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主要地貌类型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貌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地貌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势变化的总和。

地貌对于地理学研究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一地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地貌的分类和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和阐述。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可以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地表的起伏程度,地貌主要分为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

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主要由河流冲积和海洋沉积形成;高原是相对较高的地区,通常由地壳抬升或侵蚀剥蚀作用形成;山地则是由地壳抬升、地壳运动和侵蚀剥蚀作用共同作用形成的;盆地则是由地壳下沉而形成的,通常地势较低且被周围的山地或高原所包围。

二、地貌形成原因地貌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的形成原因包括构造力、风化侵蚀和河流冲刷等。

构造力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导致地壳的抬升或下降,形成高山和深谷等地貌;风化侵蚀则是指空气、水和气候等因素对地表岩石的物理和化学作用,导致地表形成不同的风化地貌;河流冲刷是指河流的侵蚀和冲刷作用,造成河流沟谷等地貌。

此外,气候和地壳运动也在地貌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地貌对人类的影响地貌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貌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平原和盆地等地貌类型通常拥有较为肥沃的土地,适合农作物的种植;而高原和山地则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其次,地貌也对交通和交通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平原和盆地便于交通线路的布设和交通运输的开展,而山地和高原则对交通线路的建设和运输产生一定的限制。

此外,地貌还影响着城市的建设和人口的分布。

地勢高低的差異和地貌破碎的山地容易导致房屋的建设变得困难,而平原和盆地则较为适宜城市的建设和人口的集聚。

综上所述,地貌作为地理学研究的一部分,对我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和地势变化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地貌的分类和形成原因,我们能更深入地探索地球的奥秘,并且认识到地貌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和掌握地貌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从而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地球资源。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主要地貌类型 最新

高中地理-高一地理主要地貌类型 最新

地貌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形态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及阅读;地貌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

2、地位与作用本专题是在《板块运动》和《岩石与矿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进一步讲述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活动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学生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为以后人文地理部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辨认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等主要典型地貌类型的图片,并说出正确的判定原因。

2、能说出河流上、中、下游明显的地貌差异,以及曲流、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3、能正确解释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并说出其典型的分布地区。

4、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能读出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正确辨认出山峰、盆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以及陡坡和缓坡,并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安排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

5、能举例说明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珠穆朗玛峰继续抬高和崇明岛面积不断增加原因的分析,明确地貌是在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阅读“长江上、中、下游地貌”图,发现各游段地貌的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3、阅读“喀斯特地貌类型示意图”,认识峰林、孤峰、溶蚀盆地、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并归入地表喀斯特或地下喀斯特。

4、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黄土地貌的图片,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态特点。

在此基础上探究黄土地貌区人与环境的关系。

6、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分析地形图所表达的山峰、缓坡等地理信息,并规划农业和工程建设,体会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7、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地貌形态对农业、工程建设、旅游、城市布局等经济建设活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章第1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4章第1节 常见的地貌类型(思维导图)

常见的地貌类型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地表地貌
溶沟
洼地
石山: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地下地貌
水平溶洞
洞内化学堆积地貌:石钟乳、石笋、石柱
分布区:桂、黔、滇等
河流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河谷的发育过程(发育位置、地貌形态)
河流上游:V形河谷
河流中游:连续河湾、U形河谷
河流下游:冲积平原
河口区:三角洲
风沙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风蚀地貌
风蚀柱
风湿蘑菇
雅丹
风积地貌沙丘
分布区
海岸地貌
概念
次级地貌类型
海岸侵蚀地貌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柱
海蚀穴
海蚀拱桥
海岸堆积地貌
砾滩
沙滩
泥滩。

高一地理的地貌特征知识点

高一地理的地貌特征知识点

高一地理的地貌特征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构造特征,是地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高一地理的学习中,地貌特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掌握地貌特征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演化过程。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的地貌特征知识点,包括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和河流等。

一、平原平原是指地球表面较为平坦、海拔相对较低的地貌单位。

平原主要分为河流平原、冰川平原和风沙平原等几种类型。

河流平原是由于长期的河流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扬子平原。

冰川平原是由冰川活动形成的,冰川的冰碛物和水份沉积在地表形成平坦的地貌,如北美大平原。

风沙平原是风力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如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山地山地指的是地球表面的地势高、地形陡峭的地貌单位。

山地主要分为山脉、山岭和山谷等几种类型。

山脉是一系列连绵起伏的山岭,如喜马拉雅山脉。

山岭是山地的主体,由一系列相对较高的山峰组成,如阿尔卑斯山脉。

山谷是山地之间的狭长平地,一般由河流侵蚀形成,如亚马逊河流域的亚马逊河谷。

三、高原高原是指相对平坦但海拔较高的地貌单位,主要由长期的地壳构造运动或者侵蚀作用所形成。

高原分为河谷型高原、台地型高原和砾石型高原等几种类型。

河谷型高原由河流侵蚀形成,如巴西的马托格罗索高原。

台地型高原是由地壳抬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如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

砾石型高原主要由岩石碎屑物质的堆积形成,如中国的朝鲜半岛。

四、盆地盆地是指地球表面的地势相对较低,四周环山的地貌单位。

盆地主要分为断陷盆地和堆积盆地两种类型。

断陷盆地是由地壳断裂引起的地块下陷形成的,如中国的四川盆地。

堆积盆地是在早期地壳运动和岩层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如阿拉伯半岛的卡拉库姆沙漠。

五、河流河流是地表水向低处流动形成的自然沟渠,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地貌特征之一。

河流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部分。

上游是指河流发源地,水势较高,流速较快,形成峡谷和瀑布等地貌特征。

中游是指河流中段,水势逐渐平缓,河流宽度增加,形成河滩和淤积平原。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景观、形态以及与之相关的地形、地势和地貌过程。

在地理学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本文将对高一地理课程中的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地貌类型1. 高原:由于长时间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地表面形成了较为平坦的地区,海拔相对较高。

例如:川西高原、黄土高原等。

2. 平原: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主要分为河流平原和冰川平原。

河流平原主要分布在大河流域,冰川平原则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区,如北美大平原等。

3. 山地:地势相对较高,具有较大的海拔差异和陡峭的坡度。

山地主要分布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4. 丘陵:介于高原和平原之间,地势相对较低,海拔较平坦,但比平原要高。

丘陵多为河流侵蚀、波浪侵蚀和风成作用的产物,如英国南部的丘陵地形。

二、地貌成因1. 构造地貌:地壳的抬升、下降、断裂和挤压等构造活动导致的地貌形成,如地震、火山和地壳隆起等。

2. 水体侵蚀地貌:长期水体的冲刷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河流冲刷地貌、海岸侵蚀地貌等。

3. 风蚀地貌: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冲刷、破坏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如沙丘、风蚀场和风蚀槽等。

4. 冰川地貌:冰川长期的冰融作用、冰雪堆积和冰川冲刷形成的地貌,如冰川谷、冰川冰碛平原等。

5. 人类活动地貌:人类活动对地表地貌的改造和影响,如采石场、水库和人工湖等。

三、地貌演变过程1. 风蚀作用:风通过搬运、沉积和侵蚀作用,改变着地表的地貌形态;常见的风蚀地貌有沙丘和风成土壤。

2. 水体侵蚀作用:河流、湖泊和海洋通过冲刷、挖削和沉积作用,改变着地表的地貌形态;常见的水体侵蚀地貌有河流谷地和海岸线。

3. 冰川作用:冰川通过冰融、冰碛和冲击作用,改变着地表的地貌形态;常见的冰川地貌有U型谷和冰碛平原。

4. 人类活动作用:人类通过城市建设、农田开垦和资源开采等活动,对地表的地貌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常见的人类活动地貌有人工湖和采石场。

四、地貌与环境的关系1. 气候环境:地貌形态对气候环境具有重要影响。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学案第四章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

第四章地貌第一节常见地貌类型一、喀斯特地貌1.形成: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2.在我国的分布:广西、贵州、云南等地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3.主要类型:位置类型特征地表喀斯特地貌溶沟呈长条形或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洼地底部平坦,在广西、贵州被称为坝子峰丛、峰林呈锥状耸立地下喀斯特地貌石钟乳、石幔或石帘、石笋、石柱常呈层状分布二、河流地貌河段流经地区特征上游山区“V”形河谷,深度大,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或卵石中下游平原地区①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两岸一般发育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②河曲:在地势平缓地区,呈“S”形弯曲的河道;③牛轭湖:洪水泛滥时,河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河口段入海或入湖处多发育为三角洲,地势低平,组成物质颗粒较细,适合农耕三、风沙地貌1.形成: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

2.我国风沙地貌的分布:西北地区;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河岸。

3.主要类型:(1)风蚀地貌:风蚀柱、风蚀蘑菇、雅丹等地貌。

(2)风积地貌:新月形沙丘较为常见,主要分为固定沙丘、流动沙丘。

四、海岸地貌1.形成:在海浪等作用下形成的各种地貌。

2.类型:(1)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写出图中喀斯特地貌类型①峰林②石钟乳③石笋④石柱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堆积而成的。

(√)②所有河流都有三角洲。

(×)③三角洲形态多种多样。

(√)④在地势陡峭的地区经常会看到河曲和牛轭湖。

(×)写出图中地貌类型提示:甲:风蚀蘑菇,乙:风蚀柱,丙:雅丹地貌,丁:沙丘。

写出图中地貌类型能力一流水地貌判读1.喀斯特地貌有何特点?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怎样的影响?2.常见的河流地貌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形成的?1.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作用的影响因素。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水对岩石的作用,因此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岩石和水,强弱也与之密切相关。

高中地理确定地球上不同地貌形成的四种

高中地理确定地球上不同地貌形成的四种

高中地理确定地球上不同地貌形成的四种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特征和形态。

地球上的地貌形成主要
受到地质、气候和内外力的作用。

在地理学中,我们可以确定四种
主要的地貌形成方式,包括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构造地貌和火山
地貌。

1. 侵蚀地貌
侵蚀是指外部力量(如水、风、冰)对地表的破坏和剥蚀作用。

侵蚀地貌是由侵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常见的侵蚀地貌有峡谷、河流、丹霞地貌等。

例如,长江三峡是由长时间的水侵蚀形成的深谷。

2. 沉积地貌
沉积是指携带的物质在水流、冰川或风力等作用下沉积到地表
的过程。

沉积地貌是由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常见的沉积地
貌有冲积平原、沙丘、湖泊等。

例如,尼罗河三角洲是由尼罗河的
冲积物在海岸上堆积形成的。

3. 构造地貌
构造地貌是由地壳运动和地壳构造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地壳的
抬升、下沉和折叠等过程会导致地表形成山脉、峡谷、盆地等地貌。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的。

4. 火山地貌
火山地貌是由火山喷发和火山岩的堆积所形成的地貌特征。


山口、火山熔岩、火山锥等都是火山地貌的典型特征。

例如,日本
的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其形成的火山锥就是火山地貌的一个例子。

总结起来,地球上的不同地貌形成主要可以归纳为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构造地貌和火山地貌四种方式。

它们是地质、气候和内
外力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展示了地球表面多样性与丰富性。

参考文献:
- 《地理词典》
- 《高中地理教材》。

4.1 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课件)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1 常见地貌类型(第1课时)(课件)高一地理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不同点:最重要的区别是看基部是否相连,相连为峰丛,不相连为峰林
一.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山孤

峰峰





















一.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类型 溶沟 洼地
形态特征 长条形或网格 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
面积较 大 ,底部_平__坦__
峰丛、峰林
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 锥 状耸立
一.喀斯特地貌:
峰丛
地表喀斯特地貌
阶灰峰 段岩丛 。山:
峰基 ,部 是完 峰全 林相 地连 形成 的簇 早分 期布 发的 育石
一.喀斯特地貌:
峰林
地表喀斯特地貌
灰峰 岩林 地: 貌基 形部 态断 。续
相 连 群 峰 林 立 的 石
一.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峰丛峰林 Nhomakorabea峰丛和峰林的异同点:
相同点:两者共同点都是呈锥状耸立的山群,
1. 你知道徐霞客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地貌吗? 2. 这类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 这类地貌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
影响?
一 喀斯特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
1.概念:可溶性岩石,在适当条件下,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 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
思考:形成喀斯特地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岩石:可溶性岩石(基本条件)厚度大,裂隙比较发育,透水性强。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 (3)水文:地表水和地下水丰富,流动性好,水的溶蚀力强。

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图总结

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图总结

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图总结在地理学中,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状、地势和地表特征,是地壳构造、气候、水文、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高中地理将地貌作为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学习地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就高一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第一部分:地壳形成与地貌类型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层,包括岩石和土壤。

地壳形成主要有构造地貌和风化侵蚀地貌两种类型。

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貌。

例如,山脉、高原、盆地等都属于构造地貌。

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通常是地球板块的运动与碰撞。

2. 风化侵蚀地貌风化侵蚀地貌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例如,河流、海滩、溪谷等都属于风化侵蚀地貌。

这些地貌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气候、水文和生物等因素造成的。

第二部分:主要地貌类型简介地球表面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地貌类型,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主要地貌类型。

1. 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山脉地区。

高山地貌包括山峰、山谷、冰川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和风化侵蚀有关。

2. 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海拔较低,具有广阔而平坦的地貌。

平原地貌包括河流平原、冲积平原和海岸平原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沉积作用有关。

3. 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海拔在500-2000米之间的地区。

高原地貌包括河谷、盆地和山地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构造隆起和侵蚀作用有关。

4. 河谷地貌河谷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地貌。

河谷地貌包括V型河谷、峡谷、峡湾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河流的冲刷和侵蚀有关。

5. 湖泊地貌湖泊地貌是指由不同水文条件形成的地貌。

湖泊地貌包括火山湖、冰碛湖和断层湖等。

这些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地形隆起、断层和水文环境有关。

第三部分: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貌不仅仅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 经济利用:地貌的不同类型为农业、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冲积平原适宜发展农业,而山地地貌则可以用于旅游和观光。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常见地貌类型

高一地理期末复习:常见地貌类型
10
2.河流地貌 (3)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肥沃土壤、塑造平坦的地形,促进农业生产, 吸引人类定居。
11
3.风沙地貌 在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沙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 地区。在多沙的河谷地带、植被稀少的沙质湖岸和海岸,也能看到风沙地貌。 (1)风力侵蚀地貌 干旱地区,地表多是沙漠戈壁,风大而频繁。由于岩石各部位的岩性不同,风及其 携带的沙粒冲击摩擦岩石,形成不同的地貌。
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 保留,甚至还留下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 田上进行的演替。
9
2.河流地貌 (2)河流堆积地貌(冲积平原): 冲积扇(洪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由河流出山后摆脱侧向约束流速大减而形成。 呈扇形,扇顶到扇缘,扇底到扇顶颗粒物由粗变细。多个冲积扇连成一片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位于河流槽型谷河曲的凸岸,经河流堆积形成。丰水期被淹没,接受堆积; 枯水期露出。河漫滩连成一片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成因-河流流速减慢,海水顶托作用,含沙量较大。颗粒 物内陆到沿海逐渐由粗变细。
(2)成因:①气候(高温多雨)②地形崎岖(水的溶蚀作用强)③石灰岩广布 (裂隙大,透水性可溶性强)
(3)我国分布:西南地区(云南,广西,贵州)
2
(4)分类: 地表喀斯特发育过程:溶沟(长条状网格状,地面高低不平崎岖难行)、石芽(溶沟间 的石脊)——洼地(底部平坦,也称坝子)——峰丛(山与山基座相连,顶部圆锥,高 差200-300米)——峰林——孤峰(孤立的石灰岩山峰,相对高度数十米至百米)—— 残丘
22
23
24
25

地理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地理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其形成演化的规律。

研究地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地球表面的构成和演变过程,揭示地球地质发展的规律。

在地理学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对于我们认识地球、了解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地貌类型地球上的地貌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山地:山地是地球表面突出的相对较高的地形单元。

它们通常由岩石经过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而形成,山地在地球的表面分布较为广泛,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2. 平原:平原是地球表面的相对平坦的地形单元。

它们通常由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造成,平原的面积较大,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人口密集地区的主要构成部分。

3. 高原:高原地区是位于海拔较高的广大地域,地形相对平坦而呈台地状。

高原地区通常是由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侵蚀作用后形成的,具有独特的地理景观和自然资源。

4. 丘陵:丘陵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面形态,呈波状起伏。

丘陵地区通常由流水侵蚀而形成,其地势相对低矮,但较山地而言仍然起伏较大。

二、地貌的形成1. 构造地貌:构造地貌是由于地壳运动和地震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例如,地震引起的地壳抬升和下降会使地形发生巨大变化。

2. 气候地貌: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气候条件会导致地表水文循环、风蚀等自然作用的差异。

例如,风力作用会形成沙丘和沙漠等地貌。

3. 水系地貌:水是地表最重要的侵蚀和运移因素之一,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各种水系地貌,如河谷、涧谷、峡谷等。

4. 冰川地貌:冰川是通过积雪和冰川运动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作用会塑造出湖泊、冰川谷和冰碛风化等独特的地貌景观。

三、地貌的演化地球的地貌是在长期的岩石风化、沉积作用、地震和构造运动等自然过程中形成的。

地貌的演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地形形成阶段:在地质演化初期,地壳的构造运动和火山喷发等现象将地表形成各种不规则的地形,如火山口、断裂带等。

高一地理常见地貌类型

高一地理常见地貌类型

高一地理常见地貌类型一、平原地貌平原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貌类型之一。

它是指地表相对平坦的广阔地区,通常位于海拔较低、水文条件较好的地区。

平原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

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冲积沉积物会堆积在平原上,形成肥沃的土壤,适合农业发展。

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地貌有亚马逊平原、恒河平原等。

二、高原地貌高原是指海拔较高、相对平坦的地形,通常位于山脉之间或山脉的上部。

高原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构造抬升和侵蚀作用的影响。

构造抬升使得原本平坦的地表抬高形成高原,而侵蚀作用则会在高原上形成峡谷、溶洞等地貌特征。

高原地貌通常气候干燥,植被稀疏,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世界上著名的高原地貌有青藏高原、巴西高原等。

三、山地地貌山地是指海拔较高、地形崎岖的地区。

山地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构造抬升和侵蚀作用的影响。

构造抬升使得地壳发生断裂和抬升,形成山脉和山地地貌。

同时,水、风、冰等侵蚀作用也会进一步改变山地地貌的形态。

山地地貌通常气候多样,植被丰富,适合旅游和生态保护。

世界上著名的山地地貌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等。

四、河谷地貌河谷是指河流侵蚀形成的地貌特征。

河流的侵蚀作用会沿着河道形成峡谷、峡谷和峡湾等地貌特征。

河谷地貌通常气候湿润,植被茂密,适合农业和水资源的利用。

世界上著名的河谷地貌有长江三峡、科罗拉多大峡谷等。

五、湖泊地貌湖泊是指地表积水形成的地貌特征。

湖泊的形成主要受到断层、溶蚀和冰川作用的影响。

断层活动会形成坳陷地区,形成湖泊;溶蚀作用会形成溶洞,进而形成地表塌陷的湖泊;冰川作用会在冰川前缘形成冰湖。

湖泊地貌通常气候湿润,水资源丰富,适合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世界上著名的湖泊地貌有苏必利尔湖、图尔伦湖等。

六、沙漠地貌沙漠是指气候干燥、植被稀疏的地区。

沙漠地貌主要受到风蚀和沉积作用的影响。

风蚀作用会将沙粒吹到一起形成沙丘、沙地等地貌特征;而沉积作用则会在沙漠地表形成沙丘、沙丘群等。

沙漠地貌通常气候干燥,资源匮乏,适合旅游和沙漠生态保护。

高一地理常见地貌类型

高一地理常见地貌类型

高一地理常见地貌类型一、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地势平坦、起伏较小的地区。

它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主要分为河流平原、冲积平原和海岸平原三种类型。

1. 河流平原河流平原是由河流冲积物堆积而形成的。

河流平原分为三角洲平原和河谷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流在入海口处,因沉积物质的堆积而形成的三角洲,常见于大河入海口地区,如长江三角洲。

河谷平原则是指河流沿着河谷平原的河床,通过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平原地带,如长江中下游的江南平原。

2. 冲积平原冲积平原是由冰川、河流、风等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具有广阔的平坦地貌。

冲积平原通常位于河流下游,是河流在下游缓慢流动时,将携带的沉积物物质堆积而成的,如中国东北的松花江平原。

3. 海岸平原海岸平原是指位于海岸线附近,由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平原地貌。

海岸平原地势较低,地势平坦,是海岸沉积作用的结果,如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平原。

二、山地地貌山地地貌是指地势起伏较大,山峰、山脉交错的地区。

山地地貌主要分为构造山地、侵蚀山地和火山地区三种类型。

1. 构造山地构造山地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地表隆起和断裂形成的。

构造山地通常呈现出山脉、山岭和山谷的形态,如喜马拉雅山脉。

2. 侵蚀山地侵蚀山地是由于河流、冰川、风等侵蚀作用形成的山地地貌。

侵蚀山地具有起伏的地形特征,有山脊、山谷和峡谷等,如中国四川的峨眉山。

3. 火山地区火山地区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类型。

火山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具有火山锥、火山口、熔岩台地等特征,如日本的富士山。

三、高原地貌高原地貌是指相对于平原而言,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

高原地貌主要分为内陆高原和边缘高原两种类型。

1. 内陆高原内陆高原是位于大陆内部的高原地貌,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侵蚀作用等形成。

内陆高原通常地势较高,山峰、山脉交错,如青藏高原。

2. 边缘高原边缘高原是位于大陆边缘的高原地貌,常与山脉相邻。

边缘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山峰众多,如中国的云贵高原。

四、沙漠地貌沙漠地貌是指沙漠地区的地貌特征,主要由风蚀作用形成。

高一语文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地理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地理知识点地理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与地球的关系。

在高一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必修一,其中涉及了一些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从陆地地貌、气候、水资源等方面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陆地地貌1. 地壳构造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体壳,由地壳板块组成。

地壳板块在长时间的地质运动中形成了多种地壳构造,如平原、高原、山地和盆地等。

2. 阶地和峡谷阶地是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河流活动形态,位于河谷两侧,高度相对较高。

峡谷是河流长时间侵蚀形成的线性地形,深度较大。

3. 地貌类型地球上的地貌多种多样,如高山、平原、丘陵和沙漠等。

这些地貌类型都是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二、气候1. 气候要素气候是指某地长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规律。

气候有很多要素,如温度、降水量、湿度、风速和云量等。

这些要素相互作用决定了某地的气候。

2. 气候类型地球上的气候类型繁多,常见的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特定的气候特征和适宜的地理环境。

3. 气候与植被气候与植被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气候对植被的生长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例如,热带雨林气候适宜植被的繁茂生长,而寒温带气候则适宜针叶林的形成。

三、水资源1.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物态状态之间的循环运动。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径流、渗漏等过程。

水循环维持了地球上的水资源供应。

2. 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在地下存在的水资源。

它通常储存在岩层的空隙或裂隙中。

地下水的分布受到地质构造和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

3. 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

河流在地表形成了河谷,沿途的河水供应了人类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来源。

湖泊则是蓄水的天然水库。

四、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一涉及了一些基础的地理知识点,包括陆地地貌、气候和水资源等。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与地球的关系。

高一地理地貌知识点讲解

高一地理地貌知识点讲解

高一地理地貌知识点讲解地貌是指地球表面被水和风等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形特征。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地理地貌知识的相关内容。

一、地理地貌的分类地貌可以根据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形成原因,地貌可分为构造地貌和侵蚀地貌两大类。

构造地貌是地壳内部力的作用下造成的,包括山脉、高原和盆地等。

侵蚀地貌是由外部力例如水流、风力和冰川等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包括河谷、峡谷、冲积平原等。

根据地貌特征,地貌可分为高山地貌、平原地貌、丘陵地貌和盆地地貌等。

二、高山地貌高山地貌是指海拔较高的地区,通常海拔在2000米以上。

高山地貌地势陡峭,山峰巍峨,山谷深邃,山岭多,冰雪覆盖广泛。

高山地貌通常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构造变动所形成的,如喜马拉雅山脉。

三、平原地貌平原地貌是指海拔较低,地势平坦开阔的地带,通常海拔在200米以下。

平原地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平原地貌主要是由河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海洋沉积和风沙作用等形成的。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平原地貌,如长江三角洲和恒河平原。

四、丘陵地貌丘陵地貌位于山脉和平原之间,地势相对较低,起伏有致。

丘陵地貌是由河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的,河流的冲刷作用使得地表面呈现出一片片起伏不平的山丘。

丘陵地貌对于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丘陵地貌有利于水土保持和排水。

五、盆地地貌盆地地貌是指地表地势相对低洼,四周都是山脉环绕的地区。

盆地地貌地势平坦开阔,多为内陆盆地,常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盆地地貌通常是由构造活动形成的,例如断层活动导致盆地地壳下沉而形成。

世界上著名的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和亚马逊盆地等。

综上所述,地貌是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总称,根据形成原因和地貌特征的不同,地貌可以分为构造地貌和侵蚀地貌、高山地貌、平原地貌、丘陵地貌和盆地地貌等不同类型。

每种地貌类型都有其自身特点和形成原因,对于地理学习和地球科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加深对地貌知识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地球的自然环境。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

地理高一地貌知识点归纳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壳构造、岩石性质、气候等因素作用下的产物。

地理学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地貌的了解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认识不同地域环境的特点非常重要。

下面将对地理高一的地貌知识点进行归纳,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

第一部分:地貌的分类1. 依地貌形成因素可分为结构地貌、风化地貌、溶蚀地貌、沉积地貌等。

(1)结构地貌:由地壳构造活动造成,如山脉、高原、盆地等。

(2)风化地貌:由风化作用造成,如丘陵、林地、土丘等。

(3)溶蚀地貌:由溶蚀作用造成,如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等。

(4)沉积地貌:由沉积作用造成,如平原、河流三角洲、沙丘等。

2. 依地貌类型可分为高山地貌、山地地貌、丘陵地貌、平原地貌、沉积岩地貌、火山地貌等。

(1)高山地貌:地势高峻,山峰陡峭,常见于地壳运动活跃区域。

(2)山地地貌:地势较高,山峰起伏,山谷纵横。

(3)丘陵地貌:地势较低,呈丘陵状,起伏不大。

(4)平原地貌:地势平坦,常见于河流冲积平原、湖沼平原等地区。

(5)沉积岩地貌:地表主要由沉积岩构成,如砂岩地貌、泥岩地貌等。

(6)火山地貌:地表由火山活动造成,如火山口、火山熔岩台地等。

第二部分:地貌的形成过程1. 地壳构造活动:包括地震、地壳运动等。

地震会导致地壳破裂、隆起、下沉等地貌变化,地壳运动会形成山脉、高原、盆地等。

2. 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物理风化主要是由温度变化、风蚀、冰蚀等因素导致的,如岩块剥离、崩塌等。

化学风化主要是由水、氧化、酸性物质等导致的,如岩石溶解、石灰华沉积等。

3. 溶蚀作用:主要是由水溶解岩石形成的,如喀斯特地貌中的洞穴、峡谷等。

4. 沉积作用:水流、风等带来的沉积物质在遇到适宜条件时会沉积下来,形成河流三角洲、滨海平原等。

5. 冰川作用:冰川是巨大的冰块,能够移动并对地表造成作用。

冰川作用主要包括冰蚀、冰碛作用等,形成冰川地貌,如冰碛平原、冰川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主要的地貌类型--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的形成原因、形态特点及典型分布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及阅读;地貌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影响。

2、地位与作用本专题是在《板块运动》和《岩石与矿物》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认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进一步讲述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活动的联系,贴近学生生活,对于学生认识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为以后人文地理部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准确辨认流水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风成地貌、黄土地貌等主要典型地貌类型的图片,并说出正确的判定原因。

2、能说出河流上、中、下游明显的地貌差异,以及曲流、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

3、能正确解释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并说出其典型的分布地区。

4、阅读等高线地形图,能读出不同地点的海拔高度,正确辨认出山峰、盆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以及陡坡和缓坡,并能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安排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

5、能举例说明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珠穆朗玛峰继续抬高和崇明岛面积不断增加原因的分析,明确地貌是在地球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2、阅读“长江上、中、下游地貌”图,发现各游段地貌的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3、阅读“喀斯特地貌类型示意图”,认识峰林、孤峰、溶蚀盆地、落水洞、地下河、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并归入地表喀斯特或地下喀斯特。

4、利用化学方程式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

5、结合“中国地形图”和黄土地貌的图片,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形态特点。

在此基础上探究黄土地貌区人与环境的关系。

6、通过观看动画演示,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原理。

结合相应的练习题,分析地形图所表达的山峰、缓坡等地理信息,并规划农业和工程建设,体会地貌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7、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地貌形态对农业、工程建设、旅游、城市布局等经济建设活动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欣赏各种地貌图片,感受自然之美,熏陶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对徐霞客的了解,体会探索精神的重要性。

3、通过阅读等高线地形图,锻炼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分析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活动关系的过程中,认识二者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重点、难点1、重点主要地貌类型的判别;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地貌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2、难点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山谷的判别;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安排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

四、教学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的地貌类型第二课时:等高线地形图;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五、学情分析学生己学习了“岩石与矿物”,也具有化学学科的相关知识,这些对于理解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态、成因等内容提供了知识基础;高二的学生已基本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有利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学习;学生生活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对于河流地貌以及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展示珠穆朗玛峰的图片。

2005年10月,中国政府宣布珠穆朗玛峰(Qomolangma)经过重新测量的海拔高度为8844.43米。

至今这一世界第一高峰仍以每年约1.2厘米的速度抬高,试分析其原因?(教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2、展示崇明岛遥感图片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于1300多年前,现在约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东海不断延伸,你认为崇明岛形成及面积不断增大的原因是什么?(教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设计思想】以提问的形式引起学生注意,在复习、应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解决新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在这里,我们把来自于地球内部的作用力称为地球的内力作用,如岩石圈的运动、岩浆活动等;把来自于地球外部,改变地球地表形态的作用力称为地球的外力作用,如水流携带泥沙堆积等。

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同时受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计思想】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了解地貌的含义,明确地球内外力的不同表现。

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

2、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走进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即地貌。

展示“长江上、中、下游地貌”图。

学生活动:读图,描述各游段地貌的显著特点,并进一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师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加以引导并归纳出流水的3个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

指出河流地貌是流水地貌的主要表现形式。

)重点讲解中游曲流的产生。

【设计思想】训练学生读图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提问:根据不同游段的特点,你认为三个游段各有怎样的经济利用价值?【设计思想】启发学生在理解流水作用具有明显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人类的经济建设活动怎样因地制宜。

3、如果流水流经石灰岩地区,会出现怎样的地表形态呢?“地理三分钟”学生展示:喀斯特地貌。

【设计思想】“地理三分钟”是学生在地理课堂常规的自主发展形式。

该处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

教师:明末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考察最多的就是喀斯特地貌,他历经艰险,写下了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貌的最早记录。

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在哪里?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形成原因?练习: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因:A:CaCO3+H20+CO2→Ca(HCO3)2B:Ca(HCO3)2→CaC03↓+H20+CO2↑其中石钟乳的形成可用方程式表示,为流水的作用;溶洞的形成可用方程式___________表示,为流水的___________作用。

展示图片:在北京石花洞发现了一块逐年连续记录北京地区2650年温度变化的石笋,被确认为世界上“石笋逐年记录温度时间最长”。

(2007-01-2910:19: 57 来源:北京日报)由此可见,喀斯特地貌除了具有旅游价值外,还具有科学研究的价值。

【设计思想】化学知识的应用可以增强学生对喀斯特地貌成因的理解,体现了学科间的整合;徐霞客事迹使学生体会探索精神的重要性;石花洞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北方也有喀斯特地貌,且地貌具有科学研究价值。

4、展示黄土地貌图片。

提问:该图片表现的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并根据地图册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

教师:一般认为黄土高原是由从西北吹扬过来的粉尘物质堆积而成的。

它在长期的历史变化中形成了独特的地表形态。

展示主要的黄土地形-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介绍各自的特点。

提问:根据图片所示景观,你推断该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可能是什么?【设计思想】半干旱地带的黄土地貌与学生生活环境相差较远,故先展示图片,请学生找到并描述出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并由地貌特点推断其形成原因,锻炼思维推断能力。

认识黄土地貌具体的形态名称,注意汉语文字的含义。

教师:黄土高原的这种地貌特点会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哪些有利或不利的影响?解决的途径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水土流失等;植树造林。

展示:治理前、治理初期、治理后的黄土高原图片。

教师: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地区在古代就曾分布着森林和草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独特的黄土高原文化。

现在,我们只有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才能使这种文化很好的传承下去。

【设计思想】体会地貌与文化的联系,关注地貌与人类经济建设的关系,领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学生运用已学的地理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地理学习的实用价值。

5、展示海蚀地貌的美景,学生推断成因。

接着展示海积地貌的图片。

介绍海岸地貌的分类。

不同的海岸地貌,人们的利用方式也不同,提供已知项,学生作选择。

1、有利于晒盐的是——,理由为——2、适宜建港口的是——,理由为——学生读“我国海岸地貌分布图”。

提问:说出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的分布地区?上海海岸所属的海岸类别?(奉贤泥质海滩)上海沿黄浦江和长江口已有众多港区,为什么还要在东海建设洋山深水港?【设计思想】在介绍海岸地貌分类时,注重“蚀”、“积”的含义,从文字的角度理解海岸地貌成因。

以读图的方式,锻炼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加深印象。

人类对海岸地貌的利用方面,学生可能了解的不多,所以用选项的形式让学生判断,降低难度。

然后思考上海为什么建洋山深水港,回答起来就容易一些。

关注了身边的地理,体会地理的有用性。

6、风作为外力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来源,它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又形成了哪些奇特的地表形态呢?图片展示。

介绍风成地貌的分类,请学生判断图片所属类别。

【设计思想】了解风成地貌的分类。

介绍风蚀地貌中的雅丹地貌,以及受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的丹霞地貌。

【设计思想】扩展知识。

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和奇特。

第二课时(一)引入新课1、展示多幅图片,学生判断所属的地貌类型。

2、地貌的形态除了用图片表示外,还可以用等高线地形图表示。

【设计思想】复习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入地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等高线地形图。

(二)新课教学1、由等温线、等压线,推断什么是等高线。

等高线: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而成的线投影到平面上所形成的水平曲线。

【设计思想】知识的迁移与理解。

2、动画演示“等高线原理”。

教师作简单说明。

图片:等高线绘法示意图。

学生:回答问题——两个山头的海拔各是多少米?二者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从这幅等高线地形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地表信息?【设计思想】以动画演示的方式,直观的表现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原理,静态的示意图可以巩固学生观看演示时获取的知识,从中阅读高程、辨别陡坡、缓坡。

3、我们把不同的高程范围内填充不同的颜色,便制作成了彩色的地形图。

读“中国地形图”,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分为五大地形-高原、平原、丘陵、盆地、山地。

学生从图中找到五大地形的例子。

用选项题的形式判定各自的地形图特点。

【设计思想】了解等高线的一个应用-“中国地形图”,过渡到介绍我国的五大地形。

读图能力的进一步培养,以做题的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分析的积极性。

强调知识的自我构建。

4、定向越野的技能--国际定向越野地图。

认识山峰、盆地、鞍部、山谷、山脊、陡崖等地形部位。

之后做课本思考与实践中的练习题p112。

【设计思想】引发学生兴趣,感受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作用。

以练习的形式巩固知识。

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还可以安排农业生产、工程建设。

练习——读某一地区地形图,分析回答:(1)假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A处还是B处施工较容易,为什么?(2)为发展经济,加快城市化进程,政府计划将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合并到其中一个村落,形成一个建制镇。

请你选择合并在何处较为合理,并说明理由。

(3)拟在图示地区修建一个水电站,请在图中用符号标出坝址位置,说明这样选择的理由,并分析水电站建成后的利弊。

【设计思想】由易到难,综合性较强,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

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地理的综合性特点。

认识地形对人类经济建设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