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中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修改版]
第一篇: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张慧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合理情结疗法,对一位中考生考试焦虑问题进行咨询的案例分析报告。
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出现了焦虑、入睡困难、食欲下降等症状。
经过四次咨询,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非理性理念,求助者的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考试焦虑合理情绪疗法一般心理问题1.一般资料 1.1人口学资料孟某,女,15岁,济南市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
10年前父母离异。
父亲44岁,在外地做生意;母亲42岁,电大毕业,在某高校图书馆从事图书借阅工作。
孟某被判给父亲,因其父在外地工作,孟某现与母亲一直生活。
家庭经济状况良好。
经询问与调查,父母家人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疾病史。
1.2个人成长史孟某幼年时生活比较顺利,比较活泼。
10岁时父母离婚。
父母离异后,一直很不安,常常不知所措,并且睡眠和食欲都不好,人开始变得孤僻。
孟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刻苦,学习成绩都很优异,学业顺利。
母亲对其期望很高,特别是关心她的学业,她从小也比较懂事,对自己要求严格,追求完美,自尊心较强,容不得失败。
不善交际,朋友不多。
1.3精神状态来访者有良好的感知能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清楚,情绪较低落,紧张焦虑。
知情意统一,人格完整。
1.4躯体状态求助者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焦虑不安等躯体症状。
1.5社会功能能遵守学校规章制度,能主动参加学校活动,学习效率下降。
1.6心理测验结果1.6.1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因子2.7分,抑郁因子2.3分,这两个因子分超过常模2分。
1.6.2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56分,在50-59分范围内提示求助者有轻度焦虑。
1.6.3抑郁自评量表标准分为51分,小于标准分分界值53分,提示求助者没有出现抑郁症状。
2.主诉和个人陈述2.1主诉:近一个月来,总感觉很紧张,心情烦躁,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食欲不振,晚上入睡困难,担心考试。
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来访者是高中生,早年亲情关系纽带有断层;在学校中缺少朋友,现在学习动机和策略存在认知偏差,因而影响了学习成绩,导致焦虑,影响到生理机制紊乱。
本人采用认知行为矫正技术和系统脱敏疗法,对来访者进行干预,使来访者充分认识父母对他的爱,改善了亲情关系,对学习动机重新认知,又通过放松技术,使之正确面对考试焦虑,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亲情纽带焦虑缓解改善矫正完善。
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张某,男,16岁,某中学高一年级学生,独生子。
身高1.77米左右,体态偏瘦,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亲为个体经营者,中专文化;母亲为机关干部,大专文化。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2、个人成长史求助者出生在北方一个大城市,从小因为父母工作忙,路途远,从出生6个月后随祖父祖母和叔父一起生活,至小学毕业。
此期间,每逢周末由父母亲接走,但张某不愿意去父母处,父母为了让其和自己亲近,买过很多玩具。
上中学后,随父母生活。
在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优秀。
初中考入本地区最好的中学,但在入学考数学时,由于紧张,把计算结果抄错了,未能进入重点班,受到父母的训斥。
初中时学习成绩在中上等水平,父母认为学习不十分刻苦努力。
经常受到母亲的责备,父亲也在旁边帮腔。
因此张某便去祖父母处居住几天。
在初三即将毕业考试前,突然感到头痛,恶心,被同学老师送到医务室检查并没有什么异常,休息了两天好了,由于身体原因,在考高中时,只考上了一般高中校。
没有考上重点高中,自己感到在同学中很没有面子,回到家看到父母失望的神情,也很自责,听到父母的唠叨,又很恼火,同父母吵几句,又觉得理亏。
在读高中上半年的期中考试中,在政治考场上又出现头痛难忍,以至于无法考试,被老师送回家。
父母带他到两个有权威的大医院检查,做了脑CT、核磁共振检查,都没有查出器质性疾病。
但由于学习紧张,担心不知何时又要犯病,自己感到很不安,由母亲陪同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测验结果:1、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总粗分:54,标准分68分,超过SAS标准分分界值18分。
考试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考试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考试焦虑情绪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是对具有考试焦虑情绪的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主要运用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
由于来访者在高中入学后第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不及格,致使此后的历次数学考试都紧张焦虑,并伴有失眠,食欲不振等躯体病症。
咨询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和系统脱敏放松治疗,帮助他矫正了不合理的认知信念,减轻了来访者紧张焦虑的程度。
《病症自评量表》(SCL-90)测验结果:躯体化因子2.4分,焦虑因子2.6分,其余因子分与常模比拟属正常。
EPQ测验:E=40,N=65,P=55,L=35。
性内向人格,偏抑郁质。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每到数学考试前一天就神情紧张,坐立不安,害怕考不好。
在考场上紧张,心跳加快,无法集中精力答题,从而影响正常水平发挥。
个人陈述:我从小到大学习一直不错,在班上总是前五名。
尤其语数外三个主科非常好,初中老师经常夸我天生就是考大学的好苗子。
在家里父母挺喜欢我,他们都没有上过大学,所以把希**寄托在我身上,爸爸对我的学习抓得很紧,总要求我向比我学习更好的同学看齐,我也一直努力好好学习,不让他们失望。
还好最终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我考上了**某重点高中。
进入高中后,我学习非常努力,发誓要好好表现,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但没想到第一次考试数学就不及格,这让我很难接受。
在高中时我的数学挺好的,也不知道怎么的,到高中后突然就不行了。
虽然那次补考通过了,但此后每当数学考试前,我就紧张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失眠难以入睡,食欲差;在考场上“总怕再次不及格”的念头在脑子里不断闪现,心跳得厉害,精力根本无法集中,明明会做的题目,也做不对。
在这种精神状态下,每次的数学考试都不好。
其他的科目成绩还行,没有怎么受数学的影响。
明年就要面**考了,可是我这么个状态到考场上肯定不行,一直挺苦恼,心情也不好。
三、咨询师观察黄某精神面貌较好,衣着整齐。
咨询开始时神情较为紧张,言行略显拘谨,随着咨询逐渐深入,神情变得放松自然。
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2008年第2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郭霞(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甘肃兰州730020)一、一般资料某女,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独女,身高约1.6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做生意,母亲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受到爸爸妈妈的喜爱,特别是妈妈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
妈妈对她的学习、生活操了不少心,只要她学习成绩好,生活上的事几乎全包了。
她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试总在班上前十名,只是平时不喜欢锻炼身体。
父亲整天忙着赚钱,不管家,对她比较冷淡,但对她的学习很在乎。
从小到大,她学习一直很好,精神状态显得紧张局促,身体状态良好,社会功能正常。
心理测验结果:焦虑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总分数50,标准分数62.5分,正常40分。
抑郁自评量表:测验结果:总分数30分,标准分37.5分,正常分40分。
二、主诉该生,因中考体育测试成绩不理想,继而出现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夜间不敢独身入睡,需母亲陪睡己2周,经朋友介绍其母亲打电话要求预约,在电话中听得出该生全家都处于紧张焦虑的气氛中。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在预约的时间,该生由其父母一起陪同来诊,比预约的时间早了近20分钟,当她走进咨询室后,咨询师发现她的外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大的多,中等个,衣着有些老气,脸上长有许多青春痘,还带了一副眼镜,长相普通,紧依在母亲身旁,显得紧张局促。
刚一落座,其母就迫不及待地跟咨询师讲诉了孩子的事情,孩子一贯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试总在班上前十名,只是平时不喜欢锻炼,体育成绩一般。
这次中考的体育测试,事先大家都很重视,练了半年。
800米跑的那天早上,母亲专门请了假,带着女儿平时最爱吃的巧克力,可乐以及人参汤等到测试现场,为女儿助阵加油。
但不知怎么搞的,尽管妈妈在旁边拚命地喊“加油”,她就是跑不快,结果只得了36分(满分45分)。
学生考前焦虑的案例报告
实用文档学生考前焦虑的案例报告一、案例陈述蕾蕾是某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
现临近高考,近二个月来,她精神紧张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而不得不来进行心理咨询。
来访者:“我无法集中精力学习,不停地开小差,总想一些没有必要的事。
看到身边的同学都用全部精力地投入学习,我感到非常着急,但越着急则越易开小差。
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听讲,复习时看了前面的内容则忘了后面。
有时一段内容,看了好几遍仍无法记住。
考试成绩越来越下降,原来是班里前十名,现在下降前十五、六名。
虽然我们学校是重点中学,但这样下去我担心考不上大学,您能帮我集中精力学习吗?”咨询师:“一节课五十分钟,你有多少时间在开小差?”来访者:“大概十分钟吧。
”咨询师:“你希望能达到什么样程度?”来访者:“当然一点不开小差最好。
”咨询师:“你认为有可能达到吧?”来访者:“当然,我看别人都在全部精力地投入学习,为什么他们不开小差呢?”……咨询师:“上大学对你是什么意义?”来访者:“上不了大学就没有前途了。
”实用文档(咨询师分析:蕾蕾是一个普通工人家的孩子,父母没有机会接受高度教育。
蕾蕾从小聪颖好学,学习上从来不用父母操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因此,她从小就立志考上大学,中学考上市重点中学,初中时成绩总处在全班四十多人中的前十名,高中时调到重点班,竞争更为激烈,成绩由前十名下降到十五、六名,蕾蕾学习也更加刻苦,每天学到深夜12点多,也从不敢看电视或出去玩。
从以上了解到的情况中不难看出,蕾蕾对于不上大学就没有前途的认识,驱使她不断给自己加码。
放弃所有的娱乐时间,缩短睡眠时间。
还要求自己丝毫不走神,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用到学习上。
无形之中,她给自己制造了遭受挫折的条件,也可以这么说,她精力不集中正是将精力用至极点的表现。
)咨询师:“按照你的说法,你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在这种情况下还能保持前十五、六名,如果真如你所说,将所有精力全部用到学习上,你会考到前几名?”来访者:“我觉得考前三名没问题。
一例因考试焦虑引发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这类问题一般均可找到相应的原因,即问题的出现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学校及家庭环境因素和自身的个性特点有密切的关系。综合考虑其年龄阶段特点、生活学习的环境和目前症状的发生情况,决定使用认知疗法帮助该求助者改善困境,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应对中考的来临。
四、求助者背景资料
1、个人成长的自我描述
我在家排行老二,上有一姐,下有一弟。父亲做生意,母亲为家庭主妇,初中文化。为了躲避计划生育检查,我出生不久就被寄养在姥姥家。三岁后,妈妈生了弟弟,我才被父母接回身边。我自幼胆小又温顺乖巧,一直按照父母的要求生活,很少自己拿主意。小学阶段学习比较顺利,初中开始住校,在市四中读书。父母有时在周末来学校看望我,送点食品和衣物,他们对我的学习成绩关注得多一点,很少关心我生活和心理方面的问题。有时打电话给老师,也是问学习方面的情况,考试不理想时会受到父母责备。在初二期中考试的前一天晚上因为身体原因,没有休息好,考试成绩很不理想。虽然那次父母没有过多地责备我,但还是成为一个阴影,使我变得不自信,学习兴趣也不如以前,以致到初三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自己根本就无法调整,因此又影响到了我的睡眠,成了恶性循环。
初二期中考试时因身体原因没有考好,导致后来对考试紧张焦虑。
4、精神状态:意识清醒,思维正常,情绪焦虑易紧张,有自知力,人格较稳定。
一例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高中生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作者:袁章奎林可勇考试焦虑(test anxiety)是指由考试所引起的,在考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担心、紧张或忧虑为特点的复杂而延续的情绪状态。
即被试面临考试而产生的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得到更好分数的紧张、不安、忧虑、期望、心痛、出汗等身心变化和状态。
考试焦虑在中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与学习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关系,即考试焦虑有一个最佳值,过低或过高,都会使学习受到抑制。
本文就是对一例高中学生过渡考试焦虑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主要采用了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技术,最后使其建立自信,基本消除考试中的过度焦虑。
一、个案基本资料张某,男,17岁,身高1.69米,体重60公斤,汉族,贵州贵阳人,某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独生子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性格温顺,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
父亲是军人,母亲是教师,父母比较严厉,不苟言笑,无老人同住。
因害怕父亲的严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以避免被父母批评。
所以,张某除了学习之外,没有什么兴趣爱好,也没有什么朋友。
EPQ测验:E=40,N=65,P=60,L=25。
SAS测定:总粗分=44,标准分=55。
张某向心理老师反映,在高中第一次月考时突然想上厕所,但碍于监考为女老师,一直忍着没有告诉老师,也无法集中注意力答卷。
接下来的几门考试中出现了同样的情况,结果考试成绩一落千丈,由进校时班里的第5名降到了第25名。
自那以后,晚上学习至深夜,上床后也久久不能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却不停地作噩梦。
白天上课头脑昏沉,老师讲什么根本听不进去,似乎脑子不转了。
这样的状态持续近半个月,整个人消瘦了一圈,且没有食欲。
现在,只要临近或参加重要考试,就总是焦急和心慌,神经绷得很紧,而且很难入睡,白天筋疲力尽的,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也难以静下心来复习,所以,在第二次月考时成绩排名又下滑了一大截,由第一次月考时班里的第25名降到了第34名。
一例初中生考因考试压力而引发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初中生考因考试压力而引发心理问题咨询案例报告2011223132张念慈一、主述和个人陈述※主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紧张,烦躁,学习效率低,爱发脾气。
最近一个月,经常失眠。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初三学生,还有几个月就要中考了,可我越来越担心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
我平时学习很勤奋,成绩在班里一直在前几名,父母和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高中没有问题的。
家里的亲戚都知道我学习成绩好,都以我作为榜样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开学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一直感到压力很大,担心中考会考砸了。
最近几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不错,但我想这里面的偶然因素很多。
最苦恼的是我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思想经常开小差,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
别人都能全神贯注地听课,而我却不能,我很着急。
看书没有以前专心,老是走神。
现在情绪也很低落,还经常为一些小事对父母发脾气。
这样下去,我的成绩很快就会掉下来的,将来肯定考不上重点高中了。
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特别难受。
最近一个月,晚上在床上老想这些事,有时候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白天没精神,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
二、资料收集※一般资料:张某,女,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独生子,对未来期望值很高,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社会交往和娱乐活动较少※家庭资料:求助者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高中学历,家里经济条件一般。
求助者的父亲有两个哥哥,一个经商,一个是机关干部,家庭条件都比较好,他们各有一个儿子。
求助者从小观察到爷爷奶奶对两个伯伯和堂兄比较偏爱,对自己和父母有些疏远。
父母从小就对她的学习要求很严格,告诉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考重点高中,然后再上重点大学。
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去北京上大学,还要出国深造,回国后在国内发展自己的事业,到时候把父母接过来一起住,不让父母再受委屈三、心理测验的运用1、焦虑自评量表(SAS)2、抑郁自评量表(SDS)3、卡式16种人格因素测量(16PF)四、评估与鉴定诊断※最终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一例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例运用系统脱敏疗法为主对一名初一学生因考试失利所引发的考试焦虑问题进行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
该求助者因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对考试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经过一个半月6次的咨询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两个月后随访,求助者的焦虑症状缓解,能正常的学习和考试。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系统脱敏法合理情绪疗法案例报告一、一般资料1、人口学资料:王某,女,13岁,初一学生,汉族。
2、个人成长史:独生子女,父母为工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足月顺产。
出生及发育正常,6岁上学。
求助者在学习方面一直非常自觉,很少让父母操心。
小学阶段,学习刻苦认真,成绩好。
刚上初一时,第一次月考成绩有所下降,期中考试成绩很不理想。
3、目前精神、身体社会工作及交往状态:最近一个月,情绪低落,容易发脾气,经常失眠,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效率下降,与周围同学很少交流。
4、心理测验结果与分析: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45,标准分56。
大于分界值50,为轻度的焦虑。
二、主诉及个人自诉1、主诉:最近一个月,情绪低落,容易发脾气,经常失眠,注意力很难集中,学习效率下降。
2、个人自诉:进入初中以后,我觉得学习压力比以前更大了,很想提高成绩。
初一第一次月考,成绩很不好,从此下定决心要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于是更加刻苦的学习,在班里几乎是独来独往,连同桌都没有说过几句话,希望这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期中考试的时候,出现心慌、心跳加快、手心出汗的现象,答题时大脑一片空白,思路混乱,平时会做的题目都没有答出来,结果考试成绩更不理想,比上一次还差,是班里的倒数第几名。
那段时间我的情绪很差,情绪很低落,我觉得我要比以前更加刻苦的学习才行,常常担心中考时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考不上高中怎么办?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1.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在母亲的陪伴下来访,年貌相符,皮肤白净,略瘦,穿着打扮得体,进出门都很有礼貌,情绪显得有些低落,讲话时能与咨询师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触,接触交谈尚合作,主动,语言表达有条理,有较强的求助动机。
中学生考试焦虑案例报告范文
中学生考试焦虑案例报告范文篇一:中学生考试焦虑案例报告核心提示:摘要:考试焦虑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情绪问题,还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本案例是一位初三学生连续两次没考好而引起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因担心再次考不好,害怕考试,甚至中考也不想参加了,根据评估与诊断,采用...摘要:考试焦虑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情绪问题,还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本案例是一位初三学生连续两次没考好而引起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因担心再次考不好,害怕考试,甚至中考也不想参加了,根据评估与诊断,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基本达到预定目标。
正文:一、一般资料肖某,女,14岁,汉族,初三学生,身高1.56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出生于教师家庭,父母亲都是县城教师,父亲为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母亲在她所就读的县城重点初中担任教导主任,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历史,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正常,家庭条件一般,不轻易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乐,性格内向。
父亲平时工作不忙,家务几乎全包,对她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母亲忙于工作,但平时能抽时间与她交流,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期望值很高。
咨询前心理测验 sas标准分62。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焦虑、紧张、不安一个月。
睡眠障碍,无食欲,考试也不敢考。
求助者陈述:她出生在教师家庭,家庭和睦,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学习上父母要求严格。
父母为她制定的目标就是考重点高中,从小学到现在,学习成绩优秀,一直名列前茅,偶尔一次考不好就非常难过,担心对不起父母,此后更加努力,下一次一定能考好,进入初三后,父母对自己更加关心,每顿饭都做她最喜欢吃的.。
父亲原来喜欢带朋友到家聊天的现在也取消了,也不上网打牌了,说话很小的声音,怕影响她休息,这些促使她暗暗努力,以期不辜负父母的厚望。
(系统脱敏)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文是一例中学生数学考试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初二学生,因一次数学考试前未复习好而导致考试紧张,之后数学考试时,常伴有紧张状态,甚至不能完成考试,并害怕数学考试。
咨询师在和求助者商议后,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运用系统脱敏疗法对求助者进行心理咨询。
经过八次咨询,求助者明显好转,能够正常的参加数学考试,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考试焦虑系统脱敏法一、一般资料:李某,女,14岁,初二学生,与父母同住。
父母为教师,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双方均无精神疾病史,本人身体健康,活泼开朗。
李某是独生女,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4岁上幼儿园,6岁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深受老师和家长的喜欢。
12岁来月经,周期不稳定,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父母关系好,从小对她严格要求。
她也一直比较听话,对自己严格要求,追求尽善尽美.心理测验结果与分析:选择测试为SDS、SAS。
1、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54分,提示有轻度抑郁.2、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65分,提示有中度焦虑.二、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数学考试时紧张焦虑,害怕数学考试两个月。
个人陈述:两个月前,在一次数学测验中,因为生病考前没有复习好,所以考试时总担心自己这次考不好,心里很紧张.结果越是紧张,越是想不起来,在考试过程中连最简单的公式都忘了。
而此时,数学老师就站在自己旁边,好像在看着自己。
这样一想,心里更紧张了,突然感觉头晕目眩,心慌胸闷,手心直冒虚汗,一个题也做不下去.最后,也没有交卷。
事后,虽然没有人提过此事,但一想到数学考试就浑身难受。
尽管每次考前都复习得很好,但一到考场上就害怕紧张,心砰砰乱跳,呼吸急促,手心直冒虚汗,并且伴有尿频.所以,每次数学考试都不能坚持到最后.但其它科目的考试,都能正常发挥。
希望通过咨询师的帮助,能克服对数学考试的恐惧心理.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观察: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有些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流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初中生考试焦虑的案例报告
初中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摘要:一个16岁初中九年级的女学生小敏,因害怕考试考不好,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学校和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身体健康。
经过收集小敏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小敏及其父母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小敏改变了错误认知观念,消除了小敏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考试的焦虑,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认知疗法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一、主诉和个人陈述主诉:一遇到考试就紧张、注意力不能集中、心理压力大。
个人陈述:小敏,女,初中九年级学生。
平时学习刻苦努力,初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上了九年级心理压力变得十分沉重,由于进入九年级,情况发生了变化,学习的科目增多了,学校的要求高了,父母的期望大了,心理不知不觉就变得沉甸甸的了。
从进校门的第一天起,学习就相当刻苦,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了文化学习上。
相信有一份耕耘就有一分收获,所以文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但与此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超负荷的心理压力,怕看到老师和家长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试就十分紧张,唯恐出现失误,对不起学校和老师,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自己的努力。
考试的分数象一块巨石压在心上,久久不能搬去。
无疑,对学习和健康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时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不能自拔。
”二、观察和他人反映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讲话声音清晰,情绪有些低落,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有明确的求助要求。
从进入咨询室到叙述完毕,都表现得比较自如,但在谈到考试的事情时,情绪明显有些紧张和不安。
父母反映:小敏从小活泼外向,认识的人都很喜欢她,自尊心比较强,非常注重学习成绩,总是不断地追求第一,父母对她的要求也很严格,并且一向都能够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
班主任的反映:学习基础非常好,各科成绩都很优秀,上进心非常强。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时间:2020年08月03日编稿:请输入第一篇: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小乐,男,汉族,15岁,初中三年级学生,身高1.70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
【主要问题】焦虑、烦躁、心慌、头疼、入睡困难,学习成绩有所下落,症状持续一个月。
【求助者主诉】我向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平时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得到了老师,家长,同学赞赏,甚至成为了大家学习的模范。
我对自己也很自信,自觉考上重点中学绝对没问题。
两个月前参加月考时,因为那天身体不舒畅,状态不是很好,一向得心应手的数学和化学科目,考试时都没正常发挥,所以没考好。
考完后班主任发布分数,跟自己预期的成绩相差太多,思来想去想不通。
当天晚上怎么也进入不了学习的情景,无法学习。
无聊之极,打开手机,玩起了游戏。
立即被吸引住了。
从此一有时光就想玩游戏。
课余时光就这样被打发了。
一个月前学校又组织摸底考试,我的成绩下落了无数。
班主任寻我谈话,说照这样下去恐怕考不上重点中学。
父母知道后,非常生气,严厉批判了我,同学们也有议论。
我想“这下我完了!这两次没考好,中考肯定考不好。
假如考不上重点中学就意味着未来考不上大学,考不上大学我还有什么出路?同学们会怎么看我?”从那时起我就浮现烦躁不安症状,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睡,并经常做噩梦,上课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感到心慌意乱,虽然能操纵情绪,但总觉得不踏实,内心非常苦恼痛苦。
1周前头痛加重,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并做了头部的CT等检查一切均正常。
【个人成长背景】小乐是独生子,母亲是小学老师,父亲是医生。
家庭条件较好。
父母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希翼他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总教导他要考入名牌大学深造,平时很少让其看电视、看课外书、玩电脑等。
从小倍受父母疼爱,独立性不强,学习成绩优异,未受到任何挫折。
初中学习期间,学习成绩优异,得到老师们的赏识,并向来担任学习委员。
中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文章题目:中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姓名:张小远身份证号:准考证号:所在省市:广东省广州市所在单位:广东南大职业培训学院中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摘要:考试焦虑是指学生在应试情境下,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面临中考,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焦虑过高,严重影响了其学习,针对本案例的特点,咨询员主要采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缓解了焦虑,最终求助者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试,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每次考试的来临。
一、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陈某,女,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
二、个人成长史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出生及发育正常,父亲做小生意,母亲为全职家庭主妇,父母文化水平均为高中毕业。
该生系家中长女。
另有一妹。
从小父母对其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因家中无男孩子,便想把她培养成才,为家增光。
该生小学时在班里名列前茅,入中学后,成绩在班里中等,至今,未经历任何重大挫折事件,生活比较平静顺利。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1.主诉:一遇到重大考试就有紧张不安,失眠,情绪不稳,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焦虑表现,持续时间三个月。
2.个人陈述:我的成绩以前在班里还不错,每次考试我都想考好,但升入初三以来,每次面临重大考试时,总是会感到紧张不安,担心考试失败,害怕父母批评,害怕被人家瞧不起。
常常吃不下睡不着,有时还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累。
考试的时候常常心跳会加快,手心还会出汗,平时会做的题也不会做了,考试结果越来越差。
总想找个理由回避考试,现在都有点不想来学校了,对未来越来越担心,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四、观察和他人反映1.据咨询师观察,求助者感知觉正常、注意力集中、时间人物定向力完好,思维意识清晰,远近期记忆力正常、情感反应协调、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主动前来咨询。
2.躯体状态:无重大疾病史,身体无不舒适感,无疼痛、体检报告无明显异常。
一名初三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
一名初三考试焦虑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案例报告一、一般资料刘某,昵称大宝,男,十四周岁,初三学生,家中独生子女,身高体重匀称,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亲为个体经商者,工作忙,母亲是家庭主妇,主要操持家务和管理孩子学习。
经详细询问、调查,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家境较好,家庭关系和睦。
刘某从小到大都是班级的优等生,在小学期间还荣获奥数比赛小学组的初赛资格,还利用假期时间考下吉他十等级。
为人和善,乐于助人,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在初中还担任班长一职,是父母心中的乖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我是班级的班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进入初三以来压力一直很大,父母、老师对我的期望很高,希望我考入重点高中。
父亲没有因为工作忙而忽略我,反而对我很关心,母亲更是每分每秒无微不至的照顾。
这样我感觉万一我考不上重点高中,我会对不起每一个人。
我总是在想如何将分数考得更高些,因此我每天学习到很晚,就怕耽误时间,考前较长一段时间就会紧张,总担心考不好。
考试时心慌,手发抖,全身绷紧,导致近两次月考成绩都不理想,感觉同学看我的眼光都变了,老师也对我很失望,父母也天天说让我专心学习,我该怎么办,我还不如一个差生,自由自在的。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刘某长得很有型,从言谈举止可以看出他的确很优秀。
但也能感觉到他的压力,大多数时,他的眼睛也不敢直视辅导员,由于近两次的月考成绩不太理想,刘某说话时眼睛也湿润了。
据家人、老师及同学反映,辅导员了解到,刘某是班级的班长,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也深受老师、同学的喜爱。
但进入初三以来,刘某上课明显精神状态不佳,经常担心“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父母也经常叮嘱他要好好学习,别放松,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好大学。
这给他造成很大的压力,思想包袱大。
但由于近两次的月考成绩均不理想,刘某的情绪更加紧张,睡眠也不足,头晕沉沉的,书也看不进去,又不舍得休息,认为休息会耽误时间。
考试焦虑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5岁,是一名初中生。
在过去的两年中,小明在学业上表现优异,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然而,随着升入初三,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小明的成绩开始出现波动,尤其是在模拟考试中,成绩一度下滑至班级中等水平。
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小明陷入了严重的考试焦虑,表现为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二、案例分析1. 考试焦虑的原因(1)学业压力:随着中考临近,小明感受到了巨大的学业压力。
他担心自己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担心成绩下滑会影响自己的前途。
(2)自我期望过高:小明一直认为自己是班级的佼佼者,对于自己的要求非常高。
当成绩出现波动时,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从而产生了焦虑情绪。
(3)心理承受能力不足:面对压力,小明没有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导致焦虑情绪逐渐加重。
2. 考试焦虑的危害(1)影响身心健康:长期的考试焦虑会导致小明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影响身心健康。
(2)影响学习效果:焦虑情绪会分散小明的注意力,使其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进而影响学习效果。
(3)影响人际关系:小明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与同学、老师的关系变得紧张。
三、教育对策1. 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压力(1)教育小明认识到,考试只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并非决定人生成败的唯一标准。
(2)引导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学业成绩与个人成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相结合,追求全面发展。
(3)教育小明学会调整心态,面对压力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2.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小明应对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冥想等。
(2)组织户外拓展活动,提高小明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3)鼓励小明参加兴趣班,丰富课余生活,减轻学业压力。
3. 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1)教育小明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等。
(2)引导小明进行自我反思,找出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
(3)鼓励小明参加学习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提高。
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案例分析
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案例分析第一篇: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案例分析初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辅导案例分析一、案例陈述小王,女,初三学生。
她跟我讲了她的烦恼:自从升入初三后,妈妈要求我争取考上重点学校,同学们都说我很聪明,他们很少与我玩,班主任也把我当成班级的主力,给予很高期望,我自以为自己理科很好,但最近物理考试都很不理想,开始怀疑自己实力,一上物理课就头痛,上课走神,遇到难题更是恐慌。
晚上睡不着,甚至彻夜难眠,厌食。
这样下去已经影响到我的其他学科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
现在我一听到考试就心里害怕、烦躁,掌心发汗。
看看有的同学在超过我,我的内心压力更大,很担心自己因为成绩下降被别人瞧不起,辜负了父母、老师的期望。
我非常想帮助她,她很要强。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教书又要育人。
于是我对她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思考。
二、心理问题诊断与透析考试焦虑是指作为一种科学的结构,指的是在考试或类似的评价情景中伴随着担心可能失败或消极的结果而产生的一组现象的、生理的和行为的反应。
(一)从焦虑程度层面进行分类1、轻度:心里不踏实,随着复习的进展,这种不踏实的心理会消失,但随着考试日期的来临,又会产生一种紧张感,害怕自己复习不全面等等,但这种焦虑并不影响考生的睡眠、饮食和身体健康。
考试结束,这种紧张也就结束。
2、中度:经常感到不安,缺乏自信心,有的会发生失眠,影响正常复习的进行。
3、重度:在考试前很长一段时间会有焦虑情绪,自信心差,出现头痛、失眠、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心悸盗汗、脾气不好等症状,严重影响复习和考试成绩。
对照考试焦虑行为特征,结合小王陈述,我认为她的心理属于严重的考试焦虑症状。
(二)小王出现考试焦虑的原因1、过分看重考试结果。
把学习目的简单看作是为了考试,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自己一切好坏的唯一标准。
这样考试就成为她的压力,把考试看得过分重要,导致她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必要的担忧,脑中总也甩不开一个念头:我能考好吗?考不好怎么办?这种对考试结果的担忧,很容易导致焦虑的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分析报告文章题目:中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姓名: X小远XX号: 3XX号:所在省市: XX省XX市所在单位: XX南大职业培训学院中学生考试焦虑咨询案例报告摘要:考试焦虑是指学生在应试情境下,通过不同程度的情绪性反应,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面临中考,适度的紧X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本案例中的求助者焦虑过高,严重影响了其学习,针对本案例的特点,咨询员主要采用了求助者中心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缓解了焦虑,最终求助者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试,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每次考试的来临。
一、一般资料人口学资料:陈某,女,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
二、个人成长史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出生及发育正常,父亲做小生意,母亲为全职家庭主妇,父母文化水平均为高中毕业。
该生系家中长女。
另有一妹。
从小父母对其学习要求非常严格,因家中无男孩子,便想把她培养成才,为家增光。
该生小学时在班里名列前茅,入中学后,成绩在班里中等,至今,未经历任何重大挫折事件,生活比较平静顺利。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1.主诉:一遇到重大考试就有紧X不安,失眠,情绪不稳,心跳加速,手心出汗等焦虑表现,持续时间三个月。
2.个人陈述:我的成绩以前在班里还不错,每次考试我都想考好,但升入初三以来,每次面临重大考试时,总是会感到紧X不安,担心考试失败,害怕父母批评,害怕被人家瞧不起。
常常吃不下睡不着,有时还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累。
考试的时候常常心跳会加快,手心还会出汗,平时会做的题也不会做了,考试结果越来越差。
总想找个理由回避考试,现在都有点不想来学校了,对未来越来越担心,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四、观察和他人反映1.据咨询师观察,求助者感知觉正常、注意力集中、时间人物定向力完好,思维意识清晰,远近期记忆力正常、情感反应协调、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整、主动前来咨询。
2.躯体状态:无重大疾病史,身体无不舒适感,无疼痛、体检报告无明显异常。
只是在遇到考试时容易失眠,发抖,出汗等。
3.社会功能:学习成绩中等,人际关系一般,朋友不多。
4.心理测验结果:EPQ测验结果:N:60、E:41、P:46、L:45、 SAS测验标准分为63分。
根据心理测验结果,求助者为内向不稳定型人格特征,有焦虑情绪。
五、评估与诊断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自知力完整,无重大躯体疾病,问题的产生与现实的客观刺激考试相联系,属于正常心理,可以接受心理咨询。
诊断:考试焦虑诊断依据:求助者表现出遇到考试紧X不安,情绪烦躁,手心出汗、发抖,头痛失眠等症状。
心理测验SAS得分63分,属于中等焦虑,从社会功能来看,求助者的问题已经影响了学习,考试成绩日益下降,求助者甚至开始厌恶学校,症状有所泛化,且时间已持续三个月。
因此可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种类为考试焦虑。
鉴别诊断:1.该求助者并无重大疾病,可排除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可能。
2.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性障碍。
3.与神经症相鉴别:求助者的问题是由考试引起的,与现实的客观刺激相联系,且考好考坏具有评价意义,可排除神经症。
六、原因分析1.生物学因素:该来访者年龄为15岁,正处于青春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发展未成熟,缺乏生活经验,很难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
2.心理因素:(1)认知方面:求助者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认知,如求助者认为考试必须考好,考不好别人就会瞧不起等;(2)个性特征:求助者性格内向、敏感,遇到问题可能不善于向别人寻求帮助;从小父母要求严格,性格可能存在完美主义倾向。
3.社会因素:(1)父母给予求助者的压力过大造成求助者对考试格外看重,把父母给的压力转化为自己的压力,以至于焦虑过重;(2)初三升学压力加大,同学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求助者屡次考不好,加重了其焦虑。
七、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案(一)咨询目标咨询员和求助者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是帮助求助者缓解焦虑,以良好的心态对待考试。
最终目标是调整求助者对不确定事件的认知方式,多关注事情的积极面,给自己以积极暗示,要正确接受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的得失成败,促进心理健康。
(二)咨询方案1.主要咨询方法:(1)求助者中心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哲学基础上的。
罗杰斯的基本假设是:人是完全可以依赖的,人有很大的潜能理解自己并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无需咨询师进行直接干预,如果他们处在一种特别的咨询关系中,能够通过自我引导而成长。
罗杰斯把咨询师的态度和个性以及咨询关系的质量作为咨询结果的首要决定因素,咨询师的理论和技能作为次要因素,他相信求助者存在自我治愈的能力。
主要技术有:①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的技术:包括关注(注意身体语言),设身处地的理解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
②坦诚交流的技术:并不固定咨询师的角色,自发性,无防御反应,一致性,自我的交流。
③表达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技术:把求助者当成一个人来对待并持非批评态度,对求助者的反映要准确共情,培养求助者的潜力。
(2)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该疗法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所有认知行为疗法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型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注意吸收多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
贝克和雷米的认识疗法主要技术有:①提问和自我审查技术;②检查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③纠正核心错误观念:灾变祛除,重新归因,认知重建;语义分析技术;④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⑤认知复习;(3)放松训练放松行为产生一种对抗自律神经兴奋(肌肉紧X、心跳加快、手冷、呼吸加快)的躯体反应(减轻肌肉紧X、减慢呼吸节律和心跳、使双手温暖),从而减轻焦虑。
2.经双方协商,明确以下权利义务:求助者责任: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积极主动与咨询员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作业。
权利:了解咨询员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了解具体咨询方法,过程和原理,选择和更换合适的咨询员,提出中止或转介,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协商和选择权。
义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遵守和执行咨询方案的内容,尊重咨询员、守时,如有特殊情况要提前告知对方。
咨询员的责任:遵守职业道德、国家法律、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遵守XX原则及XX例外。
权利:了解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本着对其负责的态度中止或转介。
义务:向对方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遵守咨询机构的规定,遵守咨询方案的内容,尊重求助者,遵守约定时间,如有情况应告知。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每周一次,每次45分钟,咨询次数为8次。
因为是学校工作,咨询费用为免费。
八、咨询过程1.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一次咨询,咨询员用尊重、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等技术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这个阶段是做好咨询的前提和关键。
咨询员向求助者介绍了XX原则,并表达了自己想帮助她的诚意。
从求助者的陈述中咨询员了解了其现状、成长经历及家庭情况。
求助者:上了初三以后,父母对我的学习要求的更严了,平常他们也不让我干家务,我想要什么他们就想方设法的满足我,他们说他们什么都不需要我来干,只要我学习好就行了。
刚上初三的一次模拟考试我没有考好,爸爸就指责我,说我不争气,偷懒,什么都不行,把我骂的一无是处,我自己躲到被子里偷偷的哭了好久,当时我就想下次考个好成绩给他看看。
于是,从那以后,我更勤奋的学习,可是不知怎么的,一到考试我就紧X害怕,有时候本来很容易的题却做不出来。
咨询员:考试没有考好,你心里一定很难受,而爸爸又说那样的话,我想你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咨询员对其进行了共情,鼓励其尽情表达,不要压抑。
第二次咨询:进行了EPQ、SAS心理测量。
根据访谈、观察和测量结果,初步诊断为:考试焦虑。
2.咨询阶段第三次咨询:主要运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与求助者的交谈,咨询员发现她是从初三第一次模拟考之后才出现考试焦虑的症状,以前没有发生过。
这很可能与第一次模拟考有关,经过进一步的交谈,咨询员发现因为在她没有考好后,挨了父亲的责骂,使其对考试更加地看重,也增加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然而焦虑太高导致了考试失败,考试失败又反过来加重其焦虑,如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咨询员向求助者解释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同时也帮助求助者认识到原因的背后其实是她的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在起作用。
第四次咨询:帮助求助者改变错误的认知和观念。
咨询员:每次遇到考试的时候你是怎么想的?求助者:我想这次考试我一定要考好。
咨询员:如果考不好呢?求助者:如果考不好,我就惨了,别人就会瞧不起我,就会觉得我笨,什么都干不成。
咨询员:考试成绩的好坏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有必然因素比如你平常知识掌握的比较牢固,很可能就会考好,也有偶然因素起作用,比如考试当天你的心情、身体状况、天气等等也会影响你的发挥。
所以说考试是否会考好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
即使我们准备得再充分,也没有可能一定会考好,你说是吗?求助者:那我想我一定要考好,是不对的。
咨询员:也不完全是,你这样想说明你很有上进心,但是我们不妨换一种说法,把一定换成另外一种说法,一定要考好是不是太绝对了呢?求助者:那怎么来换呢?咨询员:比如可以换成我尽力考好,我努力考好。
咨询员用语义分析技术帮助求助者纠正不合理的观念,如我考不好别人就会瞧不起我,我很笨等。
帮助求助者重新归因,树立信心。
布置家庭作业:反省和检查自己的不合理认识,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建立合理的认识。
第五次咨询:运用放松训练帮助求助者缓解焦虑。
教授给求助者渐进性肌肉放松法。
引导求助者想象进入考场时的感受,来访者感到紧X不安,手心出汗,心跳加速等,同时在咨询员的指导下,开始进行放松训练。
布置家庭作业:(1)每天练习渐进性肌肉放松法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2)当自己焦虑时,尝试放松。
(3)每天想象一次考试的情景,用放松对抗焦虑。
第六次咨询:家访求助者的问题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存在很大的关系。
咨询员与其父母进行了谈话。
从谈话中发现,求助者的父母对其期望值过高,与求助者的实际情况不符合。
咨询员向其父母介绍了求助者的一些情况,解释了求助者问题产生的一些原因,求助者的父母也认识到了他们的教育方式对求助者造成的伤害,决定不再给求助者这么大的压力。
咨询员与其家长探讨良好的教养行为,如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多给予孩子一些鼓励和帮助等等。
第七次咨询:邀请求助者和其父母一起参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