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保护区管理

合集下载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一、概述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物多样性、保障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管理和保护自然保护区既是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责任。

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两个方面探讨。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1.立法建设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起始于1980年代,至今已形成数千个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管理建设涉及法律、政策、规划等多个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本法律,为自然保护区管理奠定了基础。

政策方面,环保部要求各级政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管理。

规划方面,各级政府应编制自然保护区规划,合理规划自然保护区范围和功能分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

2.编制管理计划自然保护区管理计划是指制定保护区规划、计划、措施和管理方式等,推进保护区管理工作,确保自然保护区长期发挥功能的完整文件。

管理计划的编制应依据保护区的特点和面临的困难,确定保护区的目标,提出保护对策,明确管理措施,制定执行计划,落实监测和评估等。

3.划定功能分区自然保护区应根据区内生态环境、物种资源和自然景观等不同因素,划分不同的功能分区,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一般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管理区等。

其中核心区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也是保护区的核心,需要实行最为严格的管控。

缓冲区是连接核心区与周边人类活动区域的局部,也是跨越保护区与受保护区之间的过渡带,需要实行相对宽松的管理措施。

4.实施生态补偿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可能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为了协调保护区与当地社会的关系,保障当地居民的权益,必须实施生态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是指对于保护区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的损失,由政府或第三方向当地居民进行资金或物质的补偿,以达到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三、自然保护区保护1.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核心目标。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自然保护区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宝藏,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区域。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区域,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至关重要。

首先,明确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分类是管理的基础。

根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和重要性,自然保护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生态系统保护区、野生动物保护区、野生植物保护区等。

在划定保护区的范围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物种的分布范围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因素。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论证,确保划定的区域能够有效地保护目标物种和生态系统。

在管理体制方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

管理机构需要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包括生态学家、动植物专家、环境保护工程师等。

他们负责制定保护计划、监测生态状况、开展科学研究以及处理日常管理事务。

同时,明确各级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确保信息流通顺畅,工作高效协同。

资源监测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对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可以及时掌握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内容包括物种的数量、分布、繁殖状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环境质量等方面。

监测手段可以采用传统的实地调查、样方监测,也可以结合现代的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科技手段,提高监测的效率和精度。

科学研究对于提升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在保护区内开展相关研究,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物种的生态需求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研究成果可以为保护措施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理论支持,促进保护工作的科学化和精准化。

在保护措施方面,要严格限制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干扰。

禁止非法采伐、狩猎、捕捞、开垦等破坏性行为。

对于保护区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小化。

同时,加强对周边社区的管理和引导,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人为活动对保护区的压力。

宣传教育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保护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引言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维持自然环境的特殊区域。

自然保护区管理是指对自然保护区的规划、监测、保护和管理活动。

良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可以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服务。

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手段。

全球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包括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物种入侵等。

自然保护区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栖息地,可以保护濒危物种、维持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

其次,自然保护区对保护重要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各种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珊瑚礁等。

这些生态系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生态服务,如净化水源、减缓气候变化、维持土壤质量等。

自然保护区的存在可以确保这些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

最后,自然保护区还可以为人类提供许多直接的利益。

自然保护区可以作为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和提供就业机会。

此外,自然保护区还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宝贵的野外实验场所,推动对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原则为了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自然保护区管理应基于科学和实际数据,包括物种分布、生境需求、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科学性的管理可以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长期的可维持性。

2.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生态、社会、经济等。

应根据不同的保护目标和需求,制定综合的管理计划。

3.可持续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应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基础,确保保护活动不会损害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并符合人类社会的需求和利益。

4.合作性:自然保护区管理需要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包括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学术界和当地社区等。

合作和协作可以促进资源共享、知识交流和经验分享,提高管理效果。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要措施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制定管理计划:根据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和保护目标,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

自然保护区管理

自然保护区管理

一、名词解释1、自然保护:即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全面的保护,使之免于遭到破坏。

重点是保护、增殖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中的可再生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以达到人类能长期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2、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将山地、森林、草原、水域、滩涂、湿地、荒漠、岛屿和海洋等各种典型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分布区,以及自然历史遗迹等划出特定面积(区域),设置专门机构并加以管理建设,作为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生物资源,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地。

3、物种灭绝:物种的灭绝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在有限的空间和可利用资源条件的限制下,物种不能无限增长。

4、集群灭绝:在某些地质时期,由于生态环境发生剧烈的变化而导致的生物大规模非正常灭绝的现象。

5、年龄金字塔:将种群内个体由幼到老的不同年龄组的个体百分比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下到上配置而成的图即为年龄金字塔。

6、地表火:火沿着地表蔓延,燃烧地表的枯枝落叶杂草,烧伤下木,乔木树干下部和露出地表的树根。

这类火灾在森林火灾中占比例最大。

7、防火沟:主要是防止地下火(泥潭火和腐殖质火)的蔓延,开设防火沟仅在有泥炭层和腐殖质层的地段进行。

一般沟面宽度1m,沟底宽度0.3m,其深度取决于泥炭层的厚度,沟底应较地下水位或矿质层低0.25m,沟的方向要与当地主要风向垂直。

二、简答题1、自然保护区的作用:(1)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即真实面貌。

(2)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

(3)自然保护区是天然的科研实验室。

(4)自然保护区是宣传教育的活动场所。

(5)自然保护区可以为旅游提供场地。

(6)自然保护区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命名:分为双名制和三名制。

双名制:国家自然保护区——“省名+地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省名+地名+自然保护区”如云南省碧塔海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与法规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与法规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与法规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作为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了解和掌握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与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部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政策与法规,并探讨其相关问题。

一、自然保护区分类与管理政策1. 自然保护区分类根据国家的需要和自然保护的目标,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为自然保护区、自然遗产、生物圈保护区和自然景观名胜区等不同类型。

2. 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自然资源部制定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包括保护区划定、规划编制、生态修复和濒危物种保护等。

在划定保护区时,要考虑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规划编制部分,要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确保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生态修复和保护濒危物种也是管理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3. 自然保护区管理法规自然资源部制定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管理法规,例如《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等。

这些法规明确了保护区的管理范围、划定标准、管理原则和责任等,为工作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政策与法规的存在问题1. 保护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由于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

如何协调保护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 资金和人力资源不足自然保护区的规模往往较大,资金和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 执法部门的弱势地位自然保护区的执法工作需要依靠执法部门的力量,然而执法部门在一些情况下显得力不从心。

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关注执法部门的工作需要加强。

三、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建议1. 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护区管理的关键。

培训和提升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能够提高保护区管理的效果。

2. 增加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投入,能够更好地支持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它们的管理规范非常重要,决定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本文将介绍自然保护区管理规范的几个关键方面。

一、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划定 1. 建设目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目标应明确,明确保护区的生态价值、物种多样性和自然景观。

2. 划定范围:根据环境评估和生态系统需求,明确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并确保边界合理、科学。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保护 1. 生态监测:建立科学的生态监测体系,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系统进行实时跟踪,了解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2. 物种保护: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其栖息地,禁止非法捕猎、捕捞和非法贸易活动。

三、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 1. 可持续利用: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利用原则,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满足社会经济的需求。

2. 引导规划:制定资源利用规划,引导合理利用自然保护区资源,防止过度开发和过度利用。

四、自然保护区管理与监督 1. 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决策。

2. 监督机制: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情况进行评估和审查,确保规范执行。

五、自然保护区教育与宣传 1.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提高大众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2. 教育宣传:组织相关培训、讲座和宣传活动,加强对公众和游客的环保教育,宣传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六、自然保护区应急管理 1. 应急预案:制定自然保护区的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如火灾、盗猎等,保障人员的安全和自然环境的保护。

2. 紧急处置:建立与相关部门的联络机制,及时调动资源,采取紧急处置措施,降低环境保护和人员安全的风险。

七、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 1. 联合治理:与周边自然保护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联合治理计划,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交流。

2. 数据共享:建立自然保护区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和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自然保护区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地球上珍稀濒危物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需要综合考虑保护、监控、科研、宣传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并提出明年的工作计划。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总结1.保护措施的实施过去一年,在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方面,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重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边界管理,设立监控和巡护点,严禁非法开发活动。

其次,我们注重建立和完善管理规定,对保护区内的动植物种群采取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最后,我们加强了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了人们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生态状况的监测通过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状况的监测,我们得知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我们通过定期的野外调查和监测活动,了解到保护区内的动植物数量和种类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3.科学研究的开展在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科学研究的开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科研调查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等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和信息,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4.社区参与的推进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一年,我们积极推进社区参与的工作,加强与周边居民和利益相关方的合作。

我们组织了多次社区座谈会和公众教育活动,让居民了解保护区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计划1.加强边界管理明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边界管理工作。

我们计划增加监控设备,提升边界巡护力度,杜绝非法采伐和捕杀行为。

同时,我们也将继续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建立健全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

2.优化资源配置为了更好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我们将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我们将加大投入,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并提高他们的培训水平。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

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自然生态环境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为了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完整性,制定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一些规定进行探讨。

1. 自然保护区划定及管理责任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应基于科学调查和研究,确保其面积和边界的合理性。

相关部门负责制定自然保护区的详细规划,并明确管理责任单位。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责任单位应具备相应的人员和资源,负责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工作。

管理责任单位应组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 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自然保护区应根据其生态环境的特点,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

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中最重要的区域,一般不对外开放,严禁任何破坏性活动。

缓冲区则是起到过渡作用,可以适度开放以发展有限的文化、科研、教育和旅游等活动,但活动应符合自然保护区整体保护的原则。

3. 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科学研究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监测是保证管理规定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定期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估。

科学研究是促进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

自然保护区应鼓励相关机构和科研人员进行针对性的生态研究,以获取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科学数据,为保护区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 自然保护区的公众参与和教育宣传公众参与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环节。

相关部门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互动,征求公众意见,增强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教育宣传是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的有效手段。

自然保护区管理责任单位应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自然保护区的知识,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自然保护意识。

5. 自然保护区的违规处罚和补偿机制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完整性和权益,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应严格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同时,为了保护自然保护区周边居民的利益,应建立相应的补偿机制。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管理措施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管理措施

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管理措施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管理措施1. 引言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作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保护意义。

为了确保核心区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管理措施的相关内容。

2. 划定核心区边界为了明确核心区的范围,需要进行核心区边界的划定工作。

划定核心区边界时,首先要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因素,如生产活动、开发建设等。

划定边界后,应建立标识标志,方便管理和监测。

3. 管理计划制定为了维护核心区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制定管理计划是必要的。

管理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生态保护核心区的管理计划应注重生态保护,采取措施减少人为干扰,保护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例如,限制人类活动的范围,严禁乱捕乱猎、采伐木材等破坏性行为。

3.2 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系统,对核心区的生物、植被、土壤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定期开展生态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核心区的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3.3 宣传教育加强核心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开展生态科普活动,通过展览、讲座等方式,普及自然保护区的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

4. 人员管理为了确保核心区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合理配置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定期接受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激励管理人员积极履职,推动核心区的有效管理。

5. 与周边区域的协调与合作核心区的管理工作不仅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要与周边区域保持良好的协调与合作。

与周边政府、社区、企业等建立沟通渠道,共同制定生态保护和管理的政策和规划。

加强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推动生态保护事业的发展。

6. 总结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管理措施的制定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

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缓冲区建设
在核心区外围设立缓冲区,减少 人为干扰,促进生态恢复。
实验区建设
在缓冲区外围设立实验区,开展 科学实验、教学实习等活动。
建设资金来源
政府投入
政府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
1
资金投入,支持保护区的
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维护

国际合作
4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
争取国际资金和技术支持
,共同推进自然保护事业
的发展。
公开透明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应公开 透明,及时向公众发布相 关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建立反馈机制
建立公众意见反馈机制, 及时收集和处理公众对自 然保护区管理的意见和建 议。
Part
03
自然保护区的分类与分级管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定义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指具有国家重要生态价值,需要采取 严格保护措施的自然生态区域。
建立志愿者机制
建立健全志愿者参与机制,吸引更多志愿者加入到自然保护区的 宣传、监测和保护工作中。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自然保护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 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 引言 •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原则 • 自然保护区的分类与分级管理 • 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与建设 • 自然保护区的监测与评估 • 自然保护区的法律责任与监管 • 自然保护区的合作与交流
目录
Part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 ,可以防止或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规划编制与审批

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范文(三篇)

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范文(三篇)

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范文自然保护区是国家对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进行长期有效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生态平衡、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治规章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的主要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自然保护区设立与调整1. 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和调整必须经过详尽的科学研究、论证和评估,确保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 设立新的自然保护区应充分考虑保护区内生态环境的特点和敏感性,确保栖息地的完整和保护对象的安全。

3. 调整自然保护区界线时,应兼顾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原则,确保保护对象的生存和发展,并向社会公众充分征求意见。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1. 自然保护区应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和先进的管理设施,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2. 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和监测工作,形成科学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为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3.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保护应以保护为主导,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保护对象的需要,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和保护措施。

4. 针对自然保护区内的不同生态系统和保护对象,制定相应的管理与保护方案,明确各方责任,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三、自然保护区的监督与执法1. 自然保护区的监督与执法工作应建立健全,确保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和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

2. 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将检查情况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主动公示。

3. 对于违法行为和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行为,应采取有效的执法手段,依法追究责任,维护自然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

四、自然保护区的社会参与1. 自然保护区管理与保护应加强社会参与,形成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合力,提高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 管理机构应定期组织保护区内外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升其保护意识和环境意识,增强其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何进行自然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如何进行自然保护区划定与管理

如何进行自然保护区划定与管理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

它们是指人工或天然界定的地区,旨在保护和保留其中特殊的生物和生态系统。

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自然保护区的划定与管理。

一、确定自然保护区划定的目的和目标自然保护区划定的首要任务是明确目的和目标。

这是制定划定标准和后续管理措施的基础。

例如,保护稀有或濒危物种,维护特定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等都可以作为划定自然保护区的目的和目标。

同时,这些目的和目标应该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寻找合理的平衡点。

二、科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自然保护区划定的依据之一是科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这些数据可以包括土地利用、植被分布、动物数量、物种多样性等。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自然资源的分布与现状,以支持决策制定。

三、生态系统评估与分类生态系统评估和分类是自然保护区划定的重要环节。

按照生态系统类型和特征对区域进行分类,识别重要生态系统,有助于优先划定保护区。

例如,湿地、热带雨林等生态系统往往拥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可以作为设立保护区的优先选择。

四、社区的参与和共治自然保护区划定与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和考虑当地社区的意见和影响。

他们了解当地的环境和资源情况,可以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通过与社区的合作,可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五、法律和制度建设自然保护区划定和管理的顺利进行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和制度支持。

相关法律和政策应具备明确的划定标准、合理的界定程序、明确的责任和权利。

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执法机制,保障保护区划定和管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六、多部门合作与资源整合自然保护区划定与管理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和资源整合。

环境保护、林业、农业、水利等不同领域的部门应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避免资源重复利用,形成合力。

七、持续监测与评估划定自然保护区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持续监测与评估同样重要。

通过对自然资源的监测,可以及时掌握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演化情况。

自然保护区管理措施

自然保护区管理措施

自然保护区管理措施一、建立科学规划与管理制度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划与管理制度,以确保保护区内各种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和物种的多样性。

这包括制定保护区划定、边界明确、管理和监测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二、加强保护区边界管理保护区边界的管理是保护区的基础,需要建立完善的保护区标识设施,设置标志牌和警示牌,以确保保护区的边界不受侵扰。

同时,加强边界巡逻和监测力度,禁止非法狩猎、采伐、开垦等破坏性行为。

三、设立巡护站和巡护队伍建立巡护站和巡护队伍是加强保护区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设立巡护站,方便巡护人员居住,并提供工具和设备。

同时,组建巡护队伍,进行定期巡护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四、加强监测与监管保护区的监测与监管是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各种生物物种、植被、土壤、水质等因素,及时发现生态环境变化和潜在威胁。

建立监测台站和设备,进行科学数据采集和分析,为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

五、加强宣传与教育保护区的宣传与教育是加强公众环保意识的关键环节。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对保护区价值和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公众参与和支持度。

建立保护区志愿者队伍,组织环保公益活动,培养和引导公众绿色生态意识。

六、加强物种保护与野生动植物保护保护区内的野生动植物是自然保护区最宝贵的财富,保护和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是保护区管理的核心任务。

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濒危物种、控制入侵物种,恢复退化的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七、推进生态扶贫生态扶贫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使当地居民从中受益,增加其对保护区的支持和参与。

同时,加强与当地居民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其环保意识和保护意识。

八、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开展保护区间的经验交流,分享管理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等共同挑战。

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和保留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的管理办法是至关重要的。

一、保护区划定与评估保护区的划定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第一步。

划定保护区时应综合考虑生态系统的特点、地理条件、物种分布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确保保护区的大小、形状和位置能够实现有效的保护目标。

同时,需要进行周边环境评估,明确保护区的边界和相邻区域的关系,确保保护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不受外界干扰。

二、保护区规划与管理方案制定保护区规划是保护区管理的核心工作。

规划应包括保护区的目标、管理原则、重点保护对象和管理措施等内容。

在编制规划过程中,需要广泛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同时充分考虑保护区内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对保护区内各类资源和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制定管理方案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三、保护区监测与评估保护区的监测与评估是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监测物种数量、多样性、种群动态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等指标,及时了解保护区内的变化和问题。

评估结果可为制定和调整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有效保护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

四、保护区公众参与与教育建立保护区与公众互动的机制,鼓励公众参与保护区的规划、管理和监督工作。

通过举办相关活动、展览和宣传,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建立保护区的访客中心和教育培训基地,开展教育活动,提供保护区的参观和学习机会,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保护区生态补偿与产业发展保护区管理需要兼顾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资源利用,确保保护区内的产业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保持协调。

同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和支持保护区周边社区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和其他可持续发展产业,实现保护区管理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 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
28
25 229
61
26 258
145.22
37.65 2280.14
257.40
51.01 2475.24
野生植物
自然遗迹类 地质遗迹 古生物遗迹 合 计
67
43 1 799
77
51 7 926
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一章第二条规定: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
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 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
水体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
管理的区域。
1.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
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的、
近自然的、半自然的、人工的以及破坏或退化后 能够恢复的生态系统;保护濒危、孑遗、珍稀的 遗传物种资源;保护山地、河流、水源;保护国 家和地方公园及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
我国于1956年在广东省鼎湖山建立了第一 个自然保护区。但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飞 速发展应该说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到2004年 底,全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194个,其中国家 级226个、省级733个、市级396个、县级839个。 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中陆地面积13795万hm2,占 国土面积的比例为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占陆地 国土面积的比例14.8%,另有自然保护区海域 面积603.05万hm2。
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保护是任何自然保护区管 理中的核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因为它将直接关系 到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价值。
67.13 20.55 2.35 26.69 16.61 0.93 31.76 30.18 1.58 1.11 0.8 0.31 100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

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是指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和保护。

它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这包括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权限,制定详细的管理规章制度。

同时,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及时了解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生物资源情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需要加强保护措施。

这包括加强物质设施建设,如建立完善的交通、通讯和设施设备,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此外,还要加强巡护力量的建设,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第三,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需要加强科普宣传。

通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使更多的人了解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和价值。

同时,加强与周边社区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居民对自然保护区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自然保护的良好氛围。

第四,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挑战。

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保护全球生态环境。

这包括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交流,共同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共享经验与技术。

最后,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

保护自然环境不仅仅是为了眼前利益,更是为了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

在管理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经济的发展,注重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自然保护区规范化管理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保护措施、加强科普宣传、加强国际合作和注重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然保护区,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自然保护区管理总结

自然保护区管理总结

自然保护区管理总结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域。

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措施之一,全球各地都设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然而,管理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并不轻松,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来实现目标。

本文将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性、挑战以及一些有效的管理方法进行总结。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性1.1 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的理想场所。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提供稳定的栖息地,使物种有机会繁衍生息。

同时,自然保护区也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1.2 生态系统服务自然保护区不仅对物种的保护至关重要,还能够提供许多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

例如,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水源,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可以减少洪灾和土地侵蚀的风险;还可以吸纳二氧化碳,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挑战2.1 人类活动干扰由于人类的活动,如非法狩猎、乱砍滥伐、非法捕捞等,自然保护区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这些活动破坏了生物栖息地,使物种受到威胁甚至灭绝。

因此,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应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加强执法力度,保护自然环境。

2.2 资金和人力不足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很多自然保护区都面临资金和人力不足的问题,导致管理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在于加大对自然保护的投入,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

三、有效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方法3.1 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制定科学的管理计划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基础。

管理者需要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确定保护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和策略。

管理计划应包括长期的目标和短期的行动计划,以确保保护工作的持续性和可操作性。

3.2 加强监测和评估监测和评估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当前保护工作的效果,并及时调整策略。

通过监测物种数量、栖息地状况以及人类活动情况等指标,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是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之一。

作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者,他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维护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进行论述。

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为了有效地管理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这包括确定管理目标、制定管理规划和管理措施等。

他们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如保护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等,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

同时,科学的管理规划和措施也需要与相关部门和组织进行协调合作,形成多方合力来保护自然保护区。

二、加强巡查执法巡查执法是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管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手段。

他们需要定期巡查自然保护区,查看是否有违规行为,如乱砍滥伐、非法捕猎等。

对于发现的违规行为,他们需要及时制止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此外,巡查执法还有助于及早发现自然灾害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以保护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三、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科学研究和监测是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管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工作内容。

他们需要进行动植物种群调查、生境评估等科学研究,以了解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情况。

通过科学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和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监测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种群变化也是必要的,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开展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管理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们需要向公众普及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增强公众对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他们可以引导公众形成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推动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五、加强国际合作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合作项目。

通过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水平和管理效能。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珍贵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作为自然资源部的工作人员,管理自然保护区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本文将从制定保护计划、加强监管执法、促进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如何管理自然保护区。

一、制定保护计划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需要明确的规划和保护目标。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应该根据保护区的特点和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计划。

首先,需要对保护区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了解其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特征。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重点保护区域,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最后,要建立长效机制,定期评估保护区的保护成效,及时调整保护计划,确保其持续有效。

二、加强监管执法保护区的管理需要严格的监管和执法。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应当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日常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保护区存在的问题。

同时,还需建立健全的执法制度,制定相关的法规和规章,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力度,打击盗伐、非法捕捞等破坏自然资源的活动。

此外,加强与相关执法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维护自然保护区的安全和稳定。

三、促进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支撑。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开展对保护区生态系统的研究,深入了解保护区内的物种组成、濒危动物保护、生态系统恢复等关键问题。

同时,要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将科学研究的成果及时运用到保护区的管理实践中,提升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保护效果。

四、推动公众参与公众参与是保护区管理的重要一环。

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与相关的社会组织、学校、企业等建立沟通渠道,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要积极听取公众的建议和意见,搭建交流平台,形成良好的管理合力。

通过引导公众参与自然保护区的监督、参与巡护等活动,推动保护区管理的民主化和多元化发展。

总结起来,自然资源部工作人员在管理自然保护区时,需要制定保护计划,加强监管执法,促进科学研究以及推动公众参与。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三篇)

2024年自然保护区管治规章制度第一条为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根据《____森林法》、《____野生动物保____》、《____自然保护区条例》、《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保护区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____,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保护区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坪乡和长铺子乡,总面积____公顷。

第四条保护区实行____所有的林权制度,保护区林地和林木的所有权均属当地____。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是保护区的管理机构,依法负责保护区的具体管理工作。

管理处下设公安派出所,接受管理处和上级公安机关的双重领导,维护区内生产生活秩序。

根据工作需要,管理处可聘请有经验的林农和其他专业人员从事保护区的护林巡查、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护林哨卡守卡值岗以及其他管理作业等工作。

第五条管理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职责是。

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编制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并经规定程序审批后____实施;保护和管理区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____开展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保存和拯救区内珍贵稀有生物物种,____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生态环境监测,依法查处破坏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违规、违法和犯罪行为,在不影响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前提下,____开展参观、旅游等活动。

第六条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严格保护、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并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有关职能部门和当地乡、村____要按照各自的职责,采取有效措施,配合管理处做好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第七条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国于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黄石公园
中国广东省于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主要致力于生物多样性和有关自然和文化资源的管护,并通过法律和其他有效手段进行管理的陆地或海域。

3、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核心区内可进行对环境无明显影响的少数活动(调查、观测、监测)
缓冲区可进行开展研究、教育、培训及旅游,但不能与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相背离。

实验区可进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可开展资源利用的研究、实验、示范。

4、核心区区划条件:①保护的物种丰富、集中、地域连片;
②生态系统较完整,环境未遭人为破坏;
③有适宜的生长、栖息范围和条件;
④区内无不良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⑤在单位面积上保护对象有较充实的可容量;
⑥核心区外围有较好的缓冲条件。

5、依管理目标进行保护区的分类,而中国的分类依据是保护对象: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②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市县村级)
6、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存在问题:①与保护区分类系统不接轨,不利于国际交流。

②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未对保护区的管理目标、政策提出具体要求,更未对管理目标进行分类,保护目标单一,功能定位模糊。

③少数自然保护区无法归类。

④现行分类标准不利于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参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⑤由于目前我国保护区体系尚未明确,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保护区的性质与功能没有严格的界定,加上自然保护区建设过程有统一与严格规范的程序和监督协调机制。

7、(年)第一个民间形式的生物多样性机构是高黎贡山东坡的隆阳区百花公村。

8、自然保护区功能:①能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②动、植物和微生物物种及其群体的天然贮存库;③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地④开展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⑤进行宣传教育的自然博物馆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示范⑦有助于改善环境,保持地区生态平衡⑧开辟旅游活动
9、自然保护区作用:①保护了我国典型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维护了国家的生态安全②保护了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保障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长远利益。

10、(年)我国自然保护区个,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个。

11、三大类别九大类型
三大类别:自然生态系类别、野生生物类别、自然遗迹类别
九大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类型、荒漠生态系统类型、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类型、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野生动物类型、野生植物类型、地质遗迹类型、古生物类型。

12、我国自然保护区发挥的作用:①保护了典型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维护了国家的生态安全②保护了我国丰富的物种资源,保障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长远利益。

③弘扬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促进了生态文明社会氛围的形成④努力实践可持续发蔚县的理念,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⑤树立了我国重视生态保护的良好形象,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13、立法中存在的问题:①缺乏高经阶的综合性的专门法律②调整范围狭窄③法律制度不健全、保障机制缺失④自然保护区区界不清,土地利用矛盾严重⑤管理体制尚需完善,其运行缺乏保障⑥国家投入不足,监管缺乏应用资金保障不足⑦管理手段单一,缺少公众途径⑧法律责任制度不健全,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14、管理体制方面存在问题:①主管部门责任不明确②自然保护区性质不清,与其它类型的保护地性质混淆③自然保护区机构定位不明确④经营无保障⑤自然保护区能力低,难以实行有效保护
15、社区冲突原因:①土地权属不清②保护与发蔚县对策不对称③环保观念冲突④资源利用和分配的冲突⑤社区习俗与资源保护的冲突⑥管理权冲突⑦动物破坏方面存在冲突⑧管理经营合一冲突
16、自然保护区管理:国家为了可持续发蔚县的需要,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的一项活动。

17、核心区:自然保护区仙保存自然完好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区,自然遗迹集中保护地或受到最低限度干扰的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该区域要受到最严格管理。

缓冲区:为了减缓外来干扰对核心区影响,在核心区外围划定的只能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的区域,是自然性景观向人为影响下景观过渡的区域。

实验区(过渡区):为了探索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利用有效结合的途径,在自然保护区中划出来一个区域适度集中建立,可安排科学实验、参观考察、经营项目、必要的生产、办公的基础设施。

18、生态效益:自然保护区利用它所具有的完好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物种和群落以及优美的环境景观,使有关自然保护的理论在自然保护区内以实现和操作,充分发挥在生态方面的效益。

经济效益: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有效管理,使保护区本身和周围地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和资金积累。

社会效益:由于自然保护区能够作为向公众介绍、传播和发展示自然保护事业所做工作的良好场所,因而有着广泛的影响和感染力。

19、“房子”模型:“”是“房子”建立在贫困的广大农村这块土地之上的基本区情;“”是“房子”必须由分类、分区、分级的三根基础“大梁”来承重;“”是“房子”必须由理念、法规、体制、制度、机制、科技六根“支柱”来支撑。

20、资源划分:①依保护区资源形态分为环境资源、生物资源、文化资源
②按消耗性能分为可更新资源、不可更新资源
③依资源数量分为有限资源和无限资源
④依有无生命分为生物资源、非生物资源
21、自然保护区防火:⑴??性、长期性⑵防火对策:①提高认识②按总体规划目标的要求有序推进(宣传②、规划、重点、统会结合、研究政策、加强培训、领导)③联防工作落实防火设施建设⑤加强防火专业队伍建设⑶防火措施:①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健全“三支队伍”②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注重“三时段”③加强管理,严格控制,管好“三类人”④加强沟通,群防群治,搞好“三联防”⑤硬件保障,固本强基,抓好“五落实”
22、防灾抗灾:地质灾害类型: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震
23、资源利用方式:⑴种养业⑵旅游服务业⑶工业生产⑷资源采伐⑸资源补偿和资源管理费
⑹无形资产
24、生态旅游:是一种主题旅游,它是指旅游者到大自然中去,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是能够达到可持续管理的旅游。

25、生境破碎化:人为活动和自然干扰下,大块连续分布的生境被其他非适宜生境分割成许多面积较小的板块的过程。

26、开发生态旅游的有利条件:①具有强烈美感,自然震撼力的自然景观
②独特的人为景观
③自然风光和纯自然面貌
不利条件:①区位条件差,远离客源中心②管理水平低③导游素质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