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1)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从诗题、诗文、诗人等多角度学习诗歌,理解诗中情感,体会诗歌意境。
3. 拓展阅读登台咏怀诗歌,迁移诗歌阅读方法。
【课前预习任务】
诵读诗歌。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幽州台的由来。
【课上学习任务】
1.反复诵读《登幽州台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会阅读诗歌题目,结合注释和诗歌写作背景以及陈子昂生平等资料,知人
论世,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表达的感情。
3.代入自己的真切感受阅读诗歌,画面还原,探索诗人内心,体会诗歌意境。
4.学以致用,拓展阅读登台咏怀诗《登金陵凤凰台》。
【课后作业】
1.整理听课笔记,小结诗歌阅读方法。
2.请描述“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所展现的画面,并谈谈你对这两句
诗的理解。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
1.略。
2.答案示例:
画面:当我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理解: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意思对即可)。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师: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的悠悠长河中,诗人们张目人间,寄情山水,人情物理,体察入微,或执着,或洒脱,或沉郁,或飘逸,风情万种,千古流芳。
今天我们开启一段旅程,随着诗人的生花妙笔,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师:本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是《登幽州台歌》和《望岳》这两首。
先请大家自由读第一首,注意字音、停顿和语调。
(学生先自读,探索技巧)师:哪位同学给我们朗读展示一下?(学生推荐代表朗读展示)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读的恰当吗?好吗?为什么?生:同学朗诵的速度还可以再慢一点,低沉一点生:“独”“怆然”“涕下”提示我们朗诵的时候可以一种孤寂、痛苦的心情来读生:这是一首绝句,可以用“二三”的节奏来读。
师:打断一下,《登幽州台歌》真的是一首绝句吗?生:不是。
师:是的,它不是绝句。
它是一首古体诗,从题目中的“歌”可以得知。
歌,是我国古诗的一种体裁,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多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类似的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恨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师:诗歌以精准凝练、整齐工稳为美,而这首诗中重复出现了“不见”,前后字数也不同,能不能改成这样?读一读,想一想(屏显)前不见古人,后难逢来者。
念天地悠悠,独怆然涕下。
(男女生互换比读)师:你喜欢原诗还是改变后的诗?为什么?生:我喜欢原诗,多了一个“之”一个“而”,读来语气更舒缓,像叹息,而且抑扬顿挫。
生:我也喜欢原诗,重复“不见”,更见诗人的孤独、伤感。
师:大家很聪明,感悟的很好。
建议你读这首诗的时候采用“一二二”节奏处理,这样更有助你读出诗歌的韵味。
(学生自行朗读操练,并齐读展示)师:学习诗歌,除了第一步“吟诵”,还有必要进行“译读”,在疏通文句的基础上领会诗歌要表达的情感或主旨。
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为这首诗做个注解吧,直译或意译。
(结合书下注释,学生思考,二人合作,准备译读。
)生:往前看不到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诗词曲五首》的课堂教学实录
《诗词曲五首》的课堂教学实录(生自由朗读,争论)生:有些人一哀究竟,有些人哀而豁达。
生:有些人哀得悲壮,有些人哀得生气。
生:有些人为自身哀,有些人为国家及黎民苍生哀……师:那这样好不好,我们先来体会一下哀得悲壮的一首诗。
我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听完后,请大家说一说这首诗的哀表达在哪里?悲壮又表达在哪里?(请同学朗读《过零丁洋》)生:的哀首联就有表达,“干戈寥落四周星”是在哀叹连年征战的战斗之苦。
生:还在哀叹国家山河破裂,局势危险,个人命运也动乱担心,我是从“山河破裂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看出来的。
师:是啊,这一联妙用比方,写出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艰辛危苦。
生:还有劲联在哀叹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师:对,劲联很奇妙第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内心的感受,并且对仗工整。
那么悲壮表达在──生(齐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师:尾联。
直抒胸臆,说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板书:哀而悲壮)师:让我们再将这首诗齐读一遍。
(齐读《过零丁洋》)师:刚刚有同学说到了哀而生气的诗,又是哪一首呢?生(齐):《山坡羊·潼关心古》师:哪位同学能先来读一遍?(学生朗读完后,教师简要讲解曲的学问)师:这首曲的哀又表达在哪里呢?生:“难过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西都”即长安,它曾经富强兴盛,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芜,令人哀伤。
生:还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为天下百姓而哀。
师:“亡,百姓苦”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兴”,也“百姓苦”呢?生:由于朝代兴起了,百姓不仅要担当苛捐杂税,还要服徭役和兵役。
师:是啊,“苛税猛于虎”也。
这里不仅是哀,更写出了的愤懑,是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
师:除了这一首,还有没有属于“哀而生气”的?(生思索,交头接耳)生:我认为杜牧的《赤壁》也属这一类型。
师:嗯!说说你的理由。
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是说周瑜之所以胜利,是由于有东风,要是没有天赐东风,二乔唯恐都被关进铜雀台了。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课课件《古代诗歌五首》【教课目标】1、理解作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表现技巧。
2、推断、品尝诗词的语言,感觉诗歌语言的凝练、形象。
【教课重点】诗词的内容、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语言的品尝。
【教课课时】一课时。
(40分钟)【教课过程】一、导入(1分钟)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边有“长河夕阳圆”的壮美,也有“禅房花木深”优美;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的安闲;更有曹孟德的“日月之行,若出此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的广博胸怀。
每一首诗都给我们不相同的美的享受。
今日,让我们走进古诗词,复习15课《古代诗歌五首》,再次共同感觉那份独到的美,提升同学们感悟赏析古代诗歌的能力。
这几篇诗歌,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述出一幅幅图景。
如何去复习呢?二、以《观沧海》《次北固山下》为例指导赏读古诗词第一关、读背诗歌、掌握感情:(5分钟)古诗词是用来吟唱的,所以,我们在掌握诗歌感情的前提下,要读出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来,读出感情,读出意味来,并熟读成诵。
读得好,背得熟:全班自由大声的朗读、背诵:⑴指定2名学生背《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⑵组织议论。
(感情基调、从节奏、轻重、语调等表现)如重申:日月/之行,若出/此中;星汉/绚烂,若出/其里。
⑶齐背两首,检查(出示投影)①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③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
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⑷总结:学习语文,我们要背诵大批精良的古诗词,不断积累。
这两首,忧如浩荡的文化长廊中的一两块秦砖汉瓦,装饰了同学们的梦,使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二关:诗译内容、感知境地:(8分钟)(诗言志。
《古代诗歌五首》精品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精品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韵律、意境等知识;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古代诗歌的意境理解和意象运用。
重点:古代诗歌的形式、韵律、意境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
学具:古代诗歌选集、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登鹳雀楼》的背景、形式、韵律、意境等,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初步的认识。
3. 例题讲解:以《望庐山瀑布》为例,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形式美、意境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形式、韵律、意境,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江南春》和《夜泊牛渚怀古》的意境和意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内容:a. 古代诗歌的形式美b. 古代诗歌的意境美c. 古代诗歌的韵律美d. 诗歌中的意象运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古代诗歌五首》中任选一首,分析其形式、韵律、意境,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示例:《望庐山瀑布》形式:七言绝句韵律:平仄相间,韵脚为“ou”意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感悟:这首诗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同时也让我对古代诗人的才华赞叹不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但在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意象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诗歌,如《静夜思》、《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深度;3. 小组讨论的引导和有效性;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示例的深度;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5篇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5篇诗歌以其丰富的内涵和艺术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创造的空间,所以对诗歌的探究是无止境的,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一课《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今天是语文课的第二十一课,我们要学习诗歌,具体而言,是古代诗歌。
现在,请大家拿出课本,我们开始进入学习状态。
第一篇诗歌是《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他在此诗中运用了丰富多彩的词汇和生动形象的描绘,来展现登楼所见所感。
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体会到诗人在登楼时所感受到的自由和想象力。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意闲适清新,充满了古典气息,大气磅礴,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句经典的开头,更是被广大诗歌爱好者所传颂。
第三篇诗歌是《将进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这首诗充满了爱好自由的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风范。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学的独特之处。
第四篇诗歌是《江南逢李龟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的故园江南,杜甫以自己的经历来描绘江南的风光与景色,使我们体会到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怀念。
最后一篇诗歌是《春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杜甫通篇写出了春天气氛的浓厚、风景的美丽,以及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对历史的思考。
好了,以上就是本次课程的所有内容,我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优美的古代诗歌中,体会到诗歌的美与神韵,感受到文学之美的真深广博。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学习了五首优美的古代诗歌。
这些诗歌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让我们了解了不同诗歌家的思想、情感和人生观。
首先,我们学习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壮观、宏伟的景象,描绘了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和美丽的人文景观。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将所有景色统一起来,将它们贯穿成一个图景,使诗歌的浓郁氛围更加丰富。
接着,我们学习了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是我们熟知的诗歌之一,其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开头,深深地印在人们的心中。
这首诗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出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渴望和思考,并将自然景色、内心情感融为一体。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的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古代诗歌五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相思》、《静夜思》、《春晓》和《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五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
教学内容涉及每首诗歌的全文解读、背景分析、意境把握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五首古代诗歌,体会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2. 分析五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五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核心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诗歌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绘画作品,引导学生进入古代诗歌的情境。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诗歌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境。
3. 诗歌解读:逐句解读五首诗歌,分析诗歌的韵律、意境和艺术特色。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如何从诗歌中提炼核心意境。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四首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8. 课堂小结:布置课后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王之涣,韵律美,意境高远相思:王维,含蓄深情,意境优美静夜思:李白,孤独寂寞,意境宁静春晓:孟浩然,生机勃勃,意境清新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别之情,意境悲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并写出分析报告。
从五首诗歌中挑选一首,为其创作一幅插画。
2. 答案:分析报告:要求学生结合诗歌的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插画: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现诗歌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及时进行辅导。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代诗歌五首,分别是《春晓》、《宿建德江》、《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些诗歌都是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诗歌;2.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3.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五首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和意境。
难点:欣赏诗歌,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学具:课本、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配乐朗诵的这五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课堂讲解(20分钟)针对每首诗歌,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讲解诗歌中的难点字词。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课堂讲解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背诵(10分钟)学生集体背诵这五首诗歌,检查背诵效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将这五首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2. 请学生分析每首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在笔记本上;3. 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鉴赏,写下鉴赏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播放配乐朗诵、自主学习、课堂讲解、随堂练习、课堂背诵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古代诗歌的美。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学实录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课堂实录一、解诗题师:杜甫《望岳》被后人誉为“绝唱"。
人们还把它刻石为碑,立在山麓,与名山同垂不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品读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诗题“望岳”二字,已经透露了两个关键信息,分别是什么呢?生:“望"字说明诗人在眺望一座山,这是一座什么山呢?就是“岳”,它指的是五岳之一的泰山。
师:你的解读特别清晰。
你从诗中哪个词看出是泰山?生:岱宗。
二、通诗意师:岱的本义是天下最大的山,宗是什么意思呢?生:祖宗?生:宗师?师:你们说的祖宗、宗师都含有长者、尊者的意思。
“岱宗"就是五岳之长。
杜甫面对五岳至尊,忍不住在诗的开篇发问:“岱宗夫如何?”带着这个问题朗读诗歌,要读准字音。
(学生朗读)师:大部分同学都能读准字音。
还需要关注几个易错字音。
比如“夫"(fú),作为语气词读第二声,要读出诗人面对泰山时沉吟感叹的语气。
还有通假字——“曾”(céng),它是什么意思呢?生:这个字通“层”,层云是指堆积在一起的云。
师:对,还有生僻字——“眦”(zì),借助注释说说这是什么意思?生:眦,是眼眶的意思。
师:那“决眦"又是什么意思呢?生:长大眼睛,瞪大眼眶。
师:瞪大眼眶到什么程度呢?生:决裂开来。
师:没错,杜甫远眺飞鸟,眼角眼眶仿佛要裂开一般。
刚才同学们借助注释,整体把握了诗歌大意。
三、赏诗景师:请闭上眼睛,听示范朗读(播放配乐朗读音频),想象画面,说说你在脑海中看到了什么景象?生:我想到了延绵的山。
太阳正在落下,山的一面是阴暗的一面是明亮的。
我还想到了云朵和鸟儿,这座山还是高耸入云的。
师:嗯,你的想象都出自诗中的写景句。
课前大家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写景句,发挥想象,描绘了诗中的景象。
老师给你们一个评价标准,看看怎样的诗景描绘才算是成功的。
(屏显评价表)评价维度待改进良好优秀关键词没有准确理解比较准确准确想象没有展开比较合理合理且丰富描写缺少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特征抓住景物特征,丰满生动,融入情感语言有语病通顺通顺,优美师:最受喜爱的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看看这位同学是否准确理解关键词呢?(屏显:“泰山,汇集了大自然所有的巍峨壮丽,把这一片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 人教版
《古代诗歌五首》课堂实录【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前几天课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伴着老舍先生一同去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去1180年前的西子湖畔看看,和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去找寻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原因,来感受一下这季节更换时乍见的喜悦。
(课件:配乐欣赏西湖富有早春特佂的美景)②整体感知诗文(朗读法)(1)自由朗读.现代作家梁晓声说:读书是一种幸福,现在我们就来享受这种幸福。
同学们自由的大声朗读。
(老师请同学读两个易读错的字:没马蹄mò白沙堤dī)(2)听诗朗颂.学生听范读时老师作要求,拿起笔在诗中标出重读、停顿(3)模仿齐读。
请同学们模仿齐读本诗,读完后同学们进行自评,老师进行总评:诗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思想感情,我们朗读时,要用情去读,用心去悟。
同学们刚才朗读时重读、停顿、语速读得都不错但感情不饱满,或者没有感情,这是因为对文章内容没有深入了解,下面我们就审美的眼光来观照课文,理解诗文的内容,想象画面。
③理解内容,想象画面.(1)老师引导同学们理解几个重点词:初平云脚低渐欲才能没马蹄(不求字字句句统一答案,为学生欣赏诗歌提供想像的空间)(2)在理解诗歌内容基础上,想像诗中画面.一提供参考的方法:(联想法)A.勾勒形态B.染上色彩C.使画面动起来D.让画面更鲜艳、更逼真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在大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二设置情境,播放<<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
④欣赏诗歌,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启发式、合作探究式)A齐读全诗,找一找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描写的(春)B围绕诗眼“春”,诗中勾画了哪些早春特有的景物(水、云、莺、燕、花、草等) C通过对这些春景的描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抒发了作者恬静、闲适之情)D朗读诗歌,体会其中的喜悦和恬静之情E诗中的春景本是一些零散的片断,诗人如何把它们组合成一幅幅流畅的画面?(诗人落足在一个“行”上,从全湖一个标志性建筑孤山寺写起,以最爱的白沙堤为终点采用“游踪”的手法组织画面,诗歌结构严密)F古诗的炼字.分小组议一议诗中哪些字或哪些词用得妙,简单的说明原因。
2024年《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设计教案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通过对五首古代诗歌的深入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2.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3.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五首古代诗歌的学习与鉴赏。
2.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象运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2.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讲授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1)古代诗歌的基本特征:韵律、平仄、对仗、意象等。
(2)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
3.学习五首古代诗歌(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总结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5.作业布置(1)背诵五首古代诗歌。
(2)写一篇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文章,不少于800字。
六、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和情感体验。
2.成果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提升。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五首古代诗歌”部分。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设计教案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学习五首古代诗歌,包括《静夜思》、《春晓》、《登鹳雀楼》、《寻隐者不遇》和《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些诗歌分别反映了古代诗人的生活、情感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学习,让学生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这五首古代诗歌。
2. 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 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重点:朗读和背诵诗歌,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五首诗歌的原文、翻译和图片。
2. 诗歌朗读录音,以便学生跟读和模仿。
3. 诗歌背诵卡片,方便学生随时复习和巩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诗歌,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五首古代诗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诗歌学习(15分钟)1. 出示第一首诗歌《静夜思》,让学生朗读并跟读录音,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讲解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回答与诗歌相关的问题。
三、诗歌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其他四首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2. 邀请几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四、诗歌背诵(5分钟)1. 向学生发放诗歌背诵卡片,让他们进行小组背诵。
2. 鼓励学生上台进行背诵展示,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家庭背诵和朗读。
2. 布置相关作业题目,让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意象和情感。
板书设计:板书诗歌的和作者,以及在讲解诗歌时涉及的重要内容和关键词。
作业设计:1. 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家庭背诵和朗读,并记录下自己的感悟。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五首古代诗歌,让学生领略了古代诗歌的魅力。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来聊聊古代诗歌,想必大家对诗词总有那么一点兴趣吧。
古代诗歌可真是个宝藏,像大海捞针,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情感和故事。
你知道吗,诗人们可都是情感的高手,动不动就把自己的心情化作字句,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想象一下,那个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网络,诗人们就靠一支笔和一张纸,把心里那些小九九写出来,真是个了不起的事儿。
要是我们能穿越回去,听听他们在月光下吟唱,肯定会让人心醉神迷。
说到诗歌,大家心里可能会想到李白、杜甫之类的。
李白可是个豪放派,喝酒吟诗那是常有的事,简直就是个诗仙!他的《将进酒》里,那种豪情万丈的气势,喝酒就像是要把整个世界都推倒一样。
而杜甫呢,他可就不同了,更多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
读他的《春望》,就能感受到那种对国家的惋惜与对家人的思念,真是让人感同身受。
你说,古代诗人真是个个都能把心情写得淋漓尽致,绝对是“心中有诗,笔下生花”!再说说那首《静夜思》,李白在月光下的孤独感,简直就是那种“月亮惹的祸”。
他一看见明月,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家乡,心里顿时五味杂陈。
想象一下,夜深人静,外面月光洒下,诗人孤身一人,心里满是思念,写出的诗句简直让人心碎。
还有那些描写春天的诗,啊,简直就是“春暖花开”的感觉,仿佛能闻到那淡淡的花香。
诗人用最简单的字,表达出了最复杂的情感,真是让人感叹“字字珠玑”。
说到古诗,大家可能还会想起一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比如“临江仙”、“月落乌啼”,这些词都是从诗词中来的,真是厉害得不得了。
再想想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诗词里的意境。
比如“人面桃花”,这不就是那种一见倾心的感觉吗?古代诗人的情感真的是深入人心,像是“拨动心弦”,让人忍不住想要深入了解。
教学的时候,带大家读古诗,也不是一味地背诵,而是要让大家去“体会”那种情感。
我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故事。
这样一来,诗词就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变成了有温度的情感,大家也会更乐于去接受。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古代诗歌五首》群诗教学实录【设计意图】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单元导读特别指出,建议运用比较的方法阅读,分析作品之间的相同或不同之处,以拓宽视野,加深理解。
这几首诗歌的创作年代不一,由唐代到清代,或抒情,或阐明哲理。
教学时可以关注五首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的异同点,运用比较的方法,探讨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及诗歌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1. 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蕴含的道理。
3. 背诵默写古诗,并引导学以致用。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朗读诗歌,读懂大意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古代诗歌五首》,这五首诗,各有特色,都是千古流传的佳作。
现在,请同学们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画出来,稍后我们来探讨。
学生朗读,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生:《登飞来峰》里面“闻说”是什么意思?生:“闻说”就是听说,闻,是听的意思。
生:“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这两句不太明白。
为什么要“决眦”?生:书上注释有。
但语序感觉有点怪。
师:这两句其实有点倒装的意思。
生曾云(层云生起),使人心胸震荡;入归鸟,飞鸟归林,作者张大眼睛远望。
生:浩荡离愁白日斜,“浩荡离愁”是什么意思?还有,为什么是“吟鞭东指即天涯”?一开始,没有同学举手回答。
师:大家再看看书,读书要读仔细。
生:离愁,就是这时候诗人要辞官,离开北京,他可能舍不得,有一种愁绪。
浩荡,我觉得是形容他的离愁别绪像浩荡的江水,说明他愁的程度。
师:对,古人表达愁的诗句特别多,比如,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经常把愁比喻成流水,极言愁之深长。
生:为什么陈子昂会“怆然”而且“涕下”?师:这两个词很耐人寻味。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堂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教学设计课前放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营造课堂氛围。
让学生置身于古诗词演唱的氛围之中。
一、导课师:走进唐诗,就是走进一个神奇迷人的王国。
那是一个人类精神之花全面盛开的季节。
我们的大师从一张薄薄的书页上站起来,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一袭古装,长发飘飘,风姿万千……今天有一位诗人来到我们身边,在他出现之前,我们先看看别人是怎么评价他的。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朱德对联中寓指的人物是谁?生:杜甫师: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
杜甫一生都在现实的荆棘与泥水中行走跋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杜甫早期所写的诗歌《望岳》。
去聆听诗人心灵搏动的颤音,感受诗人生命之歌的变调。
师:《望岳》这个“岳”指的是哪座山?生:齐答“泰山”。
]师:对,是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
(老师板书“望岳”,简单画泰山轮廓)老师画的泰山象不象?生:齐答“象”(笑)。
师:这首诗比较好懂,杜甫也是我们的老朋友,请同学来介绍杜甫。
生: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字子美。
生: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杜甫被称为诗圣,老师也将一些资料写在了PPT上,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答“杜甫的诗反映了当时历史,称为史诗”。
生:杜甫诗的风格主要以“沉郁顿挫”为主。
师:说得非常好,看来同学们课前对《望岳》一诗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三分诗,七分读,好诗是读出来的,我们一起来读读吧!首先听老师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配上音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望岳》)师:下面请大家自己自由朗读,一会儿请同学给大家范读。
(学生开始自由读)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
(一位学生开始朗读)师:大家谁点评一下?生1:他读的太平淡无味生2:他读的不够抑扬顿挫。
师:咱们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注意刚才其他同学提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1○教学目标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课前准备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
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
○教学设计观沧海曹操导入新课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
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
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
《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
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学生四人小组交流学习,全班讨论明确:[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②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研读与赏析“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王湾导入新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②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①首联:诗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
颔联:船上所见景色。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太快了,诗人已来,少有此句。
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
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
②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研读与赏析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讨论明确:“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全诗和谐优美。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导入新课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
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感知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
教师正音,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①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②哪句诗说明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学生自己合作探究明确:[明确]①首联:诗人从大处落笔,写行经孤山寺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一片生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②“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已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研读与赏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
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
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作业背诵这三首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西江月》、《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西江月辛弃疾齐背前三首诗(可配上音乐)。
我们读了“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观沧海》,品味了王湾诗中淡淡的思乡愁绪,领略到了白居易诗中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
今天,我们再随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去领略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
辛弃疾,自号稼轩居士,长期的农村闲居生活,更使他接近了农村,和农民建立了较深的感情。
他一直重视农业生产,同情民间疾苦,因而才写出了这样轻快活泼的农村词。
了解这些,我们才能深刻体会到词的妙处。
教学内容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组:①这首词分上下两片,各写了什么内容?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a.上片:写景。
明月初升,山林顿时变得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上栖息的山鹊和蝉;清风吹拂,把它们的叫声送到夜行人的耳中;田野间弥漫着稻花的香气,水中的青蛙不断地鸣叫;一路上都可以听到出来纳凉的人们在笑谈着今年的丰收。
下片:避雨。
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当词人走到山前时,雨点飘落下来,他知道骤雨将至,想要找个地方避雨。
说来也巧,当他急急忙忙转过溪头时,一眼就看到了他过去曾经见过的那家茅店,依然在社林边。
(学生自己表述上述内容,不必一致,大致合情即可。
)b.这首词描写了农村夏夜的清新景色,抒发词人的闲适心情。
研读与赏析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思考问题:问题组:①词人为什么夜行?夜行的时间长不长?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②“忽见”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③探究这首词的意趣。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①“蝉鸣”可见天酷热,天气变化从“明月”至“七八个星天外”,要有时间,可见夜行之长。
②夜行雨,要寻找避雨之处,避雨之处“忽见”,想什么就有什么,能不高兴?是喜出望之吼。
③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导入新课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
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感知内容教师范读,学生仿读。
学生闭目,随着老师的描绘想像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
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
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画面,及作者所表达的浓重的思乡情。
学生根据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简笔画,加深思考。
研读与赏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明确:作品中前三行全写景,人物未出场,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主人公眼中的景物,景物紧紧扣着“情”;古道,是他的行经路;瘦马,是他所骑;而西风,也正吹在他身上,透着一种悲凉。
仅仅28个字,一个长期漂流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就这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文字不多,然而思乡之情却绵绵柔长,缠绕在读者心头。
学生配乐朗读拓展延伸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诗歌,可展开朗诵比赛,以提高朗读水平。
各小组可展开竞赛,看谁背诵的诗歌多。
延伸作业①将搜集的诗歌抄写下来,增加积累。
②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下节课交流。
《古代诗歌五首》教学实录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能读会写“碣、澹、竦峙、萧瑟”等生字词。
⑵理解、积累“澹澹、竦峙、萧瑟、听取、别枝、若、次、以、见”等文言词汇。
⑶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准确朗读并默写。
2、能力目标:⑴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⑵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德育目标:反复朗读中启发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诵读;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 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观沧海》,感受诗中洋溢着的饱满激,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习王湾《次北固山下》叙事写景的哲理美。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从了解灿烂文学入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首脍炙人口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