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货币体系的黄金演变史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e2761bee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62.png)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演变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是指国际贸易中使用的货币和金融工具的网络。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也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
1. 孤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18世纪和19世纪,国际贸易主要集中在欧洲,主要使用的是黄金和银锭进行交易。
这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称为“孤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和货币政策,缺乏统一的货币标准和贸易规则,导致贸易中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一些国家将本国货币贬值以提高出口收入,但这种行为会引起其他国家的报复行为,导致贸易战争。
2. 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到19世纪末,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到全球,并出现了更多的商品金融工具,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为了解决孤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国际货币金融体系进入了“金本位制”时期。
在金本位制下,比如英国和美国的货币体系以固定的价格与黄金挂钩,货币兑换是固定的,避免了大规模货币贬值和升值。
这种体系还允许不同国家的货币兑换,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扩展和增长。
但随着贸易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发展,这个体系开始出现矛盾,尤其是20世纪初期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货币紧缩和通货膨胀的突出问题。
3. 布雷顿森林金融体系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联合国成立,制定了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应对金本位制下面临的问题。
根据布雷顿森林协议,美元和黄金是唯一的国际支付工具。
其他国家的货币可以与美元或黄金兑换,美元的兑换率固定在35美元/盎司。
这个体系是基于美元和黄金,使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但许多国家不再使用美元而选择其他国家的货币,因为它持续贬值,这使美国面临了巨大的外汇压力。
4. 弗洛特金融体系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失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其他国家决定通过完全建立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来结束固定汇率制度,这被称为弗洛特体系。
根据弗洛特体系,货币种类可以自由浮动,并且价格的变化由市场决定,而不是由中央银行进行干预。
黄金发展历史
![黄金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585f7bb4a8114431b80dd807.png)
金本位通行了100年
影响
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
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胀 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世界汇 率制度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5月-1973年)
• 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 布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 协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金本位形成的具体原因
1
金属货币在流通当中发生自然磨损。
2 打磨硬币牟取私利的现象普遍存在。
造假从而以假充真。
4
造币者充当了“造假者”的角色。
金本位制的形势
金本位制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 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1.金币本位制在该
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 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 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 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 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 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 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 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
布布雷雷顿顿森森林林体体系系 •1944年5月 -1973年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 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
黄金迎来了非货币功能的时代
•1973年至今
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正式取消黄金双价制,这意味着国际货币体系 中黄金非货币化的法律过程已经完成
• 1945年12月27日,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国中的22国代表在《布雷顿 森林协定》上签字,正式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两机构 自1947年11月15日起成为联合国的常设专门机构。中国是这两个机构 的创始国,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得到这两个机构中的席位。
黄金功能演变的历史
![黄金功能演变的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bd7a336f6f1aff00bfd51e19.png)
黄金功能演变的历史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黄金功能演变的历史人类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比铜、铁等金属要早,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发现。
因为黄金本身发出光泽,黄金在拉丁文的意思是"闪耀的黄昏",在古埃及文字中的意思是"可以触摸的太阳"。
因为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稀有性,黄金成为贵金属,被人们作为财富储备。
由于黄金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被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赋予了社会属性,也就是货币功能。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1、金币本位制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行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
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
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普遍实行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
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
由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从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
由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稳定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而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稳定的货币制度。
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
![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b4643f29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5.png)
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金融体系也经历了多次的变迁,从最初的金本位制到现在的现代货币体系,一路走来波澜壮阔。
这篇文章将带你回顾国际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
一、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国家货币可自由兑换成黄金的货币制度。
它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60年代期间盛行,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货币制度。
该制度的主要有点是稳定汇率、保证贸易和投资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金本位制的首要国家是英国,其他国家逐步加入,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
由于战争对黄金产量的影响,加之多数国家都需要大量黄金来支付军费,最终导致大规模的通货膨胀和贸易互易上的混乱。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协议于1944年7月至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酒店举行的金融会议上被签署,由此得名。
布雷顿森林协议规定了美元和黄金之间的固定汇率,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固定为35美元/盎司。
世界上其他主要货币的汇率与美元汇率挂钩,从而建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该协议旨在实现金融稳定和经济繁荣,但最终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而瓦解,最终导致了今天的现代货币体系。
三、现代货币体系现代货币体系是指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该体系的核心是由各国政府签署的国际协议和协议的执行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是现代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货币体系包括浮动汇率制度和自由兑换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的意思是,汇率由市场力量决定,而自由兑换制度则是指可以在国内外自由交换货币。
这种现代货币体系也存在其缺点,如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金融风险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等。
结论国际金融体系的变迁是一个大的历程,它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传统的金本位制,到现代货币体系的浮动汇率制度和自由兑换制度。
我们可以看到国际金融体系的不断变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伴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随着世界经济和交往的不断加强,国际金融体系还将继续进化,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并为全球经济繁荣作出贡献。
黄金演变史
![黄金演变史](https://img.taocdn.com/s3/m/bd3903d6ce2f0066f533224c.png)
黄金演变史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管子的言论中已有“黄金刀币,民之通货也”的记载。
“金”已经是排在“玉”之后的高等级货币载体之一。
中国广泛铸造和使用金属货币,是春秋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代。
这个时期,商品经济的持续飞跃发展促使各诸侯国纷纷铸造金属钱币。
当时有金、银、铜三种金属货币。
春秋战国时期广泛流通的是铜质的蚁鼻钱、银质的铲状布币、金质的郢爰等金属钱币。
金币是楚国(当时的一个小国)的主要货币形式之一,史称楚金币为印子金、版金、金版、饼金等,现在一般将楚金币称做爰金。
爰金,是目前中国发现并已记录的最早的黄金货币。
在已发现的爰金中,钤印有“郢爰”的占绝大多数。
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楚金币,除极少数为墓葬出土的以外,绝大多数来自于窖藏财富。
从考古文献中可以看出,黄金的流通仅限于上层社会,并且只在国际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
楚国之所以能在中国最早利用黄金作为货币,是因为楚地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中国以外的其它古代文明利用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更加久远。
埃及十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1500年),黄金已被作为赐封财富的计量单位,成为货币载体。
公元前五世纪,黄金铸币已作为古希腊城邦商业往来的结算载体,并发展出了商业银行雏形。
14、15世纪航海大发现,美洲黄金大批运抵欧洲,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初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并为其后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初期的货币币材准备。
19世纪,随着美国西部淘金潮及其它地区黄金地质资源发现与开采,黄金生产能力持续在历史高位运行,黄金供应量持续增长,使黄金作为区域性国际贸易及其国内贸易结算货币成为可能。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和古波斯铸造金币,金铸币从此流通于欧洲大陆、地中海及周边地区。
金本位制的真正确立是在近代社会。
1861年,英国颁布“金本位制法令”,建立货币本位的单一金本位制。
1878年,法国签订协议暂停银币自由铸造权,向单一金本位制过渡。
1879年,美国在实践中引入单一金本位制,1900年颁布“金本位制法令”,正式建立单一金本位制。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a0476e2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a.png)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中使用的货币规则和机制。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国际货币体系不断演变。
本文将介绍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并分析当前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
1. 金本位制度在19世纪中后期,贸易和金融的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国际货币体系开始形成。
金本位制度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体系,它将货币与黄金挂钩,即货币的价值由黄金决定。
1875年,拉丁货币联盟和北欧货币联盟发行了共同的金本位货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
2. 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协议是1944年由联合国成员国签署的一项协议。
该协议规定美元以及其他几种货币将保持固定的汇率,而美国政府将兑换任何国际储备美元为黄金。
这意味着美国的金本位制度成为全球的货币标准。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实施时间持续了25年,但由于美国政府迅速增加了发行的货币数量,导致黄金储备的外流。
1971年,美国宣布暂停将美元兑换为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终止。
3. 浮动汇率制度1970年代后期,各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和美国经济衰退导致了新的货币制度的诞生——浮动汇率制度。
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的变化由市场供求决定,而不是像固定汇率那样由政府来干预。
它可以使汇率更加灵活,并且可以使国家在货币政策上更加独立。
4. 多种货币体系并存目前,多种货币体系并存,其中两种最重要的货币是美元和欧元。
美元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影响着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
欧元是欧洲货币联盟国家的共同货币,已成为欧盟第二大储备货币。
此外,人民币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和金融中交易的主要货币之一。
在国际经济中,各种货币体系的演变都是由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的发展而来的。
随着全球化加速进行,国际货币体系必将继续演变,我们期待这种演变能够为世界经济的繁荣贡献更多的力量。
黄金金融体系发展历史
![黄金金融体系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172ee8e83d049649b66586b.png)
黄金金融体系发展历史一、十九世纪以前在新航路开辟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黄金都作为各国的主要货币,无论是古埃及、古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还是东方的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以及中国的历朝历代,每一次帝国扩张和收缩都伴随着对黄金的追逐和掠夺。
新航路的开辟也是由于西方各国对通往东方寻找财富之路的渴望,虽然最终没能到达马可波罗游记里的黄金国度中国,但是也让西方发现美洲地区的巨大财富,随殖民地的开辟和贩奴运动的兴起,美洲和拉美地区的大量黄金流向欧洲新贵——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皇室。
工业革命之后伴随英国在贸易和军事领域的崛起,大量黄金由随着其巨大的贸易量从世界各国流入英国,造就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业绩。
十九世纪以前,虽然黄金显示出了其对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普遍用于交易,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但是没有形成一个各国都共通的具有一定计价比例的货币体系。
二、十九世纪到1930年——金本位制出现十九世纪,随着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以及殖民地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大宗商品贸易量的激增,各国都急切的需要寻求一套共通的货币体系作为财富流通的媒介。
黄金作为货币基准的“金本位制”应运而生。
也就是各国都先后确定了黄金作为货币的地位。
英国于1816年颁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1823年银行发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币,实现真正的金本位制,欧洲其他国家也先后于1878年挺银币铸造,转向“金本位制”,至此黄金成为国际上共通的支付媒介,不但用于进出口贸易,还作为一种国与国之间的债务偿还方式。
金本位制的确定要求各国发行货币的数量都受到国家黄金库存的限制,国家不得无限制的发行货币,避免了出现大规模的通货膨胀,货币具有一定的市场信誉。
但是随着各国经济和贸易的大规模发展,国内财富急剧增多,而黄金的有限性导致了国家的黄金储备不能满足货币的发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为了筹措巨额的军费开支和预算,大规模的超发货币,造成货币贬值,黄金与货币的兑换断裂,金本位制形同虚设。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651d0d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c.png)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也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探究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1.1 金本位制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金本位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金本位制是一种将货币与黄金相联系的货币制度,国家的货币发行量应与其黄金储备的规模相匹配。
这种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较为稳定,但随着各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加之战争导致黄金储备的流失,金本位制逐渐瓦解。
1.2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诞生。
该体系以美元为基础货币,国际储备货币被转换为美元,并以此换取黄金。
所有成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汇率稳定,国际贸易取得大量发展。
但随着美国在60年代后期面临经济危机和越南战争的挑战,其往来国家开始对美元失去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兑换黄金的压力,布雷顿森林体系于1971年宣布过时。
1.3 浮动汇率制1973年,Bretton Woods体系瓦解后,国际货币体系转向浮动汇率制。
这种制度下,货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与官方干预无关。
在浮动汇率制的框架下,国际金融市场开始迅速发展,交易量不断扩大。
然而,汇率波动给国际贸易带来不利影响,且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增加了风险。
二、未来发展趋势2.1 全球货币多元化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趋势将是全球货币多元化。
当前,主要货币包括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但在新兴国家和地区,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等,货币国际化的速度也在加快。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未来其他货币也可能成为国际货币。
2.2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崛起预示着货币系统将进一步变革。
比特币及其他数字货币已经开始为一些贸易和投资提供了有效的替代品,区块链技术也被广泛认为可能成为下一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2.3 新多边主义未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也将更多地与新多边主义紧密相连。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演进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演进](https://img.taocdn.com/s3/m/cf38155c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71.png)
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演进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以及为维持这些关系所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则。
因为国际贸易、跨境投资等活动需要各个国家之间进行金融结算,所以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对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演进。
一、黄金标准时期(1870 - 1914)黄金标准时期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第一个重要时期,它在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得到广泛应用。
在黄金标准下,各个国家的货币都以黄金为基础,货币与黄金之间的兑换比率是固定的。
这样一来,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支付可以明确地用黄金来结算,这就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
但是,黄金标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黄金的稀缺性,将其作为货币的依据极大限制了货币发行量的扩张。
另外,在19世纪后期,新的金矿发现使得黄金的相对稀缺性逐渐减小,这就意味着贸易和金融的增长已经超过了黄金的供应量。
因此,在20世纪初期,黄金标准体系开始崩溃。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 - 1971)第二个重要时期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年,联合国货币和金融会议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规定世界各国货币都要依据美元来进行兑换,并且美元是可以兑换黄金的。
这样一来,所有货币都间接地与黄金联系了起来,并且美元成为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然而,在这个体系中,美元占据了显著的地位,这就使得美国在成立之初就面临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美国为了维持这个体系,必须在国际间保持充足的黄金储备,并且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例必须在长期稳定不变。
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在越南战争等军事支出上的大量支出,使得美元所需要背负的金融责任已经难以维持。
因此,1971年8月,美国宣布暂停美元对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随之走向了终结。
三、自由汇率时期(1971年至今)自由汇率时期是国际货币体系的第三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体系中,货币相对黄金的联系已经缩小,各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基本上都是浮动的。
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前世今生
![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前世今生](https://img.taocdn.com/s3/m/919de060561252d380eb6e7b.png)
文/黄泽民1976年,《牙买加协定》签署了所谓的“黄金非货币”条款。
然而几十年过去了,美国等发达国家并没有放弃黄金储备,且黄金储备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远高于外汇储备,美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的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例都高达60%以上。
而我国的黄金储备仅占外汇储备的1.5%。
因此,逐步增加黄金储备,使黄金储备占比不低于30%,不仅是摆脱对于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的要求,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要求。
在外汇储备资产方面,研究合适的外汇储备货币篮子,以防范汇率风险。
外汇储备的资产形态以外国国债、银行存款以及现金等资产为妥。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曾经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黄金非货币化的今天,黄金作为储备货币的地位依然非常重要,如果世界经济确实需要稳定的货币体系,提高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增强主要货币的国际竞争力,也许是较好的选择。
一、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过去黄金充当货币的历史悠久,不过在现代金融发展史上,黄金在不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却是从1880年开始的,其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880年至1914年,也有学者认为是1897年至1914年。
此阶段称为国际金本位制,本质上是国际金币本位制。
国际金币本位制必须满足如下条件:规定单位货币的法定含金量、银行券与黄金自由兑换、金币自由铸造与自由溶化、黄金自由进出口。
国际金币本位制是金本位制的最佳阶段,这一阶段的汇率由金平价决定,即由两种货币分别包括的含金量之比决定基本汇率,黄金的输入点和输出点则构成汇率波动的上下限,由于汇率相当稳定,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进展顺利。
1915年至1944年是国际金汇兑本位制的阶段。
一次大战的爆发直接导致国际金币本位制度崩溃。
战后世界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国家无法或不愿意恢复金本位制度,更有甚者利用货币贬值实行外汇倾销。
为了使国际贸易有较好的国际货币环境,1922年在意大利召开了金融会议,讨论重建有生命力的货币体系,会议建议采取金汇兑本位制,以节约黄金的使用。
3.金融货币体系的黄金演变史
![3.金融货币体系的黄金演变史](https://img.taocdn.com/s3/m/ce399ee95ef7ba0d4a733bb5.png)
金融货币体系的黄金演变史人类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比铜、铁等金属要早,在距今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发现。
因为黄金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稀有性,黄金成为贵金属,被人们作为财富储备。
由于黄金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被人们赋予了社会属性,也就是货币功能。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1)黄金被皇权贵族垄断时期在19世纪之前,因黄金极其稀有,黄金基本为帝王独占的财富和权势的象征;或为神灵拥有,成为供奉器具和修饰保护神灵形象的材料;虽然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币,而一般平民很难拥有黄金。
黄金矿山也属皇家所有,当时黄金是由奴隶、犯人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开采出来的。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黄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罗马的文明。
16世纪殖民者为了掠夺黄金而杀戳当地民族,毁灭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
抢掠与赏赐成为黄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场交换方式难以发展,即使存在,也因黄金的专有性而限制了黄金的自由交易规模。
(2)金本位制黄金作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计量标准有几千年的历史。
我们要认识黄金在现代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推导预测黄金在未来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要先了解在过去人类社会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黄金在人类社会金融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特殊地位演变史。
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中,黄金被赋予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价值功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最后黄金的金本位制金融制度逐渐确立,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本位首先诞生在工业革命浪潮的欧洲国家,在1717年英国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到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在制度上给予确定,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至十九世纪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施行了金本位制。
黄金发展历史
![黄金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e32ef7b8647d27284a735130.png)
a
8
金本位时期黄金的发展
1
黄金成为硬通货,黄金既货币
2
自由兑换,自由铸造,自由输出
3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有59
个国家实行金本位
4
黄金成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
5
严格受到官方控制的市场
6
伦敦黄金市场成为国际性市场
a
9
金本位的崩溃
黄金生产量的增长 幅度远远低于商品 生产增长的幅度
黄金存量在 各国的分配
LOGO
黄金发展历史
金江集团
1
a
目录
皇权垄断时期
•19世纪之前 黄金价值高,产量稀少,运送成本高,铸造困难的特性,使得黄金的价格 十分稳定,这决定了其具备充当货币功能的属性
金本位时期
金本位制始于1816 年的英国,到19 世纪末,世界上主要的国家基 本上都实行了“金本位”。
布布雷雷顿顿森森林林体体系系
不平衡
金本位通行了100年
影响
第一次世界 大战爆发
1.为各国普遍货币贬值、推行通货膨 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 2.导致汇价的剧烈波动,冲击着世界 汇率制度
a
10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5月-1973年)
• 1944年7月,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 雷顿森林,商讨战后的世界贸易格局。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 定》,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以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
• 2. 1696年,英格兰开始了一次平常的货币重铸。但是,这次货币重铸却产生 。 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结它造就了英国金本位的形成
a
5
何为金本位
•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历 史上,曾有过三种形式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 最典型的形式。
金本位发展历程
![金本位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025c5c56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2b.png)
金本位发展历程金本位制度是指国家货币的价值与一定规定的黄金数量相对应的一种货币制度。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金银交换制度,而世界上第一个正式采用金本位制度的国家是英国,历经多个阶段的演变和改革,最后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了巅峰。
下面将从古代到现代,简要介绍金本位制度的发展历程。
古代金银交换制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商业贸易中,商品的价值是通过黄金和白银来衡量的。
随着国家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金银作为货币的交换媒介,并定下一定的比例,例如中国古代的银元制和日本的金银米制。
这种金银交换制在古代一直持续到17世纪。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的货币体系逐渐由重金属(金银)发展成纸币。
但是,由于纸币的发行没有实物(例如黄金)来作为凭证,导致各国纸币的价值波动较大,甚至出现了通货膨胀的情况。
为了缓解货币波动和保持货币的稳定,18世纪末期英国和法国等国家开始实行金本位制度。
这些国家规定了一定比例的黄金与纸币的兑换比例,也就是人民可以将自己手中的纸币兑换成等量的黄金。
19世纪是金本位制度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采用金本位制度,例如美国、德国等。
这些国家通过制定法律和政策来保证金本位制的执行,从而维持货币的稳定性和经济的发展。
此外,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19世纪末期的经济繁荣也使得黄金的需求大幅增加,黄金成为了货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20世纪初,金本位制遭遇了一系列的挑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各国政府纷纷停止了黄金和纸币的兑换,以便为战争提供资金。
此后,世界经济陷入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状态,大规模通胀和经济衰退成为常态。
为了应对经济困境,一些国家不得不放弃金本位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20世纪20年代,随着国际贸易和金融的迅速发展,金本位制度迎来了最后的巅峰。
此时候,英国的黄金储备占了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一,英镑成为了世界上最主要的储备货币。
然而,这个时期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黄金货币金融属性的变迁
![黄金货币金融属性的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e0ead380bceb19e8b8f6ba46.png)
案例一:黄金货币金融属性的变迁中国是最早将黄金作为货币的国家之一,最早在公元前22世纪的夏代就将黄金作为货币使用了。
欧洲最早的金币奥古斯塔铸造于1231年,1252年佛罗伦萨铸造了著名的金币弗罗林。
以中国为例:殷商及西周时期,黄金作为制造装饰品的贵金属很早就为人们所喜爱。
根据《春秋》、《管子》等文献记载,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黄金已经具备了以下功能:第一,交换手段;第二,价值尺度;第三,国际货币(“国际”是指当时的诸侯国之间);第四,大量用于赏赐、馈赠、贿赂。
到了秦朝至西汉时期,黄金货币开始盛行。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 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立法,规定黄金为“上币”。
西汉交易中盛行用黄金,小宗买卖都使用铜钱,价值大的均以黄金计算,关系重大的活动都使用黄金。
在此阶段黄金充分履行着赏赐、贮藏财富以及价值尺度的职能。
东汉至隋朝时期黄金的流通作用减退,黄金愈加贵重,黄金的用途有了很大改变。
用于大额支付和商品交易的情况锐减。
黄金主要用于贮藏和装饰。
第一,黄金充分发挥了价值保值的作用。
第二,奢侈的黄金饰品成为时尚。
南北朝时,黄金制的钱币开始出现。
唐宋时期黄金货币作用的上升,唐代金银仍被视为财富宝藏,用于赏赐和馈赠、贿赂等。
元朝以后黄金货币作用的消失,元朝以后,纸币逐渐流行,黄金进一步退出流通领域。
尤其是明朝,曾明令禁止民间用金银交易,黄金的货币地位正式被取消,黄金主要起贮藏作用。
在近代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之前,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
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政府规定金银之间的价值比率并按这一比率无限买卖金银。
此时,黄金的金融属性充分体现在:流通手段、价值尺度、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时间货币的职能上。
历史上第一个金币本位制国际货币体系以黄金为核心本位货币。
到1914年已有59个国家实行了金本位制。
黄金是货币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性也是最后一个本身拥有价值而又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与价值尺度的实质性货币。
黄金是本位货币,是国际硬通货,可自由进出口,可支付贸易赤字,可作国内货币流通。
黄金在货币金融体系中地位的演变
![黄金在货币金融体系中地位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47c2e876ccbff121dd3683b3.png)
黄金在货币金融体系中地位的演变2004年08月13日 13:45黄金很早就被人们看作财富的象征,古来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说法。
但实际上“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因为黄金就其使用价值来讲,与铜、铁、小麦、棉花等等物体一样,仅仅是可被人所利用的自然物质,但由于黄金特有的金属特性:数量较少,生产需花费较多劳动,价值昂贵,又具有良好的延展性,不易腐蚀,便于分割和携带等,这一切都决定了黄金同白银一起,成为人类商品社会中最适宜充当货币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
黄金在货币体系中发生作用,最早可追溯到16—18世纪被各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所广泛采用的金银本位制或复本位制。
复本位制分两种形式,一种是金银两币按其各自实际价流通的“平行本位制”,如英国,金币“基尼”与银币“先令”,就同时按市场比价流通;另一种是两币按国家法定比价流通的“双本位制”或“两币位制”也即通常所称的“复本位制”。
美国和欧洲大陆国家曾采用这种制度。
复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由于“劣币驱逐良币”的格雷欣法则作用,经常使商品价格和交易处于混乱状态。
从19世纪起各国相继放弃金银本位,如英国,于1816年颁布铸币条例.发行金币,1823年英国的银行券开始可以兑换金币;实现了真正的金本位制。
欧洲一些大陆国家也于1878年停止银币的自由铸造,由复本位制转向“金本位制”。
到19世纪后期,西方各国普遍采用金本位制,于是形成了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本位制。
传统的国际金本位制,以黄金作为货币体系的基础。
广义的金本位制还包括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本位制的特点是:(1)由国家以法定重量和成色的黄金铸成金币,在市场上流通,其它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或等量的黄金;(2)准许黄金自由买卖、储藏和输出入国境,私人持有的金块可以交给国家铸成金币;(3)国家的货币储备和办理国际结算都使用黄金;(4)外汇汇率由各国货币含金量确定,汇率波动受黄金输送点限制;(5)各国国际收支通过“物价与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金融当局无须干预。
黄金基础知识
![黄金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79974609b6648d7c1c74648.png)
1944年 5月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1971年 8月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1976年
黄金非货币化(信用货币)
五、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
各因素之间也存在一定关联
本地利率 经济状况 石油价格 供需关系
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
通货膨胀
美元走势 战乱和政局
世界金融危 机
五、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 影响黄金价格主导因素
黄金的市场筹资功能
黄金是一种优质资产,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可以成为很好的抵押品,可随时兑现 资产,无税收负担。
四、金融货币体系的黄金演变史
19世纪末—20 世纪上半叶 19世纪前 黄金被皇权贵族垄断
金本位制 1717 英国 (1919年英国停止使用)
•金砖本位制 1926 •金汇兑本位制 1930年初
五、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国际金融形势 黄金与利率的关系
五、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国际金融形势 黄金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货币的购买能力,是基于物价指数而 决定的。当一国的物价稳定时,其货币的购买能力就越稳定。 相反,通货率越高,货币的购买力就越弱,这种货币就愈缺乏 吸引力。如果美国和世界主要地区的物价指数保持平稳,持有 现金也不会贬值,又有利息收入,必然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五、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供需因素
1、金矿开采 2、央行售金 3、再生金
1、工业需求 2、饰金需求 3、投资需求 4、国际储备
五、影响黄金价格的因素——国际政治形势 谚语云: 盛世古董 乱世黄金
国际政治形势影响金价的主线为:国家权力-国家利益-文明 差异-资源争夺,最终导致战争!其中机制是信用货币的不稳 定,资源供给的不稳定! 每当世界发生战乱,拥有避险功能的黄金无疑会受到人们的 追捧,历史的验证非常充份。 黄金生产国的任何政治、军事动荡无疑会直接影响该国生产 的黄金数量,进而影响世界黄金供给。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历程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0e4837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5e.png)
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历程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历程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之间的货币关系和结算方式的系统。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增长,国际货币体系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1. 金本位制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黄金被普遍接受作为国际货币的支持和衡量标准。
各国的货币价值与黄金相挂钩,国际贸易的结算以黄金为基础。
这个系统的好处是货币稳定,但缺点是黄金供应受限,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2.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二战后的1944年,为了重建战后世界经济秩序,布雷顿森林协议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
根据协议,美元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并与黄金挂钩。
其他国家的货币则与美元挂钩。
这个系统的目标是维持固定汇率和货币稳定,但随着经济的衰退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失去平衡。
3. 浮动汇率制度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破裂,国际货币体系在1971年转向了浮动汇率制度。
这意味着各国的货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而不再与黄金或其他货币挂钩。
浮动汇率制度的好处是能够自由调整汇率以应对经济变化,但也容易导致汇率剧烈波动和不稳定。
4. 特别提款权(SDR)为了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不稳定性和不公平性问题,在196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引入了特别提款权(SDR)。
SDR是一种由多种货币组成的国际储备资产,其价值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
SDR的引入旨在提供一种替代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以平衡国际货币体系。
5. 区域货币协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地区合作的深入发展,一些地区开始考虑推行区域货币协定。
例如,欧盟的欧元区就是一个区域货币协定的例子。
这种区域货币协定的目标是提高区域内贸易的便利性和稳定性,减少对其他国家货币的依赖。
总的来说,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系统。
从金本位制度到布雷顿森林体系,再到浮动汇率制度和SDR的引入,以及区域货币协定的兴起,国际货币体系不断适应全球经济的需求和变化。
未来,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不断进步,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演变和发展,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与发展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5c0707e4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4.png)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与发展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加深,国际货币体系在不断演进和发展。
这一进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反映了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际货币体系的适应性调整。
第一阶段:以黄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黄金是国际支付和储备的主要标准。
各国货币的价值与黄金挂钩,即可兑换为黄金。
这种以黄金为中心的体系保证了货币的稳定性,但也存在着固定汇率和流动性的限制。
第二阶段: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货币体系发生了重大变革。
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主要储备。
根据该体系,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
通过这样的安排,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保持相对稳定,国际贸易得以促进。
第三阶段:浮动汇率体系。
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以黄金兑换美元,布雷顿森林体系正式瓦解。
随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时代。
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不再固定,而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而波动。
这样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汇率的灵活性,但也带来了汇率波动和金融风险。
第四阶段:多元货币体系的出现。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新兴经济体崛起,国际货币体系逐渐出现多元化趋势。
尽管美元仍然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但其他货币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例如,欧元、日元和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储备中的使用逐渐增多。
这种多元货币体系有助于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提高全球金融稳定性。
尽管国际货币体系已经经历了多次演进,但它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全球货币供应与经济实力之间的不匹配。
由于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主导地位,美国可以通过发行更多的货币来满足全球需求。
这造成了各国货币之间的不平衡,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和金融波动。
其次,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理机制存在不足。
国际货币体系的决策权和权力集中在少数国家手中,这导致了一些新兴经济体的不满和挑战。
因此,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治理机制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最后,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应对全球金融风险和不稳定性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货币体系的黄金演变史人类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比铜、铁等金属要早,在距今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被人类发现。
因为黄金本身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稀有性,黄金成为贵金属,被人们作为财富储备。
由于黄金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被人们赋予了社会属性,也就是货币功能。
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写道:“货币天然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然就是货币。
”(1)黄金被皇权贵族垄断时期在19世纪之前,因黄金极其稀有,黄金基本为帝王独占的财富和权势的象征;或为神灵拥有,成为供奉器具和修饰保护神灵形象的材料;虽然公元前6世纪就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币,而一般平民很难拥有黄金。
黄金矿山也属皇家所有,当时黄金是由奴隶、犯人在极其艰苦恶劣的条件下开采出来的。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黄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罗马的文明。
16世纪殖民者为了掠夺黄金而杀戳当地民族,毁灭文化遗产,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页。
抢掠与赏赐成为黄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场交换方式难以发展,即使存在,也因黄金的专有性而限制了黄金的自由交易规模。
(2)金本位制黄金作为世界性的交易媒介和财富计量标准有几千年的历史。
我们要认识黄金在现代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以及推导预测黄金在未来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就必须要先了解在过去人类社会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里,黄金在人类社会金融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的特殊地位演变史。
在长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中,黄金被赋予了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货币价值功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最后黄金的金本位制金融制度逐渐确立,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进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金本位首先诞生在工业革命浪潮的欧洲国家,在1717年英国首先施行了金本位制,到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正式在制度上给予确定,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至十九世纪德国、瑞典、挪威、荷兰、美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国先后宣布施行了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即黄金就是货币,在国际上是硬通货。
金币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用黄金来规定所发行货币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单位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形成一定的比价关系;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砖交给国家造币厂铸造成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砖;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限制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使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
从以上这些内容可看出,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入输出等三大特点。
随着金本位制的形成,黄金承担了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金本位制是黄金的货币属性表现的高峰。
全世界共有59个国家实行过金本位制,“金本位制”虽时有间断,但大致延续到二十世纪的20年代。
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有的国家实行”金本位制“长达二百多年,有的国家仅有几十年的“金本位制”,而中国一直没有施行过金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资本主义各国为了准备世界大战,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与控制,使金币的自由铸造、所发行纸币与金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黄金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输入输出受到严格限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开支猛烈增加,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金币与纸币之间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3)金砖本位制英国在1919年停止金本位制度,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砖本位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纸币只能兑换400盎司的国际认许金条。
同期欧美其他国家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受到通货膨胀、物价飞速上涨的影响,加之黄金分配极不均衡,已经难以恢复金币本位制。
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用“节约黄金”的原则,实行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实行金砖本位制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
在金砖本位制度下,各国央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仍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行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发行的纸币货币单位所代替,人们持有的银行发行的纸币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纸币规定的含金量与黄金兑换。
英国以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发行的纸币(约合1700英镑),低于限额不予兑换。
法国规定银行发行的纸币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
用这种办法压制了市场对黄金的需求,达到节约流通中黄金的目的,由各国的中央银行掌管和控制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买卖黄金。
中央银行保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维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4)金汇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
实行这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另一个实行金砖本位制国家的货币保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
通过无限制买卖外汇维持本国货币与金砖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
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些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二十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行过这种制度。
金砖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国际金本位制,本质上是反映了黄金紧缺和纸币发行泛滥之间冲突的妥协。
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迫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
一关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后重新开张。
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成为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5)黄金--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经过数年的战争后人们在二战即将结束的时候发现,美国成为这场战争的最大赢家,美国不但最后打赢了战争,而且在经济上美国发了战争财,据统计数据显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拥有的黄金占当时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的75%以上,几乎全世界的黄金都通过战争这个机制流到了美国。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的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后各方签定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一个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
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
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美元是国际货币结算的基础,是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
●实行固定汇率制。
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的1%上下的幅度内波动,因此黄金也实行固定价格制,如波动过大,各国央行有义务进行必要的干预,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
布雷顿货币体制中,黄金无论在货币流通功能还是在国际储备功能方面的作用都被限制了,因为世界上的黄金几乎都被美国政府所控制了,其他国家几乎都没有黄金。
没有黄金储备,就没有发行纸币的准备金,此时只能依赖美元。
于是美元成为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角,但我们必须要注意到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兑换价格及流动都仍受到各国政府非常严格的控制,各国基本上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黄金的市场定价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布雷顿货币体制从另一个角度看,黄金实际上是被美元囚禁在牢笼里的货币制度,将世界黄金控制在自己手中,用发行的纸币---美元取代过去黄金的作用。
(6)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60年代,美国由于陷入越战泥潭,政府财政赤字不断增加,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出现不可抑制的通货膨胀,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
同期战后的欧洲国家经济开始复苏,各国都因为经济复苏财富增长而拥有了越来越多的美元。
由于美国引发的通货膨胀,各国政府和市场力量都预期美元即将大幅贬值,为了资产保值黄金就成了最好选择,于是各国为了避险美元危机和财富保值需求而纷纷抛出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使美国政府承诺的美元同黄金的固定兑换率日益难以维持。
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减少了60%以上。
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各西方国家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金价进入由市场自由浮动定价的时期,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7)黄金的非货币化时期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过的《牙买加协议》及两年后对协议的修改方案,确定了黄金非货币化。
主要内容有:黄金不再是货币平价定值的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再干预市场,实行浮动价格;取消必须用黄金同基金进行往来结算的规定;出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1/6的储备黄金,所得利润用来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的优惠贷款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之间和会员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的某些支付。
(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帐单位,亦称“纸黄金”。
它是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
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它向基金组织指定的其它会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或偿还基金组织贷款,还可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作国际储备。
但由于其只是一种记帐单位,不是真正货币,使用时必须先换成其他货币,不能直接用于贸易或非贸易的支付。
特别提款权定值是和”一篮子“货币挂钩,市值不是固定的。
)但是,黄金的非货币化发展过程并没有使黄金完全退出货币领域。
黄金的货币职能依然遗存:仍有多种法定面值的金币发行、流通;黄金价格的变化仍然是衡量货币的有效工具,是人们评价经济运行状态的参照物;黄金仍然是重要的资产储备手段,截至2005年,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总计有黄金3.24万吨,约占数千年人类黄金总产量的22%,私人储藏金条2.4万吨,两项总计占世界黄金总量的37%。
用黄金进行清偿结算实际上仍然是公认的唯一可以代替用货币进行往来结算的方式。
特别提款权的推进远远低于预期,目前黄金仍然是国际上可以接受的继美元、欧元、英镑、日元之后的第五大硬通货。
在1976年牙买加体系宣布“黄金非货币化”之后,黄金作为世界流通货币的职能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