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与朋友交往应该做到诚信的句子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10.珍惜时间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强调每个人都应该有志向,并矢志不渝的句子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成语归纳: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论语》十二章
代词,学问和事业
❖子曰:“知 之
……的人
者 不如 好之
以……为快乐 名词的意动用法
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
喜爱、爱好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 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 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第七章: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 补短,弥补不足。
❖ 子曰:“饭
疏食 饮水,曲肱
第十一章:用国家的帅将与一个人的志 向做对比,说明立下大的志向,对于一 个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夏曰:“博学 而
广泛 表并列
仁德
思,仁在其中矣”
笃志,切问 而近
坚守 恳切 表并列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白的事情能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 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九章)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第十章)
修身做人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
2、吾日三省吾身(第二章)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不逾矩(第三章) 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第六章) 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第八章)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十 一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 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传/不习乎?”
注意朗读节奏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矩。”
品质高尚 能忍受
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 器,相当于现在的碗
论语十二章一词多义归纳完整
论语十二章一词多义归纳完整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了解
好:喜欢,爱好
乐:以……为快乐
2.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患:担忧,忧虑
不己知:不了解我
不知人:不了解他人
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每天
三省:多次检查
为:替
谋:出谋划策
忠:尽心尽力
交:交往
信:诚实可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复习,温习
4.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
无:不
求生以害仁: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
有杀身以成仁:牺牲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
5.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自己
欲:想,希望
勿:不要,不能
施:施加,加在……之上
于:对,向
6. 君子成人之美,不君成子人:之有恶道;德小修人养反的是人。
;小人:缺乏道德修养的人;反是:与之相反。
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成小人人之则恶相:反助。
长别人的恶行。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大全必考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以及对话。
阅读《论语》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入了解,也是我国古代思想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将《论语》中的十二章进行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学而”篇1. 孔子论学:学无止境,要终身学习。
2. 学习的态度:虚心求教,不骄不躁。
第二章:“为政”篇1. 孔子治国理政的思想:明德治国,以德为先。
2. 政治者的道德标准: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第三章:“八佾”篇1. 学习楷模:须学习孔子的弟子们,不断超越自己。
2. 品行操守:律己宽严,善于反省。
第四章:“里仁”篇1. 仁者的品质:宽厚仁爱,以义为先。
2. 仁德传播:以身作则,善行传世。
第五章:“公冶长”篇1. 学习的目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忠恕之道:忠诚待人,宽恕他人。
第六章:“雍也”篇1. 言传身教:以言传身教,积极实践,传承德行。
2. 亲善友好:善交者的表现。
第七章:“述而”篇1. 学习策略:虚心向他人请教,长进不已。
2. 知识传播:以德为先,知识传播不拘一格。
第八章:“述而”篇1. 学习的态度:坚持学问,不容怠惰。
2. 知识的普及:普及知识,鼓励他人学习。
第九章:“述而”篇1. 谦虚学习:谦虚好学,不骄不躁。
2. 诚信待人:诚实守信,待人诚恳。
第十章:“述而”篇1. 知识的传承:孔子的弟子们互相学习,传承博大精深的学问。
2. 污蔑诬陷:对不实的言论应予以矫正。
第十一章:“述而”篇1.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忠实可靠。
2. 学习的目的:明德达理,以德治国。
第十二章:“述而”篇1. 言行一致:言行一致,以身作则。
2. 高尚的人格:为人正直,坚守原则。
通过以上对《论语》十二章的知识点归纳,可以更好地了解《论语》所传递的智慧和思想,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大家在学习《论语》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以此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塑造高尚的品格。
在《论语》中,所包含的十二章内容丰富多彩、思想精深。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重点归纳一.重点词语解释二.名句积累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2.孔子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3.用来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的句子是:4.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5.“处处留心皆学问”是说我们不仅要善于观察和思考,还要谦虚,时常向他人请教,这正如《论语》中所说的:6.一个人多读书并且勤于思考,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也就是:7.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表明“只要谦虚求教,到处有老师”的观点时,常引用孔子的话:8.《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句子是:9.谈时间之易失难得的句子是:10.古人谈读书说要把“厚书读薄,薄书读厚”,所谓“薄书读厚”即孔子所说的:(五个字)11.谈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12.中华民族向来是个好客的民族,我们引用孔子的话:来欢迎远道而来的朋友。
13.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三、语境题:⑴、孔子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时,“”是学习的方法;“”是学习的乐趣;“”是与人交往的态度。
⑵、曾子道德修养很高,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反省自己是否热爱学习;“”反省自己是否讲诚信;“”反省自己交朋友是否诚实。
⑶、孔子讲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高境界是“”这一阶段人的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⑷、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尽量广泛的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才能有新的领悟。
这个过程孔子是这样说的:“,”。
⑸、《论语》中讲学习与思考的关系的句子是“,”。
⑹、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孔子的弟子颜回忍辱负重、不惧困难的乐观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他“,,在陋巷,”,。
这样在快乐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实现理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教师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教师版《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学生记录整理而成。
其中的《论语十二章》是论语的第十二篇,并没有单独的章节名称。
以下是《论语十二章》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1.仁爱:《论语十二章》中经常强调仁爱的重要性。
仁者爱人,具有慈悲和关爱他人的品德。
孔子认为,仁爱是人格的核心,只有以仁心对待他人,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2.学习:《论语十二章》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努力去追求知识和理想。
他提出“学而时习之”,并强调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3.教育: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重要手段。
他提出了“教无常师”和“十方无敌”的观点,强调了教育的广泛性和兼容性。
4.忠诚:《论语十二章》中提到了忠诚这一重要的品德。
孔子认为,人应当忠于国家、家庭和朋友,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并保持忠诚。
他提出了“以忠告”和“君子不器”的观点,强调了忠诚的重要性。
5.恭敬:孔子强调对长辈和有权威的人要恭敬有礼。
他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和“敬事而信”的观点,强调了恭敬的态度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6.爱好自由:《论语十二章》中也提到了对自由的追求。
孔子认为,人应该追求自由和个人独立的权利。
他提出了“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和“君子无所争”等观点,强调了追求个人独立和自由的重要性。
7.治国理政:孔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原则和方法。
他强调了君主的品德和领导能力对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了以民为本的理念。
以上是《论语十二章》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涉及了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并对个人修养、社会关系以及国家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
其中,《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篇,主要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道德伦理、修身养性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是对《十二章》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1.仁:《十二章》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仁。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一种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
孔子认为,人应该具备仁的品质,即关心他人、善良、宽容、谦虚等。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对待他人要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2.人际关系:《十二章》中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关心、帮助,以实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他提倡“和而不同”的观念,即在保持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追求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3.学习:《十二章》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学习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是修身养性的途径。
他提出了“学而时习之”的观点,认为学习应该是持续不断、有目的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4.修身养性:《十二章》中还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人首先要修身,使自己的心性得到改善和提高。
他提出了“君子谋道不谋食”的观点,即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和理想而不是追求物质利益。
5.教育:《十二章》中还涉及到教育的问题。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手段。
他提出了“教而不厌”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持续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能力。
6.知行合一:《十二章》中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知识与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把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社会。
他提出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观点,强调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不断改进自己的行动。
7.君子:《十二章》中对君子的要求进行了描述。
君子是儒家思想中道德高尚的人,具备仁、义、礼、智等品质。
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追求道德和理想,以身作则,对他人负责,为社会作出贡献。
8.礼:《十二章》中还涉及到礼的问题。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小结一、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同悦,喜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二、古今异义
1.不亦君子乎
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3.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4.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三、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2.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3.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
的知识、新的体会
4.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
识
5.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
四、一词多义
1.为:
可以为师矣当、做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2.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懂得
3.而: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
4.其:
仁在其中矣它的
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
五、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
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
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
2.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
志也。
论语十二章每句的总结归纳
论语十二章每句的总结归纳《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儒家思想有着重要的作用。
十二章是《论语》中的一部分,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观点和原则。
本文将对论语十二章中的每句话进行总结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思想精髓。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学而》)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论语·为政》)孔子在这句话中告诫人们,不要只注重外表和口舌之辩,而应该注重内在的道德品质,真正的仁爱才是最重要的。
3.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无能焉。
” (《论语·为政》)孔子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强调了孝顺和恪守信义的重要性,并指出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够真正地关爱他人。
4.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论语·为政》)这句话指出了女子和小人比较难以教养。
孔子认为,女子和小人容易被外界环境所诱惑和影响,必须加以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其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5.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 (《论语·为政》)孔子在这句话中反映了他对于君子和小人在道德和心态上的区别。
君子无所隐藏,坦荡坦率,而小人则心机多端,常常戚戚于小事。
6.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论语·为政》)孔子告诉我们,真正的知者不会迷茫和疑惑,真正的仁者不会为小事而忧虑,真正的勇者不会害怕困难和挑战。
7.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这句话再次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出真正的君子应该广交朋友并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人对自己的无知。
8.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十二章思想归纳总结
论语十二章思想归纳总结《论语》是一部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经典著作,其中的十二章被视为最重要的章节之一。
通过对这十二章的思想归纳总结,可以看出《论语》所传达的核心理念以及其对于中国古代哲学的深远影响。
第一章:“为政”这一章主要讨论了如何建立一个有道德的政府和良好的社会秩序。
孔子提出了以德治政的观念,认为作为一位领导者,应该以身作则,以仁爱之心来对待百姓。
第二章:“学而”这一章主要强调了对知识的追求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修行,人们才能够达到完善的状态,同时也能够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章:“为学”这一章主要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孔子认为,学习应该是虚心才能进步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注重实践和实践的运用。
第四章:“子罕言”这一章主要探讨了言语和沉默的关系。
孔子强调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并认为言语应该真实、谦逊并且有益于他人。
第五章:“雍也”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关系。
孔子认为,作为一位老师,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教育和培养弟子,同时也应该注重与弟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六章:“述而”这一章主要强调了对于经典和传统的尊重。
孔子认为,通过对经典和传统的学习和理解,人们可以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第七章:“述而”这一章主要探讨了孔子对于政治和社会的看法。
孔子认为,政治应该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和稳定的手段,而不是权力和利益的工具。
第八章:“子张”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孔子与子张的对话。
通过这段对话,孔子提醒人们要保持谦虚和谨慎,不要过于自信和狂妄。
第九章:“尧曰”这一章主要讨论了领导者的德行和所应承担的责任。
孔子认为,领导者应该以德行来赢得人民的信任,并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
第十章:“子路”这一章主要描绘了孔子与子路之间的互动。
通过这段对话,孔子强调了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第十一章:“颜渊”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孔子与颜渊之间的互动。
通过这段对话,孔子强调了自律和谦虚的重要性,并倡导通过与他人交流来完善自己的思想。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归纳
《论语十二章》重点知识归纳一、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二、文体知识《论语》属语录体,“论”的意思就是编纂的意思。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492章(则)。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是先秦散文中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论语》反映了孔子政治的思想、学术的思想和教育的思想,可以说是儒家最重要的一部经典。
三、重点实词1.子:先生,指孔子。
2.时:按时。
3.朋:朋友。
4.愠.(yùn):生气,发怒。
5.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6.吾:人称代词,我。
7.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8.谋:出主意。
9.忠:尽心竭力。
10.信:真诚,诚实。
11.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12.习:践行,复习。
13.立:站得住的意思,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14.惑:迷惑。
15.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6.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17.逾:越过,超过。
18.矩:规矩,规范。
19.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殆.(dài):有害。
21.堪:忍受。
22.曲:弯曲。
23.逝:流逝。
24.舍:舍弃。
25.夺:改变。
26.笃.(dǔ):忠实,坚守。
27.切:恳切。
四、重点虚词1.乎:文言中用作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不亦乐乎.)2.亦:也;“不亦……乎”表反问,译为“不也……吗”。
(不亦.乐乎)3.日: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4.矣:语气助词,了。
(可以为师矣.)5.三:虚指表示多,如三令五申、三省吾身、三番五次。
(三.人行)五、通假字1.说:通“悦”,愉快。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摘要:1.论语十二章概述2.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3.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正文:【论语十二章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十二章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这十二章包括了“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颜渊”、“子贡”和“宪问”等篇目。
这些篇章涵盖了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和道德准则,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1.“学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可以使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为政”:讨论治国理政的原则,主张德治和仁政。
3.“八佾舞”:讲述礼乐的重要性,认为礼乐可以调节社会秩序。
4.“里仁”: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核心。
5.“公冶长”:讨论个人品德的修养,主张诚实守信。
6.“雍也”:讲述中庸之道,认为过于极端的行为和观念都是有害的。
7.“述而”:讨论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8.“泰伯”:讲述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9.“子罕”:强调君子的道德标准,认为君子应该具备仁爱、诚实、勇敢等品质。
10.“颜渊”:讨论君子的为人处世,主张应该以义为依据,以礼为规范。
11.“子贡”:讲述治国理政的方法,主张以德治国,以法治辅助。
12.“宪问”:讨论人的道德品质,认为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
【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尽管《论语》十二章写于两千多年前,但是其所包含的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可以使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再如,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核心,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类共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新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编写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小组成绩《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译文:孔子说:“学习以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就是修养好的人吗?2.字词解释:时习:按时复习说:通“悦”,喜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这里指朋友不知:不了解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教养的、道德高尚的人。
3.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译文: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2.字词解释:温:温习,复习故:旧的知识可:可以以:凭借为:做,担任3.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从多个方面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2.字词解释:日:每天省:反省心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3.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探究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懂得天意,六十岁各种话都能听得进去,,到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会超出规矩。
”2.字词解释:有:通:“又”立:自立于世惑:迷惑天命:上天的意志逾:超越矩:规矩3.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却不加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
只凭自己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论语》十二章文意理解与知识归纳
《〈论语〉十二章》文意理解与知识归纳一、课文再现论语十二章〔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二、对照翻译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如何谈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又从何谈音乐呢?”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
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归纳(6)编写人:审核人:班级姓名小组成绩《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译文:孔子说:“学习以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怒,不就是修养好的人吗?2.字词解释:时习:按时复习说:通“悦”,喜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这里指朋友不知:不了解愠:生气,恼怒君子:指有教养的、道德高尚的人。
3.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译文:孔子说:“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2.字词解释:温:温习,复习故:旧的知识可:可以以:凭借为:做,担任3.本章谈学习方法。
(强调“温故”,还要能“知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译文:曾子说:“我每天从多个方面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呢?”2.字词解释:日:每天省:反省心信:诚信传:老师传授的知识习:复习3.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探究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懂得天意,六十岁各种话都能听得进去,,到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地做事而不会超出规矩。
”2.字词解释:有:通:“又”立:自立于世惑:迷惑天命:上天的意志逾:超越矩:规矩3.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却不加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
只凭自己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弄得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子¹曰:“学而时习²之,不亦说(yuè)乎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⁴,不亦君子⁵乎?”《学而》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字词:¹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²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³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⁴愠:生气,发怒。
⁵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曾子曰:“吾¹日²三省(xǐng)³吾身:为人谋⁴而不忠⁵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⁶乎?传(chuán)⁷不习乎?”《学而》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字词:¹吾:人称代词,我。
²日:每天。
³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⁴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⁵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⁶信:诚信。
⁷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¹而志于学,三十而立²,四十而不惑³,五十而知天命⁴,六十而耳顺⁵,七十而从心所欲⁶,不逾矩⁷。
”《为政》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字词:¹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²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站立,站得住。
³惑:迷惑,疑惑。
⁴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实用版】目录1.论语十二章概述2.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3.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正文【论语十二章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其中,论语十二章是《论语》中最为著名的篇章之一,包括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十二段对话,涵盖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如仁、义、礼、智、信等。
【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1.学而:主要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温伯:主要讲述了如何做好一个君子,如“夫君子,温文尔雅,谦恭有礼。
”3.雍也:主要讲述了人的道德修养,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述而:主要讲述了孔子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5.泰伯:主要讲述了礼的重要性,如“礼之用,和为贵。
”6.颜渊:主要讲述了仁的含义,如“克己复礼,为仁。
”7.子罕:主要讲述了孔子的道德境界,如“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8.公冶长:主要讲述了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如“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9.子贡:主要讲述了君子的品质,如“君子之道费而难,乱而丧其所为,已而为之,而获丰。
”10.尧曰:主要讲述了如何治理国家,如“尧曰:"咨嗟,予与何为?"”11.子夏:主要讲述了如何做好一个君子,如“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2.子张:主要讲述了如何做到忠诚,如“子张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不仅对古代社会有指导意义,对现代社会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
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导我们要尊重他人,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事情;“礼之用,和为贵。
”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遵守礼仪,以和谐为贵;“克己复礼,为仁。
”则提醒我们,只有克制自己的私欲,做到公正,才能达到仁的境界。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整理
论语十二章重点字词整理
一、齐桓公第十二年,孔子在鲁国周游列国,讲学于鲁国新仪乡。
重点字词:齐桓公、鲁国、周游列国、讲学、新仪乡
二、孔子强调“仁”的重要性。
仁即厚道,是对人尽心尽力的关爱。
重点字词:仁、厚道、对人尽心尽力的关爱
三、孔子提出“诗三百,一诗一国”。
认为诗歌能反映一个国家的风尚和民众的思想道德修养。
重点字词:诗三百、一诗一国、反映、国家的风尚、民众的思想道德修养
四、孔子谈及政治应秉持“不患人之不己知,唯患其不可知也”的态度。
重点字词:政治、秉持、不患人之不己知、唯患其不可知也
五、孔子重视君子的言行一致。
君子未尝不信邻,未尝不受义。
重点字词:君子、言行一致、未尝不信邻、未尝不受义
以上就是"论语第十二章重点字词整理"的内容。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主旨归纳《〈论语〉十二章》主要谈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等。
文章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参考译注《〈论语〉十二章》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乎③?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⑥》)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同“悦”,愉快。
④[愠(yùn)]生气,恼怒。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⑥[学而]和下文的“为政”“雍也”“述而”等一样,都是《论语》的篇名。
这些篇名都是从各篇第一章摘取出来的,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曾子①曰:“吾②日③三省④吾身:为人谋⑤而不忠⑥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⑦乎?传⑧不习乎?”(《学而》)①[曾子(前505-前436)]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②[吾(wú)]人称代词,我。
③[日]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⑤[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⑥[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⑦[信]诚信。
⑧[传(chuán)]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矩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一、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起到了普及文化知识的作用。
他向往西周的“太平盛世”,倡导施行“仁政”。
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圣人”,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他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至圣”、“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拓展】孔子一生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二、注释翻译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按时【说】通“悦”愉悦【朋】志同道合的人【知】了解【而】却【愠】怨恨;恼恨【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交】交往【信】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或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十有五】指十五岁。
“有”同“又”,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加“有”字。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以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惑】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一般而言,指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
【逾矩】超过规矩。
逾,超过,越过。
矩,本指木工用来画方形或直角的曲尺,这里引申为规矩,规。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旧的知识【知】领悟【可】可以【以】凭【为】做【矣】了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而】顺接连词【思】迷惑【则】就【殆】有害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哉】表感叹语气,多用在句末【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巷】里中的道路,这里指颜回的住处【堪】忍受翻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多么有贤德啊,颜回!”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者】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其中也有乐趣啊。
干违背义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飘浮在天空中的云一样。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
【行】走【师】值得取法、学习的人【而】表承接,可译为“就”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就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⑾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记得牢固,恳切地提出疑问再联系当前情况加以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三、句句落实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第一则:讨论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不断实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诗、书。
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1)是否尽心尽力做事(2)是否以真诚交友(3)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段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此则说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赞扬颜回坚持学习而贫贱不移的精神。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章讲认得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的学习态度: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反映了孔子虚心好学的精神。
四、容归纳(1)学习态度:第六、七、九、十章(2)学习方法:第一、四、五、十二章(3)修身做人:第一、二、三、八章五、成语归纳(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三十而立(4)不舍昼夜(5)逝者如斯(6)匹夫不可夺其志(7)择善而从(8)三人行,必有我师六、文言归纳【通假字】①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一词多义】①而: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可译为“然后”)学而不思则罔(转折连词,可译为“却、但是”)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译为“而且”)②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知道)③为:为人谋而不忠乎(给,替)可以为师矣(当,做)【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而”基本用法】①表示承接:表修饰关系;表并列关系;表承接关系②表示转折七、知识拓展【论语积累】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被人们谥为‘文’呢?”孔子说:“孔文子聪敏好学,不认为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羞耻,因此谥他为‘文’啊!”)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哪一点是我所具备的呢?”)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③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来思考,却没有长进,不如去学习。
”)【知识积累】①《论语》是一部什么书?——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共20篇,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②《论语》的另两个“最”:还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又是出成语最密集的书。
有人统计过,《论语》全书只有11750字,却出成语174条。
③下列成语就出自《论语》:温故知新见义勇为乐在其中既往不咎尽善尽美见贤思齐听其言,观其行不耻下问三思而行文质彬彬敬而远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举一反三发愤忘食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死而后已后生可畏名正言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言必信,行必果怨天尤人杀身成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血气方刚杀鸡焉用牛刀道听途说患得患失饱食终日,无所专心四体不勤,五谷不分……③《论语》作者是谁?——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④“六艺”是指什么?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礼:礼节(即今德育)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数:算法(计数)⑤“五音不全”中的“五音”是指什么?五音又称五声。
最古的音阶,仅用五音,即中把宫、商、角jué、徵zhǐ、羽。
【宫】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do音【商】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re音。
【角】通常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mi音。
【徵】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sol音。
【羽】相当于今首调唱名中的la音。
八、理解性默写【例】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例】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例】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例】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例】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例】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例】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2.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3.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4.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5.写出学习方法的句子(至少三句):6.写出学习态度的句子(至少三句):7.写出修身为人的句子(至少三句):九、问题探讨1.从文中孔子说的一些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有哪些思想与品格特点?2.本文主要介绍那几个方面的容?4.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