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CONTENCT

• 引言 • 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自然地理要素 • 人文地理要素 • 本节总结
01
引言
主题简介
主题名称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主题内容
人口迁移、地理扩散、城市化等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
主题意义
了解人口空间变化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 响,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阐述植被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影 响和关系。
04
人文地理要素
人口要素
人口数量
人口分布
人口数量是影响城市规模和经济发展 的重要因素,过多或过少的人口数量 都可能对城市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人口分布是否均衡,是否有利于城市 的发展,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 内容。
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 民族结构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城市的 发展产生影响。
可持续发展能力。
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产 业的发展,也是人文地理学研究的 重要内容。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是政府引导和调控产业发 展的重要手段,包括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布局政策等。
05
本节总结
重点回顾
1. 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乡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这个 过程伴随着城市人口和地域的增长。
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水、土地、矿产等,它们的 分布和数量直接影响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
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形地貌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发展,如平原地区适合发展农 业和城市扩张,山区则适合发展林业和旅游业。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功能区1、功能区的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2、功能区的特点:A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限................,可能兼有其他类......B某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型的用地....。

3、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1)住宅区:A地位——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B分化——中高级住宅,多建在城市外缘,环境优美............,面积大,配套方便生活的公共设施。

(环境优美可能:地势较高,位于河流较上游,盛行风向的上风向,临近林地或公园绿地,近文化区,离工业区远等)低级住宅,多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环境较差,面积狭小,拥挤密集。

(2)商业区:A位置——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处..................。

B形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C中心商务区——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市中心,是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

D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的原因——接近最大的消费人群,交通便利..............。

(3)工业区:(特点:工业企业专业化程度较高,它们之间往往有很强的协作性)布局:A往往寻求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捷的地带——工业生产过程有大量的运输需求。

B向市区外缘迁移——随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市区工厂纷纷向外搬迁。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

有三种模式——同心圆、扇形、多核心模式。

2、形成因素:A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捷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两方面................。

(一般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距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高;距市中心越近,土地租金也越高)B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团体) C历史因素 D行政因素3变化:早期,各类功能用地混杂,无明确的功能分异。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PPT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PPT

【答案】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1.含义 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与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
2.城市地域结构的模式 城市功能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结构模式,具有
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主要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
3.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一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住宅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
农业用地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 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 的集聚。
城市土地面积相对 有限
城市各项活动需要 占用土地
各地块交通可达 性、地价等不同
o 商业区A
B
市中心
住宅区
工业用地付租能力
C
距市中心距离(千米)
工业区
土地利用
交通通达度与城市功能用地的关系
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 通达度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 最高峰,一般为商业用地。
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 OA、OB、OC、OD、OE、OF)两 旁、公路交会处(如图中A、B、C、 D、E、F处):通达度高,地租高, 形成地租次高峰,多为商业用地。
CBD的主要特点
CBD是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简称,其特点是:它是城市经 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不但是商业活动的中心,还是城市的 服务中心。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白天人流与车流川流 不息,热闹非凡;晚上人流明显减少,到了深夜甚至空无一 人。其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区,垂直方向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高层建筑物上,低层多为商用,高层多为办公场所;水平方 向上,最中心处以零售活动为主,有大百货商场、高级专门 化商店,周围是办公室和小商店。中心商务区的建筑高大、 密集,是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方式之一,可以充分提高城市 土地的利用效率。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 住宅区 主要功能分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城市地域结构 经济因素
城市内部空间结 构的形成和变化
形成原因 其他因素
发展变化
工业生产占地较 大,地租占成本 的比例较大
受距市中心 距离的影响
较小。因而位 最大。因而位于距 于距离市中心 市中心最近的A区, 较近的B区,介 在A区商业支付的 于商业区和工 租金最高 业区之间
较小。在距市中 心最远C区只有 工业出的租金最 高。
交通便捷程度
城 市 内 部 空 间 结 构
城市土地利用 和功能分区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学习目标: • 了解城市用地的类型, • 了解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并能够区分城 市的功能区。 • 重难点: • 城市用地的类型、城市的主要功能区。
目录
1
2 3
城市土地利用
功能分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城市概述
• 概念: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
OA:商业区;AB住宅区;BC工业区。
地 租 水 平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 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A B C
商业付租能力
付租能力: 商业>住宅>工业
住宅付租能力 工业付租能力
距市中心 的距离


商 业 区



距市中心 的距离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用地要求
占地少,要求最 大程度的接近消 费群体
占地多,要求 方便上下班, 又要方便购物
概念: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 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
阅读: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0年来人口增长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劳动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人口变化的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主要从事采集和狩猎人口数量化少,增长缓慢人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抵御疾病和灾难水平差,死亡率高农业革命至工业革命期间利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农业活动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加快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而可靠,死亡率下降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生产活动迅速扩大和发展人口数量继续增加,增长速度更加迅猛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人类不断壮大着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能获得充足的食物和完善的医疗服务,死亡率降低2、人口自然增长最根本因素: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差异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及成因今后变化趋势发达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受生育观念、生活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增长缓慢今后几十年,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一些国家还会逐渐减少发展中国家水平较高由于政治独立,民族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人口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人口数量还将增加中国水平较低增长缓慢人口基数大4、人口的发展一定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5、人口增长模式与相应人口问题人口增长人口问题历原始低增长阶段——“高高低”模式——原始型人口增长过快史加速增长阶段———“高低高”模式——传统型——————儿童比重过大轨增长减缓阶段——人口增长缓慢迹低速增长阶段——“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人口老龄化6、影响人口模式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社会福利、文化观念7、为什么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尚未进入现代型?生产力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社会制度。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三要素:居住地变更、时间上长期性(1年以上)、市空间位置变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19世纪以前以集团型、大批量移民为主旧大陆(亚非欧)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加拉丁美洲、亚洲、非洲等西欧、北美、西亚、北非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3、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迁移和人口数量增减。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4、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1、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4、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第三节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长期性2、人口迁移的概念及分类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①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②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而,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4、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①自然生态因素:气候、土壤、水和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等等②经济因素: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发展、城市化、区域开发、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一般经济落后地区迁出率高,而发达地区迁入率较高;还包括交通通讯发展;③政治因素:国家政策如深圳的崛起、战争战争难民、政治中心变更等④社会文化因素:文化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信仰、种族民族等;根本原因:人口的发展常常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处于互不适应的状态,这种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导致了人口的迁移;5、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①世界人口迁移的现状: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从贫穷落后国家到富裕国家;从人口稠密国家到人口稀少的国家;②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总体表现为从农村到城市和工矿区、从内地到沿海地区、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主要人口流出省区是四川、安徽、湖南、江西、河南、湖北等;主要流入省区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原因:以务工和经商为主,多为自发性迁移;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1、城市区位分析与区位选择①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气候恶劣荒漠区、高寒区、湿热区的城市少降水或气温条件不适宜我国西北干旱区城市少河流供水城市常沿河分布城市需大量的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长江沿岸城市运输河运起点和终点处易形成城市货物在此集聚、转运赣州干支流汇合处易形成城市大量人流、物流集聚、中转宜宾、重庆、武汉河口处易形成大城市河运、海运的转换处、人流、物流集散上海、广州军事防卫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处建城利用天然河面进行防卫伯尔尼、巴黎②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交通运输如株洲、矿产资源大庆、旅游资源桂林、商业贸易等③政治文化地理区位:国家政策深圳、外交、宗教拉萨、军事、科技教育班加罗尔等;2、城市土地利用①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及城市的功能分区②地租高低主要取决于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高低市空间布局特点城市主要分布在:①人口稠密、交通发达地区②沿江、沿湖、沿海及河流交汇、河流入海口③交通运输枢纽④历史文化胜地、着名旅游地、商品集散地、边境口岸4、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组织和功能布局的一种城市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提出了关于中心地、服务范围、门槛人口等概念;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2、城市化的标志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3、城市化的新特点: 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差异加大 安排大量劳动力就业农业发展服务业发剩余劳动工业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提城市社会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量土地被占用,大致耕地面积减少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资源短缺,地面下沉、海水入侵、水质恶化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2、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3、如何建设“生态城市”:①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环境污染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区域联系1、生产协作联系:①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投入—产出联系、纵向联系工业聚集②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横向联系工业分散③复杂生产联系生产链工业聚集2、商贸联系:区域贸易、国际贸易现代物流业3、科技与信息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1、农业区位因素:①自然条件:热量、光照、地形、土地土质、肥力、水分降水、水源②科学技术因素: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③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市场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生产规模和类型;交通运输——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市场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大;国家政策——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状况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第三节工业区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1、五种工业指向类型①原料指向型工业:制糖业、水产品加工业、水果加工业所需工业原料丰富的地区②市场指向型工业:瓶装饮料业、家具制造业、印刷工业接近产品消费市场的地区③动力指向型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化学工业能源供应充足的地区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工业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航天、航空、精密仪表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区;2、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①生产上的投人一产出联系,例如:棉布厂就是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纺纱厂、织布厂、印染厂等各工厂间存在投人一产出联系;形成全球生产系统和地方生产系统;②非生产上的空间联系,有些工厂间并没有生产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这种工厂之间的联系是多方面的,如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共同利用廉价的劳动力等;③非物质的信息联系,如信息网络联系;3、工业集聚和分散①集聚1有利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2不利意义:工业集聚导致企业之间争地、争水、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交通拥挤,资源紧张;②分散区位因素:产品“轻、薄、短、小”,便于航空运输;接近市场;接近劳动力丰富地区;接近原料地;接近土地租金较低的地区;减少环境污染; 优:寻找各地的最优区位,充分利用不同地区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减少环境问题劣:加大运输成本,难以形成规模效益4、①产业转移的原因---选择最佳区位资源原料供给、劳动力素质、工资水平、市场需求、环境容量、国家政策,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发达国家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传统工业区环境压力日益沉重,发展中国家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②产业转移的方向:英国—德国—美国—日本—东南亚、拉丁美洲、我国沿海进一步内地5、工业集聚集中垄断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质量高、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因其产品性质特异、利润丰厚、经济效益好,不仅具有广泛的品牌效应,有些产品还涉及到国家机密和安全问题,因此,发达国家一直维持着高端产品的垄断地位;6、工业与地理环境①污染物排放量与单位产量的污染控制费用之间关系成反比②考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部分工业企业微观布局原则:居民区和工业区之间最好用绿化带或水面隔离;A、有大气污染的工厂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地带,盛行风主导风、最大风频下风向地带,在季风区应设置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B、有水体污染的工厂,污水排放口应该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C、有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工厂,应远离居民区和农田;污染越严重,越应远离居民区;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在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在南方,河流干、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口,因拥有发达的水运条件和频繁的商贸活动,更有利于形成较大的城市;2、交通运输的发展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便利的交通促进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城市的分布和发展也刺激了交通的发展和交通网络的形成;3、交通运输影响着聚落的空间形态北方因地形平坦开阔,道路呈棋盘式网状分布,聚落布局多呈团块状,规模较大;南方河网密度大,地形破碎,平地狭小,道路呈带状分散分布,聚落多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布局形态多呈带状,规模较小;4、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农耕,且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5、沿河设城的类型:①河运的起点或终点:赣州②河流的交汇处:宜宾、重庆、武汉③河口:上海、广州、天津、纽约④陆上交通的过河点:南京、伦敦6、铁路的修建,能够带动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的崛起和繁荣如石家庄、郑州、株洲和怀化的兴起;京九线主要经过落后地区,是为了带动这些地区的城市、经济的发展;7、一个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给这个地区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兴旺或衰落;8、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分布的关系:沿江、沿海以及铁路、公路沿线,水陆交通便利的枢纽地带或地理位置适中的边境线附近地区,既有利于货物集散,也为其他社会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场所,为商品流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从而发展成为商业中心;例如,我国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和京广、京沪、陇海等铁路沿线,集中了许多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中心城市;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①部分资源短缺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②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③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主要人地关系观点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现代: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生态和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20世纪80年代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可持续发展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图表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复合结构和基本内涵①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复合系统;②核心思想: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③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④四个基本观念: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图解2 Array、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①控制人口规模②转变发展模式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④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知识点整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 知识点整合

第二章乡村和城镇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1、乡村的定义?乡村土地利用类型?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农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2、乡村内部空间结构(发展阶段、空间结构特点、原因)(课本P25)乡村以农业用地为主。

当乡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村落出现了一些满足居民社会需求的公共设施,以提供祭祀、聚会、娱乐、商业、医疗、教育等多种服务。

这样村落内部土地利用出现了简单的分化,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再往外是农业用地。

3、城镇定义?(课本P25)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镇包括城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4、城镇功能分区特点(课本P25)①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用地。

5、城镇主要功能区及其特点、区位选择原因(课本P26)功能区分布特征原因居住区城镇中广泛分布,面积最大;商业区位于城镇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主要为点状或条状分布交通、市场工业区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延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减轻市区污染和交通拥堵;土地充足且租金低;方便原料输入和产品输出;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交通便捷,降低运输成本6、高级居住区与普通居住区差异(课本P26)收入建筑质量位置公共设施环境发展方向中高级住宅区高收入面积大,有些有独立庭院①主导风向上风向;②河流上游;③环境优美;④交通便利;⑤城市外缘;⑥与文化区相连完善,生活方便优美背向发展低级住宅区低收入面积小,拥挤密集多在内城,多于低地、工业地相联系缺乏,生活不便较差【方法技巧】“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1)看面积:居住区面积最大,其次是工业区,商业区面积最小。

(2)看距市中心远近:一般情况下,距离市中心由近及远依次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思维导图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思维导图

水污染的工业布局
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盛行风向的下风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 远离城市水源地或河流上游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形成因素 2、变化
经济
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付租能力高低。(商业>居住>工业)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
1、城镇概念:包括城市和镇,是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成因:城镇里人口相对较多,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
分类: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其他(行政区、旅游休闲区、生态区等——大城市功能复杂)
特点:城镇不同的功能区之间一般没有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交通便捷程度——穿过的道路越多,或者距离交通干线越近,土地租金越高 距离城镇中心远近——离城镇中心越近,土地租金越高
政策
其他
文化
环境
城镇发展初期
地域范围狭小,各类功能用地混杂分布,并在中心区域自然集中
城镇发展中后期
工业不断发展和服务业兴起,城镇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 突出。城镇中心的工业企业外迁,原有的工业用地被改造为商业用地或其他用地
2、功能区
居住区
城镇中广泛分布 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分布在城镇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主要功能区的分布及特征
商业区
点状或条状分布 中心商务区(CBD)——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工业区
大气污染的工业布局
通常距离城镇中心较远,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高中地理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 集聚成片 动,并趋向于沿主 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原因:①减 轻对市区污染;②交通便利,降低运 输成本(大气 河流) 高级 住宅 区 低级 住宅 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 联系原因:①环境优良;②文 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工业区
住宅区
占地面积 大,工业 化后出现 分化
城市空间结构图的判读
(1)读图名和图例 图名或图例中会明确告诉我们是哪几 种功能区 (2)辨析位置关系
一般商业区分布在中心位置,从里向 外依次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3)抓住典型特征 住宅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 所占面积最大;工业区集聚成片, 多位于城市外围,沿主要交通干 线分布;商业区是城市的核心区, 土地利用集约,占地面积最小。 新加坡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图 (4)分析布局合理性 ①工业区的布局:为减少污染,工业区一般选择城市外围,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或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城区河流的下游。高新技术产业区 多和科教文化区、环境优美的地区邻近。 ②高级住宅区多与高地、文化区、风景区联系在一起;低级住宅区多与低地、工 业区相联系。
) ) ) ) )
(1)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住宅区是城市最 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图中①②③④所示哪 一个是住宅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局原因 是什么?
(2)商业区是城市核心区,人员流动大,图中①② 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商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 局原因是什么? (3)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生产功能区,图中①② ③④所示哪一个是工业区?其位置有何特点,布 局原因是什么?
(2)社会因素
比弗利山庄
收入
知名度
种族或宗教
(3)历史因素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新教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课件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 解析:(1)城市功能区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各种功能 区以某种功能为主,可能兼有其他功能。
• (2)从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城区狭 小,各功能区往往混杂布局,没有形成明显(míngxiǎn)的 功能分异。
• (3)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是城市的主要功能区,为各 类城市所共有。
• (4)现代城市主要是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下而发展 起来的,因此经济因素对其城市功能区分化影响显著。
• 散漫型乡村,房屋和院落零星分布,其间距大小因地而 异。
第十八页,共50页。
必修第二册·人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 我国不同地区受地形(dìxíng)影响的聚落分布特点
地区
分布特点
西北干旱地区
多分布在沙漠边缘的山麓绿洲地带
青藏高原
多分布在地势低平的河谷地带
云贵高原
多分布在山间盆地(坝子)
北方平原地区 一般规模较大,呈团块型、棋盘式,人口较多
• 城镇(chéngzhèn)主要功能分区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区位选择及原因
呈点状或条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人员 流量大,地价高, 土地利用集约,是 城镇的核心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 口 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第二十四页,共50页。
必修第二册·人教地理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区位选择及原因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集聚性强,作强,导致集聚,又因
工业区
原因:①减轻对市区污染;②交通便
成片分布 环保、地租、交通等因
利,降低运输成本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2-1 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 (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 有效改善环境状况,建设宜居的生活空间。 •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便
利。 • 保护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使人类历史和文化
遗产得以永续相传。
四、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乡村和城镇 空间结构
乡村的土地利用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小结
农业用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土地利用方式 集聚 效应 主要功能区 分布 组合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2.城镇主要功能区
(3)工业区
多分布在靠近河流、铁路、公路 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通常距 离城镇中心较远
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二、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3.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每一种功能区,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各种功能区在空间的组合,就形 成了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居住区
城镇土地 集聚 城镇功能 利用方式 效应 分区
城镇空间结构
合理利用城乡空间 的意义
形成 影响因素
变化
经济因素 政策因素 文化因素 历史因素
读图,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 的用途,画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范围。

①定距离(距市中心距离OM)
②看租金高低

③OM段商业用地付租能力较高,为商
业区
以此类推,画出商业区、住宅区、工
M
业区的范围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①距市中心远近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三、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
经济因素——地租水平
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 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便 捷程度和距离城镇中心远近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ppt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ppt课件

后期阶段 60%-70%
中期阶段
拉伸的 “S”形
初期阶段
25%-30%
完整编辑ppt
24
城市化 水平 发展 地域扩 常见的问
阶段
速度 展趋势 题
初期阶 段
25%-30% 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各功能用地混杂, 功能区不明确
中期加 速阶段
从25%-30% 增长到
60%-70%, 较高
迅速
郊区城市化

(环境恶化、
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 段
70%以上, 高
缓慢, 甚至 停滞
继续增大、 速度变慢
逆城市化
(大城市的中 心空洞化等)
完整编辑ppt
25
英国是世界城市化发展最早的国家
1、英国城市化过程中显现的特点?
人口增加;用地规模扩大;比重增加
2、图2.20,大伦敦和英格兰城市带的形成?
-----郊区城市化 (中期阶段)
(1)住宅区 •分布特点:比重最大、分布最广泛 •分化类型:中高级/低级住宅区 (2)商业区 •位置: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 •形状:点状或条状 •中心商务区:CBD (3)工业区:分布特点
完整编辑ppt
3
常州市工业区
往往在靠近河流、铁 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 捷的地带,来布置其厂 房、仓库等设施。

慢 后期阶段
(逆城市化)

快 初期和
中期阶段
(郊区城市化)
完整编辑ppt
28
巴西—畸形的城市化
巴西
中国
完整编辑ppt
29
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 是人类对自然环境改造最强烈的地区, 几乎将自然环境完全改变为人工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1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课件(共28张PPT)
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不断缩小,价值观念和生活 方式等逐渐趋同。
世界城市化
• 世界城市化进程 • 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 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
城市出现 18世纪中叶 二战结束 现在
缓慢发展
加速发展 空前发展
1990 41%
19 70% 340%
1750 1%——2%
呈城然受 低市经自 年水人济给 前平口的自 ,的和限足 。比缓人制的 重慢口。农 只增比世村 有长重界自
• 注意:城市化过程包括两个紧密联系且不可分割 的方面。①人口城市化: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
②区域城市化:变农村地区为城市地区
人口 乡村地区
集聚 转变
城市 城市地区
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 1、城市人口增加 •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 3、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衡量城市化水平最重要的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 口的百分比。
城市产生的前提
• 农业生产的发展,剩余农产品的出现 ,使一部分 人能够从事非农业劳动。
城市的发展史
• 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农业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城市居于社会经济的从属地位。那 时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 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村相对独立。
城市的发展史
• 产业革命以后,大机器工业逐步取代手工业,生 产力谁拼空前提高。工业发展促使人口和产业在 城市集中,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 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乡差距逐渐扩大。
②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退,而是城市化扩展的 一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近于消失,形成一 体化基础上。乡村、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再加上优 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心面对混浊空气、 噪音的大城市居民,从而导致了逆城市化现象。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1、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3)水源与城市
(4)河流水运的起点 或终点易形成大的城市。
分析: 图中A、B、C三个聚落中, 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为什么?
1、自然地理区位
地形 ①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 交通联系,节省建筑投资,是发育城市的理想区位 ②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③山区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和较开阔的低地 ①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降水较多的中低 纬度地带 ②沿海地区气候优于内陆,城市众多 ①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吸引沿河设城 ②在干支流汇合处、大河入海处容易形成大的城市 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 有利于形成城市
• 2.特点:
*建筑物高大密集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内部分区明显
*交通通达度很高
CBD内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区明显
5.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比较三种城市地域 结构模式的异同点

同心圆学说

扇 形 多 学 核 说 心 学 说

6. 中 国 古 代 城 市 结 构
以皇 权为 中心, 体现 严格 的等 级制 度
(2)交通与城市
临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 如满洲里,二连浩特,大连等。
3、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1)科技与城市
(3) 科技—新的城市区位因素,如日本的筑波、
牛津、剑桥、硅谷等城市的形成。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Oxford
2、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交通
科技
旅游
3、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1)宗教城市—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
那、梵蒂冈等。
三教圣地: 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共52张PPT)

招商 引资
北票工业园区
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要有便捷的交通
原因:1、工业生产本身需要多种设 备和原材料,运费在生产成本中占 很大比重,就近沿公器、铁路、河 流等交通便捷的地方可降低成本。2、 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也要有方便的 联系。
(二)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减少 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原则:
1、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 密集型行业如小型食品、轻纺、 服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 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 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的需求往往是 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 城市空间上的集聚.把一些同类活 动集中在一个区域可以扩大影响、 提高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
2、功能区
概念:城市中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 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 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
特点:没有明显界限、以某种功能 为主的多个实体,兼有其它 功能 。它是相对的而不是绝 对的.
提问:城市中一般常见 的功能区有那些?
住宅区、商业区、工 业区、行政区和文化 区等
1)住宅区 城市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
用方式,占40%-60%。
从住宅区的建筑质量上和位置上,分析 住宅区的分化特点?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 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之分。高 级住宅区好一些,空间分布 合理一些、大一些,配套设 施完善一些。 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 级住宅区出现背向发展的状
(二)模式:
模式
同心圆 扇形
多核心
特点
成因
举例
城市形态集中紧 凑,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
功能区呈扇形或 楔形向外扩展
平原地形,经过不断 的侵入与迁移,呈同 心圆自核心向外扩展 而成。
交通,各功能区沿 交通线延伸。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2章第1节同步课件33张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2章第1节同步课件33张
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 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可达性 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项活动之间必然 要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tó nglè i)活动在空间 上高度聚集,形成了城ks5u市精品课功件 能区
第二页,共34页。
城市土地 相对有限
城市经济 活动需
占用土地
各地块交 通可达性 地价等不同
城市区位 地价 功能分区
功能活动
中心地区 昂贵 外围地区 较低
中心商务区 高级金融机构,政府机关, 高档商店
工业区住ks5宅u精品区课件 工业,中低档商店,住宅
第十六页,共34页。
ks5u精品(jīnɡ pǐn)课件
第十七页,共34页。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
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 的道路相交处,形成商业区;
广泛在的大土多地数利城用市方中式,。住宅区面 积往往(wǎngwǎng)占城市空 间的40%至6k0s5u精品%课件 。
第五页,共34页。
ks5u精品(jīnɡ pǐn)课件
高新工业园区一角 第六页,共34页。
(2)、工业区
A、工业区的形成专业 化
协作性 企业(qǐyè)之间
北京市中心为皇宫建筑群—以皇宫为中心以显 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华盛顿以国会大厦和白宫的东西向和南北向两 条轴线及其交会处为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居于 中心最高处,体现了资产阶级所标榜的民主与 法制精神。ks5u精品课件
第三十二页,共34页。
城市作为一种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 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社会观念等,都会 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 (yǐngxiǎng)。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 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yǐngxiǎng)。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2章第1节同步课件23张

地理必修2人教新课标第2章第1节同步课件23张

社会阶层 高收入阶层 低收入阶层
住宅区分化
类型
特点
高级住宅区 建筑面积大,设备 齐全,环境优雅
低级住宅区 破旧拥挤,环境差
第十九页,共24页。
区位
背向 发展
12 13
11
某城市规划
1
2
4
7
6
85
3
9
10
14
第二十页,共24页。
耕地 文教区 仓储区 公路
铁路 河流
参考(cānkǎo)意见
商业区
选择 地块
第二十一页,共24页。
环境较好,离商 业区近,生活便 利、受工业污染 小地租低,面积 较大
在市中心附近建 成面积较小的经 济适用房;在外 围建成面积较大 的高级住宅区。
城 市
住宅区
功 工业区
能 商业区

第二十二页,共24页。
•谢谢(xiè
xie)!!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二页,共24页。


居住区
城市(chéngshì)土地 相对有限



经 济




商业区
连 片 分 布
城市经济(jīngjì)活动 需占用土地
各地区交通
通达性




空间上来自间高活
动 竞


密 聚


工业区



行政区
文化区
界 线 模

第三页,共24页。
• 文化区
第四页,共24页。
第五页,共24页。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2.1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新课导入
单以人均收入衡量,世界最富裕的国家通常是瑞士、挪威、卢森堡等。但 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银行宣布世界人均财富排名第一的却是澳大利亚! 其人均财富的计算综合考虑了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工业产出、劳动生产率和 其他经济活动。自然资源对澳大利亚能够成为世界人均财富的首富有多少贡献?
1
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8
这就是当时震惊全世界的北美黑风暴事件。黑风暴也称强沙 尘暴,在美国发生过若干起,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开垦 土地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 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 效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 惩罚。
9
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地理位置、自然要 素等都对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古代。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3.改造自然: (1)改造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谋求人地和谐。 (2)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虽然在短期内能够获得经济效 益,终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2
学习目标:
1.掌握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掌握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3
一、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
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都位于北 半球温带,地处大河中下游平 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势平坦, 热量、水源充足,土层深厚、 肥沃,便于农耕。所以对于一 个区域的发展来说,什么是非 常重要的?
17
巩固练习
一、荷兰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通过世代努力,以围海 造陆的方式扩大了1/5的国土面积。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 海油田的开发,已是工业制成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通过 大规模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 长,国民的福利水平大幅提高,但是制造业等其他产业受 到了严重打击。十余年后,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接踵而至。 国际上把这种资源产业短期繁荣留下的后遗症,称为“荷 兰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社会因素
(种族与宗教)
纽约唐人街
五、影响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因素
(3)历史因素
探究: 北京市中心,天安 门广场交通便捷, 却看不到摩天大 楼?
五、影响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因素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功能区的合理布置
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要考虑: 对水污染的工业:布置在河流的下游 对大气污 染的工业 盛行单一风向——下风向 季风——与季风方向互相垂直的郊外
(1)经济因素
a .地租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是影响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b.城市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五、影响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因素
(1)经济因素
A B
OA商业区 AB住宅区 BC工业区 C 市中心,接近最大消费人群,地租最高 靠近市中心,方便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在距市中心最远,只有工业出的租金最高
二、城市的形态
每个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 状,被称为城市形态。
二、城市的形态
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类型
三、城市的功能区
1、形成
是同 相一 同种 的经 。济 活 动 对 城 市 区 位 的 需 求
同 类 经 济 活 动 在 同 一 空 间 集 聚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休憩区 行政区 文化区 等
多种风向——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对土地污染的工业: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风 向 与 城 市 规 划
在常年盛行一种风向的地区:对大气有污 在风向随季节变化的地区:对大气有污染的 染的企业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居住区布局 企业布局避开对吹的地区,布局与季风方向互相 在上风向。 垂直的郊外
污染企业
居民住宅区
五、影响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因素
四、城市地域结构
居住区、文化区
成 都
商业、行 政、居住
工业区
同心圆模 式
四、城市地域结构
沈 阳 商业住宅
扇形模式
四、城市地域结构
城市中心区因地价高、租金高、工资高、交通、居住拥挤,在郊区出 现了新的核心点,并以同样的强度发展起来,形成多核心模式。 淄博
五、影响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因素
(主要原因)
c
工业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N
D G W E A F 城区 H
C
E B
S
风向玫瑰图
五、影响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因素 1. 经济因素
(主要原因)
(1) 地租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和交通便捷程度是影响地 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2)城市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
2.社会因素 (收入、知名度、宗教与种族) 影响住宅区分化 3.历史因素(继承、改造) 4.行政因素(旧城改造、新城建设) 5.环境因素
三、城市的功能区
2、特点
工业区
1.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市中心地价高,减轻对市区的环境污染。
2.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降低运输成本。
三、城市的功能区
2、特点 住宅区
最广泛 多在内城,与低地、 工业区相连
背向 发展 多在城市外缘,与 高坡、文化区相连
四、城市地域结构
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也叫做城市地域结构。
一、城市的分布
读“我国某城市示意图”,回答问题。 重庆 , (1)图中城市为________ 其优势区位是_ 位于嘉陵江与长江的汇合处, ____。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 (2)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 沿河设城 的一般规律是______ __。在我国,与该城区 宜宾 、 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________ 武汉 等城市。 ________ (3)________ 是古代的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因此, 河运 ________ 河流 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
2.1
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城市的分布 回顾: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因素 经济因素 社会因素
一、城市的分布
六大城市群分布的共同区位因素: 1、地形平坦; 2、土壤深厚肥沃; 3、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4、临海,海运发达; 5、地处温带; 6、工农业发达,市中心向外
呈波状递减
(1)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通达度越低,地租越低
(2)市中心—地租最高峰;道路交汇处—地租次高峰; 公路两侧—地租较高
五、影响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因素
(2)社会因素
(收入)
教材 39页
五、影响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因素
(2)社会因素
(知名度)
五、影响城市内部地域结构的因素
随堂练习
1.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 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
2.判断A、B分别是什么功能区?(住宅区、工业区) 工业区:应该 分布在最大风 频的下风向、 河流的下游。
最大风频
A 住宅区
B 工业区
4.图6是某城市的风向玫瑰图。现该城市计划在城郊 兴建一座火电厂,从风向考虑,应布局在 A.东郊 B.南郊 C.西郊 D.北郊
小结:
1.基本功能区
2.功能区之间 无明显界线
三、城市的功能区
2、特点
商业区
占地较小; 呈点状或带状分布; 位于城市中心(市场最优) ; 交通干线两侧(交通最优); 或街角路口。
三、城市的功能区
2、特点 CBD
1.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 地方 2.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 3.建筑物高大稠密 4.内部存在明显分区(水平, 垂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