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79284110b4c2e3f572763b1.png)
2018审定改版最新教案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年月日2018春季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简析(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阅读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
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
第二单元课文都是阐释事理的说明文,涉及物候学、地质学、生态学等领域,体现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写作:说明的顺序。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
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抒情。
阅读这些诗文,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受。
写作: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
第四单元:活动探究: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
第五单元: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写作:学写游记。
口语交际:即席讲话。
第六单元:古诗文,都是传统的名家名篇。
有对精神自由的渴望,有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有“不平则鸣”的呐喊,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写作:学写故事。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傅雷家书》,第六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
(二)学情分析: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八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
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教育教学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学期教学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以下几点:1、知识积累与运用:(1)掌握八年级下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能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古诗文。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4edf34524de518974b7d6e.png)
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及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农家少年纯朴善良、好客能干的特点以及“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情境导入】同学们,童年是最值得我们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提示及要求: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清文章故事发展的线索。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1.归省.(xǐnɡ)行.辈(hánɡ)惮.(dàn)絮叨..(cuān duo)..(xù dɑo)怠.慢(dài)撺掇凫.水(fú)潺.潺(chán)家眷.(juàn)纠葛..(jiūɡé)旺相.(xiànɡ)2.社戏。
3.这篇课文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特有的文化活动为背景,描述了“我”童年时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二、深入探究——理清思路1.全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详略又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回答,教师展示,然后请同学们梳理明确:A.船头看戏B.夏夜行船C.戏前波折D.归航偷豆E.六一公公送豆F.乡间生活G.小住平桥村(1)情节顺序是:G、F、C、B、A、D、E(2)详写的是:A、B、C、D(3)略写的是:E、F、G2.课文这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讨论明确:这样详写略写相结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
总的来看,本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时得到的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
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来写,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豆行为,更表现了乡村老人的纯朴宽厚、热情好客。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9bfc7c45ef7ba0d4a733b52.png)
1 社戏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PPT出示唐诗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王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重点)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曲折有致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难点)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重点)背景链接本文写于1922年10月。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
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
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
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
字词学习◆生难字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ɡ)行辈(hánɡ)撺掇(cuān duo)凫水(fú)橹(lǔ)旺相(xiànɡ)撮(cuō)桕树(jiù)怠慢(dài)篙(ɡāo)磕(kē)潺潺(chán)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筋斗(dǒu)楫(jí)蹿(cuān)◆多音字( xǐnɡ)归省( shěnɡ)省心(hònɡ)一哄而散(hǒnɡ)哄骗(hōnɡ)哄笑◆词语集注乐土:安乐的地方。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依稀:隐隐约约。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
2020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
![2020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7b2ed3ac192e45361066f59d.png)
2020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目录第一单元1 社戏2 春酒3*安塞腰鼓4*庆祝旧历元旦写作学习仿写口语交际应对第二单元5 大自然的语言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有被压扁的沙子7*大雁归来8*时间的脚印写作说明的顺序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生活第三单元9 桃花源记10 小石潭记11*核舟记12《诗经》二首关雎蒹葭写作学写读后感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名著导读《傅雷家书》:选择性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第四单元任务一学习演讲词13 最后一次讲演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15 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第五单元17 壶口瀑布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19*登勃朗峰20*一滴水经过丽江写作学写游记口语交际即席讲话第六单元21 《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22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23* 马说24 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写作学写故事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1 社戏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
它就是——戏曲。
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优质版】
![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集【优质版】](https://img.taocdn.com/s3/m/d3066e43f78a6529657d5340.png)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下教案(教学设计)全集1社戏1.掌握相关文学、文化常识,概括主要事件,学习围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效果。
3.通过揣摩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念之情,理解传统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欣赏“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儿女心中的国粹。
它就是——戏曲。
从戏曲中我们可以欣赏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装的造型美。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回忆,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便是“社戏”。
2.《呐喊》简介。
本文选自《呐喊》。
《呐喊》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愿望。
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出版,集中有《狂人日记》《药》《明天》《阿Q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痛苦,使作者唤起心中保留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里有外祖母的慈爱,也有淳朴善良农民的抚爱,更有热情能干小伙伴的友爱。
那里还有一片可以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观念的自由天地。
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农村孩子,向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触完全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农村居住过,间或和许多农民亲近。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用回忆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20最新编辑)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20最新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b3d1faf18762caaedd33d4d4.png)
1社戏课题社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了解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3.感知内容,感悟中心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妥善安排详略的写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情乃至全文中心的作用。
3.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词语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学习作者热爱童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2年10月。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
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
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
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读准字音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ɡ)行.辈(hánɡ)凫.水(fú)橹.(lǔ)旺相.(xiànɡ)撮.(cuō)桕.树(jiù)怠.慢(dài)篙.(ɡāo)磕.(kē)潺潺..(chán)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蹿.(cuān)撺掇..(cuān duo)辨清字形理解词语乐土:安乐的地方。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道客巴巴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道客巴巴](https://img.taocdn.com/s3/m/ec8fb1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88.png)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道客巴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⑵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⑶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2、能力目标:⑴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⑵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⑶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引导学生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3、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的丰富意蕴。
【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
2、诵读感悟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历了漫长的严冬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温暖的春天。
昨日的一场小雨,让我们想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的诗句。
你能给大家描绘一下你眼中或心中的春之美景吗?(生答略)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明代文学家袁宏道的脚步到北京郊外满井去走一走,看一看,领略一下那时那地的春之美景吧!(课件出示幻灯片1──课题)二、正课1、让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课件出示幻灯片2──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
)(生按小组每人一词轮答,出错者由生自由纠正。
)燕地(yān)廿(niàn)二月花朝节(zhāo)鲜妍(yán)明媚堕事(huī)飞沙走砾(lì)恶能无纪(wū)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浅鬣寸许(liè)髻鬟(jì huán)脱笼之鹄(hú)靧面(huì)汗出浃(jiā)背罍而歌者(léi)红装而蹇(jiǎn)者2、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大声地自读课文,边读边疏通文意,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读完之后互相交流一下,仍不能理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然后我们再来领略作者笔下的满井春色吧!(课件出示幻灯片3──积累下列文言词语。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20最新精编)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20最新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e596dfb0aa00b52acfc7cad4.png)
1社戏课题社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了解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3.感知内容,感悟中心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妥善安排详略的写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情乃至全文中心的作用。
3.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词语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学习作者热爱童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2年10月。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
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
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
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读准字音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ɡ)行.辈(hánɡ)凫.水(fú)橹.(lǔ)旺相.(xiànɡ)撮.(cuō)桕.树(jiù)怠.慢(dài)篙.(ɡāo)磕.(kē)潺潺..(chán)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蹿.(cuān)撺掇..(cuān duo)辨清字形理解词语乐土:安乐的地方。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2020年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精品教案合集
![2020年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一册精品教案合集](https://img.taocdn.com/s3/m/5d011459dd36a32d72758132.png)
1 社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二)情感目标: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及本文的写作背景;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取舍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重点)3.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把握双喜、阿发、六一公公等人的性格特点。
(重难点)4.体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眷念之情,认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语亲爱的同学们,这学期,你们走入了新的学校,同时也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说到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大至国门,小至房门,林林总总;也有神奇的门,如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
一扇陌生的大门,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
门后面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满诱惑,当穿过那扇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
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想把我们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这片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整体把握1. 初读课文,把握小说主要内容及中心。
小说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作者就是按照“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的。
写月下行船的景色,表现“我”在看社戏的途中的愉快心情;写船头看戏的感觉,表现“我”对社戏的陶醉;写月夜归航的情景,表现孩子们欢快的心情和摇船的本领;特别是课文的最后一段,含蓄地表明了怀念社戏的原因,对表现课文的中心意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途中夜航赵庄看社戏看社戏后归航偷豆六一公公送豆(三)合作探究1.作者既然写社戏,为什么还要写开头“平桥村的情况介绍”部分?这部分交代了平桥村的环境和人物关系,既写出了平桥村是我的乐土,又为情节的展开作好了铺垫。
2020年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020年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ea749b015727a5e9856a6172.png)
1 社戏2020年最新部编版第一课时新课导入 PPT出示唐诗社日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王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重点)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曲折有致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难点)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重点)背景链接本文写于1922年10月。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
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
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
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
字词学习◆生难字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ɡ)行辈(hánɡ)撺掇(cuān duo)凫水(fú)橹(lǔ)旺相(xiànɡ)撮(cuō)桕树(jiù)怠慢(dài)篙(ɡāo)磕(kē)潺潺(chán)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筋斗(dǒu)楫(jí)蹿(cuān)◆多音字( xǐnɡ)归省( shěnɡ)省心(hònɡ)一哄而散(hǒnɡ)哄骗(hōnɡ)哄笑◆词语集注乐土:安乐的地方。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水:游泳。
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依稀:隐隐约约。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20版)
![新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20版)](https://img.taocdn.com/s3/m/8188d6f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cd.png)
1社戏1.掌握有关文学、文化知识,归纳主要事件,学习环绕中心选材、叙事详略适当的写法。
2.领会表达、描绘、抒怀、谈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表达成效。
3.经过推测语句的含义,分析人物形象,感觉童真童趣以及劳动人民的纯朴和善、友善无私的美好质量。
4.领会作者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想和怀念之情,理解传统风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赏识“社戏”视频。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珍宝,是东方的歌剧,是华夏子女心中的国粹。
它就是——戏曲。
从戏曲中我们能够赏识到唱腔的音韵美、脸谱的绘画美、服饰的造型美。
今日我们一同走进鲁迅的童年回想,看看鲁迅笔下的“社戏”。
二、教课新课目标导学一:介绍作家作品及背景1.社戏知识简介。
“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地区名称,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简单地说,凡一村或几村合伙出钱,为祭神而演,大家可看的戏即是“社戏”。
2.《呼喊》简介。
本文选自《呼喊》。
《呼喊》是鲁迅1918 年至 1922 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作品真切地描述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期间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制度及部分迂腐的传统看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比较完全的否认,表现出作者对民族生计浓厚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改革的激烈梦想。
这部小说集于1923 年 8 月由北京新潮第一版社第一版,集中有《狂人日志》《药》《明日》《阿Q 正传》等十四篇小说。
3.背景简介。
《社戏》写于 1922 年 10 月,当时社会黑暗,农民悲伤,使作者唤起心中保存的一块净土——平桥村。
那边有外祖母的慈祥,也有朴实和善农民的抚爱,更有热忱能干小伙伴的友善。
那边还有一片能够摆脱封建教育和封建伦理看法的自由天地。
作者热爱乡村,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乡村孩子,神往美好自由的生活,他把这种思想感想完好融于作品之中。
鲁迅在童年时代,曾随母亲到乡村居住过,间或和很多农民亲密。
《社戏》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采纳回想的形式,用第一人称写就。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5906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50.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即《诗经》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技巧。
2、《诗经》的内容理解。
[教学时数]二教时一教时一、导语设计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文学的源头。
今天我们学习的二首诗均出自于《诗经》。
二、解题《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是我国一郎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
《论语》说:“不学诗,无以言。
”占人认为经过诗教,可以导致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
三、研习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范读课文,结合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雎鸠(jiū):一种水鸟。
窈窕(yáotiá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荇(xìng)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ǔmèi)这里指时时。
寤,醒着。
寐,睡着。
蒹葭(jiānjiā):芦苇。
唏(xī):干。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佸(sì):水边。
(2)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①题目取自于句首。
②基本句式是四言。
③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④为了获得声韵上的美感:《诗经》中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3)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关雎》写的是诗人对河边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爱恋。
《蒹葭》是一篇美丽的情歌,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四、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口译全文。
第二教时一、复习上节课内容二、具体研习1、从内容上来说这二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表达了作者对所爱之人的思念。
2020年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2020年新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a1bf3285c8d376eeafaa3106.png)
示例: 作者鲁迅由北京冬季里的风筝引起回忆, 想到儿时的自己不仅厌恶放风筝, 还破坏了
小兄弟的风筝梦, 自己却对此丝毫不在意, 后来因为看到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 才知道游戏是
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内心十分愧疚。 作者想对弟弟补过, 但弟弟早已忘却。 所以每当回忆这件事,
作者的心情都很沉重。
(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帮助记忆,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口头表
3.积累下列词语。
模.样(mú) 什.物(sh í)
伶.仃.(l ínɡ d īnɡ)
荡漾.(y ànɡ) .瑟缩(sa) 嫌.恶.(xi án wù)
不堪.(k ān) 点缀.(zhu ì) 憔.悴.(qi áo cu ì)
可鄙.(b ǐ) 折.断(zh?) 笑柄.(b ǐnɡ)
投掷.(zh ì) 宽恕.(sh ù) 堕.落(du?) 肃.杀(s ù) 苦心孤诣.(y ì) 恍.然大悟 (hu ǎng) 4.理解词义。
第四部分 ( 第 12 段 ) :写看着眼前北京的风筝,“我”的心情十分悲哀沉重。
4.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课文的内容。
( 教师讲解复述课文的方法:复述课文就是用自己的话和课文中学过的主要词句,把课文内
容有条理地叙述出来。复述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脉络,领会老师要求,列好复
述提纲。学生举手发言 )
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 原名《旧事重提》 ) ,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故乡》,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
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 18 部。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
方向。”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0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4edf34524de518974b7d6e.png)
第一单元第1课社戏【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学习文章详略得当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学习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及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体会农家少年纯朴善良、好客能干的特点以及“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情境导入】同学们,童年是最值得我们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新课解读】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提示及要求:1.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2.理清文章故事发展的线索。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1.归省.(xǐnɡ)行.辈(hánɡ)惮.(dàn)絮叨..(cuān duo)..(xù dɑo)怠.慢(dài)撺掇凫.水(fú)潺.潺(chán)家眷.(juàn)纠葛..(jiūɡé)旺相.(xiànɡ)2.社戏。
3.这篇课文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特有的文化活动为背景,描述了“我”童年时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二、深入探究——理清思路1.全文写了哪几个故事情节?详略又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回答,教师展示,然后请同学们梳理明确:A.船头看戏B.夏夜行船C.戏前波折D.归航偷豆E.六一公公送豆F.乡间生活G.小住平桥村(1)情节顺序是:G、F、C、B、A、D、E(2)详写的是:A、B、C、D(3)略写的是:E、F、G2.课文这样有详有略地叙写事件产生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讨论明确:这样详写略写相结合,既表现出小住农村的诸多乐趣和美好事物,又使文章多姿多彩。
总的来看,本文详写去赵庄看戏的全过程;略写小住平桥村时得到的优待、一般乐事和看戏次日的情形。
详写的各个情节,让人读来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深受感染;略写部分也多以简约的笔墨来写,钓虾、放牛就表现出农村生活的浓郁童趣,六一公公的简短问话和送豆行为,更表现了乡村老人的纯朴宽厚、热情好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最新部编版最新审定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全册教案
教案说明:
本教案是最新审定人教版教材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教案内容详细环节齐全,可A4纸直接打印.
学科任课班级任课教师:;
年月日
科目语文教学
班级节数八年级教科书
名称及
册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语文
节总授课
节数
节
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划
节数
实
授
节
数
出入
原因
第
1
2 3 周第一单
元
1社戏
2回延安
3安塞腰鼓
4灯笼
写作:学习仿写
口语交际:应对
2 2
2 2
2 2
第
4
5 6 周第二单
元
5大自然的语言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7大雁归来
8时间的脚印
写作:说明的顺序
综合性学习:倡导低碳
生活
2 2
2 2
2 2
第
7
8 9 周第三单
元
9桃花10小石潭记
11刻舟记
12诗经二首
写作:学写读后感
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
步
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2 2
2 2
2 2
2 2
第10周期中复
习
期中复习及期中考试9
部编人教版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科目语文教学
班级节数八年级教科
书名
称及
册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
文
节总授
课
节数
节
时间单元教学内容计
划
节
数
实授
节数
出入原
因
第
11
12
13 周第四单
元
活动探究
任务一:学习演13最
后一次演讲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15我一生中的重要16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任
务二:撰写演任务三:
举办演讲比赛
2 2
2 2
2 2
2 2
第
14
15 16周第五单
元
17壶口瀑布
18在长江源头各拉19
登勃朗峰
20一滴水经过写作:
学写游记
口语交际:即时讲话
2 2
2 2
2 2
第
17
18
19 20周期末复
习
21《庄子》22《礼记》
23马说
24唐诗二首
写作:学写故事
综合性学习以和期
末复习及考试
2 2
2 2
2 2
6
部编人教版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社戏
【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2.学习理解小说中的景美、情美、故事美,以及描写和表达方法.
3.探究文中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领会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3.了解小说中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4.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导入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戏场,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同学们,你们看过社戏吗?好看吗?你们喜欢吗?如果你看过,那就请你把最有趣的情形展示出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假如你没看过,那我们今天就和鲁迅先生一起去看看他笔下的社戏是什么样的,是否也能引起你们对看社戏的向往.
(分别请学生谈谈有关社戏的课外体验,自然导入介绍作家作品及对“社戏”的补充介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课文录音或学生分读课文,提出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圈出读音有困难的字、词;
(3)初步理出文章的大致结构.
2.为生疏字注音(根据“词语手册”等实际情况作增删),扫清文字障碍. 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 踱du?
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辈撺掇cuān duō
凫fú水撮cuō桕jiù楫jí旺相xiàng 3.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先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三、研讨结构,把握情节:
1.学生讨论课文的段落结构并复述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十年间两次看京戏的回忆.
(1)第一次看京戏的情形.(至“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
(2)第二次看京戏的情形.(至“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第二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三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四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四、研讨课文第一、二部分:
1.文章的重点是写看“社戏”,为什么用很大篇幅写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
情景?是否是多余之笔?
(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
(2)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
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
2.为什么作者说平桥村“在我是乐土”?“乐”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讨论.)
明确:
(1)民风淳朴、乡民善良的乡村,对一个在封建家庭中生长、受各种规矩束
缚的孩子来说,确实是自由快乐的天堂.“我”作为客人,在这里“得到优待”,钓到虾“照例是归我吃的”,小伙伴们对“我”体贴照顾的无微不至,在“看社戏”一节中这种友爱和照顾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