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车间工艺设计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海水养殖循环水处理工艺技术.doc

(完整word版)海水养殖循环水处理工艺技术.doc

海水养殖循环水处理工艺技术一、概述随着海水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由此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由于养殖海水体系中的初级生产者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高密度养殖生物的生长需要,养殖过程中需投放饵料和化学品,作为养殖生物生长的营养和消毒剂等。

这样,若不对养殖废水加以处理直接排海,养殖废水中所含的剩余饵料、化学品残留物、以及富含氮、磷、有机质和毒性物质的养殖生物排泄物会加剧养殖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污染,并引发有害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

实际上,近年来,海水养殖废水排海总量已经超过陆源污水排放,这可能是导致有害赤潮频发、规模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海水盐度效应,以及养殖废水中污染物结构与常见陆源污水的差异,增加了养殖废水的处理难度。

因此当前单纯针对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外排处理的专有技术较少。

目前,主要采用常规的物理、化学和生化工艺处理养殖废水,目的在于降低养殖废水中化学耗氧量(cod) 、悬浮物 (ss) 和氨氮等物质的浓度,然后循环利用。

二、海水中的污染物1、海水中的固体污染物海水中的固体污染物主要以悬浮状态、胶体状态和溶解状态的形态存在于水体中。

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通常称为悬浮物,是指杂质、泥沙类的无机物、动植物体腐败而产生的有机质和浮游生物。

一般所指的固体污染物,主要是指固体悬浮物,它会造成水体外观恶化、混浊度升高,改变海水的颜色。

2、有机污染物这里所指的有机污染物是指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等形式存在的天然有机物质及某些其它可生物降解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主要来自生活污水和一部分工业废水。

有机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使水体中的物质组成发生了变化,破坏了原有的物质平衡状态,在溶解氧水平较高的情况下,排入水体的有机污染物质,通过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而被分离和分解,使水体基本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这称之为水的净化能力,如果排入到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质含量较高,大量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水也就失去了净化能力。

水产养殖工程 养殖场规划及设计

水产养殖工程 养殖场规划及设计

注水和进水管道 (Water supply, inlet pipelines)
排水 (Outlet pipelines)
• 埋在地下
•优点:防治异味发生和容易清洁; •缺点:施工困难,发生异常时。
• 明渠
•优点:施工简单; •缺点:容易发生异味和产生病菌。
• 在暗沟,铺踏板
饲料储存室 (Feed storage)
主要对地理位置、地形、水质、潮流变化等进行选择
• 2、港塭设计
(1)塭堤设计 (2)港内沟渠设计 (3)闸门设置 (4)港塭设计应以发挥整体功能为原则
二、海水渔场规划
• (二)海水池塘养殖规划
海水渔场池塘养殖是一种人工投饵的集约养殖方式; 海水渔场池塘养殖的规划与设计科参考淡水渔场的模式
二、海水渔场规划
1.2 注排水系统的规划布局
• 一、渔用泵 • 二、渠道设计 • 三、水闸 • 四、倒虹吸管 • 五、涵洞 • 六、跌水与坡度 • 七、简易渡槽
一、渔用泵
• 按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环境分为:
(1)离心泵;(2)轴流泵;(3)混流泵; (4)井用泵;(5)潜水泵。
渔场最常用的水泵有单级单吸悬臂式离心泵、小型立式 轴流泵和潜水泵。
• 基本要求: • 可固定网箱
• 港口
•船
地点选择 (Site selection)
• 地点选择的主要条件:
1. 稳定的水质 2. 适合的水流 3. 最小深度在5m以上 4. 良好的设施 5. 水温在0度以上,或适合养殖物种 6. 没有污染源 7. 3m高的护堤
网箱 (Cages and net bags)
• 1.1 养殖场及相关建筑物设计 • 1.2 注排水系统的规划布局 • 1.3 养殖池的设计

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车间工艺设计

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车间工艺设计

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车间工艺设计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车间工艺设计是为了提高养殖效益、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环境而进行的系统工程。

下面将从循环水系统、养殖环境控制、饲料供给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对该车间进行工艺设计。

1.循环水系统设计循环水系统是海水鱼类养殖的核心,其设计需要考虑水质稳定和节约用水。

采用生物滤池、水生植物处理池、机械过滤器等设备对水质进行处理和循环利用。

通过控制循环水的流速、温度和PH值等参数,保证水质达到适宜养殖的标准,同时减少因大量冲洗废水而产生的水资源浪费。

2.养殖环境控制设计养殖环境控制对于海水鱼类的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鱼类品种和生长阶段,设置适宜的水温、盐度、光照强度和氧气含量等参数。

通过使用温度控制装置、光照调节设备和氧气增氧机实现对养殖环境的精确控制,提高养殖效果和节约能源。

3.饲料供给设计合理的饲料供给是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根据鱼类不同生长阶段和饲料需求量,选择合适的饲料型号和投喂方式。

使用自动喂食器、定量投喂器等设备,减少饲料浪费和人工投喂误差,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养殖效益。

4.废物处理设计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物,如饲料残渣、温度控制装置产生的废热、鱼类排泄物等。

这些废物对水质和环境都有潜在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

通过设置废物收集系统、废水处理设备和废热回收装置等,将废物进行分类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实现循环利用。

总的来说,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车间的工艺设计应该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提高养殖效益。

通过循环水系统、养殖环境控制、饲料供给和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合理设计,可以达到资源回收利用、养殖环境优化和生产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同时,养殖车间的工艺设计应该根据具体需求和实际条件进行定制,确保实施效果最佳。

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前言本规程吸取了全国各地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方式的先进经验,减少了复杂的工艺流程,其特点为水质净化能力高,病害发生率低,成活率高,工程建设经济实用,生产运行节能降耗,养殖鱼类生长快,达到了稳定高效的目的。

本规程规定了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的术语、定义、选址、装备、工艺流程、养殖管理、病害防治和收获等。

适用范围:规程适用于全封闭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生产方式。

第一章引用文件及术语定义理论正确与否,决定了该生产方式的生命力,只有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循环海水工厂化养殖才能健康发展。

1.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GB/T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产品产地环境要求NY5052 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7 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1 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 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153 无公害食品大菱鲆养殖技术规范NY5275 无公害食品牙鲆养殖技术规范SC/T2006 牙鲆配合饲料SC/T2021 牙鲆养殖技术规范SC/T2031 大菱鲆配合饲料DB33/T711-2008 循环水工厂化养殖技术规范2. 术语和定义参照DB33/T711-2008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2.1工厂化养殖指利用机械、生物、化学、自动控制、工程控制和企业管理等现代技术装备起来的车间,进行水生动植物集约化养殖的生产方式。

2.2循环水养殖指对使用过的养殖水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后,其水质符合无公害健康养殖的水质标准,对净化后的水反复再利用进行养殖生产。

第二章循环水养殖理念养鱼先养水,从工艺设计上确保日常管理做到循环系统是生态清洁的生产方式,水质为先,水质为上,使水质成为健康养殖的保障。

1.养鱼先养水水不仅是鱼类的生存环境,还是鱼类的保护屏障,又是病害的传播媒介,从这个意义上讲,水质好鱼类生长快,病害少,成活率高;反之,水质不好,则病原体数量多,病害多,成活率低。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循环水养殖系统基本上是一个省地、省水、高产的生产工具。

其主要效益体现在可以减少用水量,提高养殖密度,减低受到外界影响感染病害的机率。

与传统室外养殖法相比较,循环水养殖系统生产1公斤鱼可节省约 30吨的水量,且养殖密度提升 35~ 50倍。

本文以一种典型循环水养殖系统为例,简单介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技术。

1 水处理工艺流程循环水养殖系统的水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物理过滤、生物处理、消毒杀菌、增氧等几部分组成。

图 1就是这一典型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本系统中水处理有两个循环,第一主循环是通过集水管将鱼池中的残饵和鱼的排泄物等沉淀到池底的污物连同废水一起送出,经过机械式过滤,初步去除较大的悬浮固体物后,进入生物过滤系统(包括浸没式生物滤池和滴滤池)进行硝化经过紫外线杀菌再流入溶氧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后返回鱼池供生物使用;第二是有部分的废水进入脱氮槽,进行反硝化反应,以降低废水中的硝酸氮的含量,处理后的水回到水处理系统中。

2 物理过滤物理过滤是循环水养殖水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悬浮固体物。

水中细小的悬浮固体物会阻塞鱼鳃妨碍鱼的呼吸;;悬浮固体物腐败会消耗溶解氧,并产生氨氮;悬浮固体物还会堵塞生物滤床,影响生物处理的效果。

目前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中常见的物理过滤方式有沙滤系统、网袋式过滤系统、转鼓式过滤系统等。

( 1)沙滤系统沙滤系统是将养殖水通过由沙粒所构成的滤床,以滤除水中的鱼粪、残饵等沉降性固体物。

过滤机理包含沙粒对固体物之筛除、拦阻,污染颗粒之相互吸附、碰撞,大型固体物之重力沉淀等。

在沙滤系统中,水的特性及砂粒粒径大小是影响过滤效果的重要因素。

常见的型式有沙滤罐、虹吸滤池等。

(2)网袋式过滤系统利用水泵将污染物抽入过滤袋中(图2),网袋使用越久,过滤效果越佳,但过滤所需要的阻力越大,所以当污染物质贮存至一定量时,要使用手动或时间控制器使机械产生反冲洗作用,将污染物排除。

水产鱼苗车间设计方案

水产鱼苗车间设计方案

水产鱼苗车间设计方案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鱼苗生产是保证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环节。

为此,设计一个高效、科学的鱼苗车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建筑设计、设备配置、环境控制等方面展开说明。

首先,建筑设计。

鱼苗车间的建筑要求具有良好的空气流通性和光照条件。

建议采用钢结构建筑,屋面安装透明面板,利用自然光线照射鱼苗。

车间内部设置生产区、消毒区、储存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域。

为了方便管理和操作,生产区和办公区设置在车间前侧,消毒区和储存区设置在车间后侧。

其次,设备配置。

鱼苗车间需要配备一系列养殖设备,如鱼缸、生物过滤器、水泵、氧气增氧设备等。

鱼缸的数量和规格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建议采用不锈钢鱼缸,便于清洗和消毒。

生产区和消毒区应配置消毒设备,如紫外线杀菌灯和臭氧发生器,以确保水质的卫生安全。

再次,环境控制。

鱼苗车间需要保持恒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车间内应配置空调和加湿器,调节温湿度,以适应不同鱼类的需求。

光照条件可通过调节透明面板的开关和窗帘来实现。

车间内还要安装空气过滤设备,以保证空气的清洁和新鲜。

最后,安全防护。

鱼苗车间必须设置完善的安全设施和防护措施。

首先,车间应设置门禁系统,确保非工作人员无法进入。

其次,配备灭火器和紧急出口标志,并定期进行消防安全演练。

车间内的设备应固定牢固,安装警示标识。

人员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口罩等。

综上所述,一个科学、高效的鱼苗车间应具备良好的建筑设计、合理的设备配置、恒定的环境控制和完善的安全防护。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鱼苗生产的正常运行和高品质的鱼苗产出,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水产养殖原水循环水解决方案

水产养殖原水循环水解决方案

水产养殖原水循环水解决方案第一篇:水产养殖原水循环水解决方案水产养殖原水/循环水解决方案水环境污染是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所面临的最为严重挑战,水质恶化使养殖和育苗成本增高,成功率降低、风险增高、效益下降,产生的药残、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水产品品质和国际贸易;水产养殖污水排放加剧了我国水环境污染,是我国水环境污染、特别是近岸海域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原水水质对水产养殖和育苗十分重要,养殖原水中农药、除草剂等难降解小分子有毒有机化合物(简称环境激素),虽然浓度低(多在μg/L水平),对育苗毒害很大。

环境激素通过排污、倾废、渗漏、径流等多种方式进入渔业水域,对渔业生态环境和水产品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其潜在威胁日趋严重,特别是针对育苗产业,由于种苗对环境毒素特别敏感,环境激素危害已成为该行业发展的最重要技术瓶颈,目前沿海对虾育苗成活率还不到10%,其主要原因就是环境激素。

养鱼先养水,最好的水产养殖方式是实现循环水养殖,循环水养殖模式能减少养殖过程对周边水环境依赖,降低养殖过程中污水排放,提高成活率、降低养殖风险、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绿色养殖,对水产养殖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其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我国发展设施渔业水处理技术水平低,设备简陋,大多数只停留在简单沉淀-过滤-气浮-消毒阶段,没有高效生化处理措施,不能实现循环水养殖,更加缺乏对养殖原水中农药、除草剂等小分子有毒化合物解毒处理措施,这是限制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该工艺适用于精养模式水产养殖、工厂化养殖、水产育苗和大规模塘鱼暂养等领域。

循环水处理工艺:AFF-引气气浮-MBFB-光催化消毒工艺,其中AFF直接滤除原水中直径大于5μm的悬浮物; MBFB也是一种高效生物反应器,其生化处理效率是普通生物过滤的20倍,能有效除去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化合物;消毒主要采用紫外消毒或光催化消毒工艺,消毒效率高,无药物残留。

养鱼先养水,养水先养泥传统海水原水处理工艺:简单沉淀-过滤-气浮-消毒,其中过滤采用三级砂滤;气浮采用射流气浮工艺,主要目的是除去海水中氨氮和蛋白质,对海水中重金属没有处理效果,该工艺也只有少量苗场使用;消毒主要采用氯制剂、碘制剂等化学消毒方式,有一定药物残留,对幼苗影响大。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中的生物处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中的生物处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中的生物处理系统设计与优化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水资源的日益紧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成为了养殖业的主要发展趋势。

而生物处理系统在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有效处理水体中的废物与有害物质,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提高养殖效益和环境友好性。

本文将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中的生物处理系统设计与优化进行探讨。

一、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在设计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备的生物处理系统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 多样化的生物群落:生物处理系统应包含多种不同的生物群落,以满足不同废物物质的降解需求。

同时,不同生物群落之间应具有协同作用,能够互相促进并增强废物降解的效果。

2. 适应性强的生物种类:生物处理系统中选择适应性强的生物种类,能够更好地适应养殖废物的特点和水质变化,提高废物降解的效率和稳定性。

3. 生物种类和数量的控制:在设计生物处理系统时,需要合理控制生物种类和数量,以避免生物过度繁殖和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

定期监测和调整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生物群落的平衡和稳定。

4. 生物降解物质的利用:生物处理系统应能够将废物物质有效地转化为有用的产物,如肥料和饲料等。

有效利用废物资源,不仅减少了环境污染,还能提高养殖效益。

二、生物处理系统设计与优化策略为了实现生物处理系统的设计与优化,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选择合适的生物群落:根据养殖废物的特点和水体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生物种类和数量。

一般而言,霉菌、细菌和藻类等都能够参与废物降解,可以进行适当的组合和调整,以提高降解效果。

2. 优化生物降解条件:通过调整水质、温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优化生物降解条件,提高降解速度和效率。

例如,适当增加氧气供应,改善水中的氧气含量,有利于生物降解过程的进行。

3. 增加降解物质的表面积:采用高效的生物降解床制度,例如滤池、生物膜反应器和生物滑坡等,能够有效提高废物物质与生物的接触面积,加快降解过程。

4. 定期监测和调整:对生物处理系统进行定期监测,检测水体中废物物质的浓度和生物种群的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适当的调整。

海水循环水养殖处理关键技术专项方案

海水循环水养殖处理关键技术专项方案

海水循环水养殖解决技术方案一、概述水产养殖循环水不同于工业和环保上高浓度水解决,也有别于自来水厂和饮用水深度解决,而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低浓度解决类型,水产养殖废水污染物重要来源于为养殖过程中产生残饵、粪便、可溶性有机物等,污染物涉及残饵、粪便、鱼类粘液等固形有机物;COD、NH3-N、NO2-N、等可溶性有害物;细菌、真菌等有害微生物,养殖过程中一方面以悬浮物形式存在。

研究表白,养殖水体悬浮物有机质含量高达80%,其后缓慢溶于水中,形成可溶性污染物,消耗水体中溶解氧,形成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化合物,对养殖动物导致毒害。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解决单元中,过滤设备是核心,通过物理过滤手段,除去水体中固体颗粒物--残饵和粪便等,使之不能溶于水中,减少水体污染,物理过滤解决效率越高,后续解决投资就越少,造价和运营成本就越低。

二、工艺路线及原理阐明1.工艺流程图原水光催化养殖池生物薄不对称纤回用10%补水引气气2.工艺流程阐明:原水为地表近岸海域海水,水质随环境变化因数很大,水体中具有较多有机悬浮物,通过不对称纤维过滤系统迅速过滤,除去水体中直径5um以上颗粒状有机物,再通过生物薄层滴滤、除去水体中可溶性有机物和氨氮、亚硝氮等有毒有害物质,为海水养殖创造良好条件;最后通过光催化或紫外消毒,进入养殖水池。

养殖过程中由于不断投放饵料,残饵、粪便等污染养殖水体,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必要通过解决。

养殖污水通过不对称纤维过滤系统、引气气浮、生物薄层滴滤系统、光催化(或紫外)消毒系统解决后,重新进入养殖水池,实现循环水养殖,在养殖池,为了保持高密度养殖,必要设立曝气系统,水池曝气和污水解决系统运营,使养殖水体大量蒸发,每天损失水量约为总水量10%,本系统养殖水体总量按m3设计,每天补水10%,约为200 m3,实际用于循环养殖水体总量为1800 m3。

除了补水外,养殖过程中基本不纳水,尽量减少养殖系统和近岸海域水系水互换量,营造稳定养殖环境,提高成活率。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控制系统设计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控制系统设计

工厂化养殖循环水控制系统设计目录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Abstrac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I 第一章绪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1利用PLC设计工厂化养殖循环水控制系统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利用PLC设计工厂化养殖循环水控制系统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 国内外研究现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二章工厂化养殖的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1工厂化养殖的发展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2工厂化养殖循环水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3工厂化养殖的水质标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4工厂化养殖的发展趋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5本章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三章控制系统的方案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1控制系统设计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2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3控制系统的原理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3.4控制系统的工艺流程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3.5本章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第四章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1可编程控制系统与继电控制比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1.1继电器控制的优点和缺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1.2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2 PLC设备选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2.1 PLC选型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2.2 PLC机型的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3 变频器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4.4 水位传感器的选择及PID算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4.1 水位传感器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4.2 水位PID算法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5 消毒方法的比较及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4.6 溶解氧传感器的选择及PID控制参数的设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7 固体废物去除设备的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4.8 输入/输出点数分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8.1 输入/输出点数的估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8.2 输入/输出分配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4.9本章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第五章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1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1.1 STEP 7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1.2 PLC程序设计的常用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5.2程序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5.4本章小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致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水产品由于其营养价值丰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欢迎。

水产良种繁育场 项目建筑设计及节能措施

水产良种繁育场 项目建筑设计及节能措施

水产良种繁育场项目建筑设计及节能措施摘要:能源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该项目节能将依据国家有关能源政策和法规,因地制宜,选择能源种类和质量,尽可能地做到能源的综合利用。

节能也是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渔场十分重视节能措施的落实。

该项目建设过程中,不涉及工业生产,没有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产生,同时无噪声污染,因此,对当地环境没有影响。

该项目实施后,由于渔业养殖增加了当地的水域面积,美化环境,对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将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水产繁育场;建设项目;设计措施;节能措施1 项目区基本情况及建设规模南阳市桐柏县水产良种繁育场现为河南省省级水产良种场,其主要任务是按照有关水产标准和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引进、保存、培育花白鲢和草鱼、武昌鱼、彭泽鲫、白鲫、鳜鱼原良种亲本,重点选育品种花白鲢和草鱼,繁育优质苗种,为水产苗种场提供优良亲本和苗种。

项目建设根据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建设规模要求,通过引进原种亲本到繁殖场进行培育、选育、繁育优良的苗种和培育亲本,进行推广养殖,其生产工艺按照农业部颁发的《水产原良种场生产管理规范》《淡水养殖鱼类原良种场建设要点》以及《河南省省级水产原良种场管理办法(实行)》等技术资料进行规划设计。

以国家水产种质标准和水产行业标准为依据,对引进的亲本,通过繁殖场精心培育、选育,对达到性成熟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利用本场的孵化设备孵化,将孵化的鱼苗进行夏花、大规格鱼种和后备亲鱼的多级培育选择,为苗种场和社会提供大量的良种亲本和苗种。

2 项目区建设设计的范围新建鱼池护坡 6216.00 m2 ,鱼池清淤 77.01 hm2 ,产卵池 102.06 m(2 一个 63.59 m2 ,一个 38.47 m2 ),孵化环道 112.26 m2 ,收卵池 4.00 m2 ,集苗池 140.00 m2 (一个 50.00 m2 ,一个 90.00 m2 ),仓库 320.00 m2 ,机井 2 眼,3 m 宽道路 137.00 m,1 m 宽道路(池梗)360.00 m,大门 3 个。

鱼类工厂化循环水精准生产实验系统的设计

鱼类工厂化循环水精准生产实验系统的设计

鱼类工厂化循环水精准生产实验系统的设计蔡青霖,林明坚广西苍梧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梧州 543000摘要[目的]为降低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高能耗,推广现代水产养殖产业绿色发展模式。

[方法]运用物质平衡原理,通过设定工厂化循环水精准养殖水质指标(温度、溶解氧、pH、盐度、浑浊度、氨氮、亚硝酸盐)参数,制定精准生产实验系统工艺流程及部件选型(养殖桶、粗过滤器、蛋白分离器、生物过滤器、紫外线杀菌器)。

[结果]运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设计出一套精准生产实验系统模型图。

[结论]这种低能耗养殖系统设计方式,实施可控式集约化养殖,可实现土地空间高效利用、节约用水、生态环保的目标,符合渔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工厂化循环水;水产养殖;水质参数;系统选型;系统构建;精准养殖Designing a precision production experimental system for fishindustrial circulating waterCAI Qinglin, LIN MingjianAquatic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of Cangwu County in Guangxi, Wuzhou 543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order to reduce the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of industrial circulating aqua‐Abstractculture system for fish and promote the green development model of modern aquaculture industry. [Method] The process flow and the selection of components including breeding barrel, coarse filter, protein filter, biological filter, and ultraviolet sterilizer for precision production experimental system were formulated by using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balance and setting parameters of water quality in‐cluding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pH, salinity, turbidity, ammonia nitrogen, nitrite for precision aquaculture in industrial circulating water. [Result] A set of precise production experimental system model diagrams was designed by using the 3D modeling software SolidWorks. [Conclusion] This method for designing aquaculture system with low energy and controllable intensive aquaculture can achieve the goals of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land space, water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isheries.Keywords industrial circulating water; aquaculture; parameters of water quality; system selection;收稿日期:2023-03-27基金项目: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鱼类工厂化精准养殖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2022E02054)作者简介:蔡青霖,男,1985年生,硕士。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循环水处理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项目
我们先后 在 山 东


辽宁

河北

天 津 等地 建
图1 海 水 鱼 类 工 厂 化 循 环 水 养 殖 系 统 工 艺 流程
立 了 多个 养殖示 范基地

并逐 步推 广 到对 虾 和 海参 的工

取 得 了显 著 的经 济 和 社 会 效 益
微滤 机 又 称 固体 颗 粒 分 离器 大颗 粒 悬 浮 物 的 重 要 设 备

及 养 殖 品 种 市场价 格 的影 响 兴起
发展

直 比较滞 后

随着
态环 境 的破坏基 础 上 的
还 处 于 发展 的初 级 阶段 ; 随着

我 国北 方 沿 海 以名 贵经 济 鱼 类 鲆鲽 类 为 主 要养 殖 对 象 的

养 殖 规 模 的逐 渐 扩 大 势 必 会 导 致病 害 的频 繁 发 生 针 对 海 水 鱼 类 工 厂 化 养 殖 中 出现 的 问 题

水养 殖 系 统存 在 的 小而 全

投 资大

推 广难 的实 际情
提 出 了 因 地 制 宜 发 展 海 水 鱼 类 循 环 水养 殖 的新 思
既 能满足 广 大养 殖 渔 农 民对 循 环 水养 殖 的 需求





高产 品 的质量 ; 又 符合 国家节 能减排 的产 业 政策 实施 以来
厂 化 养殖





期间

我们 又 在 国家

863

高科 技发

海 水 鱼 类 工 厂 化循 环 水 养 殖 系 统 主 要 由微 滤 机 (固

俄罗斯鲟幼鱼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及运行效果分析

俄罗斯鲟幼鱼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及运行效果分析

2018.7本项目以鲟鱼等为主要养殖对象,针对亚冷水性鱼类对水质高要求及生物处理挂膜慢、效率低等问题,设计构建俄罗斯鲟高效循环水养殖系统;对于推广我国鲟鱼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1.基本情况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试验系统占地面积约240米2,一共2套循环水养殖试验系统,每套系统由4个长为3.5米、深1.2米的方倒圆角水泥养殖池及相应的水处理设备构成,每个水泥池有效养殖水体约10米3。

2.系统设计(1)工艺设计:鲟鱼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彩中插2。

鲟鱼对于水质要求特别高,要求水质清澈、悬浮颗粒物少、溶氧高,在水处理工艺中除了提供传统微滤机的物理过滤环节外,增加了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加强物理过滤能力。

鱼池出水经微滤机过滤处理后,经第一道斜管沉淀处理,然后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经过多向流重力滤器处理后流入移动床生物滤器,另一路经臭氧紫外一体机处理后流入移动床生物滤器,最后再由移动床生物滤器流经LHO 增氧装置增氧后回到鱼池。

(2)物理过滤:作为第一道物理过滤环节,系统中选用的是较为常用转鼓式微滤机,筛网200目,转鼓电机0.37千瓦,反冲洗频率为2.1次/时。

并在微滤机后沉淀池增加斜管填料,加强对颗粒物的拦截能力。

多向流重力斜管沉淀装置利用浅池理论原理,有效缩短悬浮颗粒物的沉降距离及沉淀时间,以便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沉淀池的有效沉淀面积,从而提高沉淀效率。

系统中选用的管直径1.5米、高2.5米,处理量为5~10米3/时。

(3)生物过滤:生物过滤是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核心技术环节,鲟鱼属亚冷水性鱼类,在低温工况条件下生物处理挂膜慢、效率低,此次系统中选用的沸腾式移动床生物过滤器,筒身直径1.2米、高1.7米,内部充填AMB 悬浮填料(聚乙烯材质,密度0.95克/厘米3,填充比率为40%~50%)。

正常工作条件下,填料在水流和气流的推力作用下形成一种稳定的移动流化状态,保证废水与载体上的生物膜广泛而频繁地接触,提高系统传质效率的同时,加快生物膜微生物的更新,保持和提高生物膜的活性。

鱼类工厂设计方案

鱼类工厂设计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鱼类工厂设计方案# 鱼类工厂设计方案## 1. 简介鱼类工厂是指专门用于养殖和加工各种鱼类的设施和设备。

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鱼类工厂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个鱼类工厂的设计方案,包括场地选择、设备配置、生产流程和其他相关细节。

## 2. 场地选择鱼类工厂的场地选择是设计方案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选择一个相对平坦、无水淹和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是最佳的。

此外,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 充足的水源:工厂需要大量的水用于鱼类的养殖和加工。

因此,场地附近应有充足的水源,例如河流、湖泊或地下水。

- 便利的交通:工厂需要与供应商和分销商保持良好的联系。

因此,场地应该靠近主要道路、港口或铁路站点,以便运输和物流的便利。

- 充足的用电供应:鱼类工厂需要大量的电力来运行各种设备和系统。

因此,场地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以满足工厂的需求。

- 充足的土地面积:鱼类工厂需要有足够的土地来建设鱼塘、鱼舍、设备间、办公室和其他设施。

因此,场地应具备充足的土地面积,以容纳这些设施的建设。

## 3. 设备配置鱼类工厂的设备配置是设计方案的关键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设备,它们在鱼类养殖和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水泵和水处理设备:用于将水送入鱼塘,并过滤和净化水质,以提供适合鱼类生长的环境。

- 温控设备:用于控制鱼塘水温和鱼类养殖环境的温度,确保鱼类的生长和发育顺利进行。

- 鱼类饲料机:用于自动投喂鱼类所需的饲料,减少人工投喂的工作量。

- 氧气供应设备:用于向鱼塘中供应充足的氧气,以保证鱼类的呼吸和新陈代谢。

- 吊桶设备:用于将鱼类从鱼塘中捕捞出来,并送往加工区域进行后续加工。

## 4. 生产流程鱼类工厂的生产流程包括鱼类的养殖、饲养、繁殖和加工等环节。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生产流程示例:1. 鱼苗购进:从供应商处购进适合养殖的鱼苗,并对其进行初步的隔离和检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车间工艺设计本文针对我国海水鱼类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建设成本高、运行能耗高、主要水处理设备不耐海水腐蚀、相互间耦合性差、运行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对主要水处理设备如微滤机、蛋白质泡沫分离器、紫外线消毒杀菌装置及高效溶氧器的设施化改造,构建了一种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工艺,其水处理工艺流程为养殖池f弧形筛f提水泵f气浮池T三级生物净化池T脱气池T紫外线消毒池T气水对流增氧池T 养殖池,该工艺实用性强,适合在中小养殖企业推广使用。

循环水养殖系统(RecirculatingAquacultureSystems , RAS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方法对养殖水进行净化处理,使全部或部分养殖水得到循环利用的工程装置。

根据海水鱼类养殖水的特点,RAS 主要由沉淀( Sedimentation )、过滤( Filtration )、生物净化( Biologicalpurification )、增氧( Oxygenation )、调温( Temperatureregulation )、和杀菌消毒( Sterilization )几部分组成。

循环水养殖具有节水、节地、节能,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养殖密度高、养殖鱼类生长速度快、经济效益高,产品绿色无公害等优势,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发展蓝色经济的产业政策,是引领我国渔业走向“工业化”的重要抓手。

近几年来,随着广大从业人员对循环水养殖认识的提高及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我国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呈现出飞速发展态势,目前建有循环水养殖系统的企业有近50家,养殖面积超过16万m2我国循环水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有:1. 专用材料、专用设备、专用饲料的生产与开发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

2. 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系统设备多、造价高,设备间的耦合性差,系统运行能耗高、管理难度大。

3. 养殖车间、水处理设备、水处理工艺、养殖技术的标准化体系亟待建设。

4. 从业人员对循环水养殖的认识与理解有待进一步提高,不少人把循环水养殖等同于传统的流水养殖,循环水养殖的优势没得到充分体现。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集成“十一五”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研发工作的基础上,优化设计了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工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价低廉、运行平稳、容易管理的实用型水处理工艺与建设方案,以满足广大中小型养殖企业对循环水养殖的需求。

一、节约型海水鱼类循环水养殖车间工艺设计原则1. 紧密结合产业实际。

我国从事海水鱼类工厂化养殖的主体是个体养殖户,其主要特征为投资小、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与管理水平低。

资源浪费严重和产品质量无保障等问题,迫使众多中小企业有着越来越强烈的开展循环水养殖的需求,过高的投入与技术要求将中小企业挡在门外的同时,也阻碍了循环水养殖模式的普及与推广进程。

2•低成本建设。

单位面积建设成本控制在450元/m2以内,其中土建成本控制在300元/m2 以内,水处理系统控制在150元/m2以内。

3. 低能耗运行。

减少系统内动力配备,一级提水后主要靠梯级自流来实现系统内水循环,系统运行能耗控制在0.014kw/h 〃m2以内。

4. 功能完善,保障水质。

具备完善固体颗粒物去除、泡沫分离、生物净化、脱气、增氧、杀菌消毒、控温等功能。

5. 操作简单,运行平稳。

经过必要的循环水养殖技术培训以后的员工就可以正常操作,人均管理面积1000m2养殖密度30kg/m2以上。

二、车间主体设计循环水养殖车间主体包括:基础、地梁、墙体、棚顶、养殖池、水处理区、操作区、管道系统、通风系统、灯光系统等。

1. 车间大小循环水养殖车间大小主要决定于建设场地大小,常见的循环水养殖车间跨度14m-16m长度65m-90m车间大体分为操作管理区。

养殖区和水处理区三部分;车间内设1-2 套循环水养殖系统,每套系统配置8-12个养殖池;为降低车间建设成本和运行管理成本,常采用多连体设计。

2. 基础、地梁与墙体车间基础与地梁大小应根据当地地质、主体重量来考量,并采纳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

采用结构柱、地梁与圈梁一体的框架结构,以保证车间主体的安全性。

在北方地区,车间外墙厚度应大于24cm车间层高应控制在3.0m以内,以增强车间主体的保温性能。

3. 棚顶车间棚顶多采用低拱圆弧顶或三角形坡顶,棚顶要求具有一定的抗风、抗压、密闭、保温性能,棚顶保温是车间总体保温的重点,也是维持养殖环境温度稳定的关键。

常见的保温方式有:双层塑料膜:内层无滴膜+20cm空气隔热层+外层黑塑料膜。

内层无滴膜+保温棉+ 毛毡+外层防辐射塑料薄膜。

保温彩钢板,北方沿海养殖大棚的保温层厚度要求大于8cm 。

外层玻璃钢波纹板,内层喷涂5cm-8cm厚聚氨酯保温层。

4. 养殖池循环水养殖通常采用圆形或圆角形养殖池,圆角形养殖池的圆角半径应大于养殖池半径的1/2 ,池底采用中间低四周高的锅底形,排水口置于池中央最低处,锅底坡度1:10,以利于池底污物的排出;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的要求,养殖池内径 5.5m-7.5m、池深0.8m-1.6m之间;养殖池壁为砖混结构,池壁厚12cm要求做五层防水处理,池面光滑、不挂脏,有条件的企业建议池面刷养殖池专用涂料5. 水处理区水处理区由弧形筛、泵池、提水泵、气浮池、一级截污生物净化池、二级生物净化池、三级生物净化池、脱气池、紫外消毒池和增氧池组成,水处理区约占车间总面积的13%;弧形筛、泵池为砖混结构,池壁厚12cm其他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池壁厚20cm6. 操作区操作区主要包括消毒间、值班室、监控室、储藏间等,约占车间总面积的4%。

7. 管道系统循环水养殖车间的管道系统包括进水管道、回水管道及外源水补充管道。

进水管道是指由水处理系统进入养殖池的管道系统,由进水主管和入池管组成,进水主管置于车间两侧的池台上,通常选用直径为200mm-250m的PVC管,入池管直径75mm-90mm回水管道是指从养殖池流向水处理系统的管道,由回水装置和回水主管组成,回水装置位于养殖池外侧。

我们在养殖生产实际中发明了多功能回水装置,该装置具有快速排污、清除养殖池水面杂质、调节养殖池水位和将系统内任意养殖池脱离系统外进行流水养殖等功能;回水主管通常置于中间过道下的地沟两侧,通常选用直径为250mm-315m的PVC管。

外源水补充管道的功能是向循环水养殖系统添加和补充新水,我们在泵池、一级截污生物净化池末端及每个养殖池都安置了新水补充管头。

8. 通风系统常用的通风装置有换气扇和排风帽,主要用于夏天交换室内空气、冬天排出室内水汽,一般安装在车间两头山墙上或车间棚顶中央9. 灯光系统本设计采用日常管理灯和操作灯两套灯光系统,日常管理灯每支15w,每4池设一支,为弱灯光系统,投喂、巡池等日常管理时使用;每2池设一支操作灯,每支40w,为强灯光系统,分苗、倒池等精细操作时使用。

三、水处理系统设计1. 水处理工艺在“十一五”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对蛋白质泡沫分离器、高效溶氧器与脱气塔等主要水处理设备的设施化改造,以弧形筛替代微滤机、以气浮泵替代蛋白质泡沫分离器、以纳米增氧板替代了高效溶氧器,优化了生物滤池结构,强化了生物滤池排污,增设了脱气池,不但大幅降低了循环水养殖系统造价与运行能耗,而且有效提高了水处理能力和系统运行的平稳性、可操作性。

2. 弧形筛的安装弧形筛的作用是快速分离养殖水中的残饵、粪便等固体颗粒物。

弧形筛的选择:丝宽1mm、丝间距0.2mm丝倾角6°、曲率68.8、过水量50~80m3/m〃h,安装夹角36° -38。

残饵、粪便等固体颗粒物通过筛面滑向排污槽排出,清水透过筛面进入泵池。

3. 气浮池设计气浮池的作用通过潜水式离心气浮泵的文丘里管射入大量微气泡,通过微气泡的表面张力吸附水中的微细悬浮颗粒物和胶状物质,再以泡沫形式排出系统外,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其气水比是蛋白质泡沫分离器的 3 倍,而造价只有蛋白质泡沫分离器的1/5。

气浮池大小10m3左右,气浮泵功率2.2kw,进气量35m3/h-40m3/h。

4. 生物净化池设计生物净化是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系统的核心,生物净化是由附着在生物滤池中生物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完成的,生物膜由多种硝化细菌、有机碎屑和多糖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分解养殖水中的有机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物及磷酸盐等有害物质。

实践中,生物净化池不但能分解氨氮等有害物质,而且其截污沉淀能力,对于颗粒物的去除、维持系统内水质清新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生物净化池设计是整个循环水养殖系统设计的重点。

生物净化池大小生物净化池大小决定于系统最大生物承载量、养殖品种的摄食与消化能力、填料比表面积和生物膜的净化能力,其计算公式为:实践中,生物滤池体积一般设计为有效养殖水体的35%-40%,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养殖品种的摄食能力和粪便的成型情况作适当调整。

生物填料选择通过性价比对效,我们采用经过拉毛处理的刷状弹性填料,丝长20cm悬垂布置,填料间距略小于丝长,这样既可保证一定的比表面积,又能保持足够的通透性,以便于颗粒物的下沉。

流态控制生物滤池流态主要通过池形、进出水口位置和充气三种手段调控,生物净化池以长方形为主,池子的宽度和深度均应控制在3m以内,长宽比应大于黄金分割值;三级生物净化池之间设计成“上进底出”和“下进上出”的形式,让养殖水在生物净化池内成波浪式流动;适量充气既可以使生物滤池保持充足溶氧,也可以避免养殖水在生物滤池内形成稳流,提高填料的净化效率,同时,气泡对生物膜产生的轻微冲刷有利于生物膜的更新。

充气管的布置采用微孔管充气,充气管固定于生物净化池池底,直径2.6cm,管间距30cm充气孔直径0.4-0.6mm,孔间距20cm外接罗兹鼓风机。

生物净化池排污由于弧形筛的过滤精度是70卩m小于70卩m的微细颗粒物除一部分通过气浮池以泡沫形式排出系统外,多数会在生物净化池通过填料的拦截作用,大量沉积在生物净化池池底,为此,我们在一级生物滤池和二级生物滤池底部设计了专门的斗状集污槽,集污槽上口宽 1.5m,底部宽20cm槽深40cm槽底埋设多孔排污管,排污管直径110mm排污孔直径1.6cm,孔间距10cm5. 脱气池鱼类代谢及生物净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C02 CO2在水中大量富集容易导致养殖水pH值下降,养殖水pH值低于7.5不但会影响鱼类的摄食与生长,而且会抑制生物膜的生物净化作用。

解决循环水养殖水pH值下降问题是国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这在国内才刚刚引起业界重视。

脱气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之一,为此,我们在水处理系统中专门增设了脱气池,脱气池的作用是通过大量曝气加快水中C02的溢出,脱气池有效水体10m3左右,采用固定于池底的微孔管充气,微孔直径 2.6cm,管间距20cm充气孔直径0.4-0.6mm,孔间距10cm外接罗兹鼓风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