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完整版课件

合集下载

诫子书完整版41张(七上)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诫子书完整版41张(七上)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38页
静以修身(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目标 ) 歌以咏志( 介词,用 )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第16页
◆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使动使用方法,使…… ) 广
非志无以成学( 动词使动使用方法,使…… ) 成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目标 )
第17页
◆文言句式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
第30页
2.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修身条件,
劝诫儿子惜时并有所为。同时概括了做人治学经验,着重围 绕一个“静”字加以叙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 对比鲜明。
第31页
拓展迁移
诸葛亮鹅毛扇
诸葛亮鹅毛扇代表着智慧和才能,所以在相关诸葛亮戏曲中,孔明总是 手拿鹅毛扇。
清朝康熙年间,襄阳观察使赵宏恩在《诸葛草庐诗》中写道:“扇摇战 月三分鼎,石黯阴云八阵图”,就足以证实诸葛亮手执鹅毛扇功用以及他手 不离扇原因。
第33页
课后作业
仔细阅读课文,在了解基础上背诵,并说一说学习了这 课之后有什么启发。
第34页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相互质疑解难,尝试翻译 课文。
第10页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 庐,将/复何及!
第11页
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16 诫子书
第1页
新课导入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课堂小结(3分钟)
《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 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 从淡泊宁静下功夫,最忌险躁。
板书设计
提出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静-学 才-学
( 正 面)

子 书 证明论点
(静)非学-无才 非志-无学
比 论
修身: 淫慢-不励精
( 反 面) 证
(躁) 险躁-不治性
例: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4.引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 例:可以为师矣
可译为“凭借”“依靠”
(可以凭借这个当老师了)
年与时驰(时间,岁)月
(1)时 元方时年七岁( 当时 )
(2)意 意与日去( 意志 )
醉翁之意不在酒( 情趣 )
(3)行 夫君子之行( 品行,品德 )
三人行( 同行 )
(4)志
教师点拨(5分钟)笔记
考点:常用文言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
1.表行为动作的原因, 译为“因为”“由于”
例: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况且因为一个和氏璧的缘故违背了强 大秦国意愿,是不行的)
2.引出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 例:辄以水沃面 静以修身
以 译为“拿”“用”。
(就用冷水来洗脸)
3.表目的, 译为“来”、“用来”
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 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 放在眼前,不断磨砺;另一方面强调无 “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 则学无目标,必然学无所成
课前提问(3分钟)
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珍惜光阴,勉励他刻 苦学习。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8张ppt)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8张ppt)

板书设计
提出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谆 谆

分析观点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子 情
能治性(反)
殷殷告诫: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反)
积累拓 展
积累关于“立志”“学习”“惜时”的名言: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头悬梁锥刺股 囊萤夜读
梳理文意
句首发 语词
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行为、操守
连词,表后者是前者的目的,“来”
译文:君子的行为操守,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的修 养,依靠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内心恬淡, 不慕名利
明确志向
梳理文意
达到 远大目标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表:(议论文)奏议的一种。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2、说:(议论文)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 ,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3、记:(记叙文)杂记。包括: 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4、铭:(称颂功德,记叙文)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 5、序:(记叙文)赠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6、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 7、传:(记叙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 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

语文 诫子书 课件(共20张PPT)

语文 诫子书 课件(共20张PPT)

赏析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 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 书信告诫诸葛瞻。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 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 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 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 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课堂延展
诸葛瞻的故事
带着父亲诸葛亮的劝诫,诸葛瞻也成了优秀卓越的人。诸葛亮去 世之后,魏国邓艾奇袭阴平,诸葛瞻率军抵抗,后退守绵竹。邓 艾派使者来诱降,许诺将上表请封诸葛瞻为琅琊王,诸葛瞻大怒 并斩杀使者,与其子诸葛尚率军抵抗,后英勇牺牲。
诸葛亮的个人修养与品行
关于淡泊
诸葛亮年轻时隐居的隆中 “猿鹤相亲,松篁交翠”, 是一个非常适合修身养性的 地方。这里的山山水水抚平 了父母早逝给他带来的心灵 创伤,也益于他养成淡泊宁 静的胸怀气度。
诫子书
导入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
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文天祥
教学目标
文高解借结 的阅文助合 能读章工课 力浅大具下 。易意书注
文,,释 言提理并
子体把理反 的会握解复 谆诸文课诵 谆葛章文读 教亮主内课 诲对旨容文 。儿,,,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提出论点
正(静)反(躁)论 证(治学、修身)
劝诫惜时勤学
七年级—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
15 诫子书
第二课时
1、诸葛亮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劝勉儿子要珍惜时光,把握现在?你由 此想到了哪些诗句?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 及!(2)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明日 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4.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这几个条件之 间有什么关系?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先立志,之 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珍惜时间,刻苦学 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2、诸葛亮认为成才的条件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诸葛亮主张以俭 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 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 成学)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志向呢?必须“宁 静”,即清心寡欲、专心致志(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此说来,一 个人要想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就必须修养自己的品德,那如何修养品德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看来,“志”是成才的前提,而“修身、养 德”是成才的关键。这也正是诸葛亮的观点所在。
告诫、劝勉之义。
诫子书
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告诫、劝勉的信。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

《诫子书》课件(共26张PPT)

《诫子书》课件(共26张PPT)

任务1:用蓝色笔作圈画,积累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与诸葛亮有关的文化常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任务1:用蓝色笔作圈画,积累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与诸葛亮有关的文化常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 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 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 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 贤相”。
家喻户晓的事迹:三顾茅庐 草船 借箭 赤壁之战 空城计,他被誉为 “智慧的化身”。
本课小结
诫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正面)
提出论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反面)
证明论点
(正面) 治学: 志、静-学-才
(反面) 修身:俭、静(反面)
告诫儿子: 珍惜时光,有所作为
课后作业
1.将《诫子书》全文用白话文翻译 2.思考“任务4”中剩下的三个问题,分
享自己的看法 3.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成语或典故
任务1:用蓝色笔作圈画,积累文化常识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
诸葛名亮,字孔明,卧龙先生。琅琊 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 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他最大的功绩 是辅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为此鞠躬 尽瘁,死而后已,被称为“古今第一 贤相”。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 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乐(yuè)毅:战国时燕昭王 的名将,曾率领燕、赵、韩、 魏、楚五国兵攻齐,连陷七十 余城。
——《三国志·诸葛亮传》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诫子书》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 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与兄瑾言子瞻书》
静 以修身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 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 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 分完美。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 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 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
要求: 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读清节奏,缓急有致;
读出韵味,抑扬顿挫。
着那穷困的屋舍,

来得及
将复 何 及!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 培养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 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增长才干必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明确 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作精神,轻 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年纪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 志随岁月而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 么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那时再悔 恨又怎么来得及!
第一课时
故事: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 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歇后语: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走进作者
诸葛亮(181年~234),字孔明,号卧龙,琅 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 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改革家。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 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 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 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课件ppt

《诫子书》课件ppt
古义:轻薄无常;今义: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 2. 悲守穷庐
古义:寒酸,破旧;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 3. 意与日去
古义:离开、消失;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四)词类活用 1.非淡泊无以明志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明确。 2.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大目标。 3.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活用为动词,立志。
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立志、学 习、惜时。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 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 又必须修养道德。
5.画出文章提到“志”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 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关于“志”的语句: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志无以成学
“志”与“学”的关系


”。
4.表明时光匆匆,告诫儿子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5.作者点明学习、立志与成才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
• 有个班级需要写誓词,你觉得哪 句合适?
• 这封家书诸葛亮也是自己学习修养的 总结,如果要你送一两句给在座的同 学,你会选哪句?
• 你会选哪句送给自己,为什么?
(四)看句子猜成语
诫子书
夫夫/君君子子/之之行行,,静静以/以修修身身,俭,俭以/养以德养;德非;淡非淡 泊泊/无无以以/明明志志,,非非宁宁静静无/无以以致/远致。远夫。学夫须/学静须静 也也,,才才/须须学学也也。。非非学学/无无以以广/广才才,,非非志志无/以无以 /成成学学。。淫淫慢慢/则则不不能能励/励精精,,险险躁躁则/不则能不治能性/治。 性年。与年时/与驰时,驰意,与意日/去与,日遂去成,枯遂落/成,枯多落不,接多/ 不世接,世悲,守悲穷守庐/穷,庐将,复将何/及复!何及!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5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6课《诫子书》课件(共5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精读细研
7.诸葛亮希望儿子宁静、淡泊又希望儿子能明志致远而“接 世”,如他自己当年隆中隐居不求闻达于诸侯与后来出山成 为蜀国丞相,这是否矛盾?应该如何理解?
不矛盾。
(1)“淡泊”不是弃世,“宁静”也不是慵懒。其 目的在静心于学,修身养性,进而服务于社会国家,所 谓致远,是因达于天下而远,因泽于后世而远。是积极 向上,催人奋进的。
合作探究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的目标
合作探究 文言句式
倒装句:
将复何及 宾语前置,即“将复及何”
精读细研
1.结合前面的字词分析,试着解释一下文章题目的含义。 告诫、 劝勉之义
子书
即诸葛亮写给儿子的旨在告诫、劝勉的信。
精读细研
2. 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从哪两方面进行说明的?
问候语,第二行开头空两格写问候语。运用礼貌语言,使 收信人感到亲切、受尊敬。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 候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知识备查
正 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 叙述清楚,简洁清晰,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做过 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
课堂检测
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
A.夫 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一般来说,主谓 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 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 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A项中,正确的 节奏划分为“夫/君子之行”。
写作特色
②正反阐述,对比鲜明。 文章从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了治学、

诫子书古诗文教学PPT课件

诫子书古诗文教学PPT课件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计划的力量】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 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细心计划将 来。
【学习的力量】
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帮助,当然配 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 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
诸葛亮
目录
01 诫子书古诗文 02 诫子书古诗文 03 诫子书古诗文 04 诫子书古诗文
01
诫子书古诗文
文章问题区
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
推荐给大家,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 喜欢的话。
淡泊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立志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增值的力量】
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 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 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 废。
04
诫子书古诗文
【速度的力量】
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 计算机时代是速度的时代,样样事情讲求效率,想不 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不谋而合。
乐羊子学一年即返,后被妻子感动,复返求学,终有所成。也是“躁”的 最好的例证。
下课了
3、 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全文中心论点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听歌趣背
岁月悠悠越千年 诸葛古训代代传 今日重温诫子书 修身立德效圣贤 效圣贤
君子之行牢记在心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之行牢记在心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宁静致远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9张PPT)
夫 夫君子之行(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
v
逝者如斯夫(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
一词 多义
v
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 远大目标 ) 非志无以成学( 立志 )
v
词类 活用
v
非学无以广才 (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 ) 非志无以成学 (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成 ) 非宁静无以致远
v
( 形容词做名词,远大的目标 )
知整 体 感
v v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
v v
2、本文阐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中心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v v
1、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 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①立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年与时驰
古义:疾行,指迅速逝去。v 今义:奔驰,奔跑。
一词 多义
v
去 意与日去( 消失 )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离开 )
以 静以修身( 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 歌以咏志( 介词,用 ) v 可以为师矣( 介词,凭借 )
一词 多义
v
学 夫学须静也( 动词,学习 )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学问,学业 )
②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v v
③惜时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 的座右铭,写出这两句话。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v
双重否定句,作者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
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v
考 考 1、当你看到你的同学不爱学习,你可以用 你 《诫子书》中的哪一句话来劝说他?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6张PPT).ppt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46张PPT).ppt

合作探究
作者又明确了“静”与“明志”“成才”的关系,“静”与“明志”“成才”分 别有怎样的关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强调了“明志”“致远”是“淡 泊”“宁静”的目的,即作者认为明确志向和达到目标是目的,其途径是“淡 泊”“宁静”,并用双重否定句的句式强调“淡泊”和“宁静”的重要性。
读出情韵
我们如何读出文中这位慈父拳拳爱子之心呢?
这封书信虽历经千年,闪耀 着不仅是一位智者的谆谆告 诫,也是一位慈父殷殷叮嘱 与期望。所以这不仅是一封 告诫书,也是一封爱的遗言。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父亲是充满智 慧、立意深远、用心良苦的, 应该读得字字铿锵,读出慈 爱柔和、语重心长的语气。
合作探究
诸葛亮认为成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 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就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 就必须确立大志(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所以,三者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而“修身、养德” 是成才的关键。

明事理,读情韵

知家训,抒胸臆
读出情韵
除了本文,还有哪些家训的力量鼓励着你呢?
1.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家训资料。 2.以书面的形式推荐你们小组喜欢的名家家训,谈谈你的理 解并阐述推荐的理由。 3.结合自己的现实情况,谈谈你学完本文的认识和收获。
古人家训
博士买驴,书券三纸,尚未见一驴字。——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朱子家训》。 今诲汝等,居家孝,事君忠,与人谦和,临下慈爱。——《贾昌朝家训》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我性不喜华靡。——司马光《训俭示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敕后主辞》 一曰慎独则心安,二曰主敬则身强,三曰求仁则人悦,四曰习劳则神钦。——曾国藩《家书》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欧阳修《示子》

《诫子书》ppt课件

《诫子书》ppt课件

中心论点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论证
做人 学习
正反对 比论证
特色总结——语言
句式骈散结合
课文中既有对仗工整的骈句,也 有简洁明了的散句,增强了文章的节奏 感和表达效果。
特色总结——语气
语气徐疾有序
文章语气从容不迫,层层递进,既有 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也有对时间流逝的 深切感慨。
问题探究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强调了哪些重要的品质?
书法展示
柳体集字《诫子书》
马章乘《诫子书》
课后作业 1.选择《诫子书》中的一段文字,用毛笔书法临摹, 感受古文的韵味和书法的魅力。
2.背诵《诫子书》全文,下周在课堂上进行背诵展示, 体会古文的语言美感和思想深度。

谢 谢
节 课 结

课文精讲《诫子书》翻译
原文: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悲哀地守着陋室,(悔恨)又怎 么来得及?
课文主旨
通过《诫子书》,诸葛亮告诫后人要 保持宁静和节俭,强调学习和修身的重要 性,指出放纵和急躁的危害,提醒后人珍 惜时光,立志成才。
诸葛亮的教育思想
修立勤惜 节 身志学时 俭
课文结构
诫子书
课文精讲《诫子书》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文精讲《诫子书》翻译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 翻译: 君子的行为,以宁静专一来修养 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 诫 子 书 》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 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诫子书》ppt课件

《诫子书》ppt课件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 的过程之中又必须有“静”心,如果 一个人“淫慢”“险躁”,无静心, 无恒心,则是求学与修身之所忌。运 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 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是从什么角度阐述的?
这句话的含义是年华易逝,流年似水,如果不珍惜 时光,必将碌碌无为,老大徒伤悲,到那时就悔之晚 矣。作者从反面阐述,劝诫儿子。
非志无以成学。(从学习中获得)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意志坚定不移) (学业)
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人们的才能必须从学习中获 得,不学习无法增长自己的才能,不意志坚定无法成就学业。
(懈怠)
(zào,浮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险躁躁则不能治治性。。
(yín,放纵)
(振奋) (轻薄)
(修养)
16 诫子书
七年级上册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 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 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代表作有 《出师表》《诫子书》等。
(品德高尚的人) (摒除杂念、干扰) (勤俭节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修身身,俭俭以养德。
(fú,句首助词,表示发端()操守,品行) (修养身心)
君子的品行,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 的修养,靠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倒装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宾语前置,即“以静修身,以俭养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6张ppt).ppt

第15课《诫子书》课件(共26张ppt).ppt
成,难以担当重任。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其年(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读准家书
读准字音
(f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
(yín)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
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意语气
读准家书
(1)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得顺畅。 (2)小组互读,揣摩语气,读出韵味。
注意语气
读准家书
• 用担忧的语气读,要读出不能陪伴孩子成长的无奈。 • 用劝诫的语气读,语气语调要表现父亲的冷静与智慧。 • 用期望的语气读,语气要热切,热切中有期盼,期盼中
关于节俭
诸葛亮所处年代厚葬之风盛行,对此他深感不满。 在弥留之际,诸葛亮嘱咐后人: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读懂家书
我们先来对一组反义词:
放纵对( );懈怠对( );
轻薄对( );浮躁对( )。
正反对比来帮衬。诸葛亮告诉儿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 不能修养性情。其实,诸葛亮的言外之意是希望儿子要学会克制,要勤勉, 学习要沉稳,要集中精力。
读懂家书
年与时 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
意志
去,
消失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消失,
遂 成 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最终
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指不为名利所动,能安贫乐道, 守道不移;
“宁静”则指心情安宁,内心澄静。不 受世俗影响,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 真实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 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问题研究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 必然是孤独寂寞之旅,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 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学问。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 学有所成。 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 在一起,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夫(fú ) 澹泊(dà n)(bó ) 淫(yí n)慢 遂(suì ) 庐(lú )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
卡盟平台 卡盟平台
探究文章的结构
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 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问题研究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学习时要心境清净,同时学习态度也 要端正。 好高骛远,博而不精,浅尝辄止,不求 甚解都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 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对学习无益, 而且有害于品格修养。
问题研究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 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 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 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 了将来“有所为”。 “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 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 有所为。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 “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 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 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 结果是“无不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 贯穿诸葛亮一生,成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 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着岁月而消 磨,最终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大多对社会没有 什么贡献,(到那时)只能悲哀的守那穷困的 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作者简介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 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 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 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 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 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 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 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 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 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三下”,引后世无数英 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谈的是饮酒应尽兴而不乱性。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 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 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 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 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 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 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 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除去埋怨和悔恨,这样即使因受 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 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 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 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低微没有出息 之辈。
课外拓展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 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 无致迷乱。
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 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 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人的情意还未尽, 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 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 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 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 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 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 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 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 示演示文稿。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 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 pdf、图片格式等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 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 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名句赏析】
(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 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 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 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 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 《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 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 37岁。 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 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 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二)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非学无以广才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 志向总是最重要的。
古今中外的天才宁有种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 是学而知之。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诫儿子“非学 无以广才”的话语既是很普通的谆谆告诫,也是亘古未变 的哲理。 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 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志”,不能“淫 慢”、“险躁”,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的无 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人生无奈 与悲叹警醒儿子。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 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 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 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 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 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作者简介

我们称颂诸葛亮,除了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主要还 由于他具有高尚的品行,道德文章,高风亮节,为后世 楷模。比如,诸葛亮身为蜀相,统领一国军政,他兢兢 业业,日理万机,以至于“汗流终日”,而且以身作则, 严于律已。第一次北伐,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 遭致街亭惨败。诸葛亮为整肃军纪,挥泪斩马谡,但也 “自贬三等,以督厥咎”,绝不文过饰非,推卸责任。 诸葛亮为官廉正,两袖清风,世称“循吏”,他身前留 下遗嘱:“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他于蜀国居功之伟,却无意身后功名,遗命葬汉中定军 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 从此,青山幸埋忠骨,诸葛亮一身正气,淡泊之志,千 古传颂。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长眠五丈原 火烧赤壁 诸葛亮巧收姜维 舌战群儒 智激周瑜 增灶退兵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 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 偏能用火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 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问题研究
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方法:“静”与“俭”
“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 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俭”是节俭、简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 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性作用。
问题研究
“静”与“ 明志”“成才”的关系
空城计 诸葛亮兵出祁山,收姜维后继续向魏国 进军,魏国派司马懿抵挡蜀军,在街亭打败 马谡,而诸葛亮城中空无一人,兵都出去解 围去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诸葛亮心 生一计,命令打开城门,派几个老兵在打扫 卫生,自己带两个儿童在城楼上面弹琴,司 马懿的兵来到城外,看到四个城门大开,诸 葛亮又在上面唱歌,司马懿命令兵不动,自 己上前一看,看诸葛亮神情自若、琴声不乱, 怀疑有伏兵,这才命令撤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