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新建叙永至毕节铁路(川滇段)站前工程施工XZZQSG-2标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DK194+~D2K230+910)中铁十七局集团叙毕铁路(川滇段)二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

目录

长大隧道控制测量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标段施工起讫里程:DK194+~DK230+910,线路全长。隧道共计8座,其中大于4公里的长大隧道3座,分别为长岭隧道,7775m;下寨隧道4104m;斑竹林隧道全长12758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

D2K222+232~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

1.长岭隧道起迄里程为DK199+190~DK206+965,全长7775m,最大埋深375m,除出口DK206+869~DK206+965段为车站范围,设计为双线外,其余均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和0‰。隧道洞身DK204+~DK205+段位于半径为80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

DK203+1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斜井,于线路大里程夹角45°,全长1400m,斜井作为运营期间防灾救援避难所兼紧急出口。

2.下寨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08+923~D2K213+027,全长4104m,最大埋深380m,设计为单线隧道。隧道为单面上坡,线路设计坡度为‰、‰。隧道洞身D2K208+923~D2K210+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左偏曲线上,D2K213+~D2K213+027段位于半径为800m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3.斑竹林隧道起迄里程为D2K222+232~D2K234+990,全长

12758m,最大埋深570m,我标段施工里程为D2K222+232~

D2K230+910,施工长度8678m,进口段D2K222+232~D2K222+370段为下坪车站范围,隧道采用车站段双线衬砌,其余均为单线隧道。线路设计坡度为6‰、‰、11‰、7‰和-3‰的人字坡。全隧D2K222+~D2K223+段位于半径R=2000的左偏曲线上;D2K226+~D2K228+段位于半径R=8000的右偏曲线上,其余为直线。

为加快施工进度、满足防灾救援要求、施工通风等问题,于

D2K224+400线路前进方向右侧设置1座横洞,与线路小里程夹角

36°,全长1200m,坡度为‰、-1‰。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

二、地形地貌

1.长岭隧道:测区属侵蚀中低山地貌,地形连绵起伏,沟壑纵横,隧区绝对高程900~1250m,相对高差80~320m。隧道进口距乡村道路较远,出口右侧100m的沟边有乡村公路相通,交通条件一般。隧道进出口及洞身DK204+700~DK206+800段居民点密集。

2.下寨隧道:测区属低、中山剥蚀、侵蚀地貌,地形连绵起伏,沟壑纵横,隧区绝对高程800~1450m,相对高差100~650m。自然斜坡一般10°~40°,局部陡峻,坡度达70°~80°。地貌受岩性控制,沿软弱带及可溶岩地段多形成侵蚀沟槽。隧道进口位于马家坝一沟谷内,附近无公路通行,只有进口右侧约350m处有高田至马家坝的乡村公路通过,隧道出口位于高田乡一沟谷内,附近也无公路通行,隧区交通条件较差。

3.斑竹林隧道:隧区属低中山侵蚀地貌,地形连绵起伏,陡峻,沟壑、谷溪纵横,随区海拔约1000~17300m,相对高差150~730m。自然斜坡一般15°~40°,局部陡峻,坡度达60°~80°。基岩出漏状况一般,地表植被较发育,多为林地、灌木林、旱地。隧道进口位于一

深切沟谷内,无公路通行,总体而言,该隧交通条件较差。

三、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5)《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

(6)《全球定位(GPS)铁路测量规范》(TB10054-97)

(7)《全球定位(GPS)测量规范》(GB/18314-2001)

四、测量仪器及人员

隧道洞外GPS测量采用7台徕卡GPS接收机,标称精度:5+;水准

测量采用Trimble DiNi03电子水准仪,标称精度:;导线测量采用徕卡1201全站仪,标称精度1″+,在使用前经专门机构检测,测量精度满足施工要求。精密测量队由三名测量工程师和10名测量工(控制测量)组成。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在平时施工导线测量过程中,我项目部成立精测队,分部下设测量队长一名,测量员3人。测量组成员如下:精测队长:王盼

分部测量负责人:王波、张贺贺、范明鑫

组员:孙昊、张利伟、梁智超、鲍大炜、杨雷、杨杰、商昂、邓鹏飞、赵钦

各分部测量负责人负责指导洞内导线测量,数据的整理及计算,

王盼负责全线测量工作复核;

五、测量人员职责

1、在工程开工前,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单位呈报。建立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加密网控制点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

2、根据本施工处的生产计划安排,积极配合各工程部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项相关测量任务。

3、做好与外部及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沟通工作,对外部文件及图纸进行分类保管。

4、负责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样,定期检查,并将结果通知所在

施工部位的技术员,做好交底记录。

5、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轴线,以满足规范要求,并负责检查与复核工作。

6、定期监测复核控制点的位移情况,如超出规范,应及时纠正,

并向有关单位汇报。

六、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1.洞外控制点布设规定

(1)洞外平面控制网应沿两洞口连线方向布设成多边形组合图形,构成闭合检核条件。

(2)控制点应布设在视野开阔、通视良好、土质坚实、不易破坏的地方。

(3)视线应超越和旁离障碍物1m以上。通过水田、沙滩时,应适当增加视线高度。

(4)测站和后视场地应清理和平整,以利于观测。

(5)除水准点可在稳固的基石上刻凿外,其余控制点均应埋设混凝土包金属标志。

(6)每个洞口平面控制点布设不应少于3个,水准点不应少于2个。

(7)用于向洞内传递方向的洞外联系边不宜小于300m。

(8)洞口平面控制点应便于向洞内引测导线。

(9)GPS控制网进洞联系边最大俯仰角不宜大于5°,导线网、三角网的最大仰俯角不宜大于15°。

(10)洞口附近的水准点应尽可能与隧道洞口等高,两水准点间

高差以水准测量1~2站即可联测为宜。

2.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