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
变频器驱动电路的结构及原理
变频器驱动电路的结构15KW以下的驱动电路,则由PC923和PC929经栅极电阻直接驱动IGBT,中、大功率变频器,则由后置放大器将驱动冗输出的驱动脉冲进行功率放大后,再输入了的C、E极。
驱动电路的电源电路,是故障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而且要求其具有足够的电流(功率)输出能力一不但要求其输出电压范围满足正常-带负载能力。
每一相的上、下化IGBT驱动电路,因IGBT的触发回路不存在共电位点,驱动电路也需要相互隔离的供电电源。
由开关电源电路中的开关变压器绕组输出的交流电压,经整流滤波成直流电压后,又由R68、 VS1(10V稳压二极管)简单稳压电路处理成正和负两路电源,供给驱动电路。
电源的0V(零电位点)线接人了PC2的2、3极,驱动化的供电脚则接人了 28V的电源电压。
光耦合器的输入、输人侧应有独立的供电电源,以形成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通路。
PC2的2、 3脚输入电流由+5V*提供。
此处,供电标记为十5V*,是为了和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的+V5相区分。
+5V*供电电路如图4-10所示。
该电路可看作一简单的动态恒流源电路,R179为稳压二极管的限流电阻,稳压二极管的击穿电压值为 3.5V左右。
基极电流回路中稳压电路的接入,使流过发射结的Ib 维持一恒定值,进而使动态Ic也近似为恒定值。
忽略VT8的导通压降,电路的静态输出电压为+5V,但动态输出电压值取决于所接负载电路的“动态电阻值”,而动态输出电流总是接近于恒定的,这就使得驱动电路内部发光二极管能维持一个较为恒定的光通量,从而使传输脉冲信号的“陡峭度”比较理想,使传输特性大为改善。
变频器驱动电路的原理由CPU主板来的脉冲信号,经R66加到PC2的3脚,在输人信号低电平期间,PC2形成由+5V*、 PC2的2、 3脚内部发光二极管、信号源电路到地的输入电流通路,〔2内部输出电路的晶体管VU导通,PC2的6脚输出高电平信号18V峰值),经R65为驱动后置放大电路的VT10提供正向偏流,VT10的导通将正供电电压经栅极电阻引人到IGBT的G极,IGBT开通;在输人信号的高电平期间,PC2的3脚也为+5V高电平,因而无输人电流通路,PC2内部输出电路的晶体管VT2导通,6脚转为负压输出(10V峰值),经R65为驱动后置放大电路的VT11提供了正向偏流,VT11的导通将供电的负电压——IGBT的截止电压经栅极电阻R91引人到IGBT的G极,IGBT关断。
变频器主电路原理及说明word精品文档3页
变频器控制电路原理图变频器的组成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主电路由整流器中间直流环节逆变器组成先看主电路原理图三相工频交流电经过VD1 ~ VD6 整流后,正极送入到缓冲电阻RL中,RL的作用是防止电流忽然变大。
经过一段时间电流趋于稳定后,晶闸管或继电器的触点会导通短路掉缓冲电阻RL ,这时的直流电压加在了滤波电容CF1、CF2 上,这两个电容可以把脉动的直流电波形变得平滑一些。
由于一个电容的耐压有限,所以把两个电容串起来用。
耐压就提高了一倍。
又因为两个电容的容量不一样的话,分压会不同,所以给两个电容分别并联了一个均压电阻R1、R2 ,这样,CF1 和CF2 上的电压就一样了。
继续往下看,HL 是主电路的电源指示灯,串联了一个限流电阻接在了正负电压之间,这样三相电源一加进来,HL就会发光,指示电源送入。
接着,直流电压加在了大功率晶体管VB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VB的导通由控制电路控制,VB上还串联了变频器的制动电阻RB,组成了变频器制动回路。
我们知道,由于电极的绕组是感性负载,在启动和停止的瞬间都会产生一个较大的反向电动势,这个反向电压的能量会通过续流二极管VD7~VD12使直流母线上的电压升高,这个电压高到一定程度会击穿逆变管V1~V6 和整流管VD1~VD6。
当有反向电压产生时,控制回路控制VB导通,电压就会通过VB在电阻RB释放掉。
当电机较大时,还可并联外接电阻。
一般情况下“+”端和P1端是由一个短路片短接上的,如果断开,这里可以接外加的支流电抗器,直流电抗器的作用是改善电路的功率因数。
直流母线电压加到V1~V6 六个逆变管上,这六个大功率晶体管叫IGBT ,基极由控制电路控制。
控制电路控制某三个管子的导通给电机绕组内提供电流,产生磁场使电机运转。
例如:某一时刻,V1 V2 V6 受基极控制导通,电流经U相流入电机绕组,经V W 相流入负极。
下一时刻同理,只要不断的切换,就把直流电变成了交流电,供电机运转。
变频器和伺服驱动器的基本回路介绍,现场维修电工必备基础技能
变频器和伺服驱动器的基本回路介绍,现场维修电工必备基础技能驱动器是变频器和伺服驱动器的合成,为什么要这么分类呢?因为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反映到器件上,就是它们的主电路结构都是一样的。
图一如图一所示,这就是驱动器的基本回路,所有的变频器和伺服,无论是高档的低档的,国产的还是进口的,都是这种电路结构。
所以,变频器和伺服其实是同一种元器件,很多欧系厂商都不再区分,统称驱动器,而有些厂家生产的驱动器是既可以当变频器用,也可以当伺服驱动器用,区别只是驱动的电机不一样。
而有些厂家生产的高档变频器,只需通过卡件的扩展就可以驱动伺服电机。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驱动器的结构。
驱动器一般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整流和逆变,整流是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逆变是把直流点变成交流电。
注意,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交流电的频率,因为逆变之后的已经不是正弦波交流电,而是调制波,所以,你用万用表测量变频器的输出电压的时候,测量的值是不准确的,因为万用表是测量正弦波交流电的。
所以,电工朋友如果测量发现变频器的输出电压不对,不要惊慌,不代表变频器坏了。
通常,三相整流器整流出的直流电压在530V左右,也就是驱动器的母线电压,。
考虑到三相电压的波动范围,通常母线电压的值在500V到600V之间,这个,我们是可以通过万用表的直流档测量出来的,这也是判断驱动器是否正常的一个重要方法。
母线电压是驱动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可以判断很多故障,一般我们通过测量或是直接读取驱动器的参数来获取如果直流电压偏低,除去电网电压的原因,基本可以确定是整流桥损坏。
那么,我们该如何测量整流桥是否损坏呢?还是看图一,整流桥是由六个二极管组成(实际不是用二极管,这里只是为了描述方便,基本以晶闸管为主),因此,我们需要测量这六个二极管是否损坏即可。
通常使用万用表的二极管档,测量它的压降,注意,一定要在断电的情况下测量。
驱动器的输入端R S T 和母线的正极,分别在二极管的两侧,我们用万用表的二极管档,分别把红表笔放在R S T侧,黑表笔放在母线的正极,就可以在万用表上读出数值,一般这个值在400到1000之间,不同的万用表,不同的驱动器测量出来有误差,只需要保证同一个驱动器三相基本一样就可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测量下桥的三只二极管是否正常。
变频器驱动原理分析
变频器驱动原理分析
1)变频器驱动电路
隔离放大、驱动放大电路、驱动电路电源
①变频器光耦隔离电路
图中IC为PWM输出和驱动电路的隔离电路。
当驱动电路损坏不至于将故障扩大到PWM发生电路。
②V1为第一级放大;V2、V3为输出跟随器,提高输出能力。
③图中稳压管DZ使电源电压稳定在20V。
注:隔离电路中的光耦隔离集成块容易损坏。
2)变频器驱动电路和电源的连接
电路作用:为驱动电路提供直流电源。
该电路由一只5V稳压管取得5V电源,加在IGBT开关管的发射极上,使驱动信号在零时,保证IGBT控制极为5V的负电压,使管子可靠的截止。
该电源需要4组,三个带浮地,一个直接接地。
该电源由变频器的DC/DC直流电源提供。
(整理)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
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测量驱动电路输出的六路驱动脉冲的电压幅度都符合要求,如用交流档测量正向激励脉冲电压的幅度约14V左右,负向截止电压的幅度约7.5V左右(不同的机型有所差异),对驱动电路经过以上检查,一般检修人员就认为可以装机了,此中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检查环节——对驱动电路电流(功率)输出能力的检查!很多我们认为已经正常修复的变频器,在运行中还会暴露出更隐蔽的故障现象,并由此导致了一定的返修率。
变频器空载或轻载运行正常,但带上一定负载后,出现电机振动、输出电压偏相、频跳OC故障等。
故障原因:A、驱动电路的供电电源电流(功率)输出能力不足;B、驱动IC 或驱动IC后置放大器低效,输出内阻变大,使驱动脉冲的电压幅度或电流幅度不足;C、IGBT低效,导通内阻变大,导通管压降增大。
C原因所导致的故障比例并不高,而且限于维修修部的条件所限,如无法为变频器提供额定负载试机。
但A、B原因所带来的隐蔽性故障,我们可以采用为驱动增加负载的方法,使其暴露出来,并进而修复之,从面能使返修率降到最低。
IGBT的正常开通既需要幅值足够的激励电路,如+12V以上,更需要足够的驱动电流,保障其可靠开通,或者说保障其导通在一定的低导通内阻下。
上述A、B故障原因的实质,即由于驱动电路的功率输出能力不足,导致了IGBT虽能开通但不能处于良好的低导能内阻的开通状态下,从而表现出输出偏相、电机振动剧烈和频跳OC故障等。
让我们从IGBT的控制特性上来做一下较为深入的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源所在。
一、IGBT的控制特性:通常的观念,认为IGBT器件是电压型控制器件——为栅偏压控制,只需提供一定电平幅度的激励电压,而不需吸取激励电流。
在小功率电路中,仅由数字门电路,就可以驱动MOS型绝缘栅场效应管。
做为IGBT,输入电路恰好具有MOS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特性,因而也可视为电压控制器件。
这种观念其实有失偏颇。
因结构和工艺的原因,IGBT管子的栅-射结间形成了一个名为Cge的结电容,对IGBT管子开通和截止的控制,其实就是Cge进行的充、放电控制。
PC929驱动详解
一、驱动电路(由PC923、PC929组合)的构成和电路原理:图4。
9 由PC923、929构成的驱动电路上图为东元7200MA变频器U相的驱动电路图。
15kW以下的驱动电路,则由PC923、PC929经栅极电阻直接驱动IGBT,中、大功率变频器,则由后置放大器将驱动IC输出的驱动脉冲进行电流放大后,再输入IGBT的G、E极。
驱动电路的电源电路,是故障检测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但要求其输出电压范围满足正常要求,而且要求其具有足够的电流(功率)输出能力——带负载能力。
每一相的上、下IGBT驱动电路,因IGBT的触发回路不存在共电位点,驱动电路也需要相互隔离的供电电源。
由开关电源电路中的开关变压器N1绕组输出的交流电压,经整流滤波成直流电压后,又由R68、ZD1(10V稳压管)简单稳压电路处理成正18V和负10V两路电源,供给驱动电路。
电源的OV(零电位点)线接入了IGBT和E极,驱动IC的7、8脚则接入了28V的电源电压。
光电耦合器的输入、输入侧应有独立的供电电源,以形成输入电流和输出电流的通路。
PC2的2、3脚输入电流为+5V*提供。
此处供电标记为+5V*,是为了和开关电源电路输出的+5V相区分。
+5V*供电电路见下图图4。
10。
该电路可看作一简单的动态恒流源电路,R179为稳压管ZD7的限流电阻,稳压管的击穿电压值为3。
5V左右。
基极电流回路中稳压电路的接入,使流过Q8发射结的Ib维持一恒定值,进而使动态Ic也近似为恒定值。
忽略Q8的导能压降,电路的静态输出电压为+5V,但动态输出电压值取决于所接负载电路的“动态电阻值”,而动态输出电流总是接近于恒定的,这就使得驱动电路内部发光二极管能维持一个较为恒定的光通量,从而使传输脉冲信号的“陡峭度”比较理想,使传输特性大为改善。
图4.10 驱动光耦输入侧供电电路由CPU主板来的脉冲信号,经R66加到PC2的3脚,在输入信号低电平期间,PC2形成由+5V*、PC2的2、3脚内部发光二极管、信号源电路到地的输入电流通路,PC2内部输出电路的V1三极管导通,PC2的6脚输出高电平信号(18V峰值),经R65为驱动后置放大电路的Q10提供正向偏流,Q10的导通将正供电电压经栅极电阻R91引入到IGBT的G极,IGBT开通;在输入信号的高电平期间,PC2的3脚也为+5V高电平,因而无输入电流通路,PC2内部输出电路的V2三极管导通,6脚转为负压输出(10V峰值),也经R65为驱动后置放大电路的Q11提供了正向偏流,Q11的导通将供电的负10V电压——IGBT的截止电压经栅极电阻R91引入到IGBT的G极,IGBT关断。
变频器电路全图及说明
《康沃CVF-G-5.5kW变频器》主电路图《康沃CVF-G-5.5kW变频器》主电路图说这台5.5kW康沃变频器的主电路,就是一个模块加上四只电容器呀。
除了模块和电容,没有其它东西了。
在维修界,流行着这样的说法:宁修三台大的,不修一台小的;小机器风险大,大机器风险小。
小功率变频器结构紧凑,有时候检查电路都伸不进表笔去,只有引出线来测量,确实麻烦。
此其一;小功率变频器,主电路就一个模块,整流和逆变都在里面了。
内部坏了一只IGBT管子,一般情况下只有将整个模块换新,投入的成本高,利润空间小。
而且万一出现意外情况,换上的模块再坏一次,那就是赔钱买卖了。
要高了价,用户不修了,要低的价,有一定的修理风险。
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修理风险也大。
大机器空间大,在检修上方便,无论是整流电路还是逆变电路,采用分立式模块,坏一只换一只,维修成本偏偏低下来了。
而大功率变频器的维修收费上,相应空间也大呀。
修一台大功率机器,比修小的三台,都合算啊。
因变频器直流电路的储能电容器容量较大,且电压值较高,整流电路对电容器的直接充电,有可能会造成整流模块损坏和前级电源开关跳闸。
其实这种强Y充电,对电容器的电极引线,也是一个大的冲击,也有可能造成电容器的损坏。
故一般在整流电路和储能电容器之间接有充电电阻和充电继电器(接触器)。
变频器在上电初期,由充电电阻限流给电容器充电,在电容器上建立起一定电压后,充电继电器闭合,整流电路才与储能电容器连为一体,变频器可以运行。
充电电阻起了一个缓冲作用,实施了一个安全充电的过程。
当负载转速超过变频器的输出转速,由U、V、W输出端子向直流电路馈回再生能量时,若不能及时将此能量耗散掉,异常升高的直流电压会危及储能电容和逆模块的安全。
BSM15GP120模块内置制动单元,机器内部内置制动电阻RXG28-60。
虽有内置制动电阻,但机器也有P1、PB外接制动电阻端子,当内置电阻不能完全消耗再行能量时,可由端子并接外部制动电阻,完成对电机发电的再生能量的耗散。
台安N2 3.7kW变频器电源 驱动板电路图
《台安N2-405-1013 3.7kW变频器》主电路图《台安N2-405-1013 3.7kW变频器》主电路图说电工师傅都清楚的,三相380V电源,三根交流母线的标注,是L1、L2、L3。
而变频器的三相电源输入端子,以标注R、S、T的为多,也有标注L1、L2、L3的,甚至也有这样标注的:L1/R、L2/S、L3/T,R、S、T好像是为L1、L2、L3加的注释。
变频器的三相逆变电压输出端子标注为U、V、W,与电机接线端子的标注是统一的。
变频器的输入、输出端子接线一旦反接,上电逆变模块就有炸掉的危险!而三相供电与单相供电的变频器,有的厂家仍标注为R、S、T,这是不应该的。
电源输入端子标注不明,220V供电误接入380V时,整流模块与储能电容器,有可能保不住啊。
储能电容的鼓顶与喷液,是确定无疑的。
本机为小功率机型,采用7MBR25NE120模块,模块的额定电流为25A,耐压1200V。
内含整流与逆变电路。
在模块逆变电路的正供电端,串入了FUSE1快熔保险,以保护逆变输出模块的安全。
逆变电路由六只IGBT管子和反向并联的六只二极管组成。
IGBT管子的等效电路及符号如下图:场效应管子有开关速度快、电压控制的优点,但也有导通压降大,电压与电流容量小的缺点。
而双极型器件恰恰有与其相反的特点,如电流控制、导通压降小,功率容量大等,二者复合,正所谓优势互补。
IGBT管子,或者IGBT模块的由来,即基于此。
从结构上看,类似于我们都早已熟悉的复合放大管,输出管为一只PNP型三极管,而激励管是一只场效应管,后者的漏极电流形成了前者的基极电流。
放大倍数为两管之积。
对逆变电路的在线测量,从U、V、W端子对直流电路的P、N端,好像一个三相整流桥电路一样,具有正、反向电阻特性。
而实际检测的是六只IGBT管子的C、E极上并联的六只二极管。
我们所能测量的,仅为二极管的正、反向电阻,假设IGBT有开路性损坏,是测量不出的。
拆机测量:MOSFET管子的栅阴极间有一个结电容的存在,故由此决定了极高的输入阻抗和电荷保持功能。
变频器电路原理详解经典
变频器电路原理详解经典要想做好变频器维修,当然了解变频器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也是迫不及待的。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变频器维修基础知识。
大家看完后,如果有不正确地方,望您指正,如果觉得还行支持一下,给我一些鼓动!变频器维修入门--电路分析图对于变频器修理,仅了解以上基本电路还远远不够的,还须深刻了解以下主要电路。
主回路主要由整流电路、限流电路、滤波电路、制动电路、逆变电路和检测取样电路部分组成。
图2.1是它的结构图。
1)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是将主控电路中CPU产生的六个PWM信号,经光电隔离和放大后,作为逆变电路的换流器件(逆变模块)提供驱动信号。
对驱动电路的各种要求,因换流器件的不同而异。
同时,一些开发商开发了许多适宜各种换流器件的专用驱动模块。
有些品牌、型号的变频器直接采用专用驱动模块。
但是,大部分的变频器采用驱动电路。
从修理的角度考虑,这里介绍较典型的驱动电路。
图2.2是较常见的驱动电路(驱动电路电源见图2.3)。
广州科沃—工控维修的120驱动电路由隔离放大电路、驱动放大电路和驱动电路电源组成。
三个上桥臂驱动电路是三个独立驱动电源电路,三个下桥臂驱动电路是一个公共的驱动电源电路。
2)保护电路广州科沃—电梯维修的120当变频器出现异常时,为了使变频器因异常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甚至减少到零。
每个品牌的变频器都很重视保护功能,都设法增加保护功能,提高保护功能的有效性。
在变频器保护功能的领域,厂商可谓使尽解数,作好文章。
这样,也就形成了变频器保护电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有常规的检测保护电路,软件综合保护功能。
有些变频器的驱动电路模块、智能功率模块、整流逆变组合模块等,内部都具有保护功能。
图2.4所示的电路是较典型的过流检测保护电路。
由电流取样、信号隔离放大、信号放大输出三部分组成。
3)开关电源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向操作面板、主控板、驱动电路及风机等电路提供低压电源。
图2.5富士G11型开关电源电路组成的结构图。
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
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测量驱动电路输出的六路驱动脉冲的电压幅度都符合要求,如用交流档测量正向激励脉冲电压的幅度约14V左右,负向截止电压的幅度约左右(不同的机型有所差异),对驱动电路经过以上检查,一般检修人员就认为可以装机了,此中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检查环节——对驱动电路电流(功率)输出能力的检查!很多我们认为已经正常修复的变频器,在运行中还会暴露出更隐蔽的故障现象,并由此导致了一定的返修率。
变频器空载或轻载运行正常,但带上一定负载后,出现电机振动、输出电压偏相、频跳OC故障等。
故障原因:A、驱动电路的供电电源电流(功率)输出能力不足;B、驱动IC或驱动IC后置放大器低效,输出内阻变大,使驱动脉冲的电压幅度或电流幅度不足;C、IGBT低效,导通内阻变大,导通管压降增大。
C原因所导致的故障比例并不高,而且限于维修修部的条件所限,如无法为变频器提供额定负载试机。
但A、B原因所带来的隐蔽性故障,我们可以采用为驱动增加负载的方法,使其暴露出来,并进而修复之,从面能使返修率降到最低。
IGBT的正常开通既需要幅值足够的激励电路,如+12V以上,更需要足够的驱动电流,保障其可靠开通,或者说保障其导通在一定的低导通内阻下。
上述A、B 故障原因的实质,即由于驱动电路的功率输出能力不足,导致了IGBT虽能开通但不能处于良好的低导能内阻的开通状态下,从而表现出输出偏相、电机振动剧烈和频跳OC故障等。
让我们从IGBT的控制特性上来做一下较为深入的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源所在。
一、IGBT的控制特性:通常的观念,认为IGBT器件是电压型控制器件——为栅偏压控制,只需提供一定电平幅度的激励电压,而不需吸取激励电流。
在小功率电路中,仅由数字门电路,就可以驱动MOS型绝缘栅场效应管。
做为IGBT,输入电路恰好具有MOS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特性,因而也可视为电压控制器件。
这种观念其实有失偏颇。
因结构和工艺的原因,IGBT管子的栅-射结间形成了一个名为Cge的结电容,对IGBT管子开通和截止的控制,其实就是Cge进行的充、放电控制。
变频器原理图讲解
变频器的主要功能是改变交流 电的频率和电压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 交流电的频率来控制电机的转 速
变频器的应用广泛如工业自动 化、家用电器等领域
变频器的工作原理
变频器主要由整流器、逆变器 和控制单元组成
整流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
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功率模块: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驱动 电机
驱动电路:控制功率模块的输出实现对 电机转速和转矩的控制
控制电路:接收控制信号控制驱动电路 的输出实现对电机转速和转矩的控制
保护电路原理图解析
过电流保护:当电流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 过电压保护:当电压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 欠电压保护:当电压低于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 过热保护: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自动切断电源 短路保护:当电路发生短路时自动切断电源 接地保护:当电路接地时自动切断电源
主电路原理图解析
主电路:变频器 的核心部分负责 将交流电转换为 直流电
整流器:将交流 电转换为直流电 为变频器提供稳 定的直流电源
逆变器:将直流 电转换为交流电 实现变频调速
控制电路:控制 逆变器的开关频 率实现变频调速
控制电路原理图解析
控制电路:用 于控制变频器 的运行状态和
参数设置
控制信号:包 括频率、电压、
添加副标题
变频器原理图讲解
汇报人:
目录
P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RT Two
变频器原理概述
PRT Three
变频器电路原理图 解析
PRT Five
变频器在自动化系 统中的应用
PRT Four
变频器参数设置与 调试
PRT Six
安川变频器驱动电路
《616G3-55kW安川变频器》主电路HI-35E2T2CU-U/70ARr/RUVW 3CN/416CN风扇故障检测端子2.3开路时跳FAN故障开路时跳FU故障开路时跳OH故障14CN/15CN开路时跳OH故障《616G3-55kW安川变频器》主电路图说所有变频器主电路的结构都是相似的,乃至于是相同的。
而安川变频器的主电路和台湾东元变频器的主电路更是如出一辙。
稍后我观察到两机的控制面板是一样的,控制面板和参数的设置也是相似的。
发现两种从硬件到软件都相似甚至于是相同的机器,给安装调试与维修,都会带来很多的方便。
只要手头有一种技术资料参考,就可以调试和维修二种设备了。
打开这两种大功率变频器的外壳,检查主电路时,安装于逆变模块上方(与模块并联的)的六只长方形盒体状的大东西,首先会引起我们的兴趣——与每相上臂IGBT管子并联的是型号为MS1250D225P,与下臂IGBT管子并联的型号为MS1250D225N。
用句网络上的话说:这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安装于此处意欲何为呢?大凡并联在IGBT管子上的东西,或电容或阻容网络,均是为保护IGBT管子而设置的。
即当该管子截止时,快速消耗掉反向电压所形成的能量,提供一个反向电流的通路,以保护IGBT管子不承受(实质上是使其承受得少一点罢了)反压的冲击。
众所周知,无论是双极型或是场效应器件,在承受正向电压上往往有一定的富裕量,但对于反向电压的耐受能力却是极其脆弱的。
所以在IGBT管子上并联的一嘟喽一嘟喽的东西,可以说都是完成此一消耗反压任务的。
需要说明的是:MS1250D225P和MS1250D225N的内部电路,笔者并未打开实物进行验证,模块损坏后,这两种器件往往都是完好的,所以也不便将其破坏后拆解。
上图的内部电路是据测量揣摩画出的,仅为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参考。
我查找了大量资料和在网络上进行了搜寻,均未找到此元件的资料。
从揣测电路的基础上进行原理上的分析,显然容易产生误导。
变频器维修之驱动电路常用IC原理和维修分析
变频器维修之驱动电路常用IC原理和维修分析变频器驱动电路中常用IC,共有为数不多的几种。
可以设想一下,变频器电路的通用电路,必定是主电路(包括三相整流电路和三相逆变电路)和驱动电路,即便是型号的功率级别不同的变频器,驱动电路却往往采用了同一型号的驱动IC,甚至于驱动电路的结构和布局,是非常类似的和接近的。
早期的和小功率的变频器机种,经常采用TLP250、A3120(HCPL3120)驱动IC,内部电路简单,不含IGBT保护电路;以后被大量广泛采用的是PC923、PC929的组合驱动电路,往往上三臂IGBT采用PC923驱动,而下三臂IGBT则采用PC929驱动。
PC929内含IGBT检测保护电路等;智能化程度比较高的专用驱动芯片A316J,也在大量机型中被采用。
通过熟悉驱动IC的引脚功能和掌握相关的检测方法,达到对驱动电路进行故障判断与检测的能力,以及能对不同型号的驱动IC应急进行代换与修复。
一、TLP250和HCPL3120驱动IC:TLP250HCPL3120/J312HCNW3120图1三种驱动IC的功能电路图TLP250:输入IF电流阀值5mA,电源电压10∽35V,输出电流±0.5A,隔离电压2500V,开通/关断时间(t PLH/t PHL)0.5μs。
可直接驱动50A1200V的IGBT模块,在小功率变频器驱动电路中,和早期变频器产品中被普遍采用。
HCNW3120(A3120):与HCPL3120、HCPLJ312内部电路结构相同,只是因选材和工艺的不同,后者的电隔离能力低于前者。
输入IF电流阀值2.5mA,电源电压15∽30V,输出电流±2A,隔离电压1414V,可直接驱动150A/1200V的IGBT模块。
三种驱动IC的引脚功能基本一致,小功率机型中可用TLP250直接代换另两种HCNW3120和HCPL3120,大多数情况下TLP350、HCNW3120可以互换,虽然它们的个别参数和内部电路有所差异,如TPL250的电流输出能力较低,但在变频器中功率机型中,驱动IC往往有后置放大器,对驱动IC的电流输出能力就不是太挑剔了。
变频器驱动原理简介
变频器驱动原理简介一、三相异步电机简介:1.电机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公式:n1=60f/p (n1与转子电流产生的转子磁动势的转速和方向相同,故也称作是同步转速)(f为电流频率,p为电机的磁极对数)转子转速n转差率s=(n1-n)/n1转差率s是电机的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因为n因负载变化而变化,故s也会同步变化。
(电机刚刚启动时,S=1,最大,在电机等效电路中,附加电阻为r2(1-s)/s=0,所以启动时转子电路的电流非常大,该增大的电流又使电机磁路饱和,使得漏阻抗降低,更加使得电流增大,会达到额定电流的4~7倍)电机正常运行时s一般为0.02~0.05左右2.调速原理转子转速n的公式为:n=n1(1-s)=60f/p*(1-s)观察上述公式可以发现,想改变电机转子的转速,无外乎三种方式,①改变定子绕组的磁极对数(只能变级调速)②改变转差率s(这种调速方式使得电机的效率降低)③改变f,也即变频调速详细讨论变频调速:50Hz为基本频率由电机知识可知,定子电动势的方程为E1=4.44*f*N*Kn1*Φ1f为电流三相电流频率,N为绕组匝数,Kn1为基波磁动势的绕组系数,Φ1主磁通。
根据上述公式发现,在基频以下调速时,f减小,会使得Φ1增大,电机磁路会饱和,励磁电流大大增加,电机发热明显,严重时会烧毁电机。
电机的输出转矩T=Ce I1Φ1 cosΦ的,所以Φ1减小的话会造成能量浪费。
所以要保持Φ1恒定。
故有:E1/f=4.44*N1*Kn1*Φ1所以要保持定子电动势和电流频率同步变化,才能达到想要的调速目的。
这种方式称为恒转矩调试。
(实际上定子电动势难以直接测量,故用定子电压U1去替代E1,但是要注意的时,在低频时,定子漏磁通产生的压降和定子绕组产生的压降不能直接忽略,所以会造成U1明显小于E1,对外表现为电机在低频段输出转矩不足,所以变频器一般都具有转矩补偿的性能,实际上时增大在低频时的输出电压值。
变频器的显示操作面板电路解析(五篇)
变频器的显示操作面板电路解析(五篇)第一篇:变频器的显示操作面板电路解析变频器的显示操作面板电路解析J1612345R85101R105101C8+5V+5V去主板789+5V+5V*5 GND6 A7 B8 VccD 4DE 3RE 2R 1R90R120VR12.5k+J2E3107AR255101R265101R275101K5DATA ENTERU375176B+5VC1C16+5VR305101R315101R265101R155101R1651 01+5VR33R342000R3220002000R382000R402000P21E.X436P1.1/TP1.3 5P1.2 4P2P.14./0I/NT23 21K1RUNK2STOPRESETK7JOGK6ESCK8<电路原理与检修简析以前有网友问起过变频器操作面板电路的事,当时因手头没有相关电路,这事就放下了,相当于欠了一份账。
最近维修变频器的时候,运行电流、输出电压等变频器的运行数据,故障时还可以报出故障代码,同时运行与停机状态,还有相关指示灯进行指示;操作显示面板就留心测绘了几例操作显示面板的电路,现在发上来,也等于是还了旧账。
哈哈。
上图为正弦SINE 303-5R5G变频器的操作显示面板电路图。
操作显示面板的显示部分,多数变频器都采用光电数码管,少数变频器是采用液晶显示屏的。
操作显示面板电路的核心部件也为单片机,本电路采用44引脚,型号为W78E36的单片机芯片,处理由主板来的通讯信号及编码输出LED数码管驱动电流,按键输入信号,也是输入U2处理后,由U3通讯模块送入CPU主板。
实际上,操作显示面板电路和CPU主板电路,构成了以两片单片机(又称微控制器)为核心的两个“信号系统”,CPU主板作为上位机,操作显示面板作为下位机,两个系统之间的联络是通过专用通讯模块进行的(CPU主板上样有一套同样的通讯模块电路),两个系统之间传输的是由通讯模块U3处理后差分电压信号,通讯方式为RS422或RS485通讯,信号数据为特殊的“信号流”,即便用示波器也检测不出信号内容。
变频电机驱动电路原理
变频电机驱动电路原理随着电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变频电机驱动电路成为了现代电机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变频电机驱动电路通过调整电机的供电频率和电压,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变频电机驱动电路的原理及其工作过程。
一、变频电机驱动电路的原理变频电机驱动电路主要由电源模块、整流滤波模块、逆变模块和控制模块组成。
其工作原理如下:1. 电源模块:为整个驱动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电源。
通常采用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并通过滤波电路去除电源中的噪声和纹波。
2. 整流滤波模块:将交流电源转换为稳定的直流电源,并通过滤波电路去除电源中的纹波和噪声。
这样可以确保驱动电路提供的电压和电流稳定,以保证电机正常工作。
3. 逆变模块:将直流电源转换为交流电源,根据控制信号调整输出的频率和电压。
逆变模块通常采用可控硅或晶闸管等器件,通过控制这些器件的导通和截止,实现对输出电压和频率的调节。
4. 控制模块:负责接收输入的控制信号,并根据信号调整逆变模块输出的频率和电压。
控制模块通常采用微处理器或专用的控制芯片,通过对控制信号的处理和解析,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
二、变频电机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变频电机驱动电路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输入控制信号:用户通过控制面板或外部接口输入控制信号,包括电机转速、方向和运行模式等参数。
2. 控制信号处理:控制模块接收到输入的控制信号后,进行信号处理和解析。
根据用户设置的参数,计算出对应的逆变模块控制信号。
3. 逆变模块控制:控制模块将计算得到的控制信号发送给逆变模块。
逆变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控制可控硅或晶闸管等器件的导通和截止,调整输出的频率和电压。
4. 电机驱动:逆变模块输出调整后的交流电信号送入电机,通过变频电机驱动电路提供的稳定频率和电压,控制电机的转速和运行状态。
5. 反馈控制:在电机运行过程中,通过传感器采集电机的转速和电流等信息,并反馈给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调整,保持电机的稳定运行。
安川变频器主电路图及图说
D9
R29 2.2k R30 2k D13 R43 3k C1 0.33 R41 3.3k C18 R42 3k D14
R44 1.2k
U4 TLP250 1 Nc 2 IN+ Vcc 8 Nc 7 OUT 6 GND 5
R31 75R Vcc GF/OC Vss
Q8 C3694 R40 5R3W Q9 A1444 2CN
《616G3-55kW 安川变频器》主电路图说
所有变频器主电路的结构都是相似的,乃至于是相同的。而安川变频器的主 电路和台湾东元变频器的主电路更是如出一辙。稍后我观察到两机的控制面板是 一样的,控制面板和参数的设置也是相似的。发现两种从硬件到软件都相似甚至 于是相同的机器,给安装调试与维修,都会带来很多的方便。只要手头有一种技 术资料参考,就可以调试和维修二种设备了。 打开这两种大功率变频器的外壳,检查主电路时,安装于逆变模块上方(与 模块并联的)的六只长方形盒体状的大东西,首先会引起我们的兴趣——与每相 上臂 IGBT 管子并联的是型号为 MS1250D225P,与下臂 IGBT 管子并联的型号为 MS1250D225N。用句网络上的话说:这究竟是个什么东东?安装于此处意欲何为 呢? 大凡并联在 IGBT 管子上的东西,或电容或阻容网络,均是为保护 IGBT 管子 而设置的。即当该管子截止时,快速消耗掉反向电压所形成的能量,提供一个反 向电流的通路,以保护 IGBT 管子不承受(实质上是使其承受得少一点罢了)反压 的冲击。众所周知,无论是双极型或是场效应器件,在承受正向电压上往往有一 定的富裕量, 但对于反向电压的耐受能力却是极其脆弱的。 所以在 IGBT 管子上并 联的一嘟喽一嘟喽的东西,可以说都是完成此一消耗反压任务的。 需要说明的是:MS1250D225P 和 MS1250D225N 的内部电路,笔者并未打开实 物进行验证,模块损坏后,这两种器件往往都是完好的,所以也不便将其破坏后 拆解。上图的内部电路是据测量揣摩画出的,仅为读者朋友提供一个参考。我查 找了大量资料和在网络上进行了搜寻,均未找到此元件的资料。从揣测电路的基 础上进行原理上的分析,显然容易产生误导。故暂时省略对其原理的解析。 但在模块上并联了此类元件后,将在检修上给我们带来新的体验。见下述。 按照常规的检修方法,我们在更换损坏的模块后,进行通电试验前,须将上
变频器控制面板电路集锦及简要分析
变频器控制面板电路集锦及简要分析面板电路集锦及简要分析(之一)一、六线端被动型为国内多种机型采用,以VDF-B机型为代表,简述其原理。
对“被动型”的说明:1、面板电路不含MCU或PIC器件,故不会主动示警,如与主板MCU通讯中断时,不会报出CPU故障、通讯中断等故障代码,而仅以88888、-----或无显示警示相关故障的存在。
2、根据主板MCU来的显示数据被动干活,依赖硬件电路进行数据转换(显示内容)。
对“六线端”的说明:1、+5V、GND电源线两根;2、信号线四根。
(1)BU5的1\2\3\4脚内部两组反相器所传输的,是来自主板MCU的串行脉冲数据之一,直言之:显示数据;(2)BU5的9\8脚内部两组反相器所传输的,是来自主板MCU 的串行脉冲数据之二,直言之:显示时钟;二者处理显示信息。
(3)BU5的11\10脚内部两组反相器所传输的,是来自主板MCU的串行脉冲数据之三,直言之:键扫脉冲;(4)BU5的1\2\3\4脚内部两组反相器所传输的,是送往主板MCU的串行脉冲数据,直言之:按键信息。
二者处理按键信息。
看看四路脉冲长啥样:其实,我们所做的,是只管这四路信号的有无,而不管具体内容(也是无法管的)。
如键扫脉冲、显示时钟、显示数据,3路信号只要有了一路,说明MCU已经正常工作,这3路信号是主板MCU正常工作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常,对于MCU是否已经正常工作,感到不易把握,而此三路信号,恰恰可以非常明确地给出答案。
信号的有无,在+5V供电系统框架下,如用直流电压挡测量,则非5V、非0V为信号状态,否则为异常状态;如“按键信息”信号,当此脉冲信号的占空比极大或极小时,所测电压值接近5V或0V,即较难得出明确的判断。
测量串行脉冲信号时,因而建议采用示波器进行“一步到位”的测量判断,合格信号不管其频率和占空比如何变化,首先必须是矩形波,最高电压幅度应接近5V,最低幅度应接近0V。
对于非矩形波的杂波信号,可视之为无效信号(无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频器驱动电路详解测量驱动电路输出的六路驱动脉冲的电压幅度都符合要求,如用交流档测量正向激励脉冲电压的幅度约14V左右,负向截止电压的幅度约7.5V左右(不同的机型有所差异),对驱动电路经过以上检查,一般检修人员就认为可以装机了,此中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检查环节——对驱动电路电流(功率)输出能力的检查!很多我们认为已经正常修复的变频器,在运行中还会暴露出更隐蔽的故障现象,并由此导致了一定的返修率。
变频器空载或轻载运行正常,但带上一定负载后,出现电机振动、输出电压偏相、频跳OC故障等。
故障原因:A、驱动电路的供电电源电流(功率)输出能力不足;B、驱动IC或驱动IC后置放大器低效,输出内阻变大,使驱动脉冲的电压幅度或电流幅度不足;C、IGBT低效,导通内阻变大,导通管压降增大。
C原因所导致的故障比例并不高,而且限于维修修部的条件所限,如无法为变频器提供额定负载试机。
但A、B原因所带来的隐蔽性故障,我们可以采用为驱动增加负载的方法,使其暴露出来,并进而修复之,从面能使返修率降到最低。
IGBT的正常开通既需要幅值足够的激励电路,如+12V以上,更需要足够的驱动电流,保障其可靠开通,或者说保障其导通在一定的低导通内阻下。
上述A、B故障原因的实质,即由于驱动电路的功率输出能力不足,导致了IGBT虽能开通但不能处于良好的低导能内阻的开通状态下,从而表现出输出偏相、电机振动剧烈和频跳OC 故障等。
让我们从IGBT的控制特性上来做一下较为深入的分析,找出故障的根源所在。
一、IGBT的控制特性:通常的观念,认为IGBT器件是电压型控制器件——为栅偏压控制,只需提供一定电平幅度的激励电压,而不需吸取激励电流。
在小功率电路中,仅由数字门电路,就可以驱动MOS型绝缘栅场效应管。
做为IGBT,输入电路恰好具有MOS型绝缘栅场效应管的特性,因而也可视为电压控制器件。
这种观念其实有失偏颇。
因结构和工艺的原因,IGBT管子的栅-射结间形成了一个名为Cge的结电容,对IGBT管子开通和截止的控制,其实就是Cge进行的充、放电控制。
+15V的激励脉冲电压,提供了Cge的一个充电电流通路,IGBT因之而开通;-7。
5V的负向脉冲电压,将Cge上的“已充电荷强行拉出来”,起到对充电电荷的快速中和作用,IGBT因之而截止。
假定IGBT管子只对一个工作频率为零的直流电路进行通断控制,对Cge一次性充满电后,几乎不再需要进行充、放电的控制,那么将此电路中的IGBT管子说成是电压控制器件,是成立的。
而问题是:变频器输出电路中的IGBT管子工作于数kHz的频率之下,其栅偏压也为数kHz频率的脉冲电压!一方面,对于这种较高频率的信号,Cge的呈现出的容抗是较小的,故形成了较大的充、放电电流。
另一方面,要使IGBT可靠和快速的开通(力争使管子有较小的导通内阻),在IGBT的允许工作区内,就要提供尽可能大的驱动电流(充电电流)。
对于截止的控制也是一样,须提供一个低内阻(欧姆级)的外部泄放电路,将栅-射结电容上的电荷极快地泄放掉!大家都知道电容为储能元件,本身不消耗功率,称为容性负载。
但正犹如输、配电线路的道理一样,除了电源必须提供容性元件的无功电流(无功功率)外——这使得电源容量变大,无功电流也必然带来了线路电阻上的损耗(线损)!驱动电路的功率损耗主要集中在栅极电阻和末级放大管的导通内阻上。
我们常看到——尤其是大功率变频器——驱动电路的输出级其实是一个功率放大电路,常由中功率甚至大功率对管、几瓦的栅极电阻等元件构成,说明IGBT的驱动电路是消耗一定功率的,是需要输出一定电流的。
而从上述分析可看出:应用在变频器输出电路的IGBT管子,恰恰应该说是电流或说是功率驱动器件,而不纯为电压控制器件。
二、装机前最后一个检测内容:为最大可能地降低返修率,在对驱动电路进行三、四节的全面检测后,不要漏过对驱动电路的带负载能力这样一个检查环节。
方法如下:对驱动电路带负载能力的测量电路上图为DVP-122kW台达变频器的U相上臂的驱动电路。
图中GU、EU为脉冲信号输出端子,外接IGBT的G、E极,检修驱动板时已与主电路脱离。
虚线框内为外加测量电路。
为电源/驱动板上电后,配合启动和停止操作,在m、n点串入直流250mA电流档,与15Ω3W的外加测量电阻构成回路,检测各路驱动电路的电流输出能力,测得启动状态,有五路输出电流值均在150mA左右,其中一路输出电流仅为40mA,装机运行后跳OC的故障原因正在于此,该路驱动电路的驱动能力大大不足!停机状态,测得各路负电压供电的电流输出能力均为50mA左右,负压供电能力正常。
串接RC,起到限流作用,其取值的原则:选取电阻值及功率值与栅极电阻相等(上图中DR45的参数值),以使检测效果明显。
对驱动电路做过功率输出能力的检测,可以确定驱动电路完全正常了。
在驱动电路与主电路连接的试机过程中,请先以低压24V直流电源为逆变电路供电,测试驱动电路和逆变电路正常后,再恢复逆变回路的正常供电。
如手头无低压直流电源,起码应在逆变供电回路串接两只45W灯泡或2A保险管,试机正常后,才接入逆变电路的原供电!上述对驱动电路的上电检测,是在脱开与主电路(IGBT)的连接后进行的,整机连接状态下,不得测量驱动电路的输入、输入侧,会因人体感应和表笔引入干扰信号,使IGBT受触发误码导通,造成模块的炸裂!驱动电路输出能力的不足,由以下两方面的原因造成:A、电源供电能力不足,空载情况下,我们检测输出正、负电压,往往达到正常的幅度要求,即使带载(如接入IGBT后)情况下,虽然对Cge的瞬时的充电能力不足,但因充电时间太短,我们往往也测不出供电电压的低落,不带上电阻负载,这种隐蔽故障几乎不能被检测出来!电路电路的常见故障为滤波电容失容,如上图中DC41,因长期运行中电解电容内部的电解液干涸,其容量由几百微法减小为几十微法,甚至为几微法。
另外,可能有整流管低效,如正向电阻变大等,也会造成电源输出能力不足;B、驱动IC内部输出电路不良或后置放大器DQ4、DQ10导通内阻变大等。
如带载后检测电源电压无低落现象,检测T250输出电压偏低,则为T250不良,否则更换DQ4、DQ10等元件。
DR40、DR45等阻值变大的现象比较少见。
需要说明的是:正向激励电压的不足,只是表现出电机振动剧烈、输出电压偏相、频繁跳OC故障等现象,虽然有可能使电机绕组中产生直流成分出现过流状态,但对模块构不成一投入运行信号即爆裂的危害。
而负向截止电压的丢失(负压供电回路的故障造成负栅偏压回路阻断),则表现出上电时正常,一按动启动按键,IGBT逆变模块便会发出“啪”的一声马上爆裂的故障!这是为何呢?三、IGBT截止负压丢失后的危害:除了在全速运行下负载突然短路造成的损坏外,过流、过载、过欠压等,所有故障的危害性都要远远小于栅偏压回路开路对IGBT的危害,说到这一点,广大维修人员都会深有体会的——维修人员吃这样的不应该吃的亏是太多了啊。
检修过程中漏焊了栅极电阻DR45,在装机过程中粗心大意间只插好了上臂IBGT1的触发插头,而忘记了连接下臂IGBT触发端子,而使IGBT2驱动信号引入端子被空置,上电后,不投入起动信号,还没有问题,一旦投入启动信号,那就毫无商量,模块坏掉。
长期的维修工作中,我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上电后启动操作前先停一会儿,观察一下驱动脉冲输出端子是否已经连接完好。
检查每路都连接完好后,再按下启动按键。
我常常觉得这轻轻的一点有千钧之重啊——驱动电路与逆变输出电路都是正常的状态下,只漏插了一只驱动脉冲的信号端子,必会造成IGBT模块与驱动电路的再次严重损坏,致使前功尽弃呀!IGBT结电容等效图如同双极性器件——三极管一样,三线元件也必然形成了内部三只等效电容,而IGBT内部的Cge却不是寄生性的,是工艺与结构所形成。
Cce电容我们不要去管它。
对IGBT能起到毁灭性作用的是Ccg和Cge两只电容。
上图为下臂IGBT的触发端子开路时的情形。
上电后,IGBT1因驱动电路的接入,负的截止电压加到G、E极上,能将其维持在可靠的截止状态。
变频器运行信号的莽撞投入,使IGBT1受正向激励脉冲电压驱动而开通,U端子即IGBT2的C极马上跳变为+530V的直流高压,此跳变电压提供了Ccg、Cge两只电容的充电回流回路,在IGBT1开通期间,IGBT2也为此充电电流所驱动,而近于同时开通,两管的共通形成了对P、N端的+530V供电电源的短路,啪啦一声,两只管子都炸掉了!假如上管的信号端子是空置的,而下管接入了驱动电路,同样,下管的导通,也会因同样的原因使两管损坏。
假定IGBT2的G、E极上,尚并联有栅极旁路电阻(如IGBT1栅控回路中的R旁),将对上述充电电流形成旁路作用,两管共通的可能性会降低一些。
再假定在上管导通期间,下管的G、E极间有7V左右截止负压的存在,正向的充电电流为栅负偏压所中和和吸收,远远达不到使IGBT开通的幅值,则IGBT2是安全的。
这也正是IGBT的控制回路为什么要加上负压的缘故。
对于采用IPM智能化逆变模块的变频器,驱动供电往往为单电源,并未提供负压,又是嘛回事呢?从设计上的要求,IGBT驱动信号的引线越短越好,以降低引线电感效应;IGBT的E、E极间应有有小的电阻回路,以充分旁路干扰信号电流。
而IPM模块,驱动电路与逆变主电路都集成于模块内部,驱动电路与IGBT之间配线极短,据资料称,甚至省掉的栅极电阻,以降低配线阻抗。
IGBT在关断状态下,保障栅极处于低阻抗接地状态,从而有效防止了由干扰信号造成的误导通,因而省掉了负电源供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