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第四章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PPT课件
第四章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今文经、古文经发展情况:
西汉时期,今文经学盛行,当时各经(“五
经”、“六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均由今文经学派把持。 西汉末年平帝时期,曾设古文经博士,以 与今文经博士对抗。 王莽改制失败后,东汉光武帝又废古文经 倡今文经 。
东汉中叶以后,古文经学崛起发展,并压
倒今文经学。东汉以后,今、古文经学之 争随着学术风气和政治形势的变化时起时 伏。东汉至唐,基本上是古文经占据优势。 宋代,以怀疑而著称的“宋学”兴起。宋 学一反古文经学的训诂、传注传统,主张 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这一时期,正统 的古文经学告衰。
教训之二就是秦始皇、李斯所信奉的法家
有几大致命缺点:一是实行恐怖统治,人 们在心理上对这种思想难以接受;二是法 家排异性特别强。 这种不能容纳其它学派的思想理所当然地 不宜作为一个社会的主导性思想。秦始皇 并没有真正地实现文化的整合,文化整合 的任务历史的落在汉代统治者身上。
2、西汉前期实行统一于黄老之学的 文化整合模式
自中国文明多元发生以来,地区之间尤其
是南北之间,汉代对秦文化和楚文化的双 重继承,实际上是北方黄河流域文化与南 方长江流域文化的一次大整合。
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1、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 所谓今古文的“文”,是指记载经典所使
用的文字。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 古文则指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蝌 蚪文”),即大篆或籀[zhou]书。
1、秦始皇实行以法家取代百家的文 化整合模式
秦始皇以武力统一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伴随着政治上的统一,百 家并存已成为政治的障碍,文化整合已是必然之 势。 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采取“焚书坑儒”手段, 独奉法家。 秦始皇在整合文化时,至少有两方面的教训。其 一就是解决文化问题的方法过于简单化,违背了 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采取的措施是粗暴地烧书 杀人,用一家取代百家,用政治手段而不是用文 化手段去解决文化问题,结果事与愿违,并未达 到文化整合的目的。
中国文化史课件
五 礼乐制度
礼仪制度是为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
三大关系而制定的,礼分别代表了神权、族 权、君权。 周礼奠定了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基础。
第三章 解放的时代
一 礼崩乐坏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史为东周。东周分为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6 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和文 化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铁器出现,生产力获得巨 大发展,农业生产跨上新的台阶。 此时期争霸战争、兼并战争愈演愈烈。政治上的争 权夺利,破坏了周朝的宗法礼仪制度,出现了孔子 感叹的“礼崩乐坏”的局面
二 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
2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士人散落民间,凭借 掌握的六艺知识,或聚徒讲学,或著述立说,学术 授受从官府转向私门,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 断。并且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不同阶层,得到了 更广泛的传播。(如孔子倡导“有教无类”。)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规模已相当可观。(“孔 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 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子世家》;孟子“后车 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孟子·滕 文公下》)聚徒讲学成为时尚,各家立派建说,终 致百家争鸣之势。
三 百家争鸣
春秋末年,儒、墨号称显学,战国时期,则
是诸子并起,百家争鸣。
四 区域文化
周统治时期,王室掌握主流文化,但在更广
大的社会领域内,土著文化各有其传统,并 没有被周文化同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春 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近乎崩溃,诸 侯国各自为政,文化各异,各具特色。李学 勤综合文献和考古成果,认为春秋、战国时 期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大致可以划分 为七大文化圈。
四 区域文化
中原文化圈:黄河中游,以建都洛阳的东周
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昌盛的文化课件ppt
形成了中国文化的统一性。
02
秦汉帝国的文化繁荣
学术思想的大一统
要点一
儒家思想的确立
要点二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
秦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导思 想,为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提供 了统一的思想基础。
秦始皇焚书坑儒,试图消除其他学派 的思想,但最终确立了儒家思想的主 导地位。汉武帝独尊儒术,使儒家思 想成为官方哲学。
2. 宫殿与陵墓的建设 :秦始皇陵和汉长安 城等大型宫殿和陵墓 的建设,展示了当时 建筑技术和工程能力 的卓越水平。
3. 砖石结构的运用: 秦汉时期,砖石结构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如石拱桥、石窟等, 这些建筑坚固耐用, 成为后世的珍贵文化 遗产。
医学的进步与发展
01
02
总结词:秦汉时期,医学取得 了显著的进步,为后世中医理 论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宗教信仰与社会风俗
宗教信仰
秦汉时期,人们普遍信仰鬼神和神秘力量,祭祀活动频繁。同时,道教和佛教也 逐渐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对中国古代宗教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风俗
秦汉时期,社会风俗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各种祭祀、庙会、法会等社会活动频 繁。这些社会活动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社会和谐。
在世界的影响
丝绸之路
秦汉帝国时期的丝绸之路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提供了重 要通道,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医学和科技
秦汉时期的医学和科技水平在世界上领先,对世界医学和科 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秦汉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儒家思想
秦汉时期儒家思想得到了发展,特别是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应”学说,对 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05
秦汉帝国的文化影响与传承
第四章_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先秦时期,儒经主要是指所谓“六艺” ── 《诗》、《书》、《礼》(《仪礼》)《 乐》、《易》、《春秋》。 《庄子· 天运》谓此为“六经”。《荀子· 劝 学》说:“其数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 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经”专指儒家经典,是在汉武帝之时。
儒家典籍地位的确立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与“一天下”的政治变革相配合的是一系列整齐划
一的文化变革。
书同文
李斯统一文字,创制小篆。狱吏程邈创制 隶书,与今天的文字接近。
命李斯统一文字,创制小篆,颁行全国。狱吏程邈创制 隶书。
车同轨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下令定车宽以6尺为制。修建 宽度为50步的标准道路。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驰 道,东抵燕、齐,南达吴楚。又修直道直达九原。 云贵地区修五尺道,五岭山地筑新道。
度同制
度同制
行同伦
秦通过两种途径来规范全国人民的思想行为:
一是“以法为教”,以严刑峻法让国人行为标准 合于帝国要求。 二是“三老教化”,以道德教育的方式改变人心。
地同域
打破诸侯国间的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移民, 开发边境,传播中原文化。
湖南西部酉水岸边发现里耶故 城,图为里耶故城中出土的秦 简。
修秦律
在秦国原有刑法的基础上, 吸收六国的有关法律条文, 制定了在全国范围内适用的 秦律。
《秦律十八种》 《秦律杂抄》 《法律答问》 《封诊式》
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 甘肃天水放马滩秦简
秦朝为确立大一统的帝国模式,即专制集权的 国家制度和整齐划一的文化形态,所作的种种 努力,垂之久远,为后世所沿袭。“秦”作为 一个王朝的称谓,在这个短命的王朝覆亡两千 年之后,仍然作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代称流播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ppt 人教版
考点二 陈胜吴广起义 209 年。 时间:公元前_____ 大泽乡 。 地点:________ 领导人物:陈胜、吴广。 农民 起义,他们的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______ 反抗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与残暴统治作斗争。
考点三 汉武帝的“大一统” 刘邦 建 1. 西汉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 立西汉王朝,以长安为都城。 2. 汉武帝大一统 措施:(1)政治:①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推恩令 ②颁布“ _______”,削弱诸侯王权,加强中央集权;③ 设 州刺史,加强中央的监察权。(2)经济:加强中央的经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济权,由中央铸造五铢钱,在全国通行。( 3)思想文 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呈现的是一条古代中西方交通要道,首先开通这
条要道的是谁?(1分)开通这条要道有什么意义?(2 分) 张骞;(1分)丝绸之路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
发展友谊的桥梁,丝织品、漆器等商品运往西方,葡萄、
苜蓿、石榴等也被引进中国。(2分) 聚焦云南4年中考全部真题链接
我站在新西兰文化节的演讲台上,声音有一点颤抖。我在宣布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那消息经由我面前的话筒,变成振奋人心的一刻:属于新西兰华人的读书会终于成立,而我是会长 之一,带着作家的身份。我的身后是国会议员和文化领事,面前是令我睁不开眼的闪光灯。我闭上眼睛,真怕睁开眼又回到两年前的景象。那时我在新西兰的中餐馆里打工,顶着国内 优秀大学毕业生的头衔,人人掠过我的面孔,只关心面前的桌子有没有被我擦得锃亮。没文化的人最易拿金钱为人贴上阶级的标签,那一年我是最落魄也最沉默的那一个,温和软弱, 看起来并不需要被赋予什么过多的关怀,又能承受相当的欺侮。我在与朋友讲这段经历的时候,心中还颇有感慨:“人为什么可以这么冷漠?所有人都排挤我,逼得我在午休的时候独 守休息室的角落,看完一本又一本书,那成为我每日半个小时的逃离。”直到后来有了些积蓄,不必再去中餐馆用委屈换生存,每当遇到压力,朋友总是说:“去度假吧,去逛街吧, 不要这么压榨自己了!”我总是这样回复:“不,给我半个小时读书,那才是我需要的安全。”有多少孤独的时光,书籍赋予我绝对的安全。去上班的巴士上,午休的桌子前,等车的 间歇,或找一处清静的角落……一本书拨开沉重的孤独,让凌晨和午夜,雨天或晴天,都有了各自的美好。读书先是我的安全,后又成为我的成长。想起一次家庭聚餐,我那正读高中 的表妹曾说:“学习有什么用啊?我的同学辍学后去餐馆干活,几个月就当上了经理!每个月工资5000元!这不比考个好大学有用得多吗? 一席话令所有人停下杯箸。终于有长辈打 破平静:“读书有什么用呢?读书的用途,就在于让你看到,有些人,可能这辈子就只赚那5000元了。”我后来才知道,原来超出5000元的那部分,就是读书可以改变的命运。2有过 几年艰苦的时刻,在异乡独自打拼,整个人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心也失去停靠的地方。没有亲人的拥抱,没有朋友的安抚,我唯一的坚持,就是读书。几年中读过很多本书,很多次 阅读都在碎片时间中发生还记得在求学时攒下课间时间飞速翻过几页书,还有在打工结束的夜路中奔回家去,一杯咖啡就着一本书的喜悦。我从那些为自己“偷”出来的阅读时光中, 读到了托尼和莫琳的坚持,读到了龙应台的温情,读到了欧· 亨利的睿智,读到了汪曾祺的真实,读到了卡佛的另类……读到了这世间别处的生活,还有那其中的希望。现在回想起来, 那为阅读去寻找的时光竟是如此珍贵,令我在几年后读到严歌苓在异国求学时的经历而无比动容——她曾因为在巴士上忘情读书而落下为友人买的礼物,而我则是因为读到某个精彩的 篇章坐过了一站又一站《当哈利遇见萨莉》的编剧诺拉· 埃夫隆谈起阅读曾俏皮地说:“有一种感觉叫‘深海眩晕,它指的是深海潜水员在海底停留太久而不知道海面在哪一个方向的感 觉。浮出水面后,他可能会得潜水病,这是一种从高气压骤然进入低气压环境而致身体一时无法适应的病症。当我从书的深海出到现实的水面时,也会得这种病。”其实,很多美妙的 想法是从阅读中来的。我开始重拾写作的梦想,在做餐馆女招待的其他时间,把零碎的想法写在小纸条上,我那第一篇描述异国生活的文字就从阅读中来。无论是那几年读的书,还是 坚持把两年没日没夜的拼搏拿去做读文凭的学费,两种读书的形式,都赋予我一定程度的智慧和修养:我的写作事业终于开始,一篇文字变成几篇文字再汇聚成一本书。我不用再做那 个手忙脚乱的女招待,我可以成为专心写作的小作者,在艳阳天的沙滩上构思文章,那些年读过的书带我去过另一种人生。我开始看到自己的书出现在畅销书的榜单上,开始接受合集 的邀请,开始看到有朋友请我为新书作序,开始听到“杨老师”这样的称呼,开始学习接受新的身份,也开始站在舞台中央,话筒的前面,成为聚光灯下的那个人物…这便是文字所给 予我的超越那5000元的命运。3无法想象若那些日子里没有知识的填补,现在的自己会过着怎样的人生,是否拎着抹布,拖着扫把,在老板的呵斥下小心翼翼,独自咽下委屈……太多 人对成功有种狭隘的认识,以为这只是金钱的另一种说法,然而成功却往往有着超越经济层次的意义,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成功之道,使人的物质与精神都渐渐走向丰盈,不再对自己 所喜爱的事物失去掌控权。有人问:“读了那么多书也记不住,怎么办?”说过:“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 深以为然。也许读书改变不了全部的命运,但可以改变一部分,请用我们有限的生命,去牢牢抓紧可以为之努力的事情,并且尽力使它成为,得以改变命运的那个部分吧。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生活朝起暮落,尽管还有不舍,却没有人能够阻挡它前行的脚步,来不及细细品味,我们已踏上了新的旅程。走过的路,有过迷茫,有过心酸,但都只为了抵达。一个人 走过了青山绿水,经过了人情冷暖,体味过了五味杂尘,心中便多了一份厚重。人这一辈子能做到看山是山看,看水是水,一定是经过了一番酸甜苦辣的领悟,卸下鲜衣努马,开始理 解生活,化干戈为玉帛,懂得与这世界温柔相待。 无论是在平淡的日子里,还是在迷茫低落的时候,我都尽量靠近阳光,喜欢在阳光下眺望,只为寻一抹亮色,只要有阳光在,希望就在。生活难免会有高低浮沉,岁月总会有寒来暑往, 请相信命运给予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无论是好的坏的,坚持住了,就会变成照亮你前行的灯盏。一个人在尘世中行走,无论多么坚强,都会有孤单无助的时候,于是便渴望被关 爱,但生活总是忽明忽暗,缘份总有聚散离合,谁又能真正参透,慢慢的学会了抱紧自己,苦而不言,痛而不语。林语堂说,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 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尽管日子很平淡,却也有闪光的,尽管会有一地鸡毛的琐事,却也会有开心和快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若我 们不抱怨,湖涂一些,烦恼就会少些,日子即便是平庸,但也活得踏实安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多了一些责任。人到中年,与岁月已是隔着几重山水,曾经我们都想活成自己的模 样,却不得不向生活妥协,曾经我们都曾想用双手握紧光阴,却也不得不随波逐流。生活实苦,没有谁的天空永远阳光明媚,也许只有熬过了不如意,才能更好地拥抱诗和远方。活着, 只要今天比昨天有一点进步,就要懂得满足。如果你没有梅花的清香,牡丹的华贵,那就做一株向日葵,温暖向阳,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人生
历史大一统~PPT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故宫、长城是我们民族智慧和勤劳的结晶, 是中华民族典型的有代表意义的建筑,所 以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故宫是巩固大一统,长城是维护大一统, 幵且都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体现了两个 王朝大一统的气派。
历史回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大一统的思想由来
中国的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孔子心中 的理想帝王就应握有一统天下的权威,所 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儒道墨法等各 派思想中都潜藏着大一统的身影。老子主 张以“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 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42章)。 大一统从此有了本体论。
中华名族的象征
故宫中华名族的象征 Nhomakorabea成祖朱棣
中华名族的象征
明北京城示意图
中华名族的象征
明长城分布
中华名族的象征
长城犹如蜿蜒巨龙
中华名族的象征
北京历史悠久,它作为城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 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重镇,名称先后称 为蓟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顺天府等等。 先秦至秦汉 两晋至隋唐五代 宋辽金元 明朝 清朝 民国
第四章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武帝喜欢繁文隆礼、讲求事功的儒学。 但直到其祖母窦太后死后,他才一反先祖 故训,变寡欲政治为多欲政治,尊儒兴学, 制度教化。开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文化历程。学术的道路只剩经学一途。 治《公羊春秋》的大师董仲舒获得了空 前宠遇,他鼓吹: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
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 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武帝还按董仲舒的建议,设臵五经博士, 并大规模兴学,将教育、考试、选官
三者结合起来,子夏“学而优则仕”的主 张作为正式的文官制度确立。建立在道德 教化基础上的察举、征辟与潜心攻经入仕, 成为官吏的两大来源。 儒家的独尊,并非儒学的独存。董仲舒 认为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他继 承儒学仁义礼智信的基本理论,契合阴阳 五行学说,形成天人类别同形、序列同构 的宇宙论“天道”,以此完成更化,维系 一统。这实是对先秦儒学的再创造。 董仲舒将殷商以来的王权天授,天人感
但在经学走向神学化的过程中,也有 不少反对者,为思想界带来清新之风。 郑兴、尹敏都对谶纬不以为然, 桓谭、 张衡、王充分别在其著作《新论》《灵 宪》《论衡》中加以辩驳。如桓谭:灾 异变怪者,天下所常有,无世而不然,君王 应修德、善政、省职、慎行以应之。张衡认 为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陨石乃奔星所坠,至 地则石也。地震也只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都与天意无涉,故主张宜收藏图谶,一禁
陆贾曾劝颇具无赖作风的刘邦重视《诗》 《书》,刘邦不以为然:乃公居马上而得之, 安事《诗》《书》?陆贾争锋相对:居马上 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不怿而有惭色, 随即令陆贾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 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并接受了逆取而以顺 守之,文武并用的长久之术。
陆贾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汉初70年的政 治理念,得到很好的贯彻。但这种无为并 非道家超凡脱俗的无为,而是融合了儒家 的仁义思想的新学说,即“黄老之学”。 汉初建立起黄老学说体系的首推论大道 则先黄老而后六经的司马谈,代表作是《论 六家要指》;其后《淮南子》集该理论之 大成。强调遵循客观规律,因时而动,顺 势而行,建功立业。纪纲道德,经纬人事的 积极态度是黄老之学区别先秦道家的根本 特点。
秦汉帝国的文化大一统中外文化史课件
– “老子化胡”的传言 – “无为”与“空”的比附 – 佛道共好的表征
3.道教的创建
– 东汉末年,东方,张角张梁兄弟,太平教,《 太平经》,黄巾起义。
– 东汉末年,川蜀,五斗米教,《太平经》,“ 以道法治民三十年”。
4.道教的文化渊源
– 古代的鬼魂崇拜——道教神祇体系 – 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道教修炼方术 – 黄老之学 – 吸收儒、墨、阴阳五行、谶纬、佛教等诸家内
五、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创立
1.背景:
– 世界文明史上,轴心阶段之后的帝国阶段通常 产生并利用宗教的时代。
– 两汉儒学虽然融入了阴阳谶纬之说,但依然受 到先秦儒家的人文传统的制约,有学无教; “敬 天法祖”有教无学。
2.佛教的传入
– 西汉末年哀帝元年(前2年),大月氏传入 –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正式传入 – 公元68,建立白马寺
地同域 • 废除封建邦国制,实行郡县制,打破地区
壁垒 • 大规模移民,开发边境,传播中原文化
– 湖南西部新出土的秦简内容表明了秦朝时候对 于边缘山区的行政管理的细致高效。
修秦律 • 在秦国原有刑法基础上,吸纳六国有关条
文法律,制定秦律。 • 20世 纪 70年代,湖北云梦睡虎地 11号墓中出土《秦 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问 答》等多种法律文书,条文细密,苛责严厉,具备 了刑法、诉讼法、民法、军阀、行政法、经济法等 多方面内容 。
– “三皇”、“五帝”——“皇 帝”;命为“制”、令为“ 诏”,自称“朕”。
– 朝廷设“三公”、“九卿” ,使政权、军权和监督权分 治,以相互制约而统归皇帝 辖制。
– 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非世 袭的任命制。
–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历史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昌盛的文化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秦汉帝国的历史背景 • 秦汉文化的代表人物 • 秦汉文化的特点 • 秦汉文化的表现形式 • 秦汉文化的影响 • 秦汉文化的历史意义
01
秦汉帝国的历史背景
秦朝统一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社会动荡不安。 秦国通过实行法家思想,进行商鞅变法等改革,逐渐崛起并统一六国。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
《史记》的影响
03
《史记》不仅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里程碑之作,也是世界文
学宝库中的瑰宝。
董仲舒与儒家思想
董仲舒的贡献
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使儒家思想成为秦汉时期的主流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制”和“忠诚”, 注重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秦汉时期的墓葬文化十分丰富,包括墓室、石刻、陶器和玉器等陪葬品等,这些 文化遗产为我们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天人感应
秦汉时期,天人感应的思想逐渐流 行起来,这种思想认为天命所归, 人事可补。
VS
这种思想在秦汉文化中得到了充分 体现,例如汉武帝听从董仲舒的建 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策,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行 动。
秦汉时期的文化繁荣促进了经济发展,如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纸张的生产和流通,水利工 程和灌溉系统的建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推动民族融合
秦汉帝国通过推行大一统的统治政策,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 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强化中央集权
秦汉文化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法家思想提倡法治,儒家思想主张德治 ,为中央集权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第四章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主要说明了解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时期的政治、文化的发展,儒学的一统天下,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重点:1、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2、道教的创立及其历史发展教学难点:1、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2、道教的基本教义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音像制品、多媒体课件等);读书指导法授课对象:2014级旅游管理、2014级职资(本科生)学时安排:6学时教学过程:二、佛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化佛教与道教是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不同,佛教则是一种外来的宗教.但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于是佛教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中国化了一、佛教的基本教义及佛教的东传。
1、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产生于公元六世纪的印度,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
释伽牟尼是佛教徒对他的尊称.意即?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的圣人。
他又被称为?佛?或?佛陀?。
意思是?觉悟了真理的智者?。
释伽牟尼确有其人,他是古印度净饭王的王子,生于公元前565年。
他对世间的种种苦难和生老病死苦苦思索,又读了不少书,但始终找不到解脱人间苦难的答案。
于是在他十九岁时(一说二十九岁),舍弃了王位,离开了妻子和一个儿子,剃发出家.他父亲劝他无效,只好在亲族中选派五人随他一起出道。
他们到深山修练苦行六年.尝够了艰苦辛酸,但毫无收获.六年后的一天,他在河里沐浴,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的牛奶。
恢复了气力.随后他独自来到波罗奈城的一棵菩提树下,铺上了吉祥草,向着东方盘腿做着打坐,发誓说:我今,如不证到无止大觉.宁可让此身粉碎,终不起此座.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打坐沉思.终于在一天夜里,战胜了最后的烦恼,悟到了解脱烦恼的真理,大彻大悟尽除烦恼,证成佛果,立地成佛了。
释迦牟尼悟到的真理是:世间一切都是因缘而起的假象、幻影、都是空的。
因此人们对世间的一切都不必刻意追求。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四单元 第二课第一框 新的大一统课件 人教版
这是在内 蒙古和林 格尔汉墓 中出土的 反映农事 的壁画。
张骞出使西域
前126年
1、西域包括今天的哪些地方? 两汉时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包括 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 2、汉武帝为什么要派张骞出使西域?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3、张骞出使西域有何重要意义?
想一想:
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打通了西域和 汉交往的通道,而且还开辟了中国 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这条通 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出君 王 阳更 唐 维 关尽 春羌 无一 风笛 故杯 王 不何 人酒 之 度须 焕 玉怨 门杨 关柳
唐 西劝
汉武帝要派人联络大月氏(支)进攻 匈奴,谁愿意踏上这样艰险的旅程?
新 的 大 一 统
○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 221年,灭六国,建立起中 央集权大帝国。 ○ 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嬴政
陈 胜 吴 广 起 பைடு நூலகம் 陈胜 吴广
残的 暴农 统民 这 治起 是 。 义 我意 ,国 历 秦 沉 重史 朝 地上 第 打 的 击一 义 灭 了次 秦大 亡 朝规 的模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长 期统一的朝代,包括西 汉(公元前202年 — 公 元8年)和东汉(25 年 — 220年)两个前后 相继的阶段。
新的大一统 !!!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皇帝
(西) 汉朝 公元前202年 汉高祖 刘邦 长安
想 一 想
都
城
•俗话说:“打天 下易,治天下难” 如果你是西汉开 国皇帝,你想该 如何治理国家?
找一找,说一说:
汉朝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理国家?
刘邦封王 景帝平乱
武帝推恩
诸侯 中央
七国之乱 加强控制
解除威胁
一 神秘的西域
“西域”,西部疆域的含义,狭义主要是指玉门关和阳关以 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广义西域也包括葱岭以西更 广阔的地区.
秦汉文化
第四章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大一统的历史观念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初步形成。
国家统一,多元文化整合的速度和力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治一统。
统一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是违理的、反常的,成为中华民族的心理定势。
一、秦汉文化政治大一统秦汉文化大一统特征的体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专制皇权的创建与初步完善;二是专制思想的确立。
一、皇帝制度的创建与初步完善皇帝制度的创建是秦汉时期一项伟大的文化杰作,它影响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直到1911年才退出历史舞台,而且直到今天其在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影响还是没有完全消除。
1、皇帝名号的确定秦始皇创建的用以维护最高封建统治者的尊严和权威的一项政治制度。
皇帝就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2、避讳和专享制度的规定避讳大体可分两类:一是公讳,即国家强令臣民所作的避讳,如避本朝皇帝名、孔子之名等;二是私讳,乃是文人士大夫对其长辈之名所作的避讳。
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之曰陛下。
其言曰制、诏,史官记事曰上。
车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舆,所在曰行在。
所居曰禁中。
印曰玺,所至曰幸,所进曰御。
3、名位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名位制度是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突出了皇帝的特殊地位,充分强调了由皇帝一人独治天下的制度,主要包括年号、庙号、谥号、尊号及陵寝号等。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庙号:是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尊号:中国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是在谥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皇帝中央政府: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九卿地方行政(郡县制):郡(郡守(行政)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县乡里二、文化大一统1、地同域秦王朝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毁坏战国时期在各国境上和交通要道上设置的军事要塞和各种障碍,下令拆除各国的一部分城郭;二是在全国修筑四通八达的交通道路开通了著名的灵渠(进广西安县西北),沟通了漓江、湘江,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连接在了一起;三是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秦最初设36个郡,以后陆续增加到四十几个郡;汉王朝则主要是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
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PPT课件
第五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期:魏 晋南北朝
▪ 一、玄学的兴起 ▪ 1、玄学兴起的背景 ▪ (1)、强大的汉王朝的崩溃所带来的心理
冲击;
▪ (2)、繁琐的“经学”和与其相伴的政治
伦理学说与阴阳五行说亦因汉王朝的瓦解 而黯然失色。
2020年9月28日
14
▪ 2、玄学的主要特点:
▪ (1)在思维方式上,强调超脱多样化的现实事
强化君主专制政权为目的,并且是通过政治暴力 这一“恶”的杠杆得以实现的,但是它增进了秦 帝国版图内广阔地域见人们社会生活乃至文化心 理的同一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奠定 了坚实基础。秦朝为确立大一统的帝国模式,即 专制集权的国家制度和整齐划一的文化形态,所 做的种种努力,垂之久远,为后世列朝所沿袭。 “秦”作为一个早已覆亡的朝代称谓,至今仍以 中华文化共同体的代号流播世界。
2020年9月28日
10
▪ 汉武帝时期,又建起2000多里长的河西长城,
与秦长城相加,从敦煌到辽东,共长5000多 公里。汉昭帝、汉宣帝又连续修长城,最后 筑起一条西起今新疆,东到黑龙江北岸,全 长约10000公里的长城。
▪ 长城的修筑,并不是完全“退防”的产物,
它阻碍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保护中原先进 的农耕文明,使之免遭罗马帝国那样亡于蛮 族的悲剧。同时纵观历史,我们也会发现长 城并非是一条胡汉民族的绝对界限,它更是 农牧之间茶马互市、文化融合的交流线。
边距:25mm。
▪ 页眉边距:28mm,页脚边距:20mm。 ▪ 2.论文标题 ▪ 论文分三级标题: ▪ 一级标题:居中,黑体,三号,段前、段后间距为2行; ▪ 二级标题:左对齐顶格,黑体,小三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5行; ▪ 三级标题:左起齐顶格,黑体,四号,段前、段后间距为1行; ▪ 上述段前、段后间距可适当调节,以便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 3.论文字体 ▪ 正文的中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为小四号Times News Roman字体;
中国文化帝国时代的文化大一统(下)PPT课件
上林赋
❖ 于是乎离宫别馆,弥山跨谷,高廊四注,重坐曲阁, 华榱璧珰,辇道纚属,步櫩周流,长途中宿。夷嵕 筑堂,累台增成,岩窔洞房,頫杳眇而无见,仰攀 橑而扪天,奔星更于闺闼,宛虹扦于楯轩,青龙蚴 蟉于东箱,象舆婉僤于西清,灵圄燕于闲馆,偓佺 之伦,暴于南荣。醴泉涌于清室,通川过于中庭。 盘石振崖,嵚岩倚倾。嵯峨磼礏,刻削峥嵘。玫瑰 碧琳,珊瑚丛生,琘玉旁唐,玢豳文鳞,赤瑕驳荦, 杂臿其间,晁采琬琰,和氏出焉。
战国长城的修筑
❖ 战国时期的两类长城:
❖ 第一类是“互防”长城。 齐:“乘山岭之上筑长 城,东至海,西至济州 千余里,以备楚” ; 楚:“备齐”“备秦” 燕:“防齐”;赵 : “防魏”;魏 :“防 秦”;秦:“防魏”。
❖ 第二类是“御胡”长城。 赵、燕、秦 :“限戎 马之足”
齐长城是我国现存于地面上修建最 早、历史最长的冷兵器时代国家军 事性防御工程。建于春秋末期至战 国中期,距今已有2400多年历史。
❖ 秦汉帝国文化的一统整合: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同 时进行。在华夏文化系统内部,统一政治,独尊儒 术;在与其他文化系统相融化时,往来冲会,外拓 固守。
❖ 在农、牧对峙,文明分散的古代世界格局下,秦汉 帝国通过战争、外交、商贸等多种途径,打通障碍, 勾通亚欧,为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所有 这些,都表现出中华文明在秦汉帝国时期的原创活 力。
❖ 项羽:“力拨山兮气盖世 ”。 ❖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
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 ❖ 汉武帝:“瓠子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闾
殚为河!”
赋的起源及发展
❖ 赋的起源:赋产生于战国末期,接受纵横家游说之 辞及楚辞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交伏 汉 汉 的反
融羲 朝 朝 形秦
和 对 对 成复
女秦楚 楚
娲文文 的
:化化 斗
南的的 争
北继继 与
文承承 汉
化
帝
的
国
二 楚 文汉 化文 的化 继对 承秦
、
反秦复楚的斗争与汉帝国的形成
❖ 秦汉帝国是中国制度文化的定型期,这四百多年期 间形成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和统治性意识形态, 一方面是春秋战国多元文化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 又为其后两千年的传统社会奠定基本模式。
秦汉四神瓦当。瓦当俗称“筒瓦头”或“瓦头”,是我国古代宫室房屋檐端的盖头瓦, 用以覆盖椽头,抵当风雨侵蚀。雕绘其上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与四极 (东西南北)、四维(左右上下)、四季(春夏秋冬)和四色(青白赤黑)相对应。
❖“
❖ ❖ ❖ ❖ ❖
汉 代 的 文 化 政 策
秦 朝 的 五 德 终 始 学
❖ 汉朝之所以称汉朝, 是因为楚人项羽把楚人刘邦封 在汉中和巴、蜀, 称之为汉王, 刘邦即皇帝位后不 改国号, 如此而已, 究其实, 汉朝是楚人建立的。
巨鹿之战
❖ 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 军也参战),同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 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 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 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 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二十 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 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 公元前3世纪末叶,秦 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 的集权国家。
❖ “六国毕,四海一”
❖秦始皇像。《史记·秦始皇本纪》记 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 膺,豺声。”其形象多出于后人想象。
秦始皇
❖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 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 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 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 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 莫敢尽忠。
下 ”;孔子 :“复周”;墨子:“一同天下之 义”; ❖ 战国:诸侯力政。孟子:“定于一”;荀子:“四 海之内若一家”;《书·大禹谟》: “奄有四海, 为天下君”
❖ 国家统一,使多元文化整合 的速度加强;而整合后的一 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和向心力,又反过来增进政 治一统。秦汉四百余年间, 这二者互相推助,形成互补 机制。其效应是:统一被认 为是合理的、正常的,分裂 被认为是违理的、反常的。 秦汉文化造成的这一定势, 惠及此后两千年的中国历史。
❖
——《史记·秦始皇本纪》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 这样,通过郡县制将 地方权力集中到朝廷, 又通过三公九卿制将 朝廷大权集中到皇帝 手中,实现了韩非 “要在中央” 的政治 构想。
秦代阳陵虎符。兵符是调动军队的凭信,授兵者和掌兵者各据一 半,左右相合方可调兵。该件兵符铸为卧虎之状,虎颈至胯间左 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 左才(在)阳陵”。虎符高3.14厘米,长8.9厘米,传为山东省临 城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法家思想
❖ 好宫室台榭陂池, 事车服器玩, 好罢露百姓, 煎 靡货财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征》
❖ 徭役多则民苦《韩非子·备内》 ❖ 上以无厌责己尽, 则下对‘无有’ ,无有则轻
法。 《韩非子·安危》
秦亡的原因
❖ 李斯劝谏二世曰“关东群盗并起, 秦发兵诛 击, 所杀亡甚众, 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 转作事苦, 赋税大也。”
秦朝的文化统一政策
❖ 秦朝还进行一系列整齐划一的文化变革,以 改变东周以来“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 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 文化分裂格局 。
❖ 书同文;车同轨 ❖ 度同制;行同伦 ❖ 地同域;修秦律
书同文
❖ 秦将各国文字 统一为小篆。
车 同 轨 : 秦 驰 道 示 意 图
度同制 修秦律
❖ 战国晚年, 楚国军事力量虽已就衰, 但在关东六国 中还是最强大的。长平战役之后, 六国中与秦同大 而足以难秦的, 只有楚。秦灭楚, 经过了较久的艰 苦战争。楚被灭后, 潜力还在。所以陈胜一呼而楚 境震动, 关东沸腾。
亡秦必楚
❖ 秦楚之争, 最后的胜利者是楚。胜利的楚以刘邦为 代表, 转化为汉的皇权, 这同时又是秦始皇已开其 端的统一的回归, 帝业的胜利。… …它昭示于后人 的历史结论, 一是非张楚不能灭秦, 二是非承秦不 能立汉。灭秦和承秦, 相反而又相成, 其间都有楚 作为中介。
秦 朝 的 文 化 统 一 政
中 央 集 权 的 建 立
大 一 统 帝 国 的 建 立
大 一 统 ” 的 词 源
说策
一
专 化制 模帝 式国
的 文
“大一统”的词源
❖ 所谓“大”,就是尊重、重视;所谓“一 统”,即“万物之本皆归于一”,本指诸侯 天下皆统一于周天子,后世经解也借以指普 天之下在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同化一致, 全国实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混一” 格局。
❖ 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 犹未足以赡其欲。 ❖ 今亡亦死, 举大计亦死,等死, 死国可乎
过秦论
❖ 二世不行此术,而重以无道:坏宗庙与民,更始作 阿房之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 无度。天下多事,吏不能纪;百姓困穷,而主不收 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 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自群卿以下至于众庶,人 怀自危之心,亲处穷苦之实,咸不安其位,故易动 也。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借公侯之尊,奋 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秦半两
《秦律十八种》竹简。湖北云梦睡虎地11号秦 墓出土,字体使用“秦隶”。可将其律文与汉 墓出土的汉律进行对比研究。
❖ 从文化史角度审视,秦朝统一文化的举措,虽然 以强化专制君主集权为目的,并且是通过政治暴 力这一“恶”的杠杆得以实现的,但是它增进了 秦帝国版图内广阔地域间人们社会生活乃至文化 心理的同一性,从而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奠 定坚实基础。秦朝为确立大一统的帝国模式,即 专制集权的国家制度和整齐划一的文化形态,所 作的种种努力,垂之久远,为后世列朝所沿袭。
中国文化史
第四章 帝国时代的文化 大一统 (上)
本章主要内容
❖ 导言 ❖ 一、专制帝国的文化模式 ❖ 二、汉文化对秦、楚文化的继承 ❖ 三、秦汉帝国的国家意识形态 ❖ 四、经学与经今古文之争
导言
❖ 文化整合的特点 :过程性、整体性 ❖ 祈望四海一家、万邦协和,是中国人早在先秦即已
形成的一种心理趋向。 ❖ 春秋 :尊王攘夷。齐桓公 :“九合诸侯,一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