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优秀课件.ppt1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c01455945fbfc77da369b14b.png)
2、把标题改作《一门丰产的科学— —物候学》,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大自然的语言”用了拟 人手法,体现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3、第7—10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 序?文中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
么?
不能。
这里运用了逻辑顺序。作者把决定物候 现象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 小,依次排列。
六、积累运用 ,写作迁移: 要求:
1、用一句话写出季节特 征或景色特点;
2、语言准确生动。
果园里的苹果熟了, 果实累累.远远望去,一 个个苹果像一个个小红 灯笼,多好看呀!
1
2
3
4
七、 你是生活
的有心人吗?你知 道多少谚语?说来 听听.
古诗中的物候知识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烈日炎炎
金黄一片
白 雪 皑 皑
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春夏 秋冬
一年有四季, 四季景不同。
秋枫 冬 梅
春柳 夏荷
大自然就像一个神奇的智者, 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 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竺可桢
•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 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
3.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销声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重点字词
2.掌握下列词语,并用词造句。 销声匿迹:原指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衰草连天:遍地是衰草。 风雪载途:风雪满路。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草长莺飞:绿草茂盛,莺儿啼飞,指春天的 美好景象。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58张PPT)
![5《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5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74d148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8.png)
3.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
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 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引用
列数字
举例子
引用北京的物候记录,将1962年的山桃、杏花等的 花期与1961年和1960年的作比较,为下文说明物候 观测对农业活动有重大作用做铺垫。
4.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
其实,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来去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今天,让我们跟随竺可桢先生一同 去探究《大自然的语言》。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5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备查 03 字词清单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拓展延伸
学习目标
1.熟记 “翩”“谚”“匿”等字的读音;熟记“翩然”“销声匿 迹”“萌发”“悬殊”等字的字形;理解“销声匿迹”“草长莺 飞”等成语的意思;识记有关竺可桢的文学常识。(重点) 2.筛选文章的主要信息,理解其中阐述的事理。(重、难点) 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课文的说明方法。(重、难点) 4.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 究实证的科学态度。(素养)
rù
土润溽暑④
(续表)
三候 王瓜生 麦秋至
举例子
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具体说明物候 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
2.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 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打比方
作比较
把生物比作物候观测 的“活的仪器”, 生动形象,突出了生 物在物候观测中的重 要作用。
用生物与气象仪器 作比较,突出了通 过生物观测物候的 特点——灵活多 变,复杂多样。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共35张ppt)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 (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fc6cb6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93.png)
筛选信息之法:关注说明目的
03 理清逻辑
本文的【说明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引出说明对象
浅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重要作用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述研究价值
深
探究局部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第一层: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三层: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第四层:研究意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 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 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
么?
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概括不出“物候”概念?
第2段段首: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特色二:生动形象
课文第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影响程度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大
03 理清逻辑
本文的【说明顺序】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引出说明对象
浅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说明重要作用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分析影响因素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述研究价值
深
探究局部
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第一层: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 第三层: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逻辑顺序 第四层:研究意义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决定物候现象的因素有 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古今的差异。
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是什 可以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
么?
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概括不出“物候”概念?
第2段段首: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 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语言表述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 第1、2句中的划线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和严密性;第3句划线词语则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特色二:生动形象
课文第一段: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 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 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 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决 定 物 候 现因 象素 来 临 的
纬度的差异(首先) 影响程度
经度的差异(第二) 高下的差异(第三)
大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f1c88a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6a.png)
大自然语言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
通过解读大自然语言,了解生物多样 性的分布和动态变化,为生物多样性 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
利用大自然语言指导生态系统恢复和 重建工作,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可持续性。
应对气候变化
大自然语言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应对 气候变化,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
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是模仿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创 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实用性的建筑作品,如模仿蜂巢结构 的建筑可以具有良好的隔热和承重性能。
仿生材料
通过模仿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可以研发出具有优异性能 的新型材料,如模仿贝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可以具有高强度 和轻量化的特点。
05 大自然的气味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种类
01
生物语言
动植物通过声音、行为、化学信号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和交流,如鸟鸣、虫鸣、动物求偶行为等。
03
02
非生物语言
自然界中的风、雨、雷、电等现象,以及地震、火山喷 发等自然灾害,都是大自然通过非生物语言传递信息的 方式。
人为语言
人类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方式记录和传播自 然界的信息,成为大自然语言的一种扩展形式。
种子传播
吸引传粉昆虫
植物释放芳香气味吸引蜜蜂、蝴蝶等传粉昆 虫,促进繁殖。
某些植物的果实散发出诱人气味,吸引动物 食用并帮助传播种子。
02
01
植物间相互作用
植物通过地下根系释放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实现植物间的相互合作或竞争。
04
03
气味语言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A
维持生态平衡
气味语言在食物链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捕食 者和猎物之间保持平衡。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97c1fce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c.png)
保护色
动物通过体色与周围环境相似以 躲避天敌,如北极熊的白色毛发
。
警戒色
鲜艳的颜色警示其他动物不要靠 近,如毒箭蛙的鲜艳体色。
拟态
模仿其他有毒或无害动物的颜色 和形状,以躲避天敌或捕食猎物
,如竹节虫模仿树枝。
植物色彩语言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绿 色成为植物的主要颜色。
花朵颜色
3
岩石与土壤
岩石和土壤的形态、颜色等特征可以揭示地质历 史和自然环境变迁。
05
自然界中的行为语言
动物行为语言
体态语言
动物通过身体姿态、动作传达信息,如蜜蜂的舞蹈指示花蜜位置。
声音语言
鸟鸣、狼嚎等动物发出的声音,用于标记领地、吸引伴侣或警告同 伴。
化学语言
如蚂蚁通过释放信息素来指示食物来源或警告危险。
动物声音语言
昆虫鸣叫
如蝉鸣、蟋蟀叫等,通过 不同的音调和节奏进行信 息交流。
鸟类歌唱
鸟类通过歌唱吸引配偶、 标记领地、防御巢穴等。
哺乳动物呼唤
如狼嚎、狮吼等,用于标 记领地、吸引伴侣或驱赶 敌人。
植物声音语言
植物生长声音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发出微弱的声音,如细胞分裂、水分运输等 。
植物间信息交流
通过化学物质和电磁波等方式,植物之间可以进行信息传递和协作 。
植物与动物互动声音
如蜜蜂采蜜时与花朵的振动交流,或者植物通过发出特定声音吸引 传粉昆虫。
自然界其他声音现象
风雨雷电声
如风吼、雨滴落地、雷鸣和闪电 划破天际的声音。
水流声
如溪水潺潺、海浪拍岸、雨滴打在 水面上的声音。
地壳运动声
如地震时地壳的破裂声、火山喷发 时的轰鸣声等。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b1857d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1.png)
考点:加点词语(一般为限定性词语)能否删去(能 否替换、有何作用等)
①不能删或不能替换。 ②解释词义。XX词表……,起限制作用。 如“约、左右”表示不确定;“仅、只”为副词,表示限 于某个范围或少数范围;“几乎”表示将近于、接近 于;“大概”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表示多数情 形或主要方面;“可能、也许”表示猜测、推测、估计的 情记;“一般”指通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等等。 ③将词语放在句中说明事物……的特点。 ④删去就不符合原文意思。(避免绝对化/若删去,不符 合实际) ⑤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使文章 内容具体准确,更有说服力
● 本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 通过……(说明方法的具体使用), ● ……(作用)地说明了……(说明内容), 使文章内容具体准确(生动形象),更有说 服力(趣味性)。
析说明方法
句3: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 本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 通过……(说明方法的具体使用), ● ……(作用)地说明了……(说明
文体知识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理说明顺序
理清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默读全文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这几个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明更加具体、深刻。 ④作引用:通过引用……资料,鲜明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增强了
说明的权威性、趣味性。 ⑤举例子:通过列举……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道理),使说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优秀课件(1)
![《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优秀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cea553b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8c.png)
• 载 (zăi) 一年半载、记载
(zài) 载歌载舞、装载
(qiáo) 翘首以待
•翘
(qiào) 翘尾巴
理解词义
•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 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 次第:一个接一个。 • 萌发:种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指出说明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 别而不同…… 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 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更加准确、 具体,有说服力。
探寻美点,品语言
本文语言不仅准确、严
做读书摘要,填写课文提纲:
(1— 3)用( 具体生动 )的语言说明什么是
物候、物候学。 (4— 5 )观测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 —12)研究物候现象的重大意义。
二、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1、夯实基础,积累字词。 • 2、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 3、把握要点,理清顺序。 • 4、精读一段,品味语言。
一、夯实基础,积累字词
萌发( méng)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 簌( sù) 销声匿迹( nì) 风雪载途( zài ) 区域( yù)纬度( wěi )
(zài) 载歌载舞、装载
(qiáo) 翘首以待
•翘
(qiào) 翘尾巴
理解词义
•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 面。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 次第:一个接一个。 • 萌发:种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指出说明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 别而不同…… 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 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说明方法的运用使说明更加准确、 具体,有说服力。
探寻美点,品语言
本文语言不仅准确、严
做读书摘要,填写课文提纲:
(1— 3)用( 具体生动 )的语言说明什么是
物候、物候学。 (4— 5 )观测物候现象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0)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11 —12)研究物候现象的重大意义。
二、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1、夯实基础,积累字词。 • 2、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 3、把握要点,理清顺序。 • 4、精读一段,品味语言。
一、夯实基础,积累字词
萌发( méng) 翩然( piān) 孕育( yùn ) 簌( sù) 销声匿迹( nì) 风雪载途( zài ) 区域( yù)纬度( wěi )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8张PPT)
![《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1b6c5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11.png)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 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 候学”。
草木萌发 孕育果实 果实成熟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 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 用在农业生产上。
重点词语
【次第】依次。 【翩然】 【孕育】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簌簌】形容风吹叶子等的声音。 【销声匿迹】本义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文 中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衰草连天】文中指很多草枯黄败落的样子。 【载途】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花香鸟语】花飘着清香,鸟唱着歌儿。形容大自然明媚 动人的美好风光。 【草长莺飞】绿草茂密,黄鹂飞舞。形容春天明媚的景色。
古今因素
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 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 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 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农业的发展; ·……
初读课文
通读课文,说说课文能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
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 (1-3)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 (4、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 (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 (11、12)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问题探究
精读课文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31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26bf17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94.png)
•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 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 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 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 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语言特色
• 三、第1、2段为什么不直接写物候和物候学?这样写好在哪里?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 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 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 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大自然的语言
R·八年级语文下册
走近作者
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 方面的造诣都很高,
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浙江大学历史上最优秀的校长,没有之一,把浙大发展 成“东方剑桥”,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每天上课只问两个问题?
整体感知
一.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
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阅读小标兵
பைடு நூலகம்
·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学科,就
是“物候学”。
春季
夏季
秋季
二、速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 所需要的信息
1、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2、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整体感知
语言特色
• 三、第1、2段为什么不直接写物候和物候学?这样写好在哪里?
•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 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 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 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大自然的语言
R·八年级语文下册
走近作者
竺可桢,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 他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 方面的造诣都很高,
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宗师, 浙江大学历史上最优秀的校长,没有之一,把浙大发展 成“东方剑桥”, 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
每天上课只问两个问题?
整体感知
一.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
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阅读小标兵
பைடு நூலகம்
·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学科,就
是“物候学”。
春季
夏季
秋季
二、速读课文,准确地筛选出 所需要的信息
1、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2、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3、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整体感知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4c0a1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08.png)
六 板书设计
大自然 的语言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追究因果关系 阐述研究意义
现象 本质
逻辑 顺序
七 布置作业
1、收集身边的农谚、有关物 候的诗文或记录研究身边的物候现 象,并积累起来。
2、课后合作查找资料,回答积累拓展第五题。
例如,查阅《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竺可桢 的大自然日记》、《第一朵杏花的开放》等文章,思索影响 物候现象来临的原因。尤其是古今差异是原因还是被影响的 结果,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物候现象呢?人类活动吗?
首先,作者将抽象的事物尽量形象化,把丰富的、不 易理解的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使读者容易接 受。
其次,作者在行文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用大 家都能理解的词句来表达,并在阐述每一个问题时都有举 例,把物候学知识介绍得一清二楚,便于读者掌握。
然后,作者大量运用优美的词语、描写性语句和修辞 手法,使本来枯燥的物候科学变得生动形象。
说明语言
说明内容的特点和文段的写作目的
• 第1段文字偏文学性,生动形象;
• 连用杏花、桃花、布谷鸟三个例子, 都扣住“大自然的语言”这一点, 以灵动的语言表现出物候对气候变 化的反应,说明其对人们生产生活 的重要意义。这一段讲的是人们常 见的现象,因此不用数字,也不用 抽象概念,而是将道理寓于形象之 中。
手,清晰而有条理地说明了有关物候学各个方面的知 识。文章一开始从自然现象入手,说明了什么是物候, 什么是物候学,接着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 并号召人们要加强物候观测。文章条理分明,既体现 了说明的条理性,又体现了说明的科学性。
三 深入探究——写法借鉴
2.语言生动而准确。 课文第一段寓说明于描写之中,使用拟人、比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 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 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课件(共24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faa820b4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28.png)
xxxx
例外
情
情况二
况
一
【7-10段】
第一种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第二种顺序: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是另一种顺序。
小结:一篇好的事理说明文,需要有清晰的思路。 这种思路既可以是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 也可以是由大到小,依次排列。
三、【作业分享】细数方法
方法 利用文中找到的例句例,句一一剖析每一种说明方法作用
要下雨了
大自然的语言
气象学家 、地理学家——竺可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筛选主要信息,明确说明内容,了解物候与 物候学相关
2.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体会说明时 严密的逻辑知识思维。
3.结合课文实例,分析说明方法,品味准确 又生动的说明语言。
4.积极储备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思考方法,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竺可桢在浙江大学时,形成了 “竺可桢精神”,以“求是”为主 导。 “求是”就是追求真理,忠于 真理,是贯穿竺可桢一生的思想核 心。
你知道哪些有关物候的谚语?说说这些谚语传递的物候现象。
云在东,雨不凶。 东北风,雨太公。 小满收菜籽。 狗猫换毛早,冬季冷得早。 麻雀囤食要落雪。 晚上有星星、月亮,明天会是大晴天。
方法
举例子 作比较
引用
例句
作用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第二课时
一、【课程回顾】复习导入
第1--3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描 述
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作 出 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阐 述
【本文的说明顺序】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阐述研究意义
作比较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a7462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f.png)
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 说明了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 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 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 得迟了。
语段连举两个例子,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近海地区的冬天比同纬度内陆温和,如果以此类推,就会误以为 春天在近海地区一定来得早。但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要比同 纬度内陆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若只举一个例子,读 者就会以为那是偶然的,举两个例子,说明了情况的普遍性,增 强可信度。
你还知道哪些写节气的俗语或诗句?
知识链接Βιβλιοθήκη 说明顺序的种类及判断方法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按照发展过程 的先后来介绍某一 事物的说明顺序。
按照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 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 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
表示时间的词 语(含朝代)
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
知识链接
说明顺序的种类及判断方法
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的顺序来说明,或由个 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 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 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 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 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 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运用了作诠释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 法,说明了逆温层的特点;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逆温 层对农事的影响。
品味语言
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 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 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 得迟了。
语段连举两个例子,运用了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近海地区的冬天比同纬度内陆温和,如果以此类推,就会误以为 春天在近海地区一定来得早。但事实上,近海地区的春天要比同 纬度内陆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若只举一个例子,读 者就会以为那是偶然的,举两个例子,说明了情况的普遍性,增 强可信度。
你还知道哪些写节气的俗语或诗句?
知识链接Βιβλιοθήκη 说明顺序的种类及判断方法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按照发展过程 的先后来介绍某一 事物的说明顺序。
按照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 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 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
表示时间的词 语(含朝代)
表示空间方位的词语
知识链接
说明顺序的种类及判断方法
逻辑顺序
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的顺序来说明,或由个 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 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一一介绍说明。
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 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 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 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 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运用了作诠释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运用作诠释的说明方 法,说明了逆温层的特点;又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逆温 层对农事的影响。
品味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e68a9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5f.png)
05
CHAPTER
大自然语言的探索与保护
大自然语言的探索方法
实地考察
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自 然界的各种现象,如动物行为 、植物生长等,以了解其背后
的语言含义。
生态学研究
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研究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揭示大自然的语言。
遗传学研究
通过研究生物的基因组,了解 生物的遗传信息,从而解读大 自然的语言。
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保护大自然语言有助于改善人类生存 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06
CHAPTER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内容概述
本文主要介绍了大自然的语言, 包括生物、气候、地理等方面的 信息传递,以及这些信息对人类
生活的影响。
研究方法
采用了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对大自然的语言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成果
研究发现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种普遍 存在的现象,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拓展研究领域
加强跨学科合作
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大自然语言的研究领 域,包括动物行为、植物生态等方面的信 息传递。
需要加强跨学科的合作,包括生物学、地 理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以便更全面地了 解大自然的语言。
创新研究方法
实践应用
可以尝试采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大 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以提高研究的准 确性和效率。
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提供研究资料
大自然的语言是科学研究 的重要资料,有助于科学 家深入了解自然界的运行 规律。
推动学科发展
对大自然语言的深入研究 可以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如生物学、地理学、环境 科学等。
促进跨学科交流
对大自然语言的研究需要 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有 助于推动跨学科研究的合 作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适宜。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乔 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抢答题:
一、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 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就是物候学。
下定义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 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 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 天。
古 代 农 谚 选 粹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 所需要的信息: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必答题: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 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 科学,就是物候学。
拓展延伸
•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 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 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古 代 农 谚 选 粹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古 代 农 蚂蚁垒窝要落雨。 谚 选 鱼跳水,有雨来。 粹 燕子低飞要落雨。
麻雀囤食要落雪。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检查预习
载途 zà i 孕育: 翩然: yù n piān 连翘 qiá o
读
准
啦
衰草连天 shuāi
簌簌 sù
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 nì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 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周而复始: fù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
读课文
大家都来动动脑
快速准确筛选信息, 整体把握文意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 什么说明方法? 分类别
4、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 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 麦插禾。”
引用
5、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 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 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 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 京早10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年年如江 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
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
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
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
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
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
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 的。
传语 暗示 唱歌 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 榆叶梅、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比1960年迟五六天。“左右”一词可否去掉?为
什么?
不能去掉。“左右”表示约数。 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去掉了它,就 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吻
合。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的说明方法。请在文中找例句。
纬度 因素 经度 差异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高下 差异 古今 差异
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而无霜。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第7—10段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不能。 这里运用了逻辑顺序。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
(1)说明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描写、拟人的写法,加强了说明文 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文章语言科学、准确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品味:第一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苏醒: 把大地人格化,亲切动人。 用词典雅,富于形象性。 融化、次第: 翩然: 轻快飞舞的样子,生动形象。 孕育: 典雅形象。 簌簌: 纷纷落下,形象典雅。 销声匿迹: 消失了叫声,藏起了形迹。简炼典雅。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用词典雅,给人美感。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第二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 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 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 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 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
• •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 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抢答题:
一、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 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就是物候学。
下定义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 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 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 天。
古 代 农 谚 选 粹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快速阅读课文,快速准确地筛选出 所需要的信息:
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观测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必答题: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 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 科学,就是物候学。
拓展延伸
• 联系课文中的物候知识,谈谈你对下面 这首诗的理解。你有过与诗人类似的观 察和体验吗?说给大家听听。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
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郭沫若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古 代 农 谚 选 粹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古 代 农 蚂蚁垒窝要落雨。 谚 选 鱼跳水,有雨来。 粹 燕子低飞要落雨。
麻雀囤食要落雪。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检查预习
载途 zà i 孕育: 翩然: yù n piān 连翘 qiá o
读
准
啦
衰草连天 shuāi
簌簌 sù
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动作轻快的样子
销声匿迹: nì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 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周而复始: fù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
读课文
大家都来动动脑
快速准确筛选信息, 整体把握文意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 什么说明方法? 分类别
4、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 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 麦插禾。”
引用
5、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 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 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 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 京早10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年年如江 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
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
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
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
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
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
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 的。
传语 暗示 唱歌 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 榆叶梅、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比1960年迟五六天。“左右”一词可否去掉?为
什么?
不能去掉。“左右”表示约数。 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去掉了它,就 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吻
合。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
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的说明方法。请在文中找例句。
纬度 因素 经度 差异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高下 差异 古今 差异
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而无霜。
描述物候现象 作出科学解释
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 阐述研究意义
第7—10段的顺序能否打乱?为什么?
不能。 这里运用了逻辑顺序。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
(1)说明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描写、拟人的写法,加强了说明文 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文章语言科学、准确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品味:第一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苏醒: 把大地人格化,亲切动人。 用词典雅,富于形象性。 融化、次第: 翩然: 轻快飞舞的样子,生动形象。 孕育: 典雅形象。 簌簌: 纷纷落下,形象典雅。 销声匿迹: 消失了叫声,藏起了形迹。简炼典雅。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用词典雅,给人美感。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第二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 温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 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可 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 和古今的差异。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
•
• •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 集种子的日期; 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