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藏分类标准
简要介绍油气储藏及其分类
简要介绍油气储藏及其分类油气藏是聚集一定数量油气的圈闭,是油气在地壳中聚集的基本单位。
当油气聚集的数量足以供工业开采时,则称为工业性油气藏。
一个油气藏存在于一个独立的圈闭内,油气在其中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统一的压力系统。
油气藏的分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储集层岩性:根据储集层的岩石类型,油气藏可分为砂岩油气藏、碳酸盐岩油气藏、火山岩油气藏、页岩油气藏等。
圈闭类型:圈闭是形成油气藏的必要条件,主要类型有断层遮挡油藏、岩性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等。
孔隙类型:根据储集层的孔隙类型,油气藏可分为单一孔隙介质油气藏(如孔隙介质油藏)、双重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型介质油藏)、三重孔隙介质油气藏(如裂缝-溶洞-孔隙型介质油藏)等。
流体性质:油藏按原油密度大小分为轻质油藏、中质油藏和重质油藏等;气藏根据凝析油含量的多少细分为干气藏、湿气藏和凝析气藏。
此外,气藏还可按天然气组分中的酸性气体(主要是指H2S、CO2)含量来进行分类。
接触关系:根据油气藏与周围地层或水体的接触关系,可分为底水油藏、边水油藏、层状油藏、层状边水油藏等。
此外,油气藏还可按照纵向剖面上的生产层数分类,分为单层油气藏、多层油气藏;也可按照储层的形成方式分类,分为构造型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混合型油气藏等。
总的来说,油气藏的分类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更多油气储藏及其分类的详细信息和数据,建议查阅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专业书籍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第七章 油气藏类型
二、断层油气藏
1. 概念: 断层圈闭: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形成的圈闭;
断层油气藏:油气在断层圈闭中的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
West Purt油田构造图
2.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双重作用:封闭遮挡作用,通道破坏作用。 (1) 断层封闭能力的控制因素: 1)、断层的性质和产状 一般而言,压性、压扭性断层比张性断层的封闭性好;低角 度断层比高角度断层的封闭性好, 与断层面的密闭性有关。 2)、断层两侧地层的岩性组合及接触关系 塑性较强的地层(如泥岩)中发生断裂时,常在断层面上形 成断层而构成封闭:一般断开地层中泥质岩比率越大,断层 封闭性越好;断层两侧的渗透性岩层不能直接接触(“砂岩 不见面”)。 3)、断层破碎带的致密程度 断层破碎带胶结紧密或充填程度越高,断层封闭性越好。
3. 断层油气藏的特点
1)、断层的分隔性明显,常以多断块形式出现,破坏了油气
藏的完整性,使构造复杂,含油层位、含油高度、含油气
面积很不一致,油水关系复杂; 2)、断层附近储集层渗透性变好,常形成高产井区; 3)、纵向上常具多含油气层系; 4)、油气常富集于靠近油源的断层一侧。
4.形成断层圈闭的必要条件:
盐丘上龟裂构造的形成
(四)披覆背斜油气藏
1、圈闭的成因:与古地形突起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由于 沉积基底存在地形突起(如结晶基岩、坚硬致密的沉积岩、 生物礁块突起等),导致上覆沉积物厚度在古地形突起顶 部较薄、周围变厚,从而造成差异压实,形成背斜圈闭。 2、油气藏特点: (1)背斜形状常反映古突起形状; (2)圈闭的闭合度小于突起的高度,且向上递减至消失; (3)两翼倾角向下变陡。 3、典型实例: 渤海湾盆地 济阳坳陷 孤岛油田(石灰岩白云岩的 剥蚀突起) 美国 二迭盆地 希莫尔油田(珊瑚礁体突起)
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以下简称资源/储量)的分类和定义。
1.2 本标准适用于资源/储量计算、评审和统计,也适用于国内采矿权和开发方案的审批、矿业权转让和油气勘探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中的储量中介评估。
2 基本术语本标准在分类定义中采用下列基本术语,这些基本术语均为泛指的名词:2.1 原地量:是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油气自然聚集量,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层中储藏的石油和天然气及其伴生有用物质,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20℃,0.101MPa)下的数量。
在未发现的情况下,称为原地资源量;在已发现的情况下,称为原地储量,特称地质储量。
2.2 可采量:是指从油气的原地量中,预计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在未发现的情况下,称为可采资源量;在已发现的情况下,称为可采储量。
2.3 资源量:是原地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的统称。
2.4 储量:是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的统称。
可采储量又是技术可采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的统称。
2.5 技术可采储量: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经理论计算或类比估算的、最终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2.6 经济可采储量:是指在当前已实施的或肯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按当前的经济条件(如价格、成本等)估算的、可经济开采的油气数量。
2.7 不可采量:是原地量与可采量的差值。
3 勘探开发阶段划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完整的勘探开发过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区域普查阶段、圈闭预探阶段、油气藏评价阶段、产能建设阶段、油气生产阶段。
3.1 区域普查阶段:对盆地、坳陷、凹陷及周缘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选择性地进行非地震物化探和地震概查、普查,以及进行区域探井钻探,了解烃源岩和储、盖层组合等基本石油地质情况,圈定有利含油气区带。
13.2 圈闭预探阶段:对有利含油气区带,进行地震普查、详查及其它必要的物化探,查明圈闭及其分布,优选有利含油气的圈闭,进行预探井钻探,基本查明构造、储层、盖层等情况,发现油气藏(田)并初步了解油气藏(田)特征。
第五章-油气藏类型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二.断层油气藏
凡是在储集层的上倾方向和旁侧各个方向被断层封闭而造成的 圈闭,称为断层圈闭。
断层油气藏: 由地层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内聚集了油气。
断层能否造成封闭,取 决于断层使岩层位移后,储 集层的上倾方向与其相接触 的岩层的封闭性,常见的有 三种:
完全封闭 部分封闭 不封闭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0
印第安纳州 俄亥俄州
印第安钠州及俄亥俄州利马-印第安纳油田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二.不整合油气藏
不整合圈闭指储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被封闭所造 成的圈闭。
不整合面上面的不整合油气藏 不整合面下面的不整合油气藏
A
B
F
E
C
DE
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与非不整合圈闭和油气藏区别示意图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埋深所造成的压力和温度达到或超过石膏、盐岩、软泥软 化所需要的温度、压力,使上述岩体呈可塑性状态。 差异负荷地带的存在,使可塑性岩层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 动,在低压区上拱形成刺穿构造。 位于三角洲退复沉积体系中,在前三角洲地带沉积了大量 的泥质岩,上面被密度较大的砂质岩所覆盖,造成密度倒置, 使前积方向的压力不均衡,导致高异常流体压力的可塑性软 泥沿密度分界面向上方拱起产生刺穿。
3. 地 层 - 水 动 力 圈闭 4. 构 造 - 地 层 -
水动力圈闭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类型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构造裂缝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第一节 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
油气藏类型
地层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生物礁油气藏。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 挤压背斜油气藏 ➢ 同沉积背斜油气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 滚动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6.1 油气藏的分类概述
第六章圈闭及油气藏的类型6.1 油气藏的分类概述一、分类概述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
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经济价值、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一、分类概述根据经济价值:经济性油气藏、非经济性油气藏。
经济性油气藏:具有一定储量规模,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值得开采并能够开采的油气藏。
非经济性油气藏: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不值得开采或者无法开采的油气藏。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 (据孙志道简化,1996)油气藏相态类型原始气油比(m3/t)相态地面原油特征典型的烃组成(mol,%)大类细分类储层地面颜色相对密度粘度(mPa.s) C1C5气藏干气藏无油气相气相无油无油无油96 0.0 湿气藏>1500 气相气液透明0.6 <1.0 91.6 0.94 凝析气藏>1000 气相气液透明-淡黄0.6~0.8 <1.0 87 4.6油气藏近临界态凝析气藏600~1000 气相气液黄-桔黄0.76~0.81 1.0~2.0 70.4 11 临界态油气藏526 气液气液黄-桔黄0.76~0.82 1.0~4.0 59.7 14.5 近临界态油藏(高挥发性)350~650 液相气液桔黄-浅绿0.76~0.82 1.0~1.0 64 19.7油藏轻质油藏10~350 液相气液浅绿-褐色0.76~0.83 5~10 35 38.3 常规油藏35~ 250 液相气液黑色0.83~0.87 10~30 49 44.7 轻度重质油藏<35 液相气液黑色>0.87 30~100 20 71 中度重质油藏微量气液相气液黑色0.9~1.0 100~4000重度重质油藏基本无气液相气液黑色>1.0 >400沥青质油矿无气无液固相固相黑色>1.0 >90层状层状块状不规则状•根据油气藏中储集层形态划分的油气藏类型示意图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一、分类概述根据圈闭成因:(1)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混合油气藏;(2)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3)构造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
原始 气油比(m3/t)
临界 态油 气藏
临界态油气藏 近临界态油藏(高 挥发性) 轻质油藏 常规油藏
轻度重质油藏
油藏 中度重质油藏
<35
微量气
液相
液相
气液
气液
黑色
黑色
>0.87
0.9~1.0
30~100
100~4000
20
71
重度重质油藏
基本无气
液相
气液
黑色
>1.0
>400
沥青质油矿
无气无液
固相
固相
黑色
>1.0
>90
7
二、分类原则及分类方案
分类原则: 科学性---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 各种不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实用性---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 开发工作,简便实用。 分类方案: 按圈闭成因分类: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 复合。
8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12
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 层、岩性和水动力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 素共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可称之为复合圈闭。 在其中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
13
油气藏分类表
14
油气藏分类表(续表)
15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
概述 构造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藏 复合油气藏
1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 异。根据不同的需要和目的,提出了上百种 油气藏分类方案。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 遮挡类型、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 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1.3油藏分类
第三章油气藏分类第一节油气藏分类原则和因素一、油气藏分类一般遵循的原则1、油藏的地质特征,包括油藏的圈闭、储集岩、储集空间、压力等特征;2、油藏的流体性质及分布特征;3、油藏的渗流物理特性,包括岩石的表面润湿性,油水、油气相对渗透率,毛管压力,水驱油效率等;4、油藏的天然驱动能量及驱动类型。
二、油藏的分类因素(一)、原油性质1、低粘度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 <5 mPa .s为低粘度原油。
2、中粘度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在5~20 mPa .s为中粘度原油。
3、高粘度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在20~50 mPa .s为高粘度原油。
4、稠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 > 50 mPa .s,相对密度 > 0.920为稠油。
稠油又可细分为3大类4级(表1.3.1)。
表1.3.1 稠油分类标准注:1)指油层条件下粘度,其它指油层温度下脱气油粘度5、凝析油指在地层条件下介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之间的气相烃类,一般相对密度<0.800。
6、挥发油流体系统位于油气之间的过渡区内,而其特性在油藏内属泡点系统,呈液体状态,相态上接近临界点,在开发过程中挥发性强。
7、高凝油为凝点 > 40℃的轻质高含蜡原油。
(二)、圈闭构造圈闭,地层圈闭、水动力圈闭、复合圈闭。
(三)、储集层岩性砂岩、砾岩、碳酸盐岩、泥岩、火山碎屑岩、侵入岩、变质岩。
(四)、渗透性1、高渗透储集岩空气渗透率 > 500×10-3μm2。
2、中渗透储集岩空气渗透率50—500×10-3μm2。
3、低渗透储集岩空气渗透率10—50 ×10-3μm2。
4、特低渗透储集岩空气渗透率 < 10×10-3μm2。
(五)、油、气、水产状边水、底水、气顶。
(六)、储集层形态层状(单层、分层、低倾角、高倾角)、块状。
(七)、储集空间类型孔隙型、裂缝型、双重介质型。
(八)、地层压力常压(压力系数0.9~1.2)、异常高压(压力系数 > 1.2)、异常低压(压力系数 < 0.9)。
油气藏分类
油气藏分类表
13
油气藏分类表(续表)
14
7
构造油气藏系指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 形或变位而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 圈闭的成因均为构造作用的结果。
8
地层油气藏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中的聚 集。这里地层圈闭的概念是狭义的,地层圈 闭是指因储集层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 的圈闭,即与地层不整合有关。
9
岩性油气藏是指由于储集层的岩性或 物性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圈闭。由于沉积条 件的变化或成岩作用,使储集层在纵横向 上渐变成不渗透性岩层。
(2) 按油气藏形态分类:以 И.О.БРОД为代表,将油气藏分为层 状、块状、不规则状等类型。
2
根据油气藏形态分: 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4
根据是否为构造成因分: 构造圈闭:构造成因; 非构造圈闭:非构造成因; 隐蔽圈闭:常规勘探技术难以发现 的各类圈闭,主体是岩性油气藏。
5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据孙志道简化,1996)
0.76~0.83 0.83~0.87
>0.87
粘度(mPa.s) 无油 <1.0 <1.0 1.0~2.0 1.0~4.0
1.0~1.0
5~10 10~30 30~100
典型的烃组成 (mol,%)
C1
C5
96
0.0
91.6
0.94
87
4.6
70.4115源自.714.56419.7
35
38.3
49
10
水动力圈闭的形成条件与构造、地层、 岩性圈闭不同,是靠水动力封闭而成。 是由水动力或与非渗透岩层联合封闭, 使通常静水条件下不能形成油气聚集的 地方形成油气藏。
11
如果储集层上方和上倾方向是由构造、地层、 岩性和水动力等因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共 同封闭而形成的圈闭,可称之为复合圈闭。在 其中形成的油气藏称为复合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判别方法
2800 | 50 | 20
4000 中渗透 | 高渗透 稠油
500 高粘油 50 |
挥发油:挥发性强、收缩性高,体积系数大于1.75 高凝油:凝固点大于40℃
油气藏类型判别方法
凝析气藏相态特征
凝析气藏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藏。
主要特征: 在原始状况下,地层中流体 以气相存在,而在开采过程 中,随着压力的降低,逐渐
(一)油气藏类型判别—— 2.三元组成判别法
凝析油 天然气 挥发油
常规黑油
重油
24056 i GEi Mi
油水气体当量: ( i=o,w)
油气藏流体组成三角图
油气藏类型判别方法
(一)油气藏类型判别—— 3.相图判别法
干气藏
等温降压过 程与露点线 相交
湿气藏
凝析气藏
常规油藏
1. 临界点向右偏转,泡点线逐渐向高温方向扩展,露点线则逐渐缩小。 2.两相区范围逐渐变大,液态含量等值线逐渐向高温高压区展开。
油藏 20~70 0.5~1.3 20~80 30~600
根据不同组分的摩尔含量作方框图
油气藏类型判别方法
(二)油气藏分类
埋藏深度(m)
浅层
|
中深层
|
深层
|
超深层
1500 渗透性(10-3μm2) 特低渗透 | 绝对渗透率 原油粘度(mPa· s) 低粘油 地层条件 凝析油:相对密度小于0.8 10 | 5 中粘油 低渗透
有密度较小的液态凝析油析
出,称为“反凝析现象”。 一般凝析油油质较好。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 >15000
无 无 透明~浅绿 草黄~深绿 深绿~黑色 黑褐色
0.78~0.80 1000~17000 0.82~0.85 0.72~0.90 0.85~1.00 250~1400 50~250 <50
油气藏的分类
579三、油气藏类型 1、按照相态分类 见表3-2-。
表3-2-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5802、按照圈闭要素分类 (1)背斜油气藏 见图3-2-。
图3-2- 背斜油气藏类型图581图3-2- 断层油气藏类型图582图3-2- 地层油气藏类型图583图3-2- 岩性油气藏类型图584(5)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 见图3-2-。
图3-2- 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类型图图3-2- 潜山油藏分类585586图3-2- 盐丘圈闭理想示意剖面图(8)深盆气藏见图3-2-。
图3-2- 美国阿帕拉契亚地区百英尺砂岩深盆气藏剖面图3、按天然气组分因素分类(1)含酸性气体气藏的划分1)含硫化氢(H2S)的气藏划分见表3-2-。
5875882)含二氧化碳(CO 2)的气藏划分 见表3-2-。
(2) 含氮气(N 2)的气藏划分 见表3-2-。
(3) 含氦气(He )的气藏划分在当前工业技术条件及国民经济实际需要条件下,将天然气组分中含氮量达到0.1%及以上者,称为含氮气藏。
4、按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分类(1)按照地层压力系数(PK )划分 见表3-2-。
表3-2- 气藏按照地层压力系数分类(2)依据原始地层压力分类,凡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在30Mpa 以上者,称高压气藏;小于30Mpa 者称常压气藏。
四、油气藏组合模式 1、长垣油气藏聚集带 见图3-2-。
589图3-2- 长垣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5902、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见图3-2-。
图3-2-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图5914、潜山成藏模式(1)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见图3-2-。
图3-2- 埕岛地区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图592。
中国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
附件3中国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资源/ 储量分类》(GB/T 19492-2004 )与《联合国化石能源和矿产储量与资源分类框架》(2009 )对接文件2018 年 1 月目录I. 前言 (1)II. 级别和亚级的直接对应. (13)III. .................................................................................................. GB/T 19492-2004 级别细分为多个UNFC-2009亚级.. (17)IV. GB/T 19492-2004 勘探开发阶段划分与UNFC-2009项目划分对应的说明 (24)V. GB/T 19492-2004 未界定和无分类数量的说明. (26)I. 前言1. 对接文件是说明在《联合国化石能源和矿产储量与资源分类框架》(2009)(以下简称“UNFC-2009 ”)与资源分类专家组(EGRC)认可作为并行体系的另一分类体系之间关系的文件。
文件提供了相应的说明和指南,指导用户利用UNFC-2009 数字代码对并行体系产生的估算值进行分类。
利用UNFC-2009 数字代码报告估算值时,应明确相关的对接文件。
2. 本文件对中国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分类》(GB/T19492-2004)(以下简称“GB/T 19492-2004”)和UNFC-2009 有关储量和资源量类别和级别进行了对比。
3. GB/T 19492-2004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4月30 日发布,于2004 年10 月 1 日实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储量分类》(GB/T 19492 - 2004)。
该分类为中国的石油、天然气(游离气、气顶气和原油溶解气)和凝析油资源/储量的计算、评审和统计设立了统一的指导原则(图1)。
4. GB/T 19492-2004独立于UNFC-2009,本对接文件不影响GB/T19492-2004 的独立应用,GB/T 19492-2004 的应用也不影响UNFC- 2009的所有组成部分。
油气藏的分类
三、油气藏类型1、按照相态分类见表3-2-。
表3-2- 中国油气藏相态类型划分表2、按照圈闭要素分类(1)背斜油气藏见图3-2-。
图3-2- 背斜油气藏类型图(2)断层油气藏见图3-2-。
图3-2- 断层油气藏类型图(3)地层油气藏见图3-2-。
图3-2- 地层油气藏类型图(4)岩性油气藏见图3-2-。
图3-2- 岩性油气藏类型图(5)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见图3-2-。
图3-2- 混合油气藏及水动力油气藏类型图(6)潜山油藏类型见图3-2-。
图3-2- 潜山油藏分类(7)盐丘圈闭油气藏见图3-2-。
图3-2- 盐丘圈闭理想示意剖面图(8)深盆气藏见图3-2-。
图3-2- 美国阿帕拉契亚地区百英尺砂岩深盆气藏剖面图3、按天然气组分因素分类(1)含酸性气体气藏的划分1)含硫化氢(H2S)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硫化氢气藏分类2)含二氧化碳(CO2)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二氧化碳气藏分类(2) 含氮气(N2)的气藏划分见表3-2-。
表3-2- 含氮气藏分类(3) 含氦气(He)的气藏划分在当前工业技术条件及国民经济实际需要条件下,将天然气组分中含氮量达到0.1%及以上者,称为含氮气藏。
4、按气藏原始地层压力分类(1)按照地层压力系数(PK)划分见表3-2-。
(2)四、油气藏组合模式1、长垣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长垣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2、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见图3-2-。
图3-2- 古河道砂岩体油气藏聚集带实例图3、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见图3-2-。
图3-2-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组合模式图4、潜山成藏模式(1)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见图3-2-。
图3-2- 埕岛地区潜山披覆构造成藏模式图。
油气储量分类标准与计算规范
新标准分类框图见图1,讨论中提出过方案见图2
将原地量分为: 1.探明 2.控制 3.预测 4.潜在 5.推测
保留了中国原储量分 类特色。
将可采量分为: 1.探明、2.控制、3. 预测、4.潜在、5.推 测; 经济、次经济; 已开发、未开发; 剩余经济。
体现了与国际惯例的一 致性。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 资源量
探明 地质储量
控制 地质储量
预测 地质储量
潜在原地资 源量
推测原地资 源量
探明技术 可采储量
控制技术 可采储量
预测技术 可采储量
潜在可采 资源量
推测可采 资源量
探明经济 可采储量
探明次经济 可采储量
控制经济 可采储量
控制次经济 可采储量
探明已开发经 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 济可采储量
3可能
市场 储量
4. 资源/储量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国内 新分类
探明
经济
次 经济
控制
经济
次 经济
预测 内蕴
技证 术实
P1
P2
P3
可
P4
P5 +
行可
P6
性行
4. 资源/储量分类
国际惯例分类
地质可靠程度
证实
概算
可能
证实
P1
经 济开
概算
P2 P3
采 可
可能
靠
程
证实
P4
次度
P5
经
概算
P6
济
可能
4. 资源/储量分类
➢ 1 区域普查阶段 ➢ 2 圈闭预探阶段 ➢ 3 油气藏评价阶段 ➢ 4 产能建设阶段 ➢ 5 油气生产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驱油能量。
油气藏分类标准
(3)命名原则 油藏分类及各类型的命名采用多因素主、次命名法,次要
因素在前,主要因素在后,依次排序。
其命名原则如下:
最主要因素:1)原油性质;2)圈闭;3)储集岩岩性。 构成基本类型名称; 较主要因素:4)渗透性;5)油、气、水产状; 6)储集层形态;7)储集空间类型。
冠在基本名称之前构成大类名称;
其次的因素冠在大类名称之前构成亚类名称。
油气藏分类标准
(3)命名原则
-3um2。
• 特低渗透:储集岩空气渗透率≤10×10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5)油、气、水产状
• 边水:油藏含油外边界以外的油层水。 • 底水:油藏含油外边界以内直接从底部托着油的油 层水。 • 气顶:油气藏中有游离的天然气聚集在液态石油之 上,占据圈闭顶部,气储量系数<0.5(主要 指标)、含气面积系数<1(辅助指标)。
积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 粘土岩(泥岩):主要由粘土矿物(多属水云母、高 岭石、蒙脱石等层状硅酸盐)及粒度< 0.0039mm 的细碎屑(含量>50%)组成的沉积岩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3)储集岩岩性
• 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物(含量>50%)堆(沉)
积后经过固结或熔结等成岩作用而形
油气藏分类标准
(1)分类原则 1)油藏的地址特征 包括油藏的圈闭、储集岩、储集空间、压力等特征。 2)油藏的流体及其分布
3)油藏的渗流物理特性
包括岩石的表面润湿性,油水、油气相对渗透率、毛 管压力、水驱油效率等。 4)油藏的天然驱动能量和驱动类型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1)原油性质 • 低粘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mPa·S。 • 中粘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20mPa·S。 • 高粘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20~50mPa·S。
• 稠油:油层条件下原油粘度>50mPa·S,相对密度>
0.920。
稠油分类:普通稠油 I-1 级,普通稠油 I-2 级, 特稠油 II 级,超稠油(天然沥青)III 级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1)原油性质
• 凝析油:地层条件下介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凝析温度
之间的气相烃类。 • 挥发油:流体系统位于油气之间的过渡区内,而其 特性在油藏内属泡点系统,呈液态状态, 相态上接近临界点。
油气藏分类标准
——专业实践课
班级:2013-02-4 姓名:李 欢 学号:138002020195
绪论
• 油藏是在圈闭中含有的油气并成为单独水动力学系统的 部分。
• 油藏中即包括含有油气的储层,也包括储层中的油气。
属于不同的水动力学系统的应该分别作为不同的油藏。 • 一个油田可以在垂向上有若干个油藏并存叠至。 • 油气藏的大小通常用储量来表示。另外还常用含油面积、 油气柱高度、含油边界、气顶和油环等来度量油气藏。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10)埋藏深度
浅层:埋藏深度≤1500m;
中深层:埋藏深度>1500~2800m; 深层:埋藏深度>2800~4000m; 超深层:埋藏深度>4000m。 11)润湿性
亲水;中性;亲油。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12)天然驱动类型
•
• • • • •
天然水驱油藏:自边水、底水压力。
• 高凝油:为凝点>40℃的轻质高含蜡原油。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2)圈闭
• 构造圈闭:分为背斜圈闭、断层圈闭、刺穿圈闭。
• 地层圈闭:分为不整合圈闭、岩性圈闭。 • 水动力圈闭:以水动力作为遮挡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 移而形成的圈闭。 • 复合圈闭:储集层上倾方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联 合封闭而形成的圈闭。
• 正常地层压力:地层压力与静水柱压力基本一致, 压力系数为:0.9~1.2。 • 异常高地层压力(异常高压):地层压力明显大于 静水柱压力,压力系数>1.2。 • 异常低地层压力(异常低压):地层压力明显小于 静水柱压力,压力系数≤0.9。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9)原油中气的饱和度
• 未饱和:饱和压力低于原始地层压力,储层内只储藏 着单相液态烃类。 • 饱和:饱和压力等于原始地层压力,储层内的流体为 泡点液态烃类。 • 过饱和:储层内储藏有气,液两相流体(即气顶油 藏),饱和压力等于气油界面处的原始地层压力。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背斜圈闭
断层圈闭 刺穿圈闭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3)储集岩岩性 • • 砂岩:粒度为0.0039~2mm 的碎屑物含量占50%以上, 同时粒度>2mm的碎屑物含量<30%的碎屑岩。 砾岩:粒度>2mm的碎屑物含量>30%的碎屑岩。
•
•
碳酸盐岩:碳酸盐矿物(含量>50%)为主要成分的沉
成的岩石,如凝灰岩。 • 喷出岩:熔岩流冷凝结晶而形成的火成岩,如玄武 岩、安山岩等。 • 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内冷凝而成的火成岩,另外
也包括由非岩浆作用形成(由变质交代形
成)但外貌上具侵入岩特征的岩石。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4)渗透性
• 高渗透:储集岩空气渗透率>500×10-3um2。 • 中渗透:储集岩空气渗透率> (50~500)×10--3um2。 • 低渗透:储集岩空气渗透率>(10~50)×10-3um2。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6)储集层形态
• 层状:储集层呈层状,其上下均被不渗透地层所封隔, 受固定层位控制。
分类:单层状和多层状;低倾角和高倾角。
• 块状:储集层厚度大,内部没有不渗透岩层间隔而呈 整体块状,顶部为不渗透岩层覆盖,下部为底 水承托,不受岩层层面控制。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 油田开发是以油藏为单位的。
油气藏分类情况
• 基于勘探找油的目的,石油地质界通常依据圈闭类型
这一左右勘探部署决策的生要因素来进行油气藏分类。
• 基于开发的目的,可以根据油气藏的储集层类型、油
气性质、驱动类型等一些影响开发决策的因素进行分
类。
油气藏分类情况
在油气藏的勘探地质分类方面,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 分类: (1)圈闭成因分类法,分为构造、地层和混合三大类型油气 藏。 (2)储集层形态分类法,分为层状、块状和透镜状等油气藏。 (3)以圈闭形态为主、圈闭成因为辅的分类方法,分为油储 顶弯曲、侧向遮挡和岩性封闭等油气藏。 (4)按烃类相态分类法,分为油藏、气顶油藏、带油环气藏、 气藏和凝析气藏等。 (5)按油气产量和储量规模大小分类法,分为工业性、非工 业性及小、中、大、巨型油气藏等。
7)储集空间类型
• 孔隙型:油藏的储集岩中储集和渗透石油的空间主要为
孔隙(>90%)。 • 裂缝型:油藏的储集岩中储集和渗流石油的空间主要为 裂缝(>90%)。 • 双重介质型:油藏的储集岩中储集和渗透石油的空间既
有孔隙亦有裂缝(孔隙>10%,同时裂缝>10%)。
油气藏分类标准
(2)分类因素 8)地层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