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ddd694a0116c175f0e4825.png)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课题:天然气管道应急分析;姓名:吴寿盛;学院:风景园林学院;班级: 13级城乡规划一班;学号: 2032278 ;指导老师:涂金华。
目录一、背景二、目的三、数据四、任务五、操作步骤六、结论及建议七、心得体会一、背景城市天然气管道设施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大气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在燃气管网快速发展、燃气使用日益普及的过程中,全国各地燃气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给社会的公共安全与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管道燃气企业的输配设施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点多、线长、面广给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是管道燃气企业安全管理的新思路。
如何快速到达天然气管网中的事发地点,及时对故障进行修理,是天然气公司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因此,要对天然气管网根据故障的实际情况进行快速定位。
二、目的熟练掌握和运用ArcGIS中的集合网络分析功能,综合利用网络分析工具对城市管道网络进行分析,以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集合网络分析功能的理解。
三、数据该实例数据位于光盘“…\chp12\Ex1”,请将数据拷贝到“C:\chp12\Ex1”。
数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要素类:(1)燃气管道管网网络(gas_network)。
(2)故障点(guzhangdian)。
四、任务根据多名用户反馈自家的天然气出现故障不能使用的情况,判断可能发生故障的地点,确定需要关闭的阀门,以确保维修过程的安全,同事对能够影响到的区域加以通知。
五、操作步骤启动ArcMap,打开gas_network.mxd文件,位于“C:chp12\Ex1\data”,加载上述两种数据。
1)对数据进行符号化(1)在内容列表中,单击famena要素类的符号显示,在打开的符号选择器对话框中,将符号大小调整为16。
为红色。
2)确定天然气流向(1)单击【编辑器】工具条中的【编辑器】→【开始编辑】,启动编辑。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 gis 的数据信息的采集与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论文 gis 的数据信息的采集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d764cf805087632311212f2.png)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题目:GIS 的数据信息的采集与管理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地理空间数据处理、分析的重要手段和平台。
从诞生至今的40多年的时间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日益革新为众多应用领域创造了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财富,使地理空间数据的存储、检索、制图和显示功能越来越完善。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 已开始广泛应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处理空间数据及其有关各种信息的管理模式, 这种高新技术的应用对现代化城市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平衡、科学决策等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 地下空间的工程数量不断增加, 相应的工程分布、工程图纸、工程状况等信息量呈指数增加。
任何数据和信息生产企业重视采用数据文件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技术。
在信息社会,数据和信息的生产和应用,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方式,数据是社会的主要财富和资源。
在信息处理和应用中,如果说计算机网络是数据处理和信息传输的基本载体,那么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是数据存储和数据分析和应用不可缺少的手段。
关键词:GIS 地理空间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录前言 (1)1系统总体设计思想及其实现 (2)1.1 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2)1.2 系统设计原则 (2)1.3 系统的框架体系结构 (3)1.4 系统实现的技术结构 (3)2工程信息数据的处理与管理 (4)2.1 工程信息的数据体系 (4)2.2 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4)2.3 图形数据的分层管理 (4)3系统功能 (6)3.1 工程信息管理的功能模块 (6)3.2 系统操作功能描述 (7)3.2.1 服务器端功能描述( Server) (7)3.2.2 客户端功能描述( Browser) (7)3.3 系统特点 (8)3.3.1 USMIS 对数据标准及规范作了有力探讨 (8)3.3.2 系统具有开放性 (8)3.3.3 系统具有安全性 (9)3.4某城市USMIS开发实例的客户端界面演示 (9)4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11)4.1地理信息系统 (11)4.2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 (11)4.3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3)4.4 设计平台—ArcGIS (15)4.4.1 ArcGIS介绍 (17)4.4.2 ArcGIS的应用理论基础 (20)4.5 地统计分析 (22)5传统空间数据的采集 (24)5.1数据的采集方法 (24)5.2点坐标导入 (24)5.2.1 展点 (24)5.2.2 画线 (25)5.3手工数字化仪输入 (25)5.4栅格图像配准矢量化 (26)5.5手工绘制 (27)6 现今GIS数据采集 (28)6.1 AutoCAD环境下数据采集 (28)6.1.1 AutoCAD下向GIS数据采集方案设计思路 (29)6.1.2 试验及应用结果 (31)6.2 航空摄影测量在GIS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31)6.2.1 航空摄影测量简介 (31)6.2.2 航空摄影测量法采集GIS空间数据 (32)6.2.3 航空摄影测量需研究的问题 (33)6.3嵌入式GIS的野外数据采集 (34)6.3.1 嵌入式GIS研究的意义 (34)6.3.2 数据采集的关键技术 (34)6.4 移动GIS技术数据采集 (40)6.4.1 移动GIS的产生和发展 (40)6.4.2 移动GIS的组成 (40)6.4.3 移动GIS的特点 (42)6.4.4 移动数据采集技术的应用 (43)6.5 视频GIS数据采集 (44)6.5.1 视频GIS概述 (44)6.5.2 视频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45)6.5.3 视频数据采集成果及所存在的问题 (46)7 总结 (47)致谢 (49)参考文献 (50)前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是近几年来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研究的热点。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8745cf258fb770bf68a5514.png)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技术介绍摘要:本文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出发,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农业气候规划、大气污染监测管、道路交通管理、医疗、军事等八个方面的应用。
并对地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关键字: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发展趋势一.地理信息系统概述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1]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存储和处理的信息是经过地理编码的,地理位置和与该位置有关的地物属性信息成为信息检索的重要部分。
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现实世界被表达为一系列的地理要素和地理现象,这些地理特征至少由空间位置参考信息和非位置信息两个部分组成。
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学科,是描述、存储、分析和输出空间信息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技术系统,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钟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信息的能力,具有空间性和动态性。
第二,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并由计算机程序模拟常规的或专门的地理分析方法,作用于空间数据,产生有用信息,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第三,计算机系统的支持是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特征,因而使的地理信息系统能快速,精确,综合的对复杂的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定位和过程动态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的外表表现为软硬件系统,其内涵却是由计算机程序和地理数据组织而成的地理空间信息模型。
当具有一定地学知识的用户使用地理信息系统时,他所面对的数据不再是毫无任何意义的,而是把客观世界抽象为模型化的空间数据,用户可以按应用的目的观测这个现实世界模型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取得自然过程的分析和预测的信息,用于管理和决策,这就是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课程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18680f58fafab069dc0262.png)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学院: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班级:勘察姓名:学号: 1234567894526778 指导教师:前言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System,GIS)是以计算机平台为基础,将地物的空间位置信息与属性信息结合起来的多学科集成技术。
在如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GIS技术也得到了广泛推广,根据各行业特点开发的GIS系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而高校作为科学技术的集中地,更是顺应GIS的潮流将其应用到了校园的管理方面,方便了校园的规划.建设、日常管理工作。
1.概述1.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GIS系统已经渗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然而,由于GIS软件的专业性较强,操作程序复杂,不便于推广和使用。
对于不同领域的用户而言,有些功能的使用不符合用户的习惯,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因此,各行业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对GIS系统进行二次开发,使其更方便地为人类服务。
进行GIS的二次开发是信息时代的拓展应用,实现了科学理论的成果转化。
1.地理信息系統的空囘数据結枸及其存偖方式2.1栅格数据结构栅格数据结构是最简单最直观的空间数据结构,它实际就是像元阵列,每个像元由行列确定它的位置,用像元值表示空间对象的类型、等级等特征。
栅格数据的存储可以逐行进行,这与扫描数据的生成相一致;也可以分块进行,以适用于数据处理中的面状作业。
栅格数据中,很多像元取相同的值,数据冗余明显,为了节省存储空间,设计产生了以下五种栅格数据存储的压缩编码。
全栅格式存储:用非压缩格式时,存放的是每个像元的灰度值。
若每个象元规定N比特,则其灰度值范围可在0到2N-1之间。
若每个象元只规定1比特,则灰度值仅为0和1,这就是所谓二值图像,0代表背景,1代表前景。
2.2链式编码:链式编码又称为弗里曼链码(Freeman,1961)或边界链码。
链式编码主要是记录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的边界。
杨雯然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docx
![杨雯然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docx](https://img.taocdn.com/s3/m/a694c9761711cc7931b71694.png)
缓冲区分析是指以点、线、面实体为基础,自动建立其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缓冲区多边形图层,然后建立该图层与目标图层的叠加图,进行分析而得到所需结果。其中,缓冲区是根据点、线、面这些地理实体,建立起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扩展距离图,用来表示地理空间目标对邻近实体的一种影响或服务范围。
缓冲区分析是用来解决邻近度问题的空间分析工具之一。其中,邻近度(proximity)是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程度的体现,其确定是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城市污水、垃圾处理系统的服务半径,青藏铁路对其穿过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影响的重要性等,均是邻近度的问题。缓冲区分析在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城市林业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GIS中的网络分析是基于线性实体之间、线性实体与结点之间、结点与结点之间的网络拓扑关系,通过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及属性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分析的一种空间分析的方法。例如我们在运筹学的图论中学到的有权有向网络的问题。
同样,空间网络的分析方法也类似于图论,如利用Dijkstra算法对最短路的求解、利用Kruskal算法对最小生成树的求解、中心选址问题以及资源最优分配等。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
《基于GIS系统的空间分析研究及其应用举例》
学院;交通运输学院
指导教师:郭建媛
姓名:杨雯然
学号:12251201
基于GIS系统的空间分析研究及其应用举例
杨雯然
北京交通大学
12251201@
【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空间分析,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和主要特征,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下得到了更为全面的改善和更为广泛的应用。本文从空间分析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几种基于GIS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算法,对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做出举例,并对其发展前景做了展望。
专题gis应用 结课大论文
![专题gis应用 结课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6e966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fb.png)
专题gis应用结课大论文GIS即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在计算系统支持下,把各种信息与地理位置和有关的视图结合起来,并把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及各种应用对象、几何学、CAD技术、GPS 技术、遥感技术、Internet、多媒体技术等众多技术融为一体,利用计算机图形与数据库技术来采集、储存、编辑、显示、转换、分析和输出地理图形及其属性数据的系统。
一、GIS在水资源领域的应用水资源管理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统称,它既提供了国土资源规划和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又协调了防洪抗灾、城市用水、水土保持、农业用水、水利发电等各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由于我们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水资源的保护,因此水资源存在资源性缺水的同时又加上水质性缺水,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同时又存有水资源极大浪费等问题。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已经被赋予了维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性重任,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由此也决定了必须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技术来对水资源进行监控管理,才能解决好资源水利中的诸多复杂问题。
水资源信息的涉及面非常广,它既包含地理、地质、水质、水文气象等地理信息,又涉及到水处理工程、水利工程、生活用水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
水资源的信息数据具有历史性、变化性、空间性、分布性等多种特征。
在进行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环境过程模型:例如多维水质模型、稳态和动态水流模型等等。
这些模型均具有显著的空间特征,此外这些环境模型在对空间数据的操作及操作结果的显示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而对空间信息的管理和分析、模型结果的可视化正是GIS的优势。
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可发挥的作用是从时间、空间上了解水资源的现状与变化,通过模拟数据和可视化技术直观地表现水资源状况,有助于让研究人员和决策人员了解水资源的变化规律,通过信息处理和分析,完善水资源信息的节理与更新,实现数据共享。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ed7d2b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a.png)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地理信息系统论文(精选5篇)现如今,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论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地理信息系统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篇1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而城市规划是人居环境各层面上的、以城市层次为主导工作对象的空间规划。
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依据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根据区域等上层次的空间规划的要求,在充分研究城市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制定城市发展站略。
预测城市的发展模型。
选择城市用地的布局和发展方向,按照工程技术和环境的要求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设施。
并提出近期控制引导措施说城市规划的内容包括城市规划和专项规划。
但是城市规划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
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如市政管线事故时有发生城市交通、土地。
水资源、能源、灾害管理和决策的水平急需改善和提高。
为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广大城市规划师和城市决策者迫切希望能够更完整、准确和全面地把握城市及其周边环境的动态空间特征。
城市建设规划设计的因素非常多,开发新城要征用土地,改建旧城要拆迁安置,同时需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
在开发建设活动中,如果不注意各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就可能造成混乱,而采用GIS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并基于此进行分析和辅助决策,可以有效地防止这种混乱局面的出现。
由于城市在不断地建设发展,所以需要随时更新城市基础数据库,这就要求用用GIS管理日常城市建设活动,以保证信息的实效性。
由此可见GIS在城乡规划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20d6dfd15abe23482f4da2.png)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GIS在景观生态学方面的应用GIS在景观生态学方面的应用摘要:GIS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式,也逐渐成为景观生态学的特征之一。
其在景观生态学的应用有:景观生态的分类,景观生态系统空间模拟,数据分析应用,景观生态规划与管理等。
本文简要说明了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概括性论述了地理信息系统这种智能化高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探讨了地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对景观生态方向的发展和对景观生态研究方面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GIS技术景观生态景观规划景观设计应用潜力地理信息系统(因英文名称为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故又被简称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1]。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及景观规划管理的学科,它是地理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产物[2]。
1 景观生态学概述景观的定义有多种表达但大都是反映内陆地形,地貌或景色的诸如森林,草原之类,或是反映某一地理区域的综合地形特征,景观在生态学上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景观主要指在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的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同时反映气候、地理、生物、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相应地称为区域,狭义景观和区域也是人们通常所指的宏观景观;而广义的景观是指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广义的景观强调空间异质性,景观的绝对空间尺度随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的不同而生变化[3]。
广义景观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多尺度和等级结构的特征,有助于多学科、多途径的研究。
因此,广义的景观概念被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所采用。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结课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bd8f9fc856a561253d36f11.png)
目录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国内研究现状 (1)1.2国外研究现状 (2)1.3国内外研究面临的问题 (3)2.所需要的数据 (3)3.研究思路和方法 (4)3.1研究思路 (4)3.2研究方法 (10)4.结论和展望 (11)参考文献 (13)基于GI技术的海岸线提取研究综述报告(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064141班,冯时,2201410081)摘要: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正以其实用性、科学性深入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也即将成为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在总结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地谈了谈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关注地理信息系统的未来。
岸线是地表最为独特的特征,也是海岸最古老和直观的表现形式。
“ 岸线位置”(shoreline position)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指定为27 个全球性地质指标(Geoindicator)之一[1]。
岸线分析是研究海岸系统演变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内容。
因此利用GIS技术对海岸线进行考察研究及其应用可以达到方便精确跟高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拓展GIS的研究特别是在延伸海岸线方面的深入是形式所迫切要求的。
本文从前人对GIS在海岸线方面具体考察研究为例,总结前人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海岸线;岸线分析1.国内外研究现状1.1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GIS研究工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1980年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成立全国第一个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室为标志J.纵观其发展历程,也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筹备阶段(1978~1980)、起步阶段(1980~l985)、发展阶段(1985~l995)、产业化阶段(1996年以后)。
而我国地理信息系统在海岸线方面的应用始于发展阶段到产业阶段期间,近年来, 分形理论无论在数学基础还是在应用方面都有快速发展, 并且在众多学科领域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功应用分形理论研究中国海岸线性质已有不少论述。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总结范文(精选12篇)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总结范文(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a6dff9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a.png)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总结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总结范文(精选12篇)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总结篇1全国高中地理新课程远程培训结束了,在即将来临的高一新课程实施中,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落实这次培训的成果呢?首先要自觉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要不断体现新理念,达到知行合一。
在课堂教学中,要重建角色意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注重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
其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长期的应该教育桎梏下,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存在严重的不足。
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课标的理解、把握难免会出现偏颇。
我要注意从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来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从而更好地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
第三要继续深入学习把握课标,认真制定教学目标。
高中地理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所以只有从“三维目标”出发制定教学目标,才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第四要注重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这实质上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重要的途径,缺此能力培养就是“空中楼阁”。
学生能力包括对地理空间格局的敏锐觉察能力,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地理表述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基本预测能力,地图和地理信息加工能力,运用地理知识、方法、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地理判断、解释、预测与评价能力等。
这些能力要求不是一句简单的话说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通过每一节课堂学习、每一次探究活动才能逐渐得以形成的。
第五要注重评价方式的转变。
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中对课程评价的要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评价不再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的状况,并通过分析与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改变过去只是关注成绩的终结性评价,而是应该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gis地理信息系统论文
![gis地理信息系统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8c731d9f61fb7360b4c6529.png)
gis地理信息系统论文:GIS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gis地理信息系统论文,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地理信息系统随之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以及其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期望能更好的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地理信息 GIS 发展应用0引言GIS的发展一方面使得计算机知识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我国信息技术。
对基于计算机技术的GIS 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能够有效指导GIS 研究工作的开展。
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1.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IS肠eogarphiealIL-oflrmationSystem)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一方面,它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与信息科学之间的交叉类学科,另一方面它是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模拟、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综合而言它是为区域和工程规划、设计、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加工与管理技术的学科池是一种综合性强、适用性广的工具。
1.2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地理信息系统(GSI)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1.3地理信息系统(GSI)的特征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1.具备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和动态性;2.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以地理模型方法为手段,具有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3.由计算机系统支持进行空间地理数据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efaa2f482fb4daa58d4bc4.png)
地理信息系统毕业论文题目:基于Google Earth与SketchUp的三维虚拟校园建设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仿真技术日益成为可视化领域研究的热点。
通常传统的校园地图内容单一,缺乏三维立体感,实用价值受到限制。
虚拟校园(Virtual Campus)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到“数字校园”的研究中,为校园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手段,不仅能自然、真实、形象地表达现实世界的对象,而且拓展了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扩展其功能。
虚拟校园是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平台,在虚拟校园平台上可以关联各种具体应用;同时虚拟校园系统还具有校园对外宣传功能,它给普通用户搭建了一个了解校园的良好平台,使用户可以全面直观地了解校园,对各种景观建筑的属性进行查询。
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校园的三维建筑、道路及植被等为研究对象,利用Google Earth影像为数据源,以Sketchup为三维建模工具,基于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实现了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三维虚拟校园的可视化与简单交互。
关键词:虚拟校园;虚拟现实技术;谷歌地球; Sketchup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other relative 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visualization area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map of campus is very simple in content and also lack of reality. It has been greatly limited in practice. By introducing the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into digital cample, virtual campus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campus design and planning. It not only offers the natural, real, visual and vivid representation of real world but also expands its function.Virtual campus is the core of digital campus into which various applications can be linked. At the same time, virtual campus system can function as external publicity and built a good platform for general user. Users can understand the campus comprehensively and intuitively and can query the attributes of variety landscapes and architectures using the virtual campus. Taking the 3D buildings, roads, vegetation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CUMT) as research objects, the paper built a 3D virtual campus system for CUMT using the tools of Google Earth and Sketchup with the source data obtaining from the open images of Google Earth.Key words:virtual campus; virtual reality;Google Earth;Sketchup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1本文选题背景 (1)1.1.2研究的意义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2.1虚拟现实技术国外研究现状 (2)1.2.2虚拟现实技术国内研究现状 (3)1.3本文主要内容 (3)1.4实现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4)第二章三维虚拟校园建设理论基础 (5)2.1虚拟现实技术 (5)2.2 Google Earth与KML (6)2.2.1 Google Earth简介 (6)2.2.2 KML概述 (7)2.3建模软件SketchUp概述 (9)2.4三维建模技术综述 (9)第三章校园空间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12)3.1地物以及建筑物平面数据 (12)3.1.1建筑物、地物影像获取 (12)3.1.2建筑物平面图生成 (13)3.1.3地物平面图生成 (13)3.2建筑物的高度数据 (14)3.3建筑物及地物纹理数据 (15)3.4校园地物属性数据采集及分类 (16)3.4.1校园信息数据的采集 (16)3.4.2 校园信息数据的归类 (17)第四章三维虚拟校园构建流程 (18)4.1建筑物三维模型的建立 (18)4.1.1 Google Earth中三维模型建立的方法 (18)4.1.2建模过程示例 (18)4.2三维模型的渲染 (19)4.2.1 纹理贴图 (20)4.2.2模型渲染过程示例 (20)4.3三维模型分类展示 (21)4.3.1生活服务区 (21)4.3.2公共服务设施 (22)4.3.3学院办公楼 (22)4.3.4道路与景观道路 (23)4.4校园三维模型的发布与共享 (24)4.4.1 校园三维模型导入Google Earth (24)4.4.2 制作地标文件 (25)4.4.3 校园数据的发布与共享 (26)第五章结论和展望 (28)5.1建模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8)5。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e1cee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b.png)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优秀毕业论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下,自然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变得更加高效和准确。
地理信息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以此为主题,对这一研究领域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以及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探索并提出一种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方案。
一、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和解释遥远地物信息的一种手段。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信息,再通过传感器接收、记录和测量这些信息。
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多光谱图像的分析来获取地物信息,例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植被状况等等。
遥感技术在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遥感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自然资源的变化情况,包括森林覆盖率、土地利用变化等等,从而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管理。
其次,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量的数据支持,用于资源调查、评估和决策制定等工作。
最后,遥感技术还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及时预警和应对,减少损失。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集数据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现于一体的技术系统。
它能够将各种地理空间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和呈现,从而为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和应用。
首先,GIS能够对自然资源进行空间分析,例如研究不同地区的土壤质量、水质状况等。
其次,GIS能够提供灵活的数据查询和可视化呈现功能,使得分析结果更加直观和清晰。
另外,GIS还可以进行模拟和预测,帮助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规划。
最后,GIS可以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自然资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方案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数据获取和处理:利用遥感技术获取高质量的地表生态环境数据,例如土地利用图、植被指数等。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总结利用科技探索地理空间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总结利用科技探索地理空间](https://img.taocdn.com/s3/m/8a18ad3b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f.png)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总结利用科技探索地理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相结合的技术,可以有效地管理、分析和可视化地理空间数据。
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利用科技手段来探索地理空间的巨大潜力。
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中,我了解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地理信息系统是由地理空间数据、地理空间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组成的,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处理和分析,可以为决策者提供准确、全面的地理信息支持。
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我们可以分析气候变化、地质构造、土地利用等自然现象,并与人类活动、城市规划、地理分布等人文现象进行关联。
这样,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现象,为环境保护、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等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另一方面,地理信息系统也为我们提供了开展地理空间研究的强大工具。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我们可以将大量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可视化,并进行各种空间分析。
例如,我们可以绘制地图、生成热力图、进行空间交互分析等,从而揭示地理现象的分布规律和空间关联性。
这些分析结果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地理空间现象,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指导地理空间规划和管理。
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实践中,我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方法,例如ArcGIS、QGIS等。
通过这些软件,我可以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编辑、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同时,我也学会了使用各种数据采集设备,例如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简称GPS)、遥感图像等,获取高质量的地理空间数据。
在课程实践中,我参与了一个地理信息系统项目。
我们小组利用科技手段在一个城市中进行了道路网络规划和交通流量分析。
通过收集和分析现有的道路数据以及交通流量数据,我们使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优化了城市道路网络,提高了交通流畅性。
地理信息技术论文(5篇)
![地理信息技术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5e055c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f3.png)
地理信息技术论文(5篇)地理信息技术论文(5篇)地理信息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中学地理课程跨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三大领域。
课程的综合性强,上至天文、气象、宇宙航行,下至地理、地球、物理,纵向涉及人文科学的各个领域,这就要求老师必需不断拓展自己的学问面,凡是与地理有关的学问都需了解和学习,以使自己能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要学习先进的学问和技能,将科学技术进展所带来的地理讨论新成果,融入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其中大都借助于以计算机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技术来完成的。
1.多媒体教学是读图教学的突破点。
地理教学中的读图、析图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也是同学的重难点。
但是,假如老师能借助多媒体技术,把教学挂图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无声到有声、由抽象到详细、由简单到简洁地呈现出来,同学就会有爱好随光标闪动而去读图、析图,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习中国34个省区行政图时,同学对各省行政区轮廓及空间分布非常难记,无头绪下手。
老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大屏幕展现中国行政区图,并采纳不同颜色勾画出各省级行政区轮廓,标注省会、简称、全称。
再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部逐一随光标闪动呈现,把重点省级行政区凸现闪动,有些省区还可配上事物图像进行形象记忆。
如,内蒙古自治区配大鹏展翅,陕西省配秦皇兵马俑,青海省配一只大白兔,广东省配一只象头等。
这样的整合行政区图,使静态变为动态,由无声变为有色,由抽象变为详细,直接刺激同学的视觉感官,特殊能激起学困生的参加。
2.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料和图片,能大容量再现区域地理和人文景观,体现地理教学跨越时空的特点。
学校新课程中涉及很多世界区域地理和人文景观,但大都只是简略介绍,一带而过。
更多的内容和资料需在课堂活动中或课外活动中去搜集、查寻。
所以利用信息技术,网上下载,整合教学资源是最佳途径。
老师利用多媒体整理出的更多资料和人文景观图片,能让同学犹如身临其境去亲身感受。
且这些资料容量大、跨越世界各地奇观,呈现出经典人文地理。
GIS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应用前景
![GIS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应用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fb2ce5a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70.png)
GIS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应用前景第一篇:GIS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论文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应用前景地理信息系统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应用前景摘要步入21世纪后,GIS正向集成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方向迈进。
它不但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和遥感(RS)相结合,构成3S集成系统,而且与CAD、多媒体、通信、因特网、办公自动化、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相结合,构成了综合的信息技术。
GIS理念的产生及其方法与技术的成熟,使其在诸多领域上得到了深入的应用。
GIS作为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学、地理学等多门科学为一体的新兴学科,它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以提供对规划、管理、决策和研究所需信息的空间信息系统。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时代的来临,从理论上来讲,GIS可以运用于现阶段任何行业并且与各学科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种关系能够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合理的开发以及利用将有利于其他学科或其他行业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学科关系;发展;应用前景GIS作为传统科学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为各部门涉及空间数据分析的学科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而这些学科又都不同程度地提供了一些构成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与方法。
因此,认识和理解地理信息系统与这些相关学科的关系,对准确地定义和深刻地理解地理信息系统有很大的帮助。
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为GIS提供有关空间分析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测绘学为GIS提供各种定位数据,其理论和算法可直接用于空间数据的变换和处理。
虽然GIS涉及了众多的领域,并且与众多的学科都有很大的关联,但与GIS联系最为紧密的还是地理学、地图学、制图学、计算机、测绘与遥感等。
1.GIS与地理学的关系在地理学的研究中,空间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它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有关空间分析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依托。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d31db1ef856a561252d36f45.png)
地理信息系统题目: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1班学生姓名王同贵学号 200909923[摘要]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GI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or Geo-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geo-information system " o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System. " It is a very important space for a particular information system. It is in the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support, on the whole or part of the Earth's surface (including the atmosphere) in the relevant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space data acquisition, storage, management, operations, analysis, display and description of the technical system.[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大纲]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一),GIS的基本概念:(二),地理信息系统分类:二,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一),城市规划业务及GIS新技术1,OfficeGIS与城市规划2,虚拟现实及多媒体网络技术与城市规划3,嵌入式GIS与城市规划4,GIS与遥感技术结合5,其它应用(二),区域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及GIS技术(三),问题与展望三,我国GIS发展面临的问题四,结语[正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处理系统技术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之一.在信息的诸多类型中与空间相关的信息是十分重要的一类.人类生存的地球这个三维空间中的万物无不与空间位置相关,如何利用计算机处理空间相关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GIS技术在国防、城市规划、交通运输、环境监测和保护等与国民经济乃至国家命脉相关的重要领域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刺激了GIS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高科技热点之一[1].国家科委将其列入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MAPGIS,VIEWGIS,CITYSTAR,GEOSTAR等一批优秀国产GIS软件已经开始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国内GIS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一,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既是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应用工程技术,又是跨越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和空间科学的应用基础学科。
信息系统论文(5篇)
![信息系统论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505dd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ce.png)
信息系统论文(5篇)信息系统论文(5篇)信息系统论文范文第1篇1.课程范式创新的要求在地理课程改革逐步强化进展的背景下,地理教学范式呈现出了差异化和时代化的特点。
我国地理教学改革深受时代教育观念和学科科学进展的影响,不停地在发生着转变。
教学范式虽然种类多样,但都存在着本身的优点以及或多或少的缺陷。
这对地理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线老师必需选择适合某种教学情境的教学模式,转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进而达到吸引同学、充实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
2.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1)教育信息化理论。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应髙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前提下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充分运用,设备上,加强计算机及其帮助工具、网络基础设施等信息处理设备的运用;技术上,依靠远程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资源上,主要指建设数字图书馆和制作教育网站的信息资源。
(2)教学范式创新理论。
高中地理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强调注意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同学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力量的教学环境。
”这为地理教学范式的创新点明白道路——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
教育技术专家南国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把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同学的课程融为一体,使之成为帮助老师教学的工具、关心同学认知的工具,是重要的教材形态和教学媒体;或者把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学习领域,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地理教学模式设计地理教学模式设计重点在于围绕地理信息技术教学环境进行设计,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地理信息技术应用形式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定教”,科学地支配老师的教和同学的学,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第一,要考虑哪些地理信息技术可以应用在地理学习中。
依据目前学者们的讨论,地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利用形式主要包括:基于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平台的运用、GIS地理空间分析教学、地理数据存储与可视化、数字地图操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Hua Bei Shui Li Shui Dian Xue Yuan 地理信息系统结课论文学院:机械学院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学号:201108826姓名:彭扬指导教师:刘文玉2012年5月18日星期五地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及其科技应用作者:彭扬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机械学院摘要: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应用和发展。
人们利用GIS辅助决策和管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速度快、精度高。
写了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并讨论了下今后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GIS 概念科技应用发展概况发展趋势pick to: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cep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eople use GIS decision and management, save a lot of human, material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high speed, high accuracy. In writing of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discus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Keywords: GIS concept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 trend地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简称为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有时也成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
它是在计算机软,硬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的问题。
地理系统起源于二十世纪中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已逐步成为现代社会最基本的服务系统。
一、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概况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推广电子计算机在测量、制图和遥控领域中的应用。
随着国际遥感技术的发展,我国在1974年开始引进美国地球资源卫星图像,开展了遥感图像处理和解译工作。
1976年召开了第一次遥感技术规划会议,形成了遥感技术试验和应用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先后开展了京津唐地区红外遥感试验。
新疆哈密地区航空遥感试验、天津渤海湾地区的环境遥感研究、天津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遥感清查工作。
长期以来,国家测绘局系统开展了一系列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形测图,为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和数字测图、机助制图、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和使用也同步进行。
1977年诞生了第一张由计算机输出的全要素地图。
1978年,国家计委在黄山召开了全国第一届数据库学术讨论会。
所有这些为GIS的研制和应用作了技术上的准备。
2.试验阶段进入80年代之后,我国执行“六五”、“七五”计划,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很快对“信息革命”作出热烈响应。
在大力开展遥感应用的同时,GIS也全面进入试验阶段。
在典型试验中主要研究数据规范和标准、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
以农业为对象,研究有关质量评价和动态分析预报的模式与软件,并用于水库淹没损失、水资源估算、土地资源清查、环境质量评价与人口趋势分析等多项专题的试验研究。
在专题试验和应用方面,在全国大地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1:100万地留数据库系统和全国土地信息系统、1:4见万全国资源和环境信息系统及1:25o万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并开展了黄土高原信息系统以及洪水灾情预报与分析系统等专题研究试验。
用于辅助城市规划的各种小型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也获得了认可。
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得到很大发展。
在国内召开了多次关于GIS的国际学术讨论会。
1985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级重点开放实验室”,1988年和199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先后建立了“信息工程专业”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级重点开放实验室”。
我国许多大学中开设了rs方面的课程和不同层次的讲习班,已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GIS研究与应用的博士和硕土。
3.GIS全面发展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地理信息系统步入全面发展阶段。
执行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联合科技攻关计划,强调地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集成化和工程化,力图使地理信息系统从初步发展时期的研究实验,局部应用走向实用化和生产化,为国民经济重大问题提供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努力实现基础环境数据库的建设,推进国产软件系统的实用化,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一体化。
在地理信息系统趋于工作重心上,出现了东移和进城的趋向,促进了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发达,技术力量比较雄厚,用户需求更为迫切的地区和城市首先实用化,这期间开展的主要研究及今后尚需进一步发展的领域有: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系统的建设与应用,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建立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应用,专业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基础通用软件系统的研制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规范化与标准化,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产品研制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
总之,中国地理信息系统事业经过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已经走向了产业化。
地理信息系统的博才取胜和运筹帷幄,是他成为了国家宏观决策和区域多目标开发的重要技术工具,发展前景一片大好。
二、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1.用于全球环境变化动态监测○1.1987年联合国开始实施一项环境计划(UNEP),其中包括建立一个庞大的全球环境变化监测系统(GEMS);○2.全球森林监测和森林生态变化有关项目(1990年对亚马逊地区原始森林的砍伐状况进行了调绘、1991年编制了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3.海岸线及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动态变化的监测;○4.全球性大气环流形势和海况预报等。
2.用于自然资源调查与管理○1.在资源调查中,提供区域多条件下的资源统计和数据快速再现,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2.可应用于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资源调查与管理(例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渔业资源)3.用于监测、预测○1.借助于遥感(RS)和航测等数据,利用GIS对森林火灾、洪水灾情、环境污染等进行监视,例如,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期间,制作洪水淹没动态变化趋势影像图,为管理部门提供了有效的决策依据。
○2.利用数字统计方法,通过定量分析进行预测。
如加拿大金矿带的调查,分析不宜再行开采的存在储量危机的矿山,优选出新的开采矿区,并作出了综合预测图。
4.用于城市、区域规划和地籍管理○1.GIS技术能进行多要素的分析和管理,可以实施城市和区域的多目标开发和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环境质量评价、道路交通规划、公共设施配置等;○2.城市和区域规划研究(研究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城市与区域动态扩展过程中的数据实时获取、城市空间结构的真三维显示、数字城市等);○3.地籍管理(土地调查、登记、统计、评价和使用)。
5.军事应用○1.反映战场地理环境的空间结构;完成态势图标绘、选择进攻路线、合理配置兵力、选择最佳瞄准点和打击核心、分析爆炸等级、范围、破坏程度、射击诸元等。
○2.如海湾战争中,美国利用GIS模拟部队和车辆机动性、估算了化学武器扩散范围、模拟烟雾遮蔽战场的效果、提供水源探测所需点位、评定地形对武器性能的影响,为军事行动提供决策依据。
○3.美国陆军测绘工程中心还在工作站上建立了GIS和RS的集成系统,及时地(不超过4小时)将反映战场现状的正射影像图叠加到数字地图上,数据直接送到前线指挥部和五角大楼,为军事决策提供24小时服务。
○4.科索沃战争中,利用3S高度集成技术,使打击目标更精准有效。
用于辅助决策其他:GIS还在金融业、保险业、公共事业、社会治安、运输导航、考古、医疗救护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IS 系统在环境领域的应用:1.环境信息系统各级政府的环保主管部门在日常的管理业务中,需对数据量庞大、分类繁多的各种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统计分析、绘图与报表输出等。
传统的环境数据库缺乏空间性,故无法对环境问题进行空间管理和空间分析。
而GIS 在数据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上占有绝对的优势,可对有关如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点、水环境质量监测点、功能区噪声监测点、交通噪声监测点、区域噪声监测点等监测点的位置、级别、监测项目信息等进行查询,还可以对环境信息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绘出相应的图以便直观地进行分析。
即,GIS 通过分析信息的空间分布,监测信息的时序变化,比较不同的空间数据集,实现对空间信息和其它信息的管理与交换,使大量抽象、枯燥的数据变得生动、直观和易于理解,并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输出各种形式的专题图表。
2.环境质量管理系统。
环境质量管理以监督、测量和评价环境质量为目的,主要包括污染源排放情况监测与环境监测两部分内容。
积累数据、观察分析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等都要靠各级环境监测站的例行监测。
由于污染物排放口及环境监测点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GIS 为存储、处理和管理环境监测数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环境信息的标准化,使信息交换和评价分析区域环境质量更加直观、容易。
通过移植和开发环境模型,利用GIS 的二维矢量数据,扩展GIS 分析模型和可视化功能,这将加速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
3.环境规划系统环境规划是环境决策支持系统(DSS) 的重要内容,它充分利用城市、区域或流域的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等基础数据,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制定城市、区域或流域的环境规划,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5 ] 。
主要内容有: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区域污染控制规划、流域污染控制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
环境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工作,涉及到对多源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及对不同方案的比较、模拟、预测,要求不同方式的输出与显示。
将GIS 用于环境规划系统的关键在于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在GIS 分析模块中扩展各种环境与规划模型组成模型库,并利用GIS 数据库的管理功能来实现对模型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