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f12d53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2.png)
《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5篇第一篇:《高祖本纪》阅读练习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翻译划线句子。
(4分)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君主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文章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②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阅读答案答案:1.(4分)①我之所以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②项羽嫉妒有才能的贤人,对待有功劳是就迫害他,对待贤能的人就怀疑他文言文阅读答案《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阅读答案。
第二篇:高祖本纪高祖本纪高祖,沛丰县中阳里人,姓刘,名字叫季。
父亲是老太爷,母亲是姓刘的老太太。
那以前刘老太太曾经在大湖边休息,梦见与神仙相遇。
这时,电闪雷鸣天色昏暗。
老太爷前往看,于是看见蛟龙在刘媪上面。
不久刘媪有了身孕,于是生下了高祖。
高祖这个人,高鼻梁并且上额突起,美丽的胡须,左边的大腿上有72个黑痣,仁爱并且关爱他人,喜爱给予,性情豁达。
平常有大的气度,不从事一般老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到了壮年,尝试作官吏,作泗水的亭长,官署里的官吏没有不被他耍笑戏弄的。
喜好喝酒和女色,常常在姓王的妇女和姓武的妇女那里赊欠酒喝,醉到卧在地上,姓王的妇女和姓武的妇女看见他上面常常有龙,以这件事为奇怪。
高祖每次去买酒畅饮,店里售出的酒是平日的几倍。
等到见了怪事,年终,两家常毁掉欠据,免除债务。
《出师表》《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出师表》《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f14fce76a20029bd642d89.png)
(二)《出师表》《高祖本纪》对比阅读,回答11-14题。
(12分)【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④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⑤;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⑥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②高起:高祖臣子。
③略:攻占。
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
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⑥连:率领。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3分)(1)事无大小,悉以咨之悉(2)性行淑均,晓畅军事晓(3)战胜而不予人功予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2分)(2)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2分)13.下面对【甲】【乙】两个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B.乙文中,司马迁通过对话描写,将高祖取胜与项羽失败进行对比,刻画了高祖睿智英明的形象。
C.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管理“营中”之事,向宠管理“宫中”之事,安排得十分细致周到。
D.乙文中高祖非常有自知之明,他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的长处,并让他们各得其所。
14.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分)答案:(二)(12分)11.(1)悉:都,全部。
史记高祖本纪
![史记高祖本纪](https://img.taocdn.com/s3/m/ed51b04a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8.png)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①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汉朝的开国君主。
9.用现代汉语译者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后)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②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连累之,贤者疑之答案:9.(4分后)①我之所以存有天下的原因就是什么?②项羽嫉妒有才能的贤人,对待有功劳是就迫害他,对待贤能的人就怀疑他1.原来高祖刘邦就是蛟龙封印其母之上而得!……司马迁在《高祖本纪》的前半部分后,对刘邦的“天子之兆”并作了比较多的设色,都带着神话色彩。
如何认知这些?自然就是民间传说里的饰演美之词吧,带着对成功者的俯视和崇拜。
在楚汉之争结束之后,刘邦曾大宴群臣,谈及“吾所以得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认为虽然刘邦“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但是在攻城略地对待百姓降将方面,二人却正好做得相反——刘邦仁、项羽暴。
刘邦自己则认为:自己得萧何、韩信、张良此三人杰而能用之,项羽得一范增而不能用,此项羽所以败于己手。
我真的这两个分析都就是比较谨严的,民心与用人,同意霸业胜败。
而其实,刘邦的刁蛮显露出在每一次交锋里,项羽的军事就可以也一次次被证明,睢水之战,以三万大胜五十六万啊!然,一人强终敌不过众人围站。
坦荡荡,终敌不过计谋深邃?或者说曲径通幽总是更甚于一马平川?我也迷糊了!东方,弯曲的智慧也许更胜一筹。
2.郦食其,做为CDAF,被齐王田甚广“糠”!——CDAF的宿命。
此处更恩张良鸿门宴之脱逃,神话通常的脱逃!究竟就是怎么努力做到的?!3.刘邦先入关中,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后,存有一句话:“人又益喜,惟恐沛公不为秦王。
高中语文文言文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0b959455270722192ef797.png)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
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
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
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
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
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
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
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
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
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
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
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
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项羽解而东归。
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至固陵,不会。
楚击汉军,大破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B.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C.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D.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11.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冢,高而大的坟墓,是贵族、有身份的人死后的居所。
史记高祖本纪留侯世家阅读答案和翻译
![史记高祖本纪留侯世家阅读答案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4dd0307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3.png)
史记高祖本纪留侯世家阅读答案和翻译史记高祖本纪留侯世家阅读答案和翻译在各领域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史记高祖本纪留侯世家阅读答案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甲】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史记·高祖本纪》【乙】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
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
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
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
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
樊哙谏沛公出舍。
沛公不听。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
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
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
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
”沛公乃还军霸上。
《史记·留侯世家》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以秦王属吏:下属B、贾竖易动以利:商人C、秦将果畔:通“叛”D、宜缟素为资:依托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乃用张良计乃使人复葺南阁子B、诸所过毋得掠卤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C、且人已服降,又杀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D、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15、上面两段文字主要表现出刘邦的哪些品质?(2分)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①释之诚贤,非文帝宽仁,未得行其志也。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13a0b3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2.png)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高祖还归,过沛,留。
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
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①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②,道旧故为笑乐。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
”乃去。
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③。
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
”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④故反我为魏。
”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史记高祖本纪》)注释:①复,免除赋税徭役。
②驩,同欢。
③ 献,敬献牛、酒等礼物。
④雍齿,原是刘邦部将,后反叛刘邦,被杀。
1. 下列“之”字的用法和“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相同的一项是(2分)A.齐之习辞者也 B.至之市C.楚王闻之 D.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2.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 高祖这次回乡经过沛县,召集亲朋故旧一起纵情喝酒,还作歌让沛县的儿童学唱。
B. 高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并答应他们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C. 因为沛县的百姓很多,高祖的父亲和兄长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离开了沛县。
D. 因为雍齿帮助魏王反叛刘邦,而丰县人也帮助雍齿,所以刘邦一开始不愿意免除丰县的赋税。
3.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①悉召故人② 吾虽都关中③ 张饮三日④ 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4.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
参考答案:1.(2分)B2. (2分)C3.(4分)①全部②建都③同“帐”,搭建帐篷④只不过(或答“只”、“仅仅”)4.(2分)而且我开始是以沛公的身份来起兵讨伐暴逆,终于取得天下。
《史记 淮阴侯列传》《史记 高祖本纪》(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史记 淮阴侯列传》《史记 高祖本纪》(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00a6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40.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信拜礼毕,上坐。
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
”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
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恃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
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
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故曰其强易弱。
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材料二: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高祖本纪》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高祖本纪》高考阅读练习及答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51bb6535647d27284b735148.png)
高祖本纪(节选)司马迁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
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
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又战其北,大破之。
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高祖本纪》经典练习(含答案)
![《高祖本纪》经典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26ffca1711cc7931b716e1.png)
高祖本纪经典练习(含答案)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 高祖欲长都洛阳,齐人刘敬说,及留侯劝上入都关中,高祖是日驾,入都关中。
六月,大赦天下。
未央宫成。
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8.对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孔将军、费将军纵.纵:出兵攻击 B .示.鲁父老项羽头 示:给……看 C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 D .有功者害.之 害:杀害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①吾所以..有天下者何②此所以..失天下也 ⎩⎪⎨⎪⎧③鲁为.楚坚守不下④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A .两个“所以”不同,两个“为”也不同。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高祖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高祖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916c85e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2.png)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高祖本纪》(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
高祖仁而爱人,喜施。
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注]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
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
沛令恐,欲以沛应涉。
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
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
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
萧、曹恐,逾城保刘季。
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
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
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
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刘季数让。
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于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攻胡陵、方与,还守丰。
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
范增为末将,北救赵。
令沛公西略地入关。
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降轵道旁。
沛公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非有所侵暴。
无恐!”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陈胜,字涉,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B.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C.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D.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祖,这里指汉朝开国之君刘邦,后世如唐高祖、明高祖都是开国之君。
文言文《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南郑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
![文言文《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河南郑州2021-2022学年高一下期中考)](https://img.taocdn.com/s3/m/7f5441e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9f.png)
河南省郑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高祖,姓刘氏,字季。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顺,美须髯。
仁而众人喜施意照如也常有太度不来塞人生产迮些及壮试为夹为泗水亭长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徙。
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申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秦始皇帝常曰“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因东游以厌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
吕后与人俱求,常得之。
高祖怪问之。
吕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
”沛中子弟或闻之,多欲附者矣。
秦二世元年秋,陈胜等起蕲,至陈而王,号为“张楚”。
诸郡县皆多杀其长吏以应陈涉。
沛令恐,欲以沛应涉。
掾、主吏萧何、曹参乃曰:“君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听。
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众,众不敢不听。
”乃令契哙召刘季。
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于是樊哙从刘季来。
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城守,欲诛萧、曹。
萧、曹恐,逾城保刘季。
刘季乃书帛射城上,谓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
今父老虽为沛令守,诸侯并起,今屠沛。
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
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
刘季曰:“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
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
”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
乃立季为沛公。
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而衅鼓旗,帜皆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B.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C.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D.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姓氏,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011430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8.png)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
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1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生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并体会与现代汉语意思的不同。
(1)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古义今义(2)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古义今义(3)会项伯欲活张良古义今义(4)沛公然其计,从之古义今义10、翻译下列句子。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2)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生此!”阅读答案9.(1)称王大王(2)抵抗距离(3)使……活下来生活,存活(4)听从跟从10.(1)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官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
”(2)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翻译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十倍,地理形势又好。
文言文《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12ef2e5fbfc77da369b1e0.png)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八年,高祖东击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
萧丞.相.营作未央宫,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高祖还,见宫阙壮甚,怒,谓萧何曰:“天下匈匈苦战数岁,成败未可知,是何治宫室过度也?”萧何曰:“天下方未定,故可因遂就宫室。
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高祖乃说。
未央宫成。
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刘仲力。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十年八月,赵相国陈豨反代地。
上曰:“豨尝为吾使,甚有信。
代地吾所急也,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今乃与王黄等劫掠代地!代地吏民非有罪也,其赦代吏民。
”九月,上自东往击之。
至邯郸,上喜曰:“豨不南据邯郸而阻漳水,吾知其无能为也。
”闻豨将皆故贾人也,上曰:“吾知所以与之。
”乃多以金啖豨将,豨将多降者。
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高祖击黥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
病甚,吕后迎良医。
医入见,高祖问医。
医日:“病可治。
”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
”问其次,上曰:“王陵可。
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
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
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B.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C.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D.豨将赵利守东垣/高祖攻之/不下/月余/卒骂高祖/高祖怒/城降/令出骂者斩之/不骂者原之/于是乃分赵山北/立子恒以为代王/都晋阳/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中国古代官职名,三国以后是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022e311bb52acfc788ebc900.png)
【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4题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十月,沛公(即汉高祖刘邦,秦末起兵于今江苏沛县,群众立他为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古地名)。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被用作送葬的语词。
秦王子婴用绳索拴住脖子,乘此车马迎接汉王,是表示甘愿请降受死),系(xì,拴,绑)颈以组(丝带。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封皇帝玺(xǐ,印,自秦代以后专指帝王的印)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用金、铜、玉、角、竹、木、铅等不同原料制成。
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旄节等),降(xiáng,投降)轵道(zhǐdào,亭名,位于现今在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旁。
诸将或(有人)言诛(zhū,把罪人杀死)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即楚怀王)遣我,固(本来)以(认为)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zhǔ,同“嘱”,嘱咐,托付,交付。
范仲淹《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重建岳阳楼这件事)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xiūshè,休止,休息),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zú,灭族。
把罪犯的家族成员全部处死),偶语者(相聚议论或窃窃私语)弃巿(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以示为大众所弃的刑罚)。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史记 高祖本纪 兵罢戏下》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史记 高祖本纪 兵罢戏下》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e8d7da0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9.png)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四月,兵罢戏下,诸侯各就国。
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
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士卒皆歌思东归。
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项羽出关,使人徙义帝【注】。
曰:“古之帝者地方千里,必居上游。
”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趣义帝行,群臣稍倍叛之,乃阴令衡山王、临江王击之,杀义帝江南。
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
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
汉王遂定雍地。
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
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
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
于是置陇西、北地、上郡、渭南、河上、中地郡;关外置河南郡。
更立韩太尉信为韩王。
诸将以万人若以一郡降者,封万户。
缮治河上塞。
诸故秦苑囿园池,皆令人得田之。
正月,虏雍王弟章平。
大赦罪人。
汉王之出关至陕,抚关外父老,还,张耳来见,汉王厚遇之。
二月,令除秦社稷,更立汉社稷。
三月,汉王从临晋渡,魏王豹将兵从。
下河内,虏殷王,置河内郡。
南渡平阴津,至雒阳。
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
汉王闻之,袒而大哭。
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节)【注】义帝:义帝熊心本是楚国贵族,项梁起事后,立熊心为楚怀王,以从民望。
义帝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为王。
刘邦先入关中,项羽使人还报熊心。
熊心答复,照原约办,项羽因此怨恨熊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B.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C.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D.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就国,指受到君主分封而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高祖本纪》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0题。
(4分)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桀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馀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
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沛公然其计,从之。
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
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
十二月中,遂至戏。
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欲以求封。
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方飨士,旦日合战。
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
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沛公从百馀骑,
驱之鸿门,见谢项羽。
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组:羁押
B.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属:交付、委托
C.父老苦秦苛法苦:以……为痛苦
D.沛公然其计然:同意
1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是( )
A.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若属皆且为所虏
B.与父老约法三章耳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C.沛公从百馀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2)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
答案:
9. A(组:绳子)
10. C(A且:况且\将要;B与:和\给;D以:因为\把C之:动词,到。
)
11(1)我把军队撤回霸上的原因,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3分,“所以”、“约束”、大意各1分)
(2)适逢项伯想要使张良活下来,在夜里前往沛公军营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说辞告诉项羽,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3分,“活”、“谕”、“乃”各1分)
参考译文: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
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枳(zhǐ,纸)道旁投降。
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
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
”于是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
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
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
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
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
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
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罢了。
”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
向民众讲明情况。
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
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
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
”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有人游说沛公说:“秦地的富足是其它地区的十倍,地理形势又好。
现在听说章邯投降项羽,项羽给他的封号是雍王,在关中称王。
如今要是他来了,沛公您恐怕就不能拥有这个地方了。
可以赶快派军队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
并且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加强自己的实力,以便抵抗他们。
”沛公认为他的话有道理,就依从了他的计策。
十一月中旬,项羽果然率领诸侯军西进,想要进入函谷关。
可是关门闭着。
项羽听说沛公已经平定了关中,非常恼火,就派黥布等攻克了函谷关。
十二月中旬,到达戏水。
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听说项羽发怒,想要攻打沛公,就派人去对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让秦王子婴做丞相,把秦宫所有的珍宝都据为己有。
“曹无伤想借此求得项羽的封赏。
亚父范增劝说项羽攻打沛公,项羽正在犒劳将士,准备次日和沛公会战。
这时项羽的兵力有四十万,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
恰巧项伯要救张良,在夜晚去见张良,趁机把刘邦的一番说辞告诉了项羽,项羽才作罢。
次日沛公带了百余名随从骑兵驱马来到鸿门见项羽,向他道歉。
项羽说:“这是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我怎么会这样呢?”沛公因为是带着樊哙、张良去的,才得以脱身返回。
回到军营,立即杀了曹无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