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重点
语言测试中的语用学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语言测试中的语用学知识包括哪些内容?
语言测试中的语用学知识通常涉及以下内容:
1. 礼貌用语和交际原则:包括如何使用问候语、道歉、感谢和道别等礼貌用语,以及遵守交际原则,如尊重对方、适应语境等。
2. 言语行为:指语言的使用方式与意图。
语言测试中可能会涉及言语行为的分类、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别,以及言语行为与语境之间的关系。
3. 言外之意:指言外之意和言外之谓。
语言测试中可能会涉及理解和表达隐含意义、非字面含义、暗示和反话等方面的能力。
4. 语用失误和修复策略:语用学也研究了语言交际中的失误和修复策略。
语言测试中可能会考察对于语用失误的识别和修复方法的理解。
5. 社交语言规则:语用学研究了社交交际中的语言规则和准则。
语言测试中可能会包括对于社交语言规则的理解和应用,如转移话题、回应和提问等。
6. 语境和语用推断:语用学关注语言使用的背景和语境对于理解和产生意义的影响。
语言测试中可能会涉及通过语境进行意义推断和理解的能力。
这些内容只是语用学的一部分,具体的语言测试可能会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领域有所差异。
在语言测试中,语用学知识可以帮助测试人员评估被测试者在实际语言交际中的能力和应用水平。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重点讲义资料
语用学教程期末复习资料修改版重点讲义资料语用学教程一、绪论(填空)1.1938年美国哲学家莫里斯首先提出了“语用学”这个术语,他于《符号理论基础》一书中,提出了符号学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
语义学: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
语用学:研究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
1939年,于《美学和符号理论》一书中,将“解释者”改为“使用者”。
2.1954年,巴尔希勒尔提出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指引词语(指示词)。
3.1955年,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在哈弗大学《论言有所为》系列演讲中提出“言语行为理论”。
4.美国语言哲学家塞尔于1969年出版《言语行为》、1975年出版《间接言语行为》,至此,“言语行为理论”成为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5.1975年,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以及“合作原则”及其包括的四条准则:量准则、质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6.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发行是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学科的新学科得到承认的标志。
7.80年代,语用学得到进一步完善的具体表现:列文森的《语用学》(堪称第一本比较系统、完整的语用学教科书)和利奇的《语用学原则》(优秀的语用学教材)的出版。
(二者代表了80年代出语用学研究的最高水平)8.1986年,国际语用学学会成立,并把《语用学杂志》和《语用学和其他学科》作为学会的学术刊物。
9.1987年,列文森提出“新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
10.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是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区分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区分共时状态和历时演变)。
索绪尔的语言和言语理论开创了20世纪的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几个主要学派:哥本哈根学派、布拉格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使语言分析高度形式化。
11.1966年在波兰召开“国际语义学讨论会”。
12.从结构主义到转换生成语法,存在两大明显的缺陷:忽视语言运用研究。
第六章语用学
(三)语用学与相关学科(一)
• 语用学作为语言学领域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跟语 义学、社会语言学、修辞学都有相当密切的关联或 交叉,但也有它自身的特征。
• 语用学跟语义学的关系如前所述。就语用学跟社会 语言学的关系而言,社会语言学一般以一个社会内 部的言语共同体的语言状况为研究对象,把言语交 际活动看作一种社会行为,重在研究言语行为规范 与其他行为规范的相互差异,揭示形成差异的社会 根源、地位、作用、特征、表现,而语用学只研究 交际活动本身——语言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 尤其是语境决定的价值。
《打工女皇传奇——吴士宏的不凡人生》1999年11 月20日)
• 助理的话有意违反了方式准则,表意故意不明
确,故意引起误解,以达到开玩笑的目的。幻灯片
38
18
练习
• (1)甲 “王奶奶,恭喜啦!”
乙 恭喜什么?
• 甲 你孙姑娘有喜啦!姑娘家想吃酸的就是有喜啦。 乙 那也 不一定。
• 甲 “一定,这是生理学,我懂。”王奶奶一听火了:“你胡说
• (2)严:不管怎么样,我爱你,我喜欢你。 • 关:你这是怎么啦?你在说什么?! • 严:我没说什么。我说我爱你!我喜欢你!
• 关玉玲的答话是违反相关准则的,她要表达的真实 意义是拒绝严明浩的求爱。幻灯片 37
17
• 4.方式准则
•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具体而言 就是:要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 简洁,避免罗嗦;有条理,避免杂乱。例如:
• 早在1938年,Morris就认为符号学(semiotics)由句 法学(syntactics)、语义学(semantics)和语用学 (pragmatics)三个部分组成。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 的形式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符号所指对象的 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符号解释者的关系”。
公共基础知识语用学基础知识概述
《语用学基础知识概述》一、基本概念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一门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语用学不仅仅研究语言的字面意义,更注重语言的实际运用、交际意图以及语境对语言理解的影响。
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互动。
语用学旨在揭示这种互动中的各种规律和原则,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有效的交际。
二、发展历程1. 起源与早期发展- 语用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哲学家对语言和意义的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对语言的逻辑和修辞进行过深入研究。
- 20 世纪初,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语言的意义和指称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为语用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哲学家莫里斯首次提出了“语用学”这一术语,并将其定义为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
2. 现代语用学的发展-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语言学界开始关注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语用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 这一时期,英国哲学家奥斯汀和塞尔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语言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事物,还可以用来实施各种行为。
- 同时,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指出人们在交际中会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
3. 当代语用学的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语用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 关联理论、顺应理论等相继提出,进一步丰富了语用学的研究内容。
- 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越来越广泛,如认知语用学、社会语用学、跨文化语用学等。
三、核心理论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事物,还可以用来实施各种行为,如陈述、请求、命令、承诺等。
- 奥斯汀将言语行为分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
言内行为是指说话者说出的话语本身的意义;言外行为是指说话者通过话语所实施的行为;言后行为是指话语对听话者产生的影响。
- 塞尔对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即通过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实施另一种言语行为。
语用学简论期末复习资料
语用学简论期末复习资料语用学简论期末复习资料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则和规范。
它关注的是语言在实际交际中的意义和效果。
本文将从语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而不仅仅是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形式。
它关注的是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并且如何根据语境中的信息来理解和解释语言表达的意义。
语用学强调语言的使用者、语境和语言行为之间的关系。
二、语用学的理论框架1.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框架之一。
它认为言语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还包含了行为和目的。
根据言语行为理论,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和目的,而对方则根据语言行为来理解对方的意图和目的。
2. 合作原则与会话分析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交际中,人们通常会遵循一定的合作原则,如说话人应该尽量做到真实、合理、明确和相关等。
会话分析则是通过对真实对话的分析来研究人们在实际交际中如何运用语言。
三、语用学的研究方法1. 语料库语用学语料库语用学是一种基于大规模语料库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真实语言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来研究语言使用的规律和规范。
语料库语用学可以提供丰富的实证数据,从而支持语用学的理论研究。
2. 调查问卷和实验研究调查问卷和实验研究是语用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通过设计问卷和实验,研究者可以获取被试者对于语言使用的态度、理解和解释等方面的数据,从而分析语言使用规律。
四、语用学的实际应用1. 跨文化交际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跨文化交际中。
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会影响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
通过了解不同文化中的语用规范和交际习惯,人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 社交媒体和网络交际随着社交媒体和网络交际的兴起,语用学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
人们在网络上的语言使用往往与实际交际有所不同,语用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网络语言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进行网络交际。
语用学纲要 中的名词解释
语用学纲要中的名词解释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它关注的是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在语用学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名词需要进行解释,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语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下面将分别解释几个重要的名词。
1. 语用学(Pragmatics)语用学是一门关注语言如何在特定环境中被使用和解释的学科。
它研究的范畴包括言外之意、暗示意义以及与语境相关的信息。
语用学通过考察交流中的言语行为来解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意思、建立关系和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
2. 言外之意(Implicature)言外之意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说话人不直接提及但读者或听者可以通过推理得出的意思。
这种言外之意依赖于语境和常识,通过揭示非字面表达的信息,使得交流更加丰富和灵活。
3. 语境(Context)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条件,包括时间、地点、社会背景、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等等。
语境对于理解语言的意义和推断言外之意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境可以分为两种:文字语境和情境语境。
文字语境指的是在一段文字中,通过前后文的信息获得的意义;情境语境则指的是通过交际环境获取的语言意义。
4. 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合作原则是由美国哲学家格里斯(H.Paul Grice)提出的,它是语用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合作原则要求交流参与者在交流中合作,尽力遵守语言交流的基本准则,包括言语配合、言语经济、言语修辞和明言原则。
遵循合作原则可以使交流更加顺利、有效和互惠。
5. 指代(Reference)指代是指使用语言中的词语来指称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概念或实体。
在语用学中,指代研究包括指代的语用功能、指代的形式选择以及指代的语境依赖性等等。
指代在交际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识别和理解指代可以帮助我们构建语言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6. 指涉(Deixis)指涉与指代类似,但更加具体,它指的是在交际中通过语言指示和引用特定的人、事、物或地点。
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一)
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一)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一、什么是语用学?•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领域•研究语言在特定情境中的使用规则和意义•强调语言与上下文的关系,关注交际意义和信息传递二、语用学的基本概念•语用学三要素:说话人、听话人、语言材料•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在语言表达中,不直接表达的内容•语绩:语用言外之意的实现效果,即言外之意被听话人所理解的程度•语用推理:根据上下文和常识推断出的言外之意三、话语行为理论•话语行为理论:对话语的言外之意进行分析的理论•类型话语行为:常见的类型话语行为有陈述、命令、请求、劝说等•言外之意与行为意图:言外之意是指话语背后所表达的更深层的意图,与说话人的行为意图相关四、言外之意的推理•含蓄和虚化:通过不直接陈述言外之意,而采用隐喻、暗示等表达方式•猜测与推断:根据对话语上下文和背景知识的推理,获取言外之意•领域知识与语境:对言外之意推理的重要依据是对话语所在领域或语境的了解五、言外之意的跨文化差异•礼貌与文化:不同文化对待言外之意的态度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跨文化误读和理解:言外之意容易受到说话人和听话人文化背景的影响而产生误读•适应和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尽量适应对方的文化习惯,提高对言外之意的理解能力以上是对语用学何伟彭漪教程五单元相关知识的整理和详解。
语用学作为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强调语言与上下文的关系,关注交际意义和信息传递。
在语用学中,关注的重点包括言外之意、话语行为理论、言外之意的推理以及跨文化差异等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规则和意义,提高交际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言语行为和联邦关系•言语行为与社会关系:言语行为不仅仅是交流信息,还与社会关系密切相关•礼貌和尊重:通过适当的言语行为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冲突和解决:言语行为中可能存在冲突,需要通过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来维护关系七、言语行为和权力关系•权力和影响:通过言语行为可以表达权力和影响力•政治正确和语言权力:言语行为中的政治正确与权力关系相互影响•欺骗和操控:言语行为可以用于欺骗和操控他人,需要警惕和辨别八、言语行为和媒体•媒体言语行为:媒体中的言语行为对舆论和观点形成有很大影响•公众舆论和倾向性报道:媒体的言语行为对公众舆论的形成和倾向性报道有一定影响•网络言语行为:网络中的言语行为对信息传播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影响九、言语行为和社会变革•言语行为与社会变革:言语行为反映了社会变革的需求和愿望•言语行为的积极作用:言语行为可以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反思和批判:言语行为也需要被反思和批判,警惕不良影响和言语暴力这些知识点涉及到言外之意的推理、跨文化差异、言语行为与社会关系、权力关系、媒体和社会变革等方面,对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用学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语用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语用学概论知识点总结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
语用学主要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研究语言的使用方式、用语者的意图和言语行为等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的使用涉及到很多细节和差异,语用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一、语用学的基本概念1. 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不仅仅是一种工具,它更是人们进行交际的重要方式。
语用学研究的重点就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使用和理解。
2. 语用言语行为语用言语行为是指用语者在言语行为中所包含的具体交际目的和意图。
通过语用学研究,可以揭示用语者的意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言语行为。
3. 语境的重要性语用学强调语境对语言使用和理解的重要性。
语境包括语境的环境、参与者的身份、前后文的内容等多个方面,对语言的使用产生着重要影响。
4.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言语中不直接表达的含义和信息,它可能依赖于语境、用语者的意图等多种因素。
二、语用学的研究内容1. 语用能力语用能力是指语用者在语言交际中的能力,包括语言的适应能力、交际策略的运用等方面。
语用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语言交际的效果和质量。
2. 言语行为的分类言语行为可以根据其所包含的交际目的和意图而分类,如陈述、疑问、命令、祝愿等。
3. 言语行为与语用规则语用规则是指语言交际中的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如礼貌用语、语用禁忌等。
语用规则对交际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4. 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是指用语者对言语行为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不同的文化和人群对于言语行为的承受能力可能有所不同。
三、语用学的相关理论1. 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强调言语行为的目的和意图,将言语行为看作是一种特殊的行为活动。
2. 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是指言语行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语言交际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文化环境中有着不同的使用方式和规则,言语行为的演化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规律。
语言学语用学知识点
语言学语用学知识点1. 概述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而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关注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使用和理解。
本文将介绍语言学语用学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交际意图、言辞行为、场景适应、语用推理和言语间关系等。
2. 交际意图交际意图是指说话人使用语言表达时的意图和目的。
在语用学中,我们常常会分析说话人的交际意图,以理解他们使用特定语言表达的含义和目的。
交际意图可以通过直接问句、反话、暗示等方式来实现。
通过研究交际意图,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在社会交际中的功能和作用。
3. 言辞行为言辞行为是指说话人通过语言所实现的特定行为。
根据语用学的观点,说话人的语言使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还包含着言辞行为。
例如,当我们说“请帮我关一下窗户”时,实际上是在表达一个请求行为。
言辞行为可以分为直陈陈述、承诺、威胁、命令等不同类型。
4. 场景适应场景适应是指说话人根据语境和交际环境来选择合适的语言表达方式。
语境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身份等因素,而交际环境则涉及到社会文化和情境。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场景适应自己的语言选择和表达方式,以确保对方能够准确理解我们的意思。
5. 语用推理语用推理是指我们通过语境和常识对言语进行的推理和理解。
在语用学中,我们意识到语言表达的含义不仅仅取决于字面意思,还需要通过推理来理解隐含的意思。
通过语用推理,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他人的言辞,准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和目的。
6. 言语间关系言语间关系是指多个句子或言语之间的关联和衔接。
在交际过程中,说话人通常会使用多个句子或言语来表达连续的思想和意思。
通过理解这些句子或言语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言语间关系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关系、条件关系等。
结语通过学习语言学语用学的知识点,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使用和理解。
掌握语用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他人的意思,有效地进行社会交际。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关语言学语用学的基础知识,并对相关研究领域产生兴趣。
语用学——精选推荐
一语境(2)1 “语境”这个术语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1923年提出,《意义的意义》,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2 弗思把“语言”看成是社会过程。
认为语言有三种含义:一种自然倾向;一个系统;泛指话语事件。
《语言理论概要》3韩礼德于1964年提出“语域”这个术语,实际上就是“语境”。
4海姆斯进一步发展了语境学说。
把语境归纳为八个部分:话语的形式和内容、背景、参与者、目的、音调、媒介、风格和相互作用的规范。
5莱昂斯归纳出构成语境的六个方面的知识,即:每个参与者都必须知道……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提出了“题旨”与“情境”相适应的理论,提出了“六何说”(何故、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何如)二指示词语(6)1 指示词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语言哲学家巴尔—希勒尔《指示词语》认为,指示词语是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指示词语是指“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知指示句”;2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指示系统一般地说,是以说话人为中心组织起来的。
指示词语的指示中心一般是:①中心人物是说话人;②中心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③中心地点是说话人说话时所处的地点;④语篇中心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分;⑤社交中心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3 菲尔莫把指示词语的指示用法分为两种:身势用法和象征用法。
身势用法的指示词语只有借助对言语事件的实在的听觉、视觉、触觉才能理解。
象征用法的指示词语只需要知道言语时间的基本事件空间参数就可以理解。
4 指示词语的非指示用法分为照应用法和非照应用法。
前者指的是一个词语的所指跟前面出现的别的词语的所指是同一对象,后者用法如:I met this weird guy the other day. (我那天遇到这么个古怪的家伙)5 人称指示(1)人称指示指交谈双方用话语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人称指示的基本语法区别是第一、二、三人称。
(2)称呼语是用来指称听话人的名词短语。
语用学整理——精选推荐
语用学第一章绪论本节主要内容:1、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2、关于语用学的定义;3、语用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概念;4、语用学的分支领域;1、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语用学”的术语译自英语pragmatics一词,把pragmatics译为“语用学”只是对这个词的狭义理解。
“pragma-”这个拉丁词根具有“做、行动”这一意思,从广义上说,pragmatics指的是对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所作的研究。
人类有目的的行为涉及人的所信、目的、筹划和行为。
Green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救生员朝一个在水中挣扎的游泳者投去一个救生圈。
救生员的这一行为无疑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这一行为基于救生员的一个意图,就是救人,和至少三个所信,(1)他相信游泳者需要救助;(2)他相信游泳者知道朝他投去的救生圈是用来救他的;(3)他相信游泳者知道如何用救生圈。
人类的语言交际也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人类怎样通过语言交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和救生员怎么来达到自己救人的目的有共同的地方。
把pragmatics用来指对有目的的语言活动的研究,是对这一词语的窄义理解。
“语用学”就是很合适的了。
哲学家与语用学的起源和发展在哲学研究中最早使用Pragmatics这一术语的是本世纪的美国哲学家Morris。
Morris在对符号学的研究中介绍了这一术语,符号学是系统地研究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学科。
他总结了语言符号的逻辑——哲学研究方法,划分出了符号学研究的三个分支——符号关系学、语义学和语用学。
语用学的历史虽然不长,一些语言学家和其他学科的学者们开始注意到语言的语用侧面并开始进行认真的研究大概是在20世纪下半叶。
然而语用学研究的发展却是十分迅速的,它的崛起和发展是现代语言学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语言理论和对语言交际的解释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
(1)A:I could eat an ox.B: Dinner will be ready in a minute.(2) A: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啊?B:你不是有词典吗?英语中的副词“well”,在实际使用的语言中,well出现在话语的开始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说意义是“好”,确切意义要根据语境而定。
重点语用知识点总结
重点语用知识点总结语用知识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语言使用的规则和原则。
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和形式的学科,而语用学则关注语言使用的意义和功用。
语用知识是了解和运用语言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语言中的暗示、推断、语境和交际目的等内容。
在进行语言交际时,了解语用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语言,使我们的交际更加准确和有效。
下面,我们将从语用知识的重点内容出发,对其进行总结和概括。
一、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是指语言表达中所隐含的意思。
在语言交际中,有时候人们会通过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这就需要对言外之意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
言外之意常常通过语境、语气、语境和逻辑推断来体现。
例如,当别人说“你真是个好心人”,有时候可能是在表示对方热心帮助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讽刺和挖苦。
因此,在语言交际中,我们需要通过语境和语气来理解别人的真实意图,避免产生误解和冲突。
二、语用失误语用失误是指在语言表达中出现的不当或错误的用法。
语用失误可能会由于语言的不熟练或者对语境的不理解而产生。
语用失误常见的形式包括:语义歧义、逻辑矛盾、语法错误等。
例如,有人在介绍一个人时说:“他是我的前任。
”这句话可能会让人有误解,以为他是前男友或前女友。
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他是我的前任同事/上级/老师”等。
三、语境的重要性语境是指语言使用的具体环境和背景。
语境对语言理解和使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语境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
例如,当别人说“今天天气真好”,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如果是在夏天,这句话可能是在表达对于晴天的赞美;而如果是在冬天,这句话可能会被理解为对于阳光温暖的感叹。
四、社会文化因素语用知识还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会对语言的使用和理解产生影响。
因此,了解语用知识也需要考虑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不同的文化中,对于礼貌和尊重的表达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语用学核心术语
语用学核心术语核心术语:通用语言、行为主义、正式语言水平用中文来讲,关于语言习得,可以划分成以下3个范畴:一、通用语言通用语言指的是语言学习者所具本身能力,不限于某一具体语言。
也就是说,它涵盖了人们在习得任何一个语言时所需掌握的一般性能力。
其特点是能够轻松学习多种不同的通用语言,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1言语认知言语认知是指一种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它包括语义(义)认知和句法(句)认知。
语义认知帮助掌握单词的含义以及短句的涵义;句法认知则是指句子的内部结构,在说出句子时必须把它们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语法排列出来。
1.2 逻辑 - 试图结构逻辑 - 试图结构是指辨析上下文中物体、动作、概念和感官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的能力。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从而拓展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
1.3 语用功能语用功能是指在某一具体的语言社会中,说话者会采用的、具有特定的功能的语言的能力。
这里的功能包括交流的目的、关系的表达、表示情绪和情感等;而评价某一句子是否正确,则取决于正确地运用这些功能。
二、行为主义行为主义指的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语言习得模式,即依靠学习者之间的行为来逐步增进其理解与实践的能力,从而使他们得以发散性的学习语言。
行为主义特别强调运用生活中的实践来运用语言,它都以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为指导。
2.1学习过程行为主义的学习过程一般分三个阶段:表象阶段、发掘阶段和回馈阶段。
在表象阶段,学习者经由实际行为表达出他们的言语表现,并指出他们能理解那些词句;在发掘阶段,学习者根据语言线索猜测语言的内涵;最后,在回馈阶段,学习者会总结经验,并不断努力辨认准确的语言表达。
2.2行为主义的优点行为主义有其独特之处:它能够帮助学习者在各自语言学习中步调一致,并以自身努力树立榜样;它还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语法及句法了解程度;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深入了解所学语言之间的联系,以及寻求学习乐趣。
三、正式语言水平正式语言水平代表着语言学习者在某一具体语言的学习深度以及受教育年限。
语用学重点
Quality:do not say what you believe to be false;do not say that for which you lack adequate evidence.
6.conversation implicature(会话含义):it indicates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and inference of an utterance during communication is guided by a set of four maxims.
Sympathy maxim: minimize anti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maximize: sympathy between self and others.
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 FTA
礼貌策略五类:直接性bald on record strategy;正面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 strategy;负面礼貌negative politeness strategy;间接性implicating record strategy;放弃实施威胁面子的行为refraining from the act.
礼貌六原则 tact maxim:minimize:cost to other; maximize: benefit to other.
语用学笔记[教学]
语用学笔记一基础知识一语用学定义1 Levinson关于语用学的9个定义及批评2 定义: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寻找并确立使上述目标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二语用学的由来、产生与发展1提出:语用学(Prgmtics)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哲学家(C.W.Morris)于1938年在其专著《符号理论基础》(oundtions o the Theory o Signs)提出。
他指出符号学(Semiotics)包括三部分,即:句法学(Syntx)、语义学(Semntics)和语用学(Prgmtics)。
其中:1)句法学:研究“符号之间的形式关系”;2)语义学:研究“符号及其所指对象的关系”;3)语用学:研究“符号与解释者interpreters(后改为使用者users)之间的关系”2 发展:1)语言哲学家B r·Hillel提出语用学的具体研究对象是指引词语(indexic l expressions);2)英国哲学家奥斯丁(tin)和塞尔(J.Serle)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cts Theory);3)美国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Converstionl Implicture)及合作原则();4)列文森(S.C.Levinson)的《语用学》(Prgmtics);5)利奇(G.N.Leech)的语用原则(Principles o Prgmtics);6)Wilso n﹠Sperber的关联理论(Relevnce Theory);7)范叔伦(V erschueren)的语言适应理论(Theory o Linguistic dpttion)及综合论();8)新格赖斯会话机制(Neo-Gricen Prgmtic pprtus);9)范叔伦(V erschueren)的统一理论框架(Coherent Theoreticl rmework)三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功过1 区分语言(lngue)和言语(prole),指出语言是语言学真正的研究对象;区分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主张就语言而研究语言;.de.Sussure 区分共时状态(synchronic)和历时状态(dichronic),认为共时状态的语言系统是语言研究的重点;提出语言系统共时描写的理论和方法。
语用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语用学的性质及研究问题一、什么是语用学●解释人们如何使用语言的研究莫里斯关于符号研究有三大领域:符号与符号之间关系的研究(语法学)、符号和世界的关系(语义学)、符号和解释者的关系(语用学)●语用学和语义学、语法学、修辞学的差别语义:语言符号所具有的价值,指称事件,如杯子可以指称无数个杯子,今天是说话人的所在时刻语用:交际当中的具体意义,现实性或可能性语法:使用语言的规则修辞:修辞学就是语用学中的一个部分,不存在基准线,所有表达都是为了准确二、语用学所研究的问题都与交际有关,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问题:●关于交际意图如何实现的问题(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关于言语交际的问题(言语交际、交际意图实现的行为)●关于交际意义建立的问题(意义存在于交际之中)●关于研究指称的问题(比如:妈妈)●关于话语分析的问题(片段/听说明天有台风,听说是话语标记)第二章言语交际(实现交际意图的活动)一、含义: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言语交际是最基本的实现交际意图的一种活动,言语交际是言语存在的具体状况,简而言之,言语交际就是用言语实现交际的活动。
二、特征●言语交际是一种社会行为,社会性体验,人的存在方式●言语交际是一种互动行为,情感认知,交际存在于主体双方的互动行为●言语交际是一种认知加工行为,认知活动,心理行为,交际在认知双方上的不断接近●言语交际是一种信息的分享行为三、要素言语交际的要素包括:主体要素、交际意图、交际环境、交际形式1、交际主体●含义:交际主体是言语交际行为的参与者和启动者,决定了交际意图和交际形式的选择,是实施言语交际行为的人,包括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主体角色:①话语角色,说话人、听话人,二者之外的人,人称代词区分话语角色的词②社会角色:社会关系(血缘、姻缘)亲缘-地缘-业缘;情感关系(亲疏远近)●主体分布(主体构成):话语角色的分布状况(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2、交际意图●含义:有意识满足需求或需要的愿望,马新诺认为需求的进程是生物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意向:①含义:请求、承诺都是一种意向②类型(从意向角度概括)请求[p]:要求对方做某事或不做某事,求助、禁止、劝诫、命令、要求,告知[p]:告诉对方某个事项,延迟反应=空间位移,因为谎言性才有了告知性表达[p]:向对方表达大自己的情感或态度,致歉、寒暄承诺[p]:与对方约定某种事项宣告[p]:向对方宣布某种事项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3、交际环境●含义:言语交际存在的时间、空间状况,语境是被交际主体认知到的时空状况,语境是主观的、变化的、选择的,交际主体是不断被建构出来的●语境的种类(根据时空的物理属性划分):①时间:时点、时段、时长②空间●语境的问题:主体在时间与空间中的分布状况——①时间-同时/异时(写信)②空间-同地/异地●语境的组合:①同时同地:课堂、面对面交谈②同时异地:打电话③异时同地:留言、BBS论坛④异时异地:写信、看书●语境的文化素养:①文化语境(社会文化含义)②非文化语境(自然语境)●语境的范围:①背景语境(范围最大):社会②情境语境:办公室、教室③上下文语境:说话的前言后语●语境的作用:①提供了最真实的需要,由于需要产生了交际意图②决定了交际形式的选择③参与了交际意图的实现、交际意义的建立4、交际形式●含义:实现交际意图所采取的手段,包括了语言形式和非语言形式●语言形式:汉语普通话音节界限清楚—节奏感强汉语有声调、音节的高低升降—抑扬顿挫汉语是元音占优势的语言—音乐美、乐美●非语言形式:①表情(最重要的)②身体的姿态和动作③服饰(服装、发型、配饰)④空间距离:亲密区、个人区、社交区、公众距离5、交际活动的过程交际主体在特定环境中,在各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形成的情况下,围绕着交际意图的实现,对交际形式作出的选择的过程第三章交际意图的实现问题一、实质:对语言符号的选择过程二、条件●说话者:选择形式,形成话语●听话者:从话语中解读含义●被人们忽略的条件①需求条件:说话者对自身需求和他人需求的认识构成了交际意图的实现条件之一②能力条件:只有具备某种能力才能满足某种需求,能力是实现交际意图的手段③意愿条件:满足某种需求的愿望,确认意愿本身也可实现交际意图三、过程●含义:即言语交际、语言符号生成的过程,形成一条编码、发出、传递、接收、解码的言语链●分为以下阶段:1、编码: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指称交际意图的整体(如:坐、坐下、请坐)2、认知假设①含义:为了实现交际意图,对认知的诸多因素的推测和假设②包括以下方面:a.关于交际主体的假设(主体角色、角色关系、情感关系)b.对语境合适性的推断c.对实现条件的推断3、策略选择①含义:建立在认知假设基础上,选择实现交际意图的方式和策略②有以下模式:a.主体关系模式:在保证实现交际意图的前提下,注重主体关系的和谐b.语境适合模式:选择的语境要符合状况,致谢分正式和非正式场合c.需求条件模式:在其它条件不变下,凸显需求d.能力条件模式e.意愿条件模式4、语言形式的选择①含义:选择合适的语言形式,将交际意图符号化,如:舞蹈的形体化、音乐的旋律化、画的线条化和色彩化5、话语的生成过程①含义:话语是实际被说出来的,并被听话者接受,感知并理解的语言符号系列②话语的特征a.话语是线性的系列,按时间结构b.话语是承载着交际意图,所以话语也表达了交际意义,如神经病c.话语是临时建构出来的、具有临时性的,成语被长久记性后,不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③话语的结构可分为a.主体片段:一个话语中表现交际行为的主体要素b.意向片段C.事项片段:一个事物在交际意图中的具体事项及与其事项有关的其它要素,如过去一年对我的帮助d.话语标记:如你听,表示提示第四章指称问题一、含义把抽象的语言符号和具体的对象连接的一个途径,指称,又可以叫指示,概括地说,一个话语中的某个词语跟交际环境当中具体对象的关系,这种关系叫指称二、指称的范围●含义:事实上,包含着全部我们想表现的事件的所有的东西或所认识的事件●具体说,包含下列:1、对象指称:我们认识的一种个体(人、事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2、时间指称:把时间范畴具体化,更多时候,对象称为时间,时间作为存在,行为被指称3、空间指称:空间范畴具体化,如根据经纬度划分东南西北,包括方向4、事件指称:无论是人的存在行为还是非人,用语言指称事件整体5、关系指称:个体与个体,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关系,用语言指称关系三、指称的形式●含义:用于指称的语言形式●有以下形式:1、词:用于指称的基本单位,指称的最基本单位2、词形变化:英语、日语3、韵律形式:停顿、声调4、用词组合:词指称对象、事件四、指称的方式●含义:用语言指称对象的途径●有以下方式:1、预设:一个语句存在的条件,对连续事件的指称方式,说出来的是凸显,没说出来的背景,预设在背景之中2、焦点:凸显的部分为焦点,最容易激活事件概念整体的程度称为可及性最强第五章话语分析一、含义根据话语属性,对话语作出分析,叫话语分析即:概念-属性-特征-分析结果二、性质1、话语是承载交际意图的形式2、话语是一个按时间结构的线性分析,抽离了时间,话语即不存在3、话语是由语言符号构成的一个单位三、功能实现交际意图(请求、告知、承诺、表达、宣告),交际意图的实现是在特定的语境和情境中四、结构1、言语行为2、信息分布在主位推进模式中,已知信息是主位,新信息是述位3、意义结构a.概念关系b.事件c.逻辑关系4、形式关系(找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a.重现:顶真是重现词语b.关联词语c.指别:前指、后指五、类型1、功能类型2、媒介类型:口语、书面语3、互动类型a.对话:①话语权:按照什么样的规则说话②轮换话语权:争夺、转让③相邻对-问答、请求-回答b.独白六、标记●含义:标明人们如何说话的成分●功能a.话语进程如:以上b.来源如:据...... 张三认为c.提示:信道状况、提醒对方注意d.语态●形式:词、语第六章语用学理论一、含义对语言使用现象,产生的不同的解释方法二、言语行为理论●产生背景奥赛汀提出,由其学生塞尔继承并发展,哲学关注的根本问题:世界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哲学本体论研究,关于世界的本源,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主要内容(奥赛汀提出了核心内容)1、言语行为:说话就是实施了一个行为,因此奥赛汀认为交际的最基本单位不是句子是行为,如我宣布,是城市化语言2、言语行为三分说:认为说出一句话实施了三个行为a.命题行为,即言之所述b.施为行为 c.取效行为,即言后之果3、施为行为的种类:a.裁决行为b.承诺行为c.行使行为d.表态行为e.阐述行为4、实施某种行为的条件5、适切方向:语言和事件有一个适切方向,指令类行为让事件适应行为6、间接言语行为:通过实施一个言语行为,间接实施另一个言语行为,与之相对为直接言语行为,即如何从一个施为行为推导到另一个施为行为三、言语交际理论●含义把言语交际看做人的行为,提出了言语交际的单位是行为,言语行为的立场是语言使用的立场,打破了传统的形式使用的立场●其它1、言语交际理论是关于施为行为的研究,关于意图的研究,交际意图才是核心2、言语交际理论几次提到意义、命题、句子意义(扩大点为字面意义),意图可以是意义的核心,提供基点3、言语行为理论揭示人交际的规律四、会话含义理论●产生背景格莱斯提出,用于解释言语交际中的意义问题,关注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格莱斯围绕会话含义建立了一系列原则,称为合作原则;后来补充的原则称为礼貌原则●会话含义1、交际当中的意义分为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会话含义就是非自然意义当中最重要的一种,典型的非自然意义2、自然意义:如果交际当中不存在施事者,当然也不存在施事者的意图,话语的意义是被自然理解的,这种意义被称为自然意义,在交际当中不存在自然意义3、非自然意义:如果一句话具有非自然意义,当且仅当a.S说出v,在H那里引起某种效果Zb.能够从S中理解Z并实施说出的V●会话含义的特征1、可取消性2、不可分离性3、不确定性4、可推导性5、非常规性6、明示性●合作原则在格莱斯看来,参与交际的人要趋同一个共同目标或方向,这个就是合作原则。
精讲-第六章_语言的运用特点——语用
重难点和考点
• 本章的重、难点和常考知识点 – 语用的性质(常考单选题、多选题)系(常考多选题、简答题) – 会话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违反会话准则 产生的会话含义(常考单选题、术语解释题、简答题) – 蕴含义和预设义(常考单选题、简答题、分析题)
)
A.语篇的上下文
B.说话的前言后语
C.言语交际情境
D.说话人的语气
【答案】C
【解析】语境指言语交际活动的环境,分为言内环境和言外环境两种。
言内环境是语话语内部的语言要素相关的语境,言外化境则是与话语外
部的非语言要素相关的语境。选项A、B、D都是言内环境,只能是B。
知识点测评题
【单选题】下面对“我已通知她明天去那儿”这句话分析正确的
三、语境和词语所指
例如: 窗户玻璃(有指、事物)——玻璃窗户(无指、性质) 这个苹果(有指)跟西瓜(无指)一般大。 借本书看(任指)——我喜欢书(全指) 客人来了(定指)——来客人了(不定指)
(此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划分较细,容易出到单选、多选 题,复习时注意辨析清楚)
例
题
【单选题】下面属于语境中的言外语境的是(
语用是指语言的运用,即人们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 运用。具体说就是根据语境条件和交际需要,选取一种交际 双方都能理解的语言符号系统,然后按照这种语言的结构规 则,寻找合适的词语形式,组词成句。
一、什么是语用
2.语用的性质 (1)情境性:语言运用离不开具体的使用环境,包括交际双方 言辞构成的上下文语境和非言辞的主客观因素构成言语环境。 其中话语的说话者|受话者、说话当时的时间、空间及其这一 时空中的所有存在又叫“物理语境”。例如: 《三国演义》中曹操“杀奢” “我去上课”(老师/学生) “我去看病”(医生/病人)
《语用学》复习提纲
《语用学》复习提纲本次考试共四种题型: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应用题填空题:(举例如:)(每空1分,共10分)1.语用学源于哲学家对语言的探索。
“语用学”这一术语是由美国哲学家(莫里斯)于1938年首先提出的。
2. 1977年,(《语用学杂志》)在荷兰正式出版发行,“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新兴学科”最终得到认可。
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语境: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
语境是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所依赖的各种表现为言辞的上下文或不表现为言辞的主观因素。
指示词语:指示词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
?隐性施为句: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实际上更经常使用一些不那么明确、不那么特定的语言手段来实施某种行为。
优选结构:相邻对中所有可能跟始发语配对的应答语并不具有同等地位,有一组优选结构在起作用,即各种可能的应答语中至少有一类是“合意的”(即听话人的应答能满足说话人发话的期待),有一类是“不合意的”(即听话人的应答不是说话人所期待的)。
预示序列:说话人在以言行事之前用以探听虚实的一类话语。
说话人使用这类话语的主要动机是考察有无向听话人实施某一言语行为的可能性,即说话人实施某一言语行为能否从听话人那里得到“期待的”反应。
会话含义:格赖斯将会话含义分为两类:一般性会话含义和特殊性会话含义。
一般性会话含义:不需要特殊语境就能推导出来的含义。
特殊性会话含义:需要依赖特殊语境才能推导出来的含义。
?直接言语行为:字面意义和说话意图相吻合,也就是句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间接言语行为:人们是通过间接的表达方式实现说话的意图,也可以说句子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存在着间接的关系分支系列:一种打断某话轮的系列,常由一个相邻对或者“疑问+澄清+结束语”单个话轮的组合形式充当,后者的作用在于提请说话者修正或者重复他正在说的话语。
语用学基础知识
语用学基础知识简介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语言的使用和解释。
它关注的是言语行为,即通过语言进行交际和沟通的过程。
语用学不仅研究语言形式和结构,还关注语言背后的意义和目的。
本文将介绍语用学的基础知识,包括语用学的定义、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
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的学科。
它强调人们如何通过语言产生意义、交流信息以及实现特定目的。
语用学与语言形式学相辅相成,后者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而语用学则关注语言的使用和解释。
重要概念含义语用学研究语言的含义。
语言的含义可以分为表面含义和言外之意。
表面含义是指字面上的意思,而言外之意则是指隐藏在言辞背后的意图和信息。
语境语境是影响语言含义的因素。
它指的是语言使用的特定背景,包括时间、地点、社会文化等。
相同的语句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
运用策略运用策略是说话者在特定语境下选择合适的言语的方式。
说话者根据目的、听众和语境来选择适当的运用策略,以实现特定的交际目的。
言外之意言外之意指的是隐藏在言辞背后的意图和信息。
说话者可以通过言外之意表达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听话者需要通过推理和背景知识来理解。
会话合作原则会话合作原则是语用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交流参与者在对话中遵循的共同原则。
包括四个方面:言语合作原则、言语合理原则、信息量原则和关系原则。
研究方法语用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语料库研究、调查问卷、实验研究等。
语料库研究收集和分析实际语言使用的数据,以了解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情况。
调查问卷可以通过收集使用者对语言使用的认知和态度来研究语言的含义和影响。
实验研究通过控制变量和观察语言使用的效果来研究语言的原理和规律。
结论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和解释的学科,它关注语言的含义、语境、运用策略和言外之意。
通过研究语用学的基础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交际的过程,提高语言的使用能力和沟通技巧。
以上是对语用学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Levins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语用学答:语用学,即语言实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在特定的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语言运用。
包括话语的交际过程、话语的交际原则、制约话语交际的各种因素、怎样准确而又得体地进行表达、怎样对话语进行准确的理解以及语体和风格等一系列内容。
2、语用学的三大要素答:话语实体、语用主体、语言环境三大要素。
核心要素、内部要素——话语实体(内容)——客体;外部要素——语用主体(人)和语言环境;话语的意义和内容是语用研究的核心。
3、言语行为(直接/间接)P12答:(1)言语行为理论由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来的。
在他的《论言语行为》一书中,提出了三种言语行为。
①言内行为:通过话语字面意义来达到某种思想的发话行为。
②言外行为:除字面意义外,还伴随着说话人强烈的心理意向,如承诺、请求、指令、宣告、威胁等等。
这些主观意图可由行事动词在话语表层显露。
③言后行为:说话人欲通过话语取得某种效果例如:周朴园:窗户谁叫打开的?(曹禺《雷雨》) 从言内行为看——表示询问;从言外行为看——暗含“把窗户关上”的意思;从言后行为看——鲁侍萍听出了他的意思,“很自然地走到窗户前,关上窗户。
”(2)美国语用学家塞尔对奥斯汀的理论做了新的发展。
他区分了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
P15①直接言语行为:有行事动词出现的、一目了然的行为。
②间接言语行为则包含下面的多种情况:语言表层没有明确表示心理意向的行事动词的言语行为;通过一种言语行为来间接地执行另外一种言语行为;一段具体的话语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言语行为。
换言之,某一个言语行为可以有多种不同含义。
4、话语P25答:话语是语用的基本单位,能表达说话人想要表达的意思,具有完整的交际功能的语言片段。
5、语用原则(合作/礼貌)P16答:目前讨论较多的语用原则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一)合作的原则——美国哲学家、语用学家格赖斯1967年提出,简称CP原则(cooperation principle)。
(1)质的原则。
要求说话人的话是真实的,有根据的,不能自相矛盾或虚假。
这是“说什么”的问题。
(2)量的原则。
要求说话人提供给听者的信息量既足够又不超出。
这是“说多少”的问题。
(3)关系原则。
要求所说的话要紧扣话题,同交际意图密切关联。
这是说“为什么说”的问题。
(4)方式原则。
要求话语清楚明白,简洁,井井有条。
这是“如何说”的问题。
(二)礼貌的原则——英国语言学家利奇1983年提出,简称PP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1)得体的:减少有损于他人的观点,增大有益于他人的观点。
(2)宽容的:减少有益于自己的观点,增大有损于自己的观点。
(3)表扬的:减少对他人的贬降,增大对他人的赞誉。
(4)谦逊的: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增大对自己的贬降。
(5)同意的:减少与他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增大与他人在观点上的共同点。
(6)同情的:减少对他人的反感,增大对他人的同情。
(三)其他小类原则P18 主要还有荷恩级差原则;列文森三原则;斯波柏、威尔逊的关联原则。
还有顺序的原则,同现的原则,角色关系的原则,选择的原则等。
6、语用预设(前提)答:语用学中的预设也是一种“言外之意”,是话语之外隐含的某种信息,它不属于话语的基本信息。
语用预设也叫语用前提,往往就包含在话语的意思之中。
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都早已知道的常识,或至少听到话语之后总(1)预设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①存在预设:用于陈述某人某事有一定性质的话语。
一般都预设讨论对象的存在。
②事实预设:用于陈述事实的表态性话语,一般都预设讨论对象的事实。
③种类预设:凡是谓词意义可以包含某集合属性的话语,一般都预设所讨论对象属于某种范畴。
④性质预设。
话语的语义成立对所涉及到的种种对象在性质特征上有一定要求,这种要求就是话语的性质预设。
⑤信念预设。
有些句义的成立必须义某种信念的确认为条件,这就是信念预设。
(2)语用预设的几个重要特点①共知性:指话语的预设对交际双方来说都是共同的背景知识,它可以不在话语表层明言,而隐含在言外。
②合适性:指预设所包含的语用意义对双方来说是符合通常的社会规范的,双方也都有能力做到。
③外显性:语用预设虽是言外之意,但在语言的表层有时也可以出现某种“外显性提示语”(3)预设的功能①以隐蔽的方式传递信息,能减轻说话者表述的负担。
对方知道的信息不需要讲出来。
②无意识中流露真实信息,使听话人能听出(不是听见)说话人潜意识里的思想。
③可以将附带信息变为目的信息。
在一定交际语境中,人们就会努力推理寻求预设以便把它升格为目的信息。
④利用预设可以控制信息,以增强说服力。
(4)预设的原则:合适性原则①信息传递的合适性原则②提出要求的合适性原则③心理定位的合适性原则④人际协调的合适性原则⑤语义强调的合适性原则a.通过添加“确实”、“真的”、“一定”等加强信息可靠性的词语来实现的:b. 采取隐涵方式将语面意义表达一番来实现的:(5)预设的作用①预设可以间接地交流信息②预设可以影响交际效果③预设可以制约话语的形式【预设和蕴涵的区别:预设和语境有关,蕴涵不涉及语境;预设有言外之意,而且言外之意可以推导。
】p1337、语用意义和语言意义的差别 P91答:语用意义是从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的行为来看的,是指语用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在交际过程中所显现的内容和意义。
又叫“言语意义”。
语言意义是指语法、语义平面所对应的意义,与静态的话语相应。
包括通常所说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理性意义和关系意义等。
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量的多寡——所带的信息量不同。
语言意义是语言要素(词汇、语法、逻辑等)与客观世界联系的理性意义,信息量少。
话语的语用意义信息量多,是理性意义+语言外的意义(主观意义、情感意义、语境意义等)(2)质的差别——静态的语言义是自足的,动态的语用义则是开放的、鲜活的。
(3)形的异同——表示语用意义和表示语言意义的形式、结构相同;所表示的意义不同。
8、言外之义p133答:言外之意是与一般语用意义、突现语用意义等相对的另一种语用意义。
它们的区别在于:一般的、突现的语用意义大都在话语层面有所对应和体现,而言外之意更多的是由话语以外的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语用意义,更需要凭借联想、推理等过程才能理解。
它包括(1)语用预设的言外之义,具有共知性、合适性、外显性的特点。
(2)句型转换的言外之义,具有依附性、模糊性的特点。
(3)偏离规则的言外之义,故意违法质、量、关系、方式原则。
(4)言内意义引申的言外之义,包括似同引申、逆反引申、音同引申。
(5)语境联想的言外之义答:话语的色彩语用义是指话语内容、话语形式(结构)、关系之间的附加色彩意义,是理性意义之外的隐含意义。
话语色彩的语用义包括:感情色彩义、形象色彩义(动态感、形态感、色彩感、音像感)、语体色彩义10、文化意义 P150答:话语的文化意义也是一种语用意义。
它是语言外部因素如社会、时代、文化等再话语表层上的积淀和反映。
(1)文化传统积淀的意义:①文化意义种种——有的外露、明显;有的隐含等;②文化意义的民族差异——话语的文化意义具有民族性,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反映在话语表层也就有不同的面貌。
(2)时代环境映现的意义:①话语自身的时代烙印——话语本身的演变就是历史性的。
②时代环境影响的意义——作为语言外部的重要因素,时代环境对话语的意义也有较大的限定作用(3)文化意义在语言中的表现方法:利用暗示传达、运用象征寄托、采用比喻表白、使用双关启发、利用歧解让人意会11、语用能力 P191是人们对语言有关的外部世界的了解和把握,它以语言知识为基础,又与非语言的知识——有关世界的百科性知识相关。
12、语境答:语境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
它是语用交际系统中的三大要素之一;它是与具体的语用行为密切联系的、同语用过程相始终的、对语用活动有重要影响的条件和背景;它是诸多因素构成的、相对独立的客观存在,又同语用主体和话语实体互相渗透;它既是确定的,又是动态的,以语境场的方式在语用活动中发挥作用。
13、语篇答:一段有意义、传达一个完整信息、前后衔接、语义连贯、具有一定交际目的和功能的言语作品。
篇章的三大特征为:从功能看,篇章具有整体性功能;从层次看,传统语法的层次为句子→复句→段落→篇章;从关系看,篇章内的内容在语义上都是相互有联系的。
14、信息结构特点 P25答:语用学的角度看,言语交际过程就是信息传递、信息交换过程,由此可以把话语的结构看作使信息传递结构。
信息结构单位有已知(旧)信息和未知(新)信息两大类。
一般情况下的交际,总是由已知信息导入未知信息。
“已知——未知”便是常见的信息结构模式。
在现代汉语中,旧信息常以话题形式表现出来,而对话题所做的说明则多为新信息。
15、语用联想 P194答:联想是以大脑的功能和活动为物质基础的,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思维过程。
(1)语用联想的情况很复杂,我们着眼于话语本身来分析联想的不同方式。
①词语(事物)的联想:具有形象性和关联性,类型有: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因果关系、情感关系、音同联想、连锁联想)②结构的联想:指人们根据词语时某些搭配而产生的语用联想、使之启动原有的背景知识,进而理解其语用意义。
(一般是语义结构超常)③规则的联想:此处的规则是指语用的规则。
是指读者理解话语时根据语用规则进行联想,提取大脑中储存的背景知识,以求得以加深理解。
如违反语用规则→联想言外之义(2)语用联想的特点:①语用联想的过程是人脑复杂的、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不仅包括了想像,而且包括逻辑推理的过程。
②语用联想的前提和基础是人们大脑储存的背景知识以及语用能力。
③联想也要受话语本身的制约1、语用预设的特点 P134①共知性:指话语的预设对交际双方来说都是共同的背景知识,正因为此,它可以不在话语表层明言,而隐含在言外。
②合适性:指预设所包含的语用意义对双方来说是符合通常的社会规范的,双方也都有能力做到。
③外显性:语用预设虽是言外之意,但在语言的表层有时也可以出现某种“外显性提示语”2、话语的特点 P42-46(层级、动静态)答:话语是语用的基本单位,是能够表达完整意思的语言片段,是交际活动的语言单位。
(具体的句子)(1)话语的层级状态:语用学把词、短语(词组)、句子、句群、篇章、作品等称为话语的构成单位。
就形式而言,这些单位形成了一种层级性:作品>篇章>句群>句子>短语(词组)>词①作品作为话语单位②篇章(段落)作为话语单位:《祝福》的最后一段,具体描写鲁镇祝福之夜的热闹气氛,用于反衬和深化祥林嫂的悲剧。
③句群作为话语单位: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