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
杭州新高考下管理变化及对策PPT课件
4
1
1
3
3
5
1
3
2
1
3
37
17
高一(18)
4
4
1
2
1
3
12
2
1
2
1
1
2
37
18
高一(19)
6
3
2
2
2
1
2
1
6
3
2
2
1
1
2
1
37
19
高一(20)
4
4
5
4
5
6
2
1
4
2
3
2
4
0
3
1
2
1
42
物化政
3
1
2
3
2
2
2
2
2
2
3
3
4
2
30
物化历
4
4
2
3
4
3
1
6
7
6
6
6
3
13
7
4
3
6
3
6
4
8
3
95
物化地
5
7
2
1
2
1
4
1
1
5
1
1
3
2
2
33
物化技
6
1
1
1
1
1
3
1
1
10
物生政
7
1
32
6
1
1
2
1
2
1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课程标准和新考试制度的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们需要对语文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模式。
一、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1. 注重引导性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
而在新高考改革下,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向更加注重引导性教学转变。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和引导者,通过提出问题、讨论话题、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课堂讲授和笔头作业为主,而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多媒体展示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接触知识和进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注重实践性学习新高考改革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而语文教学也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例如写作、独立调研、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
二、思考和探索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新高考改革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赋予了更大的重要性。
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可以通过课前导学,让学生自行预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式学习;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自主发表观点,然后进行互动交流,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2. 如何拓展教学手段和课堂资源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课堂资源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教师需要思考如何拓展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课堂资源。
可以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提供更加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经验,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难点及应对措施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生物“分层走班制教学”
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生物“分层走班制教学”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学科开始实行分层教学,其中高中生物也不例外。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往往会按照课本的章节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记笔记,并在课后完成作业和考试。
但在分层教学中,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高中生物分层教学中,通常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班、提高班和拓展班。
基础班主要是针对生物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知识的同时,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分析和应用能力。
提高班的学生则相对具备较扎实的生物基础,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实验操作能力。
拓展班则是为那些对生物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准备的,学生在这个层次主要是进行生物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探究生物学中未知或难以解答的问题,并参与各种实验、科研项目和比赛。
分层教学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接受到最好的教学。
其次,分层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到真实生态、科研项目等实际问题,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再次,分层教学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和掌握,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对于有利于学生的领域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在高中生物课程学习中不仅增长知识,而且在思维、创造和实践上有大的提高。
然而,分层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一方面,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有更多的教育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另一方面,学校需要配置足够的师资和教学设备,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也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和财力。
综合来看,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物分层教学已经成为精细化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量身定做专属的教育方案,更好地满足学生需要。
陕西25年新高考下高中教学
陕西25年新高考下高中教学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办法近日公布,明确从2022年秋季入学高一新生开始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到2025年整体实施,作为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标志性工作选课走班教学如何实施,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及省教育考试院对此进行了解读。
据介绍,“3+1+2”模式下,理论上有12种选科组合。
面对学生多种选科组合,按文、理科现有模式编班,或按12种选科组合编班,均不可行,只能实施选课走班,即学生的日常管理在一个固定的班级(行政班),同时学生按照自主选择的科目到不同的教室(教学班)上课。
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是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普通高中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举措之一,是一项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扩大学生学习自主选择权、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举措,是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
推进实施选课走班管理是高考综合改革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标志性工作。
对学校而言,一要加强课程管理,做好课程规划,强化课程建设,规范课程管理,确保学生有课可选;二要完善选课制度,加强选课指导,促进学生科学有序选课,保障学生选课权利;三要优化教学组织管理,加强行政班常规管理,强化教学班动态管理;四要规范教育教学评价管理,推进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走班教学和行政班教学虽然都是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但是二者的管理形式差别较大,主要区别一是行政班下,某学科教师和其他同班任课教师教相同的学生。
走班教学下,某学科老师跟其他任课教师教不同学生。
行政班级管理者主要是班主任,走班教学班级的管理者主要是学科教师;二是行政班的班级是同年级平行分班,走班教学的班级不是平行分班;三是学生在行政班上课的教室和座位基本固定不变,学科老师走班授课。
学生在走班教学班上课会按照选课组合更换教室和座位。
如一个学生上物理课去A1教室,上地理课去B3教室。
新高考背景与普通高中教学管理
新高考背景与普通高中教学管理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调整。
新高考制度作为高中教育领域的一大变革,对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将从新高考背景出发,探讨新高考对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影响,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新高考背景新高考制度是我国高中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
在以往的高考制度中,学生对分数的追求导致了应试教育的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关注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而新高考制度采用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对学生的学科知识有要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种改革理念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带来了挑战。
二、新高考对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影响1. 考试内容的改变2. 学生选拔机制的调整新高考的改革也意味着对高中生的选拔机制和录取标准进行了调整。
学校在招生时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看重学生的学科成绩。
这对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从而更好地配备学校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
3. 考试成绩与学科竞赛的关系在新高考制度下,学生的考试成绩不再是唯一的选拔标准,学科竞赛也被纳入了学生的选拔标准之中。
这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引导和帮助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加强学科竞赛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培养学生的学科竞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发展。
三、应对策略1. 调整教学内容在新高考下,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
学校需要从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进行调整,更加注重学科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新高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学校需要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的素质素质教育培训,引导教师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008-2022年第8期(总第312期)理论引 言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也迎来了新的教育环境。
一些省份推行选科制,除了必学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科,学生还可以另外选择三门副科,如此选择共有12种组合,相对于传统的文科理科制度,新高考改革后的选择更加多样化。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一些学校实施了走班制以满足学生日常学习需求,但是却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班级学生与班主任缺乏有效的沟通联系,且走班制的流动性强,班级整体的凝聚力不足,也会影响到班级管理各种方案的落实[1]。
为了强化班级管理工作,班主任需要根据新高考模式的特点,优化管理方案,采取一些恰当措施,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
一、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班级管理面临的挑战(一)走班制弱化班级凝聚力,加大管理难度一些省份受到新高考改革的影响,采取了走班制这一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表,到指定的班级上课。
由于选择不同,每个学生的课表也不相同,这就使得走班制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每个班级聚在一起学习的时间比较少。
久而久之,同一班级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少,甚至让学生对同班同学感到陌生,一些班级集体活动也不能顺利开展,还会影响合作学习的开展。
走班制弱化了班级的凝聚力,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而且一些学生会由于走班制而放松自己,没有认真完成各项作业[2]。
班主任也无法准确有效地掌握自己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这会加大班主任的管理难度,难以开展统一管理,影响一些方案的落实。
(二)德育工作缺乏针对性在原有的模式下,学生群体共同生活在同一空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了解。
班主任可以从日常管理、集体活动、日常学习等多个方面入手来开展德育,使德育活动具有针对性。
但是实施了走班制后,每个学生的活动时间不固定,班主任开展管理活动的时间变少,无法充分掌握学生的具体表现,因此德育的针对性工作落实不到位。
再加上部分班主任过于注重学生分数的提升,缺乏对学生心理、道德素养等的引导和培养,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模式探究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模式探究作者:董良辉来源:《新课程》2022年第36期摘要: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学校教育工作也面临更高的挑战。
所以,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与教师要积极地响应新高考改革的号召,充分重视对学生思想理念与道德情操的培养,充分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建设,充分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提升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在此,以宿迁市文昌高级中学学校管理为例,对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管理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高考;道德情操;立德树人;学校管理高中是学生思想理念成型的重要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与人格的塑造有关键性的作用。
然而,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很多学校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模式以及道德理念的培养,所以会产生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
此外,学校缺乏对师资队伍的建设,造成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如此一来就会影响教学质量。
所以,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校要实现对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管理改革,进而更好地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优化设计教学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能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在此基础上会很大程度地影响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
所以,为了有效地防范学生盲目选课的状况,我校组织成立课程规划领导小组。
在实施选课制度以前我校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学生的考试成绩、心理素质、日常学习表现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科学地设计教学课程,在此基础上确保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可以充分顺应学生的学习发展需求[1]。
在实践中,我校先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了解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措施不断优化教学管理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发展需求制订科学的教学课程,优化课程设计。
首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对数学、语文、英语课程的安排,结合大小与长短课程的有机融合模式,优化、设计其他选学学科,在此基础上更好地防范由于科目太多导致学生面临巨大的身心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选课时更具有针对性与明确性,防止盲目性。
新高考背景下选课走班管理模式探析
文赵祁红祁大焱左玉2022年6月,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西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改革实施方案》),2022年秋季普通高中新生入学以后正式实施。
根据要求,学校应大力推进选课走班。
在选课走班背景下,“一个学校、一间教室、一个班集体、一位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形式,将转变为“行政班+教学班”相结合的班级组织形式。
为了更好地进行班级管理,笔者从选课走班前后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的视角出发,通过阐释现实问题,进而明晰对策,力求突破新高考背景下班级管理可能遇到的困境。
一、选课走班可能带来的班级管理困境1.学生走班流动,班级管理受限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是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但是,新高考政策实施以后,班级管理形式将会有所改变。
学生进行选课后,需要去选定科目的班级上课。
因为日常教学的流动性,教师将无法在固定的环境了解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情况,这就造成了教师的班级管理存在一些潜在的阻力和困境。
2.班级模式转变,集体建设困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高中三年学生都会在同一个集体里学习和生活,而学生在选课走班后,会出现交流时间短、场所不固定等问题,教师可能无法及时察觉学生存在的焦虑等问题。
同时,教学班的建立会在一定程度上弱化行政班的班级存在感,使得行政班级凝聚力下降,部分集体活动的开展相较以往变得困难。
二、选课走班前班级管理的应对措施面对可能出现的班级管理困境,班主任在学生选课走班前,可以从班级整体疏导和个别谈话两方面提前展开工作。
1.巧借班会,正向引导班主任应仔细研究新高考模式下对于选课走班的要求,领会文件精神,积极参加各种线上、线下高考改革培训会。
之后,班主任可以就班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关于新高考的困惑,开展班会交流活动,让学生在班会上畅所欲言,提供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如果有十分棘手的难以解决的困难,也可以随时向学校寻求帮助。
2.个别谈话,情绪管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时候,必须要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情绪。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如何实施“选课走班制”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如何实施“选课走班制”随着新高考的推出,“文理不分科”、“6选3”的选课走班制将成为普通高中的常规教学模式。
为了应对这一变化,普通高中已经启动了“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
首先,语文和外语教学不分层,学生不需要选课,按照行政班形式、按照高考水平组织教学。
其次,数学分为B1、B2和C三个层次,学生按照自己的水平分层选课组织教学。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分为A和B两个层次,组织教学。
技术、研究性研究和心理等为公共必修课程,教学不分层,学生不需要选课,以行政班形式、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组织教学。
体育、音乐、美术为公共必修课程,学校按照“2+1+1”方案,分选项走班组织教学。
最后,高考科目语文和外语按行政班组织教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学科,级部组织选择同一学科同一层次的学生按照学业水平重新组建“平行的”学科教学班,并安排教师。
课表方面,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一般安排在每天上午一、二、三节;需要走班教学的科目一般安排在第四、五、六节;公共科目一般安排在下午第六、七节;校本选修课程一般安排在每天第八节。
这种“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学校课程的选择性,在实施差异化教学的同时,也为学校将来顺利走进新高考积累了经验。
在新高考“两依据、一参考”的模式下,各地将逐步把现在高考加分的激励导向功能,转移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中。
这种人才培养的评价导向,势必会引起普通高中教育教学的另一层变革。
普通高中自2014年开始,围绕人才的标准和定位,在校内不同层面进行了充分研讨。
最后,学校认为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重在能力,尤其是关键能力的培养。
正式提出了要培养“身心健康”,且具备“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高中生。
学校还将为那些在这三方面表现优异的毕业生颁发普通高中荣誉文凭。
其中,在身心健康方面,学校启动了“2+1+1”方案,要求学生高中三年要学会两项体育特长、一项美术特长和一项音乐特长。
新高考学校管理制度
新高考学校管理制度一、制度总则为了适应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特制定本学校管理制度,以规范学校管理行为,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学校领导班子学校领导班子由校长、副校长、教务主任、德育主任、校长助理等组成。
领导班子要牢固树立教育为本位的理念,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严格遵守学校管理制度,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教学管理1. 教学目标根据新高考制度要求,学校要确定学生的学业水平要求,对照新高考要求,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努力实现全面发展。
2. 课程设置学校要根据新高考要求进行课程设置,合理分配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学科选择,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3. 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加强教师的教育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推进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4. 教学管理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班主任工作和学生辅导工作,保证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充分关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德育管理1. 校风校训学校要积极培育和践行良好的校风,树立正能量的校训,使学生受到良好的道德熏陶,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活动管理学校要加强学生活动组织管理,设计多样化丰富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 德育成绩考核学校要建立科学的德育成绩考核体系,充分考核学生的德育素质,对德育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德育发展不良的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学生管理1. 学生考勤学校要建立严格的学生考勤制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充分保障,加强学生管理,防止学生旷课和违纪现象的发生。
2. 管理划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提供帮助和解决方案。
3. 学生发展学校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
六、校园安全1. 安全教育学校要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
新高考模式下选课走班教学的管理工作探讨
管理篇•班级管理一、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教学面临的困境梳理1.学生选课走班不自觉,存在盲目性新高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发展取向和未来人生规划自主选择部分科目,但实际上学生选课走班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不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一是表现为不少学生选课时感到茫然与焦虑。
有调查发现,41.32%的学生自主选择科目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存在焦虑;74.6%的学生期望教师能为自己选课提供帮助,甚至代办。
二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功利性。
部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时,会优先考虑那些简单的、容易得高分的科目,或者主要依据“目前成绩”来确定选课科目,而对选课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如大学要求和“长远目标”缺乏必要的重视。
很显然,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由于没有考虑各科目的内在学习规律,学生在经历高强度的学习后,往往会对一些科目逐渐失去兴趣,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另外,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
2.学校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出现形式化选课走班相比传统课堂,选课走班更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与个体发展,聚焦点放在那些被教师“遗忘的角落”,克服了传统课堂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弊端。
但在现实中存在着有的学校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的形式化现象。
一是学校课程选择范围很有限。
部分学校在实施选课走班过程中,没有科学地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课程结构简单,只给学生提供几个很有限的菜单式选课模块。
学生自由选课的热情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致使选课走班教学的功能大打折扣。
二是选课走班实施过程太保守。
有些学校或只是进行了选修课程“浅尝辄止”的选课走班,没有推进必修课程“全面实质”的选课走班,或只是在形式上做到多样化,没有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例如,有学校语文课程仅以体裁类型作为走班依据,把学生分为小说、散文、诗歌、写作等不同组别进行走班,这与普通高中已有的素质拓展课程没有实质区别,在某种程度上曲解了新高考下选课走班的真正内涵。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
新高考改革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和思考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教育体系的要求不断提升。
课堂教育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从教育理念到教学形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回归并发现了课堂教学的具体本质。
在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下,我国高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管理模式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深入研究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我国高中语文的课堂教学管理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主要驱动因素,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创建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从而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思考引言随着目前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同时在教育事业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全面推进教师和学生的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评价方式和教学模式,主要是身为最基础学科的语文,它在高中教学和考试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也存在各种问题,而且在教学中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高效率、高质量的语文课堂,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1.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教学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主,构建高效课堂是指教师要提高单元时间内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
这里的产出就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即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大程度地吸收教师教授的知识。
一般情况下,评价一堂课是否高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是看课堂是否有效率,主要指班级所有学生是否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而不仅限于优等生。
课堂内容是否充实,学生课上所学内容是否能在课后产生变化。
有的学生变化较大,有的则变化较小,无论如何这些变化都是课堂是否有效的证明。
二是要看课堂是否有生成性。
新高考背景与普通高中教学管理
新高考背景与普通高中教学管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新高考已经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新高考的改革涉及到高中教育的方方面面,对于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从新高考的背景出发,探讨新高考对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影响。
一、新高考的背景新高考是指国家实施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新高考的实施旨在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高考改革包括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全面改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设置、高中阶段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
作为高中学生的第一次大考,新高考直接影响了高中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水平,也将对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带来深远的影响。
二、新高考对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影响1. 课程设置调整新高考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课程设置调整方案,包括强化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的考核力度,改革高考科目的设置和考核方式。
这将直接影响到普通高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
普通高中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课程设置,对学科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重点关注学生基础学科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新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单向传授知识。
而新高考要求教师应该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
这对于普通高中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对教师师资力量的要求新高考改革对教师师资力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需要具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普通高中需要加强教师的师资力量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以适应新高考改革的要求。
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管理制度
一、转变教育观念新高考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管理制度应从注重考试成绩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转变。
学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优化课程设置新高考改革要求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
学校应优化课程设置,开设符合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同时,加强学科间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应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从单一的成绩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
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
评价方式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新高考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教研活动、教学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实施走班制教学新高考改革后,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科目。
学校应实施走班制教学,打破传统的行政班教学模式,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走班制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加强生涯规划教育新高考改革要求学校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职业发展前景。
学校应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邀请行业专家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七、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应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具体措施如下:1.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 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3. 优化学校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4. 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总之,新高考背景下,学校管理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学校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走班制教学,加强生涯规划教育,完善学校管理制度,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新高考背景与普通高中教学管理
新高考背景与普通高中教学管理1. 引言1.1 新高考政策背景新高考政策背景是指我国在教育领域推行的一项改革政策,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新高考政策的核心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高考政策下,高中阶段教育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能力培养,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政策的出台对普通高中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学校教学管理要更加科学、民主、规范,要求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素质提升,要求学生要更加注重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政策的背景下,普通高中教学管理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更加注重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政策带来的变革。
【内容结束】1.2 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教学管理是高中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和学生成长发展。
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管理是高中教育质量的保证。
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教学管理不仅是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更是对教师和学生的悉心关怀和指导,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的教育。
教学管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教学管理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通过科学管理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管理对维护校园秩序、提升师生关系和促进学校和谐稳定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规范管理和有效指导,可以有效防止校园不良现象的发生,提升师生相处的和谐程度,促进学校的文化建设和发展。
普通高中教学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加强教学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教育目标。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改进-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新高考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改进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推行,最大的改变就是文理不再分科。
从根本上来说,“文理不分家”的教学改革彻底颠覆了学生偏科、综合素质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为学生全面、均衡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3”的考核制度对于很多应届考生来说,除了语数外三科外,还可以自主选择其他三门学科计入高考总分中,这一政策为学生的高考增添了更多的自主性。
其次,新高考制度在高考结束后的志愿填报环节也不再划分批次,也就是说,新高考背景下学生专业的选择与学校的选择相比而言更为重要。
面对这种全新的考核制度,只有创新学校的教学管理,才能进一步完善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工作。
[1]一、新高考制度下中学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环境,中学管理者想要全面推行新高考制度,就不得不认真对待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心态和观点,更好的适应教育体制的变化,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核心教育基础。
而在新高考制度下,中学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强化对学生学科特长的培养文理不再分科,“3+3”的考核机制使学生的原则面更加宽松,而对学生学科特长的培养也更加重视。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引导学生将其优势部分充分发挥,对于学生的短处可以给予一些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强化学生的强项,改善学生的弱项。
对学生学科特长的培养可以有效降低“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教学模式带来的局限性,从多角度、多层次的方面出发,结合学生的特长,爱好和兴趣作为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更好的规划学生的学习方向,使教育教学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不断前进。
[3]2.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面对新高考制度的全面推行,中学教学管理的工作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学科基础掌握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成长经历更加丰富,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此基础上,中学教学工作要围绕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来开展,让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去学习做事,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作为教育教育的核心内容。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面临的几大难点及应对措施
新一轮高考改革制度下,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改革招生录取机制等内容势必影响到中学的教学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讲与重庆现行的高考制度比较可以说是“颠覆性”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新的高考制度让学生在考试科目上有了更多选择;一年多考,增加考试机会,把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高考录取将逐步过渡到不分批次。
这些变化将给学生更多自主的空间,同时也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新问题。
学校教学管理将面临新的严峻挑战,将面临以下难点。
首先,现有学科师资配备难以适应走班制。
学科师资配备将出现大量缺口。
新高考以“6选3”代替文理分科,理论上给学生提供多达20种选择组合。
选课组合的增多势必导致班额的增多,这就需要更多教师,且办学定位越高的地区所需要的师资越多。
按照最低层次要求,师资需求约为原来的1.2倍;按照较高办学层次实施,师资需求约为原来的1.5倍;如果实行更高水平的课程选择和分层分类教学,师资需求甚至要达到1.8倍以上。
当前,编制、人社部门对教师实行定编定岗管理,同时国家规定高中学段师生比为12.5—13.5∶1,这些都在管理机制上限制了学科教师的增加。
传统学科教师结构难以适应选课走班。
年龄结构上,一部分高中面临教师年龄结构老化困境,精力体力上难以跟上多样化、高强度的选课走班教学。
性别结构上,存在女性教师占比偏高问题,且英语等语言类学科女教师比例更高,一旦出现集中生育,选课走班乃至正常教学都难以维持。
学科结构上,由于学生选课需求难以测算且不断变化,固定的学科教师比例难以适应和调整。
同时,此次改革特别重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前相对淡化的艺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将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这些学科将需要增加大量教师。
而高中教师专业性强、更新周期长、利益诉求多,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学科教师比例调整。
未来学科教师缺口受学生主观影响较大。
从上海、浙江的试点来看,大量高中生扎堆选择生物、地理学科,这些学科难度相对较低、得分较易,可节省大量学习时间。
新高考下的教学方法
高考下的教学方法新高考制度下,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新高考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减少了对单一考试成绩的依赖,因此,教学方法也应当随之变化以适应新的考试要求。
以下是一些适应新高考制度的教学方法:1.深化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个性化教学:鉴于新高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考试科目,教师应更加关注每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教学策略。
3.课程整合与创新: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置和项目式学习,促进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强化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发展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
5.实践教学:增加实验、实习、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技能。
6.多元评价体系:建立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的多元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包括平时表现、作业、项目作品等多维度评价。
7.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将学习内容与未来职业发展相结合,帮助学生做出更合适的选科决定。
8.信息化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比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验室等,丰富教学手段和学习资源。
9.家校合作:加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确保家长理解新高考改革的目的和要求,协助学校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10.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新高考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压力和挑战,教师和学校需要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和支持,确保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
综上所述,新高考下的教学方法应当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摘要】随着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对高中教学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当前如何创新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提升高中课堂教学效率,增强高中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也已经成为了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及新高考制度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高中教学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希望为全面提升高中教学管理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高考制度;教学管理;教学效率;优化策略
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首先,高中教育中文理科的考核不再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均衡发展;其次,突破性的运用了“3+3”的高考模式,除了学科成绩列入总成绩的语数外三科,学生还可以从学业水平考试中选择三门学科等级赋分后计入高考的总成绩,从而实现了学科选学的灵活性,突出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因此,在这种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基于此,本文针对“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展开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的转变
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促进了高中教育院校教学管理模式的进一步转变。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注重学生学科特长的培育
新高考制度不再实施文理科的划分,“3+3”考核模式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选择范围,也更加注重学生学科特长的培养和发展。
高中各个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挖掘学生的特长优势,实施针对性的引导教育,从而使得学生“优势更加突出,弱势逐渐改善”。
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不仅是对传统“千篇一律”教育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更是在遵循“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职业发展规划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长远化教育发展模式。
(二)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及核心素养的培养
新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高中教育不仅注重学生基础科学文化知识点的全面掌握,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以期有效提升教学水平,将学生培养成一个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
与此同时,还要避免“填鸭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实践应用能力,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从而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三)强调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新高考制度文理科划分的取消是符合教育的整体性以及融通性的。
文理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
因为,各个学科的学习和教育都会对其它学科产生影响,如通过语文的学习可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以及物理理解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又可以拓展在语文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在历史学习中的空间转换能力等。
所以新高考制度的改革不仅促进了各个学科之间的有效衔接,提升了学生的学习
效率,而且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以及实现学生个性化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优化策略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教育院校的管理者们不仅要注重教学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与优化,同时也要注重如何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实现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一)明确自身定位,着力发展优势学科
在新高考制度背景下,在学校发展历程以及师资水平的影响,每个学校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学科。
而要想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就要明确自身定位,着力去发展自己的优势学科,实现特色化教学。
特色化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吸收更多具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进入本校学习,而且还可以为社会专门培养特色化专科能力人才,从而为学校的长足、高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助力。
例如,蓬莱一中依托本校数学和政治学科的师资优势,着力打造两学科的区域知名度,2018年10月,数学和政治分别被授予烟台市学科示范基地,政治学科还被授予烟台市课程基地。
除加强基础文化教育课程和五科奥赛课程外,还设置了体育特长班、音美特长班等,那么针对这些特色班,学校就可以着力培养一些具备体育和音美特长的学生,等高中毕业后实施对口升学。
学校在发展优势学科的同时,还可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落实“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制度。
即根据高考改革中“选课入总分”制度,设定一些选修课程,并对这些选修课程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
际学习情况进行选择。
但是在进行“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层次的划分要根据本校的实际师资情况,因为课程层次越多,需要的老师也越多;第二要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选课,切实解决好课程分类问题;第三,要杜绝“快慢班”的划分,保证每个班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到均衡、平等的发展与培养。
这种“选课走班,分层教学”制度不仅为有利于本校学生个性能力的充分发挥,而且还可以为学校优势学科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进而促进特色化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新高考制度背景下,学校实施学生选课制度后,有的学生是为了参加学考;有的学生是为了参加选考;还有的是因为具备这个方面的优势特长或兴趣爱好而进行的选课。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对国家制定的高中课程进行校本化的开发,实施差异化教育。
如,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内容再到教学评价都让不同课程类别和学习水平的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实现所有学生个性能力的最大化发展。
例如,老师在进行新知识点讲解或者有争议问题的讨论时,就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方式展开。
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加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帮助学生们吸收他人所长、弥补自己不足,从而实现互促互进、共同提高;而且在小组合作中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有效发展了各项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了整体教学水平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为教学管理模式优化创新提供保障
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高中教学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的基础,具有“导向、监督、激励”等重要功能。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更要不断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教学管理模式优化创新的顺利实施。
首先,从学生层面来看,要建立健全以学分为基础的学科课程评价和综合评价制度。
摒弃以往只是单纯的以学分划分优劣的评价标准,增设学生的出勤情况、课程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学习态度等评价制度,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
其次,从教师层面来看,要建立健全教室教学态度、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学生参与度、满意度等教学评价体系。
不以学生成绩的高低来判定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是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评价。
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善于通过创设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非常高。
而这也可以列入教学评价中去,并给予老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从而激发更多教师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制度改革背景下,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办学特色和师资水平来不断的创新和优化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教学评价模式,合理规划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新高考制度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余澄,王后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的定位、分类及结构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10):49.
[2]何东涛.变革课程教学管理应对新高考[N].中国教育报,
2016,(6).
[3]关于高中会考和高考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摘要)[J].江西教育,2016,(10).
作者:王扬柱单位:山东省蓬莱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