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合集下载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一、城市生态学的定义和背景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它关注城市内部与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城市内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城市气候、城市水循环等。

通过研究城市生态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1.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由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等多种因素组成。

在城市生态学研究中,我们需要考虑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城市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

2.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赖:城市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赖的关系。

城市依赖自然环境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如空气净化、水源供应等。

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如土地利用变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

因此,城市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找到城市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城市的空间结构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城市的布局、建筑密度、绿化率等因素会影响城市的气候、水循环等生态过程。

因此,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考虑城市的生态功能,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程度。

4.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

城市的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自然资源,但过度的经济发展会导致环境的破坏,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在城市生态学的研究中,需要探索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

5.人类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城市生态学的研究需要将人类纳入到城市生态系统中,关注人类与城市的和谐共生关系。

城市的发展应该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时也要保护自然环境,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

只有人类与城市生态系统实现和谐共生,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理想居住地。

二章城市生态学

二章城市生态学

(二)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消费者是人,其所消费的食物 量大大超过系统内绿色植物所能提供的数量。因此,城市 生态系统所需求的大部分食物能量和物质,要依靠从其它 生态系统(如农田、森林、草原、海洋等生态系统)人为 地输入。

同时,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建设、交通、运输等都 需要能量和物质供应,这些也必须从外界输入,并通过加 工、改造,如将煤、原油等转化为电力、煤气、蒸气、焦 炭、各种石油制品等,将原材料转化为钢材、汽车、电视 机、塑料、纺织品等,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
(三)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功能不完全的生态系统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一方面为自身创造了舒适的生 活条件,满足自己在生存、享受和发展上的许多需要; 另一方面又抑制了绿色植物和其它生物的生存与活动, 污染了洁净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类驯化了其它生物,把野生生物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四个方面:人口职业的转变 产业结构的转变
土地及地域空间的转变
基础设施的完善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目前能被普遍接受的是人口统计 学指标,也就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指标。它的实质 是反映了人口在城乡之间的空间分布,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计算公式为: PU = U/P
式中:PU——城市化水平
U——城镇人口
P——总人口
(四)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理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改 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服从于整体功能和效 益。 (五)最小因子原理:某一处于临界量的生态因为对城市生 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很大影响。 (六)环境承载力原理: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 的变化而变化,其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 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城 市生态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演替方向是城市生态系统中 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 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城市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旨在研究城市环境的生态特征和生态过程,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演化和功能,以及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1. 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城市生态系统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系统,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和经济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分析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和趋势。

2. 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提供生态服务、支持人类生计、维护生态安全等。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究城市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抗干扰性。

3. 城市生态过程城市生态过程是指城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态事件和生态过程,如城市气候、水循环、土地覆盖等。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分析城市生态过程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和作用,探究城市生态过程的调控机制和方法。

4.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城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评价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是为了了解城市生态环境的状况,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探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城市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

5. 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是城市生态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城市生态学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策略,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抗干扰性,探究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方法,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城市生态系统的构成和演化、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城市生态过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城市生态学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涉及城市环境和管理的科学,将城市环境的生态系统视为一个具有关联及协同的组合,分析和解释城市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而改善或控制城市环境条件的科学分支。

城市生态学主要是研究城市环境的空间组织、资源分布、人口及活动空间变化对地理空间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是一门融生态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整合在一起的跨学科科学。

1、城市空间组织
城市的空间结构是建立在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基础上的,是一种多元复杂的地理空间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恢复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生态学在研究这一点时,主要关注城市的空间组织形式、城乡空间格局和联系演变及分析影响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等。

2、城市自然资源分布
城市的自然资源分布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关乎城市自然资源的分布格局,还要分析城市的自然环境条件,探讨城市各分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3、人口及活动空间变化
人口及活动空间变化也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包括人口的动态变化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定居点活动空间及其空间分布格局以及社会活动空间的变化及其影响等。

4、城市地理空间结构调整
城市地理空间结构调整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涉及城市地理空间结构的调整原因分析、城市地理空间结构调整的有效性评价及其与城市环境体系变化的关系等。

5、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
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主要关注城市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探讨城市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以及如何实施城市环境质量改善措施等。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第3章城市环境生态学基础

孤立农家 市井集镇 老工业区 新工业区
第三节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 1. 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
• 2. 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形式
(一) 链结构
食物链结构(自然食物链、完全人工食物链) 资源链结构(主链、副链) (二) 生命与环境相互作用结构 (三) 空间组合结构
圈层式:市区生命与环境为内圈;郊区为中圈;区域为外 圈
• 2. 能量流动功能 (一)能源分类 按来源、对环境的影响、是否加工、能否再生、技术发 展水平,可以对能源进行不同的划分。 (二)能源结构(能源总生产量和总消费量的构成及比例 关系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
(一)城市生态系统缺乏“生产者”(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数量少,功能也由提供食物转变为美化环境, 城市所需食物靠外部输入。
(二)城市生态系统 缺乏分解者
城市缺乏分解者存在环境,大量城市废弃物在市外分解。
• 4. 城市生态系统是高度开放性系统
(一)所需能量和物质以及各种信息、技术人力等由系统外 输入;
(二)向系统外输出生产的产品、信息、技术、人力等;
• 2. 城市生态系统
(一)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系统,它不仅包含自 然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也包括人类及其社会经济等要素, 因此,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的人工 生态系统。
(二)城市生态系统的产生及发展
在人类生态系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了自然生态系统到 农业生态系统的演变,最后才产生城市生态系统,从此, 人类生态系统可划分为农村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两大 类型。
• 1. 城市
(一)城市的含义 城市是经过人类创造性劳动加工而拥有更高“价值”的
人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人类自身需要的社 会活动的载体场所,是一类以人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生态 系统。 (二)城市的发展及其特征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止措施 二、在现有条件下,应考虑: 在现有条件下,应考虑: 1、控制使用空调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的质量,以减少人工热量的 排放;改善市区道路的保水性性能。 2、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热量的反射。 3、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 4、此外,“透水性公路铺设计划”,即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公 路,以储存雨水,降低路面温度。 5、形成环市水系,调节市区气候。 因为水的比热大于混凝土的比热,所以在吸收相同的热量的条件下,两 者升高的温度不同而形成温差,这就必然加大热力环流的循环速度, 而在 大气的循环过程中,环市水系又起到了二次降温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城区 温度不致过高,就达到了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目的。
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 影响三 长期生活在热岛中心区的人们会表现为情绪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忧郁 压抑、记忆力下降、失眠、食欲减退、消化不良、溃疡增多、胃肠疾病复发 等,给城市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说不尽的烦恼。 在中国,素有“火炉城市”之称的南京、武汉、重庆等许多大城市在发 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以上这些现象,所以,城市热岛效应已成为城市发 展中应正确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空气污染
插图4-12
城市环境对空气污染的影响 城市空气污染程度虽然取决于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特性和排放总量,但 是它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的大小则和气象、地形、地物等因素有关。 气象因素 首先是风向和风速,风向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输送方向,在污染源下 风的地区,空气污染就比较严重,相反,在上风向的地区,空气污染就相对 较轻。 风速决定着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稀释速度,风速越大,污染物收到空 气稀释作用越大,同时也由于气流扩散增强,污染物与空气的混合加强,所 以在基本条件相同时,风速越大,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就越低。 地形因素 沿海地形(海陆风),谷地地形(不易扩散) 城市地物 建筑物、大小、高度、街道。(街道风)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城市⽣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城市⽣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基本原理1、“⽣态位”⽣态位: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所占的地位。

⽣态位的宽度据该种的适应性⽽改变,适应性较⼤的物种占据较宽⼴的⽣态位。

城市⽣态位(urban niche):城市给⼈们⽣存和活动提提供的⽣态位。

反映了⼀个城市的现状对于⼈类经济活动,⽣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及其⼈⼝、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2、多样性与稳定性⽣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是同⽣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扰的能⼒愈强,因⽽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在结构复杂的⽣态系统中,当⾷物链(⽹)上的某⼀环节发⽣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给予克服。

⼈⼒资源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才的需求;⼟地的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城市功能与交通⽅式的多样性,使城市具有更⼤的吸引⼒与辐射⼒;⾏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使城市经济稳定,整体经济效益提⾼等。

3、⾷物链(⽹)原理⾷物链: 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物之间的联系。

⾷物⽹:⽣物群落中许多⾷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于城市系统时,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原料,某⼀企业的产品是另⼀企业⽣产的原料;某些企业⽣产的“废品”也可能是另⼀些企业的原料。

如此可以对城市⾷物⽹“加链”和“减链”。

减链: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物⽹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

加链:增加新的⽣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的产品。

⾷物链(⽹)原理表明:⼈类居于⾷物链的顶端,⼈类依赖于其他⽣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养”⽽维持其⽣存;⼈类对其⽣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通过⾷物链的作⽤(即污染物的富集作⽤)⽽归结于⼈类⾃⾝。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整体⼤于部分之和, 1>1/2+1/2.●⼦系统功能和系统整体功能相辅相成;●⼦系统都有⽆限制地满⾜⾃⾝发展的需要,⽽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_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_

三、蓬勃发展阶段
1971年开始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 (MAB)计划,使城市生态学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现阶MBA段研究的重点: (1)建立并检验城市化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各 种模型,并用于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决策及一些福 利标准和环境质量的比较; (2)城市人口与乡村人口流的关系及对环境作用的 研究; (3)通过对城市地区生物学产量的研究及能量、资 源的合理及循环利用的研究,以减少周围地区的负 荷和资源的供给。 (4)城市绿地管理的研究。
第二节 城市生态学产生的背景
一、城市规划理论发展需要生态思 想的介入 1848年最早制订了《公众卫生 法》。

1898年由F.霍华德创立了“田园 城市”的规划理论,影响深远。 “田园城市”的概念主要是确定 职业与居民的正确关系,确定优 美的环境素质,土地使用模式以 及城市的财政、行政与城市最优 规模之间的关系,从而描绘出一 个理想的城市规划方案。“田园 城市”最后改称为:“IFHP”(国 际住宅与城市规划会议),谋求 现实地解决城市问题。
从20实际60年代开始,法国学者集中研究了“区域发展规划”,重 点是研究核心城市与其外围地区的发展关系。例如著名的英国“东 南研究计划”(south-east study),苏格兰的坎伯诺得 (Cumbernauld),英国中部第三期新市镇,美国的河流流域研究 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区域发展规划。 二、解决城市问题(包括城市环境问题)需要生态学思想 (一)城市问题产生根源 1.城市是一个高度集聚与高度稀缺的统一体。 (1)城市的集聚性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 现。现代城市更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体现,是社会政治 活动和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又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2)城市的稀缺性 城市的稀缺性指城市在多个自然环境因素方面的稀缺与紧缺特征。 如城市中植被稀缺、生物(除人类外)、水源、光照、清洁空气、 能源、土地等均呈不同程度的稀缺状态。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一、城市生态位原理1)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所占的地位。

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2)城市生态位:反映—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反映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从而决定了它对不同类型的经济以及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人群的吸引力和离心力。

包括生活、生产生态位。

二、多样化导致稳定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城市生态系统中,城市各部门和产业结构的多样化和复杂性导致城市经济的稳定性和整体的城市经济效益提高。

三、食物链原理城市各个部分、各个元素、各个部分之间既有直接、显性的联系,也有着间接、隐性的联系。

各部分之间相互依赖、互相制约。

人类位于食物链的顶端。

四、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理顺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功能和效益。

五、最小因子原理处于临界量的生态因子对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的发挥具有最大的影响力;有效地改善提高其量值,会大大地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与产出。

六、环境承载力原理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其改变会引起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城市生态演替是一种更新过程;演替方向是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活动强度是否与城市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密切相关的。

包括资源承载力、技术承载力、污染承载力。

七、共生原理:城市之间具有:空间临近性、时间长期性、功能互补性、个体差异性。

需要城市通过健全城市共生单元,优化城市共生模式,改善城市共生环境,选择适宜的机制达成共生,竞争与共生协调来达到共生。

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一、生态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1)生态环境因素在人口分布及其格局变换中的作用:研究古代中国人口发现,北方南侵的原因之一是北方环境的生产压力,土壤沙化、沙漠南进。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的探讨
城市生态学是研究城市生态系统的学科,它涉及城市中的生物、物理和人文环境。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许多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

城市的发展和活力对生态系统造成了多种影响,如土地利用的变化、人口增长、交通和污染等。

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密切联系。

2. 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组织和自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3.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生态、社会和经济等多方面因素的平衡。

5. 城市生态系统需要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6. 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促进公平和包容性,以确保城市内各群体的参与和福利。

7. 城市生态学需要跨学科的协作,结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学科,以实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不断探索发现新的原理和方法,以应对城市化进程中的挑战和机遇。

- 1 -。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_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_
1.城市是一个高度集聚与高度稀缺的统一体。 (1)城市的集聚性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集中表 现。现代城市更是人类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体现,是社会政治 活动和经济活动最集中的地方,又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2)城市的稀缺性 城市的稀缺性指城市在多个自然环境因素方面的稀缺与紧缺特征。 如城市中植被稀缺、生物(除人类外)、水源、光照、清洁空气、 能源、土地等均呈不同程度的稀缺状态。
2.人们对自然环境(包括城市环境)的错误认识。这种错误认识导致 了人们在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失误,使城市问 题不断加剧。
(二)城市发展需要生态学思想
第三节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阶段
一、萌芽阶段(20世纪以前) 1.中国古代的生态学思想
2.国外古代的生态学思想
• 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就已有生态思想的萌 芽。
• 公元前600年,希腊地理学家美勒提出生态 区划设想。
• 公园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提奥弗拉斯特 注意到植被分布与气候、土壤的关系。
• 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提出生态学的概念。
二、初级阶段
• 20世纪初,国外一批科学家将生态学思想运用于 城市问题的研究。
• 1904年格迪斯《城市开发》 • 1915年《进化中的城市》 • 1916年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发表了
第二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第一节 城市生态学定义
• 城市生态学由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of Human Ecology)的创始人帕 克(Robert Ezra Park,1864--1944)于本 世纪20年代提出。芝加哥学派是以美国芝 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代表的人类生态学及 其城市生态学术思想的统称。兴盛于上世 纪20~30年代,开创了城市生态学研究的 先河。其代表人物有帕克、伯吉斯 (E.W.Burgess)、麦肯齐 (R.D.Mckenzie)等。该学派以城市为研 究对象,以社会调查及文献分析为主要方 法,以社区即自然生态学中的群落、邻里 为研究单元,研究城市的集聚、分散、入 侵、分割及演替过程、城市的竞争、共生 现象、空间分布格局、社会结构和调控机 理;运用系统的观点将城市视为一个有机 体,一种复杂的人类社会关系,认为它是 人与自然、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最 终产物表现为它所培养出的各种新型人格。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城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它的研究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城市生物圈研究:研究城市自然环境构成的动植物群落分布、关系以及变化规律,探讨城市绿色空间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城市三维生态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2、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研究:从整体生态系统服务角度出发,研究城市自然资源的状况和功能变化,探讨城市生态补偿、城市生态改造、城市生态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3、城市环境质量研究:研究城市空气、水、声环境,以及人地关系,探讨城市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调控措施。

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环境、经济和社会的相互协调发展,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等。

二、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法:城市生态学研究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即对城市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和考察,收集相关的实物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总结等工作。

2、建模模拟法:利用微机技术,建立城市生态系统的计算模型,将影响城市自然环境的因素以及城市生态调控措施模拟出来,以便对于城市自然环境的有效保护做出科学的决策。

3、理论分析法:利用理论研究,梳理出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律,
构建城市自然环境变化的理论模型,以便对城市自然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其驱动机制进行科学的预测。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位原理 城市生态位是一个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所提供的生态 位。它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和生 活活动的适宜程度,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 、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从而决定了它对 不同类型的经济以及不同职业、年龄人群的吸引力和离心 力。 总之,城市生态位是指城市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提供的 各种条件的完备程度。 为了根除危容,治理环境污染,鲁尔区州政府投资设立 环境保护机构,颁布环境保护法令统一规划,决心花大力 气修复环境。以此为目的对城市设施进行了完善。
结合城市生态学原理分析说明
(2)完善交通运输网,推动区域综合开发,有计划地对 现有的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发展区内快车线。鲁尔区在水 运优势的基础上搞好水陆联运,加速南北向交通线路的建 设,组成统一的运输系统,把全区彼此分隔的工业区和城 市紧密地衔接起来,对全区的综合开发起了极其重要的先 行作用。 (3)科研与实践相结合,将科技优势转化为生产力,加 强科研界与经济界的合作。改革传统教育,创立新兴学科 ,并把高等院校的教育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 (4)完善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重塑田园都市风光 ,解决河流、大气污染问题。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制定了营 造“绿色空间”的计划。
结合城市生态学原理分析说明
2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各种人力资源及多种性质保证了城 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各种城市用地具有的多 种属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城市各部门行业和产 业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了城市经济的稳定性和整体 的城市经济效益高——所有这些都是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 理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体现。 城市生态系统产业的多样性,部门行业的复杂性,物质 能量的多层次利用,将是城市生态系统努力发展的方向。 但系统的发展决不是大而全,小而全,应当充分发挥系统 自身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建立投资少、效益高、污染 轻的主导产业。

第2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第2章 城市生态学及基本原理

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动态调控的一门学科。
理论上: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规律,结
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
应用上: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高资源利用率,改善
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力。
1.2 城市生态学的产生背景
城市规划理论发展需要生态思想的介入:
–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规划理论; – 勒· 柯布西埃的《明日之城市》; – 20世纪60年代以来,法国学者“区域发展规划”研 究;
1885年,包世臣提出农业与非农业劳动力比例关系应
为5:1,限制非农业人口的发展。这些“重农抑商”
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市的发展。
2 城市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2.2 初级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生态学思
想开始应用于城市问题的研究。
–1919年,霍华德(E. Howard)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
1)生产生态位:
……
1984年中国生态学会在上海举行了“首届全国城市生态
科学研究会”,会上成立了“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 专业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城市生态研究工作的开始。
1988年,《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期刊在天津出版发行,
1989年马传栋编写了《城市生态经济学》,1992年于志 熙编写了《城市生态学》,1993年杨士弘出版《城市生 态研究》, 1993 年董雅文编写了《城市景观生态》和 1998年沈清基的《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等。
霍华德从城市规模、布局结构、人口密度、绿带等
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一系列独创性的见解,是一个 比较完整的城市规划思想体系。
该理论对后来出现的一些城市规划理论,如“有机
疏散”论、卫星城镇的理论颇有影响。1940’s后,

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

城市生态学的学科基础与研究方法

习题
1、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的主要内容。 2、简述黑箱理论。 3、简述白箱理论。 4、简述同心圆增长理论。 5、简述扇形理论。 6、简述多核理论。 7、试述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 8、环境承载力原理的内容包括哪些? 9、系统具有哪些特征? 10、正向演替和逆向演替有哪些区别?
5、环境承载力原理
环境承载力(environmental load capacity): 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 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 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三者的限 制,是环境本身具有的有限性自我调节能 力的量度。
包括: (1)资源承载力: 自然资源:淡水、土地、矿藏、生物等。
人类生态学注重分析人与其空间场所的相互关系,而 城市生态学则更关注这种关系在城市中的表现。
传统人类生态学研究: 第一类是借鉴生态学的某些概 念和原理,从竞争、演替及生态优势的角度研究和分 析人类社会系统的状况,此方面的代表人物除帕克之 外,还有麦肯齐(R.D.Mckenzie);第二类主要是 以佐尔鲍和沃尔斯(Zorbaugh & Wirth)为代表的对 社会区位、经济区位和居住区位等某些特定区域外部 形态特征的分析;第三类如肖尔(Shaw)、法里斯 (Faris)和多恩海姆(Dunbam),主要是对城市犯 罪、心理失调等社会问题的探讨。
2、系统的特征 整体性:由许多元素按一定方式组合起来的, 元素虽各具不同的性能,但根据逻辑统一性的要 求构成整体。 关联性:各个组分之间相互联系、制约、有机 地结合在一起。 目的性:具有一定的功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环境适应性: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不断进行能 量、物质与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它的环境。 反馈机制:系统是一个信息反馈(feedback)系 统,系统内部都有反馈机制。

城市生态环境:原理、方法与优化-

城市生态环境:原理、方法与优化-

喀拉喀托 火山
时间:1883 年 8 月 7 日 地点:印度尼西亚
事件:喀拉喀托火山 大爆发
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这次喷 发以及继发的海啸摧毁了数百个村庄和城 市,30000多人死于非命。原有的喀拉喀 托火山的三分之二在爆发中消失。
1883年 火山爆发形成 了裸岩
有可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吗?过程?
化”,两种生物 生存能力不同, 如图a;生存能 力相同,则如图
牛与羊; 农作物与 杂草;大 草履虫与 小草履虫
b
数量上呈现出 “先增加者先减 少,后增加者后 减少”的不同步
性变化
羊和草; 狼与兔; 青蛙与昆

关系 数量坐标图
名称 互 利 共 生
寄生
能量关系图
特点
举例
数量上两种生物
同时增加,同时 减少,呈现出 “同生共死”的
几个问题: 1)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将给国家财政预算带来压力,如何做好养老
保障体系? 2)家庭养老功能减弱,是否放开二胎? 3)总人口中劳动力数量的绝对或相对减少,将可能影响经济中劳
动投入的水平与质量。
……..
种群间几种主要的关系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
能量关系图
竞争
捕食
特点
举例
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的 “同步性变
(2)种群生态学(poptJIation ecology):种群是指一定时间、一定 区域内同种个体的组合。 种群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种群 密度、出生率、死 亡率、存在率和种群的增长规律及其调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自然种群应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 ①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
②数量特征,即种群具有一定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 龄结构和性别比;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第1篇 原理篇 第02章 城市生态学概论及基本原理

城市环境与生态学:第1篇 原理篇 第02章 城市生态学概论及基本原理
全球层次
✓ 从全球的角度来研究生态学。 ✓ 人类面临的挑战:人口、食物、能源、资源、工业及城市膨胀
2.3.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角度
• 城市人口的结构、变化速率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 城市物质代谢功能与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 • 城市发展(受限)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 • 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建立生态系统模型 • 城市环境质量与城市居民健康的关系 •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 • 城市生态系统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关系(农田、海阳与河流等) • 社会环境对城市居民及其活动的影响 • 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的合理标准 • 城市生态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原理、内容与方法
•1 •2
2.4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2.4.1 城市生态位原理: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在原因 2.4.2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城市稳定和活力的原因 2.4.3 食物链(网)原理:城市活动的能量、物质利用原理 2.4.4 限制因子原理: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原理 2.4.5 生态环境承载力原理:城市发展的局限性原理 2.4.6 共生原理:城市发展的关系原理
2.1 城市生态学概念
2.1.1 城市生态学概念 2.1.2 城市生态学的分支
2.1.1 城市生态学概念
城市生态学由芝加哥学派的创始人帕克于 1920年代提出:城市生态学是对人们的空 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如何受其环境影响这一 问题的研究。
芝加哥学派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代表的人类生 态学及城市生态学术思想的统称。以城市为研究对象,通 过社会调查及文献分析方式,以社区和邻里为研究单元, 研究城市的集聚、分散、入侵、分隔及演替过程。
2.3.1 城市生态学的主要学科基础 2.3.2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层次 2.3.3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2)

城市生态学—第二讲 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2)

城市的人口构成
城市人口的组成 1、常住人口、暂住人口、户籍人口 常住人口:一般指已在某地持续居住一定时间以上的人口,包括满足该 时限要求的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时限通常有半年以上、一年以上等不同口 径。 暂住人口: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拟在暂住地居住一个月 以上的人员。 户籍人口:指在规划范围内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口。 2、农业人口和非农人口 农业人口:拥有农村户籍的人口。 非农人口:即为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 3、流动人口 一般指本市无固定户口的人口。一般又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临时流动人 口。
可分为传统居住区(北京四合院、上海石库门等)、多层居住区、高层公寓区、 花园住宅区(拥有较大花园绿地的别墅住宅)和农村居住区。
公共建筑区
包括大型公共建筑、公用设施以及文教卫生机构所在地区。
工业区
(1)建筑密集工业区。建筑物和生产设施密集,80%—100%地面被封闭,多为中 小型工厂集中区。 (2)建筑物稀疏地区。厂区有大片绿地,多为现代工业园。
各类生境类型及特征
交通运输用地
包括铁路设施、公路设施(道路绿化)、民用机场和港口码头。
仓储用地
包括大型堆栈、库房及其附属设施,封闭地面达80%以上。
闲置备用地
包括城市各种用地类型中的废弃地和暂未利用空地,存在自然植被生长的可能性。
园林绿地
城市园林绿地比较复杂,从强调管理的观赏公园直到相对接近自然的森林公园, 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公共绿地:包括公园及街头绿地,绿化植被以人工种植为主。 (2)防护绿地:主要为公路两侧的防护林,基础设施的绿化隔离带以及生产设施与 生活设施之间隔离绿化。
城市人口的规模
(3)首都和经济特区城 市 的规划 人均 建设用 地 指标宜在第IV级内确定; 当 经济特 区城 市的发 展 用 地偏紧 时 , 可在第 Ⅲ 级 内 确 定 。 (4)边远地区和少数民 族地区中地多人少的城 市 ,可根 据实 际情况 确 定 规划人 均建 设用地 指 标 , 但 不 得 大 于 150.0m2/人。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城市生态学及其基本原理

城市⽣态与城市环境-城市⽣态学及其基本原理城市⽣态学及其基本原理第⼀节城市⽣态学的概念⼀.城市与城市⽣态学的定义绝⼤多数的城市(city)都是从农村、集镇发展⽽来的。

因此,⼀般词典都把城市定义为⼈⼝集中、⼯商业发达、居民以⾮农业⼈⼝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化中⼼。

但是为了更明确区分城市与农村,可科学地把城市定义为:城市是经过⼈类创造性劳动加⼯⽽拥有更⾼“价值”的⼈类物质、精神环境和财富,是更符合⼈类⾃⾝需要的社会活动的载体场所和⼈类进步的合理的⽣活⽅式之⼀,是⼀类以⼈类占绝对优势的新型⽣态系统(ecosystem)。

城市⽣态学(urban ecology)是以⽣态学(eco1ogy)的概念、理论和⽅法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调控的⼀门学科,既是⼀门重要的⽣态学分⽀学科,⼜是城市科学(urban science)的⼀个重要分⽀学科。

城市⽣态学以整体的观点,把城市看成⼀个⽣态系统,除了研究它的形态结构以外,更多地把注意⼒放在全⾯阐明它的组分之间的关系及其组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代谢、信息流通和⼈的活动所形成的格局和过程。

城市⽣态学采⽤系统思维⽅式,并试图⽤整体、综合有机体等观点去研究和解决城市⽣态环境问题。

由于城市⼈⼝与城市环境(其他⽣物因素和⾮⽣物因素)相互作⽤形成复杂的⽹络系统,因⽽使城市体系的中⼼问题仍然是⽣物(⼈)与环境的问题,因此,从⽣态学⾓度⼜可把城市系统称为城市⽣态系统。

早在1925年麦肯齐(R.D.Mckenzie)就把城市⽣态学定义为“城市⽣态学是⼈们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如何受城市环境影响这⼀问题的研究”,这⼀定义⽐较侧重于社会⽣态学的内容。

⾃那时起,随着城市⽣态学研究的发展,对城市⽣态学概念的理解也⽇益深化。

如今,⼀般把城市⽣态学定义为:城市⽣态学是研究城市⼈类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关系的⼀门学科,城市⽣态学将城市视为⼀个以⼈为中⼼的⼈⼯⽣态系统,在理论上着重研究其发⽣和发展的动因,组合和分布的规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调节和控制的机理;在应⽤上旨在运⽤⽣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提⾼资源利⽤率,改善城市系统关系,增加城市活⼒。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

城市生态学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城市的数量迅速增加,世界各地的城市如今拥有着繁忙的街道,大量的人口,丰富多样的娱乐场所,以及众多购物和服务设施。

城市有着吸引力,但它也具有显著的弊端。

城市生态学是一门关于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科学。

它研究城市对人类健康、社会经济活动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衡量和改善这些影响。

例如,城市内的噪音污染、空气污染,以及城市内部的植物和动物的影响等等。

城市生态学可以理解城市的复杂性,它研究的范围涉及多学科领域,包括地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等。

城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和衡量城市社区的生态效应。

这包括从建筑物到人口、从基础设施到行为的宏观和微观多功能分析。

城市生态学的研究旨在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以改善城市的生存环境和服务条件,从而为人们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学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

它主要依赖于生态学、气象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建筑学、工程学等许多学科的共同支持。

城市生态学也需要知识多样化,以提高对城市社区规划和发展的洞察力。

城市生态学对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可以帮助规划者和城市管理者更深入地理解城市的自然环境,如何使城市更加可持续,以及如何提高城市的可操控性。

此外,城市生态学还可以为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提供全面、可持续的发展思路。

通过对城市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构建可操控的、可持续的城市未来社会。

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的可持续性,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污染。

它可以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降低社会不公,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机会,从而使城市更加宜居、宜健康、宜人类繁荣。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学是一门重要的科学,它可以提供有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信息,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指导,最终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宜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原理与思路(一)基本原理1、“生态位”生态位: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生态位的宽度据该种的适应性而改变,适应性较大的物种占据较宽广的生态位。

城市生态位(urban niche):城市给人们生存和活动提提供的生态位。

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现状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生活活动的适宜程度,既城市的性质、功能、地位、作用及其人口、资源、环境的优劣势。

2、多样性与稳定性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是同生态系统物种及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呈正相关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愈多样、复杂,则其抗干扰的能力愈强,因而也愈易于保持其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

在结构复杂的生态系统中,当食物链(网)上的某一环节发生异常变化,造成能量、物质流动的障碍时,可以由不同生物种群间的代偿作用给予克服。

人力资源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土地的多样性,保证了城市各类活动的展开;城市功能与交通方式的多样性,使城市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与辐射力;行业和产业结构的多样性,使城市经济稳定,整体经济效益提高等。

3、食物链(网)原理食物链: 以能量和营养物质形成的各种生物之间的联系。

食物网:生物群落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而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用于城市系统时,各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生产原料,某一企业的产品是另一企业生产的原料;某些企业生产的“废品”也可能是另一些企业的原料。

如此可以对城市食物网“加链”和“减链”。

减链:除掉或控制那些影响食物网传递效益,利润低、污染重的链环。

加链:增加新的生产环节,将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资源转化为价值高的产品。

食物链(网)原理表明:人类居于食物链的顶端,人类依赖于其他生产者及各营养级的“供养”而维持其生存;人类对其生存环境污染的后果最终会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即污染物的富集作用)而归结于人类自身。

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1/2+1/2.●子系统功能和系统整体功能相辅相成;●子系统都有无限制地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不顾其他个体的潜势存在。

●城市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并非总是协调一致的。

●理顺系统结构,改善系统运行状态,要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为目标,局部功能与效率应当服从于整体。

5、环境承载力原理环境承载力: 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

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

三者的限制,是环境本身具有的有限性自我调节能力的量度。

环境承载力原理具体内容:(1)环境承载力会随城市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环境承载力的改变引起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推动系统的正向演替或逆向演替。

(3)生态演替(succession):一种更新过程,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或一个生态系统被另一个生态系统代替的过程。

正向演替(progressive succession ):生态系统向结构复杂、能量最优利用、生产力最高的方向的演化称之;反之称为逆向演替(retrogressive succession)。

(4)演替方向: 当城市活动强度小于环境承载力时,城市生态系统可表现为正向演替;反之,则相反。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在众多生态因子中,有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起决定作用,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因子作用的阶段性●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环境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

5、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生产功能。

环境问题的分类按环境问题发生机制划分为以下三类: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环境干扰环境质量评价狭义:环境质量评价是对环境的结构、状态、质量、功能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对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协调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广义:城市环境评价是从保护环境的角度对城市的一切可能引起环境发生变化的人类社会行为进行定性和定量评定。

它以是否适于人类生存和发展(通常是以对人类健康的适宜程度)作为判别的标准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1、按时间分类有三种类型⑴、回顾性评价: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某环境区域的历史环境资料,对该区域的环境质量发展演变进行评价。

⑵、现状评价:依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着眼当前情况对区域内人类活动所造成的环境质量变化进行评价。

⑶、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2、按环境问题的空间范围划分有:局域的环境质量评价区域的环境质量评价流域的环境质量评价全球的环境质量评价3、按环境要素划分有单要素:大气的环境质量评价;水体的环境质量评价;土壤的环境质量评价;噪声、光、热、磁等评价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内容(一)污染源的调查和评价找出主要污染物和主要污染源(二)环境质量指数评价用无量纲指数表征环境质量的高低(三)环境质量的功能评价确定环境质量状况的功能属性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1、污染源调查与评价;2、环境污染物监测项目的确定;3、监测网点的设置;4、获得环境污染数据;5、建立环境质量指数系统进行综合评价;6、人体健康与环境质量关系的确定;7、建立环境污染数学模型;8、环境污染趋势预测研究;9、提出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建议;中国水资源的特点:数量上:“总量不少,人均不多”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时间分配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变率大”废水处理方法可按作用原理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适用于分离悬浮于水的不溶物(如泥沙、铁屑等固体颗粒、油污等难溶液体):(1)沉淀法(2)过滤法(3)离心分离法(4)气浮法(5)蒸发结晶(6)反渗透法。

化学法一般要涉及化学反应,或是将废水中污染物分离回收,或是使污染物变成为无害的:(1)混凝法(2)中和法(3)化学沉淀法(4)氧化还原法(5)电渗析法生物法,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化学氧化反应,适用对象主要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1)活性污泥法(2)生物膜法(3)厌氧生物处理法(4)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雨水的利用工程可分为三个部分:雨水的收集、雨水的处理和雨水的供应。

雨水收集的方式有许多种型式,例如屋顶集水、地面径流集水、截水网等。

建筑工程中的雨水处理有三种方式:土壤入渗系统:雨水收集、入渗设施等组成。

收集回用系统:雨水收集、贮存和处理、回用供水管网等组成。

蓄存排放系统: 雨水收集、贮存设施和排放管道等组成。

通常利用雨水贮留渗透的场所一般为公园、绿地、庭院、停车场、建筑物、运动场和道路等。

采用的渗透设施有渗透池、渗透管、渗透井、透水性铺盖、浸透侧沟、调节池和绿地等雨水回收利用的主要措施是结合降水特点及地形、地质条件,采用雨水渗透利用方案,设计出一种从“高花坛”、“低绿地”到“浅沟渗渠渗透”逐级下渗雨水的利用模式。

雨水回用用途:1 水面景观用水;2 循环冷却水补水;3 绿化用水;4 路面、地面冲洗用水;5 冲厕用水;6 消防用水;7 回灌地下水。

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情况雨水作为一种极有价值的水资源,早已引起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重视。

国际雨水收集利用协会(IRCSA)自成立以来,不断地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两年一度的交流大会使各国之间的雨水利用技术和信息能够很快地传播。

其中,发展较快的是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过渡,其“第三代”雨水利用技术的特征就是设备的集成化、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市场上已大量涌现收集、过滤、储存、渗透雨水的产品。

我国城市雨水利用情况自20世纪80年代末,甘肃实施的“121雨水集流工程”,“内蒙古实施的”集雨节水灌溉工程”,宁夏实施的“小水窖工程”,陕西实施的“甘露工程”。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特大城市的一些建筑物已建有雨水收集系统,但是没有处理和回用系统。

我国大中城市的雨水利用基本处于探索与研究阶段,北京、上海、大连、哈尔滨、西安等许多城市相继开展研究,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由于缺水形势严峻,北京市开展的步伐较快。

北京市水利局和德国埃森大学的示范小区雨水利用合作项目于2000年开始启动;北京市政设计院开始立项编制雨水利用设计指南。

雨水利用前景:一是节省巨额市政投资。

小区雨水利用工程可以减少需由政府投入的用于大型污水处理厂、收集污水管线和扩建排洪设施的资金。

二是节省市政和居民用水开支。

雨水利用运行费用低廉,经济效益突出。

假如使用1m3的自来水费用(含污水处理费)为3.00元,而从运行管理和小区用水费用支出分析,投入收集1m3雨水的年运行费用不足0.10元,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居民用水开支。

三是有良好的产业前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雨水利用的市场前景巨大。

未来若干年内,雨水与中水利用设备产业有很大潜力。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受城市气候的影响城市内部污染物分布不均局地性差异很大我国城市大气染污主要是煤炭型污染,这主要受我国能源结构影响北方城市空气污染比南方城市严重冬季空气污染最严重,早晚重于中午。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1调整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洁净煤技术,综合利用煤2工业生产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工业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峻工验收3居民生活和社会消费活动采暖:采用集中式供暖方式,提高建筑物的保温性能交通:提倡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4结构与布局厂址选择、烟囱设计、城区与工业区规划等要合理,不要排放大户过渡集中,不要造成重复迭加污染,形成局地严重污染事件发生。

城市不要选在盆地或凹地处城市布局形态是集中形的大气污染严重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改善城市大气环境如何节能加快结构调整、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当务之急;要倡导节能型生活方式、推广节能技术,积极推进节能服务体系建设,通过提高能源效率来削减能源需求;加强管理节能,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建立和完善节能法规、标准和严格的实施政策,实现节能降耗。

节能目标下城市设计的关键内容:根据社会能耗的3 个主要行业(建筑、交通、工业) ,结合城市设计的具体内容,可以将节能目标下城市设计的关键内容概括为以下3 点.1) 适应自然地理条件的城市空间形态设计2) 节能、高效的交通系统设计.3) 高自净能力的绿地系统设计.生态城模式:确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城市规划;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环保产业,倡导清洁消费;建立城市清洁交通体系;搞好市区立体绿化;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城区周边环境,缓解中心城市的生态压力;控制区域城市密度,保护绿色城市间隔;改进和完善城市发展考核办法及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