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中 国大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如何
![中 国大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如何](https://img.taocdn.com/s3/m/50adf74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70.png)
中国大西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如何中国的大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发展和教育水平方面,相较于东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高等教育领域,大西北地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从教育资源的分布来看,大西北地区的高等院校数量相对较少。
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密集分布相比,这里的高校在数量和密度上都有所不足。
一些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和重点学科相对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如西安、兰州等。
这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得广大西北地区的许多地区难以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
师资力量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大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限制,对于优秀教师的吸引力相对较弱。
一些高层次的学术人才更倾向于选择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这使得西北地区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面临着一定的困难。
尽管近年来,各高校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和措施吸引人才,但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仍然存在。
在学科建设方面,大西北地区的高校在一些传统优势学科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实力,如西安的一些高校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兰州的高校在化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方面。
然而,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上,相对滞后。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科研实力也是反映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
大西北地区的高校在科研经费投入、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与东部地区存在差距。
由于资金的限制,一些前沿科研项目的开展受到制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也相对较慢。
同时,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挥高校在推动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然而,大西北地区的高等教育也并非毫无亮点和机遇。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视和支持,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例如,“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都为西北地区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大西北地区作为连接中国与中亚、欧洲的重要通道,其高校在语言、文化、贸易等相关领域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9400781cc17552706220846.png)
第3题.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加之高等院校原有布局使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起点不一致,因而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明确各类地区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差异与特点,有利于管理和决策部门从宏观上把握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现状,分类制定相关政策,更好的指导和规划我国高教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遵循可比性原则,从高等教育的五个方面选取十项评价指标,具体见下图图1. 高等教育的十项评价指标指标的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1995》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5》除以各地区相应的人口数得到十项指标值,具体数值见下表见表6,其中:1x 为每百万人口高等院校数;2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毕业生数;3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招生数;4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在校生数;5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教职工数;6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专职教师数;7x 为高级职称占专职教师的比例;8x 为平均每所高等院校的在校生数;9x 为国家财政预算内普通高教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0x 为生均教育经费。
建模与求解:一构造原始数据矩阵X=⎥⎥⎥⎥⎦⎤⎢⎢⎢⎢⎣⎡1021x x x二使矩阵X标准化(程序见附录1)Z= 4.3685 3.9057 4.0909 4.1392 4.5401 4.5748 2.4120 0.39541.98622.6869 2.3854 2.4187 2.0965 1.9157 0.8299 1.13461.0221 1.4520 1.5048 1.3575 0.9509 1.0406 1.4024 1.09910.0952 0.2331 0.1895 0.2072 0.1326 0.1823 0.0558 0.53750.2342 0.3453 0.3790 0.3951 0.0988 0.1823 0.7080 0.72190.3918 0.3133 0.2898 0.2270 0.1495 0.1823 0.5775 -0.2813-0.0717 -0.0556 -0.0111 -0.0169 -0.0536 -0.0533 0.8638 0.2482 -0.1829 0.0086 -0.0223 -0.0136 -0.0649 -0.0701 0.4691 0.7675 -0.2756 -0.0396 0 -0.0466 -0.1383 -0.1374 0.2405 1.0602 -0.5166 -0.4405 -0.2564 -0.3168 -0.3696 -0.3899 0.7418 1.0264 -0.6371 -0.4245 -0.4124 -0.4091 -0.3696 -0.4067 0.4234 1.2987 -0.6279 -0.1358 -0.3344 -0.3959 -0.3922 -0.4235 0.4793 1.3884 -0.4981 -0.3924 -0.3567 -0.3663 -0.3414 -0.3562 -0.3371 0.4664 -0.4703 -0.3924 -0.3678 -0.3531 -0.3696 -0.3899 0.4979 0.4005 -0.3590 -0.3924 -0.2564 -0.3201 -0.3414 -0.3562 -0.0305 -0.03090.0396 -0.3122 -0.2341 -0.1191 -0.0705 -0.0196 -0.7098 -0.5435-0.1922 -0.2160 -0.2564 -0.2740 -0.3584 -0.3562 -0.1881 -0.4775 -0.3683 -0.2160 -0.3233 -0.2740 -0.2850 -0.2889 -0.7606 0.2939 -0.4054 -0.3764 -0.3121 -0.3729 -0.3696 -0.4067 -0.0509 -0.1155 -0.6093 -0.5047 -0.5239 -0.5113 -0.4543 -0.4572 0.4590 0.1806 -0.5444 -0.4886 -0.6019 -0.5640 -0.4656 -0.4740 -0.2660 -0.6889 -0.4425 -0.3764 -0.3455 -0.3531 -0.3358 -0.4067 -0.2220 0.2262 -0.5074 -0.5367 -0.4793 -0.4487 -0.4486 -0.4909 -0.4709 -0.0630 -0.3776 -0.3764 -0.5128 -0.4289 -0.3471 -0.3057 -0.4184 -0.59080.4103 -0.6490 -0.5462 -0.5410 -0.2906 -0.2384 -3.0524 -2.6580-0.6464 -0.5528 -0.5350 -0.5640 -0.4656 -0.5077 -0.2897 -0.0681 -0.6001 -0.6169 -0.5685 -0.5673 -0.4938 -0.5077 0.3065 -0.39800.1322 -0.2962 -0.3567 -0.3070 -0.2793 -0.2216 -1.2569 -1.4908-0.5630 -0.6971 -0.6911 -0.6860 -0.5051 -0.5245 -0.3388 -1.54320.2157 -0.4565 -0.5350 -0.4948 -0.3584 -0.2889 -2.0750 -2.2960三构造矩阵相关系数矩阵R(程序见附录2)R= 1.0000 0.9434 0.9528 0.9591 0.9746 0.9798 0.4065 0.06630.9434 1.0000 0.9946 0.9946 0.9743 0.9702 0.6136 0.35000.9528 0.9946 1.0000 0.9987 0.9831 0.9807 0.6261 0.34450.9591 0.9946 0.9987 1.0000 0.9878 0.9856 0.6096 0.32560.9746 0.9743 0.9831 0.9878 1.0000 0.9986 0.5599 0.24110.9798 0.9702 0.9807 0.9856 0.9986 1.0000 0.5500 0.22220.4065 0.6136 0.6261 0.6096 0.5599 0.5500 1.0000 0.77890.0663 0.3500 0.3445 0.3256 0.2411 0.2222 0.7789 1.00000.8680 0.8039 0.8231 0.8276 0.8590 0.8691 0.3655 0.11220.6609 0.5998 0.6171 0.6124 0.6174 0.6164 0.1510 0.0482四求出R的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程序见附录3)λ1= 7.5022贡献率τ1=λ1/10=75.0216%λ2= 1.577累积贡献率τ1+τ2=90.7915%λ3= 0.5362累积贡献率τ1+τ2+τ3=96.1536%λ4= 0.2064累积贡献率τ1+τ2+τ3+τ4=98.2174%可以看出,前两个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就达到90%以上,主成分分析效果很好。
我国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1c7869c19ec3d5bbfd0a7480.png)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人们对先进文化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另一方面,教育体制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自由全面的发展。
教育体制问题亟待解决。
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1、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同志恢复高考制度的带动作用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繁荣,到现在,更是得到了规模化得发展。
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的发展有目共睹。
其中包含了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类院校。
高等学校的本专科招生规模也日渐扩大,在校生人数增多,尤其是近几年来,研究生群体的队伍日益壮大,毛入学率也呈直线上升趋势。
有资料显示,至今为止,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一。
2、高等学校质量受到重视在中共中央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号召下,我国各大高校深入进行了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改变以前教育落后的旧模式,与时俱进,把培养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人才作为目标。
滨海学院在这方面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两年,学校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并且成立相关研究小组,要求教师上课时以创新为机制,充分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把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学校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成效显著,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得以提升。
由此可见,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日益得到重视。
3、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成效显著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经费仅仅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
自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财、税、费、产、社、基”的六字方针后,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改革进展非常顺利,特别是高等教育收费改革与建立对家庭贫困大学生“奖、贷、助、补、免”为主体的助学保障体系同步进行,使改革平稳推进。
就我个人而言,在国家政策的惠利下,申办了生源地助学贷款,这使得我们这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也能顺利解决学费问题,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
贵州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分析
![贵州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4a4c0d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a5.png)
贵州高等教育现状及发展分析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但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截至2020年,贵州省共有42所高校(含成人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其中本科院校21所,独立学院11所,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14所。
本文从贵州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贵州开始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建立了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学院等高校。
70年代初,高等教育进入低谷期,各高校都面临学科建设、师资储备等方面的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贵州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00年以后,贵州省先后组建了贵州大学城、贵阳学院区等高校集群,推动高等教育的整体提升。
二、现状分析1.高等教育规模大2019年,贵州高校在校生总数已达到44.7万,同比增长3.3%。
在校生规模方面,贵州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和贵州民族大学名列前三。
2.学科建设亟待提高虽然贵州高校的学科专业数量不少,但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除了贵州民族大学等院校以外,其他大部分学校都存在学科布局不够合理、学术水平不高等问题。
贵州高校应加强学科建设,注重提高核心学科的基础能力和应用能力。
3.高校竞争压力大目前,贵州省内21所本科高校在校生总数已经接近40万,高校竞争压力巨大。
今年,贵州省各高校的招生计划在30万左右,高校之间的招生竞争已经非常激烈。
高校在招生上应注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实现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分配。
4.校企合作亟待加强贵州省的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不够对接,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亟待加强。
贵阳市政府已于2017年出台《贵阳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鼓励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高校应该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将学科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连结。
三、未来发展方向1.加大核心学科建设贵州高校应加强核心学科建设,注重基础和应用研究,提高学校整体竞争力。
高校可以设置交叉学科,加强学科之间的协作和交流,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中国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中国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6e439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e.png)
中国教育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一、教育现状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教育在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1999年通过实施“义务教育法”,中国建立了九年义务教育,使更多孩子有机会接受基本教育。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断扩大,大量学生得以接受大学教育。
此外,国家还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育设施和教学条件。
二、问题存在尽管中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 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中国地大物博,东部地区相对发达,教育资源较为充足,但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教育水平的差距,限制了孩子们的教育机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均衡性。
2. 教育质量与素质教育的平衡中国的教育体制强调应试教育,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
这导致了教育质量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平衡问题。
一些学校和老师注重教授知识的数量,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中国需要加强素质教育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连接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大学毕业生人数快速增加。
然而,与此相比,就业市场的需求并没有相应增长。
这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在就业上遇到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需要加强教育与就业之间的连接,鼓励学校和企业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4. 教师素质和待遇问题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素质和待遇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
虽然中国已经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和职称评定的力度,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工作负担重,人员流动性高;另一方面,教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吸引人才从事教育工作,中国需要改善教师的待遇和工作环境。
5. 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问题中国的教育体制过于注重理科与文科的分科,而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152c4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06.png)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摘要】河南省高等教育在资源分布、规模发展、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分散,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瓶颈,需要加强引进和培养优秀教师。
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实践,更贴近产业需求和社会发展。
结论显示河南省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议继续加大投入,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向更高水平迈进。
展望未来,河南省高等教育将在政府支持和社会期待下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状况、资源、分布、规模、速度、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总结、建议、未来发展、前景。
1. 引言1.1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河南省作为中国人口大省和经济大省,高等教育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南省高等教育也逐渐壮大。
本文将对河南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从高等教育资源与分布情况、办学规模与发展速度、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展开探讨。
在高等教育资源与分布情况方面,河南省拥有众多大学和高等学校,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导致资源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
办学规模与发展速度方面,河南省高校数量不断增加,但与人口比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发展速度有待提升。
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方面,河南省高校积极推进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河南省高校教师整体素质较高,但在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上存在一定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河南省高校积极开展创新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但在实际操作中仍有不足之处。
通过对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ab0f20fa9e3143323968938f.png)
浅论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在教育事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担负着发展科技文化、培养高级人才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任。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阐述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现状、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各种专业人才的紧缺给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这样繁荣的现象后面,当前高等教育的道路应该如何去走,困扰到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前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在竞争日益激烈中,高等教育将成为各国的战略重点,国家竞争能力高低的标准,是高校教师的存量及其优劣程度,其实质是人才和知识产出能力的竞争。
高等教育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关系。
我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有利的地位,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必须发展高等教育, 培养适应需要的各类高级人才。
因此,本文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对将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二.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等学校是宝贵财富和资源,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党和政府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
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 研究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迈向现代化、科学化提供了依据,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加快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造就专门人才,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满足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是国家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维护和体现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高等教育的发展充满活力和生机,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
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a827d5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2.png)
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现代社会中,高等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和个人成就的重要支柱。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动,高等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现状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高等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布:高等教育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存在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拥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地区则面临资源匮乏的问题。
2. 高等教育与就业的对接:现代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已经从简单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然而,一些高等教育机构与就业市场的对接还不够紧密,导致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普遍存在。
3. 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注重创新教学模式,如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和虚拟实验室等。
这种新兴教育方式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学习机会,但也带来了学习效果的不确定性和教育质量的挑战。
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 质量导向的教育改革: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机构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教育质量。
2. 跨学科的教育模式:现代社会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综合性的解决方案。
高等教育机构将推动跨学科学科的发展,鼓励学生在多个学科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国际化的办学理念:高等教育机构将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和培养国际化的人才。
这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
4. 科技创新与产业结合:高等教育机构将密切关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与各产业密切合作,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5. 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开放:高等教育机构将通过开放共享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扩大教育的覆盖面。
这不仅有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也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结语高等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4c875f8f61fb7360b4c6519.png)
第3题.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加之高等院校原有布局使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起点不一致,因而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明确各类地区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差异与特点,有利于管理和决策部门从宏观上把握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现状,分类制定相关政策,更好的指导和规划我国高教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遵循可比性原则,从高等教育的五个方面选取十项评价指标,具体见下图图1. 高等教育的十项评价指标指标的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1995》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5》除以各地区相应的人口数得到十项指标值,具体数值见下表见表6,其中:1x 为每百万人口高等院校数;2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毕业生数;3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招生数;4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在校生数;5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教职工数;6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专职教师数;7x 为高级职称占专职教师的比例;8x 为平均每所高等院校的在校生数;9x 为国家财政预算内普通高教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0x 为生均教育经费。
建模与求解:一构造原始数据矩阵X=⎥⎥⎥⎥⎦⎤⎢⎢⎢⎢⎣⎡1021x x x二使矩阵X标准化(程序见附录1)Z= 4.3685 3.9057 4.0909 4.1392 4.5401 4.5748 2.4120 0.39541.98622.6869 2.3854 2.4187 2.0965 1.9157 0.8299 1.13461.0221 1.4520 1.5048 1.3575 0.9509 1.0406 1.4024 1.09910.0952 0.2331 0.1895 0.2072 0.1326 0.1823 0.0558 0.53750.2342 0.3453 0.3790 0.3951 0.0988 0.1823 0.7080 0.72190.3918 0.3133 0.2898 0.2270 0.1495 0.1823 0.5775 -0.2813-0.0717 -0.0556 -0.0111 -0.0169 -0.0536 -0.0533 0.8638 0.2482 -0.1829 0.0086 -0.0223 -0.0136 -0.0649 -0.0701 0.4691 0.7675 -0.2756 -0.0396 0 -0.0466 -0.1383 -0.1374 0.2405 1.0602 -0.5166 -0.4405 -0.2564 -0.3168 -0.3696 -0.3899 0.7418 1.0264 -0.6371 -0.4245 -0.4124 -0.4091 -0.3696 -0.4067 0.4234 1.2987 -0.6279 -0.1358 -0.3344 -0.3959 -0.3922 -0.4235 0.4793 1.3884 -0.4981 -0.3924 -0.3567 -0.3663 -0.3414 -0.3562 -0.3371 0.4664 -0.4703 -0.3924 -0.3678 -0.3531 -0.3696 -0.3899 0.4979 0.4005 -0.3590 -0.3924 -0.2564 -0.3201 -0.3414 -0.3562 -0.0305 -0.03090.0396 -0.3122 -0.2341 -0.1191 -0.0705 -0.0196 -0.7098 -0.5435-0.1922 -0.2160 -0.2564 -0.2740 -0.3584 -0.3562 -0.1881 -0.4775 -0.3683 -0.2160 -0.3233 -0.2740 -0.2850 -0.2889 -0.7606 0.2939 -0.4054 -0.3764 -0.3121 -0.3729 -0.3696 -0.4067 -0.0509 -0.1155 -0.6093 -0.5047 -0.5239 -0.5113 -0.4543 -0.4572 0.4590 0.1806 -0.5444 -0.4886 -0.6019 -0.5640 -0.4656 -0.4740 -0.2660 -0.6889 -0.4425 -0.3764 -0.3455 -0.3531 -0.3358 -0.4067 -0.2220 0.2262 -0.5074 -0.5367 -0.4793 -0.4487 -0.4486 -0.4909 -0.4709 -0.0630 -0.3776 -0.3764 -0.5128 -0.4289 -0.3471 -0.3057 -0.4184 -0.59080.4103 -0.6490 -0.5462 -0.5410 -0.2906 -0.2384 -3.0524 -2.6580-0.6464 -0.5528 -0.5350 -0.5640 -0.4656 -0.5077 -0.2897 -0.0681 -0.6001 -0.6169 -0.5685 -0.5673 -0.4938 -0.5077 0.3065 -0.39800.1322 -0.2962 -0.3567 -0.3070 -0.2793 -0.2216 -1.2569 -1.4908-0.5630 -0.6971 -0.6911 -0.6860 -0.5051 -0.5245 -0.3388 -1.54320.2157 -0.4565 -0.5350 -0.4948 -0.3584 -0.2889 -2.0750 -2.2960三构造矩阵相关系数矩阵R(程序见附录2)R= 1.0000 0.9434 0.9528 0.9591 0.9746 0.9798 0.4065 0.06630.9434 1.0000 0.9946 0.9946 0.9743 0.9702 0.6136 0.35000.9528 0.9946 1.0000 0.9987 0.9831 0.9807 0.6261 0.34450.9591 0.9946 0.9987 1.0000 0.9878 0.9856 0.6096 0.32560.9746 0.9743 0.9831 0.9878 1.0000 0.9986 0.5599 0.24110.9798 0.9702 0.9807 0.9856 0.9986 1.0000 0.5500 0.22220.4065 0.6136 0.6261 0.6096 0.5599 0.5500 1.0000 0.77890.0663 0.3500 0.3445 0.3256 0.2411 0.2222 0.7789 1.00000.8680 0.8039 0.8231 0.8276 0.8590 0.8691 0.3655 0.11220.6609 0.5998 0.6171 0.6124 0.6174 0.6164 0.1510 0.0482四求出R的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程序见附录3)λ1= 7.5022贡献率τ1=λ1/10=75.0216%λ2= 1.577累积贡献率τ1+τ2=90.7915%λ3= 0.5362累积贡献率τ1+τ2+τ3=96.1536%λ4= 0.2064累积贡献率τ1+τ2+τ3+τ4=98.2174%可以看出,前两个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就达到90%以上,主成分分析效果很好。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0f7323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19.png)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趋势分析一、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分析高等教育是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互相关联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它通常包括以高层次的学习与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其主要任务和活动的各类教育机构。
20世纪后半叶是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不寻常的扩展和质变的阶段,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个人对接受高等教育就学机会的迫切需要,使得高等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
2019年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
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比上年增加25所,增长0.94%。
其中,本科院校1265所,比上年增加20所;高职(专科)院校1423所,比上年增加5所。
全国共有成人高等学校268所,比上年减少9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28个,其中,普通高等学校593个,科研机构235个。
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1260人,其中,本科院校15179人,高职(专科)院校7776人。
2019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职工256.67万人,比上年增加7.92万人,增长3.18%;专任教师174.01万人,比上年增加6.74万人,增长4.03%。
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95:1,其中,本科院校17.39:1,高职(专科)院校19.24:1。
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3.61万人,比上年减少1939人;专任教师2.06万人,比上年减少1267人。
2019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01248.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3534.85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95.08亿元,比上年增加562.02亿元。
二、2020年高等教育宏观发展趋势分析:塑造未来高等教育教学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决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
高等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53b73c6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5.png)
高等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一、引言高等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全球高等教育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我国高等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入学机会、教育质量、学科设置、科研实力、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教学六个方面,分析高等教育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入学机会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扩大了入学机会,使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仍有一些地区和群体存在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象。
未来,高等教育将进一步扩大入学机会,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
同时,通过优化招生政策,提高高等教育覆盖率,实现教育公平。
三、教育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加强质量建设,通过提高师资水平、完善教学设施、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提高教育质量。
未来,高等教育将更加注重质量提升,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四、学科设置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日益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重复设置、学科单一等。
未来,高等教育将加强学科创新和交叉学科建设,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同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学科结构,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五、科研实力科研实力是衡量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科研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上仍存在科研水平不高、科研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
未来,高等教育将加强科研实力提升,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鼓励创新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六、教育国际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我国高等教育也在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强与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未来,高等教育将进一步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范围,引进国际先进教育资源,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同时,鼓励国内高校走出国门,开展国际教育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e117f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49.png)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探讨了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发展现状分析中,指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办学规模、教学质量和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仍存在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等问题。
在趋势分析中,预测了高等工程教育将朝着国际化、信息化和产教融合的方向发展。
总结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发展,并提出了建议和对策,以促进高等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问题、趋势分析、展望、建议、对策、未来发展、我国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工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等工程教育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等工程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各类高等工程院校涵盖了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为培养各类工程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与此高等工程教育也在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加强科研合作,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育部门、高校和学生们共同努力,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不断迈向更高的水平。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挑战和亮点,为提升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和指导。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一是全面了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揭示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二是深入探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分析其根源和影响;三是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研究,探讨应对措施和发展策略;四是提出针对当前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性建议。
我国大学教育现状 发展 分析
![我国大学教育现状 发展 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e5b8ad0195f312b3169a54b.png)
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分析一我国高等教育现状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了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局面,且这种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质量是很难保证的。
另外中国的总人口数中,我国受教育的人口较低,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更少,这已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无论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方式,还是在师资水平、学生人数、高教投资、管理监控上都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远远未能适当超前于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平均8%的较快增长率,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在经济上具备了“接收更好更高教育”的经济能力,并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对高等教育的更迫切的需求。
然而现有的高等教育的供给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显得严重不足。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如果不加以探讨并尽可能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阶段的目标极为不利。
、二高等教育存在着的问题1.我们的教育由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变化是在跑步进程中实现的,而我们并没有做好准备。
在五六年里就新建了1000所高等学校,这些已经占到学校数目的一半,这些学校无论管理水平还是教学水平还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果这些学校不能够和其他老的学校一样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这样的话我们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没有保证的2.高等教育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从起点、过程之中,还是从结果上都是不公平的。
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预见的损失。
而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也无疑加剧了有限的高等教育的资源紧张和匮乏程度;另一方面,在公平第一还是效率第一的争论上,还没一个很好的定论,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不稳的一个诱因。
3.教育部门的发展目标盲目追求高层次,偏离了社会需求。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培养与需求相脱节,本科生比例过大,挤占了专科生的就业市场;而专科生所学则过于理论化,不能胜任高级技工的工作。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4e33b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0.png)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分析【摘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对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在教育质量提升方向和国际比较研究方面给出具体建议和措施,旨在推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并与国际接轨。
通过总结回顾现状和展望未来发展,本文旨在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改进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现状、问题、趋势分析、教育质量、国际比较、总结、展望、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史悠久,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高等工程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备受关注,各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提升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通过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研究,可以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促进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工程人才,推动我国工程科技事业的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向,帮助各高校及相关部门更清晰地了解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发展策略,促进高等工程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1.3 研究意义高等工程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水平。
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目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和优化。
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b2dbdc0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a.png)
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一、引言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本文将从教育行业的现状、趋势、挑战和机遇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教育行业现状1. 教育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2018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机构27.9万所,中小学在校生超过2亿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
2. 教育投入逐年增加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
2018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为4.13万亿元,占财政支出总额的4.2%。
3.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近年来通过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提高了整体的教育水平。
2019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到1071万人,录取率为85.7%。
三、教育行业趋势1. 个性化教育成为主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个性化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
学校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元化的课程和学习方式。
2. 教育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学校将更加注重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教学模式,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学习方式。
3. 教师职业素养得到提升作为推动整个教育行业发展的基础力量,优秀的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各级政府将继续加大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四、教育行业面临的挑战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我国地域辽阔、经济水平差异较大,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需要政府加强投入和调节。
2.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我国整体教育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各地区、各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质量监管和评估,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3. 教师队伍建设仍需加强优秀的师资队伍是推动整个教育行业发展的基础力量。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29400781cc17552706220846.png)
第3题.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但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加之高等院校原有布局使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起点不一致,因而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
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明确各类地区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差异与特点,有利于管理和决策部门从宏观上把握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现状,分类制定相关政策,更好的指导和规划我国高教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遵循可比性原则,从高等教育的五个方面选取十项评价指标,具体见下图图1. 高等教育的十项评价指标指标的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1995》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5》除以各地区相应的人口数得到十项指标值,具体数值见下表见表6,其中:1x 为每百万人口高等院校数;2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毕业生数;3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招生数;4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在校生数;5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教职工数;6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专职教师数;7x 为高级职称占专职教师的比例;8x 为平均每所高等院校的在校生数;9x 为国家财政预算内普通高教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0x 为生均教育经费。
建模与求解:一构造原始数据矩阵X=⎥⎥⎥⎥⎦⎤⎢⎢⎢⎢⎣⎡1021x x x二使矩阵X标准化(程序见附录1)Z= 4.3685 3.9057 4.0909 4.1392 4.5401 4.5748 2.4120 0.39541.98622.6869 2.3854 2.4187 2.0965 1.9157 0.8299 1.13461.0221 1.4520 1.5048 1.3575 0.9509 1.0406 1.4024 1.09910.0952 0.2331 0.1895 0.2072 0.1326 0.1823 0.0558 0.53750.2342 0.3453 0.3790 0.3951 0.0988 0.1823 0.7080 0.72190.3918 0.3133 0.2898 0.2270 0.1495 0.1823 0.5775 -0.2813-0.0717 -0.0556 -0.0111 -0.0169 -0.0536 -0.0533 0.8638 0.2482 -0.1829 0.0086 -0.0223 -0.0136 -0.0649 -0.0701 0.4691 0.7675 -0.2756 -0.0396 0 -0.0466 -0.1383 -0.1374 0.2405 1.0602 -0.5166 -0.4405 -0.2564 -0.3168 -0.3696 -0.3899 0.7418 1.0264 -0.6371 -0.4245 -0.4124 -0.4091 -0.3696 -0.4067 0.4234 1.2987 -0.6279 -0.1358 -0.3344 -0.3959 -0.3922 -0.4235 0.4793 1.3884 -0.4981 -0.3924 -0.3567 -0.3663 -0.3414 -0.3562 -0.3371 0.4664 -0.4703 -0.3924 -0.3678 -0.3531 -0.3696 -0.3899 0.4979 0.4005 -0.3590 -0.3924 -0.2564 -0.3201 -0.3414 -0.3562 -0.0305 -0.03090.0396 -0.3122 -0.2341 -0.1191 -0.0705 -0.0196 -0.7098 -0.5435-0.1922 -0.2160 -0.2564 -0.2740 -0.3584 -0.3562 -0.1881 -0.4775 -0.3683 -0.2160 -0.3233 -0.2740 -0.2850 -0.2889 -0.7606 0.2939 -0.4054 -0.3764 -0.3121 -0.3729 -0.3696 -0.4067 -0.0509 -0.1155 -0.6093 -0.5047 -0.5239 -0.5113 -0.4543 -0.4572 0.4590 0.1806 -0.5444 -0.4886 -0.6019 -0.5640 -0.4656 -0.4740 -0.2660 -0.6889 -0.4425 -0.3764 -0.3455 -0.3531 -0.3358 -0.4067 -0.2220 0.2262 -0.5074 -0.5367 -0.4793 -0.4487 -0.4486 -0.4909 -0.4709 -0.0630 -0.3776 -0.3764 -0.5128 -0.4289 -0.3471 -0.3057 -0.4184 -0.59080.4103 -0.6490 -0.5462 -0.5410 -0.2906 -0.2384 -3.0524 -2.6580-0.6464 -0.5528 -0.5350 -0.5640 -0.4656 -0.5077 -0.2897 -0.0681 -0.6001 -0.6169 -0.5685 -0.5673 -0.4938 -0.5077 0.3065 -0.39800.1322 -0.2962 -0.3567 -0.3070 -0.2793 -0.2216 -1.2569 -1.4908-0.5630 -0.6971 -0.6911 -0.6860 -0.5051 -0.5245 -0.3388 -1.54320.2157 -0.4565 -0.5350 -0.4948 -0.3584 -0.2889 -2.0750 -2.2960三构造矩阵相关系数矩阵R(程序见附录2)R= 1.0000 0.9434 0.9528 0.9591 0.9746 0.9798 0.4065 0.06630.9434 1.0000 0.9946 0.9946 0.9743 0.9702 0.6136 0.35000.9528 0.9946 1.0000 0.9987 0.9831 0.9807 0.6261 0.34450.9591 0.9946 0.9987 1.0000 0.9878 0.9856 0.6096 0.32560.9746 0.9743 0.9831 0.9878 1.0000 0.9986 0.5599 0.24110.9798 0.9702 0.9807 0.9856 0.9986 1.0000 0.5500 0.22220.4065 0.6136 0.6261 0.6096 0.5599 0.5500 1.0000 0.77890.0663 0.3500 0.3445 0.3256 0.2411 0.2222 0.7789 1.00000.8680 0.8039 0.8231 0.8276 0.8590 0.8691 0.3655 0.11220.6609 0.5998 0.6171 0.6124 0.6174 0.6164 0.1510 0.0482四求出R的特征值和累积贡献率(程序见附录3)λ1= 7.5022贡献率τ1=λ1/10=75.0216%λ2= 1.577累积贡献率τ1+τ2=90.7915%λ3= 0.5362累积贡献率τ1+τ2+τ3=96.1536%λ4= 0.2064累积贡献率τ1+τ2+τ3+τ4=98.2174%可以看出,前两个特征根的累计贡献率就达到90%以上,主成分分析效果很好。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挑战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挑战](https://img.taocdn.com/s3/m/ac4bf93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7d.png)
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和挑战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科技水平。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然而,面对高等教育的新形势和新挑战,中国高等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一、现状分析1.教育质量不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我们国家的综合素质,核心是抓好教育。
”可是当前,很多高等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并不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不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
一些企业反映,应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较差,无法适应职业发展需要,已婚人员后悔选择上学而不是就业,因为学校仅是收取钱财、发文凭的机构而已。
有些名牌大学面临的问题与普通高校类似。
2.教育资源的区域性差异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缺乏地域平衡,发达地区优势可能更加明显。
根据统计,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与浙江省的高等院校人数,已超过其他地区的总和。
这意味着,未来高端人才的聚集地仍然是这些地域。
同时,在一些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短缺,教育环境比较落后,使得当地学生接受教育的难度较大,更难接受所需要的教育。
3.培养质量困难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对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但是,现在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单一,集中在传授知识。
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培养。
同时,在就业环境日益严峻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及实习就业,仍然存在时常产生瓶颈问题的大问题。
二、未来发展挑战1.重视职业教育和产业教育对于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显然需要更强调职业教育和产业教育,关注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不断与市场接轨,使得学生能够在毕业后进入实战的环节,尽快实现社会价值。
2.教育过程的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教育过程的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如果希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我们必须适应全球化的要求,通过吸纳全球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以及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并在广泛的领域中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高等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cac90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4.png)
高等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摘要】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由之路,也是国家发展的关键。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一系列问题逐渐浮现。
普及问题导致了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质量问题让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信任不足,就业问题愈发突出。
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压力也给高等教育制度带来了挑战。
尤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需要更好地适应国际趋势。
未来,高等教育将朝着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改革方向需要包括提高教育质量,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强国际交流等方面。
为此,建议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监督机制,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高等教育的未来挑战重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迎接。
【关键词】高等教育、现状、问题分析、重要性、发展历程、普及问题、质量问题、就业问题、市场化问题、国际化问题、未来发展趋势、改革方向、发展建议1. 引言1.1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通过高等教育,人们可以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提升个人素质和竞争力。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也是培养国家的未来领导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个拥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国家,往往具有更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更在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全球化竞争中的地位。
随着知识经济和技术革命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石。
1.2 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哲学院和学术机构,但现代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中世纪的封建教育时期,主要以教会控制下的院校为主,例如欧洲的大学。
这些大学主要以神学、哲学和法律为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多为修士和神职人员。
这一时期的高等教育注重宗教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第二阶段是近代的启蒙时期,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国家的兴起,高等教育逐渐走向世俗化和专业化。
东北地区高校教育发展现状
![东北地区高校教育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e85e405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7.png)
东北地区高校教育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增加,东北地区的高校教育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东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科技创新中心,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高校规模、学科建设、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东北地区高校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东北地区的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各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东北地区的高校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目前,东北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高校体系,包括211工程和985工程高校,以及一批国家重点大学和地方重点大学。
这些高校为东北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培养各类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东北地区高校的学科建设不断优化。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东北地区的高校加强了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
一方面,高校加大了对传统学科的支持和培养力度,如工程、医学、法学等;另一方面,高校也积极推进新兴学科的建设,如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
这些努力为东北地区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科技支撑,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第三,东北地区高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高校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
东北地区的高校注重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不断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高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这些措施有力地提升了东北地区高校的教学质量,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第四,东北地区高校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科研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
东北地区的高校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升,加强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
高校积极构建科研平台,引进高水平科研团队,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东北地区高校的科研水平,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创新驱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叶欣茹¹
一、引 言
高等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层次。
其存在和发展,受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又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
这种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培养高级人才、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上。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趋势,要求智力开发达到全体人民中普及大学教育的水平,不然就不能实现今后21世纪初的现代化生产。
”(《新技术革命与教育》)因此,加速高等教育发展步伐,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地区之间差异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进一步增大。
这种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本文研究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水平的一个重要基础。
二、指标选取
选取什么指标,来表征、衡量与比较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的现有发展水平?这是一个貌似简单实则棘手的问题。
本来,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有一些常用的现成指标,这些指标反映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状态,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如,每万人口中的大学毕业生数、每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数、高等教育入学率或毛入学率等等。
但我们认为,这些指标用来反映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水平时至少存在如下几点不足:(1)每万人口中的大学毕业生数,是一个时点指标,仅在我国10年进行一次的人口普查时予以统计,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是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距今已近6年,难于及时和连续性地反映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新态势。
另外从系统的角度考虑,该指标主要反映我国高等教育大系统的“产品”(大学毕业生)在各地区的多年累积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各地区高等教育子系统本身的现有发展水平。
(2)每万人口中的在校大学生数,可由各地区每年人口数和高等学校在校生数计算得出。
但是,我国各地区高等学校的布局及高等学校招生、分配在较大程度上是由国家统筹调度进行。
因此,该指标并不能如实反映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程度。
如果在该指标中仅采用各地区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数作分子,又会损失一部分重要信息:国家部、委设在各地区的高校435/1996 高等教育研究¹叶欣茹 华中理工大学高教研究所在职硕士研究生
在当地招收和分配的大学生数被忽略。
(3)高等教育入学率或毛入学率,虽然可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但它们只是反映高等教育某个侧面的局部指标,综合性不足。
最近,在一项地方高等教育预测规划研究中,提出了(本地)“相关毛入学率”概念,其计算公式为:
相关毛入学率=(本地在校生总规模-外地生源数)/(20-24)岁户藉人口数。
应该说,这一公式已解决了上述3个方面的不足。
而且对于一个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要从“本地在校生总数”中减去“外地生源数”是不难办到的。
但是,要在一项研究中对我国每一个地区计算相关毛入学率,或者说要找出对每一个地区而言的“外地生源数”,就是一件困难较大的事。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选取或设计表征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现状水平指标,应遵循如下一些原则:(1)统一性,即各地区的数据来源、统计口径、统计时点相同;(2)时间连续性,即各地区的数据每年都有统计;(3)一定的综合性和大致准确性;(4)具有一定的(国际或国内)横向比较意义;(5)能大致反映各地区高等教育现状特点;(6)可操作性,即资料来源具有一定的普遍和广泛性,计算方法上又不致太复杂。
目前国际上和一些地方,普遍采用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作为一个反映、比较与评价国家或地方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
经过对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比较和反复试算,笔者选用国家教委编印的一年一度的《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分析报表》中各个地区普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数量,和《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中各个地区分年龄、性别人口数为基础数据,并通过年龄移算法,得到各地区当年18-21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国际上另有许多国家采用20-24周岁作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但据中国高等教育招生的实际情况,我国各地区惯用18-21岁作为高等教育适龄人口)。
反映各地区高等教育现状水平的指标即适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适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比率
(综合指数)=
地区18-21岁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包括普通及成人)人数
地区18-21岁人口数
这个比率我们又称之为反映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
三、技术处理与计算结果
由于具体计算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对此必须作一些技术处理。
(1)各地区招生部门上报的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招生数量,未作年龄的划分。
据中国90年代以来的实际情况,考入普通高等学校者的年龄基本上是18-21岁的,而考入成人高等学校的学生中,18-21岁人口也占绝大多数。
加之,自学考试者未计入到成人教育中且其中18-21岁的占有相当比例。
因此在不违背“大致准确性”的前提下,可以每年考入普通和成人高校的人数之和作为18-21岁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者数。
(2)各地区在指定年份接受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的适龄人数可分为两大部分:N年考入的适龄人数;以往几个年份作为当时适龄者考入的在读者。
由于每年均有一部分在读者自动溢出“适龄者”范围,致使这一数据的获得过程复杂化。
为此,我们假定每年考入普通和成人高校人数在18-21岁适龄人口的4个岁别人口中是均匀分布的。
在此假定下,各地区在指定年份(比如N年)接受高等教育的适龄人数由下面4部分合成,每部分的数据可采用“同批人群跟踪44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法”得到。
这4部分是:N 年考入普通和成人高校的适龄人数;N -1年普通和成人高校的适龄人数乘以3/4(按均质假定,有1/4溢出适龄范围);N -2年普通和成人高校的适龄人数乘以2/4(按均质假定,有2/4溢出适龄范围);N-3年普通和成人高校的适龄人数乘以1/4(按均质假定,有3/4溢出适龄范围)。
笔者依据(1990-1995)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分析报表》,利用上述方法得到各地区1993-1995年接受普通和成人高等教育的适龄人数,再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数据,利用年龄移算法得到各地区18-21岁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最后利用前述计算地区高等教育水平指标的公式,即可计算出我国各地区1993-1995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综合度量指标(见表1)。
这里,假定各地区之间适龄人口的流动忽略不计,或流入与流出保持平衡。
表1 我国各地区1993、1994、1995年接受各类高等教育比率(%)
45
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46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现状分析
四、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现状水平分析
从表1看出,我国高等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总人数由1993年的3650810人增加为1995年4523428人。
年均增长11.95%,反映其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从1993年的3.79%升至1995年4.62%,年均上升0.42个百分点。
从高等教育办学形式上看,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以普通全日制高校唱主角逐步形成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平分天下的局面(见表2)。
表2 1990-1995年我国高校办学形式比较表
普通高校招生数成人高校招生数成人招生数/普通招生数
19906082054927040.81
19939239528988210.97
19949002751017256 1.13
19959267809137990.99
各地区高等教育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综合指数最高的北京(1993、1994、1995年3个年份的平均值为40.09%),是综合指数最低的西藏(1993、1994、1995年3个年份的平均值为1.58%)的25.44倍。
五、结束语
上述分析是在若干假定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所得结果具有近似性。
尽管如此,它仍然可以说明一些重要问题:1.我国高等教育在解放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2.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上仍存在较大的差异,高等教育水平最高的北京、上海、天津3市,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已达到16%-40%。
按美国教育家马丁・特罗(M arlin Tr ow)对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方法(适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比率〈15%,属少数英才者才能升入大学的英才教育阶段;当比率在15%-50%之间时,属于较多适龄者能够升入大学的大众教育阶段;当比率〉50%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普及化阶段),京、沪、津3市的高等教育水平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而其他多数地区高等教育水平距“大众化阶段”还有相当差距,还有一些地区如广西、安徽、青海、贵州、云南、西藏等省区适龄人口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率甚至不到3%。
3.同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达到或接近普及化水平比较,我国还有很大差距,重视教育,发展教育,包括高等教育,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
4.在引入市场经济机制的今天,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最终目标,仍是要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乃至求得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当今社会,在经济发展有赖于人才,人才培养有赖于高等教育的递进因果联系中,提高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促进的有效性原理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等教育超前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对我国而言,欲达到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经济落后的地区应使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并进,并促进两者间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