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

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历史为鉴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中囯古今官职对照表,涨知识了!

中囯古今官职对照表,涨知识了!

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 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 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 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 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 外交部工作人员。 24 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 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 副县长。 26 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 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 检校。代理官职。相当于 秘书级。 28 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 省教育厅长。 涨知识了!谢
8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 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 “两办”秘书长。
10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 行政院长。
11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 元帅军衔。
12
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 前沿总指挥。
13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 监察部长。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中囯古今官职对照表,涨知识了!
1 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 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 司令员。 3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 北京市市长。 4 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 国防部长。 5 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 卫戍区司令员。 6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 最高法院院长。 7 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 人事部长。
14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 省长(或省辖市长)。 15 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 省辖市市长。 16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 县长。 17 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 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 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 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 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 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 都事。掌出纳文移。相当于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

中国古代常见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现在的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现在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现在的“两办”秘书长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于现在的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现在的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现在的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现在的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现在的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现在的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现在的副县长。

26、主薄。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人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以下是为你整理的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

古代官职等级对应行政级别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0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古今官职对照大全

古今官职对照大全

古今官职对照大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古代官职体系是怎样的?我们常常听说哪位官至“大夫”、“兵部尚书”,但是并不明白究竟是何官职。

今天就让我们来普及一下古今官职对照。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

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对应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职是一种重要的职位。

从古代到现代,官员的职位以及官员们拥有的权力和义务都有很大的变化。

以下是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的对应表:古代官职:现代官职:相国:总理太尉:总理大夫:总理助理假使:国务院院长太仆:副总理骠骑将军:军队司令司马:国防部长司空:民政部长司徒:司法部长司礼:国家教育部长中书令:印刷及出版局局长大司徒:统计部长少府:税务总局局长武帝:元首太守:省长都尉:知县县令:县长军师:军队副司令管军:师长以上就是古代的官职和现代的官职的对应表,可以看到,从古代到现代,官职的权力和意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古代的官职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完善政治封建社会文化体制而设置的,旨在实现诸侯之间的统一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秩序安顿,所以君主享有最高权力而官员只能配合执行。

相对而言,现代官职则被划分为各种不同的行政级别,由政府机构领导实施各种政治、经济、社会管理活动,官员们应当担负着保障公民权利、构筑社会福祉等重任。

古代,官吏的权力主要是由君主授予他们的,他们被要求严格遵守封建法律,不得超越自己的职权;而现代官员则要求以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定为准则行使公权,执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任务,责无旁贷。

比如总理有责任领导政府的工作,国务院院长则要执行总理的政令,司法部长则要保护公民的权利,教育部长则要提供优质的教育等等。

所有的这些官职都赋予官员们特定的权力,使他们有能力更有效地为社会服务。

因此,从古代到现代,官职的意义和权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不仅让官员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而且它也改变了官员们的社会地位,使公众实现了更多的权利和义务。

由此可见,古代与现代官职的对应关系有助于我们理解历史的发展变迁,以及官员们在历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古代官员相当于现代什么官职

古代官员相当于现代什么官职

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职务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这些官职在文学著作中有的有注解,有的则没有。

哪么,这些文武官称到底是多大的官,他们与现在的哪些官职基本一致,不妨根据有关材料和自己掌握的情况,列举一下最常看到的40个,便于理解和对照。

非专业研究,难免有误。

南通毓鑫纺织织造有限公司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古代官位等级与现代官职比较

古代官位等级与现代官职比较

古代官位等级与现代官职比较古代官位等级与现代官职比较正一品:【正国级】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殿阁大学士【政治局常委】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北京军区司令】、掌銮仪卫事大臣【中央机关事物局、安全局长】武职外官:无从一品:【正国级减】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荣誉官职,相当于人大、政协之类的副职】协办大学士【政治局委员】、各部院尚书【副总理兼部长】、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书记兼最高监察长】文职外官:无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北京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内大臣武职外官:将军【八旗军大军区司令】、都统【八旗军首都及陪都军区司令】、提督【绿营军区司令】正二品:【副国级】文职京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荣誉称号,相当于总工会主席】、各部院左右侍郎【国务委员兼副部长】、内务府总管【中央办公厅主任】文职外官:各省总督【大区书记,如以前的东北局、华北局等】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中央警备团司令】、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中央仪仗队】武职外官:副都统、总兵【绿营集团军司令】从二品:【部级】文职京官:内阁学士【国务委员】、翰林院掌院学士【社科院院长】文职外官:巡抚【省委书记】、布政使司布政使【省长】武职京官:散秩大臣武职外官:副将正三品:【副部级】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中纪委副书记】、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信访办主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北京市长】、奉天府府尹【直辖市长】、按察使司按察使【省纪委书记】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军级军队领导】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从三品:【副部级减】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武职京官: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王府一等护卫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正四品:【厅级加】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中央信访办副主任】、大理寺少卿【最高法院副院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外交部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北京市副市长】、奉天府丞【直辖市副市长】、各省守巡道员【地委专区书记】、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侍卫领班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从四品:【厅级】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中央党校校长】文职外官:知府【市委书记】、土知府【自治市市委书记】、盐运使司运同武职京官: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四品典仪、二等护卫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正五品:【厅级减】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各部司长】、太医院院使【首长医院院长】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从五品:【副厅级加】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文职外官:各州知州【直辖县书记】、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武职京官:四等侍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三等护卫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正六品:【副厅级减】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从六品:【县处级加】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正七品:【县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首都县副县长】、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县委书记】、按察司经历、教授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从七品:【副处级】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武职京官:七品典仪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正八品:【科级】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四氏学录、州学正、教谕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外委千总从八品:【副科级】文职京官:翰林院典薄、国子监典薄、鸿胪寺主薄、钦天监挚壶正、祀祭署祀丞、神乐署署丞、僧录司左右觉义、道录司左右至义文职外官:布政司照磨、盐运司知事、训导武职京官:八品典仪、委署亲军校、委署前锋校、委署护军校、委署骁骑校武职外官:无正九品:【股级】文职京官: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文职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县主薄武职京官:各营兰翎长武职外官:外委把总从九品:【副股级】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诏、满洲孔目、礼部四译会同官序班、国子监典籍、鸿胪寺汉鸣赞、序班、刑部司狱、钦天监司晨、博士、太医院吏目、太常寺司乐、工部司匠文职外官;府厅照磨、州吏目、道库大使、宣课司大使、府税课司大使、司府厅司狱、司府厅仓大使、巡检、土巡检武职京官:太仆寺马厂委署协领武职外官:额外外委未入流:【普通科员】文职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库使、礼部铸印局大使、兵马司吏目、崇文门副使文职外官:典史、土典史、关大使、府检校、长官司吏目、茶引批验所大使、盐茶大使、驿丞、土驿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县仓大使武职京官:无武职外官:百长、土舍、土目【户部尚书】户部的最高长官,主管全国的财政监督、民政事务。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看看古代“各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看看古代“各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看看古代“各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1、太守在战国称郡守,汉朝过于严格,改为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官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省辖市市长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控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长4、太尉秦至汉都有设置,为国家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成立,禁军首领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6、延尉负责法律,主持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7、吏部尚书负责全国文武百官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的顾问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9、中书令负责皇帝的命令颁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10、尚书令参与大政务,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于行政院长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贵,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级别12、行军总管领导军队出征的将军相当于前沿指挥官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15、知州当地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16、知县当地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18、兵马指挥明清时期的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管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的负责人23、行人用于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事务相当于副县长26、主薄掌管钱粮,户口登记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27、检校代理官职秘书级别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局厅长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0、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古今官职品级对照

古今官职品级对照

古今官职品级对照
古代中国的官职品级与现代对照如下:
古代官职品级:
1. 太师 - 无现代对应
2. 太傅 - 无现代对应
3. 太保 - 无现代对应
4. 太尉 - 最高军事指挥官(相当于现代的国防部长或军委主席)
5. 太尉卿 - 无现代对应
6. 太尉监 - 无现代对应
7. 太尉少监 - 无现代对应
8. 司徒卿 - 无现代对应
9. 司徒监 - 无现代对应
10. 司徒少监 - 无现代对应
11. 司徒东宫卿 - 无现代对应
12. 宰辅 - 无现代对应
13. 正卿 - 高级官员(相当于现代的国务卿或外交部长)
14. 中书令 - 政治协调官员(相当于现代的国务院总理)
15. 侍中 - 宫廷顾问(相当于现代的总统顾问)
16. 尚书令 - 行政长官(相当于现代的行政部长)
17. 尚书 - 行政官员(相当于现代的省部级官员)
18. 侍郎 - 高级行政官员(相当于现代的副部级官员)
19. 司隶校尉 - 高级监察官员(相当于现代的纪检委书记)
现代官职品级:
1. 国家主席/国家元首 - 最高国家领导人
2. 国务院总理 - 行政长官
3. 国务委员 - 副总理
4. 部长 - 部级官员
5. 副部长 - 副部级官员
6. 局长/司长 - 局级官员
7. 处长/司长 - 处级官员
8. 科长 - 科级官员
9. 科员 - 科员级官员
10. 办事员 - 办事员级官员
以上对照是一种粗略的对比,实际情况可能会因时代和国家而有所差异。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翰林院: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中科院、社科院;翰林,也和现代的秘书一样,他的作用和权力,因领导对他的信任程度而有所差别。

翰林院编修的职务相当于现在中央办公厅和政策研究室的秘书;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今天的国防部长。

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衔。

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类似今天的地级市委书记兼市长。

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

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古今职务对照

古今职务对照

古今职务对照中国古代官职大小,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古今官职与品级对照表

古今官职与品级对照表

以下是古今官职与品级的对照表:
正一品:
古今对应:丞相(古)、总理(包括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今)。

从一品:
古今对应:内阁的阁僚(古)、副总理(包括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今)。

正二品:
古今对应:各部尚书(古)、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及国务委员(今);军队:中央军委副主席(古)、中央军委委员(今)。

从二品:
古今对应:总督和各部侍郎(资历较深)及各地巡抚(资历较深);现在:各部部长及各省省长;军队:各部部长。

正三品:
古今对应:各部侍郎和各地巡抚(资历较浅);现在:各地及各部的副职;军队:各部副职和大军区正职和资历较深的副职以及各大军区兵种正职。

从三品:
古今对应:各地诸如学政之类以及各部的郎中(资历较深);现在:各部及各省副职(资历较浅);军队:各大军区副职(资历较浅)以及资历较深的集团军正职。

正四品:
古今对应:知府(古)、厅长以及地级市的正职;军队:各省军区司令。

中国古代最常见的40个官职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

中国古代最常见的40个官职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
1
16,知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县长. 17,通判.府之副职.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掌刑名,赞计典.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掌出纳文移.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皇帝禁中寄禄官.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部委所属机构主官.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供差遣出使.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协司宝掌玉玺.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掌钱粮,户籍.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代 理官职.秘书级. 28,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县掌教学.县教育局长. 30,训导.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掌县税务事务.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州之.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2
37,州同.州之佐官.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掌地方治安之官.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 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图书馆馆长. (中国经济史论坛)
3
1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古代最常见的 40 个官职相当于现在多大的官 作者: 作者:朱燕妹 人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 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 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这些官职在文学著作中有的有注解,有的则没有.哪么,这些文武官称到底 是多大的官,他们与现在的哪些官职基本一致,不妨根据有关材料和自己掌握的 情况,列举一下最常看到的 40 个,便于理解和对照.非专业研究,难免有误.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 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相当于省市长 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多加重臣.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监察机构.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地方行政长官.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大全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大全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大全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

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

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

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一到黄金时间打开电视,铺天盖地的古装戏,古装戏大家都看过,但是什么太守,刺史,太尉啊,一些不熟悉历史的读者可能就不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下面就由为你整理的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的对应关系,欢迎阅读!!!古代官职和现代官职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刺史: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京兆尹: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太尉:秦至宋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部长。

廷尉: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对最高法院院长。

越骑校尉: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吏部尚书: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光禄大夫: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

中书令: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尚书令:参议大政,综观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于。

车骑大将军:地位尊崇,相当于元帅军衔。

行军总管: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都察院御史:古代最高的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

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总镇: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

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参将: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

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

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知府: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知州:同“知府”。

知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兵马指挥: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通判: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市长。

县丞: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主薄: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教授: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厅长。

游击: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

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侍郎: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

中央警卫局官员(一说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推官:掌刑名,赞计典。

学些小知识:古时候的这十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呢?

学些小知识:古时候的这十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呢?

学些小知识:古时候的这十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级别呢?相信大家经常看古装电视剧,可能有些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这些电视剧中人物的官职和现在的官职都不一样,有些官职的名字还起得奇奇怪怪的,那这些听起来高大上的官职在现在的社会里是什么级别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普及普及下古代的官职在现在的社会里是什么级别的!官印1、太守。

太守是中国战国至秦朝时期郡守的尊称。

秦朝把天下分为三十六郡,比县大。

太守是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拥有民、进贤、决讼、检奸的权利,还有一个附带技能就是历代沿袭不变。

在明清的时代则是专称知府。

——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的市长,权力可见一斑!太守2、尚书。

尚书这个职位是从秦代开始的,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

东汉的时候权力变大,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道脑。

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

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相当于现在国家各部委的部长,比如刑部尚书就相当于如今的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综合起来的掌权人,史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人事部部长!尚书3、太尉。

在秦汉时期是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

可是在西汉早期,太尉的这个官就和军事无关,带有虚位性质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在汉武帝之后就没有设置这个职务了。

——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部长。

(感觉好厉害!)4、大将军。

这个在古代是军队里最高统帅。

是从战国时期开始的,是将军的最高封号,汉代继续沿置这个职位,职掌统兵征战。

但是事实上多由贵戚担任,掌握政权,职位甚高。

——相当于现在的总司令,接近国防部长。

大将军霍光5、刺史。

又称刺使,职官。

“刺”就是检核问事之意。

秦朝在每个郡都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察院御史(监察御史)。

汉武帝时期开始,刺史巡行郡县,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在孝成帝时期刺史改称为州牧,全权力加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兼任分军区的司令员。

(在省内最强的,文武统统管!)刺史6、知府。

也称太守,是地方职官名,是一州府内的最高行政长官,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凡宣布国家政令、治理百姓,审决讼案,稽察奸宄,考核属吏,征收赋税等一切政务都在知府的管辖范围之内。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涨知识了!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涨知识了!

中国古今官职对照表,涨知识了!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吏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衔。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

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

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三公1.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有一个秘书处十三曹,下辖九卿。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掌握军权,战时听从皇帝的命令,可凭皇帝的符节调动军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用自jdsgx《中国古代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官》我们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1、太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京兆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

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

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

县掌教学。

县教育局长。

30、训导。

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

掌县税务事务。

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

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

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

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

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

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

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

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

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

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

州之佐官。

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

掌地方治安之官。

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

中央警卫局官员(有朋友提出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

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

图书馆馆长。

古代官职简介——自秦至明代1、远古尧时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2、秦。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秦)。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

3、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一。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相当于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4、宋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

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

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

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5、唐。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

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

有兵三百。

队正:一队之军事长官。

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正四品。

郎将: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从五品下。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

6、宋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奸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

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

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

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