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富达尔研究院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构想
彰显 , 但多数项 目 仍然大同小异 , 借鉴 的成分偏 多 , 难 乡村旅游抢抓机遇取得了实质性 的突破 , 但是 由于乡
以真实 反 映地域 性 的差 异 , 这 与 产业 规 模 化 和 产 品 多 村旅 游 的基 础 建 设 、 人 才 引进 、 商业 开发 等 措 施 的 局
样 化 的要求 还有 很 大距 离 。
费、 自然 观 光 、 民俗考 察 等方 面 , 目前 乡村 旅 游 行业 已 设施 还 很落 后 。例 如墨 江碧 溪古 镇 建 设 , 初 期投 入 了
一
村 资源 的 过 度 挖 掘 、 破 坏 与 浪 费 情 况 十 分 严 重 等 问 文化 设 施建 设方 面 困难 重重 ; 玉 溪 抚仙 湖 流 域 乡村 旅
、
云 南省 乡村 旅游 发展 现 状
( 一 )乡村 旅 游形 式
对文化的挖掘仍处于较为肤浅的 云南 乡村旅 游 的起 源 可 以追 溯 到 2 O世 纪 8 0至 内在缺乏文化元素 ,
才 能 保 持 9 0年 代 , 过去 云南 省 乡村旅 游 由于受 经 济 、 政策 、 文化 阶段 。只有 充满 文化 底蕴 的乡村 旅 游 产 品 ,
旅 游产 业可 持续 发展 的积极举 措 。
一
相互 扶 助 的渠 道 , 实 现 了 与第 一 、 第 二 和第 三 产 业 较 为合 理 的交 叉 。各 旅 游 景 点 的基 础 设 施 虽 然 具 备 一 些 不 同 区 域 的 文化 色 彩 , 但 往往 都 是 外 表 光 鲜亮 丽 ,
第3 0卷
Vo l _ 3 O
第 4期
No. 4
兰州教 育 学 院学报
J OU RNA L OF LA N Z HOU I NS T I T U T E OF E DUC AT 1 0N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富达尔研究院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与潜力分析(一)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与现状1、云南乡村旅游发展进程伴随着云南省旅游的快速起步与快速增长,作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云南乡村旅游大大致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1)乡村旅游自发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
随着云南旅游的起步发展,乡村旅游首先在云南省旅游发达地区产生,并以依托知名旅游景区的形式自发发展起来。
最具有代表性是昆明石林旅游风景区旁的五棵树彝族村,大理蝴蝶泉边的周城白族村,西双版纳的曼景兰傣族村,德宏瑞丽的大等喊傣族村等。
当地农民通过民族歌舞表演、提供乡村民居旅馆、销售民族手工艺品等开展乡村旅游活动,不仅丰富了这些旅游景区的旅游活动内容,而且促进了旅游景区周边农民的脱贫致富。
(2)乡村旅游数量扩张阶段(20世纪90年代)。
在云南省培育旅游支柱产业背景下,云南省大力发展边境旅游、民族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云南乡村旅游在城市周边迅速发展,以特色乡村为载体多呈个村庄协合的形式进入数量型扩张阶段。
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是昆明西山区团结乡的“农家乐”,香格里拉县的“藏民家访”,红塔区大营街“云南第一村”,丽江玉龙县的纳西族“黄山乡”等。
这些乡村旅游区通过乡村村落风物展示、田野果园游览、餐饮休闲娱乐等形式,不仅成为当地城市居民重要的周末休闲旅游地,同时也成为外地旅游者感兴趣的乡村旅游地。
(3)乡村旅游规范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
进入21世纪,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云南省按照“以旅助农”的指导思想,逐步在全形成了省、州(市)、县多层次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良好局面。
2004年云南省在全国率先提出60个旅游小镇的乡村旅游发展重大举措;2007年又提出建设200个旅游特色村的重大计划;2008年,云南省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促进旅游业与新农村建设有效结合,推动云南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
各地出台和制定了鼓励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和规定,引导规范各地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云南省旅游的一大支点和亮点。
乡村旅游助推农民增收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计划
乡村旅游助推农民增收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计划根据题目要求,以下是1500字的正文内容:乡村旅游助推农民增收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计划1. 介绍乡村旅游的背景和意义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旨在将城市居民引导到农村地区,体验农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和农业生产等。
它不仅有助于缓解城市旅游资源压力,也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在云南省,由于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民族文化,乡村旅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 乡村旅游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农村地区的农民通常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为生,收入相对有限。
而乡村旅游的兴起为农民提供了新的经济来源。
农民可以通过开设农家乐、提供民宿、传授手艺等方式参与乡村旅游,从而增加收入。
同时,乡村旅游产业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进一步扩大了农民的收益渠道。
3.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计划的内容和目标为了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云南省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和政策措施。
首先,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其次,挖掘和保护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景点和旅游线路。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参与乡村旅游的能力和水平。
最后,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市场监管机制,保障游客权益,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4. 乡村旅游发展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影响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新的收入来源,有效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
其次,乡村旅游的推动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激发了农民对乡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此外,乡村旅游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
5. 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虽然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投资,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仍然不足。
其次,旅游市场竞争激烈,云南省需进一步提高乡村旅游的品质和特色,吸引更多游客。
云南美丽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云南美丽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为了推动云南美丽农村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1. 加大对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交通和生活条件。
2. 完善农村医疗卫生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二、发展乡村旅游1. 挖掘和保护农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 建设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旅游环境和服务水平。
三、推进农村产业发展1. 支持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和水利建设,提高农田产出效益。
四、改善农村居住环境1. 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提高居住环境品质。
2.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高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1. 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 建设农村文化设施,提高农村文化服务水平。
六、加强农村社会治理1.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加强农村社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2. 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七、加强政策支持1. 制定出台支持美丽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为农村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2. 加大对美丽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实施方案的顺利落实。
在实施云南美丽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的参与,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全社会共同推动的良好局面。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云南的农村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农民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幸福。
云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富达尔研究院
云南省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一)乡村旅游总体布局1、空间布局原则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空间布局以整合乡村资源、形成功能组合、建立区域协作、形成配套产业为宗旨,遵循以下原则。
(1)地域整合原则。
以乡村旅游资源为主体结合地域特色景点、地域文化进行区域性整合,形成云南省较大地域单元的主题乡村旅游区域,实现一个地域单元,一个旅游主题,一个旅游品牌。
(2)功能组团原则。
以旅游主导功能为纽带,通过功能一致的集中整合,使其成为旅游功能性组团,既通过多样性的景观类型吸引游客、形成鲜明形象,又利于乡村旅游线路的组织,在空间上形成规模聚集效应。
(3)区域协调原则。
即协调好乡村旅游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各功能分区与管理中心的关系,功能分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景观结构(核心建筑、主体景观等)与功能小区四种关系。
(4)产业配套原则。
乡村旅游空间布局主要从资源分布、交通组织、产品组合和客源市场分布等因素综合考虑出发,对乡村旅游发展格局进行提炼,形成旅游要素的整合配套功能。
2、空间总体布局在综合考虑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分布状况、自然生态环境、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并结合各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以及兼顾行政区划因素的基础上,将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归纳为“三大旅游带、四大旅游圈、五大旅游群、六大旅游片区”的空间布局。
三大旅游带:指沿边境、沿公路、沿江河分布的三大旅游带。
沿边境跨国风情乡村旅游带是云南边境旅游的组成部分;沿主干公路分布的乡村旅游带是云南旅游通道的组成部分;沿江河分布的乡村旅游是云南大江大河流域旅游的组成部分。
三大乡村旅游带以打造乡村旅游走廊为目标,建设集乡村村寨、旅游通道、自驾车营地等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带。
四大旅游圈:指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四个环绕大中城市的城郊边缘型乡村旅游圈。
该四大旅游圈依托云南省经济发达大中城市,游客以当地为主外地为辅,作为城市外围的城郊游憩带,以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游览为目标,建设集田园风光、农业生态园、农家生活体验等为主要内容的城郊乡村旅游圈。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与培育机制一、云南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1、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历程乡村生态旅游是在农村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乡村产业结构转换,逐步优化乡村环境,从而实现农村脱贫与资源环境保护目标的新型旅游形式。
云南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可追溯到其初级形式——农家乐。
1998年,昆明西山区团结乡、个旧倘甸由村民自发率先开办农家乐旅游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后,苦丘北普者黑、西双版纳、丽江黄山乡、寻甸钟灵山、瑞丽大等喊、抚仙湖沿岸、洱海沿岸、曲靖市郊、昆明市周边、玉溪峨山等地农家乐旅游业逐渐兴起,初步形成了以构成昆明环城游憩带主体的农家乐、丘北普者黑、丽江黄山乡、西双版纳傣族园、蒙自万亩石榴园、个旧倘甸等为典型,以及散布于全省各中小城市附近的星点状农家乐的发展格局,并在大中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干线初步呈现出带状发展趋势。
云南“农家乐”旅游主要以农村休闲环境为依托,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采摘、垂钓、娱乐等项目为特色。
随着旅游供给及游客数量的增多,乡村文化与环境问题开始凸现并引起了政府、当地居民及学界的普遍担忧。
2000年,在云南大学商旅学院的科研支持下,香格里拉下给民族文化生态村建设开始启动,试图探索一条旅游与民族文化保护和展示的可持续乡村旅游途径。
昆明西山团结乡也开始意识到自身发展问题,积极设法缓解乡村旅游与乡村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丘北普者黑仙人洞村则在不断探索有利于环保与发展的组织经营形式。
总体而言,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虽较为迅速,但整体上还处于散乱、自发、重经济效益而轻资源环境保护的初级发展阶段。
2、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经验总结(1)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现将云南各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的主要成功经验总结如表5-1。
(2)云南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总体上看,云南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小,管理松散;2)信息不灵,科研支持不力,规划滞后,协调性差;3)旅游产品以农家乐为主,绝大部分为“乡村餐饮接待+住宿接待+采摘、垂钓”等普遍性产品,特色不突出,旅游体验城市化与乡村城市化,缺乏真正的生态类旅游产品4)客源市场以周边城镇为主,季节性突出;5)服务水平、管理能力较低,缺乏市场开拓能力6)普遍性的模仿复制7)旅游发展与农村相关产业发展协调性差;8)风险抵御能力弱;9)资源环境问题凸现。
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省委、省政府印发《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本刊编辑部卷首语2019年2月1日,《云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在昆明海埂会堂举行。
《规划》从规划期和远景两大方面来谋划云南乡村振兴战略宏伟蓝图。
在规划区内: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到2022年,乡村振兴取得重大突破,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
从远景谋划看: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规划》突出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这一核心,形成贯穿《规划》的逻辑主线,衔接空间布局、脱贫攻坚、生产生态布局、民生保障、政策制度供给五个板块内容并“串珠成链”。
把管严管好坝区规划建设作为优化空间布局重中之重。
以“原则上坝区非规划用地一律不再审批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确保农房数量在现有基础上一律只减不增”为目标,遵循“科学规划、绿色发展,保护优先、综合整治,惜土如金、节约用地”原则,尤其针对坝区村庄无序散乱蔓延现状,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实现村镇规划建设从无序到有序、从强化到优化。
加大“两违”建筑和“大棚房”问题处置力度,引导村庄向坝区边缘的宜建山地布局,实现依山而建、依山而居。
把振兴边境乡村作为守边固边的重要举措。
在《国家规划》4种乡村振兴村庄分类的基础上,增加守边固边型。
通过实施兴边富民、守边固边等工程,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发展、和谐稳定的宜居宜业宜游边境乡村。
持续保持边民不流失、守边不弱化、边境和谐稳定繁荣发展。
《规划》提出到2022年全省自然村在2018年规模基础上搬迁撤并10%以上。
在推进过程中,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
坚持与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搬迁、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交通沿线、小城镇、产业园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区等适宜区域进行搬迁撤并安置,避免出现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9.22•【字号】云政办发[2008]159号•【施行日期】2008.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云政办发〔2008〕159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云南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各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八年九月二十二日云南省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三农”资源,促进旅游业与农村建设有效结合,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全省乡村旅游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全省旅游二次创业,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以下意见:一、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旅游促“三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乡经济统筹发展、实现产业联动和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对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费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类乡村风光,宣传文化和生活吸引,开展乡村观光、休闲、度假和体验性旅游活动,对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和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和优化我省旅游产品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设小康、文明、生态、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从农村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以培育乡村旅游产业为主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结合扶贫开发、文明生态村建设和旅游经济强县、旅游小镇建设等,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优化乡村旅游环境,促进各地乡村旅游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以旅助农、以农兴旅、农旅结合、城乡互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介绍及发展目标
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介绍及发展目标作者:kmcctlyw标签:旅游2010-08-30 22:09 星期一晴(一)六大旅游片区发展目标云南旅游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立足国内外旅游大格局,以创新旅游区域体系为目标,初步形成了六大旅游区域,即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西“腾冲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和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现在云南正进一步加快建设和完善六大旅游区域,提升面向世界的游击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和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面向亚洲和世界的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积极开发建设完善滇西“腾冲火山热海边境旅游区”、面向全国和亚洲的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和面向云南省周边省市的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
(二)六大旅游区的发展方向滇中“大昆明国际旅游区”包括以昆明为中心的昆明市、玉溪和楚雄。
依托滇中良好的区位条件及旅游资源优势,以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乡村旅游为基础、度假休闲、会展商务等旅游产品为重点,完善以高尔夫球、自驾车、体育娱乐运动为主的康体娱乐设施,使大昆明国际旅游区成为中国西南著名的观光度假国际旅游胜地,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国内外旅游集散地。
(三)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包括大理、丽江、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以世界、文化遗产为重点,以历史文化名城和民族风情,自然景观为特色,依托融合少数民族风情的生态旅游精品,使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成为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区和中国香格里拉旅游的核心区,并使大理、丽江、迪庆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区和连接西藏、四川的旅游休散中心。
(四)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包括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临沧市、以热带雨林、民族风情和边境旅游为特色,完善生态旅游、跨国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精品和水电工业旅游产品、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线路,使滇西南成为云南面向东南亚大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国际旅游区。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5.19•【字号】云政发〔2022〕31号•【施行日期】2022.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5月19日云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动我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2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云政发〔2021〕4号)要求,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顺时势,全面建设文化和旅游“双强省”“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全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关键时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进文化和旅游“双强省”建设。
一、发展基础更加扎实“十三五”期间,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最美云南、打造“三张牌”、推进旅游革命“三部曲”等工作要求,推进文化建设繁荣发展,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文化和旅游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文化建设基础增强创作了一批反映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戏剧(曲)、音乐、舞蹈及文艺作品,新创大型舞台艺术作品50余台、小戏作品70余个,一批优秀剧目入选参评国家节赛和大奖,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190余幅。
产业融合视角下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视角下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一、引言随着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新选择,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部,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在云南省的乡村地区,许多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吸引着大量游客,成为了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乡村旅游的发展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服务水平不高等,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对云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和发展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二、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云南省乡村旅游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有利于乡村旅游的发展。
目前,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以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等地为代表,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古老的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度假。
云南省在旅游产业的支持下,对乡村旅游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改进,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更好的旅游环境。
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乡村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仍然处于旅游开发和运营相对薄弱的状态,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旅游价值。
乡村旅游对于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需求较大,部分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滞后,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乡村旅游的宣传和营销手段相对单一,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
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传统的旅游开发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旅游业的需求,乡村旅游需要更具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方式。
三、产业融合视角下的发展策略针对云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产业融合的视角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产业融合是指不同产业之间相互融合,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加强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实现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
云南省的乡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可以通过产业融合的方式进行整合和开发,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
产业融合视角下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产业融合视角下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研究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乡村旅游已成为各地发展的热点之一。
云南省作为中国优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乡村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
一、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1. 优势资源丰富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滇藏高原,是中国唯一的国际化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 乡村旅游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近年来,云南省在乡村旅游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诸如丽江、大理等地的乡村旅游景区受到国内外游客的热捧,成为了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亮点。
越来越多的村庄借助旅游业的发展而改善村民的生活,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3. 存在一些问题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产业单一,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发展之间缺乏有效的融合,导致乡村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二、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必要性1. 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能够促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农业、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和乡村旅游有着天然的联系,通过融合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为乡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 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其他产业,可以丰富乡村旅游的产品与服务,使之更具吸引力。
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与文化产品结合,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3. 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融合发展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利用,降低成本。
通过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资源,可以为乡村旅游提供更多的发展动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旅游产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云南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富达尔研究院
云南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以特色资源为支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云南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为基点,围绕“云岭乡村,风情家园”的主题形象,构建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形成八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推出八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策划十二大经典乡村旅游节庆活动。
旨在组合省内乡村旅游资源要素,挖掘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和市场魅力,鼓励企业和民间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投资开发、设计和推广富有云南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产品,促进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发展,加快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转型与升级。
(一)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已初具规模,但是与国内外其他乡村旅游发达的地区相比,其产品开发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起步较早,乡村旅游产品呈多样形式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起步比较早,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昆明周边的农家乐、大理的乡村访问、版纳的傣家走访等为代表,出现了农家乐型、农村休闲园、农业采摘园、乡村花卉圆等乡村旅游产品。
进入21世纪,通过“华夏城乡游”、“乡村旅游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活动,云南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产生了以昆明团结镇乡村旅游、玉溪大营街乡村旅游、版纳橄榄坝傣家乡村旅游、丽江束河古镇乡村旅游、香格里拉藏民家访乡村旅游、腾冲和顺乡村旅游等为代表的乡村旅游典型,出现了乡村旅游小镇、民族文化旅游村、产权民居旅游村、乡村家庭民俗访问、城郊乡村农家乐、乡村休闲度假园、农业生态采摘园等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产品。
当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借助乡村农业生态资源和深厚纯朴的民俗文化优势,已形成坚实的基础,具有广阔的提升空间和发展前景。
2、潜力巨大,乡村旅游产品结构有待调整目前,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正处转型升级过程中,由低层次的观光型产品向高层次的复合参与型产品转变。
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主要凭借城郊田园风光、乡村民族村寨吸引游客的方式,尚未充分发挥云南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与综合评价-富达尔研究院
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与综合评价(一)乡村旅游资源禀赋状况1、乡村旅游资源总体分析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主要以乡村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乡村村寨和乡村城镇为核心,以自然生态、农耕景观、农牧方式、特色建筑、民间文化、民族风情等为基本内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是云南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乡村旅游资源总量赋存上看,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分为滇中、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滇东北六大区域,乡村村落景观、民族民间文化、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农业和特色产业五大类型,乡村旅游资源实体共500处。
较其他省区而言,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征,并蕴含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
(1)云南省是一座活的乡村博物馆。
云南乡村旅游资源以坝区或山地村寨为载体,诸多村寨几乎都是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发展和演化,许多村寨保存了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分别代表着社会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痕迹,是社会进化和生产发展的历史缩影,在云南省乡村村寨可以看到社会发展的轨迹和生产进步的烙印,因而云南省是一座融历史性、民族性、原生态性为一体的活的乡村博物馆。
(2)云南乡村蕴藏着珍贵的文化遗产。
云南省多样的生存环境形成了各个民族村寨不同的生存方式,由此沉淀着非常丰富的乡村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耕作方式、村落布局、建筑群落、婚姻习俗、丧葬习惯等为代表,保存着许多令人惊奇的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些乡村文化遗产为云南所独有,甚至是每一村寨所特有,因而云南省的部分乡村文化遗产具有不可替代的唯一性和独占性。
(3)云南乡村充满多元共存的和谐格局。
云南省乡村村寨既反映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居的原生态生存格局,又体现出人与人相互共存的互助关系,生物多样性的演化与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发展,使云南省的乡村充满安详、宁静、和谐的气氛,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缩影,是多民族共存发展的典型,是多元文化交融演绎的标本,由此构成云南省多姿多彩的乡村旅游资源。
云南省农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云南省农旅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徐巧
【期刊名称】《农村经济与科技》
【年(卷),期】2024(35)4
【摘要】农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农旅融合产生于乡村,发展在乡村,只有“乡村产业、乡村振兴”共同发力,才能实现农业“兴”、农民“富”、乡村“美”。
为研究云南省农业和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水平,按照“投入-产出”思路构建云南省农业和旅游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016—2021年云南省农旅融合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但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旅游业滞后于农业发展水平;国家资金投入和政策倾斜为其注入新动力。
据此,提出要加快农旅融合业态创新、注重农旅融合人才培养和建立相关利益保障机制等措施来提高云南省农旅融合发展水平。
【总页数】3页(P141-143)
【作者】徐巧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7
【相关文献】
1.农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崇信县农旅融合发展构建美丽乡村建设探析
2.基于“三生空间”的田园综合体农旅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云南省林业现代
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实证分析4.构建农商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绥滨农场有限公司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纪实5.云南省农旅融合发展实证分析与模式构建——基于VAR模型的检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6.08•【字号】云政发〔2022〕35号•【施行日期】2022.06.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现将《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云南省人民政府2022年6月8日云南省“十四五”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2号),进一步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瞄准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方向,着力推进旅游业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促进旅游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旅游强省建设,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努力成为引领全国旅游发展创新的一面旗帜。
(二)发展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旅游业发展,科学精准防控要求在旅游业得到全面落实,守住疫情防控底线;旅游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重点旅游区域智慧化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旅游领域广泛应用,培育一批智慧旅游创新企业和重点项目;特色旅游带建设成效显著,乡村旅游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红色旅游发展成为新亮点;旅游产品和业态更加丰富,市场主体质量和数量明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开放合作水平达到新高度,大众旅游消费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省际和国际旅游合作进一步深化,旅游业国内外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明显提升。
云南乡村旅游创业计划书
云南乡村旅游创业计划书一、项目背景云南是中国的旅游胜地之一,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在云南得到了迅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不一样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
然而,目前云南乡村旅游市场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宣传不足等。
因此,我们计划开展一项新的乡村旅游项目,通过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打造一个更加独特和舒适的乡村旅游体验,助力云南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二、项目概述项目名称:云南乡村游项目内容:以云南特色的乡村风光和民俗文化为基础,结合农家乐、生态旅游、体验活动等元素,设计开展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与众不同的乡村游体验。
项目目标: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项目的可持续经营。
三、市场分析1. 乡村旅游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消费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作为度假休闲的方式。
他们希望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置身于自然风光之中,感受不一样的生活节奏和文化氛围。
因此,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都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2. 竞争分析目前,云南乡村旅游市场上已经有不少乡村旅游项目在开展,虽然其中一部分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品单一、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市场宣传不足等。
因此,我们有信心通过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产品和服务,打造一个更加吸引人的乡村旅游品牌,并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
四、项目内容1. 乡村体验活动通过组织各种有趣的乡村体验活动,让游客亲身参与,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比如田园种菜、采摘果实、摘茶叶等,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了解当地的生产生活方式。
2. 农家乐体验提供传统农家乐服务,让游客品尝农家饭菜、参与农村劳作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
云南的旅游创新发展方向是什么
云南的旅游创新发展方向是什么云南,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的历史遗迹,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游客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旅游市场的变化,云南旅游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云南的旅游需要不断创新,探索新的发展方向。
一、生态旅游的深度开发云南是中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拥有众多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珍稀的动植物物种。
生态旅游的深度开发应成为云南旅游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首先,加强生态保护区的科学规划和管理。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旅游资源,让游客能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自然生态,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同时,加强对游客的环保教育,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确保旅游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其次,发展生态体验型旅游产品。
例如,组织游客参与生态保护志愿者活动、生态科考探险、森林徒步、野生动植物观察等项目,让游客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再者,打造生态旅游品牌。
通过宣传推广云南独特的生态资源,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关注云南的生态旅游,提升云南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文化旅游的创新融合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
文化旅游的创新融合是云南旅游发展的又一重要方向。
一方面,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
不仅仅是展示民族的歌舞、服饰和手工艺品,更要挖掘民族文化背后的历史、哲学、宗教和价值观,让游客能够深入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
另一方面,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例如,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区的规划和建设中,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主题公园、文化街区和特色小镇。
同时,开发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演艺产品,通过舞台表演的形式展现民族文化的魅力。
此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旅游体验。
比如,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智慧旅游的全面推进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智慧旅游是云南旅游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战略及目标体系(一)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与思路1、乡村旅游发展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发挥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在全省围绕“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的主题,实施区域旅游合作战略、产业优化升级战略和旅游精品名牌创新战略,树立发展大旅游、培育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观念,配合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目标,实施云南省“百镇千村乡村游”工程,打造云南省六大重点乡村旅游区、二十大特色乡村旅游县、五十个特色农业旅游镇、一百个特色旅游村、一千个特色乡村旅游户。
2、乡村旅游发展基本原则发展云南乡村旅游不仅要遵循旅游业发展自身具有的规律,还要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基本原则:(1)积极配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紧密围绕中央和云南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通盘考虑,整体规划。
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政策、措施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制、新思路。
(2)因地制宜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加快发展。
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从农村实际情况和乡村旅游市场需求出发,以帮助农村培育旅游产业为主要任务,指导各地乡村旅游向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从规划指导、信息服务、宣传促销、人才培训等方面着手,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服务,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市场定位、突出特色等方面加以分类指导。
(3)积极发挥旅游产业经济促进作用。
充分利用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强、带动性广、劳动密集性等显著特点,使旅游业同农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果惠及到更广大的农民。
引导农户开展旅游活动,开发独具乡土气息的旅游资源,实现农村物产、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价值升值;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提高农副产品加工工艺,实现农副产品就地消费和农民增收;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民居住环境和旅游环境的改善;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展促进城乡居民的交流与沟通,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大力推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优化农村产业结构。
(4)坚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云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把乡村旅游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保护和开发并重,实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要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竞争造成简单粗放式使用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要认真探索组织农村农民的方式,开拓思路,创新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综合协调乡村旅游资源与其它资源的开发利用关系,使云南省乡村旅游走上品牌化、专门化、民俗化、主题化、生态化和产业化的道路。
(5)不断增强乡村旅游服务意识。
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提升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手段。
一方面各级政府服务农民,通过旅游部门的协调、规划和管理,帮助农民作好乡村旅游市场开拓工作,积极开发一批完善、成熟、文明、健康的乡村旅游产品;另一方面,组织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旅游服务意识,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农民和旅游者的具有信息、消费和保障三大服务系统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不断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3、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思路(1)科学规划,指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要本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在调查清楚省内乡村旅游资源赋存状况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云南省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引导农民开展乡村旅游活动,以旅游为载体,实现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方面针对当前云南省农村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环境建设落后和旅游配套设施缺失的现象,需要通过科学规划,催化乡村旅游系统要素的相互整合,规避乡村旅游系统的发展风险,维持乡村旅游系统的稳定运行;另一方面,云南省农业发展造就了云南农村民俗风情多元化,生产劳作差异化的特征,在开展旅游活动过程中要突出农味,结合地方资源特色和农业生产习惯来开展农村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商务会议、民俗文化、科技教育、康体疗养等各种类型的专项旅游活动。
(2)政府主导,发挥政府管理服务职能。
各级政府部门在发展云南省乡村旅游、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容忽视,应明确各级政府部门的服务管理职能,不仅要在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管理、规范市场、产品推介等方面起到战略性的宏观把握作用,还要积极深入到广大农民群众当中去,积极引导他们开展农业生产,鼓励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促使农业产业同旅游产业相结合,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做好文化宣传、人才培养工作,通过乡村旅游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促进农民转变思想观念、提升文明习惯、掌握经营技巧、增强竞争意识;深入农村,挖掘云南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间绝活、民间技艺等来反映云南本土文化,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位。
政府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将其服务管理工作做到实处、做到细处,深入到每个农民群众的心坎上去,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3)因地制宜,合理定位旅游产业地位。
云南省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鼓励发展、抓住重点的原则,农业产业同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互动发展一定要经过科学验证,适度发展。
首先,要明确农民的根本是进行农业生产,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根基,农业生产是国家人口的重要命脉之一,农业产业的重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发展乡村旅游一定要明确旅游产业的产业地位,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第二,严格考证旅游产业同农业产业结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因盲目发展旅游业,而造成的轻重失衡,农业产业发展退步的后果,明确乡村旅游发展对农业生产起到的补充、促进作用;第三,重视旅游活动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抵制外来不良文化的入侵,保护农民质朴、善良、淳厚的传统特色,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杜绝旅游发展占用农民耕地的现象发生。
(4)突出主题,塑造乡村旅游品牌形象。
高度浓缩和提炼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发展现状和区位条件等多方面要素,形成云南乡村旅游形象,集中体现区域特色,并引起旅游者的消费共鸣。
浓郁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同具有乡土气息的农事活动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形象,它对于形成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产品线路的营销推广、地方乡村旅游的品牌塑造等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乡村旅游的形象定位既要考虑到形象的综合性,即形象内容的多层次性和旅游者心理感受的多面性;还应考虑到乡村旅游形象的稳定性和可塑性,即形象一旦形成,便会在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印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乡村旅游形象也不是一层不变的,可以通过旅游产品项目的创新,旅游服务的提升,农村节庆活动的开展来塑造。
(5)项目带动,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通过项目带动策略来打造云南乡村旅游精品、名品、优品,形成一套完整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
在整体规划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将区域内乡村旅游起步早、产品开发较成熟、客源市场初具规模的地区确定为优先发展项目,通过旅游活动策划、产品线路包装等方式,集中打造品牌形象,进一步整合资源来提升竞争力;将乡村旅游资源状况良好,市场潜力大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的地区确定为重点发展项目,通过进一步的资源开发,完善配套设施,拓展市场空间,使其能够较快地发展起来;对于区域内比较分散的乡村旅游资源和未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通过合理规划,确立云南乡村旅游支撑发展项目和储备发展项目。
乡村旅游的产品开发以优先项目带动储备项目发展,以支撑项目配合重点项目开发,实现层级开发、梯度发展,不断提升产品品质的良性循环开发模式。
(6)区域联动,拓展乡村旅游市场前景。
通过区域联动发展,搭建起乡村旅游发展的政府推动平台、产品互动平台、信息共享平台以及形象共塑平台等。
发挥政府部门的政策导向职能,引导旅游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消费偏好,弥补乡村旅游发展相对薄弱的经济基础;通过区域间乡村旅游产品的联合开发,旅游线路的搭配组合,更大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为旅游者提供最全面的乡村旅游信息;不同区域内的乡村旅游资源通过整合,使得区域乡村旅游的形象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对旅游者也将产生更大的吸引力。
在乡村旅游的市场推广实践中,创立乡村旅游专题网站,举办节庆活动,召开乡村旅游产品推介会,或者以博览会的形式推广旅游产品等等一系列的手段都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关键在于要把农村的特色、农村的农味挖掘出来、体现出来,吸引更多潜在旅游者的眼球。
4、乡村旅游发展战略(1)名村名镇战略。
作为在全国率先启动名村名镇战略的云南省,应该为全国名村名镇工程做出示范作用。
对此,首先名村名镇工程要科学地制定遴选标准,筛选真正具有开发潜质的示范性村镇,不能过分追求地区平衡;其次,加大招商引资和投资力度,以及对内对外开放的力度,把名村名镇逐步转化为社会资源,让全社会来参与开发与建设;再次,实事求是地分期分步推进,对名村名镇实行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以及建立名村名镇考核监督机制,淘汰机制和储备制度;最后,做好名村名镇的总体规划和单项规划,坚持“三先一后”的建设程序,坚持先精心策划和规划,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好环境的基础上,再进行核心产品的建设。
(2)圈带群空间战略。
从云南经济发展水平、财力承受能力,根据旅游的发展规律,找准切入点,重点突破,示范带动,形成市场竞争力和冲击力。
为此在空间格局上实施“绕城、沿路、沿边、沿江、傍景”的发展战略。
绕城,即围绕昆明、玉溪、曲靖、大理等经济发达中心城市,大力规划和发展城郊乡村旅游圈;沿路,即沿主要交通干道,主要发展乡村旅游带,包括沿铁路、国道和重要省道,特别是交通干道的节点和枢纽的位置展布乡村旅游景区;沿边,即沿边境一线,发展边境特色乡村旅游,包括中缅、中越、中老三大边境区;沿江,即指沿黄金水道,发展乡村旅游带,云南境内分布有六大江河以及各河流水库和大坝所在的区域,尤其值得发展乡村旅游;傍景,即依托大型旅游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群,特别是石林、丽江、大理、香格里拉、版纳、腾冲等。
通过“绕城、沿路、沿边、沿江、傍景”空间战略的实施,扩散、带动和示范周边区域乡村旅游发展,打造云南乡村旅游王国。
(3)创意乡村战略。
创意乡村战略是云南省创造和引领消费需求的重大战略,它包含五层含义:一是规划设计创意,云南省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旅游产品设计要具有创意,才能吸引国际和省外客源;二是乡村旅游技术的研发,旅游已经进入到技术竞争时代,云南要把最土的乡村资源和现代化的技术手段结合起来,这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三是建立云南乡村旅游研发团队,要保证云南掌握最新的乡村旅游咨询,总结经验和发现问题,力保发展战略的方向进口市场潮流;四是要金融创新,云南乡村旅游在金融等辅助服务方面力争要实现跟城市一样便捷和安全;五是品牌创意,云南乡村旅游要保证品牌概念的吸引力和有效性,不断刷新自己的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