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PPT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课件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PPT课件第一章:课程与教学论概述1.1 课程与教学论的定义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概念强调课程与教学论的重要性和价值1.2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概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程介绍重要的课程与教学论思想和理论1.3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内容解释课程与教学论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第二章:课程设计2.1 课程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设计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2.2 课程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3 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分析强调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三章: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的概念与意义解释教学策略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3.2 教学策略的类型与选择介绍常用的教学策略类型和选择原则强调教学策略的个性化和差异化3.3 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提供教学方法的应用实践案例强调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有效性第四章:课程评价与反思4.1 课程评价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4.2 课程评价的原则与方法介绍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强调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4.3 课程反思的实践与策略提供课程反思的实践案例和策略强调课程反思在教学成长中的重要性第五章:课程与教学论的应用5.1 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作用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5.3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应用解释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第六章: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6.1 课程标准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课程标准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6.2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制定介绍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制定方法强调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可衡量性6.3 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的实施与评估提供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实施与评估的案例强调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七章:课程资源与教学材料7.1 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解释课程资源的概念和分类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7.2 教学材料的选择与使用介绍教学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强调教学材料的适宜性和有效性7.3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提供课程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案例强调课程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8.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与意义解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8.2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介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实践案例强调信息技术的创新和有效性8.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提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第九章: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9.1 多元智能理论的概念与意义解释多元智能理论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9.2 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联介绍多元智能与课程设计的关系和方法强调多元智能理论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9.3 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提供多元智能课程设计的实践案例强调多元智能课程设计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第十章: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趋势探讨课程与教学论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10.2 课程与教学的创新与变革介绍课程与教学的创新和变革方向强调课程与教学创新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性10.3 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探讨教师在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强调教师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作用第十一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11.1 特殊教育的概念与挑战解释特殊教育的定义和面临的挑战强调特殊教育的重要性与独特性11.2 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特殊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个性化教学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重要性11.3 特殊教育中的创新教学策略与方法提供特殊教育中创新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案例强调特殊教育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创造力第十二章: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12.1 跨文化教育的概念与意义解释跨文化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跨文化教育在多元社会中的作用12.2 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跨文化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的重要性12.3 跨文化教育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探讨跨文化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强调跨文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和能力第十三章: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13.1 终身教育的概念与理念解释终身教育的定义和理念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13.2 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终身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灵活性和适应性的重要性13.3 终身教育中的挑战与机遇探讨终身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终身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第十四章: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14.1 在线教育的概念与特点解释在线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强调在线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14.2 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在线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强调互动性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14.3 在线教育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在线教育中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强调在线教育对教育改革的推动作用第十五章: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15.1 教育政策与改革的概念与目标解释教育政策与改革的目标和意义强调教育政策与改革对教育体系的重要性15.2 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应用介绍课程与教学论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具体应用强调课程与教学改革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作用15.3 教育政策与改革中的挑战与前景探讨教育政策与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和前景强调教育改革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未来发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主要内容、设计原则与方法、评价与反思、应用领域、未来发展趋势等。
《高校课程与教学》课件
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构清晰
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方 便学生进行学习和评估。
应用前沿
教学内容应该与前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讲授式
传授基础知识和概念
实验式
实践操作、检验理论
案例式
帮助学生理解真实问题的解决方案
讨论式
对话交流、引导思考
学生学习能力与兴趣的培养
高校课程与教学
这个PPT课件探讨了现代高校课程和教学的方方面面,旨在为高校教师提供 有益的教学指南。
什么是高校课程与教学?
高校课程与教学是指在高等学校进行的、将教育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和教学评估融为一体的教育教学活动。
高校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1 多样性
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 特点,为他们提供不同的 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
2 提高教育质量
国际化课程建设需要关注国际学术前沿和标准,提高教育质量和吸引力。
3 培养学生国际视野
国际化教育和课程建设应该注重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思维导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体系、建立概念框架和增强记忆力。同时增 加课程互动性和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
教学评估与反馈
评估类型
• 单元测试 • 期末考试 • 作业和小组项目
评估标准
• 知识掌握 • 技能应用 • 态度养成
反馈方式
• 公开课评审 • 同行教师指导 • 学生反馈问卷
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技术在高校课程设计和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线教育和远程教学方面。
线上课程设计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论完整版本ppt课件
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02
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课程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
和发展。
全面发展
实践性
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全面发展。
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应 用性,注重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开放性
注重课程的开放性和多 样性,尊重学生的差异 和个性,提供多元化的
多样化教学方式
运用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 多样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
果。
课程与教学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智能化教学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精准教 学、个性化学习支持。
在线教育与混合式教学
在线教育蓬勃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 式教学成为趋势。
教育国际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
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过程的阶段
教学过程通常包括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和布置作 业等阶段。在每个阶段,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和活动。
教学评价的目的与功能
教学评价的目的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诊断教学问题,提供反馈信息, 引导教学改进,以及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评价具有多种功能,包括诊断功能、反馈功能、定向功能、鉴定功能和激 励功能等。这些功能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如学生的问题、 错误等,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
教学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物质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提供宽敞明亮、设施完备的教室,营造良好 的学习氛围。
信息环境的创设与优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数字化、智能 化的教学环境。
课程与教学论 完整版本ppt课件
容。
本课程选择什么样的教材?
王本陆 男,1967年生,湖南人,教育学博士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副理事长
中国教育学会教学论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电子邮箱:
学术领域
1. 课程与教学论:教学认识论,现代教学理论,全资源课程理论 2. 教育伦理学:教育伦理哲学,教学伦理学 3. 基础教育研究:基础教育改革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校本研究 主讲课程
学生具备必要的教育学通论和教育
心理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教师引导
学习并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理论,包
括课程与教学的概念、历史发展过程、
形态,课程目标与内容、课程实施与评
价,校本课程,以及教学的功能、本质、
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原则、教学中的
师生关系、教材的使用、教学方法与组
织形式、教学环境、教学设计等相关内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课程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课程 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 三、课程的表现形式
一、什么是课程
教学内容ppt课件
第三节 识字教学
二、识字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每个汉字都包括音、形、义三个因素,这 三者密不可分。学生学习汉字,有“会认”和 “学会”两种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学生能 见其形读其音,在课文中能认,在其他地方也 能认;要“学会”的汉字要求能够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了解字义。从这个角度来看,识字 教学的内容包括: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 教学。
带读词语:八个、拔萝卜、打靶、爸爸 5.出示声母是b的其他音节,练习拼读:
(1) bo bi bu 先说说音节的组成,再进行拼读练习。
(2)带调音节: bò bí bó bǔ bú
课堂讨论
刚才那个案例的教学中 教师采用了哪些拼音教学方 法?他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学 法指导的?
第一节 汉语拼音教学
七、汉语拼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教给方法; 重点:教学字母和拼音方法 难点:教学声母和鼻韵母的发音及三拼连读 方法:发音方法,拼音方法 2.加强常用音节的训练,培养熟练拼读音节的能力; 3.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 4.与识字、学说普通话相结合; 5.注意汉语拼音的复习巩固。
的基础; 2.识字写字有利于学生智
力的发展。
第二节 识字写字教学
三、识字写字教学的理念
1.遵循儿童心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 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识写要求分开,低年级多认少写; 3.教给识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4.开拓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走开放识字之路。
第二节 识字写字教学
四、识字写字教学的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说,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时要求遵循以下原
则。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 目标性原则
课程与教学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 组成部分,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 内容选择必须依照目标,即有什么目标,便有什么 内容,让目标和内容取得一致。
• 基础性原则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人类文 化遗产中的精华,并充分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所选内容不仅 应包括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应包括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 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例如,朱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几乎全部包含 在他晚年所组织编写的《礼仪经传通解》一 书中,该书由六部分组成:家礼、乡礼、学 礼、邦国礼、王朝礼和丧祭礼,其中学礼是 基本的部分。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社会取向主张,学校教学应该直接满足当前 社会生活需要,为满足当前社会生活的需要
教学 内容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 以语文这门课程为例来做具体分析。
• 语文教材常用的有“读本”、“学 本”、“课本”三种类型,我们这 里所探讨的语文教材指的是课堂使 用的语文读本。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 语文课程目标”
是语文课程标准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是什 么”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性的 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
重点:学习者的需要
案例: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此外,在不同的教育体系中,教学 内容的选择有不同的取向。从历史 上和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比较典 型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道德主义取向
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课件
10、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也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和接班人。”
1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决定》则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
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
1
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
教育目的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对 教育目的的表述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有所不同的。
1、建国之初,根据当时的情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 纲领》规定:“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 人民服务的思想为重要任务。”
4.运用“需求评估模式”
-
8
第二节 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 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言语、行为、 习惯的总合。
理解课程内容有三个要点:
1.课程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也就是说,课程内容是有选 择性的,不可能包括人类社会的所有经验。主要指基本的社会生活规 范、科学知识和活动技能。
施瓦布把学习者、即使、教材和环境看作课程组织的四大要素。
古德莱特把课程的要素划分为范围、连续、序列、整合四个方面。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课程组织要素是:主题和概念、原理、技能、价 值观等四个方面。
-
12
五、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1.正确把握课程内容组织的不同取向 学科取向、学生经验取向、 社会问题取向以及混合取向,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应该是不一样的。
4、1978年,我国宪法中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为:“我国的教 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 合,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 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直到今天,毛泽东关于教育目的的 思想仍然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以毛泽东的指示为 直接指导所形成的教育目的着重强调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也 考虑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身心发展及其规律的适应性,在不同 时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
最新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课件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三)尊重学生经验 • 美国强调自学与社会研究、设计学习、社会参与性
学习。 • 日本开设“特别活动”、综合学习时间。
(四)强化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课程内容必须传递国家和民族核心的价值观,
帮助学生提升人格。
四、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课程要素即课程的基本构成,是课程组织的基本 线索或脉络,故又称课程组织的要素,简称组织要 素。
(四)处理好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 直线式与螺旋式互相弥补对方的不足。
六、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一)选择小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1.基础性原则。
2.时代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当代小学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的最明
显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1)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2)设置综合课程。 (3)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 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 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 三个要点: (1)课程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的精华。 (2)课程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3)课程内容是影响学生发展的材料。
• 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度,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政治体制与 教育目的不同,课程内容也有不同。
(三)选择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
(四)运用“需要评估模式”
该模式的四个阶段: 1.系统阐述试验性的目标。 2.确定优先的课程目标。 3.判断学生达到每一种目标的可能性。 4.根据目标优先程度的顺序编制课程计划。
第二节 课程内容
•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 • 二、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 • 三、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 四、课程内容组织的要素 • 五、课程内容组织的原则 • 六、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课程与教学》PPT课件
3、表现性目标价值取向 是对解放理性的追求
4、表现性目标价值与局限 价值:
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与创造,自主性和主体 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指向人的自由 和解放
局限:
难以操作,容易流于形式
三种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比较
行为目标
科技理性(控制)
生成性目标 实践理性(过程)
表现性目标 解放理性(自由)
目标不确定性,教学的开放性对教师和学生提出 了很高的要求,这是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无法做到 的。
所以只是看起来很美。
(四)、 表现性目标取向
1、表现性目标涵义
是指每一个学生个体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 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的创造性 表现
2、表现性目标特点
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强调个性化。在 表现性活动中,教师希望提供一个情境, 学生在此情境中获得个人意义。
三 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
(一) 学习者的需要 1、 涵义 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来源的学习者的需要
是“完整的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即儿 童人格发展的需要。 2、 作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学习者需要的确 定 是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教师提供的帮 助也不能违背这一宗旨
(二)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课程与教学论第三章课 程与教学》PPT课件
一、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涵义
1 、教育目的 教育的总体方向,它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
育价值。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 2、教育目标 它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 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
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 3、课程与教学目标 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 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
2、生成性目标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PPT课件
•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 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 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
.
14
• 由上,我们可以从学段目标中概述出低年级阅读 教学的三个重点:
.
2
绪论
历史变迁 小学语文课程的形象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材的特点
.
3
A.古代童蒙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儒家经典。 B.两汉唐宋开始重视儿童的识字教学和句读训练。 C. 现代意义上的语文肇始于1904年1月颁布的《奏定 学堂章程》,这是我国第一部经政府正式颁布后并在全国 实行的新型学制,史称“癸卯学制”,规定初等小学堂设 “中国文字”课,高等小学堂和中学堂设“中国文学”课 程,并在全国推行。 D.直到1932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课程标准》,规定 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至此,一个完整显示 语文学科自身体系的法定文件正式确定。
.
31
三、教材呈现的理论依据 1.符合低年级儿童心理与生理特点 2.吻合语文自身的特性 (1)汉字本身的特点 (2)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 (3)实践性的要求 3.遵循教材的编写理论
.
32
四、教材呈现的逻辑思路 1.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螺旋式结构 2.生字的选择与编排追求系统性 3.遵循低年级儿童学习汉字的规律,结合
E.新课改以来,此类教材的研制又显活跃状态,出现了诸 如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教材教法、小学 语文教学新论、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论等称谓,意图体现语文教改的新理念、新理论。
课程与教学论 ppt课件
• 1、学科的含义
• 定义:学科是按照领域性质对知识所划分的门类。
• 存在条件:确定的对象、严密的知识体系、相对稳定的研究者队伍、有标志 性的研究成果
• 层次结构:宏观—— 一级学科(如教育学)
•
中观—— 二级学科(如教育技术学)
•
微观—— 方向(如计算机辅助教育)
2020/10/15
34
• 2、学科与科学 • 学科和科学都是人们对某一知识领域的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都是有
•主体与客体、主体性、建构、生成、理解、同化等
• 2、提供思维范式 • 现成论的思维方式:课程建构的目标模式 • 生成论的思维方式:课程建构的批判模式
2020/10/15
41
• 3、提供方法基础 • 方法:一般是指人们为了解决理论的、认识的、实践的、日常生活的等特定
任务或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选择和采取的手段、途径和方式的总和。 • 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或学说。又称哲学方法论,
现代课程理论学科建立标志是美国著名教育家、课程理论家泰勒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2020/10/15
24
二、教学论的历史发展
(一)教学词源的释义
在我国,“教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学记》中。 《学记》被认为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以 论文教学为主的教育专著。 在西方,“教学思想”追溯到古代希腊苏格拉底的雄辩术。 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誉为“古代西方第一部” 教学法论著。
• 2、研究的停滞(60年代中期-70年代后期) • 3、研究的繁荣(70年代后期-90年代后期)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心理学
• 4、研究的深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 以语文这门课程为例来做具体分析。
• 语文教材常用的有“读本”、“学 本”、“课本”三种类型,我们这 里所探讨的语文教材指的是课堂使 用的语文读本。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 语文课程目标”
是语文课程标准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是什 么”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和学生个性的 发展,国家期望学生具备的语文素养“是什么”
学习任务:
1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2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3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 4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路径分析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
1 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价值观
2
确定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3 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取向
4
确定课程与教学的编排原则
5
确定具体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是一种生命活动 •关注学生的特有文化,增进
师生间的互动性 •教学设计的弹性化与教学形
式的生活化。
19
确定具体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即 确定与特定课程价值观和课程 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要素,形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 主要表征形式——教材。
20
学习任务:
1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2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3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 4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路径分析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路径分析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选“点”得当
以“生”为本设计教学内容
慎重引用课外资源
随时应变地调整教学内容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三个中心
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 中心
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
知识又以课本教材为中 心
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
课程 目标
教材 内容
课程 内容
四个 概念
重点:学习者的需要
案例: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此外,在不同的教育体系中,教学 内容的选择有不同的取向。从历史 上和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比较典 型的取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道德主义取向
百科全书取向
教学内容 选择的不同
取向
文化复演取向 形式训练取向 唯科学取向
经验取向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例如,朱熹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几乎全部包含 在他晚年所组织编写的《礼仪经传通解》一 书中,该书由六部分组成:家礼、乡礼、学 礼、邦国礼、王朝礼和丧祭礼,其中学礼是 基本的部分。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社会取向主张,学校教学应该直接满足当前 社会生活需要,为满足当前社会生活的需要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
1
学习任务:
1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2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3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 4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路径分析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取向
• 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科知识
重点:学科知识体系
• 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
重点:学生做些什么
• 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
服务,因此学校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当 前社会生活需要为主要的依据。这种选择教 学内容的取向,在教育史上和当代的教育实 践中都大量存在。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 例如,古代中国的学校教育是为了培养政治 统治人才服务的,而当时统治者用于从事政 治活动的主要是“四书”“五经”等儒家经 典,因此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 书”“五经”。
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价值观
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
17
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价值观
• 受过教育的人是素质水平较高 的人。
• 受过教育的人是掌握、占有和 享受了一定知识的人。
• 受过教育的人是学会了学习的 人。
• 受过教育的人是有主体性的人。
18
确定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体现发展性与现实 性
说,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时要求遵循以下原
则。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 目标性原则
课程与教学目标作为课程编制过程中最首要的 组成部分,对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指导作用。 内容选择必须依照目标,即有什么目标,便有什么 内容,让目标和内容取得一致。
• 基础性原则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人类文 化遗产中的精华,并充分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所选内容不仅 应包括使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应包括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 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 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 是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呼唤学习者的个
性发展,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以学习 者的经验为主导取向,即以学习者的经验为
核心整合学科知识、整合火热的社会生活实
践。
•
因此,在选择课程与教学内容时既要考
虑到学生方面的因素,也要考虑到学科知识
价值的问题和知识能力的关系问题。一般来
• 再如,在古希腊的斯巴达,社会生活要求学 校培养军人,因此学校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 军事方面的内容。
• 又如,我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生活 以政治斗争为主的,由于强调学校教学内容 要符合社会生活需要,因此在学校教学内容 中,有关政治斗争的内容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学习任务:
1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2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3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环节 4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路径分析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
• 心理性原则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为特定教育阶段的学生而 选择的,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内容选择必须考虑 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这 样才能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
• 生活性原则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一份子,是未来社会生活 的主人。所以,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让学生 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掌握一些解决社会问题的基 本技能。即在选择内容时,应该尽可能地联系社会 需要,以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可以较好地发挥 社会效用。
• 语文课程内容
是语文课程具体形态层面的概念,它主要面对 “用什么教”的问题——为了使较为广大的学生 较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语文教材编制者提
社会取向
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取向• Leabharlann 道德主义取向中,选择作为教学内容的,
是以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为主。至于其他内
容如科学技术、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则没有涉 及,或者很少涉及。这种道德主义取向在中 国古代是很典型的。在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时 期,培养目标主要集中于道德的方面,因此 教学内容主要围绕道德来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