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5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内除法(一)》教学设计(第5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第册教科书第18页例1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的除法的求商方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6的乘法口诀和初步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目标
1.探索求商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感受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便利,会比较熟练的使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会到探究的快乐。
学生已经有了对除法的认识做铺垫和平均分物体的实践经验。因此,在教学时应着重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能自主探究求商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主动掌握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问题诊断
教材上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而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情境,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探究结果,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并交流各自的方法,进行算法优化,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最终得到共识:即采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办法最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一)填空。
2×( )=10 3×( )=9 4×( )=8
( )×4=12 ( )×3=18 ( )×5=15
说一说( )里的数是用哪句乘法口诀想出来的
【设计意图:运用知识迁移规律,注意以旧引新,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猴妈妈带孩子们到山上摘桃子,他们摘了12个又大又甜的桃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猴宝宝都特别想吃,猴妈妈想给每只猴宝宝分3个。
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你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教师把问题完整的出示出来:12个桃,每只猴子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
【设计意图: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动的故事比枯燥的数学题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因此,在新课伊始,我为学生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并把它编成了一个小故事:猴妈妈分桃子,学生听到故事时,都特别兴奋,精神都高度集中了
起来。】
(二)引出算式
请一名同学读题。
问: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12÷3。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三)探究方法
师:究竟能分给几只小猴呢?各小组来讨论,说一说怎样求商。
教师巡视,寻找典型案例
(四)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有12个桃,分给第一只小猴3个后还剩下9个,分给第二只猴个后还剩下6个,分给第三只小猴后还剩下3个,最后把剩下的3个桃分给第四只小猴,正好分完。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1只小猴分3个,两只小猴就分6个,3只小猴就分9个,4只小猴分的正好是12个挑。
生3:我们组认为这道题也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计算。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个桃可以分给4只小猴。
【设计意图:从具体问题向抽象算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呈现出算法的多样化。】
(五)优化算法,点明课题
师生共同梳理三种算法:边说边演示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12÷3=4,哪种方法更简便快捷?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通过刚才我们的计算,同学们发现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算出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悟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促进学生对算法的掌握理解,这样的教学,既发展了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2×( )=8 3×( )=9 5×( )=10
8÷2=( ) 9÷3=( ) 10÷5=( )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6= 6÷2= 12÷4=
8÷2= 9÷3= 10÷5=
(三)看谁算得有对又快。
10÷2= 12÷6= 8÷4=
5÷5= 4÷2= 9÷3=
6÷2= 12÷4= 8÷2=
10÷5= 12÷2= 6÷3=
(四)一共有( )片枫叶,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 )÷( )=( )
【设计意图:利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求商的方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四、目标检测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可以用旧知识解决新知识,我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算法最简便。我还知道了乘法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