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原子结构教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交流、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原子核外电子分层运动的想象。

教学准备1.原子结构模型图片:“原子结构简图”、“离子的形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投影片。

2.原子内部结构动画:原子内部结构动画、离子的形成动画。

3.常见原子的质量表:常见原子的构成微粒数目及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引入【投影】教材第53页图3-8。

同学们,请你们想象一下:如果把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放在一起,你们有什么感想呢?【讲解】那就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

(对照投影)。

展开想象,并将想象的结果相互交流。

欣赏图片并会露出惊讶的表情。

借身边的事物进行类比,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激起无穷的想象。

通过以上学习,你们对原子的结构了解了多少?小结后板书: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提问式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氢、碳、氧、钠、硫等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吗?(可提示学生参考教材第53页表3-1。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2024/1/26
15
化学反应热力学基础
热力学基本概念
系统和环境、状态和状态函数 、过程和途径等。
2024/1/26
热力学第一定律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在化学反 应中的应用。
热化学方程式
表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化 学方程式。
盖斯定律
无论是一步完成的还是几步完 成的,其热效应总是相同的。
16
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
20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应用
氧族元素的性质
包括氧、硫、硒、碲等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氧族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如氧化物、硫化物、硒化物等的性质和稳定性。
2024/1/26
氧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如氧气在医疗、工业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硫在制造硫酸、硫化橡 胶和农药等方面的应用。
21
氮族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与应用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2024/1/26
1
目 录
2024/1/26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 无机物性质与应用 • 无机合成与材料制备 • 实验技能培养与实验操作规范
2
01 课程介绍与教学 目标
2024/1/26
3
无机化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 • 波尔分层模型:电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轨道上绕核作圆周运动,离核越远的能量越高;当电子在这些可能的轨
道上运动时原子不发射也不吸收能量,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原子才辐射或吸收能量。
2024/1/26
8
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将化学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即原子核 内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序形成的表格 。

原子结构教案初中化学

原子结构教案初中化学

原子结构教案初中化学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掌握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元素性质中的作用。

3. 能够画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教学重点:1. 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2. 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元素性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示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原子?原子有哪些基本组成?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二、原子结构(15分钟)1. 介绍原子核的组成:质子和中子。

2. 解释电子的作用和位置: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形成电子云。

3. 展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

三、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0分钟)1. 介绍电子层的概念:电子按照能量的高低分布在不同的层上。

2. 解释电子层排布的规律:电子先填满低能层,再填满高能层。

3. 让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并解释元素的化学性质。

四、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10分钟)1. 解释最外层电子数对元素性质的影响: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化学反应性质。

2. 举例说明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例如,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多,容易获得电子。

五、练习与总结(10分钟)1. 让学生绘制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分析它们的元素性质。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和电子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元素性质中的作用。

通过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组成和元素性质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进一步深入研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初中化学的原子的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的原子的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的原子的结构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理解原子核、电子和质子的概念,掌握原子的组成和特点。

一、引入(5分钟)
让学生观察一颗苹果,提问:苹果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引入原子的概念,告诉学生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二、探究原子核(15分钟)
1. 讲解原子核的概念,介绍质子和中子的作用。

2. 展示原子模型,让学生了解原子核的位置和组成。

3.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用不同颜色的豆子模拟原子核的构成。

让学生讨论豆子的颜色代表了什么。

三、探究电子(15分钟)
1. 介绍电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子的质量和电荷。

2. 展示电子云模型,让学生了解电子轨道和能级。

3. 让学生用彩色纸片制作电子云模型。

四、合成(10分钟)
1. 审视原子结构图,让学生理解原子的整体结构。

2. 引导学生总结原子的组成和特点。

五、应用(10分钟)
1. 以氢原子为例,让学生估算氢原子的大小和重量。

2. 讨论不同原子的结构差异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六、作业
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 原子核由什么组成?
2. 电子的作用是什么?
3. 为什么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七、总结(5分钟)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原子的结构对物质性质的重要性。

八、课外拓展
建议学生观察家中的不同物质,思考它们由哪些原子组成,了解原子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备注:本教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展进行调整。

)。

2024版无机化学教案(五套)

2024版无机化学教案(五套)

催化剂
许多配位化合物可用 作催化剂,加速化学
反应的进行。
分析化学
利用配位反应进行物 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生物医学
配位化合物在药物设 计和生物医学领域有 广泛应用,如抗癌药
物、金属蛋白等。
材料科学
配位化合物可用于制 备具有特殊功能的材 料,如发光材料、磁
性材料等。
2024/1/28
18
教案五:无机物性质及变化
2024/1/28
位平衡常数
01
表达配位平衡状态的物理量,与温度、浓度等因素有关。
配位平衡移动
02
通过改变条件(如浓度、温度、pH等)使配位平衡发生移动的
过程。
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
03
包括中心离子和配体的性质、溶液pH值、温度等。
17
配位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通过得失电子守恒原理进行配平,即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2024/1/28
12
原电池与电解池工作原理
2024/1/28
原电池工作原理 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在原电池中,负极 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形成电流。
电解池工作原理 电解池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在电解池中,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从阳极流向阴极, 形成电流。
2024/1/28
20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
卤素
包括氟、氯、溴等,具有 极强的氧化性,能与金属 反应生成相应的卤化物。
氧族元素
氮族元素
包括氧、硫等,能与金属 包括氮、磷等,能与氢反 反应生成氧化物或硫化物。 应生成相应的氢化物。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标:1.理解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2.掌握原子的组成和性质;3.理解和应用原子核化学反应原理;4.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原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特点;2.原子的组成和性质;3.原子核化学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引入1.师生互动:老师向学生提问:“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由原子组成的?”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提示,如空气、水、铅笔等。

2.温故知新:复习一些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元素等。

并师生互动,让学生回答问题。

第二节:探究原子结构1.呈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是否是最小的粒子?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做出回答。

2.实验探究: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间的反应,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存在。

例如:用锌粉和盐酸反应,制备氢气,解释原子之间的互相转化;用铁丝在火焰中加热,观察其变化,引导学生思考铁原子通过热能转化为离子。

3.引出结论:向学生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出结论:原子是最基本的粒子,构成了一切物质。

第三节:原子的组成和性质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卢瑟福的金箔实验,引出原子核的概念。

通过展示引出放射性元素的概念,并师生互动,让学生观察并讨论。

2.原子核的组成:通过PPT和图示讲解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3.原子的性质:讲解原子的质量、电量、稳定性等性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原子的性质对于元素的特性和化学反应的影响。

第四节:原子核化学反应1.引出核化学反应:通过讲解阿尔法衰变、贝塔衰变等核反应,引出核反应的概念。

2.放射性元素的应用:通过展示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应用,如医学诊断、食品杀菌等,让学生理解核反应的实际应用。

3.引导思考:第五节:拓展应用1.探讨原子核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讨论,选择一个原子核实验进行分析。

例如:麦克斯韦-玻尔兹曼分子速度分布定律实验。

2.知识回顾:通过练习题、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巩固所学内容。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授课班级:XX级XX班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时间:[具体日期]教学地点:[具体教室]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

(2)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

(3)了解元素周期律的规律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知识分析元素性质的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原子结构基本概念:原子核、电子云、电子层、电子亚层等。

2. 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能级、轨道、电子云密度等。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族、副族等。

4. 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周期性、相似性、递变性等。

5. 元素周期律的实际应用:预测元素性质、指导化学实验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

2. 提出问题:如何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二)新课讲解1. 讲解原子结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规律。

2.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元素周期律的基本内容。

3. 结合实例,讲解元素周期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指导意义。

(三)课堂练习1. 布置课后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原子结构知识分析元素性质。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

(五)布置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表现。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1.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2.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重点、难点是否突出?3. 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备注:本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了解无机化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了解无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2 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离子、分子等基本概念原子结构、电子排布、离子键、共价键等基本概念1.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平衡原理化学反应的类型和特点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核的结构和组成电子云和电子轨道原子的大小和质量2.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排列原理和结构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的特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2.3 化学键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第三章:氧化还原反应3.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等基本概念3.2 电子转移和电荷守恒电子转移的类型和特点电荷守恒定律的应用3.3 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氧化还原反应的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第四章:溶液与离子反应4.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的定义和分类溶剂的选择和溶解能力4.2 离子反应的基本概念离子反应的定义和特点离子反应的类型和规律4.3 离子反应的平衡和动力学离子反应的平衡常数和影响因素离子反应的动力学原理和方法第五章:化学键与晶体结构5.1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金属键的形成和特点5.2 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晶体的定义和分类晶格和晶胞的结构5.3 晶体结构的类型和特点离子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共价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第六章:有机化学基础6.1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和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6.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碳原子的四价键特性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6.3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第七章:有机化学反应7.1 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取代反应等基本反应类型有机合成策略和催化方法7.2 有机化合物的分解反应热分解、光分解、氧化分解等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7.3 有机化合物的转化反应醇、醚、酮等官能团的转化反应芳香族化合物的反应第八章:分析化学基础8.1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化学的方法和分类8.2 定量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质谱法等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8.3 定性分析方法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定性分析的步骤和技巧第九章:物理化学基础9.1 热力学基本概念系统、状态、过程等基本概念能量、功、热量等基本物理量9.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熵和自由能的概念9.3 动力学基本概念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化学动力学的级数和机理第十章:化学实验技能10.1 实验基本操作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实验安全常识和事故处理10.2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目的和步骤的制定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验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实验结果的图表展示和讨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结构的理解和电子轨道的概念是理解后续化学反应的基础。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第一节知识概述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于原子结构这一概念的掌握是非常重要的。

原子结构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和各种物质的性质。

本节将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构成原理,以及相关的实验方法和理论。

一、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核中的质子带有正电荷,电子带有负电荷,中子则没有电荷。

因此,原子是一个电中性的物体。

二、原子核的构成原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根据不同的元素,质子的数量是不同的。

例如,氢原子只含有一个质子,而铀原子则含有92个质子。

同时,原子核中的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即原子的质量与总电荷数。

具体公式如下: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荷数=质子数三、电子结构的问题电子是具有负电荷的粒子,它参与了原子之间的所有化学反应。

在原子中,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且位置不固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原子的电子结构,我们可以利用波尔模型和量子力学模型两种理论方式。

1、波尔模型波尔模型是用于解释原子结构的早期理论,它基于经典物理中的旋转电子理论。

波尔模型指出,原子中的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且只能处于特定的能级之中。

每个能级都代表着一种能量水平,电子只能在这些水平之间运动。

波尔模型还对原子光谱的解释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2、量子力学模型量子力学模型是目前用于描述原子结构最有效的模型,它基于量子力学中的概率波函数理论。

量子力学模型指出,原子中的电子并不沿着特定的轨道运动,而是在空间中以一定的概率存在。

根据概率波函数的性质,我们可以预测电子可能出现的位置和可能的能量水平。

四、电子能级转移和发射光谱的问题在原子中,电子会从较高的能级转移到较低的能级,这种能级转移会导致原子放出光线。

放出的光线是具有特定波长和频率的光谱线,被称为发射光谱。

发射光谱是研究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之一。

五、实验方法在研究原子结构和发射光谱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实验方法。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 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质子、中子、电子;2. 掌握原子的结构模型,包括量子力学模型和玻尔模型;3. 理解原子的各种性质,如原子序数、原子量等。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原子的结构模型;3. 原子的性质。

三、教学内容:1. 原子的基本结构- 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基本粒子组成;- 质子位于原子核中,带正电荷,质量为1;- 中子位于原子核中,不带电,质量为1;- 电子位于原子核外层轨道上,带负电荷,质量极小,约为质子、中子的1/1836。

2. 原子的结构模型- 玻尔模型: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电子围绕核外层轨道运动,各层轨道能量不同,电子在吸收或释放能量的过程中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 量子力学模型:根据波动粒子二象性,用波函数描述电子在原子中的可能分布情况,电子的位置不确定,只有一定的概率存在于某个区域。

3. 原子的性质-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个数,也是元素的序数,不同元素的原子序数不同;- 原子量: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在化学计算中起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1. 通过图示、实验等形式展示原子的结构;2. 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模型;3. 提问、讨论的形式激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结构模型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知识。

六、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教材,复习本节课内容;2. 完成相关习题,巩固知识点;3. 独立思考,总结学习体会。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教案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教案

原子结构高中化学教案教案标题:原子结构教学内容:1. 原子的发现历程2. 原子结构的组成3. 原子核的组成4.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5. 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性质2. 掌握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3. 理解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4. 熟练计算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教学重点:1. 原子结构的组成2. 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3.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1. 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2. 原子质量数和电荷数的计算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学实验器材、教学素材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课本等学习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介绍原子结构的重要性,并简要介绍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性质。

二、讲解原子结构的组成(10分钟)1. 介绍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2. 讲解质子、中子、电子的概念3. 探讨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三、实验操作(15分钟)让学生进行原子结构实验,观察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的实际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讲解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10分钟)1. 讲解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的定义2. 讲解如何计算原子的质量数和电荷数五、课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检测他们对原子结构的掌握程度。

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整节课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水平,要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大一上无机化学教学设计

大一上无机化学教学设计

大一上无机化学教学设计引言:无机化学是化学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组成和变化规律。

在大一上学期,学生初步接触无机化学的知识,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设计一份针对大一上无机化学教学的教案。

教学内容:1.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电子排布规则和主要元素的电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如周期性趋势、周期表上的元素分类2. 化学键和化合物- 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如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化学键的类型和形成机制,如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3. 气体状态与压力- 气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如压缩性和可膨胀性- 环境气压的测量方法和影响因素4. 气体的定量关系-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性质- 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5. 溶液和溶解度- 溶液的定义和组成,如溶剂和溶质- 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如温度和压力教学方法: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授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对无机化学知识的初步了解。

同时,组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观察现象,从而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小组讨论在课程中适时安排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表、动画等形式进行讲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使用演示实验视频等资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操作和现象。

4.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科技新闻、学术论文等,拓展无机化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术研究和科学活动。

教学评价: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等方面的评价。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完成作业并提前准备实验操作。

2. 期中测试与期末考试设计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的笔试题目。

考核重点包括基本概念、实验操作和计算题。

2024年《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2024年《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化学实践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运用无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潜能。

二、教学内容1.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化合物等。

2.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等。

3.无机化合物:包括元素及其化合物、无机酸碱盐、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等。

4.无机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无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实验法:指导学生进行无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验素养。

四、教学安排1.总学时:64学时。

2.理论教学:48学时。

3.实验教学:16学时。

4.课外实践: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五、教学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成绩的40%。

2.期中考试:笔试,占总成绩的30%。

3.期末考试:笔试,占总成绩的30%。

六、教学资源1.教材:《无机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参考文献:《无机化学实验教程》、《无机化学学习指导》等。

3.网络资源:无机化学相关网站、在线课程、教学视频等。

七、教学进度安排1.第一周: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化学键、化合物等)。

2.第二周: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

3.第三周: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

4.第四周:化学平衡、酸碱平衡。

5.第五周:氧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合物。

6.第六周:无机酸碱盐、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7.第七周:无机化学实验(基本实验技能、实验方法等)。

8.第八周:无机化学实验(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等)。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

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1.2 无机化学的发展简史回顾无机化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了解著名无机化学家及其主要贡献。

1.3 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

了解无机化学的研究领域和应用。

1.4 学习方法指导掌握正确的无机化学学习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第二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2.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原理。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规律。

2.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

了解周期表中各个区的特点。

2.3 元素的主要性质掌握主族元素的性质及其规律。

了解过渡元素和稀有气体的性质。

2.4 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元素周期表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元素性质的规律。

第三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3.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理解原子的电子排布规律。

掌握原子轨道的填充原理。

3.2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微观解释。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3.3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熟悉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规律。

理解化合价的电子转移原理。

3.4 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元素性质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4.1 化学键的类型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

掌握化学键的判定方法。

4.2 分子的几何构型熟悉分子的VSEPR模型。

理解分子的立体构型与键角的关系。

4.3 键的极性与分子的极性掌握键的极性判断方法。

理解分子的极性与分子性质的关系。

4.4 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分子结构分析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化学键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及其特征。

掌握氧化数的概念及变化规律。

5.2 电子转移与电荷守恒理解电子转移的原理。

掌握电荷守恒定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的教案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2. 掌握原子结构的相关概念和术语
3. 掌握原子结构的实验方法和技术
教学重点:
1. 原子的基本结构
2. 电子分布和能级
3. 原子光谱和原子结构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1. 原子结构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2. 原子的电子分布和能级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实验仪器和材料
3. 教学课件和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一些原子结构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二、讲解原子结构(15分钟)
1. 原子的基本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
2. 电子轨道和能级:原子中的电子分布规律
3. 原子的尺寸和质量: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差异
三、讲解原子光谱和实验方法(15分钟)
1. 原子发射和吸收光谱:原子内部的电子跃迁现象
2. 原子结构的实验方法:光谱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
四、实验操作(3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原子光谱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五、案例分析和讨论(15分钟)
教师通过案例分析或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结构在化学反应和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

六、小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的
相关知识和技术。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验案例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能力。

《原子结构》教案

《原子结构》教案

《原子结构》教案一、教材分析承上:学生在此前已经学习了钠、氯元素的性质,而原子结构可以从本质上去解释元素的性质,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启下:对原子结构的探究为学习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以及分析必修二硫、氮元素的性质打下基础。

也为学生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核心素养提供有力保障。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原子结构已经有所了解,本节内容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原子结构知识。

重点在原子构成微粒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上。

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因此可以通过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让学生自主归纳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质量数和符号A、X、Z的含义,并明确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2.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规律和数量规律,并会书写前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3.通过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探究,辨别明晰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正确画法,培养总结归纳、处理问题的能力。

【评价目标】1.通过对某些原子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的计算,诊断学生对各符号的认识以及对各符号间关系的认识。

2.通过书写前20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诊断学生对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书写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构成微粒及相互关系、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展示2.学生讨论3.归纳法六、教学设计思路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所以教学重点放在符号表征,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上。

以问题做引导:原子由什么构成?→原子质量如何测量?→如何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能量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数量规律?→K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正确画法?学生能够从已知经验解决相关问题,此外,书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七、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目标1分析结构,符号表征辨别明晰,总结归纳设计意图从化学史话引入,从已知经验出发,根据原子结构计算原子质量数。

(2024年)《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2024年)《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如催化剂、电镀液、颜料等。
2024/3/26
22
06 无机化学实验方 法与技能
2024/3/26
23
实验室安全知识及操作规范
2024/3/26
实验室安全守则
01
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安全防护措施、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等。
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识
02
介绍危险化学品的分类方法、标识含义以及相应的安全操作要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 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10
03 化学键与分子结 构
2024/3/26
11
离子键及其性质
01
离子键的形成
通过电子转移形成正、负离子, 正负离子间的静电吸引力形成离 子键。
02
离子键的强度
03
有机化学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 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
202含量、结构和 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
论。
04
材料化学
研究材料的制备、组成、组织结 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一门新兴交
叉学科。
30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31
阐述实验数据记录、处理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和数据处理能力。
26
07 课程总结与拓展 延伸
2024/3/26
27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掌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理解元素 性质递变规律。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掌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 学平衡等基本原理。
《无机化学》电子教案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

初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
课题: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2. 掌握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概念;
3. 能够解释元素的周期性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难点:元素周期性表现的解释。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设备: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模型等;
2. 教学资源:PPT课件、教科书、练习题等;
3. 实验设计: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实验,如观察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原子结构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元素周
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二、讲解(15分钟)
1. 原子的基本结构:核、质子、中子、电子;
2. 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的概念;
3. 元素周期性表现的原因。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模型,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释观察结果。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讨论元素周期性表现的原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练习题,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和思考。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元素的周期性表现,为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同时,实验操作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元素周期性表现的讲解,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下册化学原子结构教案策划

四年级下册化学原子结构教案策划

四年级下册化学原子结构教案策划一、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及其与能量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原子结构是化学的基础,它描述了物质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原子构成的。

在四年级下册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具体的操作方法和循序推理来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结构的概念。

本篇教案策划将介绍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结构。

二、具体操作方法1. 观察物质首先,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的物质,例如纸、铁、木头等。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观、质地、颜色等特征。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被称为原子。

2. 分析元素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入元素的概念。

通过展示化学元素周期表,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元素的符号、名称和原子序数。

然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元素,例如氧、碳、铁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符号和名称,并解释它们代表了什么。

3. 探索原子在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后,教师可以深入讨论原子的结构。

首先,介绍原子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质子、中子和电子。

教师可以使用模型或图表来展示原子的结构,让学生理解这三个组成部分的位置和性质。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或示意图来说明原子的结构和组成。

4. 循序推理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循序推理,帮助他们掌握原子结构的概念。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例如:如果一个原子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那么它有多少个电子?学生可以根据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来推断电子的数量。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逐步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原理。

三、实践导向结论通过以上的操作方法和循序推理,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原子结构的概念。

他们可以意识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而原子的结构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这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化学的基础认识。

四、问题进一步阐释在四年级下册的化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进一步阐释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课程项目教学设计方案作者:**单位:江西省医药学校2014年 3 月5 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教学步骤2 §2.1 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概述一、含核的原子模型,古中国和古希腊的物质结构学说;,道尔顿的原子学说(1808 ):原子不可分;,卢瑟福的含核原子模型(1911 )。

二、玻尔的原子模型(一)氢原子光谱玻尔氢原子理论(1913 )(二)玻尔氢原子理论,原子结构理论的几点假设:原子结构理论的几点 3 1、在原子中,电子不是在任意轨道上绕核运动,而是在一些符合一定条件(从量子论导出的条件)的轨道上运动。

稳定轨道(stable orbital)具有固定的能量,沿此轨道运动的电子,称为处在定态的电子,它不吸收能量,也不发射能量2、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具有不同的能量,通常把这些具有不连续能量的状态称为能级(energy level)。

玻尔氢原子能级为:玻尔氢原子能级为: B E=, 2 n n称为量子数(quantum number n quantum number),其值可取1,2,3…等任何1 2 3… 正整数。

B为常数,其值等于2.18×10-18J。

3、当电子从某一轨道跃迁到另一轨道时,有能量的吸收或放出。

其频率ν 可由两个轨道的能量差,E决定:E2- E1 = ,E = hν h为普朗克常量,其数值为6.62618×1034J,s。

4 (三)对玻尔理论的评价优点:,优点:首先引入量子化的概念,解释了氢原子光谱为不连续光谱。

,不足:不足:(1)未能完全冲破经典力学连续概念,只是勉强加进了一些人为的量子化条件和假定。

(2)不能解释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数大于1的原子)、分子或固体的光谱。

亦不能解释氢光谱的每条谱线实际上还可分裂为两条谱线的现象。

(3)未考虑其运动的波动性,采用了宏观轨道的概念。

5 (四)几个基本概念,稳定轨道在原子中一些符合一定条件(从量子论导出的条件)的轨道。

稳定轨道的特点——具有固定的能量。

,定态电子稳定轨道上运动的电子,不吸收能量,也不发射能量,能级——具有不连续能量的状态。

,基态——轨道离核最近,能量最低,这时的能量状态。

, 激发态——除基态以外的任何能级状态。

6 §2.2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一、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1. 量子性,量子:如果某一物理量的变化是不连续的,而是以某一最小单位量子:作跳跃式的增减,这一物理量就是量子化的,其最小单位就称这一物理量的量子(quantum)。

如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从Q增加到Q+dQ,Q>>dQ,但dQ所包含的电子个数却是很大的(例如1库仑的电荷量为6.24×1018个电子的电量) 从宏观上Q → Q+dQ可以认为是连续变化的。

在微观领域里,一个微观粒子如果是一个离子,所带电荷只有一个或几个电子,从而离子所带电荷的变化,如A- → A2- → A3-,就不能认为是连续变化的,而是跳跃式的变化。

7 2. 波粒二象性,波粒二象性:与光子一样,电子、质子、中子、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和粒子两重性质。

,德布罗依波或物质波:实物微粒除具有粒子性外,还具有波的性质,这种波称为~(matter wave)。

h 德布罗依预言高速运动电子的波长为:λ = mν m——电子的质量;ν——电子运动的速率,h——普朗克常量。

,波动性的实验证明8 3、微观粒子运动的统计性、概率密度:,概率密度:单位体积的概率。

在空间某一点波的强度和粒子出现的概率密度成正比。

,衍射实验:用强度很弱的电子流,即让电子一个一个地通过晶体到达底片时,底片上就会出现一个一个显示电子微粒性的斑点,如图(a),但斑点的位置无法预言,似乎是毫无规则地分散在底片上。

若时间足够长,斑点最后会形成和强电子流所得的衍射图案一样,显示了电子的波动性,如图(b)示。

9 对大量粒子行为而言,衍射强度大的地方,出现粒子的数目就多,强度小的地方出现粒子数目就少;对一个粒子的行为而言,通过晶体后粒子所到达的地方是不能预测的,但衍射强度大的地方,粒子出现的机会也多(概率大),而强度小的地方,粒子出现的机会也少(概率小)。

衍射强度大小即表示波的强度大小,即电子出现概率的大小。

,概率波:电子运动在空间出现的概率可以由波的强度表现出来,概率波:因此电子及其微观粒子波(物质波)又称~。

10 二、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描述 1. 薛定锷方程,2ψ ,2ψ ,2ψ 8π2 m 形式:,形式:+ 2 + 2 + 2 (E ,V )ψ = 0 2 ,z ,x ,y h ,求解:求解:常将直角坐标的函数ψ(x,y,z),经坐标变换后,成为球极坐标的函数ψ(r,θ,φ,) ,再用分离变量法将ψ(r,θ,φ) 表示成为R(r)和Y(θ,φ)两部分,Y(θ,φ)又可分为Θ(θ)和Φ(φ)。

Y(θ,φ) = Θ(θ),Φ(φ) 变换关系如图:ψ(r,θ,φ) = R(r),Y(θ,φ) R(r)只与电子离核半径有关,故称为波函数的径向部分;波函数的径向部分;Y(θ,φ)只与θ、φ两个角度有关,故称为波函数的角度部分11 2、波函数与原子轨道、在解R(r)方程时,要引入一个参数n,在解Θ(θ)方程时要引入另一个参数,在解Φ(φ)方程时还要引入一个参数m。

n称为主量子数,称为角量子数,m称为磁量子数。

它们的取值范围分别是:n = 1,2,3,4,…7 l = 0,1,2,3,…,n-1,共可取n个数值。

m = 0,±1,±2,±3,…,±。

共可取2l +1个数值。

解薛定锷方程,可得波函数的径向部分Rn l (r)和角度部分Yl m(θ,φ) ,原子轨道:在量子力学中,三个量子数都有确定值的波函数称为~。

12 注意:原子轨道的含义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轨道,也不注意:同于玻尔所说的固定轨道,它指的是电子的一种空间运动状态。

微观粒子的波函数ψ本身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但|ψ|2的物理意义明确:|ψ|2代表微粒在空间某点出现的概率密度。

3、概率密度和电子云、,概率密度:单位体积内的概率(probability density) 概率密度:电子云:,电子云:|ψ|2在原子核外空间电子出现概率的大小的图形(electron cloud) 。

电子云没有明确的边界,在离核很远的地方,电子仍有出现的可能,但实际上在离核300pm以外的区域,电子出现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

13 注意:对于氢原子来说,只有1个电子,图中黑点的数目注意并不代表电子的数目,而只代表1个电子在瞬间出现的可能位置。

当氢原子处于激发态时,也可得到各种电子云的图形,但要复杂得多。

为了使问题简化,也可以分别从两个不同的侧面来反映电子云,即画出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和角度分布图。

14 4、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1)主量子数(principal quantum number))主量子数n 描述电子层能量的高低次序和离核远近的参数。

即主量子数决定电子在核外出现概率最大区域离核的平均距离。

电子在原子核外不同壳层区域内(电子层)运动,具有不同的能级。

在光谱学上另用一套拉丁字母表示电子层,其对应关系为:主量子数(n) 电子层1 K 2 L 3 M 4 N 5 O 6 P … … 15 (2)角量子数(azimuthal quantum number))角量子数l 描述电子云的不同形状,形状不相同,能量稍有差别。

l值可以取从0到n-1的正整数,l = 0,1,2,…,(n-1),共可取n个数。

l的数值受n的数值限制。

n = 1(K层):l=0(s态),只有1s一个亚层。

原子轨道(或电子云)球形对称,或称s轨道(或s电子云)。

n = 2(L层):l= 0(s态),l=1(p 态),有2s,2p两个亚层。

其中l=1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纺棰形(或哑铃形)分布。

n = 3(M层):l=0(s 态),l =1(p态),l =2(d态),有3s,3p,3d三个亚层。

其中l =2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呈花瓣形分布。

n = 4(N层):l = 0(s态),l =1(p态),l = 2(d态),l = 3(f态),有4s,4p,4d,4f四个亚层。

其中l=3时,原子轨道(或电子云)形状复杂结论:结论:l值反映了波函数即原子轨道(或简称轨道)的形状。

每种值表示一类原子轨道的形状,其数值常用光谱符号表示:l = 0,1,2,3的轨道分别称为s、p、d、f轨道。

16 (3)磁量子数(magnetic quantum number))磁量子数m 描述原子轨道(电子云)在空间的伸展方向。

m值受l值的限制,可取从+ l到- l ,包括0在内的整数值,故l 确定后m可有2 l +1个数值。

,原子轨道:常把n、l和m都确定的电子运动状态。

等价轨道:,等价轨道:l相同的几个原子轨能量等同称(equivalent orbital)。

或简并轨道简并轨道(degenerate orbital)。

简并轨道(4)自旋量子数s (spin quantum number))自旋量子数m 电子不仅绕核旋转,还绕着本身的轴作自旋运动。

用(↑)(↓)或+1/2和-1/2两个值,分别代表电子顺时针和逆时针的两个自旋方向。

,总结:四个量子数结合,才可说明电子在原子中所处的状态。

若总结:表示能级只要二个量子数(n,l)即可。

17 ,四个量子数的一般情况n l(= 0,1,0,1 2 0,1 s, p 1+3 (n2) 2(1+3)= 8 (2n2) 3 0,1,2 s,p,d 1+3+5 (n2) 2(1+3+5) =18 (2n2) 4 0,1,2,3 s,p,d,f 1+3+5+7 (n2) 2(1+3+5+7 )=32 (2n2) 18 0 2,…,(n-1)s ,(n m(=2 l +1)1 +1)轨道数(n2) ms (+1/2、-1/2)2 (+1/2、1/2)电子数(2n2) 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1、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波函数的角度分布图用图形表示Yl,m的数值大小随角度θ,φ的变化。

2、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以|ψ|2作图得到的图像。

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和相应的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是相似的,它们之间主要区别有两点:(1)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有正、负之分,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因角度函数经平方后无正、负之分;(2)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比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瘦”,因角度函数Y<l,所以Y2值比Y值更小。

19 3、径向分布图、(1)原子轨道的径向部分)原子轨道的径向部分又称径向波函数R(r)。

以R(r)对r作图,表示任何角度方向上,R(r)随r变化的情况。

氢原子的径向波函数20 (2)电子云的径向部分)表示电子出现概率密度和离核远近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