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知识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病句修改、标点符号、关联词等专题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病句修改、标点符号、关联词等专题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45d79ef803d8ce2f0166235c.png)
专题讲解小学语文i一.修辞专讲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利用根本不同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的修辞手法。
基本结构: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像……似的如同成了宛如比喻由三部分构成 1、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例句:活跃了一天的太阳,依旧像一个快乐的孩童。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有趣.例句: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朱自清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是一种对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修辞手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4、排比: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是您,引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是您,和我们一起参加“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您,为了指导我们科技小组搞发明,利用星期天跑图书馆,查阅资料﹒﹒﹒﹒﹒﹒5、设问: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自问自答)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例句: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6、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语文老师总结:小学语文修辞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
![语文老师总结:小学语文修辞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https://img.taocdn.com/s3/m/fdbba05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b.png)
语文老师总结:小学语文修辞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小学语文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只要掌握这几种,语文高分不在话下。
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比喻的具体目的主要有下面几种:【第一种】说明本体的可能性。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f94e6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b.png)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修辞手法是作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教师通常会教授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帮助学生在写作时使用。
本文将对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把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来表达某种意义的修辞手法。
比喻通常使用“像”、“如同”、“好比”等词语来进行连接。
比如:“他像一只小老虎,勇敢而可爱。
”在这个句子中,通过把“他”和“小老虎”进行比较,突出了他的勇敢和可爱。
二、拟人拟人是一种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性格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比如:“花儿低头微笑,树木轻轻摇晃。
”在这个句子中,把“花儿”和“树木”赋予了低头微笑和轻轻摇晃的人类特点,使得描写更为生动。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进行放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感情和夸张效果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使文字更有吸引力,增加文章的感染力。
比如:“他跑得飞快,一下子就到了天边。
”这个句子中通过夸张的表达手法,强调他的速度之快。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加强感情表达或修辞效果的修辞手法。
排比可以使句子结构紧凑,富有节奏感。
比如:“她是美丽的,她是聪明的,她是善良的。
”通过排比的表达方式,突出了她的美丽、聪明和善良。
五、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事物进行对比来进行修辞表达的手法。
比较可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相似,增强表达效果。
比如:“她像一只小鸟,飞翔在蓝天上。
”这个句子通过将“她”和“小鸟”进行比较,突出了她的轻盈和自由。
六、反问反问是一种以问句的形式来进行修辞表达的手法。
反问可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语气的强烈程度。
比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吗?”通过反问的表达方式,强调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七、夸充夸充是通过夸大事物的性能或效果来进行修辞表达的手法。
夸充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趣,增强表达效果。
技巧: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
![技巧: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9c8529d8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fd.png)
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今天一林老师特别整理了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手法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5bef1d1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1.png)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一、比喻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多重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常见的比喻方法有: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
2、暗喻。
3、借喻。
二、用比喻描写景色、景物或事物的作用:三、用比喻描写物体的外形作用:四、夸张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比喻夸张。
用水把物体一分为二,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进行比喻。
作用:五、夸张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比喻夸张。
夸张:对原有事物加以提炼或引申,突出其本质特征。
作用:六、对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偶比喻,使文字简练,节奏和谐,结构严谨,有音乐美。
作用:七、排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排比的修辞手法。
排比:连续三个或三个以上意思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
作用:八、对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比。
对比: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比较。
作用:九、设问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设问。
作用:十、反复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复。
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作用:十一、对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比。
对比: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成两个方面并列出来。
作用:十二、借代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借代。
作用:十三、比喻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比喻。
“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具有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它的感情。
“夸张”的作用: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突出事物本质。
十四、反问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问。
作用:十五、排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排比。
作用:十六、反复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复。
作用:十七、顶真的定义和作用,掌握顶真。
作用:十八、对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比。
作用:十九、引用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引用。
作用:二十、呼告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呼告。
作用:二十一、分类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分类。
作用:二十二、双关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双关。
作用:二十三、反语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语。
作用:二十四、对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对偶。
作用:二十五、排比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排比。
作用:二十六、反复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反复。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7cdb0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a.png)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知识点总结语文课上,老师常教我们一些修辞手法,它们能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不仅可以提升文章的艺术感,还能增加读者的阅读体验。
下面,我将对一些小学阶段常见的修辞手法进行讲解和总结。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直接或间接地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的修辞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深刻的目的。
比喻常常用于描述人物特征、自然景物等。
例如:“她如同一朵娇艳的花朵。
”在这句话中,通过将“她”与“花朵”进行比较,使得形容“她”的方式更加形象生动,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她”的美丽。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事物具象化,赋予其人的特征和行为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风儿在树梢上低声细语。
”在这句话中,风儿被赋予了“低声细语”的特征,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特征进行夸大或者缩小的修辞手法,常用于描述事件的激烈程度或者强调事物的特征。
例如:“他跑得飞快,像一只闪电。
”这句话中的“飞快”就是对他跑得速度的夸张,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他跑得非常快,生动有趣。
四、排比排比是通过同样结构的句子来列举或者比较不同的事物,以增加修辞效果和表达的力度。
例如:“他来了、他看见了、他离开了。
”这句话通过排比的方式对他的行为进行了简洁明了的概括,极大地提升了语言的表现力。
五、倒装倒装是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调换的修辞手法。
倒装常用于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中,可以增加语气的强调和修辞效果。
例如:“今天下雨了!”这句话通过倒装方式表达了主语“今天”和谓语“下雨了”的关系紧密,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强烈情绪。
六、对比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立的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
例如:“他胖如熊,她瘦若麻雀。
”通过对比“他”的胖和“她”的瘦,使得两者特点更加鲜明,形象地描述了他们之间的差异。
以上是小学语文课上常见的一些修辞手法,它们在作文中的灵活运用能够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b9d4b60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e3.png)
小学常见修辞手法及答题技巧1.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答题时可以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在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
拟人的作用是使事物人格化,使语言富有神采。
答题时可以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当做人来写,赋予其人的动作/思想/情感/心理,把A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修辞手法的作用:夸张指为了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理的扩大或缩小。
夸张的作用是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语言生动性,引起读者的共鸣;鲜明地表达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和态度。
答题时可以说: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了……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修辞手法的作用: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答题时可以说: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增强了语言气势,读起来节奏鲜明,强调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5.设问修辞手法的作用: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答题时可以说: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
6.反问修辞手法的作用: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如:难道你不觉得自己错了吗?答题时可以说:使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 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归纳修辞手法及应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归纳修辞手法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67b369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1.png)
小学六年级语文重点知识归纳修辞手法及应用语文学科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至关重要。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修辞手法作为重要的表达方式,能够丰富文章的内涵,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本文将对小学六年级语文的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涵盖修辞手法及其应用。
一、打比方修辞法打比方修辞法是通过用“像……一样”、“如同……一般”等方式将不好理解的东西和已经熟悉的东西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
比如:1. 字句的打比方修辞法例句:小溪流水,汩汩而过,宛如天上的银河,清澈见底,让人心旷神怡。
2. 整体的打比方修辞法例句:这片湖泊就像一个明镜,镶嵌在群山之中,美得让人心醉神迷。
二、排比修辞法排比修辞法通过在同一篇文章或段落中反复使用相同句式或相同结构,以达到强调、增强语气或增加节奏感的目的。
比如:1. 词语的排比修辞法例句:勤奋、努力、专注,是成功的关键。
2. 句子的排比修辞法例句:他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朋友;既教给我知识,又引领我成长。
三、夸张修辞法夸张修辞法通过夸大事物的特点或形象,以突出其重要性或产生夸张的效果。
比如:1. 夸张修辞法描述特点例句:他一跳进水里,水花四溅,十里范围内的水都被他搅成了浑浊状态。
2. 夸张修辞法描述数量例句:他有数不清的奖状和奖杯,简直就像一个小巨人。
四、比喻修辞法比喻修辞法通过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使文章形象生动,增加情感共鸣。
比如:1. 比喻修辞法描述外貌例句:她的眼睛像一汪清泉,晶莹剔透,让人沉醉其中。
2. 比喻修辞法描述行为例句:他的速度快得像一只猎豹,在足球场上犹如疾风。
五、拟人修辞法拟人修辞法通过赋予事物人的特质和行为,使其更有情感,更易于理解。
比如:1. 拟人修辞法描述花草树木例句:春天来了,花儿纷纷绽放,仿佛它们也有了生命,向着阳光微笑。
2. 拟人修辞法描述自然现象例句:大风呼啸着,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捣乱时不时地把东西吹得到处乱飞。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总结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615d2f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f.png)
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六年级下册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归纳总结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
排比、反问、引用、对偶等。
修辞方法不但在小学语文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修辞方法这一知识点掌握好
与坏,可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好坏,所以不能忽视。
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去说明别的事物。
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事物就叫做拟人,跟人一样的事物可以说话、活动、有感情。
夸张:对某事物进行扩大描述或者缩小描述,但不是没有原则无限的扩大和缩小,
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排比:排比一般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
用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手法。
反问:有问答在句中就是反问,用问的预期来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使得语气加重。
设问:设问就是自问自答,直白地设问,直白地回答。
双关:故意让词语或句子获得双重意义就是双关,但是注意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使用。
引用:引用的一般是成语、典故等。
反语:反语就是故意说反话,用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思。
对比:把正反的事物进行对照,或者将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对偶:对偶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要字数相等、结构相似,表达的意思要相近、相关或
相反。
反复: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来表达强烈感情。
借代: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
想把修辞方法运用得恰当正确,就要在日常学习中多积累和学会举一反三!。
新部编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
![新部编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5236b23d312b3169a551a446.png)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今天老师特别整理了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手法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一、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二、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三、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手法讲解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手法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9684e1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5.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修辞手法讲解一、引言修辞手法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修辞手法的概念、小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现状、教学方法、注意事项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修辞手法的概念修辞手法是为了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而采取的修饰、调整话语的方法。
它包括修辞格、辞格、语用修饰等。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运用现状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修辞手法的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修辞手法的运用。
其次,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深入,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灵活运用。
最后,修辞手法的讲解方式单一,缺乏生动有趣的案例,导致学生缺乏兴趣。
四、教学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效果,从而加深对修辞手法的理解。
2.对比法:将不同的修辞手法进行对比,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区别和特点,从而更好地掌握它们。
3.实践性教学:通过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实践,提高他们的运用能力。
五、注意事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讲解修辞手法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2.注重知识整合:修辞手法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应该将它们整合起来进行教学。
3.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自己发现修辞手法的运用规律和方法。
4.注重文化背景: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和讲解。
六、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个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的案例:题目:春天来了原句: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叫了。
专题12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2023小学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系列
![专题12 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课件)-2023小学语文必备基础知识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1439a343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b.png)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 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6)借代
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使具体事 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 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7)设问与反问
反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 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 感叹号。 反问的作用: 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4)夸张
夸张的种类: 扩大夸张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缩小夸张 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超前夸张 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5)对偶
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 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 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农民们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02 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作用
(1)比喻
比喻的种类: 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 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 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小学语文常用必考修辞手法分类解析与说明方法的作用
![小学语文常用必考修辞手法分类解析与说明方法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9d566d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d2.png)
小学课内的修辞手法分类及说明方法的作用
1.比喻: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A描绘B。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拟人:把物当做人来描写,赋予人的思想。
作用:把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言过其实的夸张描述。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用一连串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又一致的语句表达相关内容。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干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5.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的两个句子/短语,排列在一起,表示相反、相同或相连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干记忆,有音乐美感。
7.设问: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8.反问: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举例子--使文章更直观,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干读者理解。
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
分类别--条理清晰;
作比较--鲜明突出;
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作诠释--补充说明,更易理解;
画图表--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9512f317804d2b160b4ec086.png)
分类详解小学8种常考修辞手法,轻松掌握考试不再怕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对比、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小学语文常用必学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像、若、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5)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https://img.taocdn.com/s3/m/9f04b505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1b.png)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第一篇: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问)语文专题(一): 修辞方法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比喻1、概念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把(本体)比喻(喻体),把(喻体)比作(本体)。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
例子: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5、太阳好像红气球。
把太阳比喻红气球把红气球比作太阳练习一: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2、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3、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把________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______4、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5、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6、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不是的打“X”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整合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
![整合小学语文修辞手法讲解及练习(比喻拟人排比反问设](https://img.taocdn.com/s3/m/9dca8a8b04a1b0717fd5dd99.png)
语文专题(一) : 修辞方法一、什么是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对偶等。
(一)比喻1、概念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之间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把(本体)比喻(喻体),把(喻体)比作(本体)。
3、常用比喻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般、一样、成了、是、变成。
例子: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2 、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3 、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4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5、太阳好像红气球。
把太阳比喻红气球把红气球比作太阳练习一:1、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把比喻把比作2 、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把比喻3 、一轮明月宛如一个圆圆的大玉盘挂在夜空中。
把比喻4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镜子。
把比作5、小兴安岭真是一个绿色的宝库啊!把比作6、小姑娘有一颗金子一样的心。
把比作练习二: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不是的打“X”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2、看他的样子,好象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动物了。
()6、我们要像孔繁森那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春天的江南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块绿地毯。
()8、她长得很像我邻居的小妹妹。
()9、这个地方我似乎已到过了。
()10、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11、星星像孩子的眼睛眨呀眨。
()12、他的性格很像他爸爸。
()练习三:我能写出四个比喻句。
练习四: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例: 1 秋天的落叶落下来。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及例句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及例句](https://img.taocdn.com/s3/m/835f69c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40.png)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知识点讲解及例句一、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
例句:1.水街的另一边是一排翠绿的柳树,一阵风吹来,柳树那翠绿的衣裙像仙女一般翩翩起舞。
2.这些小蝌蚪大头大尾巴,像小姑娘的辫子,黑油油的,真好看!3.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二、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例句:1.月亮一出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
2.夜空中的小星星狡猾地眨着双眼。
3.秋天又迈着沉稳的脚步款款地向咱们走来。
悄无声息地走开。
三、排比是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
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句:1.家乡的河真清!清得可以看见河里的沙石;家乡的河真绿!绿得就像青青的草原;家乡的河真静!静得只有看到远处的山才知道船在行走。
2.梅花真洁白啊!像冬天里的雪花;梅花真美丽啊!像翩翩起舞的天鹅;梅花真坚强啊!像个英勇的战士。
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护士犹如月亮,献上自己的笑脸,明亮了每个病人;护士犹如花朵,吐出自己的芳香,愉悦了每个病人;护士犹如蜜蜂,送出自己的蜂蜜,甜蜜了每个病人。
护士是春蚕,贡献自己的生命,服务了每个病人;护士是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护士是蜡炬,燃烧自己的年华,照耀了每个病人。
四、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例句:1.哇,好大,好壮观!这就是我一直想看的央视大楼,瞧,它就像擎天柱一样高耸入云。
2.在教室里,学生们发出了噪音,几乎把屋顶撞倒了。
3.汽车像箭一样快,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五、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例句:1.太空中有外星人吗?没有2.谁的本子?是张昊的本子。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b472d82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f.png)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大、排比、设问与反问等。
在小学语文学习与考试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然后让孩子说说这些修辞在句中的作用,对这类题目,很多孩子都感到难以应对。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句子表达中的作用。
什么是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 语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比照、反复、双关、引用、反语、联想、通感、顶真、互文、回环、移情、象征、寄寓等。
2. 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大、排比、对偶、借代、反问、设问。
比喻1. 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2. 比喻的三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好似、假设、似乎、似的、好似、如、犹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变成、是……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句,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为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3. 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风光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拟人4. 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语言、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5. 判断要点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6. 拟人的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将事物赋予生命,生动形象地写出某事物某特征,表达作者某情感。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作用讲解及练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小学语文修辞手法作用讲解及练习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dba86e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a.png)
连续问答式
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此种设问, 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 具有强大旳论辩力量。
注意
一.设问是自问自答。要求问句和 答句要贴切,不能答非所问。
二.设问句应用在描写、议论、抒 情旳前面,以提醒读者,引起下文。
三.设问句,要用在节骨眼上,不 需要强调时,就不要问。
五、反问
常见旳修辞措施有哪几种?
比喻 拟人 排比 反问 设问 夸张
一、比喻
定义 比喻句,就是打比喻,用浅显、
详细、生动旳事物来替代抽象、 难了解旳事物。
比喻句旳基本构造分为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旳事物)
喻词(表达比喻关系旳词语)
喻体(打比喻旳事物)。
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 人轻易接受.
(2)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详细, 使事物更清楚明白.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旳事物提前 一步旳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 见这么鲜绿旳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旳香味 来了。” 又如 宋·范仲淹《御街行》中旳 愁 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也是这个意
注意
夸张是体现幻想旳必要手段之一
夸张旳作用还在于它能够突出某一事物 或某一形象旳特征,更深刻而又更单纯 地揭示他们旳本质,使读者得到鲜明而 强烈旳印象。例如《胖子学校》对小胖 子旳肥胖作了强烈旳夸张描写,使读者 对肥胖旳危害有更鲜明旳印象,并产生 更强烈旳震撼。
表达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 表达感谢。(《小珊迪》)句中旳“好 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达猜 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旳心思……(《可 爱旳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 是为了加强语气,阐明估计旳精确性, 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 中旳“好像”也是表达推测、判断,不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e01147b82b160b4e777fcf41.png)
小学语文常用修辞手法详解+例句!(内附训练题)修辞手法是非常重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运用修辞方法是为提高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会不会用修辞还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好坏,今天小编特别整理了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手法详解: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借代。
01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02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拟,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舞蹈。
03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别 明喻
暗喻 借喻
格式 甲像 乙
甲是 乙
乙代 甲
本体(甲)
喻词
像、好像、仿佛、出现 Biblioteka 、好比、似、似的、如同、犹如
出现 是、变为、变成、成为
无 不出现
喻体(乙)
例句
出现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 勾。
(2)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 在世界的东方。
(1)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 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出现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
(四)排比 排比也叫排语、排句,是把三个活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词组或 句子排列在一起,来表达相关的内容,介意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例如: (1)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寂静的,是梦幻的。(三个排比的短语表现了海上的 夜的柔和、寂静与神秘特色。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 也时时变换调子。(以“时而”构成排比来形象地描写溪流随着山势变化而变化 的动态。) 恰当地运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旋律美、有力渲染艺术形象,充分发 挥思想感情,可以使句子节奏鲜明、气势磅礴,使情感的表达有痛快淋漓之感。
运用反问句应注意的地方 反问句的特点是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话中。这就要求在使用反问之前,必须 进行充分地说理或摆出确凿的事实,才能使读者在句子中找到答案。
(六)设问 设问也叫设疑、提问。是为了突出强调。启发引导或抒发感情而有意提问的一种 修辞方法。设问是根据需要提出问题随后作答,即自问自答,也可以只问不答, 引导读者深入探讨,实际上在文中已做了回答。例如: (1)是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3)鲸鱼的身子这么大,他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齿鲸主要吃大 鱼和海兽...... 设问能够引起人的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并能使论点突出,增强文章的说 服力。 思维警区:
思维误区二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例如:妹妹快活得好像林中的小鸟。 妹妹和小鸟当然不是同类,但却有相同点:快活。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人的特征赋予事物,让事物像人一样活动,有思想,有感情,能说话。 拟人有两种类型: 1 把事物直接当做人来描写。 例如:(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2)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3)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打量着这个新奇的世界。 2 人直接同事物说话。 例如: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二判断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 比喻 B 拟人 C 夸张 D 排比 E 设问 F 反问 G 借代 H 对偶
1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2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
)
3 共产党是太阳,把温暖送到人们心里。
(
)
4 这件事是谁做的呢?一定是小红。
修辞方法
作者 : 海豚教育东亭校区金舟 小学阶段对修辞的要求是: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常用的修辞方法,能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体会修辞方法的作用。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修辞方法, 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一、什么是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而采取的有一定表达效果的语言方 式。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使语言准确、鲜 明、生动,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
)
5 小红会做出这样的事呢?
(
)
6 一块石头顺着山势又蹦又跳地落到小溪里,挡住了小溪前进的路。
(
)
7 反腐败斗争的重点是打“老虎”。
(
)
8 小明急得火冒三丈。
(
)
9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
半灰半白。
三写出下列诗句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5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6金沙水拍云崖暖,大度桥横铁索寒。
(
)
(
)
(
)
(
)
(
)
(
)
(五)(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诘问、激问。是用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或者加重语气进行强 调的一种修辞方法。 1 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思。 例如:(1)这是闹着玩的吗? (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 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思。 例如:(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恰当地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比直接说出答案,更鲜明有力,感情更强烈。 思维警区: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运用拟人,不仅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没有生命的东西活起来,而且能使 语言鲜明、形象、生动。一个好的拟人句,一方面能够反映事物的特点,一方面 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比喻和拟人的区别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 啄木鸟像医生一样给树治病 啄木鸟成了医生。 区分:拟人句中不能有“人”的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而凡是有“人”出现, 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 设问不表达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达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2 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 考。
练习题 一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打“ ∨” 1 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一条蛇。 2 我仿佛听到蝈蝈在唱歌。 3 他箭一般地向前冲去。 4 小明长得很像妈妈。 5 天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6 汽车在望不到边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视野的是一条黄绿相错的大毡子。
墙。
出现
(1)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 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1)我们的教室里,一年四季 都飘着雪花。
思维误区警示一 “像”字句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它的非比喻句用法如下
1 作比较。例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 表猜测。例如: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3 表想象。例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关 战士。 4 表举例。例如: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5 表说明。例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二、常用的修辞方法 (一)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些事物来说明 另一事物的方法。运用比喻这一方法,可以在描绘一事物时,使语言形象、生动, 富有感染力。 一般情况下,比喻包括三部分: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方的事物,叫做 喻体;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这三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 都同时出现,根据三者之间的关系变化,比喻一般分为三种:明喻、暗喻、借喻。
夸大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1 扩大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例如:(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缩小夸张,即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例如:(1)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2)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前面,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 半。 超期夸张,即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起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了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了白面包的香味来了。”
(三)夸张 夸张是在表现对事物有突出的异乎寻常的感觉时运用的。它能增加语意的力量, 使好的更好,坏的显得更坏,大的显得更大的,小的显得更小,从而启发读者的 想象力。 思维误区三
夸张不等于说大话 夸张虽然是对某一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但不是无原则地夸大或缩小,它 和说大话、说假话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它是艺术地扩大或缩小,要有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