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的四次飞跃
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次飞跃(马恩使社会主义由空变为科)马恩在批判继承以前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到科的飞跃。
第二次飞跃(社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列宁根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赢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功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变化,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改革开放,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改变了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空前迅速,巩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论、三代、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试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两大基石: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展为两大基石。
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想道路。
1、社会历史的发展要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寻找答案,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社义是资义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义代替资,是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要变革建立新的,就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资的社会矛盾是无阶和资阶的矛盾,社义是无阶反对资阶的阶级斗争必然产物。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和历史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只有靠无阶和人民才能实现社义。
剩余价值是的科学社义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
1、揭露了资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揭露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公正平等的虚伪性,资义生产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实质。
第四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是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马恩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正确的。
(可从三个方面分析)◆自由竞争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联合的围剿只能用联合的“反围剿”来对抗。
◆历史证明:镇压巴黎公社:1871年梯也尔(法)与俾斯麦(德)扼杀俄国革命:1919春,英、法、美、日与高尔察克;1919下半年,协约国与邓尼金;1920.4,协约国与弗兰格尔匪帮。
革命发生的条件:统治阶级再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阶级再也不愿照旧生活下去。
3、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用来分析中国国情:(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剥削,中国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2)中国国内经济政治发展也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
(3)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其中绝大多数是贫雇农,他们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封建主义不愿意中国走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想走但没有能力走资本主义。
2、我们的观点:(1)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胜利是世界历史时代合符逻辑的发展结果。
(历史发展中出现了新的情况)(2)辨证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本身曲折而复杂。
(呈现出跳跃式前进的特点,即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往往不是从旧制度最发达的地方开始的)新情况:◆缓和国内矛盾有了物质基础;◆不择手段转嫁国内矛盾。
◆绝对性: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可能长期脱钩。
◆相对性:大体相同的生产力可以建立不同的生产关系;大体相同的生产关系可以容纳不同程度的生产力。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越”。
第一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
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第三次飞跃: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至多国,并进入了科学模式的探索时期。
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明社会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探索阶段。
2、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使社会主义有空想变为现实:(1)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了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3)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客观规律。
(4)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
综上所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一系列根本缺陷,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现实。
3、试述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答: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阶级斗争、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1、社会经济前提。
工业革命在推进资本主义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使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矛盾愈加明显地显露出来,为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本质及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2、阶级基础。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以及其他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及斗争的实践表明了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理论基础。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当时形成的诸多的社会主义思潮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文档资料
24
方向
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 义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突破了长期将计划经济当 做社会主义本质的传统观念,指导我国确定了经济 体制改革正确的目标。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我们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据。
25
谢谢谢谢观观看赏!!!
教条地对待马克思主义
——姓”资“,还是姓”社“
现实的社会主义与理论社会主义有很大的差距
——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17
本质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1980年代,邓小平第一次提出 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
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 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比较长的动态过程。
22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党的基本路线提供了 科学根据 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 和谐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23
线突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始终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党基 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制度的 统一、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和发展道路的统一,表明 社会主义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
19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 方向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含义科学社会主义也称科学共产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同义语。
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的学说。
它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揭示了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进行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
科学社会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
《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三次历史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第二次,是以列宁和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到多国实践,第三次,是邓小平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走向完善和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创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
1864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完成了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论证。
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于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
以列宁和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把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由理想变为现实。
开始了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在《帝国主义论》等著作中对垄断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
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发动了武装起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科学理想变成了现实制度。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二战后东欧各国及中国等先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欧亚社会主义连成一片。
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自20世纪70、80年代以来。
这一时期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改革出现了失误,苏联和东欧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社会主义国家由原来的15个减少到5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低潮。
一波三折的道路
一波三折的道路从《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至今,已有150多年。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运动到制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从革命到建设、在革命中发展完善和经历严重曲折等一系列复杂的事件的过程,既有凯歌前进的辉煌,又有令人痛心的曲折。
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大体上经历了四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创立、发展、传播并成为欧美工人运动的指导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巨大飞跃,它明确地解答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为世界无产阶级提供了改变自己历史命运的理论武器和斗争指南,为20世纪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作了理论准备。
第二次,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运动并指导建立了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无产阶级摧毁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创举,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构想和短暂的实践,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探索并建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模式,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三次,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世界社会主义形成了体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不断取得历史性的发展和巨大成就。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是继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人类历史上具有世界意义的又一次最伟大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第四次,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高速发展,在总结吸收遭受严重曲折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走向完善、成熟,正在重新奋起。
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在如何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传统的社会主义模式在胜利前进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弊端和不足,各个社会主义国家都在改革开放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前进道路。
由于把改革变成“改向”以及许多复杂的原因,发生了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遭遇空前严重的挫折。
1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1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的理论成果?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完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克服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英雄史观、理性决定一切、不了解阶级斗争的意义等根本缺陷,使社会主义发生了由空想到科学的质的飞跃。
第一次飞跃完成的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通过这一纲领性文件及其它科学社会主义著作,不仅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作了明确的回答和完整的表述,而且根据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实践,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基本原理,构成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代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回答了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学说。
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简言之,就是消灭一切阶级,就是消灭一切阶级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就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阶级性。
无产阶级解放的一般目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其次,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根据资本主义矛盾冲突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实践,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基本原理。
第三,回答了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
1875年马克思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和1883年恩格斯写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集中地论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所具有的一些质的规定性的特点。
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作了许多有价值的论述和探索。
科学社会主义的总复习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总复习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1、三次历史性飞跃,三个发展阶段。
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背景、基本条件和主要标志。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主要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主要标志是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是社会主义从一国模式向多国模式的发展,主要标志是中国,越南,朝鲜,古巴,老挝等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现。
2、为什么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1)不能正确地阐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
(2)找不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3)找不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缺陷,从客观上讲,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局限。
从主观上讲,最主要的是由于他们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两大发现”对于实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一般规律的高度,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世界观基础;剩余价值学说则从资本主义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自身,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两大发现”科学地证明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性质和任务。
它指出,社会主义不是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首先是在直接吃到它的苦头的工人阶级头脑中的反映。
因此,它的任务不是想出一个尽可能完善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必然产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社会经济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冲突的手段。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得到科学的证明。
它表明:(1)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是合乎历史规律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并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它是在19世纪40年代一90年代实现的,这就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这期间发生过欧洲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
实现飞跃的标志是:
第一,唯物史观(必要条件)第二,剩余价值(充分条件)
这二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块基石。
1871年的《资本论》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取得指导性的地位。
第二次飞跃――从理论到现实和实践
⏹20世纪初,俄国开始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集中点,一场新的革命风暴席卷俄国。
⏹从1905年至1917年,俄国爆发了三次革命。
1905年民主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
为社会主义打开了通道。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开始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成现实的进
程。
这就是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中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列宁将社会主义理想从理论变成现实
马恩关于夺取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理论
马恩的基本观点:马恩在研究了资本主义特别是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后,坚持认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胜利。
马恩的依据:(1)社会主义应该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2)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社会的国际化。
第三次飞跃―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体制的改革
★改革从南斯拉夫实行自治社会主义就开始了;到了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成为一股潮流。
★苏东的改革走上了多党制、议会制和私有化的道路上。
★中国和越南的改革都有重大突破。
当今资本国家工人及其政党的探索也属于第三次飞跃。
社会主义的4次历史性飞跃
二,十月革命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人类进入 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 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 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 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 由理想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成功原因
第一, 改革是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
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 由于在思想上搞个人崇拜、在政治上大搞阶级斗争、 在经济上实施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 , 严重偏离科学社会 主义轨道。
第二, 邓小平理论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了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
组员: 胡永 阳, 马强, 郭家 祥, 马国 庆, 刘智 超
社 会 主 义 经 历 的 四 次 历 史 性 飞 跃
四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飞跃:空想到科学
第二次飞跃:理论到实践 第三次飞跃:革命到建设、 一国到多国 第四次飞跃:旧体制到新 体制
第
一
次
飞
跃
一、从空想到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
四
次
飞
跃
四、从旧体制到新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 上的第四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体制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 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 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
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始于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传播,完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始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仍处于飞跃之中,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第一次飞跃:19世纪40、5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二、第二次飞跃: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民在锐意进取地中国共产党地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的变化审时度势,勇于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率先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一举改变了近代以来积弱积贫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本世纪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上世纪末以来,面对苏东剧变的现实,中国共产党顶住巨大压力,立志全面创新,不断深化改革,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巩固并增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五大通过的党章很突出的一点,就是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试重点整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复习课参考资料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P15-18答:1.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次飞跃:马克思恩格斯把空想社会主义变成科学社会主义。
他们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首先建立,形成苏联模式社会主义。
因此,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3.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探索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是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答:(1)经济条件: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发生的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从手工工场到大机器生产的转化,极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但也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日益激化,经济危机频繁发生。
1825年英国首先爆发了世界上第一次生产过剩的危机,此后每隔十年左右就要猛烈的爆发一次。
1836年英国再次爆发了经济危机并波及美国,1847年的危机则席卷整个欧洲和美国,形成世界性的的经济危机。
危机使许多工厂倒闭,工人失业。
同时,工业革命在造就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它的无产阶级。
这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
(2)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改变,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壮大和成熟,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出现,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比过去更尖锐,发生了多起大规模的政治罢工和武装起义。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得到进一步发展。
其中比较典型的运动有1831年和1834年英国工人掀起的宪章运动,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3)理论基础:1)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科学地说明了商品价值的来源,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它的劳动量,这是伟大的发现。
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些历史性飞跃
1. 社会主义经历了哪些历史性飞跃?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看,社会主义可以说经历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其主要标志是,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其主要标志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飞跃。
其主要标志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等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2.空想社会主义有哪些理论贡献?①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学说,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这时人民群众对政治平等、社会平等特别是财产平等的要求。
从17世纪英国革命时代温斯坦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莱的《自由法》至18世纪法国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和马布里的《论法制和法律的原则》等,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和论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平等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19世纪初,伟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摆脱了平均主义、禁欲主义,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暂时性,看到了新的社会生产力是改造社会制度的依据,就未来社会必须建立在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见解。
这些极其重要的思想,后来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3.《共产党宣言》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原理是: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四次伟大飞跃研讨材料
四次伟大飞跃研讨材料社会主义从产生至今经历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一、从空想到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二、从理论到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三、从革命到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四、从旧体制到新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四次历史性飞跃。
我主要是谈一下第四次飞跃。
所谓社会主义发展的飞跃, 我们认为它应包含三个条件: 一是其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并回答了时代的基本问题; 二是在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理论; 三是使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质的变化和发展。
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崩溃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 是社会主义由旧体制向新体制的转变。
这一转变, 从表面上看, 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期,但从实质上看, 这一转变恰恰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飞跃。
突出贡献是探索到了既反映历史规律, 又充分体现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新体制,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空前展现。
这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第一, 改革是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
传统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由于在思想上搞个人崇拜、在政治上大搞阶级斗争、在经济上实施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 严重偏离科学社会主义轨道。
改革旧体制建立新体制成为社会主义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成为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第二, 邓小平理论全面、系统、科学地回答了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科学探索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邓小平对这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和回答, 构成了完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四次飞跃
社会主义理论四次飞跃一、空想到科学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C.H.de圣西门、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二、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后来有被斯大林发展成为新阶段,苏联模式。
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加之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使得苏联在世界舞台上威望高涨,二战后在东欧,亚洲出现了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朝鲜、蒙古、中国等12个社会主义国家。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_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_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经典必背 1.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第一次飞跃: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发展特殊规律的基础上,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策略,科学预见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从根本上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第二次飞跃:1917年,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注意: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应运而生。
在马克思指导下,第一国际期间大力支援各国的工人运动,支持反封建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与国际工人运动的结合,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第一国际精神的产儿,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但二者都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2.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1)贡献: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理论上致力于社会制度的分析。
他们对资本主义旧制度的批判包含着许多击中要害的见解;对社会主义新制度的描绘,闪烁着诸多天才的火花。
(2)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他们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3)根源: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空想社会主义的不成熟的理论,是同当时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3.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的意义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四次飞跃_兼论中_省略_理论和实践是社会主义史上的新飞跃_李晓燕 (1)
—44—评价邓小平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地位,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飞跃问题。
所谓社会主义发展的飞跃,我们认为它应包含三个条件:一是其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并回答了时代的基本问题;二是在解决时代问题的过程中形成新的理论;三是使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质的变化和发展。
依此来看,社会主义从产生至今经历了四次历史性飞跃。
一、从空想到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实现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516年莫尔的《乌托邦》一书发表,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潮的产生,此后300年间,社会主义学说一直处于空想阶段。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第一,这次飞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产物。
19世纪40年代,欧洲主要国家的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较成熟阶段,伴随着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出现了两极分化、道德的堕落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并引发了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资产阶级学者提出了维护型理论为资本主义歌功颂德。
代表早期无产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创立了批判型理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无情揭露和痛斥了资本主义的种种罪恶。
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有许多天才的预见,但存在着不能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等根本缺陷。
科学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预见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就成为时代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恩格斯适应这一时代需要,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基础,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早年就为自己提出了创立革命理论的任务,所以,在参加工人运动的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理论研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首先,这一理论始终贯串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这一理论分析并回答了资本主义向何处去的时代问题。
再次,科学社会主义围绕着资本主义怎样发展到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全面系统地论及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阶级斗争理论、无产阶级政党理论、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理论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1)三个重大历史时期:过渡时期、共产主义 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
2)“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 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现建立个人
所有制。
二 )科学社会主义在19世纪后 半叶的实践和发展
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第一国际:1864-1876 国际工人协会 欧美各国社会主义政党的建立 第二国际:1889-1914
• 英国: 在经济上,它们并不是依靠生产力的发 展求得资本的积累,而主要是依靠政权 的强制力量,进行在国内以“圈地运动” 和在国外以疯狂的殖民掠夺为主要形式 的“原始积累”。
• 美国电影《根》:
50年前,肯的父亲哈基正在劳动,她的母亲琼斯 正在旁边看着哈基。这时候,突然从旁边的树林 中来了一群白人,他们拿着枪,命令哈基和琼斯 不许动,他们把哈基和琼斯摁倒在地。白人们把 他们带到了轮船上,把他和其他很多黑人关押在 一起,离开了非洲,在大海中,他们和其他黑人 遭到非人的虐待,很多黑人都病死在路上,被白 人扔到海里。父母来到美洲后被卖给了当地人, 他们驱使着肯特的父母不分昼夜的劳动,最后他 们累死在工地上,留下了孤苦伶仃的肯特。
(3)现代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并逐渐觉悟。
• 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
股票行情猛烈下跌,1826年初,股票跌价造成 的损失约达1400万英镑。信用关系破坏,七十多 家银行破产,著名的英格兰银行的黄金储备从 1824年底的1 070万镑降至120万镑。破产的工商 企业达到3500多家。1824~1826年间,英国当时 重要的出口产品棉布出口从3.45亿码降为2.67亿 码,即减少了23%。机器制造业、建筑业以及其 他几乎所有的行业都遭到了危机的沉重打击。
3)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的四次飞跃
【摘要】一个半世纪以来,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各自国情相结合,不断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四次飞跃历史背景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在在科学地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批判地继承人类优秀文化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于1848年2月合著了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从此,人类社会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伟大世界历史进程。
一个半世纪以来,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代特征、各自国情相结合,不断探索本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四次历史性的飞跃。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任何时代的思想理论都植根于那个时代经济社会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土壤。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是如此。
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社会逐渐形成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思潮,其中源远流长、影响最大的是空想社会主义。
它的产生和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积累了有益的思想材料。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的继承思想先贤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19世纪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先进国家已占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
马克思和恩格斯参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实践。
在此基础上,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C.H.de圣西门、C.傅立叶和英国的R.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发表的《资本论》和1875年撰写的《哥达纲领批判》,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理进行了深刻的论证。
二、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人类进入20世纪后,列宁依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出了革命可以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地理论;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俄国人民在列宁为代表地布尔什维克党地领导下,赢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地胜利,在人类历史上成功地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地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发展了马克思的国家与革命的学说,揭示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规律,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发展相结合,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新课题,在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殖民地问题、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过渡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
此后,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
三、从一国到多国的飞跃
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在极短的时间内,使苏联在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加之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的胜利,使得苏联在世界舞台上威望高涨,二战后在东欧,亚洲出现了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朝鲜、蒙古、中国等12个社会主义国家。
到20世纪60-70年代古巴、印度支那半岛、柬埔寨、老挝也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至此,社会主义国家达到16个。
但是,随着苏东剧变、苏联解体, 是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最严重的历史悲剧, 它不仅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
受东欧
剧变、苏联解体的冲击,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 社会主义国家的数目骤减为5个。
然而, 社会主义运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社会主义国家认真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在本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认识, 这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所
设想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都突破了苏联在此问题上的认识,针对本国的实际提出了实
事求是的看法。
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估计,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出发点, 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
冷战后, 经过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 各国在这个问题上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
越南共产党认为它们仍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 但是目前尚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 而这个过渡时期是长期而充满困难的。
初级阶段是整个过渡时期的小过渡, 其主要任务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为大规模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其间,要会使用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 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来使用资本主义经济, 以建设社会主
义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是走向社会主义过程中适合我国条件的过渡形式。
老挝人民革命党四大认为, 老挝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 但当前处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初级阶段, 处在建设和发展人民民主制度、为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创造必要条件的历史阶段。
朝鲜认为, 一方面它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但社会主义建设还没有完成, 目前处于不完全的社会主
义阶段, 其任务是争取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 另一方面, 认为要建成共产主义可能需要很长
时间, 但实现共产主义并不是那么遥远的事, 一国能首先实现共产主义。
强调从本国国情出发, 走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古巴党和领导人在改革道路的选择上, 既不学苏东国家毁灭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做法, 也不完全照搬照抄中国、越南的经验, 而是从古巴实际出发, 实行有古巴特色的稳步的改革开放, 推行稳中求进的改革开放战略。
中国在这个问题上, 更是有清醒的认识, 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目标, 并且做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强调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
正是在这个重要论断的基础上, 制定了一系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由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四、从传统体制到现代体制的飞跃
到了21世纪中叶,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否保持社会主义的长期繁荣稳定,能否引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壮大社会主义事业是新世纪摆在面前的新课题,发展和深化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要保持理论的科学性,不仅要传承理论的科学内涵,还要结合本国建设发展时代具体要求的实际,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和创新理论的实质内容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中走出一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之路。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命题,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的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
”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也说过:“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动永远没有完结,人民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
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高明之处,就是它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说成是到顶了、不用再发展了的理论,而是沿着历史前进的脚步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不断飞跃。
【参考文献】[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共产党宣言》
[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岳川夫,沈济时北京大学出版社
[4]《恩格斯全集》新华出版社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6]《20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实践进程》严书翰
[7]《冷战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赵建新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阶段》熊文枫杨
莉邹小宁
[9]《跨世纪的设计-邓小平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