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及发展优化策略_田燕

合集下载

城市空间布局教案:全方位了解城市功能区划与空间优化问题

城市空间布局教案:全方位了解城市功能区划与空间优化问题

城市空间布局教案:全方位了解城市功能区划与空间优化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空间布局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城市空间布局涉及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如交通、住宅、商业、公共设施等,而一个好的城市空间布局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优化城市功能区划,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

因此,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和改善问题,我们应该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

一、城市空间布局的概念和意义城市空间布局指的是城市内不同功能的空间分布及其关系。

它是城市规划的基础和前提。

城市空间布局合理与否,不仅涉及到城市的形象和民生福利,还关系到城市的环境质量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城市空间布局被誉为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和长期性任务。

城市空间布局所具有的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满足生活需求。

城市空间布局要保证各类城市设施的合理分布和良好互通,方便人们居住、工作、娱乐和出行等各方面的需求。

2.优化城市功能区划。

良好的城市空间布局能够使城市不同功能区之间得到充分融合和协调,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的同时,降低城市空间布局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成本。

3.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布局合理与否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能够优化城市环境,提高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降低城市社会成本和环境负担。

因此,良好的城市空间布局有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实现城市长期发展与可持续性。

二、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空间优化问题城市功能区划是城市发展战略的基础,也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功能区划是在对城市整体性功能的研究基础上,根据城市未来发展目标,合理划分城市建设用地、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等一系列不同功能用地,以实现城市的整体规划和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发展。

在城市功能区划的基础上,城市空间布局要注重空间组织和布局的多层次性、多维度性、多功能性。

在城市空间布局中,城市建设用地、生产用地、生活用地和生态用地应该相互融合,在不同功能区之间实现适度交错。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一、引言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以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空间布局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到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和相互关系的协调。

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二、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在进行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之前,首先需要对城市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对城市各个功能区域的规模、布局、功能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可以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现状,为后续的优化策略提供依据。

三、空间布局优化策略1. 合理划定城市功能区域城市功能区域的划定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不同的功能区域应该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划分。

例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的划定应该考虑到交通便利性、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等因素。

2. 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城市交通拥堵、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例如,将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合理分布在城市中,可以减少人口流动和交通压力,提高城市的整体效益。

3. 加强城市绿地建设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空间布局优化策略中,应该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例如,合理划定城市公园、绿化带等绿地区域,增加城市的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4. 引导城市发展方向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应该通过空间布局的优化策略来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

例如,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引导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同时,还可以引导城市向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方向转变,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四、优化策略的实施与监测优化策略的实施和监测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确保优化策略的顺利实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精品课件 第二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区域发展 精品课件 第二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3) 简述日本夕张市政府破产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警示。 [答案] 注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替代产业;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开发 利用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 [解析] 根据衰落的原因进行逐条分析,从产业结构单一问题看,注意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第三产业和新兴替代产业;从煤炭资源枯竭问题看,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开发利 用煤炭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从环境污染问题看,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等。
基础材料科学。
[2024·常州高中期中]毕尔巴鄂市始建
于1300年,是西班牙的大型港口之一,城
市发展几经兴衰。下图为毕尔巴鄂市发展
历程示意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 毕尔巴鄂市( C )
A.14世纪因纺织工业兴盛
B.17世纪因资源枯竭衰落
C.19世纪因重化工业振兴
D.19世纪中叶服务业繁荣
[解析] 由题可知,14世纪其因优良港口而兴盛,为羊毛出口中心,说明其毛纺织工业
是人类不合理耕作导致的。
5.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焦作经验”主要是( A )
A.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
B.利用人力优势,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C.引进资金、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依托山水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解析] 由图可知,焦作有诸多优势资源,依据优势资源,培植新型替代产业,进行产
02 B级 关键能力提升练
[2023·盐城中学期末]德国第七大城市多特蒙德,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 为煤钢基地、啤酒酿造中心和交通枢纽。但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多特蒙德 原有产业开始衰退,面临全面转型。基于原有的支柱产业,多特蒙德进行了相应的产 业结构调整,例如,原运输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物流产业,原采煤产业逐渐转化为 新能源产业等。如图示意多特蒙德地理位置。据此回答7~9题。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土地资源逐渐变得紧张起来。

为了合理利用城市土地,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城市土地规划的目标、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探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性。

首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质量为目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合理分配土地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土地利用的不同类型。

城市土地利用可以分为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通用地、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等不同类型。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对城市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需求和合理配置,以实现城市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接下来,城市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进行空间布局优化。

空间布局优化是指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规划和布局,推动城市的均衡发展和空间优化。

合理的空间布局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优化城市功能分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等。

例如,可以将商业区和居住区相对独立地布局,减少通勤距离,缓解交通压力。

同时,合理的空间布局还可以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促进城市的分散式发展。

最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参与。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应该是一个公众参与的过程,通过市民的参与和建议,可以更好地了解市民的需求和意见,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实际情况和公众期望的土地利用规划。

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让市民参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过程,共同决策和共同建设城市。

综上所述,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空间布局优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优化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促进城市的均衡发展和空间优化。

城市规划与空间利用优化

城市规划与空间利用优化

城市规划与空间利用优化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城市的布局、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等多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实现城市空间的优化利用,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资源浪费等问题,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

二、优化城市空间利用的方法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是优化城市空间利用的关键。

在城市规划中,应根据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需求,合理规划不同功能区域的土地利用。

例如,将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分开规划,避免不同功能之间的干扰。

2. 建设绿色空间绿色空间是城市的“肺”,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绿地、公园和植被覆盖面积,增加城市的绿化率。

同时,应注重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提供更多的休闲和生态功能。

3. 发展公共交通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手段。

发展公共交通可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减少道路拥堵和空气污染。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公交线路和轨道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

4. 提高建筑密度提高建筑密度是优化城市空间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增加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可以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在城市规划中,应合理规划建筑的高度和布局,避免出现过度拥挤或过度分散的现象。

三、城市规划与空间利用优化的挑战在城市规划与空间利用优化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1. 土地资源有限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最大程度的空间利用是一个难题。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利益方的需求和利益平衡,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

2. 城市更新和保护的平衡城市更新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但与此同时,也需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64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64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第64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程标准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区域图,从区域视角认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2.理解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生命周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因及转型发展。

3.结合材料,掌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措施,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观。

必备知识梳理1.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1)资源型城市①概念: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_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②生命周期(2)资源枯竭型城市①概念: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_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_,城市经济发展趋于_,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3.焦作市的转型之路20世纪末,焦作市利用_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

具体如下:【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措施2.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典例][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

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

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

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

图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6分)(2)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

(6分)(3)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

(4分)[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3)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我国资源供给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策略与方法

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策略与方法

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策略与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空间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如何更好地利用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成为全球各大城市都面临的共同难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1. 综合规划综合规划是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基础。

在制定城市规划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用地功能之间的协调关系,鼓励混合用途开发,减少单一功能区的存在。

同时,充分发挥各个功能区的优势,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综合规划还应考虑公共交通、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布局,以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交通效率。

2. 高效土地利用高效土地利用是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核心。

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土地浪费。

例如,推行集约化建设,提高建筑物的高度和密度,增加土地利用效益。

此外,还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地下空间利用、立体停车等,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增加城市容纳能力。

3. 绿色建筑绿色建筑是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绿色建筑的推广应用,可以减少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可以采用建筑的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利用方法,降低建筑物的能耗。

同时,鼓励绿化和景观设计,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4. 智慧城市技术智慧城市技术可以提升城市空间利用的智能化水平,优化城市各项服务和资源配置。

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例如,通过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流量,降低交通拥堵;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优化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智慧城市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城市空间的需求,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5. 合理用地政策合理的用地政策是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供给、土地征收等手段,引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有序开发。

例如,加大对农地的保护力度,鼓励农地与城市的有机结合;限制住宅用地的扩张,促进城市建设向垂直方向拓展。

资源型城市焦作市转型期空间绩效评价及优化策略

资源型城市焦作市转型期空间绩效评价及优化策略

资源型城市焦作市转型期空间绩效评价及优化策略作者:张培培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3期摘要:以正处于转型期的资源型城市---焦作市为对象,对现状城市空间进行绩效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指出焦作市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空间配置而导致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提出焦作市在转型期间城市空间发展优化的几点思考,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关键词:焦作市,空间绩效评价,优化策略中图分类号:N945.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研究背景焦作市作为国务院正式批复的全国第三批资源城市转型试点,是历史上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煤城。

但是随着资源的开采,城市出现了资源枯竭的情况,城市转型成为必需解决的问题。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互动是相辅相成的。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空间结构将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是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国内外众多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在转型期,城市还是有大量的机会可以在不同效率的城市结构之间“选择”。

因此,为了给产业结构提供支撑,对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趋势判断是必要的,据此对城市空间结构做出预先调控。

现状空间绩效评价2.1指标体系构建针对于空间利用评价的特点,本文主要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焦作城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视角下,建立了城市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空间总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总体绩效为目标,从产业空间、邻里空间、生态空间、以及交通空间4个方面选取22个指标构建而成。

在不同空间利用类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产业空间绩效评价体系以清洁生产为目标,从产业密度和投入产出2个方面选取工业用地比例、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GDP能耗量等6个指标构建而成。

邻里空间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宜居社区为目标,从密度和空间分异2个方面选取居住用地比例、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保障性住房面积比例等6个指标构建而成;生态空间绩效评价体系以生态可持续为目标,从规模密度和形态结构2个方面选取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均匀度指数、城市生态控制区与建成区面积比等4个指标构建而成;交通空间绩效评价体系以公平高效为目标,从可达性和公平效益2个方面选取公交出行比例、居民工作平均通勤时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数等6个指标构建而成。

城市空间利用的优化策略与方法

城市空间利用的优化策略与方法

城市空间利用的优化策略与方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空间利用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空间利用的优化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手段,使城市中的土地、建筑和其他资源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效用,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和人居品质。

本文将探讨城市空间利用的优化策略与方法,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建筑设计和交通规划等方面。

一、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是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基础。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得合理利用土地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土地利用规划应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目标,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和规模,合理布局各类土地功能区,实现城市空间的有序发展。

首先,要合理划定不同用地性质。

城市土地利用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多种性质。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土地资源的特点,科学划定不同用地性质的范围和比例。

例如,城市中心区域应优先发展商业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而工业用地则应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区域。

其次,要合理布局各类土地功能区。

不同的土地功能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互动关系。

合理布局各类土地功能区可以提高城市的空间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

例如,将居住用地与商业用地相结合,可以减少人们的通勤距离,提高生活品质;将工业用地与交通枢纽相结合,可以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最后,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土地利用的优化不能仅仅追求经济效益,还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划定生态保护区和绿地系统,保留和恢复生态功能,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建筑设计建筑设计是城市空间利用优化的重要手段。

城市中的建筑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因此建筑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的利用效率和人居品质。

首先,要注重建筑的功能性。

建筑的功能性是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合理布局内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例如,居住建筑可以采用合理的户型设计和空间组织,使得每一平方米的空间都得到充分利用。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结构经历了从传统分散式发展到集中式发展的转变。

本文将从城市规划、交通网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并分析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首先,城市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起着决定性作用。

过去的城市规划主要以功能分区为基础,导致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散化发展。

但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城市规划开始注重综合利用和集约化发展。

现代城市规划倾向于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形成集中繁华区和辐射状的次中心区。

这种城市空间结构有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促使城市可持续发展。

其次,交通网络的建设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密不可分。

过去,城市空间结构分散的特点导致通勤距离长,交通拥堵问题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城市开始建设公共交通系统,并加强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

随着地铁、轻轨、公交等公共交通的普及,城市空间结构逐渐形成以交通干线为骨架,辐射状的分布格局。

这种交通导向的空间结构使得居民更容易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车使用,降低了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此外,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还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发达国家城市空间结构向着信息化、高科技发展,形成了以创新型产业为核心的新经济城市空间结构。

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空间结构则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进,形成以工业园区为主的产业聚集区。

这两种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现了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和特点,都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动力。

同时,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又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反馈作用。

集聚化的城市空间结构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创新,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然而,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辐射状的城市空间结构中,中心城区和次中心区的发展相对集中,而边缘地区则相对较弱。

这会造成资源分配不均衡、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

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

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

探讨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以山西省孝义市为例顾晓媛【摘要】在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依靠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城市是否能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构建中国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影响因素。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顺利转型发展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建设与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从单一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多样化的产品架构。

【期刊名称】《中国商论》【年(卷),期】2016(000)020【总页数】2页(P5-6)【关键词】孝义市;资源枯竭;转型发展【作者】顾晓媛【作者单位】[1]桑德国际有限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山西省孝义市是极具代表性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早期主要经济发展方式在于依靠煤炭资源的开采挖掘。

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导致煤炭存量的急剧减少使得孝义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局面。

孝义市对此采取了生态文明转型性发展的方案策略,是较为成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典范案例。

孝义市总面积为945.8平方公里,地处我国山西省中部,西接交口县,南连灵石县,北邻汾阳市,其地理位置较为优越,矿产煤炭资源较为丰富。

其经济产业发展主要依靠其丰富的煤炭和铝矿资源,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再加工是当地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为全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能源供应。

孝义市的经济在2008年~2014年发展十分迅速,其总体经济水平排在山西省县市经济发展的前列,入选中国百强县市经济发展的排名中。

图1是孝义市2008年~2011 年GDP数据,由此可以看出孝义市转型前的经济发展趋势。

山西省孝义市是传统的依靠煤炭发展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孝义市依靠其自身丰富的煤炭资源在山西省县级市的经济发展排行中一直名列前茅。

随着孝义市经济发展愈加迅速,其在经济发展建设中所隐藏的问题也逐一凸显。

单一化的产业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都使得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资源问题成为了其未来经济发展的阻碍性因素。

黄河流域中下游资源型城市收缩时空异质性及治理效能提升

黄河流域中下游资源型城市收缩时空异质性及治理效能提升
《黄河流域中下游资源型城 市收缩时空异质性及治理效
能提升》 2023-11-01
目 录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研究综述 • 研究方法与数据 • 结果与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多数为老工业基地,面临产业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 。
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导致城市人口外流、经济衰退等问题, 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
主要结论
研究表明,黄河流域中下游的资 源型城市在近几十年来经历了显 著的收缩过程,尤其是在经济、 人口和用地方面。这一现象与该 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枯竭 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密切相关 。
收缩时空异质性分析揭示了不同 城市在收缩速度、时间和模式上 的差异。一些资源型城市在短时 间内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和人口收 缩,而另一些城市则表现出了更 为平缓的收缩趋势。
统计分析
运用多元统计方法,对黄河流域中下游资 源型城市的收缩时空异质性和治理效能提 升进行深入分析。
数据来源与处理
数据来源
研究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各省市统计年鉴、相关政府部门发布 的报告和学术文献等。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 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具体包括:数据筛选、数据转换、数据标准化、 数据插值等处理方法。
治理效能提升方案针对黄河流域 中下游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 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建议和 实践措施,包括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城市更新、加强环境保护等 。
研究不足与展望
尽管本研究对黄河流域中下游资源型 城市的收缩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但 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的时 间跨度和数据精度可能影响了对收缩 过程的全面理解。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

规划方案中的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城市空间布局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的整体形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的背景、影响城市空间布局的因素以及优化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城市发展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在世界范围内迅猛推进。

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机遇,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

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城市空间布局密切相关,因此,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影响城市空间布局的因素1. 土地资源: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空间布局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城市的规模和形态。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确保土地的多功能利用,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关键。

2. 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关系到城市内部的交通流动和城市与外界的联系。

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的可达性。

3. 生态环境:城市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

合理布局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手段。

4. 经济发展:城市的经济发展也会对城市空间布局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三、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策略1.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土地利用,确保土地的多功能利用。

将城市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合理安排各类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2. 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重要策略之一。

合理规划道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3. 保护生态环境:城市空间布局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合理布局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性、目标以及实施策略。

一、重要性城市土地资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居民居住、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利用和优化城市土地资源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经济效益,改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有限、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城市土地利用与空间布局优化的目标是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通过合理规划土地用途,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不合理使用,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促进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

通过科学规划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合理组织各类土地功能区的位置和规模,优化城市结构,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

3. 保护环境与生态。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生态空间,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4.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通过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优化,提高城市产业集聚效应,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竞争力。

三、实施策略为了实现城市土地利用和空间布局的优化,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策略:1. 建立科学的城市规划制度。

完善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确立统一的城市规划标准和指导原则,加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2. 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

完善土地利用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开发的监管,严格控制土地供应规模,遏制非法占地和乱占乱用土地行为。

3. 推进土地集约利用。

鼓励采用集约用地方式开发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耕地占用和资源浪费。

4.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的位置和规模,推动城市紧凑发展,减少城市扩张对农田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区域发展 第二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2册 区域发展 第二章 第三节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指点迷津
1.焦作市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评价
开发条件
具体内容
资源条件 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②煤炭资源分布范围广;③煤质优良,是 全国优质无烟煤生产基地;④开采条件好
市场条件
①市场广阔;②我国能源以煤炭为主;③我国能源需求量持续 增加
①位置适中,焦作市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距离我国主要的能源
交通条件 消费地较近,输煤、输电的距离都不远;②交通便利,区内铁路 主要有焦柳铁路、新月铁路、郑焦城际铁路等,同时通过区
解析 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鹤岗市煤炭资源丰富,还未枯竭,A错误;鹤岗市 衰退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增长方式粗放,B正确;鹤岗市有铁路 干线相通,交通便利,且与国内市场联系密切,腹地广阔,C、D错误。第(2)题, 鹤岗市可持续发展应减少对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①错误;鹤岗市以传统 工业为主,科技力量薄弱,不适合发展高精尖产业,②错误;要因地制宜,挖掘 资源的潜力,延长产业链,打造现代煤电化工生产基地、“绿色食品之乡”, ③④正确。 答案 (1)B (2)D
1999年,焦作市政府作出“把旅游业作为龙头产业进行培育”
的重大决策,2001年,着力打造“焦作山水”等旅游品牌,利用
独特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
大力发展 业。具体影响如下:
旅游业 ①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直接拉动了交通运输、餐饮、住宿、
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②优化了投资环境,带动了产业
典题演练
例2鹤岗市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之一,也是黑龙江省四大矿区中煤质最 好、产量最高的煤矿,但是在拥有如此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其自身发 展却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鹤岗市走向衰退的主要原因是( )
A.资源枯竭,生态境破坏严重

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及发展优化策略_田燕

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及发展优化策略_田燕

□ 田 燕,苏文龙,张力文,张一恒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及发展优化策略[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资源型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产业亟待转型、城市空间格局分散和发展用地不足等系列问题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资源型城市加强了对城市空间优化和未来发展策略的研究。

研究在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类型、现状特点、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黄石为例,详细分析其城市发展阶段及其空间演变特征,并从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更新和生态格局构建3个方面提出未来城市空间发展优化的策略,以期为黄石在城市转型期的空间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市形态;空间演变;优化策略;黄石[文章编号]1006-0022(2014)09-0088-06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Spatial Evolu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esource Cities/Tian Y an, Su Wenlong, Zhang Liwen, Zhang Yiheng[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ic and demand-supply structure has changed.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fragmented urban space, and insufficient land have restricted resource cities development. These cities have conducted urbanspa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tudies. The paper takes Huangshi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of resource citiesdevelopment and spatial evolu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raises spatial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new district construction, olddistrict renovation, and ecological layout cre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uangshi city in transition.[Key words] Resource cities, Urban morphology, Spatial evolution, Improvement strategy, Huangshi0引言资源型城市是指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

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

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
刘丹;张倩
【期刊名称】《学术交流》
【年(卷),期】2022()5
【摘要】资源型城市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基地,随着党的十九大“高质量发展”的提出,资源型城市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资源要素导向向创新要素导向的转变,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任务。

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既离不开资源、社会和环境需求压力的拉动,也离不开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动力的驱动,在政府、企业、产学研创新主体的协同和动力要素共同作用下,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

基于此,结合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探索多主体协同促进创新引领、共生网络搭建推进区域协同、生态效率提升保障绿色发展、双向并行助推开放合作,以及保障体系完善支撑普惠共享的创新发展路径。

【总页数】12页(P96-107)
【作者】刘丹;张倩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基于新工业革命的分析视角
2.新疆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路径依赖的理论视角
3.资源型城市
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机制及路径研究
——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轮驱动视角4.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5.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动力机制及实现路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土空间视角下城市更新与空间优化_1

国土空间视角下城市更新与空间优化_1

国土空间视角下城市更新与空间优化发布时间:2021-09-22T01:53:10.692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13期作者:吴艳婷[导读] 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吴艳婷中交城市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00摘要: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城市作为“有机生命体”,从它产生的那一刻开始,就一直在更新,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从“新陈代谢”到“有机更新”,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地实践不断深入,城市更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国土空间;城市更新;空间优化1 相关概念界定1.1 国土空间规划概述2018年,我国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首次明确了涉及所有规划的“三级四类”规划体系。

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新规划体系中的一类规划,在新规划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同时还在发展规划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2019年5月28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19]87号),《通知》明确提出:“在今后的工作中,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海洋功能区划等统称为‘国土空间规划’。

”同时,《通知》还指出现在既有的规划成果也都会融入到新编制的同级国土空间规划当中。

从规划的运行方面来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主要分为四个子体系:“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

1.2 城市更新概述城市更新是城市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是指将城市中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地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更新改造的活动,使之能够适应现代化的城市社会生活。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既有推倒重来的重建模式,也有对历史街区及有意义旧建筑的修复改造模式等,大致可分为:redevelopment(再开发模式)、rehabilitation(整治改善模式)和conservation(保护开发模式)这三种。

城市更新地区地下公共空间韧性提升策略研究--以武汉街道口为例

城市更新地区地下公共空间韧性提升策略研究--以武汉街道口为例

城市更新地区地下公共空间韧性提升策略研究--以武汉街道口
为例
何源;田燕;贾潞娟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22(40)11
【摘要】我国城市更新地区的地下公共空间由于缺乏规划、建设时序不同、维护不善等原因,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韧性缺失问题。

通过选取武汉街道口地下公共空间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调研和资料分析,提炼地下公共空间的韧性特征,总结街道口地下公共空间现状韧性缺失问题。

针对街道口的增量、存量地下公共空间以及社会资本,在理论层面指出开放性植入、优化改造、防灾治理等韧性建设要点,并进一步提出具体的韧性提升策略,以期为城市更新地区的地下公共空间韧性提升工作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103-107)
【作者】何源;田燕;贾潞娟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91
【相关文献】
1.城市更新区域地下空间资源开发与实践——以沈阳奥体中心地区空间规划为例
2.住区公共空间调查分析及人的行为研究——以武汉市南湖地区三个住区公共空间
为例3.乡村韧性提升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江夏区杨湖村为例4.城市更新背景下传统商圈交通韧性提升策略研究--以郑州二七广场为例5.当代艺术对公共空间品质更新和提升的策略研究——以日本濑户内地区的艺术重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田 燕,苏文龙,张力文,张一恒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及发展优化策略[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资源型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随之而来的产业亟待转型、城市空间格局分散和发展用地不足等系列问题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资源型城市加强了对城市空间优化和未来发展策略的研究。

研究在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类型、现状特点、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黄石为例,详细分析其城市发展阶段及其空间演变特征,并从新城区建设、旧城区更新和生态格局构建3个方面提出未来城市空间发展优化的策略,以期为黄石在城市转型期的空间发展战略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市形态;空间演变;优化策略;黄石[文章编号]1006-0022(2014)09-0088-06 [中图分类号]TU984.11+3 [文献标识码]BSpatial Evolution And Improvement Of Resource Cities/Tian Y an, Su Wenlong, Zhang Liwen, Zhang Yiheng[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economic and demand-supply structure has changed. The problems of industrial structure,fragmented urban space, and insufficient land have restricted resource cities development. These cities have conducted urbanspace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tudies. The paper takes Huangshi city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characters of resource citiesdevelopment and spatial evolu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and raises spatial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new district construction, olddistrict renovation, and ecological layout crea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uangshi city in transition.[Key words] Resource cities, Urban morphology, Spatial evolution, Improvement strategy, Huangshi0引言资源型城市是指因自然资源的开采而兴起或发展壮大,且资源型产业在工业中占有较大份额的城市。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及资源型产品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资源型城市出现了产业亟待转型、城市空间格局分散和发展用地不足等系列问题,为了科学解决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问题,加强对城市空间优化和未来发展策略的研究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矿冶文明之都”—湖北黄石因矿而兴,拥有近三千年的工业历史,人们早在西周时期已开始在铜绿山采掘铜矿,后又依托丰富的矿山资源形成了独特的矿冶文化[1]。

伴随着“以矿建厂、以厂建镇、联镇成市”的产业发展历程,黄石逐渐形成了“矿—厂—镇—市”的城市空间发展脉络。

2013年,黄石作为衰退型城市首次被纳入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中,黄石成为国家推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战场之一。

同时,后资源时代的黄石是武汉“1+8”城市圈的副中心城市,其资源型产业遭遇发展瓶颈,而其独特的工矿文明又急需彰显,旅游产业亟待开发,城市空间格局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对资源型城市黄石的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及其空间格局优化策略进行探索,是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的。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308427)、湖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2013BDF01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3-IV-038)田 燕,博士,注册城市规划师,武汉理工大学教授,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总工程师。

苏文龙,张力文,武汉理工大学土建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一恒,助理规划师,现任职于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1资源型城市空间演变研究资源型城市既具有城市的基本特征,又具有许多独特的发展特点。

资源型城市空间的发展过程是各种城市空间要素不断聚集、城市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和城市空间功能不断完善的过程。

1.1城市空间形态类型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分为相对集中的城市形态和布局分散的城市形态两种。

(1)相对集中的城市形态。

这种类型的城市形态是指随着城市空间的连片发展而形成的连续的城市空间形态,其大致可分为两类:①集中团状城市形态。

这类形态的城市包括一些小型资源型城市(镇),由于其职能比较单一,城市结构也比较简单。

②多中心带状城市形态。

这类城市形态主要是由沿交通干线中多个职能不同或相近的城市组团连片发展而形成的。

(2)布局分散的城市形态。

布局分散是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之一。

从城市结构上分析,布局分散的城市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类:①“一主一副”或“一主多副”的城市形态。

这类城市形态主要由城市行政中心和商业中心所在地的城市组团及其他一个或几个城市组团构成,城市结构主副分明。

②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形态。

这是我国一种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空间形态,突出反映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因产业发展和条块分割而形成的资源产业空间与其他城市空间相分离的“二元化”内部空间结构特征。

③多中心串珠状城市形态。

这类城市形态是基于资源型城市对交通条件的依赖,由多个沿交通线布局的小型城市组团共同构成的城市空间形态[2]。

1.2城市空间发展现状及特点我国资源型城市空间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①资源型城市的用地规模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而有扩大的趋势,其人均城市用地规模也有所增加,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所下降。

②资源型城市具备基本的城市空间功能,但总体质量不高,部分功能尚有缺失,城市作为区域中心的基本功能严重缺乏;为城市提高公共服务品质的生态空间和公共空间比较缺乏,从而难以形成系统和网络,导致城市的宜居性较差。

③资源型城市因其特殊的发展规律而产生了城市空间功能的整体衰落和边缘化、城市空间社会功能的分割与未整合、城市公共空间功能的供给不足等空间发展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3]。

1.3城市空间演变特征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点要求其具有相对明确的功能分区,特别是资源开采业和资源初加工业所在的产业空间,一般均与城市其他功能空间有明确的空间分割。

当城市面临转型时,城市功能区也出现“小型化”的趋势,原有的大规模资源产业空间将会转变为多种其他功能空间,同时新的功能空间相继出现,城市功能空间的有机重组成为资源型城市进行空间优化的主要任务。

在城市功能空间的有机重组过程中,资源型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为其空间发展增加了弹性,原有的大规模资源产业空间为其在转型期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充足的空间供给和多种空间选择。

大多数资源型城市具有先天分散的多中心结构,这种多中心结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城市转型期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①城市空间的多数组成部分呈现均衡增长趋势,在城市成功转型后,城市空间的各组成部分形成组合状态,经填充后可能发展为圈层增长模式;②城市空间各组成部分呈现非均衡增长趋势,各组成部分通过结构重组或延绵扩展,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成为城市空间的增长点,城市各种要素在这些增长点中聚集,而其他边缘的空间组成部分可能被城市空间的核心地域所覆盖或吸引直至消失,因此在城市成功转型后,城市空间各组成部分仍形成多中心的空间结构[4],但其城市形态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这是最可能出现的一种发展情况;③城市转型失败后仅有部分城市空间有继续生存的基础,城市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2]。

1.4发展趋势结合城市规划、产业、经济和资源环境等多项理论,可以明确资源型城市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空间发展与资源利用、产业构成、经济政策和环境保护的动态关系,其中比较突出的表现有3个方面:①产业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具有互动性,资源产业的发展与衰退促使城市空间发生演变,而城市空间的再整合又保证了转型产业的顺利发展;②在产业转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与文化遗产资源的关联性,尤其要考虑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因为工业文化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文化特征之一,可以为城市转型带来新的动力和生机;③可以在城市转型过程中逐步构建和完善区域生态体系,充分梳理和重塑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网络,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的生态保障。

从以上3个方面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空间发展新思路,可以逐步促进城市“内生”功能要素的成长,增强区域和城市的自主发展能力,完善其自身的功能;也可以从工业化的调控入手,加强产业的适度聚集,建立“城市―产业”共生的发展体系,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同时,还可以整合城市和区域内的各种优势资源(包括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等),切实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

2黄石城市发展的阶段及特征黄石的矿冶发展源于大冶,故研究范围为黄石主城区(黄石港、西塞山、下陆及铁山)和大冶市城区(图1)。

按黄石矿产资源的开采历程划分,其历史发展可分为5个阶段。

(1)开采初期与开采发展期(西周~1949年)。

人们自西周时期开始在铜绿山地区开采矿产资源,使周围先后出现了3座城池,分别为春秋时期的五里界城,战国时期的鄂王城和西汉时期的草王嘴城[5]。

东汉时期在西塞山形成的黄石城,在大冶铜绿山以东,为黄石城区的最早所在地①。

在黄石城建立之后,逐步形成了道士洑镇、磁湖镇、黄石港镇和石灰窑镇[5]。

至宋代又形成了大冶县城。

这些沿江市(镇)的次第形成,构成了如今黄石城市的早期雏形。

随着1889年大冶铁矿等近代工业的引入和1949年黄石解放后“石黄工矿特区”②的设立,黄石得以逐步兴起。

(2)开采成熟期(1949~1979年)。

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黄石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矿冶工业进入成熟期,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一五”期间,作为原材料工业基地的黄石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区。

从1956年的大冶区域规划[6]可知,黄石在“一五”期间的城市整治和工业调整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工业空间布局,其中,以铁山区、下陆区、黄石区及大冶为中心的工业片区,产生了黄石港、石灰窑、下陆、铁山、金牛、保安、灵乡、龙角山、大萁铺和金山店10个工矿镇点,为黄石建立以资源型原材料开采及加工为主的现代重工业城市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