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PPT学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系统解剖学)课件

基底核
下丘脑
基底核是大脑深处的一组神经核团,主要 负责运动控制和习惯形成。
下丘脑是大脑下方的一个小区域,控制着 内分泌、水分和盐分平衡、体温等基本生 理功能。
脑的神经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肌肉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锥体系上肢、锥体系下肢 和锥体系躯干。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是一组控制身体自主运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包括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 基底核等。
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早发现、早治疗
一旦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应尽早诊断和治疗。早期治疗可 以减轻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个体化治疗
不同疾病的治疗方法不同,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康复评估
对患者的运动、感觉、认知等功 能进行评估,确定康复目标和治
疗方案。
物理治疗
包括理疗、按摩、针灸等,可以 改善肌肉力量、减轻疼痛、促进
血液循环等。
职业治疗
针对患者的工作能力进行训练, 帮助患者重返工作岗位。
CHAPTER 06
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前景与发展趋 势
中枢神经系统研究的前沿与挑战
神经退行性疾病
01
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研究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延
功能
接受、处理和储存来自身体各部 位的感觉信息,并控制和协调身 体的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间脑等部分 ,控制着思维、行为、感觉和运动等 功能。
脊髓
连接脑和身体其他部位,传递神经信 号,控制身体的运动和感觉。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与发展
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包括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 等过程。

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人体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③中间外侧核 T1~L3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S2~S4 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后角 中间带
板层 Ⅰ Ⅱ
Ⅲ,Ⅳ Ⅴ,Ⅵ

前角

中央灰质 Ⅹ
神经核 缘层 胶状质 后角固有核 位于后角基部 中间外侧核(T1~L 3) 骶副交感核(S2~S4) 中间内侧核 胸核(C8~L3) 前角内、外侧核 脊髓中央管周围
第二节 脑
encephalon or brain
概述
脑组成
端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髓
脑室系统
大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背侧 丘脑
小脑
脑干的外形 腹侧面
(1)延髓
延髓脑桥沟 橄榄 锥体
锥体交叉
舌咽神经根 迷走神经根
副神经根 舌下神经根
(1)脑桥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展神经 面神经
前庭蜗神经 小脑中脚
上丘 下丘 滑车神经
(二)脑干内部结构
概述
与脊髓比较,脑干有下列特点:
1.由于中央管在延髓上部和脑桥背侧敞开 成为第四脑室底,运动核与感觉核从在脊髓的 背、腹关系变成为内、外关系。
2.灰质被交叉的纤维分割成不连续的细胞团 块(神经核)。
3.脑干纤维投射更复杂。 4.脑干网状结构更复杂。
1、灰 质
后角 前角
1.前角 Anterior horn
前角运动细胞 运动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Renshaw 细胞 抑制 运动细胞
2.后角 Posterior horn
后角头 颈 基底
①后角边缘核 ②胶状质 ③后角固有核 ④胸核
3.灰质中间带
①胸核:C8~L3 脊髓小脑后束
②中间内侧核 接受内脏感觉

解剖学第十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解剖学第十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形如四棱锥,底为菱形窝,顶朝向小脑。
2.沟通 下通脊髓中央管,上通中脑水管,
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与蛛网膜 下腔相通。
.
22
解剖学—中枢神经
(五)第四脑室
1.位置 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的室腔,形如四棱
锥,底即菱形窝,顶朝向小脑。 2.沟通
第四脑室向下通脊髓中央管,向上与中脑水 管相通,并借第四脑室正中孔和第四脑室外侧 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
4
解剖学—中枢神经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
(一)位置
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与脑相连 ,下端在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新生儿下平第3腰 椎,故临床常在3、4或4、5腰椎之间进行穿刺。
.
5
解剖学—中枢神经
(二)外形
脊髓为细长而前后略扁的圆柱状结构,长40—45cm。主 要外形可归结为六纵沟、二膨大、一圆锥、一终丝。 1.六纵沟 :前正中裂1、后正中沟1、前外侧沟2、后外 侧沟2。 2.二膨大 :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3.一圆锥 :脊髓末端变细,呈圆锥状,称为脊髓圆锥。 4.一终丝 :脊髓圆锥下续为终丝,周围被马尾包绕。
(3)侧角:含有内脏运动(即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元的胞体,此角只存在于T1~L3节段。
在骶段(S)2~4节段相当于侧角位置,有副交感神经元的胞体

.
10
2.白质
解剖学—中枢神经
位于灰质周围,由上行、下行的纤维束构成。被表面纵沟分
为三部,即前索、外侧索、后索。
(1)前索:上行纤维是脊髓丘脑前束,下行纤维束是皮质脊
主要包括视交叉、视神 经、视束、漏斗、乳头 体等。
.
24
解剖学—中枢神经
下丘脑的主要核(1团)视上核:分泌加压素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及功能-PPT

大脑皮层得功能与结构性分区-内 侧面
Figure 13、11b
Association Areas-联络区
大脑半球
大脑皮层
• 三种功能区
–运动区(Motor areas) –感觉区(Sensory areas) –联络区(Association areas)
运动区 – Primary Motor Cortex
• 控制运动功能 –初级运动皮层 (躯体运动 区) –中央沟前方
• 锥体细胞
• 皮质得深面为神经纤维形成得白质(髓质),它 们除了联系大脑不同区域得皮质外,更重要 得就是大脑皮层以外得脑与脊髓,把皮层运 动中枢发生运动信息向下传,把感受到得感 觉信息往上传给皮层感觉中枢,这些传导纤 维都要集中通过“内囊”,而且有交叉,即传
• 边缘叶 limbic lobe 由半球内侧面与底面某些脑叶 得脑回组成,它呈O形环绕于脑干前端。通常包括 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海马结构。主要 功能就是调节内脏活动,实现情绪反应以及参与记 忆、睡眠、性欲、食欲等得调节。
额叶得功能:
位于:边界、额上回,额中回及额下回 • 1、皮质运动区 • 2、皮质侧视中枢 • 3、书写中构(额中回后部) • 4、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 5、额叶联合区
• 谢谢大家
半球内侧面得沟与回
半球底面
• 额叶底面纵 行得纤维束 为嗅束,其 前端膨大称 嗅球,嗅球 与嗅神经相 连。嗅束向 后扩大为嗅 三角,连于 海马回前部 与海马回钩 等嗅觉高级 中枢。
大脑半球上面观
岛叶
CNS得灰质与白质
• 通过前脑得额切面(冠切面)
–大脑皮层
–大脑深部灰质 (基底节)
脑干得生理功能
• 最重要得生理功能区域,脑干有维持维持生 命活动得重要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 枢、吞咽中枢等,如遭损伤会危及生命。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PPT课件
• 参与躯体核内脏运动调节
脑桥尾侧部核延髓的网状结构外侧核群-吸气、呼 气、升压和减压等呼吸和循环的中枢
• 参与内分泌活动和生物节律的调节 • 高级神经系统活动
2021
18
临床联系
• 脑干损伤特征性表现:交叉性瘫痪 延髓内侧综合症-Dejerine Syndrome 延髓外侧综合症-Wallenberg Syndrome 脑桥基底部综合症 大脑脚底综合症-Weber Syndrome
舞蹈病 又称Huntington病,新纹状体损害 特点为:运动过多而肌紧张不足。肌张力降低,上肢和头部不自 主的舞蹈动作。舞蹈病主要是纹状体内胆碱能和GABA能神经元 功能减退,使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相对功能亢进
• 认知功能 Parkinson病和Huntington病可引起认知障碍。
2021
57
2021
14
脑神经核
• 躯体运动柱SM 肌节演化的骨骼肌,如舌肌、眼球外肌 包括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 一般内脏运动柱GVM 头颈胸腹的平滑肌 动眼神经副核、上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 特殊内脏运动柱SVM 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包括咀嚼肌、软腭、表情肌和咽喉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2021
35
下丘脑的功能
• 摄食行为 饱食中枢(丘脑腹内侧核) 摄食中枢(外侧下丘脑)
• 饮水调节 刺激下丘脑外侧和前区产生饮水行为,损毁此区不再饮水
• 睡眠和觉醒 下丘脑前区与睡眠中枢相关,后区与醒觉相关
• 昼夜节律调节 通过视交叉上核行为联系进行昼夜节律调节。
2021
36
端脑的分叶
• 主要沟裂 大脑纵裂、外侧沟、中央沟、顶枕 沟
• 脊髓半横断:Brown-Sequard Syndrome 损伤节段同侧肢体瘫痪,本体觉、精细触觉丧失,对侧痛温觉丧 失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人体解剖学课件)
基底部、基底沟
延髓脑桥沟内有展神经根、面神经根和前庭蜗神经根
基底部两侧有三叉神经根
基底沟
三叉神经
延髓脑桥沟
1.腹侧面
大脑脚、脚间窝
在脚间窝内有动眼神经根
(3)中脑
大脑脚
脚间窝
动眼神经
2.背侧面
(1)延髓
薄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
楔束结节,其深面有楔束核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菱形窝
髓纹
延髓上部、脑桥的背侧面形成
④“书写中枢”受损:失写症
②“说话中枢”受损:运动性失语症
①“听话中枢”受损:感觉性失语症
③“阅读中枢”受损:失读症
语言中枢受损后的表现:
尾状核:“C”形,围绕背侧丘脑
豆状核:内侧部和中间部合称苍白球,外侧部最大称壳
杏仁体:连于尾状核的末端
背侧丘脑
尾状核
尾状核
背侧丘脑
豆状核
杏仁体

苍白球
纹状体
端脑又称大脑,由左、右大脑半球组成。
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深裂称为大脑纵裂。
裂底有连结两侧大脑半球的白质结构称为胼胝体。
大脑半球
大脑纵裂
胼胝体
3面:背外侧面、内侧面和下面
3沟:外侧沟、中央沟、顶枕沟
背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
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5叶: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
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下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下丘脑是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对内分泌、体温、摄食、水盐平衡、情绪反应等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下丘脑功能
位置:在两侧背侧丘脑、下丘脑之间。
交通:向下经中脑水管通第四脑室。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及功能PPT课件

.
28
1.联络纤维(association fiber)
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 的纤维。其中短纤维联系相邻脑回称弓状纤维。 长纤维联系本侧半球各叶,其中主要的有:
①钩束,呈钩状绕过外侧裂,连接额、颞两叶 的前部;
②上纵束,在豆状核与岛叶的上方,连接额、 顶、枕、颞四个叶;
③下纵束,沿侧脑室下角和后角的外侧壁走行, 连接枕叶和颞叶;
豆状核的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 与屏状核相隔。
豆状的内侧邻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
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状核
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
部之间。故豆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
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要传导
束所在处)相邻。
.
27
(三)大脑半球的髓质
1.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 纤维。 2.连合纤维:是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 3.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的 上、下行纤维。
• 第Ⅱ躯体运动区和补充运
• 第Ⅱ躯体运动动区区:位于 中央前、后回下面的岛 盖皮质,管理上下肢运 动,但没有头部代表区。
• 补充运动区:位于半球 内侧面中央旁小叶的前 方,额上回的内侧面。
. • 第Ⅱ躯体运动区和补充 18
(三)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 视区:枕叶内侧面距
状沟两侧的皮质(17
区),一侧视区接受
④扣带,位于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的深部,连接 边缘叶的各部;
⑤额枕束,起自额极,在上纵束的深面,尾状
核的外侧向后,靠近侧脑室中央部,呈扇形终
止于枕叶和颞叶。
.
29
联络纤维解剖图与DTI图对照
.
30
2.连合纤维(commissural fibers)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2 PPT课件

系统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2  PPT课件
-*-
前庭小腦的纖維聯繫
前庭神經核
小腦下腳
絨球小結葉
內側縱束 前庭脊髓束
眼外肌運動神經元 軀幹肌運動神經元
• 維持身體平衡、協調眼球運動
-*-
2、舊小腦(脊髓小腦) 小腦蚓 小腦半球中間部 頂核 中間核 ( 球狀核、栓狀核 ) 控制四肢及軀幹肌的肌張力。 協調肌肉運動。
-*-
脊髓小腦的纖維聯繫和功能
大腦皮質運動區 背側丘腦腹外側核
紅核脊髓束 皮質脊髓側束
紅核
齒狀核
• 控制四肢肌精細運動的計畫和協調
-*-
(四)小腦損傷的臨床表現
1.小腦損傷的典型表現 (1)不會引起隨意運動喪失(癱瘓)。 (2)一側小腦半球和小腦丘腦纖維在交叉前損傷時,運動障
礙出現在同側 (3)小腦損傷的典型體征:
共濟失調。運動時,有控制速度、力量和距離上的障礙; 眼球震顫; 意向性震顫。
乳頭體區 乳頭體核 下丘腦後核
前連合 室旁核
前核
視上核
漏斗 室旁垂體束
垂體前葉
-*-
乳頭丘腦束
乳頭體核 視上垂體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垂體後葉
2.下丘腦的纖維聯繫
(1)與垂體的聯繫
視上核 — 視上垂體束 — 垂體後
葉(神經垂體) 室旁核 — 室旁垂體束 — 垂體後
葉(神經垂體)分泌加 壓素、催產素等。 漏斗核 — 結節垂體束 — 正中隆 起的毛細血管將神經內 分泌物質(促激素或抑 制激素)送至垂體前葉 (腺垂體)。
-*-
(2) 與背側丘腦的聯繫 乳頭丘腦束
-*-
(3)與腦幹和脊髓的聯繫 (1)前腦內側束與乳頭
腳接受腦幹的纖維 (2)經背側縱束→腦幹、
脊髓自主神經節 前神經元 (3)乳頭被蓋束→中腦 被蓋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中枢神经系统ppt课件

小脑
小脑位于大脑的下方,主要负责协调和平衡人体的运动,维持身体的姿势和平衡。
小脑内部有许多神经元和突触,通过接收来自大脑和脊髓的信号,对运动进行精确 的调控。
小脑还参与学习和记忆过程,对人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脑干
脑干是大脑与脊髓之间的过渡区 域,主要负责传递和调节神经信 号,维持人体的基本生命活动。
神经元网络的可塑性
01
研究神经元网络如何通过学习和经验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以提
高认知和行为能力。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
02
探索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神经再生与修复
03
研究如何促进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为脊髓损伤、脑卒中
等疾病的治疗提供可能。
人工智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影像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脑部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解读,提高对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神经电生理信号处理
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脑电、肌电等神经电生理信号进行自动识别 和分类,用于监测和干预神经系统活动。
神经网络模拟与建模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神经网络模型,模拟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 为研究神经功能和疾病提供工具。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未来治疗策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因治疗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基因治疗,如通过纠正致病 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或神经细胞移植来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促进神经再生 和功能恢复。
神经调控与修复技术
发展新型的神经调控和修复技术,如深部脑刺激、神经调控等,以改 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车五叉六外展
Ⅴ 三叉神经 Ⅵ (外)展神经
七面八听九舌咽
Ⅶ 面神经
迷副舌下十二全
Ⅷ 前庭蜗神经(位听神经)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11
脑干的外形-腹面观
•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延髓脑桥沟bulbopontine sulcus 锥体pyramid 锥体交叉 橄榄
•位置 •分部 •结构 •功能
26
间 脑diencephalon
• 位置 • 外形和分部
• 背侧丘脑thalamus • 下丘脑hypothalamus • 上丘脑epithalamus • 后丘脑metathalamus • 底丘脑subthalamus
27
背侧丘脑dorsal thalamus
脊髓圆锥 conus medullaris 终丝filum terminale • 前正中裂和后正中沟
4
脊髓位置和外形
脊髓节段:31个节段
(颈节8、胸节12、腰节5、 骶节5和尾节1个)
马尾cauda equina
5
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对应椎骨 推算举例
C1~4
平对
C3平对C3
C5~T4 高1(-1) C5平对C4
22
小脑的分叶和功能
• 前庭小脑-古小脑 - 绒球小结叶 维持身体姿势平衡和协调眼球运动
• 脊髓小脑-旧小脑 包括蚓垂、蚓锥体和前叶 控制运动中的肢体远端肌的肌张力和协调
• 大脑小脑-新小脑:协调肢体的随意运动,使运动更精确
23
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 自学
24
间脑
diencephalon
25
间 脑 diencephalon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1
第一节 脊 髓
spinal cord
2
脊 髓 spinal cord
• 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 脊髓的内部结构 • 脊髓反射和损伤表现
3
脊 髓 spinal cord
• 位置和外形
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 腰骶膨大
lumbosacral enlargement
• 脑桥pons
脑桥基底部 基底沟 小脑中脚 脑桥小脑三角
• 中脑midbrain
大脑脚底basis pedunculi 脚间窝 后穿质
12
脑干背面观
•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薄束结节 楔束结节 小脑下脚
• 脑桥pons • 中脑midbrain
上丘 下丘
• 菱形窝rhomboid fossa
内分泌活动 • 人类昼夜节律的起搏点 • 参与情绪行为反应
31
端脑
telencephalon
32
概述
• 端脑telencephalon是脑的最高级部位 • 大脑皮质cerebral cortex • 髓质medulla • 基底核basal nuclei • 侧脑室lateral ventricle
• 非特异性投射核团(古丘脑) • 特异性中继核团(旧丘脑)
腹后外侧核--接受内侧丘 系和脊髓丘系的纤维 腹后内侧核--接受三叉丘 系的纤维和孤束核发出的味 觉纤维 • 联络性核团(新丘脑)
28
后丘脑与上丘脑
• 后丘脑metathalamus
• 内侧膝状体 • 外侧膝状体
• 上丘脑epithalamus
• 第四脑室正中孔和 第四脑室外侧孔 外侧隐窝
15
小 脑 cerebellum
16
小 脑 cerebellum
•位置 •形态特征 •分叶和功能
17
小脑 cerebellum
• 位置与外形
小脑蚓 小脑半球
中间部 外侧部
18
小脑的内部结构
• 小脑皮质 • 小脑髓质 • 小脑核 顶核 球状核 栓状核 齿状核
19
小脑分叶和机能分区
形态学分叶
以原裂和后外侧裂为界分为: • 绒球小结叶 • 前叶 • 后叶
小脑扁桃体
tonsil of cerebellum
20
21
小脑的机能分区
• 脊髓小脑 由小脑蚓和半球中间部及相关的顶核和中
间核构成 • 大脑小脑
由小脑半球外侧部及相关的齿状核构成 • 前庭小脑
由绒球小结叶及相关的前庭神经核构成 • 原小脑 旧小脑 新小脑
即第四脑室底
界沟
髓纹striae medullares
正中沟、界沟和内侧隆起
面神经丘 facial colliculus
前庭区 听结节
舌下神经三角和迷走神经三角 13
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
腹侧面:
• 与延髓相连的脑神经:舌下神经、舌咽神经、 迷走神经和副神经
• 与脑桥相连的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 和前庭蜗神经
8
脑干 brain stem
• 脑干由下至上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 脑干背面与小脑之间形成第四脑室 • 有10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其中延髓4对,脑
桥4对,中脑2对。
9
脑 干 brain stem
• 脑干的外形 • 脑干的内部结构
10
十二对脑神经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 与中脑腹侧相连的神经:动眼神经
背侧面:
• 与中脑背面相连的脑神经:滑车神经
14
第四脑室fourth ventricle
• 位置和组成 •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tela choroidea of fourth ventricle
• 第四脑室脉络丛
choroid plexus of fourth ventricle
33
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 沟和脑回 • 大脑纵裂 • 胼胝体
大脑横裂
34
大脑半球的外形和分叶
3个面:上外侧面、 内侧面、下面
3条沟:中央沟、外 侧沟、顶枕沟
T5~8
高2(-2) T5平对T3
T9~12 高3(-3) T10平对T7
L1~5
平对T10~12
S1~5 Co 平对T12~L1
6
第二节 脑 brain
7
概述
• 位置与组成 • 包括端脑telencephalon
间脑diencephalon 中脑mesencephalon 脑桥pons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小脑cerebellum
• 缰三角 缰连合 • 松果体 丘脑髓纹 • 后连合
2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下丘脑 hypothalamus
• 组成和分区
脑底可见:视交叉、灰结节、 乳头体、漏斗、垂体等结构
• 内部结构
分为视上区、视前区、结节区 和乳头体区
视上核 室旁核
• 纤维联系 • 功能
30
下丘脑的功能:
神经内分泌的中心、皮质下植物性中枢 • 调节体温、摄食、生殖、水盐平衡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