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并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

学习诗歌中运用的典故,分析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念。

感受诗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把握诗歌的主旨。

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涵。

2、教学难点对诗歌中典故的理解和运用。

如何引导学生将诗人的人生态度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词句、典故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古典文化的氛围。

讲述刘禹锡的生平故事,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初读诗歌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节奏。

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3、理解诗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诗歌中的疑难词句,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诗人先是抒发了自己被贬谪的愤懑和痛苦,然后通过用典表达了对旧友的怀念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最后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现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理解诗歌的背景,翻译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培养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2)体会诗人面对困境时乐观、豁达的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翻译。

(2)理解诗人的情感,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句中涉及的古代文化知识。

(2)诗歌意境的感悟和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白居易及其作品。

(2)讲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韵。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等。

(2)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友谊之美。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2)引导学生树立珍惜友谊的价值观。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通过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我们了解了诗人白居易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

我们学会了如何鉴赏诗歌,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友谊,积极向上,成为有情怀的人。

五、课后作业1. 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情感。

3. 写一篇关于友谊的作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白居易与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探讨他们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2. 研究《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典故和成语,了解古代文化。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诗中的“乐天”指的是谁?为什么诗人要向他赠诗?2. 讨论:诗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八、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背诵和作文情况,评估学习效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大全3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大全3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大全3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简介诗歌写作背景。

1、谈话: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2、学生读注解,介绍本诗创作背景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

失败后,一再遭贬。

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

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

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

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

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二、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要求:读注解,圈点勾画自己已读懂或未读懂的内容)2、教师范读。

学生听读老师朗读的语调和情绪。

3、生齐读师领读全诗。

4、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三、结合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1、朗读全诗,找到关键词,说说诗人的处境。

凄凉地弃置身2、试揣摩诗人此时的情感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

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弃置: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

3、在这漫长的二十三年中,诗人是怎样度过的呢?诗人内心的情感又如何呢?怀旧空吟空:诗人“怀旧”应该是怀念当同参与改革的旧友,可自己身处“巴山楚水”,又怎能与旧友相见,再三吟诵《思旧赋》又有何用?更何况这些旧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

九年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质教案

九年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质教案

九年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质教案3篇九年级《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优质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并能初步体会是中蕴含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独立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关键内容的探究等过程,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表达的精妙。

三、教学方法问答法、自主思考、小组讨论、PPT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应该都听说过,诗词在古代交际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会友送别,游迁升贬都会写诗写词感怀一番,收到的人,还常常再和一首。

历史上留下了很多这样内容的诗。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首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初读感知1.用ppt出示刘禹锡简介如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板书标题)2.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二人在扬州初逢时,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写此诗作答。

3.用ppt出示白居易当年所作之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4.简单描述白诗大意。

5.初读全诗,结合文中注释解释全文大意(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优秀3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优秀3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优秀3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和沧桑感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朗读、赏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重现情景,导入新课。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

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

席间,白居易(略显醉态):刘兄。

你远在巴山楚水凄凉之地,过着寂寞的生活,满朝那么多官员,唯独你多次被贬外任;我深知你才高名重,却偏偏遭逢不公的对待,这二十三年,你失去的太多了。

来来来!你为我倒酒,我为你击盘而歌!(边举杯喝酒,边用筷子击盘吟诵)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眼含热泪):白兄。

好久不见了。

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你老了我也老了,青春年华就这样逝去了。

我在边远之地寂寞倒是不觉得苦啊!苦的是我满腔热情无处可施啊!心中可感慨万千了。

二、解题。

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乐天,白居易的字。

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

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

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

“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三、教师范读课文,师生共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提醒学生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和沧桑感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设计教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设计1.1 导入诗词欣赏:通过播放经典古诗词朗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世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1.2 介绍诗人白居易: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做好铺垫。

1.3 揭示诗词主题:介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诗词主题的思考。

二、知识点讲解2.1 诗词的语言特点:分析诗词中的韵律、对仗、意象等语言特点,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美感。

2.2 诗词的主题思想:深入剖析诗词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2.3 诗词的鉴赏方法:介绍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

三、教学内容3.1 诗词原文:全文呈现《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让学生对照原文进行学习和欣赏。

3.2 诗词译文:提供准确的译文,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和意境。

3.3 诗词解析:对诗词的每一句进行详细解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原文、译文和解析,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4.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和尊重。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诗词的语言特点和主题思想的解读,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5.2 教学重点:通过诗词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词鉴赏能力。

以上是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每个章节都包含了详细的小结和细节说明,供您参考。

如果需要后续章节的教案内容,请告诉我。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PPT:制作包含诗词原文、译文、解析和相关图片的PPT,方便学生直观学习。

6.2 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古诗词朗诵视频,用于课堂导入。

6.3 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古诗词鉴赏资料,以便学生课后进一步学习。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

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学会欣赏和分析古典诗歌的基本技巧。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诗歌中的生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诗歌主题和情感的分析。

2.2 教学难点:诗歌中某些生字词的理解。

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向学生展示杨柳、桃花等自然景物,引导学生思考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

提问学生是否曾经为某个景物而感动,从而引出诗人与朋友间的情感交流。

3.2 诗歌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增强对语言的感知和记忆力。

3.3 生字词学习:针对诗歌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组词等方式进行学习。

讨论生字词在诗歌中的含义和作用。

四、课堂练习与作业4.1 课堂练习:请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一句诗句,说明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4.2 作业:背诵诗歌。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与某个特定自然景物的情感联系。

五、教学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典诗歌。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6.1 教学策略: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解析。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6.2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进行问答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语文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诗歌内容、情感、手法等方面进行讨论。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教师适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小组间展开互动,互相提问、解答,共同提高对诗歌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诗歌默写:要求学生当场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检查对诗歌内容的掌握。
2.价值观层面:引导学生从诗中汲取智慧,认识到生活中困境与挫折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同时,通过学习古诗,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技能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1.诗歌背景:介绍刘禹锡与白居易的友谊,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诗歌全文:展示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朗读并理解全文。
3.生僻字词解析:对诗中的生僻字、词组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4.诗歌艺术手法:分析诗歌手法,如比喻、对仗等,领略古诗的艺术魅力。
5.诗歌情感表达:解读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以及诗中所体现的豁达心态。
4.联系实际,感悟人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诗人的豁达态度和人文精神。通过对比现代与古代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诗人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可贵品质。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的情感、手法等方面的要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创意解读,提高学生的古诗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和理解能力,通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对古诗词的韵律、手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深入解读诗歌情感、把握诗人意图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难度。此外,本节课所涉及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具有较深的意蕴和丰富的文化背景,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的挑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理解诗歌的背景,翻译诗句,领会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诗人白居易的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理解友谊的可贵。

(2)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释义和翻译。

2. 诗歌的意境和主题的理解。

3. 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句的深层含义和寓意。

2. 诗歌创作背景的把握。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释义、诗句翻译等。

2. 互动法: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分享学习心得。

3. 情境教学法: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诗歌魅力。

4. 欣赏教学法:指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工具书,查找生僻字词的释义,理解诗歌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背景,分析诗句的意义,翻译诗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5. 欣赏与实践: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形象、情感等,体会诗人的创作风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深入思考诗歌的深层含义。

8.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意识等,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3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3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3篇篇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一、导入,简介歌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学生介绍作者。

幻灯片,作者幻灯片,生齐读古诗幻灯片背景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

失败后,一再遭贬。

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

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

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

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

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幻灯片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一方面感叹刘禹锡的不幸命运,另一方面又称赞了刘禹锡的才气与名望。

大意是说:你该当遭到不幸,谁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未免过分了。

这两句诗,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赞美,显得十分委婉。

解题:(提问学生黑体字后幻灯片)酬,这里是酬谢的意思。

乐天,白居易的字。

对“初逢”二字,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

到底是哪一种理解,现在尚无定论。

我个人采用的是第二种理解。

“席上见赠”是对白居易的诗的回赠之说。

? 诗歌大意:学生先翻译。

? 幻灯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诗文。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够了解作者白居易的背景和创作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学会通过诗文中的意象和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文学素养。

培养对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解释诗文的含义和背景。

2.2 诗文朗读与理解: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韵律和节奏。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注释,理解诗文的基本意思和主题。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关的背景故事,引起学生对诗文的兴趣。

3.2 诗文讲解:分段讲解诗文,解释生僻词语和意象的含义。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3.3 活动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文中意象和情感的理解。

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文或抒发自己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

4.2 理解与运用: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对诗文中情感和意境的把握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相关文学作品推荐:推荐学生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风格。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写友情和人生哲理的古诗文作品。

5.2 课外活动建议: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文学展览或者古迹,加深对诗文背景的理解。

鼓励学生参加相关的文学比赛或者写作活动,提高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教辅:教材中关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原文及注释。

教辅资料,包括白居易的生平介绍、诗文解析等。

6.2 多媒体资源:与诗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如诗文朗诵、解读视频等。

九年级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九年级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九年级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九年级诗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引导学生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和诗人豁达的胸怀。

(2)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用典、对仗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诗人在困境中仍然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境界。

(2)理解诗歌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名句的深刻含义和哲理启示。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典故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古典文化的氛围。

(2)提问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当你们身处困境时,会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看看诗人在遭遇挫折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的。

”2、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刘禹锡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政治生涯、文学成就等。

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曾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谪到外地多年。

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坚持创作,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2)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

当时,刘禹锡被贬谪在外已经二十多年,历经坎坷。

初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3篇

初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3篇

初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篇5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词。

2、了解诗人。

3、把握诗歌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4、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认识诗人细腻、丰富的感情体验。

教学重点:1、朗读并背诵。

2、把握诗歌的内容及其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诗人以诗传情,以诗言志,今天我们来学习刘禹锡的作品。

二、作家作品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梦得,作品集为《刘宾客集》三、复习诗歌鉴赏方法1、赏意象(描绘了什么?)2、抓特点(怎么描绘的?)3、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写作手法。

)4、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

四、写作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应召回京。

冬天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

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

五、朗读课文1、听读课文。

2、全班齐读课文。

六、学习诗歌。

(1)注释。

(2)译文61548;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翻译:61548;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译:6154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翻译:61548;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翻译:(3)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显示自己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襟怀,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同时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刘禹锡这首酬答诗,接过白居易诗的话头,着重抒写这特定环境中自己的感情。

白的赠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的遭遇无限感慨,最后两句说:“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案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案目标:通过分析和理解杜甫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使学生掌握诗歌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杜甫的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准备:杜甫的诗集、相关诗歌鉴赏材料、课堂讲义、PPT。

教学程序: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杜甫的诗集封面,引出话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介绍杜甫的创作背景和酬乐天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期待。

Step 2 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1. 学生分组阅读诗歌,探讨诗歌的意象和主题。

2. 教师带领学生集体讨论,梳理诗歌的主要意象和主题。

引导学生探寻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人生思考。

Step 3 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修辞手法1. 教师以示例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学生分组合作,在诗歌中找出其他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和效果。

Step 4 诗歌鉴赏与写作1. 学生个别独立阅读诗歌,写出自己对诗歌的鉴赏和感受。

2. 学生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意境为灵感,自行撰写一首诗歌。

Step 5 课堂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鉴赏和写作成果给予肯定和评论,并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2.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Step 6 作业布置1. 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诗歌阅读作业,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2.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出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鉴赏和感受,以及对诗歌修辞手法的理解。

Step 7 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优点和不足。

2. 教师对下一节课的内容和教学重点进行安排。

教案二: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案目标:通过学习杜甫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使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和背景,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理解诗歌的背景,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了解其韵律、节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歌了解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刘禹锡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把握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翻译和理解。

(2)诗歌结构、韵律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刘禹锡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意象,描绘诗歌画面。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受,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运用所学,自选一首古诗进行鉴赏分析。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正确翻译诗句。

3. 学生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描述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理解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中的意义。

(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理解友谊的可贵。

(2)体会诗人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文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中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 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的把握。

3. 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文背景、作者生平及创作风格等。

2.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中的典型意象和修辞手法。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体验诗文所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诗人白居易和诗作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诗文: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文,体会诗的韵律美。

3. 疏通文意:讲解诗文中的难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5. 赏析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领会诗人的情感。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友谊的认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文中的主旨和情感。

8.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熟读背诵诗文,并进行相关的文学鉴赏练习。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

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理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知道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赠给好友白居易的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朗读、默写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可贵,学会珍惜友谊。

(2)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

2.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3. 诗歌背景知识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2. 诗歌意境的体会。

3. 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诗歌内容、诗人简介、图片等。

2. 准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全文和注释。

3. 准备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的友谊。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提问:“酬乐天”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与诗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见解。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读后感。

8. 板书设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赠给白居易友谊、乐观、向上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以及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要进行全面的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案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和诗歌的基本内容。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2)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的分析。

3. 诗歌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歌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的把握。

3.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诗歌全文、作者简介、创作背景、意象分析等内容。

2. 学生预习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表现手法和韵律特点。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诗歌的特点。

4.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关键字词、句子入手,深入解读诗歌。

(2)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谈收获,提出疑问。

6. 课后作业(1)背诵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与其他唐代诗歌的异同,如《登高》、《春望》等,探讨唐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第13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会。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背景、结构、意象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体会到了诗歌创作的乐趣和挑战。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创造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诗歌鉴赏:分析本诗的韵律、意象、表现手法等,领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4.文化背景:了解唐代诗歌创作的背景,尤其是白居易与刘禹锡的交往故事。
5.诗歌创作目标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增强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主题: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所表达的友情主题,以及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情感态度。
-诗歌结构: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掌握其结构特点,如韵律、对仗等。
-词汇应用:掌握课文中生僻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如“歧路”、“沾襟”等,并能正确运用到语境中。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典诗歌中表达友情的基本方式。诗歌是通过韵律、意象、情感等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它是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这个案例展示了诗人如何运用诗歌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诗歌在传递情感上的独特魅力。
其次,新课讲授环节。在讲解诗歌理论时,我尽量以简练明了的语言阐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同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但在讲授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一些难点知识仍存在理解困难,今后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便他们更好地消化吸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

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用典等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理解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诗人豁达的胸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的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赏析诗歌中的名句,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用典的含义和作用。

体会诗人复杂深沉的情感变化。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大意。

2、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重点字词和诗句,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中的名句,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总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看看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低谷后,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 年—842 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他的诗歌风格雄浑爽朗,富有哲理。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刘禹锡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在扬州与白居易相逢时所作。

当时刘禹锡被贬谪在外二十多年,刚刚回京,心中感慨万千。

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便写了这首诗作为酬答。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研读诗歌,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学生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

(2)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用正确的方法赏析诗歌名句。

2、过程与方法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四边教学法学、导、练、评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易混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难点:灵活运用赏析诗歌的方法。

易混点:形近字、多音字。

学具:
小黑板
学习方式
分层次朗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质疑释疑,品味感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时我们学过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诗,题目是什么?谁能背下来?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首诗一反悲秋格调,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和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文学常识。

师导学:
①同学们对作者的了解有多少呢?②这首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呢?③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节奏一般怎么划分?
生先回顾所学知识,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补充。

作者及背景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哲学家、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和白居易并称为“刘白”。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其代表作有《秋词》、《陋室铭》、《乌衣巷竹枝词》、《浪淘沙》等。

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律诗.
三、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师导学:
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哪些生字词易读错、写错?读一读,写一些。

②七言律诗分为哪几联?一般按什么节奏来朗读?试着读一读。

③你能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吗?我们来比赛吧!
生自学后,展示交流:
①赋()柯()畔()长()凭()
②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节奏一般是四三拍或二二三拍、二二二一拍、二二一二拍。

如: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③愉悦、高昂的语气、语调,从“千帆”、“万木”、“长精神”这些词可揣摩出来。

④男女生朗读比赛,然后默写,看谁的正确率高。

四、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大意。

师导学:
①诗歌中哪些词语你觉得必须掌握或者是你不懂的?
②你能说出诗歌的大意吗?
生复习后,生生互相提问检测,老师抽查。

①重点词语
酬:酬答,酬谢。

这里指用诗答谢。

见赠:赠给自己诗歌。

乐天,指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

巴山楚水:贬居之地
弃置身:被抛弃的人。

弃置,抛弃,这里指被贬官离京。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翻:副词,反而。

翻似:反而好像。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柯:斧头柄。

沉舟:下沉的船。

侧畔:旁边。

病树:枯朽有病的树。

君:指白居易。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暂凭:暂且凭借。

长:振作。

②诗歌大意:
首联:巴山楚水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一直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颔联:回到家乡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

而我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颈联: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尾联: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一曲(指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就凭借这杯水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五、用正确的方法赏析诗歌,把握主旨。

师导学:①我们以前总结的赏析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②这首诗每段该怎样赏析?
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生相互质疑释疑、合作探究后展示并互评、互补: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首联:用“凄凉地”、“弃置身”这些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表达了诗人长期遭贬被朝廷冷落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不满。

此联实为下联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

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修辞手法:用典
A此句用典,借向秀对稽康的怀念表达诗人对因政治改革失败而受害的战友王书文、柳宗元等人的悼念,有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B此处用典,诗人以王质自比(或借王质的故事)暗示贬谪的时间长久,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C颔联:这两句话用向秀和稽康的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颈联(名句)赏析: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千帆过”、“万木春”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说明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

感情基调由沉郁转向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

后人则赋予其新意: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尾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与友人共勉,体现出作者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长精神”三个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⑤主旨: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六、课堂小结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

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揭示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自然规
律,富有哲理,同时诗人在逆境中仍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值得我们欣赏和敬佩。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板书设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首联:对偶长期遭贬受冷落辛酸、愤怒、不满
颔联:用典向秀对嵇康的怀念_诗人对战友的怀念、伤痛、怅惘低沉愤懑以王质自比--贬谪时间久、暮年返乡恍如隔世
颈联:对偶以沉舟、病树自比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
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高昂乐观千帆过、万木春哲理(新意):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尾联:点明酬赠之意,同时与友人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