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ppt课件1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诗词曲五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bf585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07.png)
统编版 · 语文 · 九年级(下)
24.诗词曲五首
第1课时
新知导入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 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重点)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难点)
返回
新知导入
我国古代频繁的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十五岁从军到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 乡,这又是怎样的悲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战 争题材的古诗《十五从军征》。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版)。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 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或为其前任,这首诗就 是为送武判官归京所作的。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 ,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 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 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屋前的院子
野生的谷子
这里指井台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野生的葵菜
用杵臼捣去谷 物的皮壳
拿着
精读课文
一会儿
同“贻”,送给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精读课文
句子解读
译文: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 拿捣掉皮壳的谷物来做饭,摘下葵菜来煮菜羹。菜羹和 饭一会儿就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东方 张望,老泪纵横,沾湿了我的衣裳。
精读课文
写作特色
1.谋篇布局,巧妙自然 本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 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松柏冢累累”)→彻底失望(返 回家中,景象荒凉,空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 看”)。而这些又突出表现了主题——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24.诗词曲五首
第1课时
新知导入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 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重点)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难点)
返回
新知导入
我国古代频繁的战争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十五岁从军到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 乡,这又是怎样的悲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战 争题材的古诗《十五从军征》。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岑参集校注》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版)。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 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或为其前任,这首诗就 是为送武判官归京所作的。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 ,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 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 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屋前的院子
野生的谷子
这里指井台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野生的葵菜
用杵臼捣去谷 物的皮壳
拿着
精读课文
一会儿
同“贻”,送给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精读课文
句子解读
译文: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 拿捣掉皮壳的谷物来做饭,摘下葵菜来煮菜羹。菜羹和 饭一会儿就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走出大门向东方 张望,老泪纵横,沾湿了我的衣裳。
精读课文
写作特色
1.谋篇布局,巧妙自然 本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 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松柏冢累累”)→彻底失望(返 回家中,景象荒凉,空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 看”)。而这些又突出表现了主题——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古代诗词曲五首》课件
![《古代诗词曲五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af764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87.png)
第四首诗词曲的艺术手法与特色
总结词
叙事技巧、人物塑造、语言风格、文化内涵
详细描述
这首诗词曲在叙事技巧上表现出色,成功塑 造了各种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独特,同时蕴 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使读者领略到传统文
化的魅力。
第五首诗词曲的艺术手法与特色
总结词
意象叠加、情感渲染、修辞手法、思想深度
详细描述
这首诗词曲通过多个意象的叠加,强化了情感渲染,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深刻 的思想深度,使读者在欣赏艺术美感的同时,得到思想的启迪。
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影响
古代诗词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尤其是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这些 思想对古代文人的创作思维和审美观 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创新
古代诗词曲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 也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使得古代文 学艺术得以不断发展。
02
五首诗词曲的作者介绍
作者一介绍
总结词
文学巨匠,开创一代文风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精练 ,深受后世喜爱。他的创作涵盖了散文、诗歌、词等多个领域,对后世文学发 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二介绍
总结词
才华横溢,诗风清新
详细描述
他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其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的诗作而著名。他的诗歌多 以描绘自然风光、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第五首诗词曲的影响与价值
总结词
这首诗词曲以其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详细描述
这首诗词曲的价值在于它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以及它对读者心灵的触动和 启迪。它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 词曲以其深刻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成为了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诗词曲五首诗》第一课时
![诗词曲五首诗》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76859195acfa1c7aa00cc89.png)
编辑ppt
14
【探究新知】
1.梳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的内容。
2.梳理《赤壁》的内容。
编辑ppt
15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辛酸、愤懑
归来感慨 世事变迁
用典
悲痛、怅惘
感叹身世 比喻 展望未来 富有哲理 豁达、进取
感谢赠言 振作精神
积极、昂扬
乐辛 观酸
愤 懑 、 坚 定
编辑ppt
16
思想感情:
(一)、《浪淘沙》(八)、《杨柳
枝》(一)、《西塞山怀古》、《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其诗结
有《刘宾客编辑集ppt》。
5
资料:
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唐敬
宗宝历二年(826),诗人罢和州
刺史,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
罢苏州刺史的白居易相遇。同是
天涯沦落人,惺惺惜惺惺。白居
易在席上吟诗《醉赠刘二十八使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编辑ppt
13
译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①铁未销,
自将②磨洗认前朝。
东风③不与周郎④便,
铜雀⑤春深锁二乔⑥。
【注释】
①折戟沉沙:断戟没入沙中。
②将:拿起。
③东风:指吴蜀联军借东风火攻曹操事。
④周郎:吴军统帅周瑜。
⑤铜雀:台名,魏曹操所建。顶上饰有大铜雀。
⑥二乔:乔玄两女。大归孙策,小嫁周瑜。
赤壁
未销的铁戟 兴感之由
前朝之物
若非东风之便 感慨咏叹
历史将会改写
抑郁不平 豪爽胸襟
编辑ppt
18
思想感情: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 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诗词曲五首》PPT精华版1(共19张PPT)
![《诗词曲五首》PPT精华版1(共1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34886f052ea551811a68750.png)
白、鲜润的特点,既表
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 丽风光,又写出诗人 的惊喜之情。
【送别之前的雪景】
这四句诗是怎样表现边塞地区气 候特点的?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互文)
都护铁衣冷难着。
用“狐裘、锦衾、角弓、 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 的物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 “角弓不得控”和“铁 衣冷难着”,生动地表 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 以忍受。
柒 主旨探究
这首七言古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 着笔,通过对特殊环境的描绘,抒发了诗人雪中
送友的深挚情感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 情,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 情怀。
捌 课堂小结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雪中送别图(后8句)
遍大 地雪 银纷 妆飞
难雪 以天 忍奇 受寒
【送别之前的雪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卷”和“折”写出风 势之猛,“八月”说明 下雪时间很早,“即”
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惊 奇。这两句写边塞的风
狂雪早。
【送别之前的雪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 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 和开阔的胸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梨花喻冬雪,以春 景写冬景,抓住雪洁
愁沙 云漠 惨冰 淡封
寄设 寓宴 感饯 慨别
无依 限依 惆惜 怅别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感
聆谢 听 !
·中军帐里摆设酒席宴请归客,酒席上有胡琴、琵琶、羌笛演奏。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卷”和“折”写出风势之猛,“八月”说明下雪时间很早,“即”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惊奇。
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 丽风光,又写出诗人 的惊喜之情。
【送别之前的雪景】
这四句诗是怎样表现边塞地区气 候特点的?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互文)
都护铁衣冷难着。
用“狐裘、锦衾、角弓、 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 的物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 “角弓不得控”和“铁 衣冷难着”,生动地表 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 以忍受。
柒 主旨探究
这首七言古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 着笔,通过对特殊环境的描绘,抒发了诗人雪中
送友的深挚情感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 情,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 情怀。
捌 课堂小结
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
漫天大雪图(前10句)
雪中送别图(后8句)
遍大 地雪 银纷 妆飞
难雪 以天 忍奇 受寒
【送别之前的雪景】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卷”和“折”写出风 势之猛,“八月”说明 下雪时间很早,“即”
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惊 奇。这两句写边塞的风
狂雪早。
【送别之前的雪景】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 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 和开阔的胸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梨花喻冬雪,以春 景写冬景,抓住雪洁
愁沙 云漠 惨冰 淡封
寄设 寓宴 感饯 慨别
无依 限依 惆惜 怅别
描写边地奇异风光,抒发无限惆怅之情
感
聆谢 听 !
·中军帐里摆设酒席宴请归客,酒席上有胡琴、琵琶、羌笛演奏。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卷”和“折”写出风势之猛,“八月”说明下雪时间很早,“即”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惊奇。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27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6e986193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9.png)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来。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兴亡之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奔流不息。
• 解读:上阙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眺,想到中原沦陷的故土,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 追,情感沉郁悲怆。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罗幕,狐皮大衣不保暖,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拉不开,铠甲冷得难以穿上。 互文修辞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沙漠纵横交错结了百丈冰,愁云暗淡无色万里凝滞。 百丈、万里:夸张,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 “愁”“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这两句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在这样的一个家中,从军归来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 无靠的孤独悲伤。
理解赏析
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哀 。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 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揭示了战争带给人们 的灾难。
1.熟练背诵这五首诗词,理解其内容和情感。 2.完成九下《诗词五首》复习的后测题。
理解赏析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北风铺天盖地能把白草折断,塞北的天空八月就纷飞着大雪。 开头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像一夜间忽然刮起了春风,千万棵梨树开满了花。 以春景写冬景,发挥联想,运用比喻,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意境壮美, 富有浪漫色彩。体现了以苦寒为美的豪迈之情,表现出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诗词曲五首(课件1)
![诗词曲五首(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0229515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1.png)
这是一首赠答诗。刘禹锡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途径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席上吟诗,对刘禹锡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因此写此诗回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 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 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
3.前后两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 内在联系?
前两句是叙事,后两句是议论。由叙事引发议论。
阅读理解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寂寥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体裁之完整,技巧之纯熟,风格之遒上,境界之高远,都达到了完美与辉煌,堪称中国传统诗歌之集大成者。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酬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大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会昌元年(841),加检校礼部尚书衔。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 白居易曾称其为“诗豪”,唐宋两代对其诗文评价甚高,可见刘禹锡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42张ppt)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4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53f4886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6e.png)
——《诗词曲五首》群文阅读
第二课时
目录
分
诵
类
读 诗
第 二
剖 析
第 一 部
词 话
部 分
觅 规
分战
律
争
比
较
第 三
阅 读
部 分
潜 思
索
知
人
论
第世
四 部
巧
分创
作
诵
壹 读
诗 词
话
战
争
印
诗词中的战争百态
五首古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战争 生活的方方面面。诗人词人们以不同的
视角表达着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和认识。
请同学们结合诗词内容,思考你从中读
相同点:词和曲都是长短句,都是按歌唱的需要做 出的,它们性质是相同的,都属于音乐文学。
不同点:①词不可以随意增减字数,曲则可在规 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 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②在用韵上,词韵比曲韵的规定来得严格。 ③词的用词较为典雅,曲则可雅可俗。
初读诗歌明体裁
五首诗的体裁,按顺序依次是: 乐府诗 歌行体 宋词 律诗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课 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
堂
——第六单元导读
总
结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标志着我
课 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我们要想记住这些瑰
后 宝,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吟诵,去领会诗歌的优
作 美意境,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业
同学们,课后熟练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初中九年级语文
心忧家国 ,且战且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 恐,零丁洋成为元兵的俘虏自此我
第二课时
目录
分
诵
类
读 诗
第 二
剖 析
第 一 部
词 话
部 分
觅 规
分战
律
争
比
较
第 三
阅 读
部 分
潜 思
索
知
人
论
第世
四 部
巧
分创
作
诵
壹 读
诗 词
话
战
争
印
诗词中的战争百态
五首古诗词为我们展现了古代战争 生活的方方面面。诗人词人们以不同的
视角表达着自己对战争的态度和认识。
请同学们结合诗词内容,思考你从中读
相同点:词和曲都是长短句,都是按歌唱的需要做 出的,它们性质是相同的,都属于音乐文学。
不同点:①词不可以随意增减字数,曲则可在规 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 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②在用韵上,词韵比曲韵的规定来得严格。 ③词的用词较为典雅,曲则可雅可俗。
初读诗歌明体裁
五首诗的体裁,按顺序依次是: 乐府诗 歌行体 宋词 律诗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
课 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
堂
——第六单元导读
总
结
诗歌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标志着我
课 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我们要想记住这些瑰
后 宝,就必须通过学习和吟诵,去领会诗歌的优
作 美意境,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业
同学们,课后熟练背诵、默写这五首诗歌。
初中九年级语文
心忧家国 ,且战且歌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 恐,零丁洋成为元兵的俘虏自此我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91张PPT)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课件(共9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bfe93d93169a4517623a391.png)
②去时: 分别时。 ③马行处:马蹄印。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有误,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1.想想这首诗讲了几层意思,分别写的是什么。 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万间宫殿都变成了灰土。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野生的谷子
野葵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
用杵臼捣去 谷物的皮壳
拿
菜羹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拿来做饭,摘下葵叶拿来煮汤做菜羹
诗文理解:
“兔”“雉”“旅谷”“旅葵”这些处于 不同方位的动植物构成一幅悲凉的图画。这几 句诗仍然是以哀景写哀请,以悲凉的景象烘托 老兵心中的悲哀。
一会儿
同“贻”,送给
羹饭一时热,不知贻阿谁
菜羹和饭一会儿都做熟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出门向东看,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我的衣服上。
诗文理解:
描写老兵出门张望与老泪纵横这一细节, 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 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 致。
返乡经历:
③中军:主帅的营帐。
回京的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
和羌笛。
重点词语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①红旗冻不翻。轮
台东门送君去,去时②雪满天山路。
①掣:拉,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③。
[译文]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 飞,被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 无法让它招展。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 踏上归途,分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 的道路。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 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 过的脚印。
《唐诗五首》教学课件(66张PPT)
![《唐诗五首》教学课件(6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9e593f2b8f67c1cfad6b82c.png)
写作背景: 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了湖北武昌的黄鹤楼 有感而作. 写景: 描写了在黄鹤楼头俯视长江两岸所见景色. 抒情: 作者感叹仙人骑鹤,人去楼空,悠悠千载, 於是抚今追昔,有世事沧桑的感慨,并因日 暮而生思乡之情.
注释: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 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 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 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 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 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野望,古诗名,《野望》诗以王绩与杜甫 所作流传最广。王绩《野望》写的是山野 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 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 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 杜甫《野望》诗共有两首,均表达出诗人 跃马出郊时感伤时局、国破家亡,天涯漂 泊的情怀。
野望
诗人隐居 的地方。 傍晚,太阳快 落山的时候 徘徊, 彷徨。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 “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 这首诗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 鹤楼的来历、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 起的乡愁。宋代人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 律第一。
诗词中的黄鹤楼
唐朝大诗人李白经过武昌,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 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到崔颢的 诗,自愧不如,只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 在上头”。崔颢题诗,使李白搁笔,崔颢从此名气大盛。 大约黄鹤楼边的“搁笔亭”就是因此而建的。 李白十几首诗里都涉及到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 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的千古绝唱, 感情真挚,自然流畅,景色绚丽,神姿昂然,风流天下, 传之久远。
《诗词曲五首》PPT 图文
![《诗词曲五首》PPT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44ff1ea45177232f60a2e2.png)
郁不平之气
————————————————。
诗人以大小乔的命运来 反映战争成败的句子是: __东__风_不__与_周__郎_便_,_______
_铜_雀__春_深__锁_二__乔_。___ 。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表现英雄无用 是前朝之物 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告诫统治者不 历史将会改写 要有侥幸心理
阅读理解Biblioteka 1.诗人对历 史的评价因 何而发?
——折戟沉 沙铁未销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 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 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 诱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由于 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 他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三国 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记起历史上 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从而为下 文铺垫。
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 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 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
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
第一“惶恐”“零丁” 是地名,第二个“惶 恐”“零丁”写出了形 势的险恶和情况的危苦。 表达了作者忧愤和深感 孤苦伶仃之情。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 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 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 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作 为回答。
《过零丁洋》是一首大义 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 义激情,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 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 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意境雄浑,气势豪 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 铜雀春深锁二乔。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
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 铜雀台里。
————————————————。
诗人以大小乔的命运来 反映战争成败的句子是: __东__风_不__与_周__郎_便_,_______
_铜_雀__春_深__锁_二__乔_。___ 。
兴感之由 未销蚀的铁戟 表现英雄无用 是前朝之物 武之地的抑郁 不平之气
感慨咏叹 若非东风之便 告诫统治者不 历史将会改写 要有侥幸心理
阅读理解Biblioteka 1.诗人对历 史的评价因 何而发?
——折戟沉 沙铁未销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 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 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 诱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由于 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 他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三国 赤壁之战时的遗物。因此记起历史上 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从而为下 文铺垫。
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 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 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用了比喻的修辞。
理解颈联中“惶恐”、“零丁”含义
第一“惶恐”“零丁” 是地名,第二个“惶 恐”“零丁”写出了形 势的险恶和情况的危苦。 表达了作者忧愤和深感 孤苦伶仃之情。
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时元军的都统帅张弘范逼迫 文天祥写信招降宋朝正在海上坚持 抵抗的将领张世杰,文天祥坚决拒 绝,并写了《过零丁洋》这首诗作 为回答。
《过零丁洋》是一首大义 凛然的正气歌,饱含着爱国主 义激情,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 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 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首诗意境雄浑,气势豪 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假如东风不曾给予周 铜雀春深锁二乔。瑜援助,大乔小乔两位
夫人恐怕都会被锁进 铜雀台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3、“松柏冢累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暗示老兵的家人都已过世,等 待老兵 的,只是家破人亡的景象。以哀景
写哀4情、,说与说下下文面相呼这应句。诗的表达 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 羹。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 苦伶仃的羹状饭况一,时主人熟公,此不时知内饴心阿感到 谁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朗读指 导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 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 /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 累累” 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 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 /旅葵。 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
2. 巧妙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语言质 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 体现了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课堂小 结
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 合理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 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 年后返回故里,看到家破人亡 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 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第 六单 元
23 诗词曲五 首
第一课时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十五从军征
学习目 了解《标乐府诗集》,理解诗句含义,整体把握诗歌
内容 结合古典诗歌的文体知识与艺术手法,掌握诗歌鉴赏的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
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培养热爱和平、幸福
文体常 识
1.乐府诗。汉武帝时,设有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整体感 知 1、诗歌开头就告诉
我们“十五从军征,八 十始得归”为什么会这 样呢是?残酷的兵役制度(在汉
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 直到56岁。如遇战争,还要做 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 可能会更长。这位老人遇上了 战争,所以才—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久服兵役
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 机构,叫“乐府”。后来,人们把 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 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多收录 在宋人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2.最大的特点:叙事性强。 3.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 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4.《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 合称“南北双璧”。
创作背 景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2、好不容易回到了家,可回家后会是怎样 老人心情怎样呢?
(1)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亲人亡)
((家2)凄3兔、凉/)从老狗兵窦/的入遭,井遇上仅/生仅/旅是葵。他一个人 的(遭3)遇舂吗谷/?持/是作饭什,么采造葵成/持了/作老羹百姓们 悲(惨无不依的是靠生。)是活兵呢役?制度表给现普通了百怎姓带样来的的主苦难题。?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2、词语释义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冢,坟墓。累累,众多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野兔出入其中,暗示家园早已荒废 雉:野鸡。 旅葵:野葵。葵,一种蔬菜。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舂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羹:这里指菜羹。 饴:同“贻”,送给。
检查预 习 1、掌握重点字音字形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
“家中ā 有阿( )谁?”
“遥看是君家,
松zh柏ǒn冢g (
)累累。”
兔从狗窦d(òu )入,zhì雉( )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井上k生uí旅葵( )。
舂(chōng )谷持作饭,采葵g持ēn作g 羹( )。
羹饭一时熟,
不y知í 饴( )阿谁。
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 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素养提 升1. 谋篇结构,巧妙自然。此诗围绕老兵的
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层次分明。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 中——返回家中——出门东看;情感变化为: 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还有谁,盼望与亲人 团聚(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 (返回家中,满目荒凉)——悲哀流泪,心茫 然(出门东看)。
景2、物此特点诗:围荒绕凉老寂兵静的,无返人乡踪经迹历。及其情感变化
来,谋篇,反复诵读,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
感变其化返是乡怎经样历的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
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
(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诗歌生动传神地描绘了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遭 遇,表现了对战争的厌恶。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
品味赏 1析、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 井、旅葵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
兵役,直到56岁止。如遇战争, 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 时间可能会更长。诗中的老兵身 处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是一个野 心勃勃、好大喜功的人,年年对 匈奴发起战争。于是,诗中的主 人公就“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 归”。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六单元 23 诗词曲五首(共78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