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doc全册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085e18b7360b4c2f3f6400.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册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依据新课标理念,教育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对本册书作如下说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是高中化学八大课程标准之一,是在高一必修课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所设置的课程模块。
重在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理论上认识一些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绪言绪言作为全书的开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一开头就对本书的基本内容,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简要的介绍有效碰撞理论、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以及催化剂对化学科学和化工生产的巨大作用,以起到提纲挈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兴趣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1、了解化学反应原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概念模型法;2、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与活化能的概念模型;教学方法通过列举事例;逐步抽象,揭示本质,概念模型法。
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本章属于热化化学基础知识,其中常涉及的内容有: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或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比较反应热的大小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从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应热,燃烧热,中和热的概念;2、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运用盖斯定律等方法求有关反应热的计算;教学方法采用提出问题——先思后教——及时训练相结合。
课时安排总课时 6 课时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2 课时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1 课时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2 课时复习 1 课时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平衡和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等化学反应原理,是在学习了化学反应与能量、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有助于加深以前所学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及化学反应的学习,同时,为下一章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做了铺垫,在中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盖斯定律及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盖斯定律及应用》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2ee571f96c85ec3a86c2c5cc.png)
盖斯定律的内容、理解及应用。
教学难点
盖斯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入】1840年,盖斯(G·H·Hess,俄国化学家)从大量的实验事实中总结出一条规律: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时的反应热是相同的,这就是盖斯定律。
【互动】
【典例】已知:
①2C(s)+O2(g)===2CO(g)ΔH=-221.0 kJ·mol-1;
②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ΔH为()
A.+262.6 kJ·mol-1B.-131.3 kJ·mol-1
C.-352.3 kJ·mol-1D.+131.3 kJ·mol-1
【答案】 D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题意知:
①×1/2-②×1/2得:ΔH=(-221.0 kJ·mol-1)×1/2-(-483.6 kJ·mol-1)×1/2=+131.3 kJ·mol-1。
【提问】请观察思考:ΔH、ΔH1、ΔH2之间有何关系?
【交流】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这就是盖斯定律。
【投影】讲述盖斯的生平事迹。盖斯是俄国化学家,早年从事分析化学研究,1830年专门从事
化学热效应测定方法的改进,曾改进拉瓦锡和拉普拉斯的冰量热计,从而较准确地测定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1836年经过多次试验,他总结出一条规律:在任何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量,不论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分步进行的,其总热量变化是相同的,1860年以热的加和性守恒定律形式发表。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盖斯定律。盖斯定律是断定能量守恒的先驱,也是化学热力学的基础。当一个不能直接发生的反应要求计算反应热时,便可以用分步法测定反应热并加和起来而间接求得。故而我们常称盖斯是热化学的奠基人。
高中化学选修4备课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备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b379a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2.png)
高中化学选修4备课教案课题:化学选修4主题:化学反应动力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掌握表示反应速率的方法;(3)了解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关系;(4)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索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2)树立化学反应动力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关系;(3)反应速率常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速率常数与反应物浓度变化的关系;(2)掌握速率常数计算方法;(3)运用动力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学习反应速率的表示(15分钟)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学习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
3. 探究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的关系(20分钟)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观察反应速率与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关系。
4. 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含义和计算(20分钟)讲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概念,并分步教学速率常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练习。
5. 应用与拓展(15分钟)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化学反应动力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布置相关作业。
四、板书设计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2. 反应速率表示方法3. 反应动力学与反应速率4. 反应速率常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五、教学资源准备1. 实验器材及试剂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验指导书4. 相关课件和练习题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2.2《溶液pH的计算》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3.2.2《溶液pH的计算》教学设计(含解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https://img.taocdn.com/s3/m/59c227f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7.png)
(人教版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教学设计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二课时溶液pH的计算)【答案】 B【解析】 pH 计算方法为:酸按酸,碱按碱,酸碱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稀释后A 项pH ≈7;B 项pH =9;C 项pH ≈9.7;D 项pH ≈7。
【板书】活动二、酸、碱溶液混合后pH 的计算方法【问题探究1】(1常温下,pH =2的盐酸与pH =4的盐酸,若按1∶10的体积比混合后,求混合溶液的c (H +)及pH 。
【交流】c (H +)=[1×10-2mol ·L -1+10×10-4mol ·L -1]/(1+10)L =1.0×10-3mol ·L -1,故溶液的pH =3。
【问题探究2】(2)常温下,将200 mL 5×10-3mol ·L -1NaOH 溶液与100 mL 2×10-2mol ·L-1NaOH 溶液混合后,求溶液的c (OH -)、c (H +)及pH 。
【交流】c (OH -)=1.0×10-2mol ·L -1,c (H +)=1.0×10-12mol ·L -1,pH =12。
【问题探究3】(3)常温下,pH =12的NaOH 溶液与pH =2的硫酸,若等体积混合后,求溶液的pH 为多少?若按9∶11的体积比混合后,溶液的pH 又为多少?【交流】先判断酸、碱谁过量,若酸过量,直接求c (H +)和pH ,若碱过量,则先求c (OH -),再求c (H +)和pH 。
可得前者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pH =7,后者酸过量pH =3。
【方法探究】强酸碱混合后溶液pH 的计算基本思路是什么?【交流1】(1)强酸与强酸混合:c (H +)混=c 1H +·V 1+c 2H +·V 2V 1+V 2,然后再求pH 。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7326ba856a561252d36fa2.png)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 授课班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2)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3)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难点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 学 预 设教学生成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复习必修相关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反应?能作图吗?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复习回忆,总结归纳,分析作图做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教学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H 为“-” 为放热反应∆H 为“+”讨论、思考、提问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相同的。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环节三盖斯定律的应用讲评练习:1同素异形体相互转化但反应热相当小而且转化速率慢,有时还很不完全,测定反应热很困难。
现在可根据盖斯提出的观点“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这个总过程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P4(s、白磷)+5O2(g)=P4O10(s);ΔH = -2983.2 kJ/molP(s、红磷)+5/4O2(g)=1/4P4O10(s);ΔH = -738.5 kJ/mol试写出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1.1《热化学方程式》参考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1.1《热化学方程式》参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c0c23feff9aef8951e0635.png)
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效应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材分析
本课时介绍的是热化学的一些初步知识,以启发学生从能量角度考虑化学反应问题,有利于学生较全面地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再联系化学反应的本质,即反应物分子的旧化学键的断裂所需要的能量和生成物分子新化学键的形成所放出的能量,定量讨论反应的能量变化,说明了宏观的反应热和微观的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所吸收和放出的总能量之间的关系。是学习本章的基础。
单元(章节)课题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本节课题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2 H2(g)+O2(g)=2H2O(g);△H= —483.6KJ/mol
H2(g)+1/2O2(g)=H2O(g);△H= —241.8KJ/mol
【学生根据以上热化学方程式,总结规律】
1、△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2021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详
![2021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教案详](https://img.taocdn.com/s3/m/7efc1934172ded630a1cb61e.png)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2.过程与方法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重点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教学难点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教学用具:投影仪学习过程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d>0 C、2a=b08)若 g 乙炔(C2H2,气态)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和CO2(g)时放热130 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2H2(g)+5/2O2(g)=2CO2(g)+H2O()ΔH=-1300 J/mo2C2H2(g)+5O2(g)==4CO2g+2H2O ΔH=-2600 J/mo教学反思:第二节燃烧热能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③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教学重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学习过程1、燃烧热什么是燃烧热是不是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就叫燃烧热呢1)定义:在25℃,101 o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燃烧热通常可由实验测得。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50d4d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3.png)
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课题: 高中化学选修4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熟练运用化学反应平衡及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和推导。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 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
1. 探究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2. 示范教学法: 通过示范运算过程,让学生了解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3. 练习巩固法: 通过练习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平衡常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前导: 讲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实验: 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观察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
3. 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该实验的结果,并引出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
4. 讲解: 授课介绍平衡常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5. 示范: 示范一个平衡常数的计算例题,让学生了解计算方法。
6. 练习: 让学生自主完成一些平衡常数的计算题目,并检查答案。
7. 总结: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
在后续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提高其化学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精品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bd9124f2e3f5727a5e962f7.png)
课题: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授课班级课时 2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关系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4、认识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反应的实质的回顾,逐步探究引起反应热内在原因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化学原理的学习方法,2、通过讨论、分析、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唯物主义观点重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焓变,△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2、符号:△H3、单位:kJ/mol或kJmol-14、反应热表示方法:△H为“+”或△H>0时为吸热反应;△H为“一”或△H<0时为放热反应。
5、△H计算的三种表达式:(1) △H == 化学键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化学键生成所释放的总能量(2) △H == 生成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3) △H == 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二、热化学方程式(thermochemical equation)1.定义: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例:H2(g)+I2(g) 2HI(g);△H=-14.9 kJ/mol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
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物质的聚集状态,与它们所具有的能量有关。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H也不同。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速率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新人教版高二选修4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b12cb42e3f5727a4e9627a.png)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及分析一、教学背景分析1.课标分析: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教材的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既是对必修部分与此相关内容学习的延伸与深化,也是后续学习化学平衡及移动知识的基础。
在学习该单元之前,学生通过《化学2》(必修)的学习,已经定性的认识化学反应有快有慢,知道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
在选修教材《化学反应原理》中,这部分内容的设置则是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现象产生的原因,逐步认识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而从微观角度加以解释,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
另外本节内容的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非常强的实用价值。
3.学生分析:(1)已有的知识:①必修2中,学生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存在一定的感性认识;②在本册绪言中学习了碰撞理论相关知识。
(2)已具备的能力:①学生初步具备简单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合作完成实验探究;②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质疑和表达能力。
(3)可能遇到困难:①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困惑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尤其是压强对速率的影响;②对实验方案的选择和评价,缺乏多角度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②能用有效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等相关理论简单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归纳等学习活动体验科学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详案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6e489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c.png)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详案
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1.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氧化数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的构建方法;
4. 熟练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材:《高中化学选修4》
2. 实验器材:试管、试剂、电子天平等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并与同学们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
1.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概念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数计算方法
3.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方程式的构建方法
三、示范
老师通过做实验或者举例子的方式,展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的构建过程,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四、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方程式的练习,巩固他们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五、总结
老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指出重点和难点,并鼓励学生在家中继续加强学习。
六、作业
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巩固今天所学内容。
七、课堂反思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评估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掌握程度,发现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3c8346960590c69fc37609.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11、确定本周课程教学内容内容和进度:第二节醛、酮及习题讲评第一课时:(1)以乙醛为例学习醛基的化学性质;甲醛的反应及相关计算。
第二课时:学生分组实验: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简单介绍酮的性质。
第三课时:《步步高》醛的练习讲评。
第四课时:《步步高》酮的练习讲评2、教学目标:认识醛类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主要通过醛类的典型代表物──乙醛,介绍了乙醛的氧化反应和加成反应,主要通过实验来归纳乙醛的性质;结合乙醛的结构特点,复习和应用核磁共振氢谱图;结合乙醛的加成反应,进一步认识有机化学中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教学重点:乙醛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3、资料准备: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步步高》、实验药品、仪器、视频4、新课授课方式(含疑难点的突破):第一课时醛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掌握了羟基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化学反应中可能的变化,因此教学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在对比羟基和醛基官能团结构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探究乙醛的化学性质,落实“性质反映结构”的观点;最后通过小结醛基的结构和性质,帮助学生迁移到醛类化合物,并掌握醛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根据“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首先提示讨论乙醛的结构特点,推测乙醛可能的化学性质,然后开展实验探究,探究乙醛的还原性。
探究乙醛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与银氨溶液、与cu(oh)2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反应规律。
讨论小结实验现象,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学习:边讲、边讨论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讨论反应规律,1 mol 醛基(—cho)可还原2 mol ag+或2 mol cu(oh)2,醛基(—cho)转化为羧基(—cooh)。
迁移提高:根据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规律,写出甲醛、丙醛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6c231abb4cf7ec4bfed03b.png)
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学校:授课教师:所用课时:2课时多媒体课件教学预设核心环节活动设计设计意图环节一■ 复习必修相关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提问: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 有哪些是放热反应?什么是放热 反应?能作图吗?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 是吸热反应?什么是吸热反应? 能作图吗?复习回忆,总 LjJ 曼_ G _ _ —F HI 血门?、结归纳*1农分析作图0 1! ■ 竺丿书打一一做好必修与选 修的衔接教学环节二 反应热与焓变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 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 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 又称为焓变”符号:△ H ,单位:kJ/mol 或 kJ?mol -1?H 为•”为放热反应?H 为牛” 讨论、思考、提问准确无误地 掌握概念核心环节 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生成(1)理解燃烧燃烧的含义(2)掌握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应根据什么标准来选择燃料”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的综合分析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结我国的能源现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有关燃烧热的简单的计算(二)教学难点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一)知识与技能(1)盖斯定律的本质,了解其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2)掌握有关盖斯定律的应用。
(3)掌握有关反应热、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盖斯定律求有关物质的反应热,进一步理解反应热的概念。
(2)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掌握有关反应热计算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感受盖斯定律的应用,并以此说明盖斯定律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
(2)通过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的学习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使命感、责任感; 认识化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密切关系。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061057d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4.png)
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教案及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学情背景和教学目的分析学情背景本课程为高中化学选修4,是一门较为高级的化学课程。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教学目的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反应进行的驱动力标准;2.了解影响反应进程的因素;3.掌握如何预测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
2.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教学内容1.反应进行的驱动力标准;2.影响反应进程的因素;3.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预测。
重难点分析1.反应进行的驱动力标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需要深入理解。
2.化学反应进行方向的预测是本节课的难点内容,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原则和方法。
3. 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演示法;3.课堂互动法。
教学策略1.注重启发式教学,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深刻理解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2.强化实验教学,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化学反应的实际情况;3.注重课堂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节课知识点讲解:反应进行的驱动力标准在这一部分,老师将讲解反应进行的驱动力标准的概念、理论和实际应用。
例如,最简单的驱动力标准,化学反应需要产生物质的熵增加。
实验演示:热力学第一定律的验证实验老师将通过一个发热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热力学第一定律。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可以理解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二节课知识点讲解:影响反应进程的因素在这一部分,老师将教授影响反应进程的各种因素,例如温度、时间、反应物浓度、催化剂作用等。
课堂互动:讨论各种影响反应进程的因素老师将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讨对化学反应的实际应用。
第三节课知识点讲解: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预测在这一部分,老师将讲解如何判断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例如预测是否会形成盐、酸、碱、氧化还原物等。
课堂练习:预测化学反应的进行方向老师将提供一些化学反应的题目,让学生自行判断和预测反应的进行方向。
5. 教学反思本堂课的教学方法多样化,既包括了讲授法,也包括了实验演示法,注重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互动交流。
高中化学选修4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新人教
![高中化学选修4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新人教](https://img.taocdn.com/s3/m/333ff972a8956bec0975e3f2.png)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4.1 原电池一、探究目标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二、探究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引入】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
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一、原电池实验探究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实验探究】(铜锌原电池)【问题探究】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学生: Zn+2H +=Zn 2++H 2↑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
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
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板书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板书](https://img.taocdn.com/s3/m/81e4a52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7.png)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板书
第一课: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板书内容:
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
1. 穿戴实验服和护目镜
2. 熟悉实验室紧急处理方法
3. 注意实验室危险品的存放位置
4. 使用实验室仪器和设备时要小心谨慎
5. 不得随意喝水或吃东西
6. 实验后要及时清洁实验台和仪器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和安全意识
教学步骤:
1. 引入: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重要性
2. 授课:详细介绍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注意事项
3. 练习:让学生列举出在化学实验室中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4. 活动:进行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演练
5. 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强调安全规则的重要性
作业:撰写一份关于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报告,并着重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安全措施。
思考题:你在化学实验中遇到了什么安全问题?你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下节课预习:化学实验室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五章 电解质溶液整章精品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五章 电解质溶液整章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4957a4bceb19e8b8f6bac7.png)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五章电解质溶液整章精品教案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基础知识精析]复习目标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判断。
2.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概念、判断。
4.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平衡移动。
5.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6.能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强、弱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在以上两种情况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研究的条件是稀的水溶液,本质区别是电解质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离子能力的大小(可通过电解质溶液的导电实验验证)。
注意:不能简单地根据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来判断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因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还与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
(1)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包括一些难溶性盐)完全电离(2)弱电解质的电离(弱酸、弱碱、少数盐)不能完全电离二、电解质、非电解质与导电情况的关系页:11、电解质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导电,如食盐晶体、氯化氢气体等不导电。
在水中不导电不一定不是电解质,在水中导电也不一定就是电解质,非电解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不一定不导电。
2、不能简单地根据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来判断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因为溶液的导电能力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和价态、温度等因素有关。
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一)、*电离度1.概念:表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相对大小。
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
2.计算公式:α=%100子总数溶液中原有电解质的分数已经电离的电解质分子 只适用于处于电离平衡状态的弱电解质。
意义:(1)原有分子总数=已电离分子数+未电离的分子数例如:在醋酸溶液中, α = %100)()()(HAc n H n H n +++若α=1.32%,表示每10000个醋酸分子中有132个发生电离。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f73f380912a2161479299c.png)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绪言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
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速率越快。
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1、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二学习过程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思考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26bef5bed5b9f3f80f1c34.png)
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教案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钠的化合物属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本章的重点。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和巩固上一节的知识,并为下一节碱金属的学习奠定基础,故本节教材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钠的化合物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又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故学好本节内容还有着重要的实际指导应用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的具体内容和具体学情,本节课共分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过氧化钠的性质;第二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鉴别方法。
以下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过氧化钠的性质并能够熟练的运用。
通过对过氧化钠用途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Na2O2与H2O、CO2的反应作为引领学生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通过教学设计,授以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比法、实验探究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在较自由的互动式、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中,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过程培养学生形成勇于探究、善于质疑的精神以及科学求真的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2)教学难点: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
二、说学情1.知识储备: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过燃烧的三要素,通过上节对金属钠的学习,学生也普遍具有了研究的热情。
2.学生特点:高一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均有限,虽对探究性实验感兴趣,但却不一定能够积极地主动地去观察、思考和探索本质。
故:本节课中,我将多设疑、多激疑引导,让学生都能动起手来,把实验作为探究未知领域的手段。
三、说教法我的理念:建构主义理论铺开课堂,由旧知引入新知,认知冲突或疑惑激发兴趣。
1.本节采用:“互动式”、“启发—探讨式”的实验引导分析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
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
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
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 焓变
第 2 页 共 79 页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 称为“焓变”。符号: ΔH ,单位:kJ/mol 或 kJ• mol-1 ∆ H 为“-” 为放热反应∆ H 为“+” 为吸热反应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 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 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
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
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
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第 1 页 共 79 页
1、 为什么可燃物有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 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有的反
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学习化学
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 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
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 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 3:基本概念
3:练习 1)1molC 与 1molH2O(g)反应失成 lmol CO(g)和 1mol H2(g),需要吸收 131.5kJ 的热量,该反
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2)拆开 lmol H—H 键、lmol N-H 键、lmolN≡N 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 436kJ、391kJ、946kJ,
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 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
能量)- E(反应物的总能量) ∆ 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
放热 反应ΔH 为 “—”或Δ H〈 0 吸热反应 ΔH 为“+” 或ΔH 〉0 ∆ H=E(生 成物的总
则 1mol N2 生成 NH3 的反应热为
,1mol H2 生成 NH3 的反应热为
。
3、H2 + F2 = 2HF H2 + Cl2 = 2HCl 预测当生成 2 mol HF 和 2 mol HCl 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
第 3 页 共 79 页
若干化学键的键能( kJ/mol,25 ℃ )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的还是吸热的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发生 • 2、反应 C(石墨) → C(金刚石)是吸热反应,由此可知 • A、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 B、金刚石和石墨可以相互转化 • C、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 D、金刚石和石墨不能相互转化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书写表示化学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 二学习过程 1.复习回忆
1)、催化剂为什么能够加快反应速度? 2)、什么是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4)、你了解“即热饭盒吗?知道是什么原理吗? 5)、什么是反应热(焓变) 2.引入 阅读课本:例 1 与例 2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热化学方程式有哪些不同? 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哪几点?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1)热化学方程式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 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
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
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
次数有关 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够
发生有
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
活化分
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
么是活
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
化能,如
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
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则反应
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 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
考
1、
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
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