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李璐 2010210781(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武汉,430079摘要:本次实验通过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测得三种刺激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掌握减法反应时方法,从而证实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关键词: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视觉编码1 引言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

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对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同时,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安排两个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而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三种刺激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来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2 方法与程序2.1 被试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本科生一名。

2.2 仪器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一号反应键盘。

2.3 实验程序本实验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0.5s和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2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0.5s,最后12张间隔2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0.5s?2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2s?0s?0.5s的顺序。

减法反应时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实验报告视觉减法反应时蔡晓芳(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科学系心理班,福清,350300)摘要运用减法法则,计算机辅助测量,根据男女被试分别在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的实验结果,以探索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结果表明,性别对辨别时间并无显著影响,但对选择时间却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性别减法法则反应时1引言反应时,又称反应潜伏期,是指个体从接受刺激作用开始到开始做出外部反应之间的这段时间。

对反应时间的研究最早始于天文学,而在1868年,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从天文学家那里取得了反应实验,发明了分离反应时间的实验。

Donders认为,在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的简单反应中若增加了其他的心理过程而使之复杂化。

如果反应时间增加,那么这一增量就是加入过程的时间数量。

他先测选择时间,他让被试用反应a去对付刺激A;用反应时间b去对付刺激B;用反应时间c去对付刺激C。

由于反应时间因这种变化而增加,他便从加长的反应时间中减去简单反应时间而得出选择的反应时间。

而简单反应时是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只要求做单一的反应,并且两者是固定不变的,这时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距就是简单反应时。

后来,他又认为这些选择时间中应该包含辨别时间,因此他随机采用许多刺激,如A,B,C,D,但是只许用反应a去对付刺激A,借以测量辨别时间。

Donders借用反应时间的相减得到了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这就是反应时间的相减法。

[1]在认知心理学中,研究者们有时运用反应时相减法来判定某个信息加工阶段的存在,如Posner 等的研究;有时也用此法来判定一系列连续加工阶段的存在,如Clark和Chase的研究。

而本研究的目的除了更好的掌握减法反应时,同时也想运用反应相减法来探究男女不同性别在简单反应时,辨别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上是否存在差异。

2方法2.1被试被试均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人文科学系10级心理学专业,被试共4人,其中男生2人,女生2人,年龄在20—22岁,色觉正常,以前参加过类似实验,对此次实验的目的较为明确。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

短时记忆的视觉和听觉编码摘要:本实验基本上是在重复验证波斯纳的实验,但增加了音异形异这一自变量,而且两字母间隔的时间也改为0毫秒,500毫秒和2000毫秒。

实验结果: (1)被试在不同情况下的反应时相差较大,反应时长短的顺序如下:音异形异>音同形异>音同形同. (2)三种情况下,被试的反应时间均呈现下降趋势(3)被试的反应时间随着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减少的速度音同形异时最快,音异形异时最慢。

关键词: 短时记忆减数法视觉编码听觉编码一. 导言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是个体对注意的信息进行加工和操作的过程。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

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一分钟以内的记忆。

与瞬时记忆相比,短时记忆有以下特点:1对信息保持的时间稍长于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的容量少于瞬时记忆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不同于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编码: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反应时: 信息加工理论认为:信息在脑内要经过一系列操作加工,这些操作加工有明确的先后次序,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信息处于不同的状态,而这些都是自爱时间上进行的的,其特征必然能在反应时上表现出来。

因此不同的的心理操作按时间分布上的不同加以区分,反应时技术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减数法: 减数法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精品]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编码

[精品]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编码

[精品]实验报告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编码实验目的:探究减法反应时对短时记忆编码的影响。

实验方法:在实验前,测量所有参与者的视光正常,在安静的环境下让参与者自由选择自己的座位。

随后,参与者被要求观看屏幕中心的数字,并在数字消失后,报出数字的差值。

在实验过程中,数字被随机呈现,数量为5到7个,数字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秒。

记录参与者对每个数字的反应时间,并记录他们成功记下的数字的数量和正确的数量。

在实验结束后,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对于数字差值低于5的减法反应时,参与者的表现良好,成功记下的数字数量和正确的数量都高于数字差值大于5的减法反应时。

在减法反应时为数字编码的过程中,数字差值越高,参与者的信息处理能力越低。

实验分析:此实验的结果表明,减法反应时对短时记忆编码有影响。

数字差值高时,参与者面临的压力更大,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任务。

与此同时,由于数字之间的时间间隔较短,在处理一个数字的信息时,参与者还需要将之前的数字记在脑海中。

因此,数字差值越高,参与者的认知负荷越大,导致对短时记忆编码的影响越大。

结论:减法反应时对短时记忆编码有影响,数字差值越高,参与者记忆编码的能力越受影响。

这些结果强调了减法反应时的认知负荷,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认知负荷的控制。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编码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编码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编码摘要:该实验主要是考察短时记忆中的替你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过程。

让被试根据Psykey系统的提示进行反应。

程序中将出现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三种,然后要求被试通过按红、绿两键判断两字母是否相同并做出反应,同时记录反应时间。

该实验的目的在于验证短时记忆也存在视觉编码。

关键词: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听觉编码、反应时间1 引言短时记忆是指保持一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

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六十年代以来,一般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信息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

Posner 等人(1969年)的实验却表明,它特可以有视觉编码。

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不仅如此,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为: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其他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只差,即为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相关呀就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而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三种刺激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来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2 实验方法2.1 被试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14级心理学系67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9,年龄标准差为0.64。

视觉或矫正视觉正常,色觉正常,听觉正常。

2.2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2.2.1.实验仪器:计算机、反应键和PsyKey实验教学系统。

2.2.2.实验材料:英文字母大写A、B和小写a、b的不同组合。

2.3 实验程序本实验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0.5s和2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0.5s,最后12张间隔2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0.5s→2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2s→0s→0.5s的顺序。

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编码

实验报告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编码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姓名:实验时间:学号:实验地点:成绩:实验仪器:计算机,心理学实验软件指导老师实验目的:通过测定被试对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掌握反应时测量技术在认知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和编码过程。

实验方法和步骤:1.材料:英文字母大写A、B和小写a、b的不同组合,其中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36次。

2.程序:实验开始后屏幕将呈现多组大小写字母(每组一对)请你使用1号反应盒对呈现的每组字母进行判断,判断原则如下:1、形状相同或形状不同读音相同,按红键;2、如果形状和读音都不同,则按绿键。

要求在判断准确的情况下反应越快越好。

每次呈现的两个字母,有3种城乡形式:同时呈现、一个字母比另一个字母延迟0.5秒后呈现、一个字母比另一个字母延迟2秒后呈现,3种形式随机呈现。

被试判断呈现的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作出反应。

实验结果:表1:被试在不同情境下短时记忆的反应时均值和正确率------------------------------------------------------------间隔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0ms 596(100.00%) 574( 91.67%) 757( 91.67%)500ms 446( 91.67%) 611( 91.67%) 560( 91.67%)2000ms 494( 91.67%) 672( 75.00%) 736(100.00%)利用上面的数据,以字母间隔时间为横轴,反应时为纵轴作图,如下:由图所示,在音同形异时,被试的反应时随间隔时间的变长而变长;在音同形同和音异形异时,都是间隔0.5秒时反应时间最短。

检验三种实验材料、不同延迟时间下被试的反应时差异。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1 引言实验逻辑此次实验是根据短时记忆是以听觉编码为主的原理,该原理可以得出如果字母发音不同,被试的反应时会存在差异的推论。

那么该实验就是要通过同时控制字母形状和发音形成的三个实验水平a1、a2、a3(其中a1:字母形状发音都相同,a2:字母形状不同但发音相同,a3:字母形状发音都不同),实验旨在通过三个不同水平下的比较,探索视觉编码是否存在短时记忆中。

实验假设我们假设视觉编码存在短时记忆中。

若实验设计合理,实验进行正常。

那么可以得到,短时记忆存在听觉编码。

因此在字母形状不同发音相同、字母形状发音都不同的条件下。

被试的反应时会存在差异。

实验预期被试在不同刺激条件a1、a2、a3下(a1字母形状名称均相同、a2字母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a3字母形状和名称都不同)的反应时存在差异。

2.方法被试:五人一组,互为主被试,共85名被试。

实验材料:JGW—B型心理实验台的速示器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手键1个,练习卡片3张(DD、Dd、DG),实验卡片16张(见下表),注视点卡片1张。

实验设计:单因素重复测量设计实验程序:统计方法单因素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3 结果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在字母形状和发音都相同、字母形状不同但发音相同和字母形状和发音都不同三种条件下的反应时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三种条件下的反应时的描述统计结果(N=3)条件M(SD)min max形状和发音都相同(a1)形状不同但发音相同(a2)形状和发音都不同(a3)不同条件下反应时的差异通过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的结果发现,不同条件下,被试反应时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着差异(F(2)=,P=0);再通过多重比较结果分析发现:a1≠a2,a1≠a3,a2≠a3,见表2.表2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差异检验的结果4 讨论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实验假设得到了验证。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教育科学学院1210班小组成员:朱千紫 高君 张婕 李依莲摘要: 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减法反应时,验证短时记忆总存在视觉编码。

所有试验都是给被试呈现两个并排的字母,它们可能是形状和名称都相同、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形状名称都不相同三种情况,然后要被试指出这对字母音是否相同,并按键做出反应,记下反应时。

通过对不同情景下的数据分析,旨在验证“短时记忆中也存在视觉编码”这一结论。

关键词:短时记忆 视觉编码 反应时1.前言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十几秒至一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另一个是工作记忆,即输入的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

米勒(Miller,1956)发表了《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限制》,明确提出了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

短时记忆的容量7±2时以单元来计算的,一个单元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音节,也可以是一个单词或短语。

单元的大小随个人的经验组织而有所不同。

在编码的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过程就叫组块(chunking)。

以这种方式形成的信息单位叫做块(chunk)。

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的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 实验报告

心理实验报告1.题目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2.引言R.Conrad(1964)的一项研究给被试视觉呈现字母,随后报告字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使用听觉编码而非视觉。

而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结果显示,被试对于不同字母对(Aa和AA)判断是否同一字母的反应时不同,这否定了对于视觉呈现的字母,我们只用听觉编码的观点。

对于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的先后问题,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视觉编码在先。

根据R.Conrad的实验,研究者们还在探讨这样一个逻辑,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本实验研究作为一个验证性研究,为存在视觉编码提供证据之外,还将探讨在不同时间间隔下反应时差的差异的内部机理。

3.方法3.1被试:心理系大三学生3.2仪器材料:字母对AA、BB、Aa、Bb、AB、BA、Ab、Ba3.3实验程序:3.3.1:实验前被试阅读指导语,清楚不同判断的按键方式,尽量正确的判断,并尽快按键反应3.3.2:第一次实验时,每对字母对随机出现6次,前12对时间间隔是0s,中间12对间隔0.5s,最后12对间隔2s。

36次完毕后,被试休息30s。

继续第二次实验,但这次时间间隔按0.5s-2s-0s进行;同样休息30s进行第三次实验,这次间隔按照2s-0s-5s进行。

被试看到呈现的字母后,尽快正确判断字母是否相同,并尽快按相应的键。

4表a显示: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时间水平下的反应时均值都要小;(多因素方差分析)每种音形水平在时间间隔上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方差分析)表b显示:音同形同比音同形异、音异形异在各个间隔水平下的正确率均值都要大。

而同一音形水平下的各个时间间隔水平上正确率均值相差不大。

表1-1 Correlations时间间隔正确率时间间隔Pearson Correlation 1 .019Sig. (2-tailed) .716N 351 351正确率Pearson Correlation .019 1Sig. (2-tailed) .716N 351 351r为.019,时间间隔与正确率之间不存在相关,即时间间隔对正确率的大小没有影响,不同的时间间隔上的正确率差异不显著。

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的编码上海师范大学2012级应用心理系摘要本实验采用反应时相减法来研究短时记忆的编码。

掌握反应时测量技术在认知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方式和过程,并对全班12名被试的数据进行分析。

得出以下结论(1)在实验材料的作用下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

即不同的实验材料反应时差异显著。

(2)时间间隔的作用下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随着时间间隔的增加,其反应时平均数减少。

(3)在实验材料和时间间隔的交互作用下,反应时差异不显著。

这跟Ponser的实验结果是刚好相反的,在思考原因后觉得启动效应可能在其中发挥着作用,这也将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去探索其科学性。

关键词反应时相减法;短时记忆;启动效应;1引言本实验采用反应时相减法来研究短时记忆的编码。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简称STM,是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编码、短暂保持和容量有限的记忆。

短时记忆的特点有三点:(1)容量有限。

短时记忆的容量又称为记忆广度,指彼此无关事物短暂呈现后能记住的最大数量。

美国心理学家 Miller 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

短时记忆广度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和个体对识记材料的加工程度存在内在联系。

组块能够有效的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

组块是短时记忆容量的信息单位,指将若干单个刺激联合成有意义、较大信息单位的加工过程,即对刺激信息的再编码。

例如,要记住2824714932这样一个电话号码,若把它分成28(局号)、2471(总机号)和4932(分机号)3组,就能减轻记忆的负担,扩大记忆的容量。

(2)时间短暂。

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

(3)复述的作用。

复述是指通过语言重复刚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

在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学习材料会向长时记忆转移。

实验表明,学习任何材料以后,若使用分心技术干扰复述的进行,短时记忆的遗忘就会迅速发生。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09223150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09223150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个人信息=====编号:09223150 性别:男年龄:20姓名:岑逻彬学历:大学出生日期:1990-04-15所属:职业:知识分子测试日期:2010-11-19 08:23:51=====结果图片==========结果分数=====------------------------------------------------------------间隔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0ms 641(100.00%) 1267( 91.67%) 2449( 91.67%)500ms 469(100.00%) 669(100.00%) 801( 83.33%)2000ms 605(100.00%) 584( 91.67%) 785(100.00%)------------------------------------------------------------=====备注=====测验耗时:394秒[参数表]准备时间(毫秒)=1000休息时间(秒)=30字母字体大小=48第一个字母=A第二个字母=B=====详细反应=====字母间隔种类音判断结果反应时A--A 0 1 同同正确 981A--A 2000 1 同同正确 644 A--A 0 1 同同正确 634 A--A 500 1 同同正确 418 A--A 2000 1 同同正确 585 B--B 0 1 同同正确 662 B--B 500 1 同同正确 391 B--B 2000 1 同同正确 425 B--B 0 1 同同正确 1171 B--B 500 1 同同正确 388 B--B 2000 1 同同正确 1412 A--a 0 2 同异错误 819 A--a 500 2 同同正确 517 A--a 2000 2 同同正确 459 A--a 0 2 同同正确 923 A--a 500 2 同同正确 675 A--a 2000 2 同同正确 586 B--b 0 2 同同正确 4955 B--b 500 2 同同正确 903 B--b 2000 2 同同正确 515 B--b 0 2 同同正确 2906 B--b 500 2 同同正确 520 B--b 2000 2 同同正确 644 A--B 0 3 异异正确 1275 A--B 500 3 异异正确 560 A--B 2000 3 异异正确 713 B--A 0 3 异异正确 17345 B--A 500 3 异异正确 611 B--A 2000 3 异异正确 908 A--b 0 3 异异正确 2836 A--b 500 3 异异正确 775 A--b 2000 3 异异正确 839 B--a 0 3 异异正确 885 B--a 500 3 异异正确 1185 B--a 2000 3 异异正确 644 A--A 500 1 同同正确 456 A--A 2000 1 同同正确 550 A--A 0 1 同同正确 471 A--A 500 1 同同正确 496 A--A 2000 1 同同正确 584 A--A 0 1 同同正确 468 B--B 500 1 同同正确 454 B--B 2000 1 同同正确 650 B--B 0 1 同同正确 538 B--B 500 1 同同正确 454 B--B 2000 1 同同正确 458 B--B 0 1 同同正确 630 A--a 500 2 同同正确 389 A--a 2000 2 同同正确 484 A--a 0 2 同同正确 660 A--a 500 2 同同正确 549 A--a 2000 2 同同正确 651 A--a 0 2 同同正确 539 B--b 500 2 同同正确 784 B--b 2000 2 同同正确 713B--b 500 2 同同正确 806 B--b 2000 2 同同正确 554 B--b 0 2 同同正确 825 A--B 500 3 异异正确 479 A--B 2000 3 异异正确 710 A--B 0 3 异异正确 569 B--A 500 3 异同错误 448 B--A 2000 3 异异正确 777 B--A 0 3 异异正确 728 A--b 500 3 异异正确 516 A--b 2000 3 异异正确 777 A--b 0 3 异异正确 692 B--a 500 3 异异正确 1956 B--a 2000 3 异异正确 1065 B--a 0 3 异异正确 723 A--A 2000 1 同同正确 390 A--A 0 1 同同正确 500 A--A 500 1 同同正确 707 A--A 2000 1 同同正确 421 A--A 0 1 同同正确 406 A--A 500 1 同同正确 354 B--B 2000 1 同同正确 555 B--B 0 1 同同正确 473 B--B 500 1 同同正确 421 B--B 2000 1 同同正确 581 B--B 0 1 同同正确 761 B--B 500 1 同同正确 480 A--a 2000 2 同异错误 392 A--a 0 2 同同正确 539 A--a 500 2 同同正确 577 A--a 2000 2 同同正确 516 A--a 0 2 同同正确 569 A--a 500 2 同同正确 578 B--b 2000 2 同同正确 457 B--b 0 2 同同正确 568 B--b 500 2 同同正确 709 B--b 2000 2 同同正确 844 B--b 0 2 同同正确 664 B--b 500 2 同同正确 1025 A--B 2000 3 异异正确 987 A--B 0 3 异异正确 539 A--B 500 3 异同错误 658 B--A 2000 3 异异正确 643 B--A 0 3 异异正确 668 B--A 500 3 异异正确 454 A--b 2000 3 异异正确 714 A--b 0 3 异异正确 677 A--b 500 3 异异正确 516 B--a 2000 3 异异正确 644 B--a 0 3 异同错误 533 B--a 500 3 异异正确 960。

听视编码实验报告

听视编码实验报告

一.题目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摘要:关键词:视觉搜索非对称性封闭性二.引言在认知心理学中,减法反应时既可用于研究某一个信息加工阶段或特征,也可用于研究一系列连续的加工阶段。

20世纪60年代以来,根据记忆实验中对错误回忆的分析,最初研究者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来表征的,即有听觉编码。

但70年代波斯纳等(Posner)的实验却表明,这种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

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Posner等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清楚地说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减法反应时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

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逻辑是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从已有的研究可以看出,短时记忆不但有听觉编码,还有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

本实验主要讨论的是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波斯纳(1967,1969)用减法反应时,字母匹配任务研究了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

实验是让被试辨认两个字母是否相同。

两个字母都用大写体,如A、A,叫做等同辨认;两个字母一个用大写体,一个用小写体,如A、a,叫做同称辨认(辨认前告诉被试不管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

结果表明,在两个字母同时呈现而让被试进行辨认的情况下,则等同辨认的反应时短;但若使两个字母的呈现时间间隔1-2秒,则等同辨认的优热趋于消失。

这表明由瞬间记忆转入短时记忆后,编码的形状(视觉)优势已经让位于语音(听觉)了。

这种情况似乎可以说明由主要为视觉的感觉记忆过渡到主要为听觉的语词记忆。

本实验基本上是在重复验证波斯纳的实验,但增加了音异形异这一自变量,而且两字母间隔的时间也改为0毫秒,500毫秒和2000毫秒。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李洁玲(2009305020119)湖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0907班1、引言1.1 实验逻辑20世纪50年代,以美国心理学家Waugh和Norman所提出的两种记忆系统理论(Dual Memory Theory)为标志,短时记忆被作为一种独立存在的记忆现象而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该理论认为,信息是经由短时记忆而进入长时记忆,在这一过程中短时记忆起着缓冲器与加工器的双重作用。

此后Atkinson与Shiffrin又以该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提出了记忆信息的三种加工模型,其认为短时记忆具有同样的作用。

在实际中,来自临床方面(如脑震荡患者常伴有遗忘症)、动物损毁实验(如摘除海马的高等动物无法形成新的记忆)以及自由回忆实验都对于短时记忆这一过程的独立存在给予了证实(王甦、汪安圣,2007)。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是以什么形式保持或储存即为短时记忆信息编码问题。

所谓编码(encoding)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而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信息形式则称作代码(code)。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究竟是以何种形式的代码加以储存这一问题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极大兴趣。

上世纪60年代,Conrad根据记忆实验中对错误回忆的分析,证明了人的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来表征的,即存在听觉编码。

但70年代Posner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现在一般认为,短时记忆信息存在感觉代码与语义代码,其中前者包括听觉代码与视觉编码;对于感觉编码的过程而言,视觉编码率先出现并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此外,仅就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本身而言,现在所确定的几种代码并非互相排斥,一个刺激项目可有不止一种代码,甚至有可能存在相互叠加的效应(王甦、汪安圣,2007)。

本实验是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定自变量为发音与形状是否相同得两个字母,有三个水平,通过测定89名大学生被试短时记忆信息的编码情况,旨在验证“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机制”这一结论。

波斯纳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实验一和实验二

波斯纳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实验一和实验二

波斯纳短时记忆信息编码实验一和实验二(原创版)目录一、波斯纳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的基本概念二、实验一的过程及结果三、实验二的过程及结果四、波斯纳实验中的减法原理五、总结正文一、波斯纳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的基本概念波斯纳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波斯纳所设计的一系列实验,旨在研究人类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过程。

短时记忆是指人们在短时间内存储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通常以秒为单位。

波斯纳通过实验探究了短时记忆在视觉信息加工过程中的编码方式,以及减法原理在其中的应用。

二、实验一的过程及结果实验一是波斯纳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中的一个典型实验。

实验过程中,参与者需要对两种不同的视觉刺激进行反应时作业。

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作业没有的一个因素,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为加工阶段时间。

通过这种方法,波斯纳发现短时记忆在信息编码过程中采用了视觉编码的方式。

三、实验二的过程及结果实验二是波斯纳对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的进一步探索。

在这次实验中,波斯纳改变了视觉刺激的性质,以探究不同类型的视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方式。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视觉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的编码方式有所不同,这为深入了解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机制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四、波斯纳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波斯纳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是指在两个反应时作业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没有的一个因素,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为加工阶段时间。

通过这种方法,波斯纳揭示了短时记忆在信息编码过程中的减法原理,即在加工过程中,短时记忆会对输入信息进行筛选和编码,从而减少信息的冗余。

五、总结波斯纳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通过巧妙的实验设计,揭示了短时记忆在信息编码过程中的视觉编码方式以及减法原理的应用。

反应时实验

反应时实验
反应时实验法
政治学院——解维娟
一、减法反应时(唐德斯减数法)
减法反应时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 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 加工过程的方法。 (一)原理: 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 的某一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 程之外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 个反应时的差即为心理过程所需的时 间。(3种反应时任务)
三、“开窗”实验
开窗就是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 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应用——字母转换作业 1、过程 以“KENC+4”为例,4个字母相继呈现,被试自己按一 下键就看见第一个字母K,并同时开始计时时,接着被 试作出声的转换,即说出LMNO,然后再按键来看第二 个字母E,再作转换,如此循环直至4个字母都呈现完 毕并作出回答,计时也随之停止。
பைடு நூலகம்
2、图解
被试按 键
转换开 始
转换结 束
被试按 键
看第一 个字母
出声转换
将转换 结果贮存
看第二 个字母
编码阶段
转换阶 段
贮存阶段
(二)应用——短时记忆的信息提 取
1、过程
给被试看1—6个数字,然后再呈现 一个数字并同时开始计时,要求被 试判定此测试数字是否是刚才识记 过的,按键作出是或否的反应,计 时随即停止。
2、结果
测试项 目质量
识记项 目数量
反应类 型
反应类型的 相对频率
识记项 目编码
测试项 目编码
顺序 比较
决策
反应 组织
(二)应用——短时记忆视觉编码实验 1、过程
给被试呈现两个字母,可同时呈现,或 者中间插入短暂的时间间隔,要求被试 判断这一对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作出反 应,记下反应时。(两种字母:读音和 写法都一样AA;读音相同而写法不同Aa) 2、结果 (1)两个字母同时呈现时,AA<Aa (2)随着字母时间间隔的延长,AA反 应时延长,Aa反应时变化不大,且两者 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英文名称:MINUSRT一、实验背景:减法反应时是由唐德斯提出的,又称唐德斯减数法反应时,减数法反应时主要是将反应时间分解成各部分,然后分析加工的过程。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该过程即为所要测量的心理过程。

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异即为此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

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对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不仅如此,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二、实验准备:实验目的:重复Posner等人的字母实验,掌握减法反应时方法,证实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被试:青少年实验材料:安装有实验程序的计算机、反应盒。

三、实验方法与程序实验方法:本实验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

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0.5s和2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0.5s,最后12张间隔2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0.5s→2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2s→0s→0.5s的顺序。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

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崔清 1491029(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山西,041000)1 摘要本次实验的目的是考察在短时记忆中的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的过程。

选取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心理学1201班33位学生作为被试。

让被试根据短时记忆编码程序软件的提示进行反应。

程序将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它们可以是音同形同、音同形异两种种,然后要被试者指出这一对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作出反应,记下反应时。

通过对不同情景下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验证“短时记忆中也存在视觉编码”这一结论,同时掌握2*3因素重复测量设计(被试内设计)。

实验结果表明,由瞬间记忆转入短时记忆后,编码的视觉优势已经让位于听觉了,并且时间间隔和字母音形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过程的影响及其显著。

实验结论为短时记忆的编码有视觉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阶段,至少在部分时间里,信息在短时记忆中是以视觉编码的。

2 引言自1974年Baddeley 和Hitch 提出“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的概念以来,人们对于短时记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短时记忆研究不再局限于记忆广度的测量,而不断提出新的课题,相应地也发展了很多新的研究方法。

现在而言,人们对其的研究基本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即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与短时记忆中的遗忘。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是以什么形式保持或储存即为短时记忆信息编码问题。

所谓编码(encoding)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的加工过程,而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信息形式则称作代码(code)。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究竟是以何种形式的代码加以储存这一问题引起了相关学者的极大兴趣。

上世纪60年代,Conrad根据记忆实验中对错误回忆的分析,证明了人的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来表征的,即存在听觉编码。

但70年代Posner等人利用减法反应时基本范式,在其实验中清楚地表明,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这是认知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大发现。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完成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完成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实验报告心理11—1班罗捷110724108摘要:六十年代以来,一般认为人的短时记忆信息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

Posner等人(1969)的实验却表明,它也可以有视觉编码。

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不仅如此,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关键词:反应时视觉编码听觉编码前言:心理学家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做感觉记忆或感觉登记。

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

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2分钟。

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个成分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

它的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由于与长时记忆中已经储存的信息发生了意义上的联系,编码后的信息进入了长时记忆。

必要时还能将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解决面临的问题。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这是一种永久性的存储。

它的保存时间长,从1分钟以上到许多年甚至终身;容量没有限度;信息的来源大部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

与瞬时记忆相比,短时记忆有以下几个特点:1、对信息保持的时间稍长于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的容量少于瞬时记忆;3、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不同于瞬时记忆。

六十年代以来,一般认为人的短时记忆是以听觉形式表征的,即听觉编码,波斯纳等人的实验却表明,它也可以由视觉编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减法反应时-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
1.简介
短时记忆是指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一般把它看作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

近几十年来,记忆领域研究得较多的问题之一就是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

短时记忆的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其中1964年Conrad对短时记忆的听觉编码对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听觉编码是记忆的一种有效方式。

1969年,Posner等人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进行了研究,并认为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视觉编码实为存在。

现在一般认为:先出现视觉编码,它保持一个短暂的瞬间,然后出现听觉编码。

同时,Posner的实验清楚地说明了认知心理学中的减法反应时方法,其逻辑是:安排两个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如果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而其它方面相同,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即是这个心理过程所用的时间,也是这个心理过程存在的证据。

相关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对不同类别材料的记忆力差异是由记忆时的编码方式与加工程度不同而引起的。

短时记忆主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以视觉编码为主。

而本次实验主要是通过三种刺激条件下不同的反应时来证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

2 方法与程序
2.1 被试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本科生一名。

2.2 仪器
装有Psykey心理教学系统大学版的计算机,一号反应键盘。

2.3 实验程序
本实验重复Posner等人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给被试并排呈现两个字母,或同时呈现,或有一定间隔,让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并按键反应,记录反应时。

本实验所用字母对是AA(6次)、BB(6次)、Aa(6次)、Bb(6次)、AB(3次)、BA(3次)、Ab(3次)、Ba(3次),共出现36次,有三种呈现间隔:0s(即同时呈现)、0.5s和2s,采用如下拉丁方设计,即:第一次36张随机呈现,前12张间隔0s,中间12张间隔0.5s,最后12张间隔2s;休息30s后再做36张,间隔时间按0.5s→2s→0s的顺序;第三次的36张则采用2s→0s→0.5s的顺序。

3.结果
3.1 不同条件下反应时(ms)的描述统计结果及判断正确率(%)情况
------------------------------------------------------------
间隔音同形同音同形异音异形异
------------------------------------------------------------
0ms 556(100.00%) 600(100.00%) 627( 91.67%)
500ms 505( 91.67%) 575(100.00%) 631( 75.00%)
2000ms 545( 91.67%) 616(100.00%) 614(100.00%)
------------------------------------------------------------
3.2 不同条件下的反应时的差异
以间隔时间横坐标、反应时为纵坐标作图。

4.讨论
(1)从统计结果来看,形状和名称都相同(同音同形)、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同音异形)、形状和名称都不相同(异音异形)的三个不同自变量的反应时有很大的差异,其中同音同形的字母让被试所反应的时间较短,而异音异形的字母让被试所反应的时间最长。

(2) 由上图可以看出,形状和名称都相同、形状不同但名称相同、形状和名称都不同这三个水平的反应时存在很大的差异,证明了短时记忆中视觉编码的存在。

在时间间隔为500ms 和2000ms时,反应时差异变小,这说明时间间隔越长,视觉编码的作用越弱。

那么这中间还存在听觉编码,这表明由瞬间记忆转入短时记忆后,编码的形状(视觉)优势已经让位于语音(听觉)了。

5.结论
短时记忆编码方式有听觉(声音)编码、视觉(形状)编码和语义编码。

本实验主要考察的是在短时记忆中的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过程,采用了减法反应时的测量方法。

结果表明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并且时间间隔和字母音形对短时记忆的视觉编码过程的影响及其显著。

6.参考文献
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353-35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