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门诊抗菌药物论文
某医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某医院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伍明初;陈育光;吴秀廉【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in clinical pediatry , so a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s clinically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forty filed medical records from pediatric patients discharged from the hospital in 2012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The medical data included gender , ag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 diagnosis upon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 compatibility and combination of drugs , microbial laboratory detection etc . Results (1) Respiratory diseases were the most common disorders among the pediatric patients , accounting for 31.18%, and were followed by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 accounting for 18.63%.(2) The application rate of antibacterials among the 227 pediatric pa-tients was 94.58%, and the percentage of antibacterial drug combination accounted for 56.83%.(3) The rate of microbial laboratory detection was 17.18%, andof the 52 samples sent for laboratory detection , 16 samples had pathogenic bacteria growth (30.77%). Conclusion Irrational use of antibacterials in the pediatric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was quite common , which remained to be rectified .%目的:调查儿科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论文
我院门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摘要】目的根据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了解我院门诊病人抗菌药物用药现状,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11月10386张门诊处方,分别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包括溶剂的选择、用量用法、药理拮抗、重复用药等进行分析。
结果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共1874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80%,不合理用药处方639张,占处方总量的615%。
结论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临床医师与药师应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59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298-01按照《卫生部2012年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中要求的:“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的相关规定,为了解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笔者对我院2012年4-11月门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结合我院实际,临床药师每月随机抽取3天全部门诊处方,2012年4-11月药务科共抽取门(急)诊处方10386张进行点评,对抗菌药物使用率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方法[1-3]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新编药物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药品说明书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
2 结果与分析10386张门诊处方中,开具抗菌药物的处方1874张,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80%,不合理使用,不合理用药分类,见表1。
3 不合理用药分析31 使用抗菌药物无指征如处方:患者,男,36岁,上呼吸道感染,医生给予:“依替米星针02g+inj ns 250ml ivgtt qd”,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大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毒所致,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
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抗菌药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工具,但其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广泛关注的问题。
儿科患者更容易出现感染,因此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使用的原则和方法。
首先,合理的使用抗菌药需根据患者的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敏感性进行选择。
儿科患者的感染类型多样,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腹泻等。
在确定感染类型后,应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明确病原体的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另外,应注意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若病情持续恶化或无明显改善,则应考虑更换抗菌药物。
其次,在儿科中,应遵循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原则,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对于儿童来说,其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能力与成人存在差异,因此抗菌药剂量需进行调整。
同时,应遵循完整的疗程,即便患者症状缓解,也应继续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以杜绝抗菌药物滥用,避免感染的复发。
此外,应优先考虑使用窄谱抗生素,以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
广谱抗生素对包括正常菌群在内的机体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容易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对于儿童,尽可能选择窄谱抗生素以减少这一风险。
另外,近年来,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已引起广泛关注。
例如,在手术前预防感染、高危患者预防感染等情况下,应慎重使用抗菌药物。
这些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应有明确的适应症和用药指南,并且应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使用。
此外,要加强儿科医生和家长的教育,提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认识。
儿科医生应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了解抗菌药物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用药指南。
同时,儿科医生也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告知他们抗菌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原则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引导家长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抗菌药物在儿科的合理使用应遵循感染类型和病原体敏感性选择药物,遵循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原则,优先选择窄谱抗生素,谨慎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并加强医生和家长的教育。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抗菌药物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保证儿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医院儿科用药情况汇报范文
医院儿科用药情况汇报范文儿科用药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医院儿科用药情况进行了全面汇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儿科用药的现状,提高用药质量,保障儿童患者的健康。
以下是我们对儿科用药情况的汇报:一、常用药物情况。
1. 抗生素类药物,儿科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头孢类、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头孢类抗生素的使用较多,尤其是头孢呋辛、头孢丙烯等。
这些抗生素在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时疗效较好,但也存在一定的耐药性和不良反应问题,需要严格控制使用指征和用药剂量。
2. 退烧镇痛药物,对于儿童的发热和疼痛,常用的药物有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药物剂量,避免药物过量引起不良反应。
3. 抗病毒药物,儿童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呼吸道病毒、水痘病毒等,针对这些病毒感染,我们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利巴韦林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对不同病毒的疗效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用药安全情况。
1. 用药指南,为了规范儿科用药行为,我们制定了儿科用药指南,对常用药物的使用适应症、剂量、不良反应等进行了详细说明,提高了医务人员用药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 药品管理,我们对医院内的药品进行了分类管理,儿科用药专区设置了专门的药品存放柜和标识,避免了不同药品混淆使用的情况,确保了儿科用药的安全性。
三、用药效果评估。
1. 疗效观察,我们对儿科患者的用药效果进行了定期观察和评估,发现大部分患者在用药后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疗效良好。
2. 不良反应监测,在用药过程中,我们也密切关注儿童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处理和调整用药方案,保障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我们医院儿科用药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用药指导和管理,提高用药安全性和疗效,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希望通过本次汇报,能够引起各位医务人员的重视和关注,共同努力,为儿科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我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分析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医疗卫生领域出现了耐药性增加的现象。
因此,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使用抗菌药物必须科学、合理的使用。
本文将分析我院儿科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希望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我院儿科门诊的记录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约占总使用药物的三分之一。
最常用的抗菌药物是头孢类药物和青霉素类药物,例如头孢呋辛和青霉素V钾。
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明显高于其他治疗药物,而且很多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也没有进行敏感性检测。
总体来看,我们院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于相应水平,且存在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现象。
二、抗菌药物滥用现象分析1. 对细菌感染的误诊很多患者因为对病情不了解,往往会将症状简单的归结为细菌感染。
实际上,很多疾病都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例如流行性感冒、急性喉炎等,这些疾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并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反而会刺激细菌株的变异和耐药性的增加,从而加剧医疗卫生领域的耐药性问题。
2. 按照经验治疗在临床医疗实践中,许多医生会凭借经验或者惯用的方法来选择抗菌药物。
这种做法非常危险,因为不了解患者的病情,使用药物不当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3. 抗菌药物自行购买一些家长为了便捷或者觉得便宜,在没有医生建议或者处方的情况下,自行购买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这种使用抗菌药物的方式非常不可取,因为很多抗菌药物都是属于处方药,对患者需求量与用量的掌握度也很难掌握,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严重的过敏反应和副作用。
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措施1.临床医生需要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医院应该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各种疾病和疾病的识别能力。
根据临床实践情况,及时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时候,要严格执行用药指导,出示处方,进行要求的敏感变异性检测等。
2. 加强宣传增强患者对细菌感染和抗菌药拥堵的认识。
告诉患者抗菌药物只适用于某些特定情况下,如细菌感染。
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论文
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论文浅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论文抗菌药物的使用,使过去许多致死性疾病得以控制。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毒性反应、耐药性、二重感染等。
为了获得抗菌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各种副作用,广大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抗菌素的使用。
1抗菌药物的应用(1)有针对性地采用抗菌药物;(2)抗菌药物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治疗作用,但对病毒无效; (3)不作退热用,发热原因不明等不宜轻易采用抗菌素。
以抗菌药物作为确立诊断的捷径的依据并不可靠。
2选用抗菌药要考虑临床疗效及耐药性抗菌药物的选择要明确药理作用。
严格掌握适应证,临床用药要全面考虑。
掌握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是:①疗效高;②副作用小;③使用方便;④价廉易得。
在临床上应用抗菌药时,绝大多数感染用一种抗菌药治疗有效时,不需要采用二种抗菌药。
发热待查者不宜使用抗菌药。
Www..CO m预防性、治疗性和联合使用抗菌药品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3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3.l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目的发挥抗菌的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扩大抗菌谱,有利于混合感染的治疗。
防止或延迟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3.2联合用药的指征①病因不明而又危及生命的严重感染,单一药物难于控制病情者,如肠穿孔后腹膜炎。
②用一种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如慢性尿路感染等。
③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为了减少或不发生耐药性,要联合用药。
④有些抗菌药物不易渗入感染病灶所在部位时。
⑤为了防止二重感染,在使用广谱抗菌药的同时常加抗霉菌药物治疗。
以减少发生二重感染的机会。
⑥单用某一种抗菌药物作用较弱,联合应用就能显示出强大的抗菌作用,如青霉素和链霉素联合治疗肠球菌感染时。
4联合用药的规律①繁殖期杀菌剂与静止杀菌剂可获得增强作用。
如β卜内酰按类与氨基苷类。
抗菌药物在儿科合理应用论文
抗菌药物在儿科的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 r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4-0331-01【摘要】小儿的身体不同于成年人,其器官和身体都处于发育时期,新陈代谢的速度也要明显快于成年人,服用的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但是儿童某些酶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功能还没发育完全,若给药不当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发生。
本文对抗菌药物在儿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儿科中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抗菌药物;儿科;合理应用小儿的身体不同于成年人,其器官和身体都处于发育时期,新陈代谢的速度也要明显快于成年人,服用的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但是儿童某些酶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肝肾等功能还没发育完全,发病期间病情可能随时发生变化,若给药不当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发生,因此在对小儿用药时,应非常谨慎,以便能够实现安全合理给药。
1 依据小儿的病理特征使用抗菌药物1.1 小儿体内酶的因素:小儿体内的肝脏没有发育完全,分解药物的能力较低,这样就使所服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进而使血液内药物的毒性和浓度加大,如小儿肝脏内的葡萄糖醛酸酶会与注射的氯霉素结合后,从体内排出,由于小儿的肝脏没有发育完全,体内的葡萄糖醛酸酶含量较少,这样就不能将全部的氯霉素排出体外,进而因体内氯霉素含量过高而导致灰婴综合征,严重时可能导致小儿因循环衰竭而死亡;少儿注射的新霉素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起作用,进而导致小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磺胺类药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儿体内的葡萄糖醛酸酶减少,进而使小儿出现溶血现象;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会与磺胺类药物结合,增加体内胆红素的含量,胆红素在体内累积后会在下丘脑核团以及神经节处沉积,进而导致小儿出现脑胺性黄胆;因此,小儿在服用或注射抗菌类药物时,应当考虑到小儿体内的肝脏酶系统的发育程度。
1.2 小儿体液分布的因素: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其体内体液的含量能占到体重的80%,服用的水溶性药物因细胞外液过多而得到稀释,进而导致体内药物浓度降低,稀释后的药物要想完全排除也比较慢;早产儿其体内的卡那霉素分布容积要小于成熟儿,成熟儿的血药峰浓度低于早产儿,因此新生的婴儿以及早产婴儿都比较容易引起卡那霉素中毒,而且会给其肾功能和听神经造成损害。
抗菌药在儿科的合理应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 基于以下三方面:
(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 合理; (3)选用的品种及制定的给药方案是否对儿童生长发育可能
产生重大影响或严重危害。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意见
1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儿, 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 尽早查清感染病原, 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 果选用抗菌药物 3 按照药物的抗菌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抗菌药物 4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和器官功能状态选择抗菌药物
1) B族 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首选青霉素, 对青霉素过敏或 耐药的患儿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如头孢羟氨苄、头孢唑 啉、头孢拉定等; 对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感染, 宜选用头孢噻 肟、头孢曲松等;
2) 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首选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如头 孢羟氨苄、 头孢唑啉、 头孢拉定等;
3)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可选用苯唑西林, 对青霉素过敏或耐 药的患儿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
新生儿支原体感染首选抗菌药物为红霉素或罗红霉素等大环 内酯类抗生素, 但该类药物不易透过血- 脑脊液屏障, 对中枢神 经系统感染疗效较差。
儿童细菌性感染的病原治疗
小儿中耳炎 小儿感染性喉炎 小儿扁桃体咽炎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小儿肺炎 小儿尿路感染 小儿败血症 小儿细菌性腹泻
小儿中耳炎
根据病理可分为大叶性、节段性、支气管性和间质性;根据 病程还可分为急性和迁延性;
从病原学又可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内肺炎。临床上 各种分类之间有区别, 治疗上也有所不同,但也有联系。
重症肺炎可累及心血管、消化、血液、神经等系统以及引 起电解质紊乱。对由细菌、支原体、真菌等引起的肺炎或 混合感染引起的肺炎,应积极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儿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抗菌药物的滥用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这不仅导致了多药耐药问题的恶化,也给儿童健康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因此,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合理使用的必要性、合理使用的原则及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于儿科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其对外界病原体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感染各种细菌。
因此,在面对细菌感染时,抗菌药物的应用可以帮助控制疾病的进展,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儿童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然而,抗菌药物滥用的现象在儿科临床中十分常见,主要表现为非必要使用、不规范用药和过度用药等。
这种滥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加重了抗微生物耐药性的增长。
事实上,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的儿童使用过抗菌药物,其中大部分使用是不必要的。
因此,合理使用儿科抗菌药物是非常必要的。
合理使用儿科抗菌药物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抗生素。
不同类型的感染需要针对不同细菌的抗生素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其次,准确掌握抗生素的剂量和用药方式。
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因此需要根据年龄、体重等因素来计算剂量,避免过量或过少用药的情况。
此外,儿童服药方式可能不同于成人,比如可以使用颗粒剂形式。
最后,严格控制治疗周期和用药时机。
抗菌药物的过长或过短治疗周期都会对细菌产生压力,导致抗药性的出现。
为了促进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一些策略和措施也被提出。
首先,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抗生素的认识和使用技巧。
其次,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南和规范,对医生的开药行为进行审查和评估。
此外,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耐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最后,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提高家长和患者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和意识,减少不必要的用药。
综上所述,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儿科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论文
儿科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研究摘要:由于抗生素的大量滥用导致菌群失调、耐药菌株增多,抗生素在临床的不合理使用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抗生素在儿科应用范围属于广泛的药物,临床抗生素不合理的使用对小儿身心健康危害尤为严重,抗生素在儿科要加强合理应用。
本文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不良后果、合理使用原则、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儿科不宜使用的抗生素等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39-01药物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其副反应、过敏反应和毒性作用则常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在临床药物应用中,抗生素是临床上应用常见并且范围广、种类繁多的一类药物。
使用抗生素合理对疾病的治愈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滥用抗生素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尤其儿科患儿自身发育尚未完善,不良反应尤为严重,我国每年约有3万名儿童因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而导致耳毒性药物致聋以及其他不良反应。
抗生素在儿科中应用须慎重、确切,更要求剂量恰当。
正确、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降低医药费用的关键[1]。
本文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不良后果、合理使用原则、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以利于在儿科中规范和合理使用抗生素。
1儿科抗生素滥用现状及不良后果目前,在儿科临床中存在无论感染还是非感染性疾病,没经确诊或没经实验室检查就应用抗生素,也不分何种病菌感染,甚至不分清疾病性质就用静脉注射使用抗生素,而且疗程过长,剂量过大,使用时缺乏科学依据[2]。
有些医生对抗生素的抗菌谱、药动学以及药效学缺乏相应的了解,选用的抗生素与感染的病原菌不符合,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
尤其是在病毒性感染使仍应用抗生素,一些病毒性感染无抗生素使用指证,却在在临床中普遍滥用。
在应用抗生素时为防止抗生素使用时耐药菌株的产生,有时需要联合应用抗生素。
门诊儿科处方用药分析论文
门诊儿科处方用药分析【摘要】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至2012年儿科门诊处方8234张,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别统计了以下指标:每张处方用药品总数,含抗菌药物处方的百分率,抗菌药物单用、联用所占抗菌药物处方的百分率,病原学检查情况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
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率为70.7%。
在5823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中,单一用药4076张,占70%,二联用药1398张,占24%;三联用药349张,占6%;其中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处方3901张,占67%;与激素联用处方3726张,占64% 。
结论:我院抗菌药物分布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等问题,应进一步规范管理。
【关键词】儿科;处方;用药分析【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08-02世界卫生组织1987年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处方的药应为适宜的药物,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正确地调剂处方,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疗程服用药物,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
合理用药是临床药学的核心问题。
儿童(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重要生理特点是器官发育尚不成熟,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与健康成年人具有显著区别。
因此关注儿童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解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笔者对我院2011年至2012年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处方来源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至2012年儿科门诊处方8234 张。
1.2 处方的回顾性分析本研究利用excel程序软件,分别统计了以下指标:每张处方用药品总数,含抗菌药物处方的百分率,抗菌药物单用、联用所占抗菌药物处方的百分率,病原学检查情况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我们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一、引言新生儿科是医院中一个特殊的科室,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新生儿疾病。
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因此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新生儿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完善,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成为了临床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相关问题,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二、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1.明确指征:抗菌药物的应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无指征的预防性使用。
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时,应充分评估病情,根据病原体种类、病情严重程度、患儿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是否使用抗菌药物。
2.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病原体种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新生儿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合理剂量:新生儿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不完善,抗菌药物的剂量应根据患儿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避免使用过量或过少的药物剂量,以确保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4.合理疗程:抗菌药物的应用应根据病原体种类、病情严重程度、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疗程。
避免疗程过短导致病情复发或疗程过长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5.密切观察: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和药物不良反应。
如出现药物过敏、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新生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注意事项1.避免滥用: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应避免滥用,避免无指征的预防性使用。
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增加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
2.注意药物相互作用: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其他药物发生不良反应。
例如,青霉素类药物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合用可增加肾毒性,应避免同时使用。
3.注意药物过敏:新生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应注意药物过敏的发生。
在应用抗菌药物前,应询问患儿过敏史并进行过敏试验,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门诊抗菌药物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临床分析及其合理性应用。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门诊2009年2月~2010年2月份儿科门诊处方,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价用药合理性。
结果与结论:儿科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及管理,提高儿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为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科门诊;抗菌药物;药物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672-3783(2012)04-0235-01
1 材料与方法
我院是一所较大的综合性二甲医院,其用药情况在全地区同行业中具有相对的代表性。
随机抽取2009年2月-2010年2月河池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处方,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物的处方数及抗菌药物的种类,计算含抗菌药物处方的比例和单用或联用的处方数与含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比例,并进行讨论分析。
2 结果
2.1 含抗菌药物处方的比例和抗菌药物单用及联用情况见分析。
儿科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率为64.8%,所用的抗菌药物分为九大类24种,其中青霉素类:苄星青霉素、青霉素钠、氨苄西林、复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苯唑西林、哌拉西林;头孢菌素类:头孢
氨苄、头孢唑啉、头孢羟氨苄、头孢噻肟钠;大环内酯类: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磺胺类: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氟哌酸;氨基糖甙类:庆大霉素;抗真菌类:制霉菌素;氯霉素类:氯霉素;其它类:甲硝唑、黄连素、磷霉素。
其中β-内酰胺类处方药品数所占的比例大,为41.24%。
两种常见抗菌药物联用,常见的配伍方式有7种,含复方新诺明的配伍方式最多有6种。
2.2 常用抗菌药物前10种排序情况分析其中:青霉素类使用率最高(有5个品种),其次是磺胺类(复方新诺明),再次是大环内酯类(无味红霉素)和头孢菌素类(有2个品种)。
拥有干糖浆剂型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
3 讨论
3.1 青霉素因其疗效高、毒性小,价格低廉等优势,仍作为革兰氏阴性及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的首选药,在临床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复方新诺明抗菌谱广,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一般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应用很多;头孢菌素类对革兰氏阳性球菌及革兰氏阴性杆菌都有作用,而且对耐酸金葡菌有良好抗菌作用,在临床上也很受欢迎。
阿莫西林、罗红霉素、头孢氨苄、阿奇霉素等拥有干糖浆剂型,在我院儿科门诊很受欢迎。
因发病多是学龄前儿童,易于吞服的液体剂型,如干糖浆、糖浆剂、滴剂、合剂、混悬剂等比片剂胶囊剂更方便,口服比注射更易为小儿所接受,所以对这类型药品开发意义重大,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发展潜力。
3.2 抗菌药物在我院儿科门诊的应用是比较规范的、合理的,只有11.63%为两联用药,基本未发现滥用抗菌药物现象。
来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患者多为急性呼吸道感染。
who在控制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方案中推荐使用复方新诺明、氨苄和羟氨苄青霉素、苯唑青霉素和邻氯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氨基糖甙类以及氯霉素、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七种类抗生素,而对小儿的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是休息、对症治疗和家庭护理,除非有明确的细菌感染病灶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外,一般不选用抗生素[1]
本院治疗呼吸道感染患儿所选用的抗生素与who推荐的基本一致,而且对抗菌药物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β-内酰胺类的致敏性,氨基糖甙类的耳毒性,大环内酯类的肝肾毒性和氯霉素类的造血系统毒性等等,临床医师都给予高度充分的重视,但是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量多而广,品种多,更新快,各类药品之间相互作用复杂,所以在用药上存在某些不足:如最常见的抑菌药复方新诺明或红霉素与繁殖期杀菌药(如青霉素、头孢菌素)联用,由于前二药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而青霉素对静止期细菌作用弱,因此,这是一个药理性配伍禁止的典型[2]
理倾向。
在调查中还发现有9张小儿处方使用了氟哌酸,据有关文献报道[3]
有影响,不宜用于孕妇及18岁以下儿童。
另外,偶见青霉素钠或头孢唑啉钠以10%gs作为溶媒静滴,这往往能使主药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
3.3 处方中所用抗菌药物用药剂量基本符合常用量范围。
有关专家强调,青霉素钠静脉给药应间歇给药,每日剂量至少分为2~3次给药[5]2次静注,但偶尔也发现有青霉素钠1日剂量1次静脉给药的方法,因厂家推荐一般感染剂量为每天2.5~5万u/kg,分2~4次注射,所以一次性给药使得用药剂量偏大,而青霉素钠偏大剂量用药后,可致明显的血液电解质变化。
儿童的调节机能比成人差,应引起注意。
另外,由于青霉素钠在体内代谢及排泄极快,使1日内大部分时间血药浓度低于mic,有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
故此种给药方法应尽量避免应用。
3.4 某些新型的抗菌药以其高效、广谱、低毒等优势逐渐应用于儿科临床,如大环内酯类的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头孢菌素类的头孢噻肟钠,头孢羟氨苄;青霉素类的哌拉西林,复方氨苄西林,还有其他类的磷霉素钠。
3.5 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如预防用药比重增大,致使耐药菌株增加。
因此对发热患儿应摒弃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同一抗菌药多种品牌使用混乱的情况,也应引起注意;作为临床医师在选用抗生素时,应充分考虑病原特点,药物抗菌谱以及患儿机体情况,加强对致病菌的判断,提高诊断率,严格掌握指征,慎重选择使用,确需联用时,也应充分考虑各药物之间的生化活性和毒性的相互影响,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 赵信联.我院2009年1~9月基本药物应用情况分析[j].中国药房,2010,04,376-377
[2] 庄伟香,杨晓敏,耿智毅,陈燕. 我院门诊药房二类精神药品管理方法的建立与实施[j].中国医师杂志,.中国药房,2010:05,428-429
[3] 李晓京,肖凌,沈司京. 基本药物制度对临床用药管控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0、40,3761-3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