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俗文化的变迁共29页文档
中国婚礼习俗的变迁ppt课件
新人一起到新郎家中,同样要向新郎父母行拜谢之礼。
4.出门 :不同地方的出门礼一般有所不同,有的是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
有的则是一名辈分高的女性长辈拿着竹匾或者是黑伞一路护送到婚车前,预示着 新娘像这位长辈一样婚姻幸福。
5.敬客:酒宴开席后,新娘新郎要到各席敬酒致谢。
10
中国婚礼习俗变迁的意义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 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 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 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 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 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虽然在中国婚礼的文化传承中,一些东西逐渐消失。但 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把它继续传 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中国婚礼独特的文化
11
谢谢观赏!!!
2.礼成后,摄影留念,然后,新郎、新娘即可入洞房休息了。接着,摆桌招 待亲朋吃饭,为节约,实际上只预备茶点,或象征性的酒会,只预备些糕 点、水果、色酒、汽水而已。酒会开始,先由新郎、新娘向各位来宾敬酒 ,在司仪提议下,全体来宾起立向新郎、新娘祝福。来宾稍坐片刻,说几 句客套话,就主动告退了。当时,很少有让新郎、新娘报告恋爱经过的, 更没有搞恶作剧,变相闹洞房调笑新郎、新娘等不雅举动。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一、本文概述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婚礼习俗的演变可谓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婚礼,作为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它不仅标志着两个人从此结为夫妻,更代表着两个家庭的联结和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的诞生。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过程,从古代的繁复礼仪到现代的简约时尚,分析其中的变迁与原因,揭示婚礼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我们将首先回顾古代婚礼习俗的庄重与神圣,包括“六礼”等传统仪式;然后,随着历史的推进,我们将看到婚礼习俗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接着,我们将重点关注现代婚礼习俗的演变,特别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如何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新的婚礼形式;我们将探讨未来婚礼习俗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婚礼习俗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社会现象。
二、古代婚礼习俗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体现了对礼仪、道德和家庭价值观的尊重。
在古代,婚姻被视为"六礼"之一,是一种严谨而神圣的社会仪式。
古代的婚礼习俗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基本原则,婚姻的缔结往往需要经过父母和媒人的商议和安排。
婚礼前的准备包括"纳采"(男方家向女方家求婚)、"问名"(询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以便占卜是否合婚)、"纳吉"(男方家占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纳征"(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聘礼)、"请期"(男方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等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礼仪和规矩。
婚礼当天,男方会派出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新娘在出嫁前要进行"哭嫁"仪式,表达对父母的依恋和不舍。
中国传统婚嫁礼俗的演变
中国传统婚嫁礼俗的演变中国传统的婚礼是一场神圣而盛大的仪式,历史可以追溯至古代祭祀礼仪。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婚嫁礼俗从原始的儒家经典中催生出许多有趣的演变。
婚礼的传统汉族文化在古代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文化和历史状况,因此,传统婚礼在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也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汉族传统婚礼礼仪的重点在于追求团结和幸福。
古代的婚礼有很多独特的习俗,例如要求新娘穿红色的婚服,旨在象征着幸福和好兆头。
新娘在婚礼上穿戴许多珠宝首饰,以此来彰显婚姻的价值和婚姻的价值。
在古代,新娘往往会在婚礼前裹脚,以此来突出她的文学修养,准备迎接新婚生活。
另外,新娘也需要在婚礼前将她的头发全部剪掉,并在剃头后用一束红色的头绳绑在头上,以此来象征她的成熟和时代的变迁。
在古代,传统婚礼也有一些独特的饮食习俗。
例如,在婚礼中喝酒是不可少的一部分,以此来庆祝婚姻的重要性和新婚的幸福。
此外,新娘也需要应对婚礼上家庭成员的提问,以此来展示她的品格和个性。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和文化的多样性,中国的传统婚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新人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个性化的婚礼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婚礼上添加一些新的元素,例如用花儿来装饰现代的婚礼场所,用蓝色色调来搭配婚礼装饰,以此来体现坚毅的力量和长寿的意义。
此外,现在的婚礼还会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来加强互联互通,以便更好地展示婚礼情况和观看婚礼视频。
一些地区婚礼礼仪的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例如有些地方的婚礼有捆绑新人的“无生”习俗。
这个习俗意在让新人感受到婚姻关系的重要性和生命的珍贵。
总之,中国传统婚礼的演变是一个富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过程。
现代婚礼的个性化趋势和社会进步,都同时推动了传统婚礼的改变和创新。
我们应该对传统婚礼礼仪有所了解和尊重,并在现代婚礼继续传统和学习传统的精髓,以此来更好地庆祝爱和婚姻的重要性。
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
对于不同年代的婚礼,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八十年代要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九十年代要三电一轮,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21世纪要三子一本,手机,电脑,汽车,房子”。透过这生动的婚嫁变奏曲,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如今,婚礼越来越讲究情调,讲究个性,讲究排场,讲究浪漫。豪华车队,高贵服饰都成了炫耀的资本。婚前拍照,婚后蜜月。所有的步骤都要花费上万。这不得不说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是奢侈攀比之风的结果。
拜天地: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子;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再三请求始能开门。这种情形和女家对付男家的娶客是一样的,但没有送红包儿和撒满天星之举。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筵相款待。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拜过天地之后,就引新娘进入洞房。事前先请两位“全福人”把炕(或新床)铺好,新娘入内便盘膝端坐帐中,俗称“坐帐”,又称“坐福”。并撒喜果于帐中,此举正如唐代“撒帐”之遗风。此时由新郎揭开新娘的“盖头”,俗语叫“初会”或叫“露脸”。遂即摘下新娘头上戴的绒花,这朵绒花,新郎可任意放置,据说放在高处即可生男,放在低处即可生女。
会亲:新婚次日,新娘拜过祖先家族及亲友之后,男家尚有一项重要礼节,就是会亲家,简称"会亲
回门:“回门”之俗,南北相似,就是婚后第一次,女家接新娘归宁,同时新郎也要一块儿去,俗语“回门"。不过也有在四日归宁的,也许是因大户之家礼节繁缛之故。一般婚姻过程,大致是从"议婚"起,到"回门"止,就算完成了。惟回门之日,新夫妇不能在女家过夜,必须在当天赶回男家。此后九日,十二日,十八日,女家都给新娘送食物,俗语叫做单九、双九、十二天。婚后满一月时才能回娘家住一月。在娘家住一月再返婆家,俗语叫"住对月"。以后逢年过节,女家都会接姑娘回家过节,借以团聚数日。
中国婚俗习惯:古今婚礼的演变
婚礼仪式:拜堂、射轿、催妆、喜宴、闹房
拜堂
射轿
催妆
喜宴
闹房
• 含义:拜堂是新娘
• 含义:射轿是男方
• 含义:催妆是男方
• 含义:喜宴是男方
• 含义:闹房是婚礼
进入男方家后,与男
家在迎亲途中,用弓
家派人到女方家催促
家为庆祝婚礼而举行
当晚,亲朋好友聚在
方一起拜见长辈,表
箭射轿,以驱邪避邪。
新娘梳妆打扮,准备
• 儒家思想:周朝时期,儒家思想兴起,婚礼仪式受到儒家思想的
影响,更加注重伦理道德。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的婚礼演变
秦汉时期婚礼制度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
• 礼仪:秦汉时期,婚礼制度继续发展,六礼成为定制。
• 礼仪: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婚礼制度有所变革,出现
• 服饰:秦汉时期,新郎新娘的服饰更加华丽,出现了凤
婚礼服饰
• 婚纱:中西婚礼中,新娘都会穿婚纱,表示纯洁和美好。
• 西装:中西婚礼中,新郎都会穿西装,表示正式和庄重。
中西婚礼文化的差异
礼仪
服饰
• 六礼:中式婚礼中有六礼,而西式婚礼没有这一传统。
• 凤冠霞帔:中式婚礼中,新娘会穿凤冠霞帔,而西式婚
• 教堂婚礼:西式婚礼通常在教堂举行,而中式婚礼没有
• 含义:问名是男方家通过媒人询问女方家的姓名、年龄等信息。
• 礼仪:问名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礼饼、水果等。
• 纳吉
• 含义:纳吉是男方家将问名所得的信息占卜吉凶,如果占卜结果为吉,则表示双方可以成婚。
• 礼仪:纳吉时,男方家会送上礼物,如鲜花、鞭炮等。
• 纳征
• 含义:纳征是男方家向女方家交付聘礼,表示双方已经确定婚姻关系。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
婚嫁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时期和地区的婚嫁风俗呈现出多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婚嫁风俗也在不断演变。
1. 古代婚嫁风俗
古代婚嫁更多体现了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观念。
如中国古代有"娶妻纳妾"、"重男轻女"等风俗;印度则有"童婚"、"窒息新娘"等陋习。
这些风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分化和对女性地位的歧视。
2. 近代婚嫁风俗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一些陈旧落后的婚嫁陋习逐步被废除。
如中国在20世纪初就废除了纳妾制度,印度也禁止了童婚。
同时,自由恋爱、男女平等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婚姻更多建立在双方真挚感情的基础之上。
3. 现代婚嫁风俗
现代社会,婚姻更加注重个人自主权和男女平等。
同性婚姻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获得合法地位;单身生育、无性婚姻等新型婚姻方式也逐渐被接受。
与此同时,为了追求个性化,一些新型婚礼形式如海外婚礼、主题婚礼等开始流行。
婚嫁风俗的发展演变折射出社会文明进步的轨迹。
未来婚姻将更加多元化、现代化,彰显人性尊严和个人价值。
只有与时俱进、包容多
样性,婚姻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婚礼习俗的演变
中国婚礼习俗的演变新闻传播学院 2010级广告二班高鑫一、原始社会至先秦时期在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混杂聚群而居,没有什么婚姻观念;吕氏春秋.侍君覧曰“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男女之别”;后来这种状态逐步得到限制;大戴礼礼记·盛世篇载:“凡淫乱生于男女无别,夫妻无义,婚礼享聘者,所以别男女、明夫妻之道也,故有淫乱之欲,则饰婚礼享聘也;”二、周公制礼至今中国历朝历代婚礼的内容都不断变化,但主要的还是围绕“三书六礼”;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三代时期,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婚礼”是属于汉传统文化精粹之一,婚聘之礼甚至可以追溯到甲骨文;3000多年前的周朝的周公制“婚聘六礼”;周代的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即纳采、、纳吉、纳征、请期、,纳采就是求婚,问名为请教女子的姓名同姓不婚之故,纳吉为占卜生辰八字是否合适,纳征为交纳彩礼,请期为确定迎亲日期,亲迎为迎接新娘;周礼也规定女方到男方家居住;古代婚礼“六礼”中就记载着每一道程序都要敬拜和请示祖先的例子;直到近代,人们仍然沿袭古代的习俗,将拜堂祖灵、拜天地等作为婚礼中不可缺少的东西,许多象征吉样的礼物在婚礼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在婚礼中也会有一些象征性的避邪过程,如照花轿、闹洞房等;,与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一起被合称为“三书六礼”;六礼婚制作是从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后世历朝历代的婚制都多数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来;自周公之礼以来,秦汉因之,隋唐承之,期间虽有一些礼节上的变化外,皆不出“三书六礼”的范围;但自明末清初以来,华夏礼仪丧殆,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清初朝鲜闵丁重随使团来华,根据所见所闻在燕行录中记载“今中国礼制大坏,人伦丧绝,非真华夏也;”并且说“今天下中华制度,都存于吾国”;在中国传统的婚姻文化中,婚礼的重要意义是“别男女”;按照儒家的观点,夫妇是家庭的基础,而夫妻关系的确立,其标志是婚礼;婚礼乃是人伦之本、风教之始,所以,以庄重而严格的程序来昭示“男女之别”就是必需的,婚礼之后夫妻关系才能有一个稳固的基础;周礼.地官记载,周代已经设有专门负责男女婚配的官员“媒氏”,其职责是“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后,皆署年月、日焉”;有点像今天的婚姻登记处的负责人;载于儒教圣经仪礼·士昏礼礼记·昏义中,并且在开皇律唐律宋刑统大明律等历朝法典中得到推广,还通过吉凶宾军嘉五礼的传播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汉文化圈国家;到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正式实施,极大的影响了传统婚礼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建立起新型的婚姻家庭关系,促进社会风气发生了巨大转变,也对婚礼的形式产生了影响;以下主要从礼仪、制度、习俗、观念等方面来论证中国婚礼的变化;三、制度、习俗方面的一些变迁1.同姓不婚同姓不婚即同一姓氏的男女不互相嫁娶,始于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实行族外婚时遗留下的规定;到了唐代,人们对同姓婚会造成后代畸形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予以禁止;宋、元、明、清也同唐朝一样,同姓为婚“乾杖而离之”;明律例与清律例规定说“同姓、同宗不婚”,表面规定两者皆禁止通婚;2. 由一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制在中国古代社会,尤其民间一般是倡导一夫一妻制的,周礼载“一夫一妻者,乃在别男女,使内无怨妇,外无旷夫”,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夫多妻制逐渐在中国开始盛行,至到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的土地上确立了一夫一妻制;3.由休妻到离婚受儒家三从四德等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妇女一直遵从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的古训;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休妻的概念逐渐被离婚这样的概念所取代;单纯从字面理解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平等的体现;4、服饰的变化仪礼中介绍“士婚礼”就写作“昏礼”;据郑玄注释:“娶妻之礼以黄昏为期,故名;所以要选择黄昏,因为此时正是阳往阴来的时辰;”后来才加上“女”旁,写作“婚”; 在古代,婚姻不仅是男女个人爱欲的满足,而且具有“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的使命,即俗话所说的“继香火”;因此,男婚女嫁就不但是个人行为,而且也是家庭或者家族的大事,因此倍受重视;"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 “交杯酒”这一个词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一种瓠瓜,味苦不可食,俗称苦葫芦,多用来做瓢;在古代,结婚时人们在仪式中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据说卺酒异常苦涩,夫妻二人同饮卺中苦酒,象征两人今后要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卺"古代结婚时用作酒器的一种瓢:合~旧时夫妻结婚的一种仪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饮酒;~饮饮合卺酒;四观念方面:由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古有俗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必须遵从父母之命,是古代婚姻的一项原则;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婚礼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婚礼的元素日渐消失;人们渐渐接受了西式风俗,采取婚礼形式.。
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
男女双方都认为可以成亲时,下一步就是下"小定"礼。"小定"的礼物,并没有一定的标准,普通人家差不多都是四盒礼。如金镯子、戒指、如意、以及钗钏钻珥之类的各种首饰,分装两盒;衣料及绣花裙子等物,也装成两盒。首饰都是以纯金为主,其次是包金,再次也有买银镯子的,当然要以双方社会阶级及经济情况而定
当天女家要摆设整桌酒席,款待来下礼的大媒,讲究的人家,还有二十样果子,这些果子是四荤、四蜜、四干、四鲜、四点心等。女家收到男家的礼物之后,也要回送男家四样礼物,如:文房四宝一盒,靴(鞋)帽一盒,长袍马褂一盒、衣料一盒。这些礼物就在当天烦请媒人带回,送到男家。
课题
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
周次
授课时间
月日
教学
目标
认识和了解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
重点
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
难点
中国婚姻风俗的变迁及影响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喝过喜酒吗?你当地的婚假风俗是怎么样的,要办哪些仪式,知道什么是结婚吗?(结婚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人生大事。中国上下五千年,结婚习俗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政治经济的进步,婚礼逐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礼仪。婚俗文化既是人类文明、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又是人类文明、人类文化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一种特殊形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婚礼习俗已经做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植根于整个中华文化之中。通过对婚俗文化的研究,对了解中华民族,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发展有具有深刻而深远的意义)
相亲: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叫"相亲"。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形,及经济状况
中国近代婚姻习俗的变迁PPT课件
1928年,国民政府大学院长蔡元培、内政部 长薛笃弼,针对当时社会上“文明婚礼”新旧杂 博、不中不西、漫无标准的情况,拟定了《婚礼 草案》,呈国民政府审定后颁行。该草案的要旨 在于矫正奢侈,废除繁文缛节,破除迷信,提倡 简约质朴,并酌取可以保存之旧制,为文明结婚 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参照标准。
第19页/共66页
金天翮在《女界 钟》里,从个性解放的 基本观念出发,宣传爱 情至上、婚姻自由,认 为“婚姻者,世界最神 圣最洁净的爱力之烧点 也”,主张实行一夫一 妻制的自由婚姻制度。
《女界钟》金天翮 1903
第20页/共66页
对旧式婚俗的揭露和批判,是民国时期婚姻 制度变革的一项主要内容。
进步人士对旧式婚俗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三 个方面:一是揭露包办、买卖和强迫婚姻制度, 指出旧式婚姻有“六大通病”,即男女不想见、 父母专婚、早聘早婚、繁文缛节等;二是批判早 聘早婚恶俗,把早婚的害处归纳为损精神、伤身 体、荒学问、败道德、害国计、弱种族;三是抨 击所谓贞烈、出妻与一夫多妻制。
第6页/共66页
纳吉
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后,将卜婚的吉兆通 知女方,并送礼表示要订婚的礼仪。古书有曰: “未卜时,恐有不吉,昏姻不定,故纳吉乃定 也。” 所以,只有 “ 纳吉 ” 仪式完成了,才 表明男女双方正式进入订婚阶段。 “ 纳吉 ” 是男女双方决定缔结婚姻的标志。
第7页/共66页
左上:男方遣 媒给女方的 《求婚帖》
第12页/共66页
以 “六礼” 作为核心内容的传 统婚姻礼俗,尽管程序僵化、繁琐, 并且耗费大量钱货,但其经过两千多 年的沉淀,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 文化之中,国人短期内难以完全抛弃。 因此,在民国时期旧式婚俗依然在广 大地区普遍流行,农村、山区、边远 城镇等思想保守地方,人们的婚嫁仪 式更是严格遵循传统的婚姻礼俗进行。
婚俗的变迁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 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 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 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 礼。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 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 “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而朱子家礼更将 “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赠内》 白居易 年代:唐 作者: 白居易
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他人尚相勉,而况我与君。 黔娄固穷士,妻贤忘其贫。 冀缺一农夫,妻敬俨如宾。 陶潜不营生,翟氏自爨薪。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
(花好月圆) 同心同德美满夫妻 克勤克俭幸福鸳鸯 (比翼双飞)
喜期办喜事皆大欢喜 新春结新婚焕然一新
婚礼用品
中式婚礼中必备的物品有:
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令整个迎亲仪 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 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 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 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 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定方以朱子家礼为标准制定婚礼。
清朝时,据通礼记载,汉官自七品以上共有九礼,但都拼 入了成妇成婿之礼,而古代的六礼亦只余下“议婚”、 “纳采”、“纳币”、“请期”与“请迎”五礼。其他士、 庶人结婚都比较简单,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法 进行。
婚礼流程
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 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 郎揭开。 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多 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 一世保平安。 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 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中国婚礼习俗的变迁
4.出门 :不同地方的出门礼一般有所不同,有的是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
有的则是一名辈分高的女性长辈拿着竹匾或者是黑伞一路护送到婚车前,预示着 新娘像这位长辈一样婚姻幸福。
5.敬客:酒宴开席后,新娘新郎要到各席敬酒致谢。
10
中国婚礼习俗变迁的意义
3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聘礼过程中来往的书文。 分为三种:
“聘书”—定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 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 门时用
4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2.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通过中国传统婚礼与现代婚礼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 当今时代,传统婚礼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革,新式的婚礼越 来越流行,婚礼形式也日益异彩纷呈。开放的、时尚的、个 性的婚礼,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喜爱。个人在婚姻生活 中的自由度和独立性不断增强,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繁 杂、奢侈的婚礼逐渐被简朴、随意而不失庄重的婚礼所取代, 尽管新的婚姻习俗还不完善,但这预示着中国婚俗发展的趋 势。
中国婚礼习俗的变迁
目录
中国古代婚礼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中国近代的婚礼习俗 中国现今的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习俗变迁的意义
2
中国古代婚礼
•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 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 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 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 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5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word完整版)从婚礼仪式看婚俗的变迁-精选文档
从婚礼仪式看婚俗的变迁由于婚姻关系到大多数,几乎是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学家、民俗学、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国内外学者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19世纪,这一领域受到了达尔文主义的影响。
后来,泰勒在对婚姻回避习俗,抢婚以及外婚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社会学家涂尔干审视了仪式对于社会行为的影响和意义。
20世纪以来,婚礼意识研究开始有了新的进展。
以村落为例,在举行仪式时,经常是需要村落的人都来参加,超越了单个村落的内部界限,这样就可以表现出当地人们的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
在对意识的探讨中,特纳针对象征意义的过程,提出三个研究的层次:当地人对仪式、象征的解释层次;仪式、象征的应用含义层次,即通过观察分析仪式、象征如何被举行、操作和应用来获得的意义;象征的地位含义层次即把它看作是由它与其他象征在一个整体中的关系决定的,各个部分是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而获得各自的意义的。
国内的郭于华认为,是传统农村亲缘关系与现代的相遇,开辟了中国社会结构变强的途径,并从亲属关系的变更来看整个社会结构的变迁。
李铁梁等学者也从亲属关系的横向联系中看到姻亲关系在基层社会的构建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以下对与经常出现在婚礼仪式文化的几种表现提炼,并以时间为纬度进行比较.一、送亲工具在社会主义改造和新中国十年建设时期,是女方家里送亲,男方家里迎亲。
送亲采用的交通工具通常都是马车或者骡子车。
送亲工具起着“转变仪式”的作用。
连结着男方、女方两家,表明新娘由姑娘这一角色向新媳妇这一角色的转换。
新娘坐的婚车上一般还要坐上一位迎新婆、一位送新婆、一个男童、一个女童四个人.迎新婆在这里表明的是男方家对女方的接纳和欢迎,以及对这桩婚姻的重视;而送新婆册表明女方家对男方的满意和这桩婚姻以及女儿出阁的重视。
显然迎新婆、送新婆在这里起着相互承认的功能,表明双方家里对婚姻的承认,新郎、新娘未来觉得的认同。
文革时期的政治气氛相当浓重,民众的婚礼仪式文化因此受到了影响.参加的人数不是很多,因此送亲工具只是普通的交通工具,而不再有其他的参杂在其中多余的反映情感的因素。
中国婚礼习俗的变迁
目录
中国古代婚礼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中国近代的婚礼习俗 中国现今的婚礼习俗 中国婚礼习俗变迁的意义
2
中国古代婚礼
• 婚礼,在中国原为“昏礼”,属于汉族传统文化精粹之一, 是华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 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基于此原因,夫传统中式婚服(明制)妻 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昏礼在五礼之中属嘉礼,是继男 子的冠礼或女子的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3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聘礼过程中来往的书文。 分为三种:
“聘书”—定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 “礼书”—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 过大礼时交换 “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 门时用
4
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
2.六礼:是指由求亲到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
“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 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
“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 备合婚的仪式;
“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 定;
“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 “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 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 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虽然在中国婚礼的文化传承中,一些东西逐渐消失。但 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遗产,我们应该把它继续传 承下去,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中国婚礼独特的文化
11
谢谢观赏!!!
7
中国近代的婚礼习俗
1.结婚庆典由司仪掌握进行,通常有以下一些程序:奏乐,来宾入席,请证婚 人、介绍人入席,证婚人宣读结婚证书,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 用印(打开印盒盖章),新郎、新妇一起分别向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及 全体来宾三鞠躬(一、再、三鞠躬),新郎、新娘相对一鞠躬和交换饰物(新 郎和新妇把自己手上的戒指各自给对方戴上),证婚人、介绍人致贺词, 男女主婚人致答词,请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退席,礼成奏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谢谢!Biblioteka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