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实词 词类活用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例子
动词的活用
PART TWO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动词“奔”用作名词,意即“奔马”,作句子的宾语。
1
(一)动词→名词
死国可乎。 “死”是为动用法,“死国”即“为国而死”。
2
(二)动词→为动用法
君将哀而生之乎? “生之”即“使之生、“使我活”的意思。
3
基本结构形式:
4
【动+宾】=【使】+宾+动
5
使动概念:
(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的,一般都属于使动用法。
01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较少,如果带有双宾语的,一般属于使动用法。
02
(使……相斗)
示例: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2、舞幽壑之潜蛟。 3、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4、令诸君知天亡我。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文言实词之 词类活用
单击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词类活用。
0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明确考点
考什么?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也有个别虚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原来的词性和意义而作另一类词用(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的现象
以小易大
作宾语
作宾语
作主语
聪明的人 愚蠢的人
坚硬的铠甲 锐利的兵器
小的东西 大的东西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例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1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
形容词位于谓语位 置,且带了宾语。
3
宾语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对于高中生来说,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至关重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素养,还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深入了解一下高中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际意义。
(一)常见实词1、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和现代意义不同的词。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现在仅指男子的配偶。
2、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士兵、战争等。
3、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
像“知”通“智”,“说”通“悦”。
(二)实词的推断方法1、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2、字形推断法通过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来推测其意义。
3、语法推断法依据词语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和作用来判断其词性和含义。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没有实际意义,但在语法和表达上起着重要作用。
(一)常见虚词1、而可以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2、之作代词、助词、动词等,用法多样。
3、以有“用、凭借、因为”等意思。
(二)虚词的用法辨析要准确理解虚词的用法,需要多读多练,积累常见的虚词搭配和用法。
三、句式(一)判断句通常以“……者,……也”“……,……也”等形式来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常见的有“于”字被动句、“为”字被动句等。
(三)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比如“何陋之有”就是宾语前置句。
(四)省略句在文言文中,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常常省略。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
(二)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三)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等。
五、翻译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一)原则1、信要忠实原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
2、达译文要通顺流畅。
3、雅译文要富有文采。
(二)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推荐完整)
• 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
六、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 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将它看作 什么”的用法。其特点,仍然是形容词、名
词后面带宾语,形容词、名词作动词用。
•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鞅复见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四、动词的活用 1、动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
动词用作名词,如:一屠晚归
2、动词在“之”“其”后充当中心 语时,动词作名词用。如:燕赵之
收藏,韩魏之经营。
• 3、动词连用,主谓或动宾
3动词为动用法
(也叫“为动用法”所谓为动用法,就是
句中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为……怎么样”
• 例:
的意思)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 国可乎?
词类活用
• 在古汉语里,“实词”:名词、 形容词、动词,在一定的语言 环境里,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 而灵活运用,叫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 1、普通名词作状语:名词放在动 词前面,不作主语作状语。
• (1)、表示特征状态(比喻式): •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
佩公。 •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表示态度:
• 例: •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3)、表示出处:
• 例: •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赵襄王郊迎甘罗。
(4)、表示工具
• 例: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得佳者笼养之。
2、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 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
• (1)、“岁”、“月”、“日” 等时间名词作状语:
译为使动式:使之为客,而要译为意动 式——以之为客。即把他当作客人看待。 加多“看待”或“处理”进行补充。所以 对这样的句子从形式习惯上划为意动式。
高考备考文言文阅读实词之词类活用(中动词形容词活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
对点训练:
1.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形容词,解释词义并说明其活用类型。 (1)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 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2)善万物之得时。(《归去来兮辞》) ______:________。类型:________。 (3)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桓晋文之事》)
2024年新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文言文复习 :实词
词类 活 用
(中:动词、形容词活用)
Ⅱ.动词活用
1.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表示与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 了。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伏:埋伏的部队,伏兵)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出产的东西;入:收入的东西)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到达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动词的为动用法
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带宾语,含有主语“为了宾语怎么样”的 意味,一般可译为“为……”。如: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哀:为……哀叹) 动词的为动用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表示为了某一目的而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赖以存在的 目的。 (2)表示出于某一原因而施行某一行动。如:猿猱欲渡愁攀援。(愁: 为……发愁) (3)表示给(替)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服务对象。 (4)表示对(向)宾语施行某一行动,宾语是动词谓语的面向对象。
阅读考点08 词类活用-语文文言文阅读考点(梳理)
考点08 词类活用文言文阅读考查我们能否读懂文章大意,考查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重点语句的记诵、积累,其中正确理解词语活用的现象是帮助我们理解内容的基础。
常见的实词考点之:【词类活用】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论语》主人日再食。
日: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送东阳马生序》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伤仲永》渔人甚异之。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桃花源记》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觉得奇怪。
宾客: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以礼相待。
—— 《伤仲永》贤于材人远矣。
贤:形容词用作动词,胜过,超过。
——《伤仲永》妇抚儿乳。
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醉翁亭记》狼不敢前。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听妇前致词。
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石壕吏》其一犬坐于前。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狼》一狼洞其中。
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堆中)打洞。
——《狼》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灵: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灵。
——《陋室铭》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前一个):形容词意动用法,把……当做亲人。
——《大道之行也》虽乘奔御风。
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马。
——《三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与朱元思书》每至晴初霜旦。
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轩: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高处。
邈:形容词用作动词,伸向远处。
——《与朱元思书》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打。
——《马说》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作动词,腰间佩戴。
——《送东阳马生序》如鸣珮环,心乐之。
高考文言文词类活用
规律三: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该动作行为 的一种工具、凭借和方式,译为:用(乘, 凭借)……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②赵襄王郊迎甘罗。 (廷,郊)处所名词+动词 规律四:名词用于动词之前,表示
该动作行为的发生的处所 译为:在……
①则以刘病日笃
②岁征民间
③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潇、沅,北合 汉、沔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
• B、义不杀少而杀众。 (《公输》)
• C、四美具,二难并。 (《滕王阁序》)
• D、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蕖》)
• E、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
• A、坚:坚韧的盔甲; 锐:锐利的武器。
• B、少:很少的人;众: 很多的人。
晋灵公不君。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汉水又东 不+【君;王;东(名词)】 规律三: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
的名词用作动词。
①驴不胜怒,蹄之。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今王鼓乐于此(《孟子》) (蹄,王,鼓乐)名词+代词,处
所名词,介宾短语 规律四: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
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 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 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某个词属于某一个种 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的分工也是 相对固定的,但在具体的语境中,某 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临时灵 活运用,于是出现了活用的现象。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名
词
形
活
容
用
词
活
用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名词
名
文言文基础2 实词 词类活用
古诗文基础实词(二)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继续学习、积累多义词,掌握部分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记忆一.知识点讲解:(注意:不要强调概念,尽量淡化概念,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语法现象,积累素材。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在表达中,有时候某个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意义和功能,叫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例: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例: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例: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例: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例:未云.何龙。
云:形成云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渔网,意谓用网捕捞例:皆指目..陈胜。
指:指指点点。
目:看着。
形容词作动词把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国语·吴语》两个例句中,老,幼、慈皆为形容词,在这里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敬爱,爱护。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
数量词作动词把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译文: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译文: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文言文词类活用》课件
04
词类活用的作用与影响
增强文言文的表达效果
总结词
增强表达效果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使文言文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通过改变词性或用法 ,可以使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表 现力。
丰富文言文的词汇意义
总结词
丰富词汇意义
详细描述
词类活用可以赋予词汇更多的意义和内涵, 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细腻、深入。通过词类 活用,一些常见的词汇可以拥有更多的含义 和用法,为文言文表达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举例
在文言文中,“衣”原为名词,表示“衣服”,但在“衣锦还乡”中活用为动 词,表示“穿”;“火”原为名词,表示“火种”,但在“火烧赤壁”中活用 为动词,表示“点燃”。
分类:名词活用、动词活用、形容词活用等
定义
名词在特定的上下文中,被用作 动词,表示与该名词相关的动作 或行为。
举例
在“沛公军霸上”中,“军”原 为名词“军队”,在此处活用为 动词,表示“驻军”。
VS
详细描述
某些词语在特定语境下,其含义会发生改 变,从而引起词类活用。例如,“春风又 绿江南岸”中的“绿”,由形容词活用为 动词,表示“使……变绿”的意思。
上下文义推断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上下文含义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结合上下文语境,推断某个词语的用法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句子的 整体意义和逻辑关系,以确定词类活用的具体含义。
侯张良”(“善”表示“关系好”)。
03
词类活用的判断方法
语法分析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来判断词类活用
详细描述
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和功能,判断其是否活用。例如,在文言文中,名词放在动词之前,可能活用为状语; 形容词放在名词之前,可能活用为动词。
高考复习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 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 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这时活用为名词。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险固地势 ②将军身披坚执锐 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 绿叶、红花。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 远
7 数词的活用
小结
1、 所谓词类活用是相对现代汉语来说的 2 、了解一个词是否有活用现象,是由上下 文决定,我们要从整个句子的意思来思考, 还要注意它在句中地位(充当什么成分), 前后有那些词,与它构成什么关系。
词类活用随堂练习
一、下列句中都有词类活用的现象,请你找出来, 然后在句后括号内用序号注明活用类别。 A.名词作动词 B.意动用法 C.形容词用作名词。 1.吾师道也( A) 2.吾从而师之( ) B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4.师道之不传也久 C 矣( ) A 5.而耻学于师( ) 二、找出下列句中活用作动词的名词。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 2.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 3.沛公欲王关中( ) 4.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 ?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 ;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 ;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 ;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 ;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 ;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 ;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19、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中看到了某种忧患。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20、每一个成就和长进,都蕴含着曾经受过的寂寞、洒过的汗水、流过的眼泪。许多时候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能看到希望。 1、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亲和力。 2、不求与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要哭就哭出激动的泪水,要笑就笑出成长的性格! 3、在你内心深处,还有无穷的潜力,有一天当你回首看时,你就会知道这绝对是真的。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你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的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加不幸。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7、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8、千万别迷恋网络游戏,要玩就玩好人生这场大游戏。 9、过错是暂时的遗憾,而错过则是永远的遗憾! 10、人生是个圆,有的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出的圆圈,其实,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11、没有压力的生活就会空虚;没有压力的青春就会枯萎;没有压力的生命就会黯淡。 12、我以为挫折、磨难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 ——邹韬奋 13、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14、我们总是对陌生人太客气,而对亲密的人太苛刻。 15、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16、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夜深人静,问问自己,将来的打算,并朝着那个方向去实现。而不是无所事事和做一些无谓的事。 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 鲁迅 19、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 20、做一个决定,并不难,难的是付诸行动,并且坚持到底。 21、不要因为自己还年轻,用健康去换去金钱,等到老了,才明白金钱却换不来健康。 22、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都是自己内心制造的。 23、命运负责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和消极情绪,成功的人都是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克服自己的惰性,并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人,激励身边的人。 2、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3、你今天必须做别人不愿做的事,好让你明天可以拥有别人不能拥有的东西。 4、不要觉得全心全意去做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是一种浪费,小事做的得心应手了,大事自然水到渠成。 5、别着急要结果,先问自己够不够格,付出要配得上结果,工夫到位了,结果自然就出来了。 6、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7、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图日后有能力有所报答,别人对你不好,你更要争气望有朝一日,能够扬眉吐气。 8、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时间来定夺。 9、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10、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洗牌,但是玩牌的是我们自己!
人教版文言文实词虚词词类活用汇总
180个文言实词1.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16. 次:1、编次。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鼓三通,锣三下 敲鼓,击锣
名作使动用法
首先判断名词作动词,再判断是否是使动。 使动:看该动作是否是后面的宾语发出。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使死者活,使骨头长肉
名词的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的概念:主语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 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的种类:(1)形容词的活用 (2)名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
• 普通名词作状语
• 1.用比喻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译“像…一样”或 “像…似的” 。
• 例如: • ①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 ①句中“席”、“包”、“囊” 分别作状语:像席
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这三句是互文 见义,全句可译为“吞并天下之意”。
• ②子产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 ②句中“儿啼”是“像小孩一样地啼哭”。
• 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 ③句中“犬坐”是狼“像犬一样坐着”。
• 2.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译“像对
待…一样”或“按照…” 。
• 例如: •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①句的“兄”,名词,在这里作“事”的状
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像对待兄 长一样招待他。
• ②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
3.名词放在副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例如: • ①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
(跟着十来个女徒弟,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 大巫的背后)
• ②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
(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给没有功劳的臣子封官,不让 不勇敢战斗的士兵受赏)
• 4.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 能愿动词后面,便活用为动词。
以……为鱼肉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之词类活用
1
2
3
4
5
6
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南。
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注: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格式:名词+介词结构
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②遂王天下。 ③面山而居。 驴不胜怒,蹄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就称王于天下。
(愚公)面朝山而居。
注: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格式:名+名/名+代
注: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的方式招待(对待)他”,做它后面的动词的状语。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呵叱。 赵襄王郊迎甘罗。 到郊外迎接。
工作总结汇报
实词复习 —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 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 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①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往南、往西、往东、往北 ②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向右边(西边)投靠 左边(东边)投靠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大全1.文言实词一、古今异义同一个词古今意义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叫古今异义。
平时要注意积累古今异义的词语;做题时要细心体察,不要望文生义,以今代古。
二、词类活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这就是词类活用。
要掌握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名词作状语,结合语境进行判断。
三、一词多义文言实词往往具有几个甚至十几个义项,这种现象叫一词多义。
对常用的多义词,要弄清其本义与引申义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掌握词义。
如,“朝”本义是早晨,由于古代臣子在早晨拜见帝王,便引申为“朝见、朝拜”;由“朝见”又引申为朝见的处所“朝廷”;又引申为朝代。
考生要善于根据相关词句(具体语境)准确理解词义。
四、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教材中的偏义复词的数量不多,因此要进行归纳总结。
平时训练要注意积累,考场作答要体察语境,认真比较。
2.文言虚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文言句式一、判断句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
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
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夫战,勇气也。
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环滁皆山也。
⑥臣本布衣。
“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3.“者”也”都不用,完全凭句意去判断。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一、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玩耍)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按时)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来得及)31.一狼径去(径直)32.屠暴起(突然)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36.目似瞑(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狡猾)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跟从)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看,视)42.积薪其中(柴草)43.又数刀毙之(杀死)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53.只使坠(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四方)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56.国人道之(讲述)二、重点虚词三、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5.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8.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9.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10.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1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1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14.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15.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16.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17.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五、一词多义13.吾日三省吾身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15.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16.淫慢则不能励精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17.少时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19.止增笑耳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今义:__耳朵__20.屠自后断其股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21.身亡所寄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22.因往晓之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七、文言句式1.省略句。
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
作、制:措施、制度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经营:金玉珍珠 ④少仲尼之闻。
闻:见识
实战演练
试找出下列句中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 并试着找出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规律和特点。
(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__畜____ (2)臣之进退,实为狼狈_进__退______ (3)钩党之捕遍于天下___捕______ (4)去国怀乡,忧谗畏讥_谗__、__讥____ (5)而其见愈奇____见_____ (6)不敢复有株治___株__治____ (7)追亡逐北,流血漂橹__亡__、__北__ (8)司马子反渴而求饮__饮______ 规律和特点: 一是动词前若有“其”“之”等代
饭:吃饭
8、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 国也》)
王:称王
规律: 名词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否定词等副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
判别“公式”
下列几种情形中的名词常用作 动词
a.两个名词连用时其中的一个名 词
b.名词后带宾语 c.用在代词前的名词 d.用在副词后的名词 e.用在能愿动词后的名词
(二)名词活用为状语
(主要是:动宾、主谓)
3、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
名作动,登记
4、五十者可以衣帛也 《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穿 规律:
名词后有宾语,则名词活用为动词
5、填然鼓之 (《寡人之于国也》)
名作动,敲鼓
6、江水又东 (《水经注》)
名作动,向东流
规律: 名词在代词前或名词在副词后,名词
活用为动词。
7、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译:后来青州出现蝗灾,蝗虫进入平原地界 就死去,连年丰收,百姓歌颂。
高中语文高考文言文实词类活用专题复习
高考语文文言文实词词类活用一、什么是词类活用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刃”原为名词,“刀口”的意思,在这里作动词用,“用刀杀”的意思。
词类活用不同于词的兼类和一词多义。
一个词经常具备两类词的语法特点,是词的兼类。
一个词固定地具有几个义项,是一词多义。
如“使”,有“出使”和“使者”两个意思,一为动词,一为名词,属于词的兼类,也是一词多义。
而词类活用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进而产生某一新的意义的一类语法现象。
二、必须掌握的词类活用知识(一)活用作动词1.活用为一般动词活用为一般动词是指原属于名词、形容词或者数词,在特殊的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用作动词,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
(“刃”即“以刃杀”,用刀杀)②沛公军霸上。
(“军”,驻扎)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名作动,水,游水,游泳)④范增数目项王。
(名作动,用眼睛示意,使眼色)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名作动,捕鱼,砍柴)⑥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名作动,筑舍定居)A.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
B.能愿动词+名词/数C.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D.名+名/代(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
(“谨”,重视/认真从事)②[素]善留侯张良。
(“善”,与……交好)留候,爵位名。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
(“一”,统一)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行千里)2.活用为使动词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施动者 + 动词 + 受动者使字句(1)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2)动词的使动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文基础实词(二)了解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继续学习、积累多义词,掌握部分常用词的意义及用法重点词句的理解与记忆一.知识点讲解:(注意:不要强调概念,尽量淡化概念,重在引导学生熟悉语法现象,积累素材。
)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名词作动词在表达中,有时候某个名词临时具有动词的意义和功能,叫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例:今王鼓乐..于此。
鼓乐:击鼓奏乐例:云霏霏兮欲雨.。
雨:下雨例:扣舷而歌.之。
歌:唱歌例:衣冠..而见之。
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例:未云.何龙。
云:形成云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渔网,意谓用网捕捞例:皆指目..陈胜。
指:指指点点。
目:看着。
形容词作动词把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天下可运于掌。
《孟子·梁惠王上》②越国之中,疾者吾问之,死者吾葬之。
老.其老,慈.其幼,张其孤,问其病,求以报吴。
《国语·吴语》两个例句中,老,幼、慈皆为形容词,在这里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敬爱,爱护。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做动词用,分别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
数量词作动词把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
例①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译文: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晋)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译文: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例:①焉用亡.郑以陪邻?②项伯杀人,臣活.之。
③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即“使之活”,这里可译为“救了他”;“忿恚尉”即“使尉忿恚(发怒)”。
注意,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不一定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翻译,如例②。
(1)动词的使动用法:例如:①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满井游记》)飞.沙走.砾,沙子石头被风吹得到处飞。
②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陈涉世家》)忿恚..尉,使校尉愤怒。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苦,使……痛苦;劳,使……劳苦;饿,使……饥饿;空乏,使……贫困)②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洲》)(使……变绿。
可译为“吹绿”)(3)名词的使动用法:例如:①: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
(《毛遂自荐》)臣:使……称臣。
②: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鸿门宴》)王:使……为王。
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①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译: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译:同县的人认为他很奇特,渐渐把他父亲当作客人接待。
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韩非子》)译;这家的人认为他的儿子聪明 ,却怀疑邻居家的父亲。
(2)名词的意动用法:例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译:同县的人认为他很奇特,渐渐把他父亲当作客人接待。
②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译:(方仲永)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③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魏禧《大铁锥传》)译:我曾经多次劫杀响马,夺取他们的财物,所以他们仇恨我。
二.读短文,做文后练习1.曾参不受鲁君邑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1)曾子衣.敝衣以耕(2)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3)足以全.其节也。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译:(2)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译:2.创业与守成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玄龄等拜曰:“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1)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2)征与吾共安.天下(3)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创业与守成孰难译:(2)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译:(3)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
译:3.周处改过自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
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2)古人贵朝..闻夕.死夕,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2)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3)且人患.志之不立(4)亦何忧令.名不彰邪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译:(2)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译:4. 萧何追韩信(韩)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
至于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顾王策安所决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2)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3)信度何等已数.言上(4)亡者以十数.(5)丞相何亡.(6)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7)非信无所与计事.者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译:(2)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译:5.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1)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2)常为官佣.书以供养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译:(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3)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6.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义:(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3)父利.其然也(4)泯然众人..矣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译:(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三.读下面文段,做文后练习:1.巨商蓄鹦鹉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
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
主人惜之,加意笼豢。
一旦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与语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只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时否”鹦哥语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
”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
”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半年方.得释()(2)就笼与语.曰()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1)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2)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
”3.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4. 读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 曹植聪慧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
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
奈何请人?”时援.笔立成,可观。
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思考与练习】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①善.属文②顾.当面试③太祖甚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