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数学拓展训练)课程 第十讲 比长短
【奥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3.比长短 苏教版
![【奥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3.比长短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0c612d0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7c.png)
【奥数】一年级上册趣味数学教案-3.比长短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比较物体的长短,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比较长短的基本方法。
2. 比较物体长短的活动。
3. 认识比较长短的符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物体长短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比较符号表示物体长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短不一的铅笔、尺子、绳子等。
2. 学具:学生自备长短不一的物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比较长短的概念。
2. 教学新课:讲解比较长短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比较物体长短的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4. 巩固提高: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比较长短的掌握程度。
5. 总结归纳:总结比较长短的方法,强调正确使用比较符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比长短2. 板书内容:- 比较长短的基本方法- 比较物体长短的活动- 认识比较长短的符号七、作业设计1. 基础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比较长短的题目。
2. 提高作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比较它们的长短,并用比较符号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比较长短的方法,能够正确使用比较符号。
2. 教学不足:在实践活动中,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3. 改进措施:增加实践活动的时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提高比较长短的能力。
4. 教学亮点:运用故事、游戏等趣味性强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以下是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最新培智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教学课件教学讲义ppt
![最新培智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教学课件教学讲义ppt](https://img.taocdn.com/s3/m/feea07d003d8ce2f01662330.png)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课堂偶发事件处理的办法与技巧
中牟县教师进修学校 陈新学
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教学,让教师掌握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 与技巧,并能恰当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提高 驾驭课堂的能力。
导入新课
案例:老师正在讲课,一个迟到的学生在门外喊报 告。有的老师让迟到的学生进教室后,先问迟到的原因, 接着进行教育,然后再继续上课;有的老师让迟到的学生 进教室后,先不问原因,待下课后,再单独了解情况,进 行教育。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技巧(三)冷处理法
阐述:这是老师将偶发事件淡化,暂时”搁置“起来, 或稍作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的方法。
案例:一位教师上课时,刚走进教室就看见同座位的小王 和小张同学打架,你推我拉,互不相让。
方法:这位老师没有慌张,也没有大声训斥学生,而是微 笑着说:“怎么啦,你们俩,都已经是初中生了,有了小 矛盾还不会处理?双方冷静一下,相信你们能够自己解决 的。好,我们开始上课。”随着老师的话语,同学们松了 一口气,小王和小张也松开了手,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技巧(七)因势利导法
阐述:学生在上课时,往往会把由课前发生的事件所引 起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来,如果不因势利导,正确处理, 就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
案例:甲乙两班在学校组织的球赛中,由于老师指导有方,甲班出人意料 地战胜了实力很强的乙班,乙班心中不服。第二天这位老师来给乙班上课
方法:这个老师马上说道:“这次作业要作为检测学习质 量的一个依据,先把作业本拿上来,赵××、李××……” 当二人听到叫他们的名字时,便放开了手,这样双方的激 烈矛盾便得以排除。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与技巧(二)以变应变法
阐述: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 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变应变。
生活数学《比长短》教学设计
![生活数学《比长短》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6cf6ad8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0.png)
《比长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一年级共有7名学生。
7名学生中中度(A类)3人、重度(B类)2人,特重度(C类)1人。
将他们分为ABC三个层次现有能力:A类生(A1、A2、A3)A1、A2通过观察能比较出同类两个物体方位(上下、前后、)和特点(高、矮)。
A3借助对实物的对比能比较出同类两个物体的(上下、前后、高矮)。
B类生(B1、B2、)B1在他人的提示下能说出同类两个物体的(上下、前后、高矮)。
B2在他人的提示下能指出同类两个物体的(上下、前后、高矮)C类生:没有概念的意识,需在他人协助下参与教学。
教学目标1. 借助实物感知3个同类物体的长短。
2. 在体验中理解最长和最短。
3. 经历比较的过程掌握长短的概念。
4.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个别化教学目标A类生A1、A2:通过观察实物了解3个物体的长短;借助实物的对比活动了解最长和最短;通过体验能用对比的方法描述物体的长短;能够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A3:借助对实物的观察、操作的对比了解3个物体的长短;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B类生B1:借助实物在他人的提示下了解3个物体的长短;经历他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B2:在他人的提示下能指出同类3个物品中最长和最短,感受数学活动中成功的快乐;C类生:在他人的协助下参与教学,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物体的长短,会比较并排序教学难点用比较法描述同类3个物体的长短教学具准备一起比长短儿歌童谣;2个牙刷;游戏:2支铅笔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视频童谣《一起比长短》说唱式问答:谁的什么长谁的什么短1. 谁的铅笔长,谁的铅笔短。
2. 谁的牙刷长,谁的牙刷短。
3. (老师和一位学生站在一起)谁的胳膊长,谁的胳膊短二学习新知新授区分3个相同的物体的长短,理解最长,最短。
(一)(再拿出3支铅笔)比较3支铅笔的长短,了解最长和最短。
1. 数一数铅笔的数量2. 看一看,哪支最长哪支铅笔最短。
《比长短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比长短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8c42c0fab069dc51220119.png)
《比长短》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详细介绍: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教具、学具准备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教学设计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交流、汇报a.问:你发现了什么b.小组交流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枝铅笔:一枝是红色一枝是白色一枝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d.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板书:chng长、duǎn短)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1.提问:你是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a.看出来的b.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c.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了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反馈练习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2.投影出示练习一的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整理学具[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教师提出要求: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后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全课小结(略)专家评析《长短》是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作了必要的准备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枝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做一做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练习一中的第5、6题渗透比较的其他方法本节课的教学通过引导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能说纸条有不同颜色等教师在巡视中加以指导或提示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比长短的方法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a.看出来的b.第二根两头都比第一根少一点所以第二个短b.把一端对齐比出来的只要学生能从生活经验中体验出物体有长有短就行表达不一定非常准确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再出示两枝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的铅笔说明长短是比出来的进一步加深对长短的认识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最后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比长短的一般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长短概念的认识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进行比较也可以提示学生:比一比每步多长谁跳得远等等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游戏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对有创新的学生要给予表扬和肯定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初步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安排的一组练习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本节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操作、试说探索新知不要怕学生说不准要求不宜过高2.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比较的思想放手让学生自由活动比什么都可以。
数学比长短的说课稿(精选12)
![数学比长短的说课稿(精选12)](https://img.taocdn.com/s3/m/648ef62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f.png)
数学比长短的说课稿(精选12)一、说教材《数学比长短》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处于数学启蒙阶段的基础地位。
本文主要围绕“比长短”这个概念,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建立长短比较的直观认识,并学会使用工具进行准确测量。
本课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1)作用与地位比长短是小学数学测量教学的基础,它对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比较方法,为后续学习面积、体积等测量概念打下坚实基础。
(2)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长短概念的认识: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理解长短的含义,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
2. 长短比较的方法:学习并掌握直接比较、工具测量等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3. 长短的实际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长短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
(2)掌握直接比较、工具测量等比较方法,能够准确地比较两个物体的长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能力。
(2)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长短概念的理解。
(2)长短比较方法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直观比较过渡到工具测量。
(2)如何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这些重点和难点,通过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达到教学目标。
四、说教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计划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并突出我的教学亮点。
1. 启发法:- 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你们在生活中是如何比较长短的?”- 利用实物和图片等直观教具,引发学生对长短概念的直观感知。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1abce7ba1aa8114531d9be.png)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长短》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5、6题。
教具学具: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
2.两枝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设计: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
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a.问:你发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在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练习 ppt课件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练习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ae933226fff705cd170a6a.png)
11
• 在最长的下面“√”, “√”,
• 最短的下面画“ ” “”
在最多的下面 最少的下面画
√ √
12
• • 1 谁能先吃到香蕉?在“ ”里画“√”
√
13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4
一、(1)谁能从1数到10? 1 2 3 4 5 6 7 8 9 10
(2)上面的数字中,一共有几个数字?3的 前面是几?比3大比7小的数字是哪些?等
二、谁能从5数到10? 5 6 7 8 9 10
三、谁能从10数到1? 10 9 8 7 6 5 4 3 2 1 5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练习
1
我们先来看一首有趣的数字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处, 八九十只花。
谁能在这首诗里找一下,有哪 些是我们学过的数?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 2 )个 ( 4 )个 ( 5 )个 ( 4 )个
比 少( 3)个
比 多( 2)个
6
6 2 4
6>2
3 4<7
4 7
7
• 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队。
•①
②③ຫໍສະໝຸດ •8• 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队。
•
•①
②
③
•
9
• 画“ ”比“ ”多1个。 比比谁更高,在高的下面画√。
√
10
• 比比谁更多,在多后面的画√。 •
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教案新部编本
![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教案新部编本](https://img.taocdn.com/s3/m/1366d5e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f9.png)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课时:长、短教课内容:教科书第9 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 6 题。
教课目的: 1.学生经过察看,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经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育学生操作、察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育学生爱惜学具的优秀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领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课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学具准备:十二袋不一样的物件。
两支不一样颜色、不一样长度的铅笔。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指引察看讲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 ?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沟通、报告(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沟通(3)学生报告。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经过察看,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指引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 chang 、短 duan二、研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 发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2小组合作研究方法。
3小组报告。
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端儿都不对齐。
如图:进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察看、比较的方法不一样,会得出不一样结论,只需有道理,教师就赐予一定。
)(经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加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露比较的一般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比一比:比长短 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 比一比:比长短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b7f2c5280eb6294dd886ceb.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比一比:比长短说课稿一.明确内容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比长短》,《长短》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二节,教材将多少、长短、高矮作为一个单元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
比“长短”是学生在了解比“多少”、“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比“高矮”做了必要的准备。
教材以一幅主题画作为教学资源,呈现出物体有长有短,通过两支铅笔的比较,抽象出长短两个概念。
做一做的内容是启发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体比较,进一步体验比较的一般方法。
练习一中的5、6题,渗透出了比较的其它方法。
二、学情分析: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比长短”的感性经验。
而且在日常交流中能够正确地运用“长”和“短”这类词来形容,并且在上一节课“比多少”的教学中,就已经让学生对“比”的方法有一些理解,因此这堂课的教学,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也是孩子们尝试将学习方法用来实践的过程。
这也是我的一个教学理念,就是在教学中让孩子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到方法。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时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四、联系实际说教法和学法本节课是一年级的教学,针对孩子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烈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趣味式教学,新课伊始,我创设猜一猜的游戏,一下子勾起了孩子浓厚的兴趣,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让孩子在接下来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从体验中概括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培智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教学课件
![培智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f1b5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7.png)
03
总结词
作业完成度低
04
详细描述
部分学生未能按时完成作业, 作业完成质量较低,需要老师
给予指导和督促。
06
教学反思
教学方法的反思
01 02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在《比长短》的教学中,我采用了实物比较和图示结合的方法,让学生 通过直观比较来理解长短的概念。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形成直观印象, 提高理解能力。
通过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长短差异的 敏感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 思考长短的相对性,培养他们的思维 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比较物体长短,培养学 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通过生动有趣的课件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
巩固阶段
练习巩固
提供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比较长短的方 法,加深记忆。
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将比较长短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 题。
总结阶段
回顾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强 化学生对比较长短知识的掌握。
布置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 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通过小组合作比较物体长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
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通过课件中的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02
教学内容
比长短的概念
总结词:基础概念
详细描述:介绍比长短的基本概念,包括什么是长度、如何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 等。
感谢观看
THANKS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长短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比长短](https://img.taocdn.com/s3/m/7673290e80eb6294dc886c3b.png)
比长短课题比长短课时1教学内容教科书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学习目标1.通过同学们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同学们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同学们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同学们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初步感知物体有长短;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 1.十二袋不同的物品;2.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1.引导观察教师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2.交流、汇报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3)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小组交流;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小组合作探究方法、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1)看出来的。
2.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
3.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四、巩固练习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
如图: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数学拓展训练)课程。第十讲。比长短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数学拓展训练)课程。第十讲。比长短](https://img.taocdn.com/s3/m/26fbf80c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0.png)
小学一年级趣味数学(数学拓展训练)课程。
第十讲。
比长短
第十讲:比长短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物体的长短关系,这就需要
我们掌握比长短的方法。
比如,如果手中有三支不同长度的铅笔,我们可以将它们一端对齐,直接比较长度。
又比如,如果
要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不同长度的路可选,我们可以用数格子边
的方法来判断哪条路更短或更长。
经典例题:小猴去拿桃子,走哪条路线最短?哪条最长?
我们可以用方格纸来比较三条线段的长度。
占用格子边多
的线段较长,占用格子边少的线段较短。
在这个例题中,第一
条线段占用8条格子边,第二条线段占用12条格子边,而第
三条线段占用14条格子边。
因此,第一条路线最短,第三条
路线最长。
除了用方格纸比较长度,我们也可以直接将物体一端对齐,或借助其他工具来比较。
当比较含有斜线段的线段时,我们同样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但要注意含有斜线段的线段越多,长度越长。
练题:
1.哪支铅笔最长?
2.在下面每组的三条线段中,哪条最长?哪条最短?
3.每只猴子都想去拿桃子,哪只猴子所走的路最近?。
一年级比长短数学教案3篇
![一年级比长短数学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e6cb31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9.png)
一年级比长短数学教案3篇一年级比长短数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2、渗透环保教育和爱护小动物的教育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两位数加减整十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32+5 42+7 84-4 75-375+2 64+3 72-2 38-3 45-( )=42 96-( )=9139-( )=31 49-( )=42二、新授:1、准备挂图。
2、引导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同时进行环保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教育。
3、小组活动学生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4、引导学生提问题。
(1) 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2) 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只害虫。
据题意列式计算5、引导学生尝试列式解答。
(a)学生小组内用计数器探索计算的方法。
(b)在小组内说一说怎样算出得数的6生说出算法。
7练习。
26+10 86-20 37-20 26+20 74-20 34+40三、小结。
板书:青蛙吃害虫56+30=86 56-30=26一年级比长短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P56、P57页8和9的加减法教学目的:1、会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2、能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在计数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数感重点难点: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心算计数教学准备:课件一、创设情景出示花果山和孙悟空,小朋友,今天我带你们到花果山去观光好吗二、探究知识1、8的加减法A、独立思考你们看,咱们的山上景色不错吧,看小猴子们都下山来欢迎呢,出示课件图出示课件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算一算吗说出你的算式,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写加法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说出加法的意思,树上有6只猴,树下有2只,一共有几只B、评价,你认为谁写的好理由呢C、小结:同样一幅图,我们可以看作加法意思,也可以看成减法,只要能正确地说清图意,就能列出算式。
一年级数学比长短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一年级数学比长短1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95c834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d.png)
1. 使学生联络生活经验认识长短,体会比较 旳一般措施,初步学会比较物体旳长短。 2. 使学生经历比较旳活动,初步建立长短旳 观念,培养初步旳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旳数学现象与事实,培 养对数学学习旳主动情感。
要点难点: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源自。 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
旳。
下图中最长旳线条是哪一条?
两只小猴跑得一样快,谁先抢到桃子吃?
下面旳绳子哪根长?哪根短?
哪根绳子长?
教学后记:
• 是学生感爱好旳知识,贴近生活,掌握 很好!
• 比较绳子旳长短让学生先猜,再动手比, 最终自己说一说!
; 聚星娱乐 mqx93jop
晚了,你这要是一去了,大家伙儿又会多说会儿话呢。他们刚回来,很累旳。你们改日再见哇!”耿憨也说:“你娘说得对, 你们改日再见哇!”青山只好不无遗憾地轻轻摇摇头不说话了。耿憨拍拍耿正旳肩膀,附在他耳边小声说:“正儿,你们带回 来旳东西也要早点儿收拾了啊,咱们住在这镇边儿上……”耿正感谢地说:“叔,你放心!”于是,耿憨一家人将耿正送出门 来。耿正回头说:“都回去哇!”大家说:“好,你先回去啊!”看着耿正进门儿去了,青山对爹娘说:“俺和青海也去粉坊 睡觉去了!”耿憨吩咐:“你俩可一定要留心照顾好那两头远道归来旳大骡子啊!”青山说:“俺说爹啊,你就放心哇,俺们 俩照顾一头和照顾三头一样得个操心法。而且你是不懂得呢,那三头大骡子亲热得很,拉都拉不开!”耿憨笑着说:“有这事 儿?”青山说:“可不是呢,实在拉不开,就把它们拴在一种槽上了!”耿憨摇摇头笑了,说:“嘿嘿,真是一大奇事儿!妞 儿和二壮早先说,那两头骡子‘认了弟兄’;目前更有意思了,三头骡子拴在一种槽上都不咬槽!”青山说:“它们真得很亲 热呢!”耿憨说:“你们添夜草旳时候再留心看着点儿,假如咬槽了,可一定要拴开啊!”青山笑着说:“俺们会留心旳。但 是啊,看那样子,它们后来也绝对不可能会咬槽旳!”望着弟兄俩往粉坊那边去了,耿憨和妻女也返身回来。裴氏随手关上院 门,三人高快乐兴地回屋里歇息不提。27第百十五回 钟情恋人终聚首|(钟情恋人终聚首,十年相思化泪河;深深了解拳拳志, 实现梦想再成婚。)且说耿正随秀儿母女进屋后,裴氏吩咐他们:“秀儿,正儿,你们俩去那边屋里拉呱去哇!俺在这边屋里 烧水泡上茶,你们什么时候想喝了,自己出来端哇!然后啊,俺就给咱们早点儿准备晚饭啦!”不等俩人回话,她立即又对秀 儿说:“秀儿,你俩只管慢慢拉呱着。晚饭简朴,娘一种人做就行,不用你动手了!”耿正说:“婶儿,中午吃了那么多,晚 饭就不咋吃了呢。你不忙着做饭,咱们一起坐坐哇!”裴氏笑着说:“你们拉呱去哇,俺这就烧水泡茶去了!放心,晚饭不会 复杂旳。”说着话,她就转身烧水去了。秀儿激动地拉起耿正旳右手低声儿说:“正哥哥,来俺屋里!”耿正用力攥紧秀儿纤 细旳左手随她走进闺房。秀儿伸出另一只手往后轻轻掩上屋门,俩人相对站定,耿正伸出左手紧紧攥住秀儿慢慢抬起来旳右手。 四手相握四目相视,热泪同步从他们旳眼里涌流出来……这一对阔别九年半旳恋人尽管会面已经大半天了,但一直到这个时候 了,他们才有机会单独在一起,才有了这么一种适合于尽情宣泄相思之苦和重聚之喜旳场合!“秀儿……”“正哥 哥……”“正哥哥想你啊!”“正哥哥啊,你再不回来,秀儿就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你手中有3支不一样长短的铅笔,要你比较出它们之间的长短关系,你会怎么做呢?如果你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不一样长短的路可以走,你会选择走哪条路呢?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小朋友掌握比长短的方法。
经典例题 小猴去拿桃子,走哪条路线最短?哪条最长?
解题策略 在这样的方格纸中比较三条线的长短,我们可以用数格子边的方法判断。
占格子边多的线比较长;相反,占格子边少的线就比较短。
第一条线占8条格子边,第二条线占12条格子边,而第三条线占14条格子边。
所以走第一条路线最短,走第三条路线最长。
画龙点睛 在比较长短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们可以把需要比较的物体一端对齐,直接比较。
如比较几支铅笔的长短、比较几根小棒的长短。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还有很多时候,比较长短需要借助别的工具来比较,例如刚才例题中的方格图就是常用的一项工具。
我们在借助方格图比较长短时,
第十讲 比长短
一般以一个方格的长度为单位。
分别数出每条线段所占的格数,所占的格数越多,这条线段越长。
在借助方格图比较长短时,还会遇到含有斜线段的线段,我们同样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
但要注意:当两条线段所占的方格数相同时,含有斜线段越多的那条线段越长。
举一反三
1、哪支铅笔最长?
2、在下面每组的三条线段中,哪条最长?哪条最短?
3、每只猴子都想去拿桃子,哪只猴子所走的路最近?
融会贯通
4、三只兔子在奔跑的快慢相同的情况下,哪只兔子最先吃到萝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