时间系统,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G(z) = Y(z) / X(z)其中,G(z)为传递函数,Y(z)为系统的输出信号,X(z)为系统的输入信号,z为复变量。

二、传递函数的性质1. 时域特性:传递函数可以通过拉氏变换将时域的微分、积分方程转换为频域的代数方程,从而简化系统的分析和设计。

2. 稳定性:传递函数的稳定性与其极点位置有关。

当所有极点均位于左半平面时,传递函数是稳定的;当存在极点位于右半平面时,传递函数是不稳定的。

3. 零点和极点:传递函数的零点是使得传递函数为零的点,极点是使得传递函数无穷大的点。

零点和极点的位置对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4. 频率响应: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是指系统对不同频率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

频率响应可以通过传递函数的频域分析获得,包括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三、传递函数的常见形式1. 一阶系统传递函数:一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形式为:G(s) = K / (s + a)其中,K为传递函数的增益,a为系统的时间常数。

2. 二阶系统传递函数: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形式为:G(s) = K / (s^2 + 2ζω_ns + ω_n^2)其中,K为传递函数的增益,ζ为阻尼比,ω_n为自然频率。

3. 传递函数的因果性:因果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复平面上的极点全部位于左半平面,即Re(s) < 0。

非因果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复平面上的极点存在于右半平面,即Re(s) > 0。

传递函数的幅值和相位

传递函数的幅值和相位

传递函数的幅值和相位传递函数是信号处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传递函数通常用来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的特性,包括幅值和相位的变化。

幅值和相位是信号频率响应的两个重要参数,它们能够直观地反映信号在系统中的变化情况。

我们来谈谈传递函数的幅值。

幅值描述了信号在通过系统时的增益或衰减程度。

在频域中,我们可以通过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来获得幅值信息。

频率响应是传递函数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情况,通常用幅度谱来表示。

幅度谱是一个表示幅值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它可以告诉我们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增益或衰减情况。

幅度谱的单位通常是分贝(dB),分贝是一种对数单位,可以表示两个信号的幅度比值。

传递函数的幅度谱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幅度谱通常具有一个中心频率,也就是在该频率下传递函数的幅值最大。

其次,幅度谱在中心频率附近通常具有一个带宽,也就是在该带宽范围内,传递函数的幅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最后,幅度谱通常具有一个截止频率,也就是在该频率下传递函数的幅值降到一个较低的水平。

这些特点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信号在系统中的增益与衰减情况,从而更好地设计和优化系统。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传递函数的相位。

相位描述了信号在通过系统时的延迟或提前情况。

在频域中,我们可以通过传递函数的频率响应来获得相位信息。

相位响应是传递函数在不同频率下的相位变化情况,通常用相位谱来表示。

相位谱是一个表示相位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它可以告诉我们信号在不同频率下的延迟或提前情况。

相位谱的单位通常是角度(°)或弧度(rad)。

传递函数的相位谱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相位谱通常在低频和高频处具有较小的相位变化,也就是相位谱在这些频率下接近于0度或360度。

其次,相位谱在中心频率附近通常具有一个相位变化最大的地方,也就是在该频率下相位谱达到最大值。

最后,相位谱通常在截止频率附近具有一个相位变化最快的地方,也就是在该频率下相位谱的变化速度最快。

传递函数求取方法与定理

传递函数求取方法与定理

K1
K: 增益; :自平衡率
y()
T: 惯性 ; : 迟延时间
K y() x0
Kx0
x0
y()
T
2.6.2 阶跃响应图解法(2)
X 2.6.2.1 有自平衡型
X 2) 不含迟延函数的过程传递函数模型
X (1)切线法
当n为整数时
G(s)
K
T0s 1n
K y() x0
据 /T查图2-40或表2-7,得n和T/T0。 当n不为整数时
0 1
特点: 是关键参数传,递它函决数定的求了取振方荡法和特定性, n 决定振荡周期.

2.4.5 振荡环节(续)
实例:
Ux R
L
C
Uy
LC
d
2U y (t dt 2
)
RC
dU y (t dt
)
U
y
(t)
U
x
(t
)
n2
1 LC
R C
2L
T LC
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和定 理
2.4.6 迟延环节
1=1
R1F 2
R
2
F
2
s
1
2.5.2. 应用举例
例 2 求下系统的传递函数。
L3 G6
G7 L2
X
G1
G2
G3
G4
G5
Y
L1
-1
-H1
L4
-H2
解:(1)有三条前向通路 P1=G1G2G3G4G5
P2=G1G4G5G6
(2)有四个回路
P3=G1G2G7 L1= - G4H1
L2= - G2G7H2
的增益
La----所有不同回路的增益之和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
自动控制原理中,传递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传递函数描述了控制系统
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

传递函数是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关系的数学函数。

对于一个线
性时不变系统,其传递函数可以用拉普拉斯变换表示。

传递函数通常用G(s)表示,其中s是复变量。

传递函数的形式可以是分子多项式除以分母多项式的比值,也可
以是一些特定形式的函数。

传递函数的性质包括,稳定性、因果性、实数性等。

稳定性是指系统在输入有
界的情况下,输出也是有界的。

因果性是指系统的输出只依赖于当前和过去的输入,而不依赖于未来的输入。

实数性是指系统的传递函数在实轴上的取值都是实数。

传递函数在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传递函数,可以方便
地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如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等。

同时,传递函数也可以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例如根据要求设计控制器的参数,使系统的性能满足特定的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传递函数也经常用于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通过测量系统的输
入和输出,可以辨识出系统的传递函数,从而对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

这对于系统的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传递函数是自动控制原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传递函数,可以
方便地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并且可以用于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建模。

因此,对传递函数的理解和掌握是控制工程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希望本文对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有所帮助。

传递函数介绍范文

传递函数介绍范文

传递函数介绍范文传递函数是系统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在系统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

在控制论、信号处理和通信系统中,传递函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系统的特性、性能和稳定性。

传递函数定义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线性关系。

对于连续时间系统,传递函数通常由一个常微分方程表示,而对于离散时间系统,传递函数通常由差分方程表示。

传递函数是系统的一种数学描述方式,它描述了输入信号如何转化为输出信号。

传递函数可以用于分析系统的频率响应、稳定性和阶跃响应等特性。

通过对传递函数进行频域分析,可以得到系统的幅频特性、相频特性和群延迟等信息。

通过传递函数的零点和极点,可以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分析传递函数的阶跃响应,可以得到系统的超调量、调整时间和稳态误差等参数。

传递函数的形式通常为一个分子多项式除以一个分母多项式。

分子多项式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分母多项式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耦合和阻尼。

传递函数的形式可以非常复杂,但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简化为一阶、二阶或高阶传递函数。

一阶传递函数表示系统具有一定的惯性和阻尼,二阶传递函数表示系统具有振荡和共振等特性,而高阶传递函数表示系统具有复杂的动态特性。

传递函数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得到。

对于线性时不变系统,传递函数可以通过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求解得到。

对于非线性系统,可以通过线性化的方法得到近似的传递函数。

另外,传递函数也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例如通过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频率响应测量得到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可以帮助我们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

其中最重要的性质是线性性和时间不变性。

线性性表示传递函数满足叠加原理,即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对应于输出信号的线性组合。

时间不变性表示传递函数对于时间的平移不变,即输入信号的时移对应于输出信号的时移。

另外,传递函数还可以表示系统的稳态和暂态响应。

稳态响应表示系统对持续输入信号的响应,可以通过传递函数的频域分析得到。

传递函数及其性质

传递函数及其性质

2-6 传递函数求解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可以得到在确定的初始条件及外作用下系统输出响应的表达式,并可画出时间响应曲线,因而可直观地反映出系统的动态过程。

如果系统的参数发生变化,则微分方程及其解均会随之而变。

为了分析参数的变化对系统输出响应的影响,就需要进行多次重复的计算。

微分方程的阶次愈高,这种计算愈复杂。

因此,仅仅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采用微分方程这种数学模型,当系统阶次较高时,是相当不方便的。

以后将会看到,对于系统的综合校正及设计,采用微分方程这一种数学模型将会遇到更大的困难。

目前在经典控制理论中广泛使用的分析设计方法——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不是直接求解微分方程,而是采用与微分方程有关的另一种数学模型——传递函数,间接地分析系统结构参数对响应的影响。

所以传递函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基本概念。

一、传递函数的概念及定义在[例2-7]中,曾建立了RC 网络微分方程,并用拉氏变换法对微分方程进行了求解。

其微分方程(2-44)为)()(t u t u dtdu RC r c c =+ 假定初始值0)0(=c u ,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则有)()()1(s U s U RCs r c =+网络输出的拉氏变换式为)(11)(s U RCs s U r c += (2-48)这是一个以s 为变量的代数方程,方程右端是两部分的乘积;一部分是)(s U r ,这是外作用(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随)(t u r 的形式而改变;另一部分是11+RCs ,完全由网络的结构参数确定。

将上式(2-48)改写成如下形式 11)()(+=RCs s U s U r c 令11)(+=RCs s G ,则输出的拉氏变换式可写成 )()()(s U s G s U r c =可见,如果)(s U r 给定,则输出)(s U c 的特性完全由)(s G 决定。

)(s G 反映了系统(网络)自身的动态本质。

这很显然,因为)(s G 是由微分方程经拉氏变换得到的,而拉氏变换又是一种线性变换,只是将变量从实数t 域变换(映射)到复数s 域,所得结果不会改变原方程所反映的系统本质,对照)(s G 与原微分方程(2-44)的形式,也可看出二者的联系。

光学传递函数符号

光学传递函数符号

光学传递函数符号光学传递函数(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OTF)是一种用于描述光学系统成像性能的数学工具。

它通过对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行频域分析,提供了关于光学系统成像能力和图像质量的有用信息。

H(u) = A(u)exp[iφ(u)]其中,H(u)表示光学传递函数,A(u)表示幅度传递函数,φ(u)表示相位传递函数,u表示频率。

幅度传递函数描述了输入光场中不同频率分量的衰减程度,而相位传递函数描述了输入光场中不同频率分量的相位延迟程度。

幅度传递函数和相位传递函数可以提供关于图像的模糊程度和分辨率的信息。

对于一个理想的光学系统,幅度传递函数在整个频率范围内保持常数,并且相位传递函数是线性的,因此可以保持输入光场的完美重建。

然而,在实际的光学系统中,傅里叶频谱会受到光学系统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变形,从而影响了输出图像的质量。

这些因素包括:衍射效应、光源的波长和强度分布、透镜的畸变和散焦、光学元件的表面粗糙度等。

光学传递函数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对光学系统的物理参数进行建模,从而预测输出图像的特性。

一般来说,光学传递函数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或数值模拟进行确定。

对于实验测量,可以通过使用干涉仪、透射电镜或其他频谱分析仪器来获取输入和输出光场的频谱信息。

对于数值模拟,可以使用光学设计软件进行建模和分析。

通过分析光学传递函数,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重要的结论:1. 分辨率:光学传递函数的幅度传递函数的截止频率(cut-off frequency)决定了系统的分辨率。

截止频率越高,系统的分辨率越高。

2.傅里叶频谱形状:光学传递函数的幅度传递函数的形状可以用来描述系统对不同频率分量的衰减程度。

系统对高频分量的衰减越大,图像的细节越模糊。

3.相位畸变:光学传递函数的相位传递函数可以描述输入光场中不同频率分量的相位延迟程度。

相位传递函数的非线性性质可能导致图像中的畸变和像差。

4.衍射限制:衍射效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物理限制。

简述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简述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简述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在探讨控制系统的理论和应用时,传递函数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

传递函数的基本性质

传递函数的基本性质

c(t) b0 r(t) a0
b0 /a0为输出输入的静态比。
5. 传递函数无法全面反映信号传递通路中的中间变量。多输 入多输出系统各变量间的关系要用传递函数阵表示。
三、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控制系统从动态性能或数学模型来看,可分成为以下几 种基本环节,也就是典型环节。 (一)比例环节
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G(s)= K (2.25)
第二节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一、传递函数的概念 二、传递函数的性质 三、典型环节及其传递函数
引言
• 控制系统的微分方程:是在时域描述系统动态性能的数 学模型,在给定外作用及初始条件下,求解微分方程可以 得到系统的输出响应。但如果系统的某个参数变化或者结 构形式改变时,便需要重新列写并求解微分方程。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7:17:4117:17:4117:17Thursday, October 29,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2920.10.2917:17:4117:17:41October 29,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0月29日下午5时17分 20.10.2920.10.29
(2.19)
图2-5表示各分量的变化曲线, 电容电压Uc (t)即为两者的合成。
图2-5 RC网络的阶跃响应曲线
在式(2.19 )中,如果把初始电压Uc(0)也视为一个输入作用,
则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可以分别研究在输入电压Ur(t)
和初始电压Uc(0)作用时,电路的输出响应。若Uc(0) =0,则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0.292020年10月 29日星 期四5时17分41秒20.10.29

传递函数ppt课件教学教程

传递函数ppt课件教学教程

一阶惯性环节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理想微分环节
近似微分环节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积分环节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阶振荡环节
系统函数方块图
描述控制系统各组成元部件之间信号传递关系的 数学图形。 它表示了系统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 系以及对系统中各变量所进行的运算,是控制工 程中描述复杂系统的一种简便方法。实质上是系 统原理图与数学方程的结合。
第三次课外作业
教材,第 43 - 43 页,第 5、6(1)、7(2)、9(a)、 10(b)、11(a)、13、16 题。 无须抄题。 要求10月10日之前完成并提交助教。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组成要素
方块图单元
引出点 比较点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的串联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的并联
系统函数方块图
反馈
系统函数方块图
方块图变换法则,如教材第33页表2-1所示。
系统信号流图及梅逊公式
本部分内容不做要求。
实际物理系统的函数方块图
教材,第26 - 40页,例13 - 22,例25 - 27 教材,第41 - 42页,例1 - 3
传递函数表征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局限性
对于非零初始条件的系统,传递函数不能完全表 征系统的动态性能; 只是通过系统的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 来描述系统,而对内部其它变量的情况无法得知。
传递函数的性质
• 描述线性定常系统,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m≤n) • 只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内在固有特性),与外
传递函数
定义: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 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即
零初始条件的含义:输入作用是在t=0以后才作用与系统, 因此,系统输入量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均为零; 输入作用加于系统之前,系统是相对静止的,因此系统输 出量及其各阶导数,在t=0-的值也为零。

如何求传递函数

如何求传递函数

如何求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是系统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信号在线性时不变系统中的传递过程。

在控制系统、信号处理等领域中,传递函数作为系统的数学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系统分析与设计中。

那么,如何求传递函数呢?我们需要了解传递函数的定义。

传递函数是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的关系函数,通常用H(s)表示,其中s是复变量。

传递函数描述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过程,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输入输出进行分析求得。

下面我们将介绍两种常见的求传递函数的方法。

一、脉冲响应法脉冲响应法是一种常用的求传递函数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系统输入一个单位脉冲信号,然后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从而得到传递函数。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系统的输入信号设置为单位脉冲信号δ(t),其中δ(t)表示单位冲激函数。

2. 记录系统的输出响应h(t),即系统对单位脉冲信号的响应。

3. 对记录的输出响应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系统的频率响应H(jω),其中ω是频率变量。

4. 将频率响应H(jω)除以单位脉冲信号的傅里叶变换F(jω)=1,即可得到传递函数H(jω)。

通过脉冲响应法求得的传递函数是系统的拉普拉斯变换形式,可以直接用于系统分析与设计。

二、频率响应法频率响应法是另一种常用的求传递函数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对系统输入一个正弦信号,然后观察系统的输出响应,从而得到传递函数。

具体步骤如下:1. 将系统的输入信号设置为正弦信号x(t)=Acos(ωt),其中A是振幅,ω是角频率。

2. 记录系统的输出响应y(t),即系统对正弦信号的响应。

3. 对记录的输入信号和输出响应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输入信号的频率谱X(jω)和输出响应的频率谱Y(jω)。

4. 将输出响应的频率谱Y(jω)除以输入信号的频率谱X(jω),即可得到传递函数H(jω)=Y(jω)/X(jω)。

通过频率响应法求得的传递函数是系统的频域形式,可以用于频率特性分析和滤波器设计等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系统的输入和输出通常是连续信号,所以需要进行傅里叶变换将其转换为频域信号。

传递函数及方块图

传递函数及方块图
± Bs Hs
反馈系统如图所 示,我们先熟悉几个
X o s 概念。
前向通路:输入 到输 出的一条线。
Xi s G s Xo s
反馈通路:输出到比较 点的曲线。
反馈回路 :由前向通路和反馈通路 组成,终点与起点重合,是封闭的曲线。
X i s ×Es G1 s
± Bs Hs
X o s
Xi s+ E sG1
G7 s
X i s
G1 sG2 sG3 sG4 s
X o s
1G2 sG3 sG5 s G3 sG4 sG6 s G1 sG2 sG3 sG4 sG7 s
G
s
1
G2
s
G3
s
G5
s
G1 sG2 sG3 sG4 G3 sG4 sG6 s G1
s s
G2
s
G3
s
G4
s
G7
s
例: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H3(s)
Xo(s)
5、消去H3(s) 反馈回路
Xi(s)
G1(s)G2 (s)G3 (s)
Xo(s)
1 G1(s)G2 (s)H1(s) G2 (s)G3 (s)H2 (s) G1(s)G2 (s)G3 (s)H3 (s)
G(s)
G1(s)G2 (s)G3(s)
1 G1(s)G2 (s)H1(s) G2 (s)G3(s)H2 (s) G1(s)G2 (s)G3(s)H3(s)
法一
G5 s
X i s ×
-
G1 s
×- G2 s × G3 s G4 s X o s
-
1
2
G6 s
步骤1) 比较点2 前移 G7 s

传 递 函 数

传 递 函 数
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主要具有以下性质。
(1)传递函数只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由于传递函数是基于拉氏变换将原来的线 性常系数微分方程从时域变换至复频域而得到的,故仅用于描述线性定常系统。
(2)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的,因此它表示了在系统内部没有任何能量 储存条件下的系统描述。如果系统内部有能量储存,传递函数中将会出现系统在
1.1 传递函数的定义
传递函数的概念是在用拉氏变换求解线性微分方程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是
经典控制理论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动态数学模型。
设描述n阶线性定常系统的微分方程为
dnc(t) dn1c(t)
dc(t)
a0 dtn a1 dtn1 an1 dt anc(t)
b0
d m r (t ) dt m
记作
G(s)
C(s) R(s)
b0 s m a0 s n
b1sm1 a1sn1
bm1s bm an1s an
(n
m)
G(s) 反映了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描述了系统的特性,即为线性定
常系统的传递函数。
【定义 2-1】 线性定常系统中,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输入
R(s) L (t) 1
所以,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信号 (t)作用下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为 C(s) G(s)
故有:
g(t) L1 C(s) L1 G(s)
可见,传递函数 G(s) 的拉氏反变换是系统在单位脉冲输入信号 (t) 作
用下的输出量,它完全描述了系统的动态特性,所以是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 也称为脉冲响应函数。
b1
d m 1r (t ) dt m1
bm1
dr(t) dt
bm r (t )
式中 c(t) ——系统输出量;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相关知识

自动控制原理--传递函数相关知识

26.5
1
s 17.25
17.25
26.5
s (s 17.25)2 (26.5)2 (s 17.25)2 (26.5)2
所以
y(t)
1 e17.25t
cos 26.5t 17.25 e17.25t 26.5
sin 26.5t
1 e17.25t
cos
26.5t
17.25 26.5
sin
26.5t
D(s) a0sn a1sn1 an1s an D(s) 0即是系统的特征方程。
G(s) N (s) b0 (s z1)(s z2 ) (s zm ) D(s) a0 (s p1)(s p2 ) (s pn )
s zi (i 1, 2 m)是N (s) 0的根,称为传递 函数的零点,s pi (i 1, 2 n)是D(s) 0的根 是传递函数的极点。
因为组成系统的元部件或多或少存在惯 性,所以G(s)的分母阶次大于等于分子阶 次,即 n,是m有理真分式,若 ,我们m 就 n 说这是物理不可实现的系统。
二、传递函数的性质
(1)传递函数是一种数学模型,是对微分方程在零初始条件 下进行拉氏变换得到的;
(2)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一一对应;
(3)传递函数描述了系统的外部特性。不反映系统的内部物 理结构的有关信息;
R(s)
式中 ——环节的时间常数。
特点:输出量正比输入量变化的速度,能预示输 入信号的变化趋势。
实例:测速发电机输出电压与输入角度间的传递 函数即为微分环节。
5)振荡环节:其输出量和输入量的关系,由下面的 二阶微分方程式来表示。
T2
d 2 y(t) dt 2
2 T
dy (t ) dt

根据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

根据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

根据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原创实用版】目录1.传递函数的概述2.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的原理3.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的步骤4.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的应用实例5.总结正文一、传递函数的概述传递函数是控制系统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

它反映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传递函数可以用于评估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等。

二、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的原理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是一种基于幅值和相位信息来确定传递函数的方法。

在控制系统中,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幅值和相位来描述。

幅值反映了信号的能量大小,而相位则表示信号的波形在时间上的分布。

通过分析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信息,可以得到传递函数的表达式。

三、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的步骤1.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值信息,计算出它们的幅值比。

幅值比表示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放大或衰减能力,是传递函数的一个组成部分。

2.根据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信息,计算出它们的相位差。

相位差表示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延迟或超前,也是传递函数的一个组成部分。

3.利用幅值比和相位差,可以得到传递函数的表达式。

传递函数通常用 G(s) 表示,其中 s 为复变量,表示输入信号的频率。

四、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的应用实例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在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可以通过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来确定系统的开环增益和相位裕度,从而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

此外,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还可以用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误差和动态性能等。

五、总结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是一种有效的求解传递函数的方法,它利用信号的幅值和相位信息来描述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

根据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

根据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

根据幅值相位求传递函数在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领域,传递函数分析是一项重要任务。

它有助于我们了解系统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进而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

本文将介绍如何根据幅值相位求解传递函数,并通过实例演示具体求解过程。

同时,我们将探讨传递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以增强大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

一、传递函数的定义和作用传递函数是描述两个信号之间相互关系的函数,通常用G(s)表示。

它反映了系统输入信号x(t)与输出信号y(t)之间的幅值、相位和频率特性。

在控制系统中,传递函数用于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

二、幅值和相位的概念及其在传递函数中的重要性幅值和相位是信号的两个基本特性。

幅值表示信号的强度,相位表示信号的起始位置。

在传递函数中,幅值和相位对于分析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幅值裕度和谐波失真等参数可以反映系统的稳定性;而相位差则影响系统的相位特性。

三、求解传递函数的方法和步骤1.确定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待分析系统的输入和输出信号类型。

2.构建系统的动态方程:根据输入输出关系,建立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

3.求解系统的特征根:分析动态方程,求解其特征根。

4.确定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根据特征根,确定传递函数分子分母的形式。

5.写出传递函数:将分子分母写成复数形式,得到传递函数。

6.分析传递函数的幅值和相位特性:根据传递函数,分析系统的幅值和相位特性。

四、幅值相位求解实例演示假设我们有一个二阶系统,其输入信号为x(t)=cos(ωt),输出信号为y(t)=acos(ωt+φ)。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求解该系统的传递函数:1.确定输入和输出信号类型。

2.构建系统的动态方程:y""+2ωy"+ωy=0。

3.求解系统的特征根:ω+2ω≈0,得到特征根为ω≈0和ω≈-2。

4.确定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分子为s+2ws+ω,分母为s。

5.写出传递函数:G(s)=(s+2ws+ω)/s。

传递函数英语

传递函数英语

传递函数英语摘要:1.简介传递函数的概念2.传递函数的应用场景3.如何在英语中表达传递函数4.举例说明5.总结正文:在数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传递函数(Transfer Function)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描述了一个系统或模块如何将输入信号转换为输出信号。

在英语中,传递函数通常被翻译为“Transfer Function”。

本文将介绍传递函数的概念、应用场景以及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

1.简介传递函数的概念传递函数是一种数学表达式,用于描述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在一个系统中,传递函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动态性能和响应特性。

通常情况下,传递函数表示为:G(s) = H(s) / F(s),其中G(s)是系统的输出信号,H(s)是系统的输入信号,F(s)是系统的输入信号的传递函数。

2.传递函数的应用场景传递函数在以下场景中具有重要作用:- 控制系统:传递函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如稳定性和动态响应。

- 通信系统:在通信系统中,传递函数可以描述信号的传输过程,如衰减、相移等。

- 信号处理:在信号处理领域,传递函数可以用于分析滤波器、放大器等设备的性能。

3.如何在英语中表达传递函数在英语中,传递函数可以使用“Transfer Function”来表达。

此外,根据具体场景,还可以使用以下词汇:- System Transfer Function(系统传递函数)- 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传递函数分析)- Transfer Function Model(传递函数模型)4.举例说明以一个简单的放大器为例,其传递函数可以表示为:G(s) = A(s) / B(s),其中G(s)是输出信号,A(s)是输入信号的幅值,B(s)是输入信号的相位。

在这种情况下,传递函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和相位差等性能指标。

5.总结传递函数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数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frf传递函数

frf传递函数

frf传递函数frf传递函数是指一种用于描述信号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

在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中,我们常常需要分析和设计传递函数来实现对信号的处理和控制。

frf传递函数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并进行系统的建模和优化。

我们来了解一下传递函数的概念。

传递函数是一个复数函数,它描述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

在频域中,传递函数可以将输入信号的频谱分布转换为输出信号的频谱分布。

传递函数常常用H(s)表示,其中s是复数变量。

通过传递函数,我们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等性能指标。

传递函数可以帮助我们预测系统的输出响应,并进行系统的控制和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需求来设计传递函数,以达到所需的性能指标。

frf传递函数常常用于描述线性时不变系统。

线性时不变系统是指输出信号只与输入信号的线性组合有关,并且系统的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这种系统常常用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来描述,通过对方程进行拉氏变换或Z变换,可以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通常具有分子项和分母项。

分子项描述了输入信号对输出信号的直接影响,而分母项描述了系统对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

传递函数可以通过分子项和分母项的比值来表示,这样的表示方式可以简化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的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系统的需求来设计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的设计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分子项和分母项来实现。

例如,在控制系统中,我们可以根据系统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等要求来设计传递函数,以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除了设计传递函数,我们还可以通过传递函数来分析系统的性能。

例如,通过传递函数,我们可以计算系统的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从而预测系统的输出响应。

传递函数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判断分母项的根的位置来确定系统的稳定性。

在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中,传递函数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系统的动态特性,并进行系统的建模和优化。

通过传递函数,我们可以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频率响应和相位响应等性能指标,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2

' ( )
——透射光通量的光谱功率分布
( ) ——CIE标准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
2
第一节 光学系统透射比的测量
光学系统的实际光度性能决定的因素又有三个:照明光 源、光学系统、接收器(人眼、胶片)
s ( )s( )d 2 1 s s( )d
9
10
杂光系数的检测
EG S (%) E0 A EG S
若面光源越大,则象面上造成的杂光光通量也越大,并且杂光分 布也越均匀,故越容易测量准确。若A趋近于S,则上式可变为
EG lim (%) E0 EG
11
1—光陷阱;2—积分球;3—灯;4—屏; 5-待检镜;6—测量孔;7—探测器
4
照射物镜轴上点透射比的测量
1—点光源平行光管;2—可变光阑;3—积分球;4—检流计; 5—光电探测器;6—待检照相物镜;7—视场光阑
5
物距为有限距离的物镜的透射比检测
1-小孔板;2-孔径光阑;3—附加透镜;4积分球; 5待检物镜;6限制光阑
6
照相物镜轴外点透射比的检测
测照相物镜轴外点透射比的光路 1—准直物镜;2-可变光阑;3-待检照相物镜;4-积分球
p( )s( ) ( ) w( ) ( ) p( )s( ) w( )
w( ) 100
w(是用几种标准光源和彩片求的平均值,并规格化使 )
对于目视透过比以人眼的光谱光视效率
与光学系统的复杂程度和镀膜质量有关复杂系统一般小于40%一般系统在50%~80%之间。
第六章 光学系统透射比和杂光的测量
第一节 光学系统透射比的测量
一.概述 光系统的透射比

:系统本身透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的比值

' 100%
在可见光区域(0.38-0.78),以CIE标准光源照射的光谱透射比的总和 称为白光透射比
' ( ) d ( ) 100% ( )d ( )


8
§6-2 光学系统杂光系数测量
杂光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通过光学系统的光线,绝 大部分按照正常光路进行, 在象面上成像,另有一些光 线以不同途径达到象面他们 是不参与成像的光线成为~ 产生原因: 光学零件抛光表面间的多次 反射;透镜边缘及棱镜非工 作面上的散射;玻璃材料内 部疵病产生的散射;透镜镜 框及透镜筒内壁的反射和散 射;光学零件抛光表面得疵 病及表面刻线的散射等。对 于照相机光阑和快门叶片以 及感光底片的表面反射和散 射也是产生杂光的重要因素
13
二、探测器系统 1.测量孔径 光敏元件前的小孔光阑直径,应为黑体目标象直径的1/10~1/5。 2.角度响应度特性 探测器系统的输出与测量孔处的辐照度应成正比例(比例因子为常数),当入射角在 ±45°范围内,其比例的变化量不超过5%;而入射角在±80°范围内,其比例 变化量不超过10%。 3.探测器系统表面的反射率 在检测待检照相物镜整机的杂光系数时,探测器的小孔光阑外表面的尺寸和形状应与 象面(底片)的格式相同。并在光阑外表面上覆盖一层照相机实际工作时所用的感光 材料,或者覆盖一层与感光材料的光谱特性和角反射特性相近似的其他代用材料。 其余外露表面的反射率应小于3%。若是单独检测照相物镜的杂光系数,则探测器 系统的小孔光阑的外表面应涂成反射率低于3%的漫射面。 4.线性 探测器系统连同放大器、仪表等的线性可满足所用照度范围(40dB)的检测需要,并与 杂光系数的检测精度要求相适应。 5.探测灵敏度稳定性 整个探测器、放大器系统的灵敏度的变动量,在杂光系数的检测周期内应小于2%。 6.光探测器和滤光片的光谱灵敏度 应了解光探测器的光谱灵敏度,也应知道用于模拟具体光谱响应曲线的滤光片的光谱 透过特性。滤光片或滤光片组应置于小孔光阑和探测器之间。光电探测器与滤光 片的组合光谱响应曲线,应按待检系统实际使用要求进行分配。 滤光片应小心地拿放,避免因放斜而改变其透过特性,以确保不产生大的检测误差。
p ' ( ) d 1 1 100% 2 p( )d p ( ) ( ) s ( )d p ( ) s ( ) d
2
2
p( ) s ——光源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 )
——光学系统的光谱透射比来自s( )——接收器的相对光谱灵敏度
12
一、扩展光源 1.扩展光源的尺寸 对于A类待检系统,扩展源应尽量靠近待检物镜的入瞳,以使其所对的视场角尽量 接近2p立体角(即对待检物镜的入瞳张角接近于180°)。对于B类和C类待检系 统,光源在尺寸和形状上应符合要求。 2.亮度特性 在待检系统的整个视场角范围内,亮度应保持不变,在象面对角线之半所对应的圆 视场范围内,亮度不均匀应好于±5%;而在全视场范围,亮度不均匀应在±8 %之内。 3.稳定性 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光源的亮度变化应低于5%。 4.光谱特性 在探测器光谱响应范围内,扩展源的光谱功率分布特性应已知,并与检测要求的光 谱特性一致。 5.黑体目标 黑体目标经待检物镜所成圆形象的直径、方形象的边长或所成带形象的宽度,应等 于待检物镜标称象对角线视场长度的1/10±20%。黑体目标的亮度应小于周围 亮场亮度的1/1000。 6.准直仪及其它辅助镜的使用 准直仪物镜应选用优质的透镜,其两表面镀减反射膜。在物镜使用的整个波长范围 内,每个表面的反射率应低于1%。 为使待检镜对整个目标均无渐晕,准直物镜的口径应足够大。准直仪的安置应确保 扩展面源产生最小的弥散。若准直仪用于象空间,或以辅助镜将面源中继到物 面时,也可作类似的考虑。
V ( ) 代替
s( )
3
测量原理及方法
1.望远系统透射比的测量
1—点光源平行光管;2—可变光阑;3—待检望远镜;4—检流计;5—积分球 注意事项: 1)望远系统光轴与平行光管光轴一致 2)为使测得的为白光目视透射比照明光源色温为所要求值在整个测量过 程中保持光源稳定,应采用性能良好的稳压电源探测器的光谱灵敏度分 布应校正到与人眼的光视效率 V ( ) 相一致。
7
注意事项: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照像物镜透射比的测量的几点建议:
单色仪的出射狭缝高度必须小于平行光管物镜焦距的1/30,对于有限工 作距离的物镜位于物平面上的狭缝高度应小于物距的1/30. 测量光束直径应等于被测照相物镜入瞳直径的一半,光束中心与入瞳光 束中心重合. 对于一般的照相物镜测量光谱透射比的波长范围可为0.36-0.70m测量 波长选取的原则为每一纳米的透射比变化量大于0.2%时波长间隔取 20nm否者取40nm 。一般的照相物镜在360nm~460nm范围内透射 比变化很大所以在460nm以下波长间隔可取20nm如果要进行色度计算 和彩色还原性能的评价至少在360nm~680nm范围内测量波长间隔为 10nm, 单色仪出射光的半宽度应不大于10nm 积分球的直径和位置应使投射到其后壁上的光斑直径为可变光阑的 0.5~2倍,积分球入口处光束直径不得超过积分球入口直径的3/4并 且位于孔中央 被测物镜的外露光学表面擦拭干净测量在暗室进行一起照明光源漏光 不能进入积分球,光电探测器应有足够好的线性,值在整个测量过程 中保持光源稳定,应采用性能良好的稳压电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