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完整版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 养性情。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
穷庐,将复何及! 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着岁月而消 磨,最终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大多对社会没有 什么贡献,(到那时)只能悲哀的守那穷困的 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呢?
问题研究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学习时要心境清净,同时学习态度也 要端正。 好高骛远,博而不精,浅尝辄止,不求 甚解都不会有好的学习结果; 急于求成、浮躁不专,不仅对学习无益, 而且有害于品格修养。
问题研究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 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 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 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七擒孟获 挥泪斩马谡 诸葛亮长眠五丈原 火烧赤壁 诸葛亮巧收姜维 舌战群儒 智激周瑜 增灶退兵 诸葛亮造木牛流马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 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 偏能用火攻。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作者简介
•
作为一代历史伟人,诸葛亮最大的功绩是辅 佐刘备开创蜀国基业。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问 鼎逐鹿。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 舌战群儒,最后促使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并经 赤壁一战奠定三国鼎立局面,而后为刘蜀集团运 筹策划,东征西讨,开疆拓土,富国强兵,直至 病逝于五丈原军旅之中。他有济世爱民之心,经 天纬地之才,“智绝千古”,特别是隆中决策, 高瞻远瞩,不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专待 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三下”,引后世无数英 雄竞折腰,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谈的是饮酒应尽兴而不乱性。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 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 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 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 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 抛弃阻碍前进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 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 碎,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除去埋怨和悔恨,这样即使因受 到挫折而滞留,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 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 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 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低微没有出息 之辈。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指不为名利所动,能安贫乐道, 守道不移;
“宁静”则指心情安宁,内心澄静。不 受世俗影响,淡泊宁静中方能明确内心 真实所想,才会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 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问题研究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要想有才学必须通过学习,而求学的过程 必然是孤独寂寞之旅,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 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学问。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可能 学有所成。 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联系 在一起,告诫儿子要志存高远,勤学成才。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对后代的教育问 题也十分重视。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信 给诸葛瑾:“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 为重器耳。”同时写下了流传百世的《诫子书》。他在 《诫子书》中告诫儿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 泊明志,宁静致远,学以广才,励精治性,珍惜光阴, 务求“接世”。30年后,邓艾率魏军攻蜀,兵至绵竹, 诸葛瞻拒不接受邓艾的高官诱降,英勇战死,时年 37岁。 其子诸葛尚一同战死,时年16岁。《诫子书》中关于道 德、修养、教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来诸 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青年积极进取。
“淡泊”、“宁静”,看起来是不想有所作为,但现在“不为”正是为 了将来“有所为”。 “淡泊”、“宁静”正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的阶段,等待时机成熟就 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更加 有所为。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颓废的无奈感伤,而是以“明志”与 “致远”为终极目标和远大理想的、真正有志者的无声誓言,是积极向 上和进取的,是催人奋进的。 “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地逃避现实,而是志在修身,进而“齐 家、治国、平天下”。这就是老子《道德经》中所倡导的,“无为”的 结果是“无不为”。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虽只寥寥八字,却被诸葛亮钟爱一生,而且 贯穿诸葛亮一生,成为他的精神的集中体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培养品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能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 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学习, 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 公司的演示文稿软件。用户可以在投影仪或 者计算机上进行演示,也可以将演示文稿打 印出来,制作成胶片,以便应用到更广泛的 领域中。利用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不 仅可以创建演示文稿,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召 开面对面会议、远程会议或在网上给观众展 示演示文稿。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其格 式后缀名为:ppt、pptx;或者也可以保存为: pdf、图片格式等
卡盟平台 www.kadianwl.com 卡盟平台
探究文章的结构
提出论点——正(静)反(躁)两方面论证(治 学、修身)——劝戒惜时,有所为 A、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治学(静):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正)。 C、修身:(躁):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 能治性(反)。 D、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 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问题研究
如何才能修身养德呢?
方法:“静”与“俭”
“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 的精神状态。只有内心宁静,方能自省、自察。 “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
“俭”是节俭、简朴。“俭以养德”强调物质生活的低要求 对个人品德修养的关键性作用。
问题研究
“静”与“ 明志”“成才”的关系
非志无以成学
“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北 宋•苏轼)没有理想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浮萍,他们不是行走于世,而是随 波逐流。他们的人生注定将是碌碌无为的一生,平庸的一生,可悲的一 生,最后只能“悲守穷庐”。 “志不强者智不达。”(战国•墨翟)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是不可 能成就自己的学业的。东晋时期的葛洪就说:“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 在于固志。”没有坚定而崇高的理想是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治学中去 的。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礼记•儒行》)人是靠肉体生存于世 的,更是靠精神支撑生存于世的。肉体上倘若出了问题疾病是可以用汤 药治愈的,而精神上一旦出了问题疾病却是很难治愈的。“夫哀莫大于 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思想上的绝望。思想上的绝 望比任何难以治愈的顽疾都要可怕千万倍。 “人无志,非人也。”(三国•嵇康)人是有思想的高等动物。人若 无志,则与动物何异?心中没有理想,生活也便索然无味。没有理想的 人就如同精神空虚、灵魂缥缈的一副躯壳,即使苟活于世,也不过是行 尸走肉罢了。
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复姓诸葛名亮, 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水县)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避汉 末之乱,大约于汉献帝兴平二年(195)15 岁时随叔父诸葛玄由山东迁居豫章,后辗 转至荆州,隐居于南阳隆中,故号卧龙先 生。西晋陈寿《三国志》有《诸葛亮传》, 并整理其诗文《诸葛亮集》传世。
空城计 诸葛亮兵出祁山,收姜维后继续向魏国 进军,魏国派司马懿抵挡蜀军,在街亭打败 马谡,而诸葛亮城中空无一人,兵都出去解 围去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残,诸葛亮心 生一计,命令打开城门,派几个老兵在打扫 卫生,自己带两个儿童在城楼上面弹琴,司 马懿的兵来到城外,看到四个城门大开,诸 葛亮又在上面唱歌,司马懿命令兵不动,自 己上前一看,看诸葛亮神情自若、琴声不乱, 怀疑有伏兵,这才命令撤军。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 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 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名句赏析】
(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是逻辑学中“双重否定”的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以强烈而委 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
(二)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非学无以广才
无论人处于什么阶段(少年,中年,晚年),学习与 志向总是最重要的。
古今中外的天才宁有种乎?非也。人非生而知之,而 是学而知之。诸葛亮的眼光是深邃的,他告诫儿子“非学 无以广才”的话语既是很普通的谆谆告诫,也是亘古未变 的哲理。 他不但告诫儿子要学习,而且还要珍惜时间,发愤学 习,并要注意学习方法:要“静”、“志”,不能“淫 慢”、“险躁”,并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时光的无 情流逝和“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的人生无奈 与悲叹警醒儿子。
课外拓展
又诫子书 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退, 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 无致迷乱。
宴席上的酒的设置,在于合符礼节、表达情 意,适应身体和性格的需要,礼节尽到了就该退 席,这就达到和谐的顶点了。主人的情意还未尽, 客人也还有余量,可以饮到酒醉,但也不能醉到 丧失理智而胡行乱来。
作者简介
•
我们称颂诸葛亮,除了历史上的丰功伟绩,主要还 由于他具有高尚的品行,道德文章,高风亮节,为后世 楷模。比如,诸葛亮身为蜀相,统领一国军政,他兢兢 业业,日理万机,以至于“汗流终日”,而且以身作则, 严于律已。第一次北伐,马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 遭致街亭惨败。诸葛亮为整肃军纪,挥泪斩马谡,但也 “自贬三等,以督厥咎”,绝不文过饰非,推卸责任。 诸葛亮为官廉正,两袖清风,世称“循吏”,他身前留 下遗嘱:“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他于蜀国居功之伟,却无意身后功名,遗命葬汉中定军 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 从此,青山幸埋忠骨,诸葛亮一身正气,淡泊之志,千 古传颂。
பைடு நூலகம்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夫(fú ) 澹泊(dà n)(bó ) 淫(yí n)慢 遂(suì ) 庐(lú )
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 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 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 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 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