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部MRI解剖
合集下载
颌面部解剖及病变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通过打印颌面部模型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超声、核磁等新型成像技术
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影像信息,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
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的结合
精准定位
导航系统
通过影像学诊断精确定位病变位置, 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利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操作,提高手 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治疗效果评估
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为颌面 部软组织肿块,形态规则,边 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 可见病变均匀强化。
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为颌面 部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可伴有钙化或坏死 。增强扫描可见病变不均匀强 化。
颌面部外伤病变
颌面部外伤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与外伤程度和部位有关,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骨折和软组织损伤。
病变累及颌面部骨组织时,可 出现骨质破坏,表现为骨小梁
模糊、缺失等。
软组织肿胀
炎症、肿瘤等疾病可引起软组 织肿胀,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增
高或腮腺增大。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转移癌或淋巴结炎等疾 病可引起淋巴结肿大,表现为
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
钙化
部分病变可出现钙化,如腮腺 混合瘤内的“蛋壳样”钙化。
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淋巴结肿大或软组织肿块。
03
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鉴别
良性病变通常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而恶性病变则通常边界不清、形态
不规则。影像学上,良性病变通常无骨质破坏,而恶性病变则可能出现
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胀等表现。
03
常见颌面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颌面部炎症病变
颌面部炎症病变是常见的病变类型, 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超声、核磁等新型成像技术
提供更清晰、更准确的影像信息,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
影像学诊断与临床治疗的结合
精准定位
导航系统
通过影像学诊断精确定位病变位置, 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利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操作,提高手 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
治疗效果评估
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良性肿瘤:影像学表现为颌面 部软组织肿块,形态规则,边 界清晰,密度均匀。增强扫描 可见病变均匀强化。
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为颌面 部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 边界不清,可伴有钙化或坏死 。增强扫描可见病变不均匀强 化。
颌面部外伤病变
颌面部外伤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与外伤程度和部位有关, 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骨折和软组织损伤。
病变累及颌面部骨组织时,可 出现骨质破坏,表现为骨小梁
模糊、缺失等。
软组织肿胀
炎症、肿瘤等疾病可引起软组 织肿胀,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增
高或腮腺增大。
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转移癌或淋巴结炎等疾 病可引起淋巴结肿大,表现为
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
钙化
部分病变可出现钙化,如腮腺 混合瘤内的“蛋壳样”钙化。
病变的鉴别诊断
一淋巴结肿大或软组织肿块。
03
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的鉴别
良性病变通常边界清晰、形态规则,而恶性病变则通常边界不清、形态
不规则。影像学上,良性病变通常无骨质破坏,而恶性病变则可能出现
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胀等表现。
03
常见颌面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颌面部炎症病变
颌面部炎症病变是常见的病变类型, 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磁共振成像在口腔颌面部疾病中的应用
06
总结与展望
磁共振成像在口腔颌面部疾病中的价值
准确诊断
辅助手术治疗
磁共振成像(MRI)能够清晰显示口腔颌面 部的软组织结构,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 重要依据。
MRI能够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 毗邻关系,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支 持。
监测治疗效果
科研价值
MRI可用于监测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治疗效果 ,如肿瘤的缩小程度、炎症的消退情况等 。
下颌骨
唯一可动的颌骨,与上 颌骨共同构成口腔的基 部,负责咀嚼和言语功
能。
颧骨
位于面部两侧,与上颌 骨、额骨等连接,影响
面部轮廓。
鼻骨
构成鼻腔的骨骼基础, 参与面部美观和呼吸功
能。
软组织层次及毗邻关系
皮肤层
覆盖在面部表面的最外层,具有保护和美观 作用。
肌肉层
包括表情肌和咀嚼肌等,负责面部运动和咀 嚼功能。
皮下组织层
富含脂肪和血管,为皮肤提供营养和缓冲。
筋膜层
连接肌肉和骨骼,维持面部结构的稳定性。
血管神经分布特点
血管分布
口腔颌面部血管丰富,包括颈外 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等,为
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
神经分布
三叉神经是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神 经,负责感觉和运动功能。其中 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分 别支配相应区域的感觉和运动。
MRI在口腔颌面部疾病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 作用,为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等 研究提供有力手段。
未来发展趋势及挑战
技术发展
随着MRI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口腔颌面 部MRI的分辨率、扫描速度等性能将得到
进一步提升。
挑战与问题
口腔颌面部MRI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如金属修复体对成像的干扰、患者配合度
颌面部骨骼解剖
• 下颌前牙唇侧牙槽窝骨板比舌侧薄,双尖牙区颊舌侧骨 板厚度相近,磨牙区颊侧骨板厚于舌侧。
• (4)下颌体下缘 .
18
.
19
• 2.下颌支
• (1)喙突(coronoid process)(颞肌咬肌)
• (2)髁突(condylar process)
• 喙突与髁突之间为下颌切迹,又称乙状切迹 (mandibular notch)。
➢眶下孔(infraorbital foramen) 眶下神经
➢尖牙窝(canine fossa)
.
3
颌面部(面颅骨)骨性支架:14块骨(15)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
4
参与构成: 眼眶底 口腔顶 鼻腔底及侧壁 颞下窝和翼腭窝 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
30
The End
.
31
• (3)内面(骨性标志)
➢下颌孔:孔前方有锐薄的小骨片,为下颌小舌(蝶下颌韧 带)。
➢翼肌粗隆(翼内肌)
• (4)外面
.
20
(二)内部结构
1.下颌管 2.牙力轨道和肌力轨道
.
21
• (三)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 1.正中联合 • 2.颏孔区 • 3.下颌角 • 4.髁突颈部
.
22
(四)血管、淋巴、神经 ➢血液供应:下牙槽动脉(主要) ➢淋巴回流:下颌下淋巴、颈深淋巴结 ➢神经支配:下牙槽神经性支架:14块骨(15)
➢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及下鼻甲 ➢不成对:下颌骨、犁骨(舌骨)
.
2
一、上颌骨(maxilla) 主要构成颜面中1/3的骨性支架,左右成对。 (一)外形 分为一个体部和四个突起。 1.上颌体(body of maxilla) (1)前外面(骨性标志及临床意义)
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MRI(1研究生)ppt课件
1.翼腭间隙:位 于上颌骨后壁与蝶 骨大翼的下面及翼 突之间。 (断层5:7)
.
下颌颈层面
.
断层七
寰枕关节层面
.
.
寰枢关节层面
.
枢椎体上份层面
.
枢椎体下份层面
.
下颌角层面
.
下颌体上份层面
.
经喉咽和会厌层面
.
舌骨体层面
.
.
.
.
翼内肌起自翼窝,肌 纤维斜向外下,止于下 颌支内侧面的翼肌粗隆。
翼外肌起于蝶骨大翼的 颞下面及翼突外侧板的 外侧面,有两个头,纤 维行向后外,止于下颌 颈、关节盘和关节囊。 咬肌、颞肌和翼内肌收 缩能上提下颌骨(闭 口);两侧翼外肌同时 收缩,使下颌骨向前, 并参与张口;一侧翼外 肌收缩,则使下颌骨转 向对侧;颞肌后部纤维 收缩,可拉下颌骨向后。
突之间。(断层5:7)
.
位于眶尖的下方、颞下窝的内侧。前界上颌骨体部,后界蝶骨翼突。上 为蝶骨大翼,内以腭骨垂直板为界。间隙内主要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 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翼腭间隙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 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间隙,向下经翼腭管通口腔,向后上经圆孔通颅腔。
.
颞下窝是上颌骨体 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 间隙,容纳咀嚼肌和 血管神经等,向上通 颞窝。窝前壁为上颌 骨体和颧骨,内壁为 翼突外侧板,外壁为 下颌支,下壁与后壁 空缺。此窝向上借卵 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 相通。向前借眶下裂 通眶,向内借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 上颌裂通翼腭窝。
• 1、位置:翼 腭窝位于颞 下窝内侧、 眶尖后下方 的狭小骨性 间隙,位置 深邃,解剖结 构复杂。
.
横断面翼腭窝第二层 前壁、后壁呈凸面向后的双弧形
.
下颌颈层面
.
断层七
寰枕关节层面
.
.
寰枢关节层面
.
枢椎体上份层面
.
枢椎体下份层面
.
下颌角层面
.
下颌体上份层面
.
经喉咽和会厌层面
.
舌骨体层面
.
.
.
.
翼内肌起自翼窝,肌 纤维斜向外下,止于下 颌支内侧面的翼肌粗隆。
翼外肌起于蝶骨大翼的 颞下面及翼突外侧板的 外侧面,有两个头,纤 维行向后外,止于下颌 颈、关节盘和关节囊。 咬肌、颞肌和翼内肌收 缩能上提下颌骨(闭 口);两侧翼外肌同时 收缩,使下颌骨向前, 并参与张口;一侧翼外 肌收缩,则使下颌骨转 向对侧;颞肌后部纤维 收缩,可拉下颌骨向后。
突之间。(断层5:7)
.
位于眶尖的下方、颞下窝的内侧。前界上颌骨体部,后界蝶骨翼突。上 为蝶骨大翼,内以腭骨垂直板为界。间隙内主要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 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翼腭间隙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 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间隙,向下经翼腭管通口腔,向后上经圆孔通颅腔。
.
颞下窝是上颌骨体 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 间隙,容纳咀嚼肌和 血管神经等,向上通 颞窝。窝前壁为上颌 骨体和颧骨,内壁为 翼突外侧板,外壁为 下颌支,下壁与后壁 空缺。此窝向上借卵 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 相通。向前借眶下裂 通眶,向内借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 上颌裂通翼腭窝。
• 1、位置:翼 腭窝位于颞 下窝内侧、 眶尖后下方 的狭小骨性 间隙,位置 深邃,解剖结 构复杂。
.
横断面翼腭窝第二层 前壁、后壁呈凸面向后的双弧形
颌面部MRI解剖
• 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细长梭形的肌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 细胞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 儿童或青少年多见,男/女为2:1。 • 本病为良性病变,但呈侵袭性生长,无明显边界,易复发。 • 影像表现:软组织肿块+窦壁骨质破坏。
Case 3,B134835
• 男,27y; • 左面部疼痛半年,伴左侧鼻塞1月。
T2脂肪抑制像
舌下腺
Case 1 ,A678940
• 男,55y; • 左额、左眶部疼痛伴鼻塞2个月。
T2WI
T1WI
T1WI抑脂+C
+C
额窦癌
• 鼻腔和副鼻窦恶性肿瘤, 以上颌窦癌多见(75%),其中以鳞 癌为多。额窦癌约占10%。
• 副鼻窦区软组织肿块及窦壁骨质破坏是诊断副鼻窦癌的重要 依据。
Case 4,B269277
• 女,57y; • 发现软腭无痛性肿物半年。
T1WI
T2WI抑脂
T1+C
T1+C
T1+C
左侧咽旁间隙涎腺多形性腺瘤
• 咽旁间隙肿瘤良性约占88% ,恶性约占12%。良性肿瘤以多 形性腺瘤、神经鞘膜瘤、神经纤维瘤(三者之和占良性肿瘤 80%)为最多;
• 咽旁间隙涎腺多形性腺瘤即可来自腮腺深叶,亦可来自咽旁 间隙小涎腺;
颌下腺与下颌下缘之间。口腔颌面部恶性 肿瘤,易见颌下淋巴结转移。
T2
颌下腺
T1
颌下腺
T1
颌下腺
T1脂肪抑制像
颌下腺
T1
T2
T2脂肪抑制像
舌下腺解剖
• 位于下颌骨和颏舌肌之间; • 没有包膜; • 舌下腺的前端与对侧舌下腺相接,后部与
颌下腺的延伸部相邻,外侧位下颌骨支 咬肌 翼内肌
• 儿童或青少年多见,男/女为2:1。 • 本病为良性病变,但呈侵袭性生长,无明显边界,易复发。 • 影像表现:软组织肿块+窦壁骨质破坏。
Case 3,B134835
• 男,27y; • 左面部疼痛半年,伴左侧鼻塞1月。
T2脂肪抑制像
舌下腺
Case 1 ,A678940
• 男,55y; • 左额、左眶部疼痛伴鼻塞2个月。
T2WI
T1WI
T1WI抑脂+C
+C
额窦癌
• 鼻腔和副鼻窦恶性肿瘤, 以上颌窦癌多见(75%),其中以鳞 癌为多。额窦癌约占10%。
• 副鼻窦区软组织肿块及窦壁骨质破坏是诊断副鼻窦癌的重要 依据。
Case 4,B269277
• 女,57y; • 发现软腭无痛性肿物半年。
T1WI
T2WI抑脂
T1+C
T1+C
T1+C
左侧咽旁间隙涎腺多形性腺瘤
• 咽旁间隙肿瘤良性约占88% ,恶性约占12%。良性肿瘤以多 形性腺瘤、神经鞘膜瘤、神经纤维瘤(三者之和占良性肿瘤 80%)为最多;
• 咽旁间隙涎腺多形性腺瘤即可来自腮腺深叶,亦可来自咽旁 间隙小涎腺;
颌下腺与下颌下缘之间。口腔颌面部恶性 肿瘤,易见颌下淋巴结转移。
T2
颌下腺
T1
颌下腺
T1
颌下腺
T1脂肪抑制像
颌下腺
T1
T2
T2脂肪抑制像
舌下腺解剖
• 位于下颌骨和颏舌肌之间; • 没有包膜; • 舌下腺的前端与对侧舌下腺相接,后部与
颌下腺的延伸部相邻,外侧位下颌骨支 咬肌 翼内肌
头颈部口腔颌面部影像诊断
第五节
★ 颌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下颌磨牙区多见,多为分化较高的鳞 癌
★ 多见于40岁~60岁,男性多于女性 ★ 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 下颌牙龈癌多转移至患侧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 上颌牙龈癌多转至患侧颌下及颈淋巴结
★ CT:牙龈肿胀,软组织肿块,邻近骨质吸收、破坏,局部淋 巴结转移
★ MRI:
◆ 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病变若侵犯牙槽骨,T2WI低信号的皮质骨被高信号的肿瘤组织所4替7 代
27
角化囊肿MRI表现 第五节
★ 平扫
◆ 常为纯囊性病变 ◆ 软组织团块影,似囊实混合性—上皮团块 ◆ 信号复杂且不均一 ◆ 均一薄壁,光滑,(继发感染)不规则厚壁
★ 增强
◆ (除非继发感染)囊壁无或轻度强化 ◆ 软组织团块无强化,可与肿瘤实体鉴别
28
多房角化囊肿(图)
多房角化囊肿(图)
角化囊肿(图)
16
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2) 第五节
◆ 含牙囊肿
▲ 包绕牙冠,附着于一个未萌出牙牙颈 ▲ 造釉器星网层出现液化 ▲ 一个牙胚(一个牙)、多个牙胚(多个牙) ▲ 2~3层非角化上皮细胞衬里及薄层结缔组织 ▲ 早期为牙胚内冠周间隙增宽(>2.5mm)
17
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3) 第五节
★ 牙源性角化囊肿
头颈部
1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
2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1) 第五节
★ 平片
◆ 口内片:牙片、咬合片、咬翼片 ◆ 口外片:上、下颌骨正、侧、斜
★ 全景
◆ 口腔体腔摄影 ◆ 曲面体层摄影
★ 造影检查
◆ 涎腺造影
3
正常腮腺造影(图)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2) 第五节
★ 颌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下颌磨牙区多见,多为分化较高的鳞 癌
★ 多见于40岁~60岁,男性多于女性 ★ 可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 下颌牙龈癌多转移至患侧颏下及颌下淋巴结 ◆ 上颌牙龈癌多转至患侧颌下及颈淋巴结
★ CT:牙龈肿胀,软组织肿块,邻近骨质吸收、破坏,局部淋 巴结转移
★ MRI:
◆ 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病变若侵犯牙槽骨,T2WI低信号的皮质骨被高信号的肿瘤组织所4替7 代
27
角化囊肿MRI表现 第五节
★ 平扫
◆ 常为纯囊性病变 ◆ 软组织团块影,似囊实混合性—上皮团块 ◆ 信号复杂且不均一 ◆ 均一薄壁,光滑,(继发感染)不规则厚壁
★ 增强
◆ (除非继发感染)囊壁无或轻度强化 ◆ 软组织团块无强化,可与肿瘤实体鉴别
28
多房角化囊肿(图)
多房角化囊肿(图)
角化囊肿(图)
16
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2) 第五节
◆ 含牙囊肿
▲ 包绕牙冠,附着于一个未萌出牙牙颈 ▲ 造釉器星网层出现液化 ▲ 一个牙胚(一个牙)、多个牙胚(多个牙) ▲ 2~3层非角化上皮细胞衬里及薄层结缔组织 ▲ 早期为牙胚内冠周间隙增宽(>2.5mm)
17
病变的组织、病理特点(3) 第五节
★ 牙源性角化囊肿
头颈部
1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
2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1) 第五节
★ 平片
◆ 口内片:牙片、咬合片、咬翼片 ◆ 口外片:上、下颌骨正、侧、斜
★ 全景
◆ 口腔体腔摄影 ◆ 曲面体层摄影
★ 造影检查
◆ 涎腺造影
3
正常腮腺造影(图)
一、正常影像学表现(2) 第五节
口腔、颌面部的MR检查
口腔、颌面部的MR检查
正常值
1.上颌窦的肿瘤或炎症。
2.腮腺区的肿瘤。
3.口咽部的肿瘤。
4.面深部(颞下窝等)如颞颌关节的肿瘤。
5.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临床意义
1.口腔颌面部、喉部系由脂肪、肌肉、血管、淋巴组织、腺体、骨组织及神经组成,在mr下各具有较好的特征性信号强度,故应用mr检查比ct能提供更多的诊断资讯。
2.mr检查上颌窦肿瘤具有定性价值,并能确定肿瘤的大小、范围以及同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3.因口咽部解剖部位的特殊,x线和ct一般难以分辨,而mr因具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力,故在显示与诊断口咽部肿瘤方面较其他检查方法有效。
4.mr是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
[注意要点] 检查时,应取下金属假牙。
颌面部解剖及其病变的影像诊断
肌肉与筋膜
咀嚼肌群
筋膜
包括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等, 这些肌肉群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控制下 颌骨的运动,实现咀嚼功能。
筋膜是一种结缔组织,起到连接肌肉、 固定骨骼和保护血管神经的作用。
表情肌群
包括额肌、眼轮匝肌、颧大肌、颧小 肌、上唇方肌、下唇方肌等,这些肌 肉群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改变面部表情。
血管与淋巴系统
其他病变
总结词
其他病变在影像学上可能表现为颌面部 软组织和骨骼的异常密度或形态变化。
VS
详细描述
除了炎症、肿瘤、创伤和骨折等常见病变 外,颌面部还可能发生其他各种病变。这 些病变可能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软组织和骨 骼的异常密度或形态变化,例如颌面部发 育畸形、血管病变、代谢性疾病等。对于 这些病变,正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对于制 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创伤与骨折
总结词
创伤与骨折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颌面部骨骼的断裂或错位。
详细描述
创伤与骨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颌面部骨骼的断裂或错位,这些异常可以在X线或CT图像上清晰地观察 到。骨折可能导致骨裂、移位或成角畸形,而创伤则可能引起骨膜反应、骨髓水肿或软组织损伤。治 疗方式的选择和预后评估需要依据具体伤情和影像学表现。
03
颌面部病变的影像诊断方 法
X线诊断
X线平片
用于观察颌面部骨骼结构,如骨折、肿瘤等。
曲面断层X线
可全面观察上下颌骨及相邻组织的结构,常用于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诊断。
CT诊断
CT扫描
可获取颌面部软组织和骨骼的三维图像,有助于发现病变和 确定病变范围。
CT三维重建
通过重建技术,可直观地展示颌面部骨骼形态,对颌面部畸 形、骨折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及CT、MRI(11研究生)
38
舌骨体层面
39
40
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
1
2
特点
由于面颅与脑颅的分界线并不是水平线,颌面 部以reid 为基线,它上五个断层与颅脑相重叠; 本教材共14个断层。
断层以第6颈椎结束; 观察鼻腔、颅底、鼻咽部(窦腔) 观察颌面部、颈部的间隙 颈椎的结构(寰枕、寰枢关节)
3
重要的间隙
4
1.翼腭间隙:位于上颌骨后壁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及翼
• 1、位置:翼 腭窝位于颞 下窝内侧、 眶尖后下方 的狭小骨性 间隙,位置 深邃,解剖结 构复杂。
14
横断面翼腭窝第二层 前壁、后壁呈凸面向后的双弧形
15
5、翼管
翼管前 口位于蝶 腭孔的后 方,圆孔 的内下方,
翼管前口 ①蝶骨大翼②眶上裂③圆孔④翼突
⑤蝶窦⑥蝶腭孔⑦翼管前口
16
17
18
下颌头层面
突之间。(断层5:7)
5
位于眶尖的下方、颞下窝的内侧。前界上颌骨体部,后界蝶骨翼突。上 为蝶骨大翼,内以腭骨垂直板为界。间隙内主要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 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翼腭间隙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 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间隙,向下经翼腭管通口腔,向后上经圆孔通颅腔。
6
颞下窝是上颌骨体 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 间隙,容纳咀嚼肌和 血管神经等,向上通 颞窝。窝前壁为上颌 骨体和颧骨,内壁为 翼突外侧板,外壁为 下颌支,下壁与后壁 空缺。此窝向上借卵 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 相通。向前借眶下裂 通眶,向内借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 上颌裂通翼腭窝。
sinuses 岩下窦
26
27
垂体层面:14
28
下颌头层面
1.翼腭间隙:位 于上颌骨后壁与蝶 骨大翼的下面及翼 突之间。 (断层5:7)
舌骨体层面
39
40
颌面部连续横断层解剖
1
2
特点
由于面颅与脑颅的分界线并不是水平线,颌面 部以reid 为基线,它上五个断层与颅脑相重叠; 本教材共14个断层。
断层以第6颈椎结束; 观察鼻腔、颅底、鼻咽部(窦腔) 观察颌面部、颈部的间隙 颈椎的结构(寰枕、寰枢关节)
3
重要的间隙
4
1.翼腭间隙:位于上颌骨后壁与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及翼
• 1、位置:翼 腭窝位于颞 下窝内侧、 眶尖后下方 的狭小骨性 间隙,位置 深邃,解剖结 构复杂。
14
横断面翼腭窝第二层 前壁、后壁呈凸面向后的双弧形
15
5、翼管
翼管前 口位于蝶 腭孔的后 方,圆孔 的内下方,
翼管前口 ①蝶骨大翼②眶上裂③圆孔④翼突
⑤蝶窦⑥蝶腭孔⑦翼管前口
16
17
18
下颌头层面
突之间。(断层5:7)
5
位于眶尖的下方、颞下窝的内侧。前界上颌骨体部,后界蝶骨翼突。上 为蝶骨大翼,内以腭骨垂直板为界。间隙内主要有上颌神经、蝶腭神经节、 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翼腭间隙向前经眶下裂通眼眶,向内经蝶腭孔通鼻腔, 向外经翼上颌裂通颞下间隙,向下经翼腭管通口腔,向后上经圆孔通颅腔。
6
颞下窝是上颌骨体 和颧骨后方的不规则 间隙,容纳咀嚼肌和 血管神经等,向上通 颞窝。窝前壁为上颌 骨体和颧骨,内壁为 翼突外侧板,外壁为 下颌支,下壁与后壁 空缺。此窝向上借卵 圆孔和棘孔与颅中窝 相通。向前借眶下裂 通眶,向内借上颌骨 与蝶骨翼突之间的翼 上颌裂通翼腭窝。
sinuses 岩下窦
26
27
垂体层面:14
28
下颌头层面
1.翼腭间隙:位 于上颌骨后壁与蝶 骨大翼的下面及翼 突之间。 (断层5: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颞肌 起自:颞窝和颞深筋膜的深面 止于:冠突和下颌支前缘至下颌第三磨牙
远中 收缩上提下颌骨,使下颌产生闭口动作。
也参与下颌侧方运动。
颞肌
咬肌 浅层:起于颧弓的下面和内面(上颌骨颧突、颧弓前2/3),止于咬肌粗隆 深层:起于颧弓深面,止于下颌支上部和髁突 收缩上提下颌骨,也参与下颌侧向运动及后退运动
颌面部MRI解剖
301磁共振室 王庆军 、刘丹青
MRI在颌面部成像优势
• 多参数、多平面成像; • 独一无二的软组织分辨率,可清楚显示口
腔颌面部正常软组织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 • 无辐射。
MRI在颌面部成像缺点
• 对正常骨质结构及骨质病理改变显示欠佳, 不如CT;
• 对金属(假牙等)敏感,易产生伪影; • 成像时间长; • 对运动敏感,可以产生运动伪影。
T2WI
T2脂肪抑制像
舌下腺
Case 1 ,A678940
• 男,55y; • 左额、左眶部疼痛伴鼻塞2个月。
T2WI
T1WI
T1WI抑脂+C
+C
额窦癌
• 鼻腔和副鼻窦恶性肿瘤, 以上颌窦癌多见(75%),其中以鳞 癌为多。额窦癌约占10%。
• 副鼻窦区软组织肿块及窦壁骨质破坏是诊断副鼻窦癌的重要 依据。
涎腺解剖
• The Major Salivary Glands
– Parotid – Submandibular – Sublingual
• The Minor Salivary Glands
腮腺解剖
• 腮腺位于耳垂下前方,前界在下颌支、咬肌交界 处,后界为乳突,上为外耳道,下为下颌角下方。
• 腮腺分为深浅两叶,中间有峡部连接。面神经穿 行两叶之间。浅部位于下颌支和咬肌表面,呈倒 置三角形。深部又称咽突,位于下颌支和翼内肌 深面,并向前内深达咽侧壁。峡部位于下颌支后 缘和胸锁乳突肌之间。三角形下端为尾部。
• 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细长梭形的肌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 细胞增生,伴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
• 儿童或青少年多见,男/女为2:1。 • 本病为良性病变,但呈侵袭性生长,无明显边界,易复发。 • 影像表现:软组织肿块+窦壁骨质破坏。
Case 3,B134835
• 男,27y; • 左面部疼痛半年,伴左侧鼻塞1月。
• 腺样囊性癌占鼻腔、副鼻窦恶性肿瘤10%; • 副鼻窦腺样囊性癌向颅内蔓延、侵犯常见; • 影像表现: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颅内侵犯。
Case 6,B309487
• 女,50岁; • 6年前发现右耳前区无痛性肿块,并逐渐长
大,近1周出现右耳前区疼痛、麻木。
含铁血黄素
光镜下见:
手术后病理
• 腮腺内部结构:横行的面神经,纵行的颈外动脉 和下颌后静脉。三者之间的关系为,由浅入深分 别为面神经、下颌后静脉及颈外动脉。
下颌支 翼内肌 浅叶
峡部 深叶
T1
T1脂肪抑制
T2
T2脂肪抑制像
面 神 经
颌下腺解剖
• 位于下颌三角内,舌骨的外上; • 呈“C”形围绕下颌舌骨肌; • 包膜来自颈深筋膜浅层; • 颌下腺深面为颌外动脉,浅面为面前静脉; • 颌下淋巴结:3~6个,主要位于颌下腺鞘内,
左
左
左 左
T2WI
冠状位 T2WI抑脂
T1WI
左侧上颌窦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MFH)
• MFH 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 发生于鼻腔鼻窦部MFH 少见,鼻腔鼻窦MFH 多见于上颌
窦,其次为鼻腔和筛窦。 • 影像表现: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
周围组织侵犯广泛,肿块内部常见出血、局部 坏死或含黏液成分。
翼突内外侧板 冠突 髁突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脂肪
翼外肌 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和颞下嵴 下头:起自翼外板的外面 止于:下颌颈,部分止于关节囊和关节盘
牵引髁突和关节盘向前,使下颌前伸并有降下 颌的作用。单侧收缩使下颌向对侧运动
翼内肌
浅头:起自上颌结节和腭骨锥 突
深头:起自翼外板的内侧面和 腭骨锥突 止于:下颌内侧面及翼肌粗隆 功能:上提下颌骨,
一侧收缩,产生侧向运 动
软腭 下颌支
上牙槽 下颌支
翼内肌
舌肌
翼内肌 咬肌
下颌骨
舌下腺 颌下腺
颏舌骨肌 舌骨
舌骨
颞肌
筛窦 上颌窦
颞肌
颞肌 颞颞深深筋筋膜膜 表情肌 咬肌
颧弓 鼻甲粘膜
颌下腺
翼外肌 下颌头
下颌支 咬肌 翼内肌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
腮腺 下颌后静脉
颌下腺
翼外肌 下颌头
下颌支 咬肌 翼内肌
• 多呈卵圆形、扁块状、分叶状; • 边缘清楚、光滑,周边常见受压脂肪线; • 呈长T1长T2信号,中等程度强化。
Case 5,B062159
• 女,54y; • 头疼伴右眼视物模糊7个月。
T2WI
T2WI抑脂
T1WI
+C
(筛窦)腺样囊性癌
• 腺样囊性癌又叫圆柱瘤,起自小涎腺,肿瘤生长缓慢,但 侵蚀性强,且常延神经侵犯;
Case 4,B269277
• 女,57y; • 发现软腭无痛性肿物半年。
T1WI
T2WI抑脂
T1+C
T1+C
T1+C
左侧咽旁间隙涎腺多形性腺瘤
• 咽旁间隙肿瘤良性约占88% ,恶性约占12%。良性肿瘤以多 形性腺瘤、神经鞘膜瘤、神经纤维瘤(三者之和占良性肿瘤 80%)为最多;
• 咽旁间隙涎腺多形性腺瘤即可来自腮腺深叶,亦可来自咽旁 间隙小涎腺;
• 有较多增生的胶原纤维分隔肉芽肿,在肉芽肿和纤维中可 见多核巨细胞,大小不一、分布不规则、核少;
• 有广泛出血和含铁血黄素沉着; • 有类骨质或新骨形成; • 另见弥漫散在的炎性细胞浸润。
• 额窦癌常侵犯同侧眼眶、筛窦。
2,B257164
• 男,31y; • 左面部胀痛3个月伴咀嚼疼痛2个月。
T2脂肪抑制
T2WI脂肪抑制
T1WI
+C
+C
+C
左侧上颌窦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个肿瘤性病变而不单纯是炎症 性病变。以前名称不一,曾又称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 良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等。以肺部多见。
颌下腺与下颌下缘之间。 •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易见颌下淋巴结转
移。
T2
颌下腺
T1
颌下腺
T1
颌下腺
T1脂肪抑制像
颌下腺
T1
T2
T2脂肪抑制像
舌下腺解剖
• 位于下颌骨和颏舌肌之间; • 没有包膜; • 舌下腺的前端与对侧舌下腺相接,后部与
颌下腺的延伸部相邻,外侧位下颌骨的舌 下腺窝。
舌下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