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评析词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vs流行音乐

古典诗词vs流行音乐

几多愁(虞美人).m4a邓丽君有一个著名 的专辑《淡淡幽情》
但愿人长久
词 苏轼 曲 梁弘志 演唱 邓丽君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唯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歌曲《尘世美》是全能小生 vae许嵩2006年的作品。故事中的 主人公以“白发渔樵”自比, 发 愿他们之间的爱情能如“老月”、 如“青山”般的历久弥新,淡而 坚贞。 歌词仍是浓烈的中国风,开 篇即化用典故一如己出,“月色 如浅唱 江火似流萤”两句对仗工 稳,意境优美,造语精工,把盛 夏月夜的景致和意境描摹的淋漓 尽致。古典气息和青春气息融合 一体。 ..\音乐\尘世美.mp3
《青花瓷》 赏析
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 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 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 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 这三者叠加至一处,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 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 风分外动人。
东风破
作词:方文山 编曲:林迈可 演唱:周杰伦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 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 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 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 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 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 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 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 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 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 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流传千年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一直以来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诗词的影响力也扩展到了流行音乐创作领域。

本文将浅谈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首先,古诗词的优美语言给流行音乐带来了灵感。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而流传至今。

它们运用了精巧的修辞手法、含蓄的语言表达和深化的意义,使得古诗词具有独特的姿态和音韵美。

流行音乐创作者在创作中融入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歌曲在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引发听众的共鸣。

其次,古诗词的深邃意境能够为流行音乐注入思想内涵。

古诗词中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社会、人性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它们以寥寥数语表达深远的哲理和人生态度。

流行音乐作为当代年轻人喜爱的音乐形式,创作者可以从古诗词中汲取灵感,将深邃的意境融入歌词中,使得歌曲不仅有音乐的魅力,更有思想的力量。

第三,古诗词在音乐节奏、调性上给流行音乐带来了创新。

古诗词的韵律和篇章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这与流行音乐的节奏和调性是相契合的。

流行音乐创作者可以借鉴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创造出与传统曲式不同的新型流行歌曲,既保持了传统的内涵,又符合现代年轻人对音乐的审美要求。

最后,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上。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流行音乐创作者将古诗词中的经典元素融入到流行音乐中,使得这些传统文化能够以一种新的形式传承下去。

同时,也为古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性,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总结起来,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的灵感、思想内涵、节奏调性的创新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

古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和丰富。

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流行音乐创作者能够借鉴古诗词的优点,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使得古诗词的影响力得以延续,并与时俱进。

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关系

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关系

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关系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凝聚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情感。

而现代流行音乐作为当代年轻人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具有朝气蓬勃的特点。

尽管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却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关系,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共通之处。

首先,古代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由情感所驱动的艺术形式。

古代诗词常常借助艺术手法,表达诗人内心世界中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杜甫的《登高》以其壮丽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豪情,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振兴的渴望。

与此相似,现代流行音乐也是以情感为基础的。

歌手通过歌词、旋律和音乐表演等手段,传达他们的情感和体验,引起听众的共鸣。

无论是古代诗词还是现代流行音乐,它们都是人们情感宣泄的渠道,将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

其次,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都承载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哲学和传统价值观。

通过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生活态度、思想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理解。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通过秋夜的景色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时光的怀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同样,现代流行音乐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不同音乐风格和歌词内容展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点。

无论是摇滚乐、流行乐还是嘻哈音乐,都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古代诗词和现代流行音乐的关系还体现在它们的艺术表现形式上。

古代诗词通过精炼的语言、优美的韵律和丰富的形象,在有限的字数中展现了丰富的意境和倾诉。

例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将琵琶的声音和诗人的心声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视听的双重享受。

类似地,现代流行音乐也以其独具创意的音乐编排和演唱技巧,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无论是独唱、合唱还是器乐演奏,现代流行音乐通过声音的传达,使听众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其中的情感与意义。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1000字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联系和区别,一直是文艺界的重要话题。

对于很多人来说,流行歌曲听起来很好听,但是歌词却不尽人意;而古诗词则看似高深莫测,却让人敬畏不已。

那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相比,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的区别。

流行歌曲通常是由流行文化的影响塑造而成,以情感、爱情、青春等为主题,歌词中常常运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旋律简单易记,适合大众传唱和欣赏。

古典诗词则有着严谨的格律和韵律,借物抒情,往往以写景、咏史、雅俗共赏等为主题,运用的词汇和结构都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品味。

接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流行歌曲歌词和古典诗词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是表现手法。

流行歌曲往往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情感,重视传达情感的直观性、真切性和共鸣性。

这些歌曲的主题包括爱情、友情、家庭、生活等等。

而古典诗词则是追求诗意和意境的表达,常常用借物抒情的方法写景,以唤起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古诗词通过意象、意境引发读者的共鸣和同感,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其次是词汇和韵律方面。

流行歌曲往往运用口语化的词汇,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词语,以便更好地传达情感和表达主题。

在韵律上,流行歌曲不一定有固定的韵律结构,有的歌曲甚至没有完整的押韵。

而古典诗词则有着严格的格律和韵律,每一句话都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

古诗词的词汇也比较高雅,常常运用汉字的字义和音韵,从而形成多音和多义的表述方式,赋予诗词以音律和意味。

最后是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不同。

流行歌曲的词曲都很大程度上受到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爆发式的热点新闻或社会时事也成为当代流行歌曲的灵感来源。

而古诗词则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和时代背景。

古诗词往往通过借景抒怀而表现出思想情感,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综上所述,虽然流行歌曲歌词和古典诗词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它们也存在着相互借鉴和融合的现象。

有些流行歌曲也可以用古典诗词的审美标准来评价,而古典诗词也可以通过创造性地应用现代流行文化元素而获得新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对撞与相融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对撞与相融

《淡淡幽情》是邓丽君个人演艺事业处于颠峰时期的 经典之作,也是她亲身参与策划的第一张唱片。与其它专 辑不同,这张碟中的十二首歌均选自宋词名作,是经过了 上千年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配上现代流行音乐后,由邓 丽君用她与生俱来的幽幽情怀唱出来,典雅、庄重又温柔、 多情,颇具唐宋风范。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张最具邓氏特色的专辑, 充分彰显出邓丽君情歌演唱的绝代才情和旷世才华,碟中 的歌曲除了《但愿人长久》这首较为中性的歌有歌星能够 翻唱外,迄今尚无人敢于尝试其它歌曲,因为任何翻唱都 将会因为破坏了邓丽君最恰切的演绎和独具的天韵而变得 俗不忍听。
02. 但愿人长久 【词牌:水调歌头】(宋)苏轼 词,梁弘志 曲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昔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解析:
流行歌曲发展到今天,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流行歌曲和 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 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 的不可磨灭的关系。流行歌曲对古典诗词的精华加以借鉴发扬,使 之成为一种大众化的精神快餐;古典诗词从遣词造句,主题营造以 及铺陈,情感把握等方面,为现代流行歌曲的词创作者提供了很多 好的思路和借鉴,它将会是流行歌曲词创作中一个不可舍弃的主题。 《独上西楼》、《芳草无情》、《清夜幽幽》、《胭脂泪》、《万 叶千声》和《相看泪眼》,这几首歌最见邓丽君超凡的唱功和任何 人无法模仿的清丽高雅的情怀!是只有邓丽君才能唱好而且我相信 没有第二个人能够演绎的——仿佛,宋词名家的名作出世一千多年 来,是只等着邓氏的演绎的,而邓丽君的演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的。用“千年一唱”来形容是最贴切不过的!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中国的流行歌曲,已经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

中国流行歌曲产生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等大都市,新中国成立后“迁移”港台,内地改革开放以来,又逐渐北上,回归到大陆,并从当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发展到如今的“风风火火闯九州”。

可以这样说,作为一种词曲交辉、诗乐合壁的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流行歌曲已经不仅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重要的精神食粮,而且成为现当代文学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先进的文化手段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它为商品交换原则在文化领域的无限扩张创造了条件。

文化艺术不再是独立的艺术创造,它不得不受市场供求的制约。

”[1]流行歌曲得以流行就是市场的产物。

可是,“老百姓并不是把流行歌曲作为一门什么艺术来接受的,而是作为生活来接受的,把它看作属于自己的一种文化。

举止行停,起居之中,有形无形俱在。

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取决于他们内心的自然,人为制选的引导或有强烈的终止都不易改变他们的选择。

于是,不甚承认权威,也没有考虑那么多,直截了当的承认自己的感受。

”[2]因此,这种大众化市场化的精神快餐,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它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一个是高峰上的千年积雪,相距太遥远。

但是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古典诗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磨灭的关系。

本文拟探讨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

一、当下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关系示例流行歌曲作为现今社会的一套大众快餐,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喜好,所接受。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曾剖析过:“大众传播媒介的美学意识到必须讨人高兴和赢得大多数人的注意,它不可避免的变成媚俗的美学。

随着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与渗入,媚俗成为我们日常的美学观与道德。

”[3]这大概是我们社会的主流。

尽管如此,那些盛行的流行歌曲,却有很大的一部分和我们传统的古典诗词紧密联系,成为流行歌坛上的生力军,这又似乎使它远离了媚俗。

浅谈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

浅谈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

浅谈传统文化与中国风流行歌曲——唐诗意境与现代流行音乐“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一曲方文山作词,周杰伦演唱的《东风破》,仿古小调曲风,辅以二胡与琵琶,浑然天成的旋律,令人发思古之幽情的词风,我们穿越时空,仿佛步入唐诗宋词的世界。

正是这首清丽婉约、画面感极强的复古小调开创了“中国风”——三古三新(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

中国风的曲风也因此曲基本成型——歌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在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周杰伦的一曲《东风破》后,带有中国风的歌曲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流行。

有采用“宫调式”为主旋律的中国风,如:后弦的专辑《古玩》;有在音乐的编曲上大量运用中国乐器的中国风,如:SHE的《十面埋伏》;有在唱腔上运用了中国民歌或戏曲方式的中国风,如:王力宏的专辑《盖世英雄》;有在题材上运用了中国的故事或者传说的中国风,如:林俊杰的《曹操》《醉赤壁》。

其实中国风流行歌曲最早可以追溯到80年代,那时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与流行音乐就有着这样的联系:它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

邓丽君有张专辑叫《淡淡幽情》,就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那曲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又由王菲翻唱,而广为流传。

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方式。

从创作的形式上来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一另一种风格。

如香港的著名词曲家黄沾,他的风格恰似一位笑傲江湖的大侠,豪情奔放,热情不羁。

同时代台湾很多词曲创作者还表现出一种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人群,重视表象之下的普遍现实,再就是较多得表现乡愁的东西。

沉醉于歌曲中,唐诗宋词的时代仿佛只是于昨夜离去,今晨一觉醒来,它又似赫然站立我们身边……无疑,传统文化和中国风的流行歌曲,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借鉴的。

古典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吟诵的差异性

古典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吟诵的差异性

古典诗词配以现代流行音乐与古代诗词吟诵的差异性古诗词具有古典含蓄的意境和意象,以“雅”作为审美核心:诗词从内容到形式的高雅和完美,文辞优美、意境深邃、韵味含蕴、意象丰富、韵调和谐、音节工整等,都体现出诗词意境的极高的艺术性。

古人云:“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又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再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诗经》中的风、雅、颂都是乐歌。

楚辞“书楚语,作楚声”,与《诗经》成为诗歌史上的两座丰碑。

《乐府诗集》中的乐府,多为歌词,“诗为乐心,声为乐体”,表达了诗与歌之间的密切的血缘关系。

古诗词是现代流行歌词的远祖,二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事实,不可否定。

在中国,诗与乐很早就发挥着抒情言志和教育人的作用,诗依靠乐得到广泛的传播,诗就是歌,即声诗。

古诗词吟与诗是紧密相联的。

吟诗也是诗人赏析、抒情、创作诗词的重要方式。

流行歌曲称通俗歌曲。

“通俗”是就其演唱方式而言的。

流行的歌词创作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属于诗词创作的范畴。

流行歌曲展现了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了各种各样的情绪和心态,为一种通俗文化。

“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种感情基调,字里行间中寻觅以词抒情、以情带声的重要追求。

但是,今人对于古典诗词的通俗化理解和现代化的表现方式,与古人创作与吟诵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会在古典诗词的传播和正确理解上产生冲突。

如何把握古文今唱这一形式的文化内涵的容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古诗词的歌词和现代歌曲的歌词有着很大的差别。

和现代歌曲歌词的通俗性、口语化相比,古诗词的理解需要一定的古文基础和阅读水平。

为了更好地表现古诗词的文学特质、文化特质和历史特质,古诗词在演唱前一定要先做足功课。

演唱者可以先读起来,再唱起来,最终甚至可以舞起来,深入到古诗词的意境和氛围中去,理解并诠释古诗词作者的感情和愿望。

引进流行歌曲,鉴赏古典诗词

引进流行歌曲,鉴赏古典诗词

引进流行歌曲,鉴赏古典诗词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元曲争奇斗妍,而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的巧妙融合,使她直到今天仍闪现着独特的智慧的光泽。

一、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合,有助于把握诗词的情感。

“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每首歌词都确定一定的感情基调;而古典诗词也是我们祖先情感的载体。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是古代诗词的创作思路,《诗经》用章节重迭、反复咏叹的形式表达了人民在劳动、爱情等多方面的生活,也透露出不同阶级在不同生活环境中的情感方向;唐诗大家李白以清新明快的语言,驰骋大胆的想象,抒发奔放豪迈的情感,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也凭借着爱国爱民的情感,以“诗史”真实而深刻地提示了尖锐的社会状况,反映出人民的疾苦,尽抒心中情。

此外,李清照的婉约、柳永的风流倜傥、辛弃疾的豪放,也是将其个性充分渗透在所作的词中。

岳飞的《满江红》是一首气壮山河、传诵千古的名篇。

词作表达了词人抗金救国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激情。

而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出现了粤语版的《满江红》,罗文用他低则婉转、高则激昂的中国古典式唱腔,把岳飞抗敌雪耻、收复失地的爱国情感和英雄气慨演绎得畅快淋漓,于高昂处,那磅礴的气势和激越的情感由不得你不随之动容。

在歌曲的欣赏中,词人那猛烈爆发的怒火,雪耻复仇、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牢牢地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二、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合,有助于体味诗词意境。

清王夫之说:“情景名为二,实不可离。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景中情,景中情。

”所以鉴赏古典诗词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体会由一个个意象有机组合而成的意境,才能真正地鉴赏古典诗词。

李清照的《一剪梅》就是一首情景交融的经典名作。

如果仅仅对词作作理性的分析,势必索然寡味,味同嚼蜡。

于是,我用多媒体播放《一剪梅》改编的歌曲《月满西楼》,画面意境优美,音乐婉转动人。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汇集了中国古代诗词之美与现代音乐之美的一种音乐形式。

它不仅保留了古代诗词的朴素与含蓄,还结合了现代音乐的节奏与表现手法,使之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进行一定的分析。

古诗词的审美韵味是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核心。

古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华丽的修辞打动人心,古人通过诗词表达对自然、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而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音乐的表情与声音的叠加,使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感情更加直观地传达给听众。

例如《青玉案·元夕》,该曲以唐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丰富内涵和情感构建,表达了辛德美人离别的哀伤之情,歌曲通过柔情的旋律和优美的唱腔将这种情感传递给观众,使人们在审美上得到满足。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是其魅力的延伸。

由于古诗词本身以其复杂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方式而著称,因此其演唱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感。

演唱者需要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并融化自己的情感和艺术解读进去,使其演唱更具个性和独特性。

由于古诗词艺术歌曲既具有朴素的古风,又需要结合现代音乐的流行元素,演唱者还需要具备跨界融合的能力,将传统与现代、古典与流行完美结合,使歌曲更加有吸引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韵味和演唱风格往往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诗词本身的质量和内涵会对歌曲的音乐性产生影响。

一首好的诗词作品往往需要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主题,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艺术性和文学性。

只有具备这些品质的诗词才能够被移植到歌曲中,并在演唱中展现出它的艺术魅力。

演唱者的个人能力和风格对歌曲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位具有深厚音乐功底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演唱者能够更好地演绎古诗词艺术歌曲,使之更加动人和感人。

音乐制作和编曲也会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产生重要影响。

适当的编曲和音乐元素的加入,不仅可以使古诗词艺术歌曲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也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音乐的表现手法和声音的叠加,使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更加直观地传递给听众。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与演唱分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诗词和音乐的结合,融合了古代文学和现代音乐的元素,具有独特
的审美魅力。

它以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为基础,通过演唱方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端正高雅。

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经过千百年的沉淀,积淀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古诗词的构思与表达方式具有优美的艺术特征,通过抒发情感、
描绘景物、赞颂人物等手法,表达出作者的真挚感情和思想意蕴。

艺术歌曲以古代诗词为
歌词,传达了这种高雅的艺术审美,使得听众在聆听中感受到美的享受。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方式独具匠心。

相比于传统的歌曲形式,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
要在音乐上寻求新的突破,更要在词曲结合以及情感表达上有所创新。

演唱者需要在掌握
歌曲基本技巧的基础上,注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情感体验,将古代诗词的内涵通过音乐语
言表达出来。

这样的演唱方式既传递了作词者的思想感情,也注入了演唱者个人的情感,
使得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编曲也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

传统的古诗词往往是用诗经或其
他古乐进行伴奏,而艺术歌曲则采用了更丰富多样的乐器编曲,如钢琴、吉他、二胡等乐
器的搭配使用,使得音乐更具现代感和国际化,为古诗词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乐器的演
奏和声音效果的处理,也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需要考虑的元素,它们能够突出歌词的意境
和情感,增强听众的感知和体验。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浅谈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我们知道古诗词属于高雅文化,现代流行歌曲则属于通俗文化,二者的区别很明显。

所以将中国古典诗词与现代流行歌曲联系起来似乎有些与理不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著名女歌手王菲、邓丽君等人倾情演唱苏轼著名的词《水调歌头》。

还有歌曲《月满西楼》童丽、邓丽君等人演唱的李清照的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却上心头。

”当我们听着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歌曲时又有一番别样的风情。

不仅让我们体会到古代文人的诗意情怀,又让我们领略到现代流行音乐的魅力,给人以动人的现代感。

又比如演唱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也一度被翻唱。

这些是流行歌曲还是古典诗词,古典诗词进入流行歌曲,是还原,是普及还是融合?不得不说这些创作的歌曲对于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一方面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现代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下面谈谈现代配乐古典诗词演唱的类型:一是拟古型(还原型)、李叔同的《送别》,地道的长短句,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

汉乐府民歌《上邪》在电视剧《还珠格格》中有呈现。

这种创作还原了当时诗词内容中的场景、意境、情感等等。

二是普及型:主要是为了初学者更好地学习曾经有用外国歌曲配中国诗词的情况,如《小路》配《独坐敬亭山》,用《红河谷》配《夜泊秦淮》,但并不适合。

但是却有一首特别适合的就是李叔同的《送别》,用的是十九世纪美国作曲家奥德维的《梦见家和母亲》。

对于文学素养不高的人来说,流行歌曲成了他们认识诗的重要途径。

曾经有过这样的事,一老师讲英国诗人威廉叶芝的名作《当你老了》时,用英文讲,学生没有反应,用中文,学生也不知道,当把中文译诗读出来,念到“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时,学生才恍然大悟,说这不是那首“水木年华”的歌吗?"多少人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是谁能承……三是融合型:音乐的融合,作者并不拘泥于古曲,作曲家的才情尤其具有特殊的意义《淡淡幽情》邓丽君《绿蓑衣》杨小琳。

唐诗宋词与流行音乐

唐诗宋词与流行音乐
古典诗词&流行音乐 古典诗词&
一、唐宋诗词 与流行歌曲 的共同之处
1、流行歌曲有很多歌词直接 借用古典诗词。 借用古典诗词。
《月满西楼》 月满西楼》
《几多愁》 几多愁》
《但愿人长久》 但愿人长久》
一、唐宋诗词 与流行歌曲 的共同之处
2、大量的影视作品中的 歌曲是直接借用古典诗词
《枉凝眉》 枉凝眉》
霸王别姬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抹 我独爱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忠 悲欢共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毫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忠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一、唐诗宋词 与流行歌曲的 融通
3、有些流行词作家受到古典诗词 创作的启发, 创作的启发,进而模仿与借鉴古 典诗词的语言格式与风格来创作 现代流行歌曲。 现代浪奔浪流 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 淘尽了世间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是愁 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成功失败 浪里看不出有未有 • 爱你恨你问君知否 似大江一发不收 转千弯转千滩 亦未平复此中争斗 又有喜又有愁 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 仍愿翻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诗的气势与流行歌曲歌词意蕴的比较

唐诗的气势与流行歌曲歌词意蕴的比较

唐诗的气势与流行歌曲歌词意蕴的比较唐诗以其波澜壮阔的气势、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的喜爱。

流行歌曲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近年来商业化、口号化甚至于恶俗化的歌词泛滥,令人不忍卒读。

歌词创作属于文学创作,除了它本身固有的音乐美以外,还应具有文学美。

通过分析唐诗的气势以及与当今流行歌曲歌词意蕴得比较可以看出,好的歌词应具有感情和诗意,富有哲理,在表现博大深远内容的意义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气势。

流行歌曲应和它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一致,饱含气势重振雄风。

标签:唐诗;气势;流行歌词;意蕴;比较一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歌一直是文学史的主流。

唐诗作为国学经典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历来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以其波澜壮阔的气势开一代之先河。

其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折射着深沉丰韵的中华文化底蕴,是国人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徑。

流行歌曲是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充斥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折射出人们的各种生活状态,甚至成为人们生活的代言品,形成为一种文化,这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在当今流行歌坛上不乏好的作品,但也普遍存在商业化、口号化的歌词充斥泛滥,表现出情感虚假、题材过大、内容空虚的现象,甚至出现有如《香水有毒》: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我鼻子犯的罪,不该嗅到她的美,擦掉一切陪你睡……等歌词,十分恶俗,令人不忍卒读(听)。

歌词创作属于文学创作。

因为诗与歌之间本身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关于歌与诗的关系,一般皆认为诗起源于歌。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

”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

歌词创作属于文学创作,除了它本身固有的音乐美以外,还应具有文学美。

也就是说在给人听觉享受的同时,也应给人视觉上的美感。

好的歌词应具有感情和诗意,富有哲理,在表现博大深远内容的意义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气势。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浅谈流行歌曲歌词与古典诗词

流行歌曲展到今天,也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地将流行歌曲和古典系在一同,会得那是两件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古典与代流行歌曲的歌作,其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展的不能磨的关系。

流行歌曲古典的精加以借,使之成一种一般化的精神快餐;古典从遣造句,主造以及,感情掌握等方面,代流行歌曲的作者供应了好多好的思路和借,它将会是流行歌曲作中一个不能舍弃的主。

方面成功的例子很多,最有名的要算是《淡淡幽情》,其中收了李煜的《相》(无言独上楼),的《水歌》(明月几有),范仲淹的《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桃园故人》(玉楼深多情种),的《天》(玉惨花愁出城),李煜的《夜啼》(林花了春)和《虞佳丽》,欧阳修的《玉楼春》(后不知君近),朱淑真的《生子》(昨年元夜,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人夜晚后)(个瑶也用,用在她《烟重楼》有《新月格格》所写的插曲《》里),柳咏的《雨霖》,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愁滋味),李之的《卜算子》(我住江,君住江尾)等,加登台湾名誉卓著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等曲,曲与可珠璧合,相辅相成,使成代音史上的极品,《音像世界志》曾将片“十最适合在夜晚专心聆听的”。

里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佳丽》(“春花秋月何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出处王菲翻唱的《希望人久》(“明月几有?把酒青天,不知天上,今昔是何年?⋯⋯希望人久,千里共娟”),那倒是首古典佳作代版的了。

首其在大也有多个曲版本,印象最深的是在83、 84 年播出的《武松》中,都家的丫鬟,今后为武松跳楼的那个,就曾弹唱了这一曲。

从某个角度上来说,它说了然经典诗词与音乐的交融性。

我们再来换一个角度,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平时文化,而古典诗词的介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大家眼前,这也正说了然,艺术其实并没有雅与俗不能超越之鸿沟,要点在于交融的手段了。

还有无人不晓的安雯的《月满西楼》,乃是将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评析词

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评析词

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评析由于古今语言、音乐的差异,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很多歌词作者往往不拘泥于古典诗词的原来的字句,而将其作为一种据以再创作的素材,或者整句地沿袭,或释其大意,或用其意象,或取其情境,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的一道特殊的景观。

这就是我所说的“文字的融合”。

例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显而易见,这是以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为蓝本的。

我们对照李白的原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不难看出,黄安词基本上是李白诗句的沿袭和化用,但二者所表现的主题有了一些变化。

李白抒发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而黄安表现的则是现代人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今天拥有的爱情观。

人们对爱情失去了信心,他们不是把爱情奉为一种信仰和归宿,而是把爱情当作一个驿站,一种缘分,人世悲欢,缘来缘去,好聚好散。

新词迎合了现代人的爱情心态,所以尽管在内涵上较原诗单薄了许多,可仍能得到不少现代听众的喜爱。

比如流传颇广陈小奇创作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化用了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我们看它的歌词: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却发现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可以看出在这些歌词中,作者把古典诗词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仍有《枫桥夜泊》的画面,但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离情别恨。

论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论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

论古典诗词对现代流行音乐的影响“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不仅诗歌创作历史悠久,而且名家辈出。

” 从春秋时期的《诗经》,楚骚汉赋,到唐诗宋词,古人用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晕开浓重的墨,抒写了千古流芳的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璀璨的遗产,其以博大精深的艺术内涵,让我们回味无穷。

一、现代流行音乐歌词中对古典诗词的借鉴与运用流行音乐的歌词,作为当今时尚通俗文化的体现,渗透在我们生活中。

但其与古典诗词一样同属一种文学创作。

而古典诗歌作为文学中经典语言的范式,为流行音乐歌词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灵感和遐想。

引用与化用,借鉴与意境的模仿,使得古典诗词注入流行音乐之中。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借鉴,都诠释了古典诗词对当今流行音乐的深刻影响。

(一)古词新曲,整篇引用中国古典诗词在遣词造句上的要求非常高,追求平仄及句尾押韵,因此其大多数音乐感极强,即使不谱曲,读起来也郎朗上口,低吟浅唱,含蓄委婉,百折千回,动人不已。

因此,直接将古典诗词中的经典名句或佳作谱以新曲,成为了不少音乐人的创作追求。

如以苏轼词《水调歌头》,李商隐《无题》诗创作的《别亦难》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另外,台湾歌手杨幸娟1/ 6发行的一张名为《杨贵妃》的专辑中的歌曲《回眸一笑》、《愿做比翼鸟》等歌曲,其歌词均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

还有被誉为中国民族摇滚代表作的《烽火扬州路》,其歌词也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些歌曲既有古典的韵味,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成为了被人们喜爱的经典名作。

(二)部分引用或化用的古典诗词在现代流行音乐歌词中,引用古典诗词入词来丰富歌曲内容,借以展开或演绎现代情感故事的音乐作品非常的多。

如琼瑶为其电视剧《还珠格格》所作的插曲《山一程水一程》:“山一程,水一程,柳外楼高空断魂;马啸啸,车粼粼,落花和泥碾做尘…… 。

”此词可谓句句皆有来处。

歌名《山一程水一程》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歌词“ 柳外楼高空断魂”出自李重元《忆王孙·春词》:“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马啸啸,车粼粼,落花和泥碾做尘”;分别出自陆游《卜算子·咏梅》和杜甫《兵车行》。

古诗词艺术歌曲赏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赏析

古诗词艺术歌曲赏析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完美融合的艺术瑰宝。

歌曲的开头,往往用比较轻柔的音符引入,就像在轻轻地诉说着词人对明月的仰望和内心的惆怅。

当唱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时候,旋律微微上扬,仿佛真的在向青天发问,充满了一种对宇宙奥秘的好奇与探寻。

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一句,音乐又有一点空灵的感觉,让人联想到那遥远的天上宫殿,充满了神秘色彩。

到了副歌部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旋律变得开阔而温暖。

这就像是在经历了前面的思索与感慨之后,词人得出了一个充满美好祝愿的结论。

音乐把这种对亲人、朋友的思念和美好的祝愿表现得淋漓尽致,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情感连接。

歌曲一开始,旋律就像是林黛玉在潇湘馆中独自叹息,那音符仿佛是她眼角的泪花,一颗一颗地掉落。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唱这两句的时候,音乐有着一种无奈的诉说感。

就像是在讲述宝黛之间那美好却又充满坎坷的爱情故事,明明两个人都那么美好,却无法圆满。

随着歌曲的推进,那种哀怨的情绪不断加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这时候旋律仿佛是林黛玉那无尽的泪水汇聚成的溪流,一直流淌着悲伤。

整个曲子的旋律和歌词配合得恰到好处,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大观园中,目睹着宝黛爱情的悲剧。

歌曲开始的时候,就像是在渭城的清晨,那淡淡的晨雾还未散去。

旋律比较平缓,有一种淡淡的忧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音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而又略带离别的画面。

那轻轻的音符就如同那细细的朝雨,洒落在地面上。

而随着“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唱出,旋律开始有了一些起伏。

就好像是诗人在极力挽留即将远行的朋友,那一杯杯的酒里满是不舍。

到了后面的叠唱部分,每一次重复都像是把这种离别的情感加深了一层。

就像是诗人在朋友渐行渐远的背影下,一次又一次地在心中默念着祝福与不舍,那旋律也在不断地回响着这种深深的情谊。

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独特的旋律创作,将古诗词中的情感、意境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展现出来,让这些古老的诗词在音乐的翅膀下,跨越千年,依然能够打动现代人的心灵。

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解说词

古典诗歌与流行歌曲解说词

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解说词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们是高二5班的赫好、唐甜、徐丹,今天由我们三人来向大家汇报《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研究成果。

随着网络电视等大众传媒对我们整个生活的包围与渗入,作为一种歌词与曲调交相辉映的音乐体裁和大众文化的主要形式,流行歌曲作为一道大众精神快餐,因为符合不同人群的心里需要,引发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感动,已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喜爱。

虽然很多人并不把流行歌曲作为一门艺术来接受的,而仅仅是把它看作是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取决于他们内心的感受。

其实,通过细心探究,我们不难发现,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作品,具有摇曳多姿的曲调旋律之美和词藻意蕴丰厚的文学美,雅俗共存的意象美,鲜明突出的情感美等等。

对流行歌曲是不会有太多的人主动地将它和古典诗词联系在一起,反而会觉得那是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这如同一个是高山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大河里的滔滔江水,相距太遥远。

其实正如滔滔江水实际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确实是有着一个源头与水流的的关系。

今天,我们着重从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相通关系,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融合,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的不同时代特征这几个方面来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归纳起来,可以看出,流行歌曲与古典诗歌的相通及融合关系主要有如下几种:1、对古典诗歌词句的引用古典诗歌本身对遣词造句的要求非常高,还要注意平仄、押韵等,所以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有些流行歌曲也就直接从古典诗歌中引用其诗句或标题,可谓取其精华。

如苏轼《水调歌头》(翻唱为《但愿人长久》)、李煜《虞美人》等,还有家喻户晓的安雯的《月满西楼》乃将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配以伤感而略带忧郁的音乐,将相思之愁表现的淋漓尽致,深受大众的喜爱。

下面请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

论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古诗词和流行音乐作为两种不同时代的艺术表达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观赏价值。

古诗词作为古代人们的精神与情感的凝结,流传至今,激发着人们对于美的追求。

而流行音乐则是现代社会最为普及的音乐形式之一,通过歌词与旋律传达情感,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思绪。

本文将探讨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影响,并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意义与价值。

1.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创作的启示1.l古诗词的文化底蕴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流行音乐创作从中汲取灵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得当代的音乐作品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古诗词描绘了丰富多样的人生境界和情感体验,这些意境和情感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为古诗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得古典诗词得以在现代音乐中重新焕发光彩。

1.2古诗词的感性表达古诗词以优美的语言和深远的情感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流行音乐借鉴古诗词的感性表达方式,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们的情感需求。

抒情的古诗词让人们能够更好地在音乐中找到情感寄托,流行音乐通过丰富的情感表达,与听众产生共鸣,使得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音乐作品。

同时古诗词中的感性情感也为流行音乐提供了灵感与创造力,帮助音乐人更好地创作出让人们喜爱和感动的作品。

2.古诗词对于流行音乐歌词的影响2.1古诗词的语言美和形象塑造古诗词之所以能够在流传千年后依然被人们广为传唱,与其优美的语言美和形象塑造密不可分。

流行音乐借鉴古诗词的语言美,使得歌词表达更加精炼、简练,音乐作品更加耐人寻味。

同时,古诗词中的典故、意象和象征性的东西也为流行音乐歌词提供了更多的创作元素和灵感,使得歌词更具有艺术价值和迷人魅力。

2.2古诗词的主题和思想古诗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探讨了人生、爱情、友情、自然等各个方面的主题。

这些主题也是流行音乐歌词所关注和探索的内容。

古诗词中的哲理和智慧,对于当代音乐创作者来说是很好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借用古诗词中深入浅出的道理和见解,流行音乐歌词能够更好地传递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感悟和体验,具有更多的情感共鸣和思考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评析
由于古今语言、音乐的差异,情感表现方式的差异,很多歌词作者往往不拘泥于古典诗词的原来的字句,而将其作为一种据以再创作的素材,或者整句地沿袭,或释其大意,或用其意象,或取其情境,使之与新创作的歌词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成为当代流行歌坛上的一道特殊的景观。

这就是我所说的“文字的融合”。

例如黄安演唱的《新鸳鸯蝴蝶梦》:
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明朝清风四飘流……
显而易见,这是以李白的《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为蓝本的。

我们对照李白的原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不难看出,黄安词基本上是李白诗句的沿袭和化用,但二者所表现的主题有了一些变化。

李白抒发的是古代知识分子怀才不遇的抑郁苦闷,而黄安表现的则是现代人不求天长地久,只求今天拥有的爱情观。

人们对爱情失去了信心,他们不是把爱情奉为一种信仰和归宿,而是把爱情当作一个驿站,一种缘分,人世悲欢,缘来缘去,好聚好散。

新词迎合了现代人的爱情心态,所以尽管在内涵上较原诗单薄了许多,可仍能得到不少现代听众的喜爱。

比如流传颇广陈小奇创作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化用了唐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我们看它的歌词:
带走一盏渔火,让它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了那份情感,许多年以后却发现又回到你面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可以看出在这些歌词中,作者把古典诗词的意境和现代人的情感成功地进行了对接,仍有《枫桥夜泊》的画面,但更多的是现代人的离情别恨。

昔日旧情的怅惘,意外重逢的感慨,相忆与期待,思念与无奈,在反复的倾诉中表现得淋漓
尽致又悱恻缠绵。

语言是地道的歌词的语言,句式是地道的歌词的句式,虽然某些表述如“渔火温暖双眼”,“钟声敲打无眠”引入了通感手法而与诗颇为接近,但整体而言则是歌而非诗。

琼瑶作词的《在水一方》几乎是《诗经·蒹葭》的白话解释,而《当》的歌词则是化用古乐府诗《上邪》。

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不以词作者见称,但是根据她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插曲却有非常浓郁的古典诗词意味。

比如《在水一方》,这是琼瑶的词、林家庆作曲。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这差不多就是对《诗经·蒹葭》的白话翻译。

而《还珠格格》中的主题曲《当》,则是化用古乐府诗《上邪》,这我们前面提到过。

《当》的歌词是这样的: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月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当地球不再转动,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

不能和你分散,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琼瑶对中国古典诗词十分熟悉,这类歌词既源自某一首古诗,同时又融入了作者自己的解读和人生感受,并与电视剧中人物性格刻画、气氛渲染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清新明丽、婉转深情的意境。

即使不刻意在歌词中插入古典诗词,琼瑶也能让自己的创作具有明显的古典诗词色彩,如下面这首《环珠格格》插曲:
山也迢迢,水也迢迢,山水迢迢路遥遥。

盼过昨宵,又盼今朝,盼来盼去魂也销。

梦也渺渺,人也渺渺,天若有情天亦老。

歌不成歌,调不成调,风雨潇潇愁多少。

无论是叠字手法的运用,还是整首歌词的结构,都与词的文体特征十分吻合。

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虽出自唐代李贺诗,却几乎让人觉察不出。

在这类文字的融合中,我们更能看出古典诗词与现代歌词的互动,古典情怀与现代意识的沟通,这无疑会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引发更多的思考。

流行歌曲中融入
古典诗词,既能实现古典诗词的现代转换,使古典诗词多一种传播的途径,又能推动流行歌曲向新诗方向发展,使流行歌曲的地位和品格得到提升。

一些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底蕴的当代流行歌曲词曲作者,将古典诗词重新谱曲,或巧妙地化用古典诗词的语句、意境或意象,将古典诗词的精华融入当代流行歌曲中。

通过“诗化”、“雅化”、“音乐化”,使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晓畅,又有诗的含蓄隽永;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与品格,又有现代人的精神与气质;既有古典的语言内蕴,又有当代的音乐形式。

实际上,歌词是具有两栖性的:一方面,作为歌的构成要素之一,歌词的价值只有在与乐曲的结合中,在歌手的演唱中才真正得以实现;另一方面,歌词也可以从音乐中剥离出来,成为纯粹只供阅读的文学样式。

唐诗过后是宋词,但当下的流行歌曲恐怕永远不会再获得宋词那样的辉煌,更不会像宋词那样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道理很简单,因为歌终归是歌,因为歌在今天真正获得了独立。

尽管历史上歌曾一再地演变为某种新诗体,但自另一角度看,历史上歌的发展始终是以对诗的解构为特征的,如宋词之于唐诗,元曲之于宋词,皆是。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歌词当作诗的一个分支,将其置于文学史的框架内来考察评判,而忽略了歌词首先是隶属于歌的,忽略了歌本身其实并非某种文学样式。

这种将歌词由歌中剥离出来的研究并不是真正的歌的研究,至少不是完整的歌的研究。

那么,流行歌曲和古典诗词二者,究竟谁更需要对方呢?看上去似乎是流行歌曲更需要古典诗词,但实际的情况很可能与此相反:没有古典诗词的介入,歌依然不失为歌;而随着歌领地的日渐拓展,诗正离我们远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