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宋代文学概说.
第一章宋代文学概说一、宋代社会文化背景1、崇文抑武的国策“杯酒释兵权”;官僚大多出身于文人;文官待遇的优厚;军事力量的孱弱2、城市经济的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士大夫优裕的生活;词的兴盛与传播;3、民族矛盾的激化4、理学的兴盛5、高度成熟的文化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
(王国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二、宋代文学成就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处于转型时期,一方面传统的诗、文和源于民间的词已经高度成熟、定型,另一方面新兴的话本小说、戏剧等叙事文学开始登上文学殿堂,为后世元、明、清文学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文学成就——诗歌1、宋代非常重视诗歌创作。
诗人众多,著作大盛。
而且,宋诗也表现出不同于唐诗的独特风貌。
清吴之振《宋诗钞》说:“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深独存。
2、与唐诗相比,宋诗呈现出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
3、唐诗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内敛温和,平淡瘦劲;唐诗外扬热烈、色泽丰美。
各有千秋,各有所长。
宋代文学成就——散文宋代散文成就超过唐文,表现在:1、文体多样化。
欧苏吸收骈文辞采、声调之长,以构筑古文的节奏韵律之美。
2、融合古文的议论、叙事和抒情三种功能,使古文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更好地结合起来。
如欧苏之文。
3、风格丰富多彩,整体上平易畅达,简洁明快,更切于实用,奠定了以古文为主,骈文为辅的文章局面。
宋代文学成就——词1、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如林。
2、完成了词体的建设,艺术手段成熟。
词的声律、章法、句法都建立了严格的规范。
3、在题材和风格上,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题材应有尽有。
风格上婉约和豪放,清新与秾丽并存。
三、宋词的繁盛和发展宋词的繁盛词是宋代最引人注目,最具代表意义的文学样式。
宋代是词创作的鼎盛时期。
宋词繁盛的原因1、宋代城市经济的高度发展2、宋代社会的阶级特点3、宋代文人的创作心态4、唐五代词的传承与影响宋词的发展北宋前期词坛概况:北宋前期,词的创作出现兴盛的局面,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代表着这一时期词坛的最高成就。
(完整版)宋代文学概况
1.欧阳修与诗文革新运动
(1)诗文革新运动。宋仁宗时期,欧阳修知贡举,发起了诗文革新运动,提出“文以明道”,重视“道”对“文”的决定作用,注重文学对政治的服务关系,同时注重文学本身的价值。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欧阳修周围,团结起了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等五人,他们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一起被成为“唐宋八大家”。
(1)通过削弱、分散宰相权力,严密控制地方官员,实现行政的中央集权。
(2)通过建立直属朝廷的财政管理系统、司法系统,实现财政、司法的中央集权。
(3)通过儒臣治军、分散兵权,实现军事指挥的中央集权。
3.积贫积弱的局面
(二)经济情况
两宋虽然国土狭小,国威不振,但由于国内统治比较稳定,因此农业与手工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城市经济与商业发展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我们通过《清明上河图》以及《东京梦华录》、《梦粱录》等文艺作品都可以感受到这种状况。
(3)艺术风格多样。在婉约、豪放之外,还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等多种风格。
2.重要流派及作家
北宋前期文人词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柳永吸收了民间词艺术成就,对长调颇多创制,多写市民生活与羁旅之情;秦观、周邦彦则将北宋文人词推向了高峰;苏轼、辛弃疾代表了词作的革新词风,创造了豪放风格;两宋之际,李清照、张元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孝祥代表了国破家亡时期的时代强音;南宋时期,还有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成员有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
3.理学的兴盛与世俗化倾向的对立与互动
一方面,理学思想是士大夫阶层的共同意识形态趋向。不仅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自矜掌握了古圣相传的安身立命之道,而且像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杨万里等文士也热衷于讲道论学,这使得他们在政治和学术上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1. 引言1.1 概述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对于我们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究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以及其发展脉络,并对其各类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宋代文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宋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各类文学作品探究以及结论。
首先,我们将简要介绍本篇文章的目的和内容安排,然后进入正题,分析宋代社会政治情况与思潮兴起对于宋代文学产生的影响;接着我们将探索先秦时期的承袭与创新以及唐宋八大家对于宋代文学发展的带动;随后我们将分析宋词、宋话等不同文体在宋代文学中所占重要地位;最后,我们将总结出述评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化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并讨论它对后世继承和发展所带来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将提出一些关于今人阅读宋代文学的启示和建议。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宋代文学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的研究,揭示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我们将通过分析不同文体作品、探究社会政治情况以及思潮兴起等因素,深入理解宋代文学的特点和风格,并对后世继承和发展带来的意义进行展望。
此外,也将为今人阅读宋代文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段重要历史时期创作出的杰作。
2. 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2.1 宋代政治与社会情况: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这段时期被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一个相对稳定繁荣的时期,由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使得官僚制度变得更加完善,并且大规模的工商业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1127年,金朝入侵南京(当时的首都),标志着北方政权垮台,南宋(1127年-1279年)随之建立。
南宋面对金朝和蒙古帝国等强敌,国家处于不断动荡和战争之中。
2.2 文学思潮兴起:在宋代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文学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
宋代文学的思想和文化背景
宋代文学的思想和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卓有成就的文学作品,而且形成了独特的思想和文化背景。
宋代文学的思想和文化背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和矛盾,展示了宋代文人的丰富思想内涵和审美趣味,也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宋代文化背景的特点1.经济和商业的繁荣。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商业和手工业发展最为显著的时期之一,商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城市的壮大和文化艺术的繁荣。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文化和官僚文化相互影响,形成了新的文化现象。
2.科技和文化的交流。
宋代是中国科技和文化交流最为活跃和广泛的时期之一,大量的新学、新思想源于此时期。
西域文化、南洋文化、海外文化等都在这个时期进入了中国,这一时期也是科学和技术取得突破的时期。
3.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兴盛。
在宋代之前,中国经历了长达五百年的战争混乱时期,而在宋代,五代十国的乱局得到了解决,政治相对稳定,也为文化的兴盛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宋代文学的思想内涵1.关注现实生活。
宋代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明显,重视描写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当时社会民生问题和矛盾。
例如《水浒传》通过形象生动的人物刻画,反映了当时农民阶层的苦难和反抗;《红楼梦》则以富贵人家为背景,反映了当时官僚贵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追求人性的张扬。
宋代文学中强调人性的互动与交流,表达人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例如《吕洞宾野史》以“鬼神、仙妖、伶人、巧妇、屠夫、太监、浪子”等多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人间百态;《西厢记》则强调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反对“门第高低、嫁娶贵贱”的偏见。
3.形式创新的尝试。
宋代文学中的形式创新明显,文学形式多样,呈现出多元化的文学景观。
例如《唐伯虎点秋香》运用对白和闲话来突显人物性格和生活情趣;《金瓶梅》则运用诗词、曲调等手段来烘托情节和人物塑造。
三、宋代文学的文化价值1.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
宋代文学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艺术价值高。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分析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分析介绍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其文学表现形式独特且多样化,广泛涉及各个层面的人物和情感。
本文将着重分析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探讨社会环境对文学产生的影响,并为读者了解这一重要时期的文化背景提供更多深入的了解。
中国社会的动荡和稳定损失与重建宋代的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重要的时期: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
北宋时期,北方地区经历了多次兵灾和政权更替,其中最重要的是辽金战争和北方民族的侵略。
此后,南宋在华南地区重新建立了政权,并实行了较为稳定的统治。
盛世和经济繁荣南宋时期,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商业繁荣。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兴盛。
这种相对的稳定促进了大规模的文化繁荣。
这也是宋代文学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一。
文人与士人的地位在宋代,社会地位最高的是士人。
士人是指通过考试取得功名的官员,他们享有特权和特权。
他们拥有土地和财产,并享有教育资源和机会。
因此,士人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许多文人也是士人,他们在士人的世界里扮演着领导和激励的作用。
社会等级与阶层观念宋代社会严格的等级体系使得社会层级明显分明。
士人处于社会地位的顶端,他们享有特权并受到人们的尊敬。
而农民和手工业者则处于社会地位的底层,他们担负着艰苦的劳动,并且没有很大的社会上升空间。
这种明显的社会层级观念,影响了宋代文学中对社会不平等和人们命运的描写。
儒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在宋代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力。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秩序、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
因此,宋代文学中出现了许多关注人情世故、家庭伦理和社会责任的作品。
儒家思想也推动了文学作品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关注。
文化的流通与交流宋代是一个繁荣的时代,文化交流和流通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随着文化的传播,不同地域、地区和社会阶层的人们得以相互影响,并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
这种文化交流和流通极大地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和多样性。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倾向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倾向一、宋代社会背景概述在中国历史上,宋代(960年-1279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
这一时期以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思想倾向而备受关注。
宋代经历了两个不同的时期: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
这两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背景和影响力。
二、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倾向1. 特点与概述北宋是中国封建王朝中繁荣发展的一个阶段。
当时,中国已逐渐走出五代十国动乱,开始经济复苏和文化繁荣。
北宋以其强大而稳定的政治体制、相对安宁的社会环境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闻名。
2. 社会背景在北宋时期,农业经济成为主要经济支柱,土地所有制逐渐过渡到封建制度。
官僚阶层和地主阶级垄断了政治和经济资源,衍生出庞大的官僚机构。
此外,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3. 文学思想倾向北宋时期的文学思想倾向主要包括: - 儒学的主导地位: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教育和知识体系的基础,在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
- 诗词创作的繁荣:以建安文化为代表,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词人,他们致力于以优美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 士人意识与社会批评:在相对稳定和安宁的社会环境下,一些士人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并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批评。
三、南宋时期的社会背景与思想倾向1. 特点与概述南宋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后期一个重要阶段。
该时期中国面临着外来侵略(如金朝)以及内部政治腐败等问题,但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的经济和文化发展。
2. 社会背景在南宋时期,商业资本逐渐取代土地财产成为主要经济力量。
商业活动的繁荣带来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革,也给文化交流和思想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 文学思想倾向南宋时期文学思想倾向主要包括: - 理学兴起:程朱理学开始在士人中兴盛,其强调“格物致知”和“诚信立身”的观念对当时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浪漫主义与宗教色彩:南宋时期的文学作品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内心体验,同时受到佛教、道教等宗教文化影响。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
概说:宋代文学的背景、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一、宋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二、宋代文学的发展与政治、士风的关系。
三、宋代文学的发展分期与历史地位第一章欧阳修与北宋诗文革新第一节:宋初文坛北宋开国不久,就有柳开等人提出文学复古理论,反对晚唐五代浮靡文风,但当时的诗文创作,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风格,只少数作家如王禹偁、杨亿等人的创作呈现了一些新的因素。
1,宋初诗歌的“三体”。
(1)“白体”。
(2)“西昆体”。
(3)“晚唐体”。
2,王禹偁。
在宋初文坛上,最为优秀的作家当推王禹偁。
他的诗文对宋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节:北宋诗文革新1,诗文革新的政治、文化、学术背景2,文风、诗风新变的历程和实绩。
3,欧阳修在北宋诗文革新中的核心地位和主要贡献。
在欧阳修之前和同时,有穆修、苏舜钦、尹洙等人提倡古文;苏舜钦、梅尧臣等人致力于探索新的诗风。
他们都对诗文革新的最终成功作出了贡献。
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重要作家,都得到欧阳修的识拔和引荐而知名文坛。
他们都被后人列入“唐宋古文八大家”。
第三节,欧阳修的诗文创作成就1,欧阳修的生平和学术。
2,欧阳修的散文。
欧文创造了一种平易自然的新风格。
他的创作实绩和古文理论相辅相成,开创了一代文风。
3,欧阳修的诗歌初步表现出了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特点,已明显从宋初诗风的局限中摆脱出来,以较为宏大的创作格局、畅达健朗的风格意趣初步奠定了时代新风。
欧诗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第四节:苏舜钦与梅尧臣苏舜钦和梅尧臣是诗风和文风变革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
1,苏舜钦生平经历。
苏舜钦的诗歌以雄豪奔放为特色,政治色彩和议论色彩都十分浓厚。
苏舜钦又擅长古文。
2,梅尧臣的生平经历。
梅尧臣诗歌不论关怀民生还是抒情写景,都以平淡深远为特点。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六一诗话》:“子美笔力豪隽,以超迈横绝为奇;圣俞覃思精微,以深远闲淡为意。
”二人都以杰出的创作成就在宋诗发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
《宋代文学概况》课件
3
欧阳修
政治家和文学家,以文学才华和政策改革而闻名。
宋代文学批评与理论
诗词批评
对诗歌和词的创作技巧和表现 手法进行评论和研究。
绘画理论
对山水画、花鸟画等绘画作品 进行评论和理论研究。
戏曲理论
对元曲和南戏等戏曲形式进行 研究和评论。
宋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1 语言与修辞的影响
宋代文学作品对后世的
2 文学主题与意境的
3 文学题材和创作手法的继承
一些宋代文学的题材和创作手法在后世文学中得到继承和发展。
《宋代文学概况》PPT课 件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
1 政治与军事
2 科技与经济
3 社会风气与价值观
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 以及北方与南方、内地 与边疆之间的军事对抗。
宋代的科技发展与对外 贸易,对文学创作产生 的影响。
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 文人雅士的儒家思想、 以及女性文学的兴起。
诗歌
以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为主, 表达诗人的感慨与情感。
词
以牧词、豪放词和婉约词为 主,表达爱情、自然和社会 思考等。
散文
以随笔、笔记和小品文为主, 多样化的写作风格和题材。
宋代诗歌与词
山水诗
表达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人 生境界的思考。
咏物诗
以描绘花鸟的细腻和生动刻画 闻名。
爱情词
描绘婉约动人的爱情场景和情 感表达。
宋代文学的特点
1 反映现实与感伤抒怀
2 注重语言审美
通过作品反映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现 实,以及表达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追求文学作品的音韵、格调,强调用字运 用的韵味和意境。
3 人文主义思想
4 注重题材多元化
注重对人性、伦理和情感的表达与思考。
宋代文学
绪论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属于中古期第二段。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
韩愈等人发动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加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
诗歌方面,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倾向于通俗化,这两种趋势也得到继续发展,最终形成了与唐诗大异其趣的宋诗。
词这种新诗体,到宋代达到了巅峰状态。
戏弄、说话等通俗文艺在宋代也有迅速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戏剧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整个文学史的大视角来看,宋代文学与中晚唐文学属于同一发展阶段,它是中古文学第二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高度繁荣的文化及其对诗文的影响崇文抑武的国策理学思想对文学的影响文以载道说的盛行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与作家学术修养的提高诗文政治功能与议论成分的加强鉴于中唐以来藩镇强盛、尾大不掉的历史教训,宋王朝决定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
与此同时,宋王朝重用文臣,不但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主兵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人担任。
文臣由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他们成为宋代官僚阶层的主要成分。
这些措施有力地加强了君权、同时也使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
他们以国家的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
“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欧阳修《镇阳读书》),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精神风貌。
理学在元明清时期是官方的意识形态。
但在宋代,除了南宋的最后半个世纪以外,理学并未得到朝廷的正式承认。
理学思想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主体意识的理论表现,宋代的士大夫在政治上和学术都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
虽然对于多数宋代文学家来说,在强调“道”的同时,并未放松对“文”的追求。
但宋代诗文的说教意味显然比唐代浓厚,这不能不归咎于“文以载道”说的流行和影响。
宋代文学
他学习民歌,在词的意境和内容 上有新的开拓。多有对心理的刻 画,着重发挥了词的抒情功能。 其内容与风格促进了后来词风的 转化。
第二节 开拓词境的尝试-------1范仲淹
(1)生平介绍:
(2)创作情况:
存词五首,以边 塞风光入词,豪 迈沉雄,成为豪 放词的先驱。
代表作品: 《渔家傲》
2张先
苏轼的意义和影响
典型体现着宋代文化精神。 人生态度与审美态度影响后人。 形成作家群:四学士、六君子等。 词体解放精神为辛派词人继承,形 成了婉约与豪放并存的局势。
第五章
江西诗派与两宋 之际诗歌
北宋末年文坛概况
苏轼门下活跃文坛。 可是他们在文学见解和创作实践上 并不模仿苏轼。
Why?
原因一: 不好模仿。
(3)苏舜钦诗
风格雄奇豪放。 主观色彩浓郁,言辞激切,锋芒毕 露。 如《庆州败》等。 《淮中晚泊犊头》读本142页
第三节 王安石散文
1生平介绍:字 介甫,号半山。 世称王荆公。是 政界、文坛的焦 点人物。
论文主张
“以适用为本” “务有补于世” 艺术上“明而不华”“词简而精, 义深而明”
2散文创作----记叙文
(3)散文风格: 平易自然; 委婉曲折。 (4)对散文文体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 欧、梅、苏的诗歌
(1)欧阳修诗 内容上:广泛。民生疾苦;日常生 活、家居琐事。 艺术上:议论化,散文化,平易自 然。 代表作品:《边户》、《戏答元珍》 等。
(2)梅尧臣诗
风格深远闲淡。 感情真挚深切。如《悼亡三首》; 语言省净,意境清新,不加雕饰。 如《鲁山山行》。
内容上流连光景,形式上依次押韵, 风格平易清雅,不求雄浑典丽。
开始 新课
第三节 晚唐体
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变革
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与社会变革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中,宋代被誉为一个重要的文化繁荣时期。
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的文学成就不仅影响了后世,而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要全面理解宋代文学,我们必须先了解宋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变革。
本文将探讨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和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时代背景北宋与南宋宋代分为两个时期:北宋(960年-1127年)和南宋(1127年-1279年)。
北宋的首都是东京汴京(今河南开封),而南宋的首都是临安(今浙江杭州)。
北宋时期是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南宋时期,由于北方的辽、金两国的入侵,北宋灭亡,南诏是中国政权的继承者,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对宋代的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环境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
社会结构分为九等,从皇帝、贵族和士人到平民百姓,每个等级都有特定的权力和特权。
士人在当时社会中享有高度的地位,他们被视为治国安邦的中流砥柱。
尽管社会等级制度严格,但是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大部分人民过着相对安定的生活。
文化特征士人文化宋代是士人文化的全盛时期。
士人们追求礼治和文治,注重学问和道德,同时也追求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
他们重视诗词、书法和绘画,视其为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士人们通常以儒家经典为核心,对史学、诸子百家和佛教、道家等思想也有所涉猎。
文化产业的兴盛宋代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从对各种文化艺术的需求,到书院文化的兴起,再到印刷术等技术的发明,这些都促进了宋代文学的繁荣。
当时的书院是学术和文化的中心,各种文化活动都在书院中举行。
此外,仿木版本的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复制和传播变得容易,从而促进了宋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和流传。
社会变革与文学政治变革宋代的政治变革对于当时的文学发展至关重要。
北宋朝廷实行科举制度,推崇士人文化,这一政策促进了文学才华的发展。
科举制度确保了朝廷的官员选拔公正,并为有才华的士人提供了发展和成就的机会。
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和特点
宋代文化生成的背景和特点
宋代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在历史文明进步的背景下,取得了宣扬和传播的突出成就。
苍茫的岁月,它已然贯穿至今,正在向世人展示着它诱人的文化瑰宝。
宋代文化的出现,必须从诸多历史背景中来研究它的生成。
宋代的出现,因政
治上的封建军事统一,有利于宋代文化的发展。
政治上的稳定带来了国家内部的繁荣,使教育、宗教和文化得到极大发展,滋养了宋代文化蓬勃发展的大好基础。
宋代文化的特点可归纳如下:首先,在宋代文化体系中,科学知识的传播与利
用得到了发展,代表人物形象的“精工雕刻”十分出众,确立了国际上独一无二的宋代等级制度。
其次,在宋代文学及诗歌普及中,出现了以经典文学诵读、传统
文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学窗斋私塾,并以宋代典籍出类拔萃,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宋代文化还表现出艺术追求高超、色彩缠绵丰富多彩的特点,鼓励了艺术创作,使传统文化被大量传承、发扬。
宋代文化的繁荣期,对我们现代人的思想修养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的理念、
思想现在也仍然有效。
宋代文化的突出表现,使其流传至今,令我们倍思其健康的审美观念,和文化间的交流合作。
在宋代文化的引领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与世界紧密接轨,令我们受益匪浅。
总之,宋代文化的引领,对中国文化交流、知识传播,及历史文明发展有着深
远而重要的影响,它将代代流传,陪伴着中国文明的不断发展更进。
宋代文学概况
• 宋代的文学就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它是继唐代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个文学创作 的繁荣时期。从形式上说,宋代文学主要有词、 诗歌、散文、小说等,这些文学具有三个突出的 特点:娱乐性、学者化和爱国主义。宋代文学将 文学的娱乐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文学创作的目 的不再主要是为了教化,而是为了娱乐,在客观 上淡化了文学的政治色彩,这在词、诗、小说中 表现得尤其明显。与前代的文学相比,宋代文学 的学者化色彩也表现得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大 量用典,强调学问修养,并且在诗中大量发议论 说理等。
严羽《沧浪诗话》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南宋后期一部 极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 严羽字仪卿,号沧浪逋客,一生未仕 。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没有很突出的成就, 但《沧浪诗话》却是一部极重要的诗歌理 论著作。其书分诗辨、诗体、 诗法、诗评 、考证五门,以第一部分为核心。严羽论 诗立足于“吟咏性情”的基本性质,全书 重视诗的艺术性和由此造成的对人心的感 发。
宋代文学概括
•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
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 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所 谓雅,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 学,指诗、文、词;所谓俗,指主要流传 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传统所谓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的说法,指 明了各个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重点 。
• 下层市民人物,第一次作为正面人物成批
地在话本中涌现,如《碾玉观音》中的碾 玉匠崔宁、《志诚张主管》中的商店主管 张胜、《错斩崔宁》中的卖丝村民崔宁, 尤其是璩秀秀、周胜仙、小夫人、李翠莲 等一群具有叛逆性格的下层妇女形象。小 说的社会性、现实性都得到加强,为以后 小说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二是白话文学的 特点。话本的语言是白话,比之文言小说 (如唐传奇)描写更细致生动、曲折有致, 更富生活气息。特别是人物对话的个性化, 取得很大的进展。
宋代文学背景
宋代文学概况
一、散文:韩愈等人发动的古人运动在唐末五代衰颓,欧阳修等人再度发起古文运动,使宋代的散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于实用的文体,并最终战胜骈文一统宋代以后的文坛。
大削弱了军队作战的能力,使它不能有效地抵制异族侵扰。
(三)政治上,重文轻武。从执政的宰相、主兵的枢密使,理财的三司使,到州郡长官,几乎都是文人担任。又多方增设官职,制定多种授官方法,形成一个庞大的享有优厚待遇的官僚集团,使人民负
担沉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由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加深,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分裂,形成对立的派别。在北宋有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在南宋有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
宋代文学的社会背景
(一)经济上,北宋初期,战争平息,国家统一,广大人民得以安定地从事生产,农业、手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商业大城市也相继出现。到北宋中期,便出现了社会繁荣局面。南宋初期,虽只剩下半
展奠定的江南成为南宋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社会也呈现了繁荣景象。两宋后期,由于朝廷和地主阶级加紧兼并土地,广大农民纷纷破产,阶级矛盾比较尖锐。
(二)军事上,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北宋政府加强了中央集权的措施。除把精兵集中于京师外,又立“更戍法”,使“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这些措施在防范武将方面收到了成效,但却大
小令已开始摆脱花间词人猥俗和浮艳的习气,表现出清丽的词风。柳永、苏轼使词走上革新道路。柳永的贡献在于创造了慢词苏轼冲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在婉约派外别开豪放与旷达词风,对词的
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四、通俗文学有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话本和诸宫调等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文学而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后来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
两宋文学史概述
第一讲宋代文学概述一、宋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背景:北宋(960——1127),南宋(1127——1279)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汴梁(今开封)。
1127年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兵掳去,北宋灭亡。
这一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应天(今河南商丘)登基,是为宋高宗,建立南宋。
南宋后来迁都绍兴,最后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俘虏五岁的小皇帝宋恭帝。
南宋残余势力在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带领下,拥立年幼的宋端宗,逃至南方拼死抵抗,经香港退至广东新会、南海一带,期间端宗病死,文天祥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
1279年,穷追不舍的蒙古兵与宋兵在新会崖山发生激战,宋兵惨败,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幼主跳海自杀,南宋宣告灭亡。
下面从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等方面具体分析宋代文学发生的历史背景。
(一)、政治方面宋代在政治上实行崇文抑武的文官政治,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发展科举制度,人文获取功名的机会大增。
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范围。
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等;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
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
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
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对于屡考不第的考生,允许他们在遇到皇帝策试时,报名参加附试,叫特奏名。
也可奏请皇帝开恩,赏赐出身资格,委派官吏,开后世恩科的先例。
2、重用文人,文人地位提高。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深鉴五代时期武人专权跋扈之弊,注重任用科举出身的文臣。
他曾说,任命文臣为地方官,即使都去贪污,也比任用武将的危害小。
宋太宗即位以后,迅速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
整个宋朝,每年由科举入仕的平均人数是361人,约为唐朝的5倍,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4倍。
可以说,宋代科举取士之多,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进士、英宗朝官至三司使的蔡襄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
1宋代文学 概论
陈寅恪《赠蒋炳南序》: 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永远之瑰 宝。
陈寅恪: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 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金明馆丛稿二编》) 宋文化是华夏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宋文 化是今后文化发展的指南,我国民族文化的 更新,必将走上‚宋代学术之复兴‛,或 ‘新宋学’之建立的道路。 刘子健: 中国近八百年来的文化,是以南宋为领 导的模式,以江浙一带为重点。
(二)商业的发达促进了诗词、话本、 戏剧等的发展繁荣
汴京、临安、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 以上的大城市
第二节
宋代的士风与文风
一、文官政治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一)文官政治对宋代文人的影响 1.生存方式极其单一 :书斋——官场
2. 政治使命感和道德责任感高涨 王禹偁《谪居感事》:兼磨断佞剑,拟树直言旗。 欧阳修《镇阳读书》: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 3、深刻的忧患意识和民族意识
宋代文学
(公元960-1279)
宋代文学概论
宋代文学的总体特征?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李白
題西林壁
苏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代历史背景
北宋:960-1126 南宋:1127-1279 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 高宗(赵构,1127-1162) 黄袍加身。 孝宗(赵眘,1162-1189, 太宗(赵光义,976-998) 太祖七世孙,德芳后) 真宗(赵恒,998-1022) 光宗(赵惇,1189-1194) 仁宗(赵祯,1022-1063) 宁宗(赵扩,1194-1224) 英宗(赵曙,1063-1067) 理宗(赵昀,1224-1264) 神宗(赵顼,1067-1086) 度宗(赵禥,1264-1274) 哲宗(赵煦,1086-1100) 恭帝(赵显,1274-1277) 徽宗(赵佶,1100-1125) 端宗(赵昰,1277-1278) 钦宗(赵桓):靖康之难 (赵昺1279
宋代文学的知识点总结
宋代文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宋代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与当时社会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风气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宋代的政治中央集权,士人地位得到提升,文化教育得到重视,社会风尚也更加尚雅。
此时期,书院和科举制度助长了文人的成长,使得文学创作方兴未艾。
同时,宋代农田水利和手工业的发展,对文学创作也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二、宋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家1.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苏东坡、欧阳修,宋代的王安石、文天祥、陆游、辛弃疾。
这八位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们的作品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宋词宋代的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其风格优美婉转,以其豪放、清丽、抒情、唯美而成为中国古代诗词的精品。
代表性的作家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3. 元曲宋代的兴盛期为元代,但其发展的源头也离不开宋代。
宋代元曲的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等。
元曲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形式,其形式多样,写实的风土民情和抒发情感的情节也是其特点之一。
三、宋代文学的主要特点1. 以理性为文学追求宋代文学注重理性的表达,作品格调高雅,注重思想内容和修辞技巧的运用。
在雅俗之间寻求平衡,以诗词文章表现自身的文化精神追求。
2. 崇尚自然和现实宋代文学崇尚自然的表现形式,注重描写现实生活,以及反映作者心灵的真实感受。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社会风物,以及人物形象和人生感悟,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3. 爱国情怀宋代文学家们对国家的关注和批评是非常明显的,这一特点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断得到体现。
从政治制度到社会现象,都成为他们创作的材料,表现了他们对国家兴衰命运的关切和反思。
四、宋代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文学风格和艺术表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文学对元代戏曲、明清小说和清代诗词都有着直接的传承与影响。
五、总结宋代文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时期,其文学形式和创作风格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宋朝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成就
宋朝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成就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段重要时期,也是文学繁荣的时代。
在宋朝,文学创作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貌,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就。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宋朝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成就进行探讨。
一、宋朝文学创作的背景与特点宋朝时期,社会政治相对稳定,国力强盛,经济发展繁荣,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这种背景下,文人士大夫阶层崛起,他们以文学为生,文学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名利获取途径。
宋朝文学创作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关注。
文人们以深切的生活体验为基础,通过对社会风俗、人情世态的描绘,展现了强烈的现实关怀。
他们笔锋犀利,善于用细腻的文字描摹各种人物形象与社会景象,使作品更具现实感。
二、诗词创作宋代是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黄金时代,文人士大夫们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卓越的诗词作品。
其中,北宋时期的诗人杜牧、苏轼,南宋时期的诗人陆游、杨万里等都是当之无愧的诗坛巨匠。
宋代的诗才之繁多,形式之丰富,以及体裁之广泛,都超越了前代。
唐诗的古拙与盛世的深沉相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北宋的诗歌多以豪放为主,着重在表达情感、抒发思念与倾诉诗人内心。
而南宋的诗歌则追求更高的艺术表现,注重修辞与写景,以更加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出山水、植物和人物的美。
此外,宋代还出现了许多重要的诗派,如以陆游为代表的“词章派”,以杨万里为代表的“词山派”等。
这些诗派各具特色,丰富了宋代诗歌的艺术形式。
三、散文创作宋代的散文创作也具有极高的成就。
以苏轼为代表的北宋文人,他们通过优秀的散文作品,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苏轼的散文以“豪放洒脱”、“真实感人”为特点,他摈弃了文言文的固有风格,以直抒胸臆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认识和感慨。
南宋时期,文人陆游的散文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以写景为主,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散文作品仿佛一幅幅绘画,用文字勾勒出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色,令人赏心悦目。
四、小说创作在宋代,小说的创作与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北 宋 后 期 词
北宋后期词坛名家有秦观、贺 铸、周邦彦等。 秦观词内容多为相思相恋、离 愁别恨等传统题材,但感情真 挚,兼寓身世不幸的感慨,是 婉约中清舒一派。 贺铸与秦观风格相近,但也有 豪放之作,风格兼具婉约、豪 放之长。 周邦彦是集北宋婉约词之集大 成者,在音律方面作出贡献。
南 宋 散 文
植根于苦难动荡的时代土 壤,成为反映国土沦丧、 呼吁抗金救亡、揭露投降 行径的重要工具。代表作 家胡铨、陆游、辛弃疾等。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陆 秀夫、谢翱、谢 得等人, 满怀亡国之痛和至死不屈 的精神,发而为文,显示 了宋代散文的最后的光辉。
宋 话 本 和 辽 金 文 学
宋代通俗文学:宋话本。宋话 本是当时流行的小说,话本即 说话艺人演讲故事的底本,它 是城市繁荣和市民阶层扩大的 产物。宋话本分小说和讲史两 类,小说多半是白话短篇,讲 史则是浅近文言,初具长篇规 模,在中国小说史上,宋话本 是后世演义小说的滥觞。 *辽金文学:金文学突出成就 的诗人元好问,董解元《西厢 记诸宫调》,对元明戏曲产生 过很大影响。
李 清 照 词 和 辛 词
李词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 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 种表现手法,风格婉约,又有 神俊豪爽的一面。语言清新朴 素,音节自然谐畅。 辛词以豪放为主调,兼具清丽、 飘逸的风格,意境雄奇瑰丽; 常用比兴手法,把自己的爱国 情怀寄托在香草美人上,曲折 委婉;进一步打破诗文的界限, 以经史诗文入词,使事用典, 信手拈来
南 宋 前 期 诗
*南宋前期(1128-1207)南宋 初到宁宗开禧末。 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突破 江西派“资书为诗”用诗歌抒 写亡国之恨。 1 杨万里“诚斋体”,景物诗即 兴成章,立意新颖、构思灵巧, 语言活泼晓畅、幽默清新 2 范成大,72绝句,《田园四 时杂兴》60首。 3 陆游,留诗9300多首,爱国 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 游 诗 的 思 想 内 容
1 抒发以身报国、驰骋沙场 情怀,表现请缨无路、壮志难 酬的悲愤。 2 揭露批叛统治集团投降政 策,笔锋犀利,毫不隐讳。 3 对沦陷区人民寄予关注和 同情表达自己渴望祖国统一的 迫切心情。 4 描绘祖国山河的美好,抒 发对生活的热爱。
陆 游 诗 的 艺 术 成 就
1、善于抒写自己对现实的感 受。 2、不注重具体铺叙和精细刻 画,以概括性和抒情性见长。 3、运用丰富的想象要,通过 梦境或夸张展示理想和抗金胜 利的欢乐。 兼长各体,以七律最为出色。
南 宋 散 文
植根于苦难动荡的时代土 壤,成为反映国土沦丧、 呼吁抗金救亡、揭露投降 行径的重要工具。代表作 家胡铨、陆游、辛弃疾等。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陆 秀夫、谢翱、谢 得等人, 满怀亡国之痛和至死不屈 的精神,发而为文,显示 了宋代散文的最后的光辉。
宋 话 本 和 辽 金 文 学
宋代通俗文学:宋话本。宋话 本是当时流行的小说,话本即 说话艺人演讲故事的底本,它 是城市繁荣和市民阶层扩大的 产物。宋话本分小说和讲史两 类,小说多半是白话短篇,讲 史则是浅近文言,初具长篇规 模,在中国小说史上,宋话本 是后世演义小说的滥觞。 *辽金文学:金文学突出成就 的诗人元好问,董解元《西厢 记诸宫调》,对元明戏曲产生 过很大影响。
•
北 宋 前 期 诗
* 北宋前期(960---1067)北 宋开国到英宗末 1、王禹 ,效仿白居易。 2、 晚唐派,以林逋为最。(学 姚合、贾岛) 3、西昆派,杨忆、钱惟演、 刘筠(学李商隐) 4、苏舜钦、梅尧臣、欧阳修, 反西昆派。
欧 阳 修 、 苏 舜 钦 的 诗
欧诗侧重表现个人的生活经历和 感受,以贬谪期间所作诗篇成就最 高。大多直抒胸臆,语言浅白,风 格自然流畅,议论、抒情和叙事相 结合,扩大了诗歌 表现范围。 苏诗前期有鲜明的政治性,触及 时弊;后期遭受打击,风格变化。 其诗感情激越,笔力雄健,风格豪 放,具有明显的散文化倾向。 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奠定了宋 诗健康发展的基础,并初步显示出 宋诗的自身特点。
宋代散文:宋初文坛仍存
宋 代 散 文
在注重形式轻视内容的不 良倾向。《待漏院记》、 《岳阳楼记》是这个时期 文质兼美的佳作。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起因: 改革政治的需要;文人们 革除西昆体之浮靡文风的 需要;宋代理学发展的需 要。
诗 文 革 新 运 动 的 三 个 阶 段
(1)北宋初期酝酿阶段,代表人 物王禹 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 驱者。 (2)北宋中期为完成阶段,以欧 阳修为领袖,苏舜钦、梅尧臣为骨 干。“大抵道胜而文不难自至 也”“事信言文,乃能表现于后世” (3)发扬光大阶段,以苏轼为代 表,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等 人在诗文方面均有相当高的造诣。 “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 于不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
宋 代 文 学 的 历 史 背 景
* 历史背景:北宋公元960---公元1126,南宋1127----1279。 北宋初统一使国家安定、经济 发达、商业兴旺,科学先进。 统治者总结历史教训,加强中 央集权 (1)分散削弱宰相的权力 (2)司法、财政权高度集中。 (3)控制军权。 利:保持国内稳定。 弊:削 弱了边防。
南 宋 前 期 诗
*南宋前期(1128-1207)南宋 初到宁宗开禧末。 杨万里、范成大、陆游:突破 江西派“资书为诗”用诗歌抒 写亡国之恨。 1 杨万里“诚斋体”,景物诗即 兴成章,立意新颖、构思灵巧, 语言活泼晓畅、幽默清新 2 范成大,72绝句,《田园四 时杂兴》60首。 3 陆游,留诗9300多首,爱国 主题。
南 宋 后 期 诗
* 南宋后期(1208-1279)宋 宁宗嘉定初到南宋末: 1、永嘉四灵(徐照、徐玑、 赵师秀、翁卷),学贾岛姚合, 格局小,立意浅。 2、戴复古、刘克庄“江湖 派”。 3、遗民诗人:文天祥、谢翱、 汪元量、谢枋得、郑思肖等, 抒发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北 宋 前 期 词
欧 阳 修 的 散 文
*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他的散文 内容丰富,体裁不拘一格。政论文 立足现实,立意深刻,具有很强的 致用性,艺术上说理透辟,气势充 沛。代表作品《与高司谏书》、 《朋党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记人、叙事、写景等方面,笔调流 畅自然,音韵和美,唱叹有致,情 韵与理趣兼备。代表作品《醉翁亭 记》、《秋声赋》等。王安石主张 文贵致用,他的政论文成就最高, 如《答司马谏议书》短文见解新颖、 言简意丰。
宋 代 文 学 的 历 史 背 景 二
*扩大科举的录取名额,以文 官制度为基础,中央集权高度 加强,致使官僚集团庞大,国 家不堪重负,兵役繁重,国家 财政入不敷出,农民起义不断 爆发。 *北宋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下 提出的改革:范仲淹的“庆历 新政”王安石的“熙宁变法” *南宋的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 要矛盾。
苏 轼 的 散 文
*苏轼是宋代最有成就的散文作家。 各体散文都有很高造诣。他的政 论文有《策略》、《策别》、 《策断》二十五篇,史论有《留 侯论》、《贾谊论》等;他的记 叙文以一炉;他的书序、书简、 题跋、杂记等随笔小品,信笔拈 来,真情贯注,行文达到自然纯 熟的极致。 *曾巩长于杂记,章法细密,简练 淳朴。苏洵长于论辩,苏辙擅写游 记。
苏 轼 诗 的 思 想 内 容
苏轼是北宋诗坛最重要的诗人之一。 1、政治诗:揭露社会矛盾,指斥政治 弊端,反映民生疾苦。 2、讽喻诗:托事以讽,针砭时弊,现 实性强。 3、山水诗和风俗诗:风俗诗情趣盎然, 生活气息浓郁,山水诗直取眼前之景, 给山容水态予以传神的描绘。 4、理趣诗:在对自然小景、生活片断 和具体事物的叙写中,融入深邃的哲理, 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5、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作,忠实记录了 他的生活经历,真诚坦露了思想感情, 塑造了多彩多姿、饱满飞扬的自我形 象。
苏 轼 诗 的 艺 术 成 就
想像丰富,妙趣横生,比喻 新颖巧妙,出人意表,无论描 写风光、物态、人情、都能做 到体察入微,形神毕现。 发展了韩愈以文为诗的传统, 议论风发,景、情、事、理融 于一体,使事用典常能信手拈 来。 古体和近体兼备,尤以古体 见长。七古超迈豪纵,最能体 现诗人奔放的才情。
南 宋 后 期 词
南宋后期,宋金对峙的局面较为 稳定,词坛上出现了求典雅、重音 律的词风,代表人物是姜夔、史达 祖和吴文英。姜词艺术成就很高, 史达祖以咏物词见长,吴文英词多 为恋情相思,感旧怀人和登临酬唱 之作,艺术颇具特色。 遗民词人:以周密、张炎、王沂孙 为代表的格律派词人,诉身世之悲、 家国之恨,风格典雅,怀绪伤感; 以汪元量、刘辰翁为代表的后期辛 派词人,抒写国破家亡的苍凉情怀, 风格遒劲悲壮。
南 宋 前 期 词
南宋前期词:靖康之变,唤起了 南渡词人的觉醒,反映民族矛盾和 和战之争,成为这个时期词创作的 主题。代表作家有李清照、张元斡、 张孝祥、辛弃疾等。 李清照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后期 词因家国多难,作品有了深刻的社 会内容,在艺术上成就很高。 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 人,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都很高, 在词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宋 代 文 学 概 况
*诗、词、散文、小说等领域 面貌独特,小说也有明显成就。 其中以宋词成就最高。
宋词兴盛的原因:
1、城市的繁荣,歌舞的宴乐。
2、词体本身的发展。 3、君主贵族的提倡。
宋 诗 与 唐 诗 的 不 同
1、思想方面:唐诗恢弘开廓,充满 青春气息的浪漫歌唱,而宋诗更多采 用写实的手法,痛陈国事,沉郁悲愤, 大多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体现了诗 人关心时政的忧患意识。 • 艺术方面 *(1)唐诗言情,以情趣取胜;宋诗说 理,以理趣见长。 *(2)唐诗以激情感受生活,重视生活 感受的直接抒发和描写,显得浑厚博 大;宋诗以冷静的态度去体察各种事 物,“以才学入诗”,比较喜欢用典 实,书卷气较浓,显得委曲精深。 (3)唐诗语言流丽,宋诗则往往把 散文的章法、句法引入诗中,结构手 段、叙述方法和语言风格具有散文化 倾向
诗 文 革 新 运 动 的 影 响
(1) 散文方面:风格平易、 流畅、自然,使散文的适用范 围更广。 (2)诗歌方面:诗歌散文化、 议论化和以才学为诗的倾 (3)对词的影响,打破词在 传统音律方面的束缚,扩大的 词的内容、题材,提高了词的 抒情言志的功能。 (4)在唐代古文运动的基础 上,对文道关系、文学创作等 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
北 宋 后 期 词
北宋后期词坛名家有秦观、贺 铸、周邦彦等。 秦观词内容多为相思相恋、离 愁别恨等传统题材,但感情真 挚,兼寓身世不幸的感慨,是 婉约中清舒一派。 贺铸与秦观风格相近,但也有 豪放之作,风格兼具婉约、豪 放之长。 周邦彦是集北宋婉约词之集大 成者,在音律方面作出贡献。
北宋前期:代表作家晏殊、晏 几道、欧阳修、柳永、苏轼等。 前三人的内容题材比较狭窄, 至柳永出现改观,打破了长期 以为以小令为主的局面。苏轼 的词代表了北宋词坛的最高成 就,使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 可言,开创了豪放词派,将词 从狭小的抒情范围解放出来, 形成了词的内容和风格的多样 化,对后人有很大影响。
北 宋 后 期 诗
*北宋后期(1068---1127)神宗初 到北宋末 1、王安石、苏轼为代表的诗人, 创作了一批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气象一新、境界独辟的诗篇,使宋 诗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期。 2、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因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而 得名,强调书本知识,强调学问 是创作之本。“江西诗派”,务 求争新出奇,倡导“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崇沿瘦硬风格, 喜好压险韵、用僻典、造拗句、 作硬语,在当时诗坛自立门户 。
李 清 照 词 和 辛 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