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1 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内容及方法

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包括鱼卵及仔稚鱼)、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体组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等各项目调查方法均按《海洋监测规范》进行。

①浮游植物调查:采用浅水III型浮游生物网从底至表层垂直拖网获取和采水器采集表、底层水样500ml(水深>10m时,采表层和底层;水深≤10m时,只采表层样),现场

用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在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及按个体计数法进行计数、统计和分析,浮游植物丰度,网样单位:个/m3,水样单位:个/L。

②浮游动物调查:采用浅水Ⅰ型和Ⅱ型浮游生物网从底至表层垂直拖网获取,所获标本均经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带回实验室进行称重、分类、鉴定和计数。浮游动物生物量为湿重,单位:mg/m3,密度单位:个/m3。

③底栖生物调查:用采泥器(0.025 m2)进行采集,每站采集4次,取4次平均值为该站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底栖动物样品在船上用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后带回实验室称重(软体动物带壳称重)、分析,计数,鉴定到种,并换算成单位面积的生物量(mg/m2)和栖息密度(个/m2)。依据《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简明规程》,用网口宽度为1.5米的阿氏拖网(Agassis trawl)进行拖曳,拖速为1.00 nmi-1,拖网时间为10分钟,采集底栖生物定性样品。

④游泳动物调查:

用底层拖网和变水层拖网,每站拖网时间为1小时,拖网速度1kn。采集后进行分类、计数、称重和群体组成分析。

2 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2.1优势度(Y)及计算

优势种的概念有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占有广泛的生态环境,可以利用较高的资源,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空间出现频率(f i)较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数量(n i)庞大,密度n i/N较高。

设:f i为第i个种在各样方中出现频率;n i为群落中第i个种在空间中的个体数量;N为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数总和。

综合优势种概念的两个方面,得出优势种优势度(Y)的计算公式:

Y=n i/N×f i

2.2种类丰富度(d)、均匀度指数(J′)

群落多样性的高低,除了受取样大小、数量的分布外,主要依赖于群落中种类数多少及个体分布是否均匀。丰富度(d)和均匀度指数(J′)计算公式如下:

d=(S-1)/log2N

上2式中,为种类数,为第种的丰度,为总丰度,为实测Shannon-Weaver 多样性指数,。

2.3多样性指数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环境质量报告书(水质生物学评价部分)》的有关

近海海域及河口水质生物群落评价要求,结合《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HY/T003.9-91)中污染生态调查资料常用方法,本次调查的海洋生态生物学评价采用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

多样性指数H’=-∑P i*log2P i

式中,H′--- 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P i为第i种的个体数(或密度)占总个体数(或密度)的比例。

标准:H′ 0~1 重污染

1~2 中污染

2~3 轻污染

>3 清洁

3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与评价

3.1 浮游植物

3.1.1 种类组成和生态类型

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门29属71种,其中,硅藻门20属56种,占78.87%,硅藻在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甲藻门8属14种,占19.72%,蓝藻门1属1种,占1.41%。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生态类型主要以近岸低盐性类群为主,辅以少量的外海高盐性类群。

3.1.2 细胞密度和分布

浮游植物水样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水样的密度范围为4.674×103~28.163×103个/L,平均值为9.656×103个/L。水样密度低值区分布在08、04、02、09号站位;高值区位于07号站位;区域分布差异不大。各站点浮游植物种类不够丰富,各站点浮游植物种类在20种左右,02站点最多,检测到25种;07站点最少,只有15种。

3.1.3生物多样性分析

整个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5287 ,均匀度均值为0.7729,丰富度均值为0.6626(表9)。07站位的多样性指数小于2,06、10站位的多样性指数大于3,其它站位的多样性指数介于2和3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合理,结构基本稳定,本区海域环境尚适宜浮游植物的生长。整体而言,整个调查海域总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

表9 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结果统计表

3.1.4优势种类

整个调查海域优势种类(优势度Y≥0.02)共13种。主要优势种类为中肋骨条藻、分叉角甲藻、小头舟形藻、孔圆筛藻窄隙变种、条纹小环藻、细弱圆筛藻,优势度分别达0.6097、0.2288、0.1917、0.1116、0.1106、0.1065,最大优势度仅为0.6097,中肋骨条藻优势度很高。

3.2 浮游动物

3.2.1种类组成和生态类型

调查期间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动物7大类45种。其中节肢动物门17种,各类幼体18种,原生动物3种,腔肠动物门水母类3种,毛颚类1种,环节动物多毛类2种,脊索动物门1种。由调查结果可知: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中的各类幼体和节肢动物占优势。

表10 浅水I型网所采浮游动物种类汇总

本调查海区浮游动物主要由低盐近岸生态类群组成,辅以少量的半咸水河口生态类群和广温广盐生态类群,种类比较丰富。

3.2.2密度和分布

调查海域浮游动物水样的密度范围为11.5~550.5个/m3,平均值为162.38个/m3。水样密度高值区分布在8、9、10号位,其它站位密度都不足100个/ m3;01站位种类最少,只有5种,08、09、10站位种类较多,都超过20种,08站位最多,达27种。

3.2.3生物多样性分析

整个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2.5483,均匀度均值为0.7139,丰富度均值为2.1285(表11)。05站位多样性指数小于2,06站位多样性指数大于3,其它站位多样性指数在2和3之间。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合理,种类结构稳定,表明本区环境适宜浮动物的生长。

表11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分析结果统计表

3.2.4优势种类

整个调查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类(优势度Y≥0.02)共11种。主要优势种类为太平洋纺缍水蚤、强壮箭虫、短尾类蚤状幼体、真刺唇角水蚤。优势度分别达0.6068、0.4831、0.2174、0.1097,最大优势度仅为0.6068,优势度都不高。

本调查海区浮游动物主要由近岸广温广盐生态类群组成,种类比较丰富。3.3 底栖生物

3.3.1种类组成

l 采泥器采集(定量)

调查海域共鉴定底栖生物4大类12种,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4种,甲壳动物3种,软体动物4种,脊索动物1种。

表12 底栖生物种类汇总(定量)

l 阿氏网采集(定性)

调查海域共鉴定底栖生物4大类,46种,其中甲壳动物18种,棘皮动物3种,鱼类10种,软体动物15种。

表13 底栖生物种类汇总(定性)

3.3.2栖息密度、生物量及平面分布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栖息密度范围为0~2180个/m2,平均值为259个/m2;生物量范围为0.000~2199.821g/m2,平均值为225.046g/m2。

调查海域中05站位底栖生物量最大,但种类数不多,定量仅仅采到2种,生物量贡献者为黑龙江河蓝蛤;01站位和10站位的定量样品中底栖生物量最少,未采集到底栖生物。整个调查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主要贡献者为黑龙江河蓝蛤、海鞘sp.、红带织纹螺、半褶织纹螺。

3.3.3生物多样性分析

底栖生物(定量)调查中从01站位到10站位共有10个站位,共发现12种底栖生物,07站位最多,有4种;01站位和10站位最少,未有底栖生物;

03、04、06、09四个站位都出现3种底栖生物;02、05站位各有2种底栖生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