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论文
把生本教育理念引入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论文
把生本教育理念引入小学作文课堂教学论文把生本教育理念引入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全文如下:摘要:语文作为小学的主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而小学作文则是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文从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出发,提出把生本教育理念引入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生本教育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生本教育倡导我国中小学教育方式应由传统的“师本”方式向“生本”方式转变。
生本教育提倡课堂上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尽可能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改变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和创造本能。
尽管生本教育理念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该理念在我国小学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却不够成熟,仍需要得到改进。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小学期间是一个人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但由于小学生语言功底差,缺乏语言组织和驾驭能力等原因,导致了小学生对写作存在一定的抗拒性,这也增加了小学作文教学的难度。
1.缺乏有效的生活引导现有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主要是模板式教学,即教师将写作技巧和写作范本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将内容套进模板中完成写作。
这样的作文缺乏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没有融入真情实感,难免给人泛泛而谈、千篇一律的感觉。
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明白“生活是写作的素材积累,生活是写作的灵感来源”这一道理,学生的写作热情就会逐渐消失殆尽。
2.教师不注重阅读导读小学生年纪小,人生阅历浅,心智不成熟,阅读可以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学到更多的道理。
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阅读导读训练,导致学生不能积累丰富的课外素材,写作思路不宽。
长此以往,难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学生缺乏写作兴趣小学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思想不成熟、缺乏人生经历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写作的本质,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至容易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语文教学中生本教育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心情愉快的先学,教师再教。
学生学后质疑问难,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在平时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本教育的。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
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
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
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
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
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
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这一环节的设计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生本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人教版一、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的必要性生本理念在当今的小学教育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教学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不仅要实现对小学生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还担负着对小学生初步审美能力、道德认知、汉文化语境等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任务,因此,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贯彻生本理念是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必然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基础语文素养、语言沟通与理解能力、基本道德认知能力的重要任务,是儿童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阶段。
新时期,国家对教育领域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对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学理念的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刻不容缓。
而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也能够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树立起课堂主人翁的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并为其未来自主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贯彻生本理念符合新时期对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
(二)贯彻生本理念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因其年龄特征,具有着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如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不能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就有可能导致小学语文课堂出现学生溜号、不注意听讲、课堂秩序混乱,或者学生对语文知识缺乏兴趣,知识掌握不扎实,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生本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充分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有趣的教学内容设置,充分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使语文课堂充满趣味,课堂秩序也能够得到有效保障,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和尝试论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探索和尝试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
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其特点是突出学生、突出学习、突出合作、突出探究。
生本教育在我校开展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浅谈一下我对高中政治生本教育课堂的探索和尝试。
一.作业前置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前置性作业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环节。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合理的设计“前置性作业”,能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处理和交流的能力。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所教学生的实际,在上课开始时,教师展示自主学习目标,学生根据自主学习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自我探究、自我实践、自主学习。
这样使学生能做的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构建整体知识框架,树立全局意识,同时,还能发现难点和疑点,以便引发讨论,重点突破。
二.情景激疑导入新课好的新课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开始。
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每个学生都自觉地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自主实现角色转化,激发了学生自动探索的欲望。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合适的生活情境,以激发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的过程。
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在体验中提高认识能力和认知水平,最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导入要求必须目的明确,迅速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起到一锤定音的功效。
三.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小组交流与合作是生本课堂中的一种常规化模式,小组交流与合作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政治课堂效果。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探究、合作学习。
关于生本课堂的文章
关于生本课堂的文章生本课堂:教育的新方向在当今的教育领域,生本课堂正在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而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生本课堂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探究和合作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生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
而生本课堂则打破了这种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则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有针对性的指导。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培养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实现生本课堂,教师需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这意味着教师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他们需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
生本课堂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生本课堂中,学生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和分享,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通过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学生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些都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重要素质。
然而,生本课堂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以应对新的教育需求。
其次,学生也需要逐渐适应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此外,学校和教育部门也需要为生本课堂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总的来说,生本课堂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
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虽然实施生本课堂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和实践,相信生本课堂将成为教育的新方向。
生本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分析论文
生本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分析论文生本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分析论文“生本理念”所提倡的是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人”、“一切要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生本理念”,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真正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一、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让学生喜欢学“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核心,在“师本教育”体制中,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等都是为教师教学而服务的,在整个课堂上,教师是主宰,学生更多是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对象,而不是教育服务的对象。
故而,很多学生不喜欢这样的课堂,因为在这样的课堂中,他们只能被动的参与,他们的性格难以得到彰显,他们的思想难以得到认同。
安安静静地坐着听、认认真真地记笔记似乎才是一个好学生的标准。
落实生本理念,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育的做法,而是要在继承传统教育优良做法上,摒弃那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在语文课堂中,要极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喜欢语文。
以《劝学》为例,荀子是谁?“劝”是什么意思?由上述两个问题作为引导,让学生走进作者,了解荀子,由交流“劝”的意思而初步懂得作品的目的,再引导学生深入解析作品,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听老师讲,兴趣也就会高很多。
同样,在《归园田居(其一)》的教学中,先借助幻灯呈现一幅幅农村的田园风景画,引导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农村风景,再问学生进入社会后是想选择做官还是想做农民,学生议论纷纷,此时再追问“陶渊明为何要选择归隐?”由此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本,同时思考“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学生变得主动了,在读中思考,对文本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
可见,学生兴趣高了,自然也就喜欢参与了,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二、以学生参与为核心,让学生主动学“生本理念”提倡要尊重学生,要依靠学生,要把学生当作真正的学习主体对待,的确如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更多的是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而让学生去获得感知、理解和体验。
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论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数学教学探究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要充分贯彻和落实“生本教育”观,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强调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拓展,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把课堂变成学生激扬生命的舞台,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合作,教会学生探究,使学生会听、会讲、会评,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下面谈谈对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预设目标,让课堂在动态中生成课堂教学是需要学生亲历的活动,怎样设计,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思考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章节中所处的地位及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目标.结合目标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串的形式出现,严谨要有梯度.只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学习本节内容.当然,设计的目标包含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创设生动有效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乐学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致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学习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特点,挖掘学生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的问题情境力求形式新颖,教师提出的问题,应以生活实际为背景,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励学生去学习、探究、寻找答案。
三、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让课堂“活”起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建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生本课堂中活动的形式是课后预习思考,课上合作学习,在设计题目时,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题目要简单开放,并与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有密切的联系,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也有利于学生自行思考解题的思路方案,还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渠道解决问题,充分体现生本的理念:“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论文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生本教育理念摘要:“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教改的主旋律。
本文将从教师角色的转变,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本课堂习惯,生本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制来阐释小学生本英语课堂教学。
关键词:生本教育;教学模式;小组建设;教学机制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
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是单纯的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的方式,而是将教师变成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角色回归到他真正的身份——学习者和学习的主体。
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课程本源和本质认识上的误区,过分强调装饰,使“整体课程膨胀,学非所用,远离人的生活,严重压抑人的学习积极性,阻滞了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机制,使课堂一步步融入生本的理念。
一、对生本教育的认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核心理念就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教师的作用和价值,体现在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上。
“教师要改变一个人说话的教学方式,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话;教师说话时,不是不间断地说很多话,而是尽量引导学生说话。
”教师应该具有服务意识,在课堂中,大的环节,教师控制,小的环节放手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在课堂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郭思乐教授在《经典科学对教育的影响及其与教育生命机制的冲突》一文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
”“教育中生命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存在这种可能性,使生命调动起自身的一切,去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生命会从中受到鼓舞,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
”我们的教育必须创造这样一种人的整体生命投入的状态。
二、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学习的基础是知识获得的根基,小组建设对于生本课堂非常重要,“生本”就是要把学还给学生,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小组交流,最后全班汇报的教学组织模式。
生本教育教学论文(2)
生本教育教学论文(2)生本教育教学论文篇二《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本教育》【摘要】如何才能让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发自内心地去探究知识,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华南师范大学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本文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注意点。
【关键词】大学数学师本教育生本教育一改变现实状况的必要性目前大学数学的教学基本上是沿袭师本的教育体系,许多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师教而设计的,教学设计时重点放在知识体系这块,认为体系完整,知识就能传授完整。
但现状表明,有时课堂上,教师讲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而学生听得漫不经心,看起来一副索然无味的感觉,甚至在课堂上做着与教学无关的事。
为此,我们先来看看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大一的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期盼与憧憬,从中学校园跨进了大学校门。
当然不能否认,有一部分学生怀着人生的目标、人生的规划,充满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
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与特点。
不知应把学习放在什么地位,应该参加那些社团活动,如何合理地分配用于课外与课内的时间。
导致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动力发生了变化。
表现在课前预习松懈,课堂上积极性不高,总是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学习过程过分依赖教师和课本,学习效率不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慢慢下降。
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态度消极,有时作业是一抄了事,再加上缺乏有效监督手段,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我们再来看看教师的感觉以及他们对学生的评价。
一部分教师把学生学习热情低下的原因归结为生源质量下降。
其实,原因不仅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跟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组织活动有关。
目前绝大部分教育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学心展开的,忽视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为教材和教师自身讲课方便服务的,造成学生对上课内容缺乏兴趣,特别地,当教师在课堂上自我提问,自我论证时,学生会觉得自己是旁观者,当然,被动的学习状态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生本教育课堂论文(2)
生本教育课堂论文(2)生本教育课堂论文篇二《奉行尊重教育,打造“生本”课堂》摘要:素质教育的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实行以尊重为前提的以学生为根本的“生本课堂”。
本文主要阐述了尊重教育的内涵、要求、原则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践行尊重教育,彰显“以生为本”的人本课堂教学。
关键词:尊重;生本;人性化课堂长期以来,我国各界教育工作者一直沉浸于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苦苦求索中,尽管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为我国的教育寻找“灵丹妙药”而做着不懈的努力,但是在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前教育模式的影响下,教师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生被动的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各类教学中依然占据主体地位。
不论从社会的发展还是人类进步的角度来讲,传统教育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在根本上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用一种人性化的、民主的、安全的,用一种在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之间积极互动、自由交流探讨的、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能最大化发挥学生灵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民主与“尊重”理念的课堂教学来取代目前传统的课堂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
这实际上就是要从根本上倡导和遵循一种“以生为本”的尊重教育。
“以生为本”的观念源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
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发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
杜威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其实质就是尊重教育的体现。
春秋时期孔子的“因材施教”其实就是一种尊重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近年来,有人提出“构建和谐课堂”的概念,就是提倡尊重教育。
从尊重这个起点开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而自由发展的环境,这一点正是教育的前提。
那么,究竟什么是“尊重教育”?“尊重教育”要把握什么原则?如何实施“尊重教育”呢?一、“尊重教育”的含义尊重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尊重教育规律,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按教育规律而不是按个人主观愿望去实施每一项教育活动。
生本理念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
生本理念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教育理念得到不断发展,越六越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生本理念,也落实到教学当中。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生本理念下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摘要:当前初中科学教学很多时候都存在着一些误区,就是重知识传授过程。
教师过分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但是却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些教师甚至把化学当成是“文科当中的理科”,以为靠死记硬背就可以得出成绩,但是这与我们所推行的素质教育、生本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对此,本文针对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与实践,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爆炸的年代,教育理念得到不断发展,越累越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生本理念,也落实到教学当中。
为了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更多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具备创新技能的人才,初中科学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动力。
当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自然而然就会主动地去探究和学习,进而慢慢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在课堂上导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比如故事性导入法、实践导入法等等,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可以保证导入的内容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
比如科学老师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时候,可以讲述在北方有些地方存在着地窖,当人们点着蜡烛进入地窖的时候,突然蜡烛熄灭了。
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听到这个问题之后,很多学生就会非常感兴趣。
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从而开展实践实验,让学生动手体会当蜡烛是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学生了解到蜡烛在二氧化碳中熄灭的原因,还培养了学生实践的能力。
二、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是课堂中的权威,学生很多时候都无法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因此在这种相对比较压抑的氛围当中,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受到压制。
生本教育教师观-从“师本”到“生本”论文
生本教育的教师观:从“师本”到“生本”这段时间我细读了郭思乐教授的《知识激扬生命》一书.颇有感触。
从中领悟到在教学中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做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教师不教,学生会学,使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实现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教师在教学中仅仅是激发和引导,就像在点燃火把,而不像过去那样满堂灌。
这就决定了教师可以成为“生命之牧者”。
生本教育的本质是实现生命的提升,而生命的提升最终是依靠生命自身.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一切为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由此我就数学课堂教学中,从问题的设计到问题的解决、从融洽的课堂氛围到学生思维本质的培养等方面谈谈体会。
一、认清“轻负担、高质量”的内涵“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改变教师的认识和心态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和必要保证。
我认为:“减负”决不是教学简单化,必须把握好减轻学生负担与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片面地追求“减轻书包重量”、“减少作业数量”等表面现象,还是难以实现“质的飞跃”,“减负”决不意味着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以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为代价。
“轻负担,高质量”应该包括两方面: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要讲究“轻负高质”。
老师与学生的“工作量”不仅都要减轻,心理压力也要逐渐减少。
老师以减轻学生负担为契机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成为他们生活的一种乐趣,那么“高质量”是必然结果。
二、轻负担高质量科学提质的探索与实践(一)、问题的设计要关注生本。
我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实物,实例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真正“卷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我在复习函数这节课时,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我在购物时,甲商场提出的优惠销售方法是:所有商品按八五折销售,而乙商场提出的优惠方法是:凡一直性购满200元商品可领取八折贵宾卡,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我究竟到哪家商场购物实惠?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纷纷议论,连平时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很好的被调动起来.(二)、问题的解决要重视生本。
谈“生本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论文
谈“生本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所谓“生本教育”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它是继素质教育理念之后提出的,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一种延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旋律。
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并不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总结板书学生照抄背诵;教师设计实验学生按部就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逐个回答。
这种模式应付高考确实有成效。
所以一直受到很多一线教师追捧。
然而从中学化学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目标来看,这样的教育是并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我们不仅要学生顺利考上大学,最主要是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必须探索出一条更好的教学思路。
通过采集信息和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有助于实现高考和素质教学双赢的局面。
一、为课堂创设良好的沟通环境,激发学生与教师沟通的热情实践表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的教学环境能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运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创造宽松、相互信赖的氛围,能使学生处于积极进取力争向上的心态,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在其中学会提问。
那种一本正经、滔滔不绝的时代应一去不复返。
实践证明。
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融洽的教学氛围。
二、改变课堂问答方式,教会学生自主挖掘问题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爱因斯坦说过,学生提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提出一些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还要鼓励学生提问。
例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先通氢气”,不“先通氢气”不行吗?我给出提示氢气不纯点燃可能会爆炸,同学们经过一阵讨论,发现“先通氢气”是为了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我又提出还原氧化铜时导管要伸入到试管底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们通过讨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不是让氢气彻底排尽空气”,我马上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提问不断。
用这种方法,学生既懂得了发现和思考的重要,也学会了怎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强化了实验意识,防止了错误操作的发生。
生本教育理念下科学教学论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科学教学论文一、抓好学生的自学,磨练学生不能获得通过自主阅读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能力在教学时,我重点政府机构学生自学。
首先让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显现出来课文内容。
接着出示学习首要目标:(1)人体生长发育和保持正常活动需要哪些营养成分?(2)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哪些食物中曾含有蛋白质?(3)糖类积极作用和脂肪对人体有什么巨大作用?糖分哪些食物中含有糖类和脂肪?(4)维生素指导作用和矿物质对人体起什么作用?哪些食物中含维生素和矿物质?(5)怎样辨别食物中含有中所油脂或脂肪?专家团让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互相提问解答。
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强化重点内容。
在教学三级下册《测量水的温度》时,我发觉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让学生间隔相同时间量度连续测量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感知带电粒子失去热量,温度会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会上升。
学生能否准确测量出更4杯水的温度,关键在于是否掌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方法,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和步骤课文中有详细的文字说明,学生换句话说可以自学掌握。
我就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先阅读再交流的方法让学生通过高中学生自学去掌握,并规定每个小组交流表现再好的学生先用温度计进行实际测量,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积极掌握测量方法。
这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自学,学生当堂掌握了学习内容,比教师讲解灌输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认真备课,提前准备,是突出家长的主体地位,有效地发挥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用的关键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主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小学科学教材大部分文句的学习是靠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来完成的。
学生的科学活动,需要借助许多实验仪器和材料,要想使学生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中学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提前准备。
对学生的探究大型活动,教师在课前要进行尝试体验,通过头序的尝试体验,了解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方法中突出学生教学方式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探求和困难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及时的帮助。
生本教育教学指导策略分析论文(共4篇)
生本教育教学指导策略分析论文(共4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前言:作为义务教育的关键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当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有效的转变,将生本教育理念更好的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对小学语文的认知,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
一、生本教育概述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多半为教学主体,通过填鸭的方式将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这种方式下,学生缺少主动思考活动,会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严重的制约。
生本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与现代教育体系中以人为本的观念相吻合,即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有效的教学角色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能够主动的学习,便于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1]。
生本教育理念还注重以生命为本,也就是教学活动不能够仅限于书本,要以书本作为基础,并延伸到实际生活当中,从而更好的感受到知识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相互联系,懂得知识是源于生活且有高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教学活动下,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的关注,促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更高层次的追求。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以倾听者的身份存在,教师则为讲述者,这样的教学方式严重缺少互动性,不能让学生积极地思考,进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影响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中,这种问题尤为明显,不仅易于使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偏差,更容易阻碍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抑制学生思维的有效成长。
(二)教师缺乏教学干预。
由于新课改的不断深化,类似合作学习、情景教学等方面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的应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然而,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学方式得到落实,但是却忽略了在执行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够获得有效的指导,遇到的问题就不会被解决,这样会导致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易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2]。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呈现形式的几点思考 论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呈现形式的几点思考摘要: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生本教育,让学生站在了课堂的中央。
生本教育的开放性、合作性,让课堂变得灵动和鲜活,立体和多维。
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在“活动〃和”对话〃中建构知识体系,已成为当下课堂呈现的一种常态形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课堂对话,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正在演绎着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精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融合,多维对话,呈现形式引言:现代社会的多元发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深度融合,让青少年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主体意识越来越灵动且多维。
〃互动〃成为了课堂知识传递与建构中最有效、也最为学生欢迎的学习模式,作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重要载体的课堂“对话〃,体现了教学中师生平等、合作共享的民主思想。
笔者在此想就如何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开展课堂多维对话,谈谈自己的探索与几点思考。
随着〃希沃〃“白板〃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正在走向深度融合。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多层面、多维度的互动〃对话〃中实现知识的传递与建构,已成为师生普遍欢迎的课堂呈现形式。
巴西教育家弗莱雷认为“没有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交流,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等对话方式的相互作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存在价值,对于提升课堂的趣味度、和谐度、合作度和达成度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课堂〃对话〃应关注师生情感,直指知识建构过程让学生走到舞台的中央,动起来,活起来。
近年来,围绕生本课堂的组织架构,学术团体和一线教师都在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实践。
其中华东六省一市第十八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就是以课堂“对话〃为主题,围绕“对话”展开教学研讨的。
十八节精品展示课和四场专家评点都在凸显“深度对话”的主题。
在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对话成为互动的主要载体。
生本教育教学论文
生本教育教学论文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的教育。
生本教育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生本教育教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生本教育教学论文篇一《构建生本教育,实施有效教学》摘要:本文阐述了生本教育的内涵、方法理念,以及思想政治课教师在生本课堂中的作用:重新整合教材;设计有效活动;设置前置问题;组织课堂管理;适时点拨释疑。
关键词:生本教育有效教学方法什么是生本教育?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
生本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就是以激扬生命为宗旨的教育。
生本教育把以往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
“主要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方法理念,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做,不教而教,以学定教。
这“先做”“先学”“不教”等都是需要靠学生自身去完成。
学生经过了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后,同学们把很多问题都搞明白了,那么在生本课堂上,我们思想政治课老师们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一、重新整合教材传统的教材是围绕着老师怎么好教,按照知识的逻辑性来组织的,那么,现在为了学生好学,我们老师要把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或生活经验来调整我们的教材。
教者如果打破以往的知识逻辑体系,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基础进行教学。
学生看到情景材料倍感亲切,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参与度很高,一改往日沉闷的课堂气氛。
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然会生成新知识。
二、设计有效活动我们说要先做后学。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去做。
通过选择学生喜欢的活动来落实我们的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信用工具和外汇”一框时,先让学生到银行实地调查,了解相关信息,学生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小组讨论互动时不再无话可说。
笔者在上示范课“面对经济全球化”一框时,设计了辩论会这一活动形式。
正方观点: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反方观点: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学生们对这一活动形式很感兴趣,课堂上正反双方辩论很激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气氛十分活跃,效果很好,听课老师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论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摘要:生本教育因其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获得无穷的生命力。
本文结合自本人参加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城乡结合部一般中学构建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有效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初步成效及心得体会。
关键词:生本教育;英语教学;课堂模式【中图分类号】g633我们自成功申办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课题《城乡结合部一般中学构建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来大力推行生本教育实验已有两个多学年,作为课题组一名成员的我始终坚信英语教学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可行性。
虽说生本教育只是一种理念,没有固定的模式供不同学科选择,可谓“学习有法,学无定法”,但“贵在得法”。
我们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英语生本课堂教学模式。
一.初中英语生本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及模式简介首先,教师根据教学任务结合学生实际提炼出主题;其次,学生自主协作查找、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自学与共学,创新理解学习内容,创造劳动成果;最后,课堂上生生展示,生生或师生交流碰撞,产生新思想和提高能力。
具体来说,那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狠过单词关,词组关,句子关到段落关(words—phrases—sentences—passages),教师尽可能地设计大量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大量地练习用英语进行听,说和读,课后大量练笔,落实写作。
细细品味华阳语文课堂的成功之处,再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我有以下体会:英语和语文同属语言范畴,语文是母语,学习语文最有效的手段是大量阅读;学习英语应从学会拼读开始,引导学生掌握大量的词汇,自主地进行大量的英文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感知和理解语言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吸收和内化,进而形成自己的思想,提升自身能力,让学生真正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和生命质量。
可谓从生活大课堂的教育角度出发,得法于课堂,受益于课外。
生本教育主张“小立课程,大作功夫”,“教给学生的基础知识要尽可能地精简,而腾出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大量地进行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少学多”的原则。
生本化课堂教学论文
生本化课堂教学论文第一篇:生本化课堂教学论文英语课堂教学生本化探讨【摘要】英语课堂教学应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多去研究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以生为本学习氛围学习主动性评价机制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英语课堂教学应从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教师要多去研究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使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一、以学生为本,创造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我们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的让教师“一言堂”和唱“独角戏”,课堂上总是让教师向学生一直不停的灌输,而使我们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和接受知识的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几乎是没有的;即使那些上课专心听讲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学习知识的记忆器,把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机械的记忆在自己是脑子里面,而恰恰是这样的教育抹杀了我们学生的独特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及他们的独立性。
教学氛围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巨大的潜在影响,而师生关系是形成教学氛围的主要因素。
它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
融洽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学习动力,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变“厌学”为“愿学。
教师热爱关心学生,也往往受到学生的热爱,学生由此爱屋及乌,喜欢其所教的这门功课,从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氛围。
每个教师在走进教室之前应做到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设计好每一堂课,使其有趣味性;教师要善于表达积极情感,用信任的目光、赞许的微笑、和蔼的语言,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语言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自己的真挚情感和循循善诱的课堂教学感化学生,降低他们紧张和焦虑的程度,减轻心理压力,满足他们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英语的语言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
[摘要]生本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赞赏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本文介绍“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六个要点。
[关键词]生本教育客体与主体梯度与层次趣味与兴动
心与动手
“高度重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伦理观,“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行为观,“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观。
基于“生本教育”理念,“生本式”课堂教学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信息为基础,在与教师、同伴、作者、编者进行对话的活动中,经过联想、想像、分析、推理、归纳、整合、质疑等思维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累,生成新知,习得能力,从而达成具有个性化的意义建构,从而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化。
这种教学“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关照生命的整体性”、“赞赏生命的独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一过程,一方面是要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要展示学生发展聪明才智,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
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有以下六个要点:
一、摆正客体与主体地位一体
客体与主体关系的正确处理,是改革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客体。
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不断在他们成长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他们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
教师要始终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保证学生在接受知识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变“接收器”为“加工器”,变教师“主宰”课堂为学生“占领”课堂。
二、把握梯度与层次关系——度
教师要充分了解所教对象,既注意知识梯度,又要注意学生梯度,面向全体学生。
确保学生都“吃饱”、“吃好”、“吃了”。
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实际上,有效的学习方式都是个性化的。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要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分清层次,因人施教,实现“知其然一知其所以然一举一反三一触类旁通”的认识论模式。
既保中上学生有“想头”,又使中下学生有“奔头”,鼓励他们大胆超越,适时“拆梯立杆”,使学生能借“杆子”跳起,尝到跳起来摘果子吃的甜头,从“齐头并进”转到“分层递进”上
来。
因为“一刀切”、“一锅煮”,会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
三、突出方法与学科思想——法
学科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取、构建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获取知识的方法,形成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学科能力。
教师的行为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学生的行为不是“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而是“带着课题走进课堂”。
四、注重态度与情感交流——情
情感是知识的载体,对于学生要唤醒他们的精神,激发他们的潜能,彰显他们的个性,感召他们的灵魂。
最终实现带给他们:完整的性格生活,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动力,独立、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有效的自我表达、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服膺真理与崇尚智慧的品质。
宽容与尊重个人价值的品质;快乐生活的品质。
情感是学习的催化剂,教师应利用学科特点,挖掘教材和课堂的情感因素,巧妙赋予教材和课堂以情感色彩,以情促兴,以兴激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和默契。
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给它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了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教学的非情感化是传统教学的一大缺陷。
课堂上一个简单的肯定,一个微妙的肢体语言,一个与人生、与国家相联系的教学内容,一个充满启迪的知识点,都可引起学生
情感的共鸣。
五、催生趣味与兴趣——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乐学是学生求学的最高境界,教师要努力创设愉快的课堂氛围,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改进教学过程,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从而催生学习兴趣。
通过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教师语言的趣味性,生动性。
方法上的灵活变通,形式上的多样化,形成教学趣味。
堂堂有新意,处处有新招,”五彩纷呈”,让学生以沉闷枯燥中摆脱出来,进人乐学境地,变“苦学”为“乐学”,从“要我学”转到“我要学”上来。
六、强调动心与动手——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历怀疑、否定、创新、超越,产生对“旧”的认可或扬弃,对“新”的尝试或构建,整个过程呈现“动”的特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探究”、“经历”。
陶行知先生说的五个“解放”就是对学生激其志、动其心、励其行、促其思、放其手。
在教学中,要想办法让学生去经历、去感悟。
在这。
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学生以科学的态度突破旧的规范而标新立异的勇气,要强调迅速抓住创新契机并投入探究的魄力,要强调用审视态度去证实知识形成过程的胆略,要强调敢于向既成的看
法、观点挑战的精神,要强调不怕挫折,持之以恒的情操。
从而使学生实现眼的观察、脑的思考、口的表达、手的操作“四同步”,使学生敢于进行非逻辑的“异想天开”,求异性的“见异思迁”,发散性的”举一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