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复位手法
颈椎复位手法
(1)卧位仰头摇正法: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一手托其枕部,将其头上仰、侧转,缓慢摇动2~3下,嘱病人放松颈部后,将头转至较大幅度,稍加有限度的顿挫力,此时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咯登)声。一般先向健侧,后向患侧摇正为好。
(2)坐位仰头摇正法:患者坐位,身体放松,头略后仰。医生立于其侧后方,一手掌托其下颌,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置其枕后两侧,以整个掌指面托扶住枕后方,此时亦可稍加一个向上牵引头颈的作用力。接着保持这一状态,轻柔而缓慢地左右旋转头颈数次,待感到患者颈肩放松后,突然进行一下快速、有限的地旋转摇动,此时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的弹响声。应当注意,此手法直接作用于上段颈椎,甚至达到颈椎6个节段,如若旋转摇动时的幅度超过其生理活动的范围,将会发生危险,因此应当认真体会颈椎旋转的范围。在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个快速、有限度的旋转运动。另外,当棘突偏歪主要在右侧方时,应当站其右侧斜后方,以右手托下颌,左手扶枕,进行向右侧方的旋转运动;当向左旋时,医生应站其左侧斜后方,左右手变换,以左手托下颌进行操作。假如定位更加明确,欲直接作用于环枢椎时,则可改用下法:以棘突右偏为例,医生站其右侧斜后方,左手拇指抵住第2颈椎棘突的右侧方,其余四指置于左侧枕下方,以整个掌指托扶住枕下,右手掌面托住下颌,然后向右侧旋转摇动。具体操作过程同前一手法,只是在摇动时左手拇指有一向对侧推动棘突的力。
4、侧卧摇肩法:适用于第6颈椎至第2胸椎旋转式关节错位。病人侧卧、平枕,术者一手拇食二指置于其颈椎横突隆起处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其肩部作前推后拉的摇动。“定点”处的手要配合用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改为摇肩,使作用力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可避免上位颈椎受损伤。
(2)坐位定点摇正法:患者取座位,术者站其身后,右手拇指抵住棘突左偏的侧方,而其余四指扶住颈枕部,以便稳定头颈,左手掌指面托扶住下颌;接着,一边使头颈前屈,下颌内含,一边向左侧缓慢旋转、晃动头颈。当旋转至一定角度,可以感到右手拇指下有明显地棘突移动感,保持住这一头颈前屈的角度,然后再重新旋转、晃动头颈,当感觉到患者放松时,猛然使颈作快速、有限度的旋转运动,同时右手拇指轻轻向对侧推动棘突。此时,多有弹响声和拇指下棘突的移动感。
复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应用近况
到 多 个 椎 体 的 “ 嚓 ” 为 其 成 功 的 标 志 。朱 俊 琛 等 0 喀 声 将
74 0 ; 30 0) 郭 雄 、
’ 仲来 , 单位 第一作者
10例患者 随机 分为 6 2 2例采用端提法治疗 ,8例采用斜扳 5
山西 中 医
2 1 年 2月第 2 01 7卷第 2} } } 】
模型的动态观察 [ ] J .中 国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 .0 12 ( ) 2 0 ,1 3 :
2 2 0 .
2 5 旋转 提推 法 : . 周宾 宾等 对神经 根型颈 椎病 进行侧 旋提推 法治疗 。 患者 颈部 前屈侧 旋 , 者上 提顶推 为 主 令 医 要技术特点 , 取得了 良好 的疗效 。张军等 ’ 。报道 , 氏采 孙 用不定点旋转法治疗颈椎病 , 该法要 领是 在向上牵 引的 同
提 拉 斜 扳 法 治疗 神 经 根 型 颈 椎 病 , 果 曲旋 提 拉 斜 扳 法 组 结
突出 , 并使椎体 塌陷 , 间隙狭窄 , 椎 终致颈部神 经根 、 管 、 m 脊髓受到致炎物质 的化学性刺激和 ( ) 间盘 、 赘的机 或 椎 骨 械性 压迫 , 出现复杂 多变 的颈椎病表现 。故此 , 施杞 等
手法复位的技巧
手法复位的技巧
手法复位是一种诊疗技术,用于调整骨关节的位置,以恢复其正常功能和姿势。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法复位技巧:
1. 按压牵引法:医生用手指或手掌按压骨关节,然后通过逐渐施加牵引力来复位。
2. 旋转法:医生通过旋转骨关节来调整其位置。
这个技巧通常用于复位关节的旋转部分,如手腕、脚踝等。
3. 移位法:医生通过适当的移动和调整骨关节来复位。
这种技巧通常用于复位肩关节、髋关节等。
4. 反应法:这种技巧利用关节自身的反应力来复位。
医生会施加适当的力量或压力,以激发关节本身的反应,从而调整其位置。
5. 牵引法:医生通过施加牵引力来复位。
这种技巧常用于复位颈椎、脊椎等骨关节。
需要注意的是,手法复位必须由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或理疗师来执行,因为不正确的技术可能会导致骨折、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
此外,在复位之前,医生需要
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以确保复位是适当和安全的。
这七个方法居然能够矫正颈椎生理曲度变直
这七个方法竟然能够改正颈椎生理曲度变直颈椎生理曲度的存在,能增添颈椎的弹性,减少缓和冲重力的震荡,防备对脊髓和大脑的损害。
因为长久坐姿、睡姿不良和椎间盘髓核脱水退变时,颈椎的前凸可渐渐消逝,甚至可变直或呈反张曲折,即向后凸,成为颈椎病X线上较为重要的诊疗依照之一。
怎样科学改正颈椎曲度,有以下七个方法能够使用。
1仰头摇正法合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仰卧,低枕。
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迟缓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略加有限度的“闪烁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
也可取坐位操作。
2低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
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后来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脸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烁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
迟缓复位法依据需要可重复2-3次。
3侧头摇正法适于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式错位及侧弯、侧摆式错位。
患者侧卧、低枕、头前屈,术者一手托其耳区头部,另一手轻拿后来颈,拇指“定点”于错位之横突下方,将头搬起呈侧屈状作摇头活动,动作同低头摇正法。
4俯卧摇肩法合用于第5颈椎至第2胸椎间的旋转式错位。
患者侧卧、平枕,上肢垂直,手置臀部,术者立后来方,用拇、食指夹于错位关节的横突前后方,另一手扶于肩部,作向前推、向后拉的摇动,“定点”作抗衡阻力,使旋转错位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复位原理及适应症同样,不过“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作使劲易于达到颈胸交界处。
特别对上位颈椎失稳的患者,可防止因低头摇正角度过大而损害上颈段。
注意摇肩时先将其肩向下推,免得关节闭锁影响复位。
民间特色手法
民间特色手法
1、俯卧位颈椎复位手法
(2013年5月10日挖掘于荣成市上庄镇盛姓乡医)患者行松解手法后,让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下颌抵于床上,令颈椎与背部平面成一定角度(根据要复位的颈椎节段调整角度的大小),然后医者左手按压住患者左肩,以患者下颌为支点,右手推按住患者左头面部,利用杠杆原理,推动患者头颈部向患者右侧旋转,到患者开始有抵抗感时,突然发力,可听到“咔哒”一声响,反之亦然,该手法可使患者错位关节复位,达到治疗目的。
2、仰卧位胸椎复位手法
(2015年10月6日挖掘于文登大水泊王姓乡医)患者行松解手法后,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以患者第五胸椎棘突向左偏歪为例,医者站于患者身体右侧,以右手中指抵住侧偏棘突,让患者左前臂放于胸前,右前臂搭于左前臂上,医者以左手握住患者右手,左前臂压在患者右前臂上,令患者深吸气,然后再尽力呼气,当呼气终末,患者放松时,双手同时用力,可听到“咔哒”声响,复位完成,令患者平卧休息半小时。
3、俯卧位牵拉按压腰椎复位手法
(2016年3月25日挖掘于环翠区蒿泊张姓乡医)
患者行松解手法后,让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全身放松,一助手用床单由患者身后从腋下向前引出,双手用力牵拉,,另两位助手分别用双手固定牵拉一踝部,术者站于患者身体一侧,双手重叠按压于病变的棘突上,术者喊“1、2、3”,喊到“3”时,三助手同时用力牵拉,与此同时,术者双手向下按压,手法完成。
手法后令患者平卧1小时。
陈忠和颈椎整复手法
颈椎整复手法(介绍沿矢轴小角度颈椎复位手法)广西中医学院骨伤科研究所陈忠和研究员一、概述颈椎骨关节损伤可发生在各年龄段,多见于中、老年人。
而继发临床症状者,称之为颈椎综合症,长期从事低头工作或头颈部活动频繁着,发病率较高。
由于颈椎的解剖和生理特点,其引发的头、面、五官、脑血管、神经和肩背、上肢症状,常被误为相应组织器官的病变而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充分认识颈椎的病损及其防治措施,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减少医药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大有裨益。
二、颈椎的解剖结构特点在整个脊柱中,颈椎的结构较为复杂和特殊,其中:环枢椎的关节面近似水平,其下方的关节面约呈45°角,对于各种方向的活动十分有利,其特点是:活动度大,稳定性差。
因此,颈椎关节容易发生移位,同时也不难予以整复。
只是由于它关系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复位时宜慎之又慎。
1.环枢关节环枢关节提供颈椎50%以上的旋转运动,作为一对互成突状的关节面前缘和后缘不能紧密结合,活动度大,稳定性差,当颈1、2作旋转运动时,容易寰椎侧块向前、后方向滑移,在颈后位片上,向前移动的一侧关节间隙增宽;反之,向后移动的,则变窄。
2.枕寰关节提供颈椎屈伸活动,关节面互相嵌合,比较稳定。
3.影响颈椎活动和稳定性的肌肉根据功能特点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控制头颈活动及稳定性有关的肌群:主要有枕骨下肌群(椎枕肌群),包括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头下斜肌,以及其拮抗肌等。
第二组为悬吊上肢、胸壁并与其活动有关的肌群:主要有胸锁乳突肌(1)斜角肌群(2)斜方肌、(3)肩胛提肌等。
颈椎生物力学特征之一在于胜利活动度大、平衡稳定性差。
在平衡状态下,动静力性平衡二者相互依赖,互为补偿。
在失衡发生后,二者又互为因果。
从某种意义上说,颈椎动力平衡较静立平衡重要。
失去静立平衡,临床症状的出现比较缓慢;而失去动力平衡,颈椎即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颈椎损伤退变-----静立平衡失调-----动力平衡代偿-------无明显症状失代偿------症状出现。
颈椎复位
颈椎的移位情况有14个。
就是按照左右旋转,前后仰俯,左右侧倾来组合的。
至于手法的应用限于时间,下次再来写一点。
各位同仁请拍砖。
【X线片】【以正位,侧位,开口位片(注意:查看第一第二颈椎时用开口位片,拍侧位片时患者应稍抬头)较常用】正位1,棘突:取直尺,将大多数棘突连成一线,偏移中线3毫米就有临床意义。
此时是棘突移位方向就是复位时头的旋转方向。
顺便说一下,腰椎的棘突移位方向就是侧卧位复位时候的在上面的方向。
这点很重要。
2,枢椎棘突呈山字型,尖处应该指在齿突内,在其外有意义。
至于是第一颈椎还是第二颈椎旋转,则看大多数椎体的位置。
3,双侧小关节间隙不对称,一侧有一侧无。
提示旋转或侧移。
4,环枢关节错位,可以看到环齿间隙不对称,环齿间隙显示一侧宽一侧窄,则此时椎体向窄侧旋转,棘突向宽侧旋转,此时复位时头的旋转方向应该向宽侧。
5,环枢关节的“八”字影不对称。
6,同一椎间隙不呈长方形,呈一侧宽一侧窄,提示侧倾。
侧位1,椎体双边征:(椎体上下缘有两条边),提示有旋转,若全部有,则说明体位的问题。
2,小关节突双突征:(关节突出现两条边,)提示左右旋转。
3,椎体后缘连线在某处中断,不呈连续的弧线,提示前后移位。
这点在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上和X片上的病理部位比较吻合。
不像其他一些x片征,可能未必是患者目前致病的部位。
4,椎间隙狭窄:说明该处椎间盘退变。
5,椎管矢径<11MM,考虑脊髓受压。
<8mm可以确定脊髓型颈椎病。
说明:双边征和双突征对椎体不稳有早期诊断价值。
两种征像都因不稳导致椎体旋转。
侧位上由于椎体后缘无法重叠,而出现双边,小关节无法重叠出现双突征。
过屈过伸位X片可以显示颈椎是否稳定。
【触诊】体位:患者坐正,头和肩膀水平呈垂直。
手法:以拇指和中指张开呈爪状,作两侧对合触诊,指头以按压和滑移为主要手段。
1,棘突:有无偏歪(提示旋转);有无棘突之间隙增宽(提示椎体有俯仰,有椎间盘突出膨出可能,此点在腰椎的判断也十分有益处。
手法复位颈椎病185例的临床报告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年3月第1卷第3期(总3期)Chinese Manipulation&Rehabilitation Medicine.Mar2010,Vol.1,No.3国家劳动部保健刮痧师、康复科医师、针灸师等职业资格函授取证班★协助办理国家劳动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保健刮痧师,中医康复保健,按摩师、针灸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美容师、健康管理师、营养与食品卫生医师、足底按摩师,中药调剂员,药剂、社区护士、口腔科医师等。
官方网站查询,全国通用,出国有效,上岗开业必备。
(详情来电咨询)★远程函授教育取得医学类和非医学类的国家中专(可考助理医师)、大专、本科学历(弹性学时,提前学完可提前毕业。
学籍档案,电子注册,网上可查,是应聘,选拔、晋升等重要依据)。
手法复位颈椎病185例的临床报告秦中明河南省职工医院推拿科(450002)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我院推拿科运用复位手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85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采集于2009年7月5日至2009年12月20日间。
其中男83例,女102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43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42年。
所有患者均根据症状、体征及CT、MRI、DR等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颈椎病并排除其他禁忌症。
其中DR张口位片显示寰枢关节半脱位13例,CT、MRI显示颈椎间盘突出183例,并发骨质增生11例,侧隐窝狭窄16例,椎管狭窄22例。
2治疗2.1术前准备患者端坐于方凳上,医者立其后,一面对患者颈肩部实施推、拿、揉、压、滚、拨、理等松解推拿手法,一面与患者进行术前沟通,向其说明复位治疗的过程、复位声响及其原理,消除病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
2.2复位治疗医患姿势不变,医生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结合体格检查和临床症状,确定颈椎错位的位置和方向并详细记录,然后选取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2~4节椎骨,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逐节复位。
正骨手法有哪些
正骨手法有哪些正骨是中医治疗骨伤的手法,属于祖国医学中“十三科”之一,通过推、拽、捺、揉、拽等手法对脱臼以及骨折等进行治疗。
还可搭配针灸、艾灸、敷药等方式增强治疗效果。
以下就带领大家走近中医正骨,对常用的正骨手法进行如下科普。
仰头摇正法这种手法主要用于枕颈、寰枢关节部位的旋转错位。
伤者采取坐位,也可以是仰卧体位,低枕接受治疗。
医师一只手托住患者的枕部,另一只手托住患者下颌,托起患者的头部向上仰,之后再侧转,提醒患者要放松脖颈,缓慢动两三下,当患者头部转动到最大角度的情况下,快速施以有限度的“闪动力”,能够使错位的关节实现复位,这种操作复位时能够听到咯噔一声。
低头摇正法此种手法适合颈椎2-6后关节的旋转复位,伤者可选择侧卧、平枕以及低头的位置接受治疗,医师一只手轻握患者的后颈,通过木质按压到错位部分的横突隆起下端,当成定点,另外一个手托住患者的面部并当成动点,并将枕部当做支点,以此进行头部的转动,当摇动头部到最大角度的情况下,动点部位的手快速施以“闪动力”,与此同时定点部位的拇指压住,形成阻力。
使关节在动点和定点的互相作用下复位,根据这种方法重复约2-3次进行复位治疗。
侧头摇正法适合颈椎2-6钩突关节旋转错位和侧弯与侧摆型错位。
伤者采用侧卧、头前屈,医师一只手扶着患者的头耳区,另外一个手扶着伤者后颈。
拇指置于错位横突的下放,作为定点,将伤者头部抬起呈屈状进行摇头,接下来的操作和低头摇正法相同。
仰头摇正法这种手法适合枕颈与枕寰关节部位的旋转错位。
患者以仰卧、坐位以及低枕的体位接受治疗。
医生一只手托住患者的枕部,另一个受托住患者的下颌,让患者的头部朝上,这能够让患者C2-7颈椎的后关节形成一个定点,之后侧转,嘱咐患者要放松颈部,慢慢转动二三下,当患者头部转为最大角度的情况下,快速施以闪动力,就能够帮错位的部位实现复位,这种方式能够听到咯噔一声。
俯卧摇肩法这种方法适合从第5颈椎到第2胸椎范围的旋转错位。
八个动作拯救你的颈椎
八个动作拯救你的颈椎
颈椎是人体中易受损伤的部位之一,长期低头使用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良的坐姿或身体姿态都会对颈椎造成不良影响。
以下介绍八个动作,有助于拯救你的颈椎。
1、向前颈椎伸展:背直,双手自然放下,向前抬头,感到颈椎舒展时停留几秒钟,缓慢恢复原位。
2、向后颈椎伸展:眼睛向上,将头部向后仰起,感到颈椎被拉伸时停留几秒钟,缓慢恢复原位。
3、左右旋转颈椎:背直,双手自然放下,将头部向左旋转,感到颈椎被拉伸时停留几秒钟,缓慢恢复原位,再向右重复相同动作。
4、左右侧弯颈椎:肩膀下沉,将头部向左侧倾斜,感到右侧颈椎被拉伸时停留几秒钟,缓慢恢复原位,再向右重复相同动作。
5、颈部按摩:手指按压颈部上部肌肉,自上而下揉捏颈部,轻轻颈椎手法帮助改善颈椎问题。
6、耳垂按摩:手指按压耳垂,向外拨拉,有利于舒缓颈部肌肉。
7、眼部按摩:双手手指从眉心向太阳穴轻轻按压,再从鼻梁向眼下轻轻按压,有利于改善眼部疲劳和颈椎问题。
8、颈椎运动操:比如仰卧起坐、仰卧抬腿等车座,有利于改善颈椎问题并增强全身肌肉力量。
以上这些动作都比较简单,但需要坚持日常训练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注意不要让动作过于剧烈,以免对颈椎造成损伤。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
整复手法(整脊的基本手法)一、环椎错位整复手法环椎(第1颈椎)错位一般是落枕造成的。
以棘突右偏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左扶持患者下颌部,前胸贴在患者的后头部,右手拇指触及偏歪的棘突。
2、复位时,医生前胸和左手轻轻用力稍向上提,并使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10°~15°时,右手拇指会感棘突稍有活动,此时右手拇指轻轻向左推动,有时即能听到复位声,医生指下也可察觉到有椎体移动,表示复位成功,手法结束。
3 复位后患者恢复端坐,全身放松15分钟,在这15分钟内,保持端坐位,不要转动头部。
二、颈2至颈7错位整复手法均以棘突偏右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医生立于患者身后。
医生左手扶持患者下颌部,右手拇指触及偏右的棘突。
患者后枕部紧靠医生前胸。
2、复位时,医生左手引导患者头部缓缓向左转动,当转到某一恰当位置,约35°左右时,医生指下棘突可有松弛感,再稍用力向左推动。
此时,多可听到一声清脆的复位声,提示复位。
3、用右手拇指沿棘突,自上而下,分右左轻轻按揉,以把项韧带贴敷在棘突上,手法结束。
4、然后让患者静坐15分钟,嘱咐患者尽量不要转动头部。
三、胸椎椎体错位整复手法胸椎整复可以采取坐位整复和卧位整复:(1)、坐位整复以第7胸椎棘突偏右,即胸椎椎体向右错位为例:1、患者取端坐位,双腿自然分开,膝关节保持90°;助手立于患者左前方,用双腿夹住患者小腿和脚,双手压住患者左大腿根部。
这是整复工作中的一个杠杆的支点,所以,一定不要活动,如果这个地方移动,整复肯定失败。
助手只是保持患者左腿不动,不必用很大力气。
2、医生左手拇指触及第7胸椎偏右的棘突右臂从患者右腋下伸向左肩,此时用右手引导患者向右转身,带左手拇指下有活动感时,左手拇指将棘突向左轻推。
此时可听到一清脆的的复位声。
但是胸椎椎体复位后,小关节还有微小错动,特别注意在胸7棘突周围有没有隆起,如示椎体有后凸,再借转身之力将其平复。
整脊复位手法
1、环枢关节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坐于低凳上,头稍后仰,术者站于患者侧方,一手拇指顶按住患者第二颈椎的棘突,另一手肘部托起患者的下颌部,手掌绕过对侧耳后,夹住其枕骨部,然后逐渐用力将颈椎向上拔伸。
在拔伸的基础上,使颈椎旋转至有阻力的位置,随即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快速扳动,顶按棘突的拇指同时协调用力下按。
此时常可听到“喀嗒”一声,并且术者拇指下有棘突的跳动感,表示手法成功.[操作要领]1、先拔伸颈椎,在拔伸的基础上再旋转。
2、向齿状突偏向侧旋转,拇指将第二颈椎棘突向对侧顶按。
3、要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控制旋转的力度,切忌过大。
此法主要用于治疗环枢关节半脱位。
2、颈椎斜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头略前俯,颈部放松,术者站于其侧后方,用一手扶住其后脑部,另一手托起下颌部,两手协同动作,使头向健侧侧偏,向患侧慢慢旋转(即左侧病变,向左侧旋转;右侧病变向右侧旋转).当旋转至有阻力时,稍为停顿片刻,随即用力再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约5-10度)的快速扳动,此时也常可听到”喀嗒”的声响,一达到目的,随即松手。
[操作要领]1、根据颈椎病变部位,在不同的前屈角度下扳动.2、当颈椎旋转至有阻力时,旋转扳动的范围不能超过5-10度.否则容易造成损伤.本法整复颈椎各关节错缝,间缝变窄,排列紊乱,颈椎周围软组织痉挛.临床常用于治疗颈椎病,颈椎失稳症,颈椎小关节紊乱,滑膜嵌顿,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落枕,项肌疲劳,痉挛等病症。
3、颈椎侧屈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术者站于其身后,用一手拇指抵住弯颈椎凸侧的横突处,另一手手掌抵住其头对侧颞部,两手协同用力,使颈椎缓缓向颈椎凸侧侧弯,弯至有阻力时,再做一个有增大幅度的,有控制的,快捷扳动。
[操作要领]1、在快捷扳动的瞬间,双手要同时相对用力.2、术者可用拇指面抵按患者颈椎横突,也可拇指外展,用虎口卡按.3、严格掌握侧屈扳动的幅度.本法有纠正畸形,整复关节错缝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颈椎侧弯,如颈椎病,肌性斜颈,落枕,小关节紊乱症等.4、颈椎定位旋转扳法[操作方法]患者座位,低头10-15度.术者站在其侧后方,一上肢肘关节屈曲用肘窝将其颌部托住,并用上臂与前臂和手将其头部环抱固定,另一手用拇指面顶住患者颈椎棘突偏患侧的后外侧缘.然后用固定头部的上肢将患者头部向左右方向轻轻旋转.待其放松后,再将其头部向患者颈椎棘突偏歪侧拖转至有阻力时,略微停顿,再做一个瞬间快速的小幅度旋转牵拉动作.同时,另一手拇指向相反方向用力推按棘突,使其复位。
李家裕治疗颈椎病手法介绍
李家裕治疗颈椎病手法介绍治疗手法坐位旋转复位法:术前将治疗方法、过程向患者解释,争取患者配合。
令患者坐于矮凳上,身稍后仰,靠于椅背或医者身上。
医者立于其后,摸准其患椎棘突(以第4颈椎棘突向左偏为例),以右手拇指轻轻扶按第4颈椎棘突的左侧缘,令患者低头至第4颈椎棘突稍向上将皮肤顶起,使该处皮肤被拉紧为度,保持此角度不变,将患者头稍向右摆,并将面旋向左。
术者稍弯腰,用胸部轻轻压患头,使其保持此角度,屈左前臂,用肘弯勾托于患者下颌,前臂及手部配合胸部将患者头颈部抱住,并稍向上提拉,带动患头在此角度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双手协同配合,左手带着患头继续向左稍作超限度旋转,右手拇指同时将第4颈椎棘突向右侧推顶。
此时,该棘突有被推动移位感,且常伴随听到“哒”的清脆响声。
这些现象表明该椎关节已被推动,错位的椎体或错缝的关节已被复位。
左右各1次。
低头屈颈旋抖法:患者坐位、低头,助手用掌压住患者头部,协助固定患者头部(以左旋为例)。
术者立于患者身后,右手拇指按扶患椎棘突左旁,左手托扶患者下颌,带动并嘱患者在此低头位主动向左缓慢旋转,当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配合,作小角度的旋抖。
左右各1次。
坐位提拉仰推法:患者端坐,术者立于患者侧后方(依个人习惯而定,多右侧),用靠后侧(多左侧)手的拇指扶按需要复位的颈椎的棘突上,靠前方(多右手)之手屈前臂,用肘弯部勾托患者的下颌,用手、前臂及胸部将患者头部抱好固定,协同将头向上提拉,另手的拇指同时将棘突向前上方推顶,手下颈椎有被推动感,并常伴有“哒”的响声。
拔伸牵引法:患者坐位,术者立于身后,双手拇指托扶患者枕部,双手其余四指扶托颈部及下颌,双前臂压患者双肩,将患者头抬起,作对抗牵引。
点穴拨筋法:用拇指点按风府、风池、哑门穴区及肩井、阿是穴等,以麻窜酸胀感为宜,继之弹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
练功疗法站立位,双腿分开约与肩同宽。
练前先进行深吸气,在呼气时头后伸望天,使前额尽量保持最高位置,然后吸气,使颈还原,再呼气时,头前屈看地,尽量紧贴前胸,然后还原。
正骨调脊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一、概述正骨调脊手法以中医理论和脊骨神经医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正骨技术,结合美式整脊疗法、现代解剖学、病理病生、肌肉链和筋膜链、生物力学平衡理论、骶髂关节开合理论、脊柱医学新观点等相关理论及临床脊柱矫正手法治疗经验等总结出来的以“稳、准、轻、巧”为特点的矫正脊柱椎体错位、骨盆错位及调整脊柱失衡的生理曲度的一组脊柱矫正手法,包括颈椎、胸椎、腰椎和骨盆等部位的手法。
正骨调脊手法属于中医正骨范畴,是脊柱矫正的方法,主要用于脊柱矫正。
(一)正骨调脊颈椎手法1、正骨调脊颈椎理筋手法:①取俯卧位,双手十指交叉,掌面向上放在治疗床上,前额放双手掌面上;医者站立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医者双手拇指指背相靠,指端放在枕骨粗隆下,其余各手指自然放松扶持颈部两侧,两拇指顶端沿颈后正中线(即棘突顶线)向第7颈椎棘突依次按压,每处逐渐加力按压1~4次,共3遍。
同法按压棘突两侧颈椎后小关节突连线、颈椎横突后结节连线各3遍。
②取仰卧位,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左手托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双手合力向上缓慢牵引颈部1min;然后双手抱住枕、颞侧,被动左右侧屈、左右旋转、前屈颈部各1次;继而双手掌向上从颈部两侧插入颈后部,双手掌重叠,右手掌在上,用右手食指桡侧向上托起颈部,靠患者头部自身的重量牵引颈部后伸1~3次。
2、正骨调脊颈椎正骨手法:(1)仰头颈椎定点快速牵引复位法[1]:以寰椎向右旋转错位为例,取仰卧位,低枕,医者坐于患者头侧治疗床前。
患者头部伸出治疗床半个头位,放在医者右膝上,摸清寰椎右侧横突隆起及压痛处,左手中指吸定该处,左手掌托住枕部,右手握持左下颌部,双手合力将头部慢慢向右侧转至弹性限制位,嘱头稍后仰,当力传到左手中指时,双手同时用“巧劲”向右向上快速牵引颈椎一次,多可听到“喀喀”一声或多声关节复位的弹响声,或左手中指有关节复位的跳动感,右侧寰椎横突隆起及压痛消失,寰椎向右旋转错位复位成功。
同法复位寰椎向左旋转错位。
颈椎旋转复位法
[返回]概述Biblioteka 颈椎旋转复位法是治疗寰枢椎半脱位、颈椎后关节错缝、压缩等的复位手法。其操作方法为:先嘱患者摇晃头颈若干次,医者在其颈部两侧施行揉、滚手法,以松弛颈肌,然后令患者半蹲位(髋膝关节半屈曲),医者立其身后,稍微侧身。下以右旋为例:用右手或右前臂置于患者颌下,左手托住枕部,缓缓用力向上提牵,同时令患者下蹲,医患配合持续牵引2~3分钟,牵引的同时将患者头颈右旋至有固定感时,右臂再稍加用力右旋颈部,此时常可听到“咯嗒”响声。多数是复位信号。立即以同样手法向左侧(对侧)旋转一次。嘱患者再摇晃头颈。如运转自如,表明已复位,如运转受限,为复位不全,可按上法再行提牵旋转。此手法的要点在于手法的全过程均在轻度牵引下进行。在应用本手法时,要稳、准、轻柔,不可粗暴。旋转要适度(一般颈部旋转度数为60°~70°),力量不宜过大。
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
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1. 适应症颈椎后路切开复位(减压)固定术适用于:1、颈椎骨折脱位,不论屈曲压缩或分离屈曲,有或无关节突交锁,可合并脊髓损伤。
此类损伤虽可经颅骨牵引而复位,但由于棘韧带、黄韧带、后纵韧带等损伤,在愈合之后颈椎常失去稳定性,或椎体骨折愈合失去前方高度而致颈椎反曲,都可以致脊髓损害,故可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以保持颈椎稳定性。
2、椎板切除减压的适应证为椎板骨折下陷压迫脊髓,进行椎板切除的另一考虑是探查并治疗脊髓损伤。
颈椎骨折脱位一旦复位后,对脊髓已减压,但对脊髓肿胀及内部变化,则仍未减压,如对其进行局部冷疗或切开硬膜软膜减压,则需椎板切除。
应限于全瘫及严重不全瘫。
3、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由于椎体前骨桥连接已不能复位,但椎弓对脊髓有压迫者,亦可切除压迫的椎板进行减压。
此类情况,脊髓受压还来自脊髓前方的椎体,需视何处压迫较重,则行该处减压。
2. 禁忌症对骨折脱位但椎体严重粉碎病例,已失去中、前柱稳定性,则不宜再行椎板切除破坏后柱稳定性。
3. 最佳时间当前手术最佳时间谨遵医嘱。
4. 术前准备一般病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除关节突有交锁者,多数病例可得到复位,从而也使脊髓减压。
根据病人全身情况,及早安排手术。
但对伤后6h以内的完全截瘫估计非脊髓横断者,严重的不完全截瘫,拟早期治疗脊髓损伤者,则不必等待。
只要全身情况允许,可在数小时内手术复位治疗脊髓损伤。
5. 术前注意暂无可参考资料。
6. 手术步骤1、切口显露项部正中切口,显露脱位间隙上下4个椎板。
2、脱位复位对无关节突交锁者,使头后仰即可复位,有关节突交锁者,在颅骨牵引下,以小骨膜起子或剥离子插入关节突关节至脱位下关节突前方,以下位上关节突为支点,稳妥而缓缓向后撬下关节突,即可使其回到下位上关节突后方,此时减轻颅骨牵引重量并使头后仰,即可复位。
由于颈椎关节突短而平,其前方为脊硬膜侧方,插入剥离子并无损伤脊髓之虞,但不能向中线滑动,因此必须很稳妥,复位多无困难。
手法复位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无 压 痛 . 能恢 复正 常 ; 功 显效 : 痛 基 本 消 失 , 三 腰 椎 腰 第 横 突 尖部 无 明 显 压 痛 , 能 基 本 恢 复 正 常 ; 效 : 痛 功 有 腰 硪 轻 . 三 疆椎 横 突 尖 部 轻 度 压 痛 , 能 稍 微 受 限 ; 第 功 无 效 : 治疗 后 症 状 、 体征 与 术前 比较无 变化 i 结果 1孜 治 愈 6 4 7倒 , 效 1 显 2例 , 效 5例 , 有 经 ! 3孜 治疗 后 , 愈率 1 0 , ~ 治 0 随访 i 无复 发 。 年
出的 { 2例 , 向后 突 出的 2 7例 。
2 治 疗 方 法
不 当而 引起 急性 损伤 , 有得 到 台 理 处置 形 成 慢 性 ; 没 或
田长期 弯 腰 作用 积 累性 损伤 而 引 起 。第 三 腰 椎 位 于 腰
患 者 端坐 约距 地 面 4 c 高 的低 凳上 ( 0m 以棘 突 向右 偏歪 为 倒 ) 术 者 立 其 背 后 , 先 用拇 指 触 诊 法 去 摸 清 , 首 偏歪 的颈 椎 棘 突 , 左手 拇 指 用 力 顶推 偏 头 部 , 让病 人 头 颈 部 前屈 3 。持 续 右手 掌 向上 用 力使 头颈 矢 状 轴 上旋 5, 4 , 同时 左手 拇 指用 力 顶 推 偏 歪 之 棘 突 , 时 , 此 可有 指 下位 移 或件 有 响 声 ( 为 复 位 成功 ) 多 。然 后 , 病 人 头 让 颈部 恢 复 中立 位 , 理 筋手 法 结 束 。棘 突 向左 偏 歪 时 , 施 医生 左肘 窝夹 住病 人下 领 部 , 其旋 转 方 向相 反 , 法相 方 同 运 用 中 医辩 证 施 诒 的 原 则 , 不 同 的 病 情 采 用不 对 同的复 位手 法 。侧 突 病 人 旋 转 力 量 可 大 些 , 突 病 人 后 ( 中央 型 ) 量 要适 当 , 常 要 比侧 突 力 量小 , 位 突 出 力 通 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成角调节:
成角:
上段 (C1-2): 略低头(0-15‘)
中段(C3-5):轻度屈颈(15-35‘)
(3)下段(C6_7):中度屈颈(35-50‘)
3.复位手法:
令患者轻轻自动侧向转头至最大限度。术者一手手掌托住枕部,拇指轻轻定位于患椎横突部(勿须用力按压或推顶!)另一手扶持下颌,双手协调调整屈颈度数,使成角落于患椎(指下会感到受力支点),再将下颌继续向一侧轻巧用力,顿挫旋转,并向后上方轻轻提拉-下,即可闻及“咔嚓”声响(拇指下可同时有关节滑动到位之感觉),复位即告成功。其余患椎可按同法逐--复位矫正。
4.其他体位下(如坐位),某些节段(如中段)复位较易成功,而某些节段
(如枕一C1-2,C6-7 —T1)则复位往往较难。若欲达完全复位,则常常需用较大力量,并需辅以拇指/食指等用力顶推患椎,患者既感疼痛不适,术者也易因用力过猛而失手,若旋转过度,则可造成损伤,安全系数相对较小。
5.某些坐位复位手法,有时需使头颈部处于后仰状态,但若遇有颈椎间盘突出尤其是有脊髓一硬膜囊受压的患者,此种体位下再旋转颈椎,因椎体后缘剪力过大,常可造成重大意外,危险性较大。故应视为禁忌体位、禁忌手法。
1.手力牵引
方法:双手颌一枕牵引,持续数分钟。 (利用患者体重作反牵引力)
目的:
(1) 颈肌属横纹肌(随意肌),特点是可随意支配而自由收缩,但易于疲劳。手力持续牵引之目的是使颈肌产生疲劳,以消除病理性痉挛,使其失去抵抗,以利颈椎复位。
(2) 持续牵引,使颈部两侧肌肉均保持在均衡的被动拉伸状态,整个颈椎各椎体犹如被“肌性小夹板”保护固定,小关节处于闭锁稳定状态,不致因复位手法而任意移位。
6.本法自始至终均使颈椎处于牵引状态下,有利于减轻神经根之压迫,操作中不会加重症状,比较安全。
7.卧位成角定点复位法可根据需要自上而下,对任何--个(或--组)患椎进行准确定位,复位成功率高,患者-般无痛苦,也不易造成意外伤害。
8.一般情况下,患侧在下,先行复位,然后健侧同法调整,以求两侧平衡。
三.肘抱下颌旋转复位法:(以棘突左偏为例)
(一)体位:患者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胸部抵住患者背部,勿使倾斜。
(二)手法:医者拇指抵住左偏之患椎棘突,然后令患者低头30’,医者右手肘部自患者前方托住其下颌,手掌伸向左耳后部抱住患者枕后部,并徐徐将患者下颌转向右侧,当达到最大限度时,再以一轻巧之力继续向右上方顿挫提旋,左手拇指同时将左偏之棘突向对侧推压,此时即可闻复位声响,术毕。
(五)体会:
1.患者仰卧,平静放松,有安全感,能较好配合。
2.颈肌放松,术者不需用过大暴力去克服因某些部位肌肉紧张而产生的抵抗,因而患者无痛苦。
3.屈颈成角于患椎,目的是使该椎体各关节处于失稳状态,因而只需轻轻旋转/提拉,即可复位,符合生物力学要求且能事半而功倍。
9.在进行手法复位时,应把颈椎当作一个整体来调整,而不应仅局限于某一两个椎体单纯进行复位。另外,整个脊柱也应该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应把眼光仅仅局限于颈椎、胸椎或腰椎某一局部节段来看待。
(附:顺便介绍几种比较流行的手法供参考)
二.拇指推压旋转复位法:(以棘突左偏为例)
(一)体位:患者坐位,医者站立于患者身后,胸部抵住并固定患者背部,勿使其倾斜移动。
颈椎复位手法作者
一.卧位成角定点复位法
(一)人员:1人即可,不需助手
(二)优点:
1.患者平卧,心理平静,有安全感;
2.颈部伸肌及屈肌均完全放松。(坐位时总有部分肌肉不能完全放松)
3.由于床面限制,旋转角度最大不会超过45’,不易失手,不易导致医源性损伤。
(三)程序:手力牵引一成角调节--旋转复位
(四)机理: 力,相应椎体暂时失去保护而处于失稳状态,给该部手法复位创造了条件。(而其他不需复位之椎体仍在牵引保护之下,仍处于稳定状态)。
2.根据患椎所处位置高低,由低头及屈颈之度数来决定成角落点部位, (椎体高位一低位,屈颈度数小一大),医者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选择。
五.卧位摇正法:
(一)体位:分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三种,根据患椎偏移方向,决定取何种卧姿。
(二)手法:医者坐于床头,两手协调进行侧方或前、后方向摆动头颈部,完成复位
分享 0
顶
四.推头拉颈侧扳法
体位: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一侧。
手法:医者一手掌抱扶于患者对侧颈椎,另一手掌压住患者近侧耳颞部,
两手协调用力,反向顿挫推-拉(提),闻及响声,复位成功。
注意:此法对老幼体弱及骨质疏松者不宜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